2017-2018学年浙江省瑞安市七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31978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浙江省瑞安市七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7-2018学年浙江省瑞安市七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7-2018学年浙江省瑞安市七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7-2018学年浙江省瑞安市七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7-2018学年浙江省瑞安市七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学年瑞安市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温馨提示:全卷共三大题,15 小题,满分 100 分,其中卷面书写分 3 分。考试试卷 100 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20 分)1、汉字的起源是图画,简化后的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请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单。(10分)“形声字”学习任务单飞驰的速度,变换的风景,奇异的遭遇,萍逢的客人这一切旅途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强烈地超出了我们已知的范畴,以一种陌生和挑战的姿态,敦促我们(jng)醒,唤起我们好奇。在我们被琐碎磨损的生命里,张扬起绿色的旗帜。在我们被刻板疲(bi)的生活中,注入新鲜的活力。毕淑敏旅行使我们谦虚形声字字形构造 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

2、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识记、理解规律 在声旁的基础上对形旁进行联想。运用举例“遭遇”二字声旁分别是“曹”、“禺”,形旁均是“辶”,表示与行走有关。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遭遇”一词意为“遇见,遇到”。(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 分)jng 醒 疲 bi 1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弛担持刀 年与时驰 1 2人不知而不愠 不逾矩 3 4(3)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一些字词单从形迁移拓展 旁已无法推测出其含义了。要根据语境确定句子中具体字词的意义。(4 分)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 1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这里“琢磨”一词的含义为以下哪个选项?( )(2

3、 分)A.雕刻和磨制玉、石 B.比喻修养德业,研讨义理,修饰诗文等C.磨练,折磨 D.思索,考虑在我们被琐碎磨损的生命里,张扬起绿色的旗帜。 2这个句子中“磨损”一词的含义为 (2 分)2、古诗文名句填空。(10 分)诗人在旅途中记录的所见,让人如痴如醉。“潮平两岸阔, (1) ”是王湾勾勒的壮美的大江行船图;“蝉噪林逾静, (2) ”是王籍描绘的幽美的山间静谧之景;“ (3) ,小桥流水人家”是马致远书写的悲凉的凄清秋景;“终古高云簇此城, (4) ”是谭嗣同经历的雄伟的潼关古道路。诗人在旅途中产生的情思,让人遐想连篇。在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离开故乡外出闯荡的李白,感觉到行船之快,低吟“ (5

4、) , ”,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年老病衰的诗人杜甫再暮春时节又和故人相逢,联想起身世之悲,感慨“ (6) , ”,慨叹繁华时代的落幕;在夜雨寄北一诗中,巴蜀羁旅中的李商隐,想象回家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浅唱“ (7) , ”,表达对未来的无限期待。二、阅读(47 分)(一)名著精读:西游记节选(11 分)【甲】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节选)他打个唿哨,跳在空中,火眼金睛,用手搭凉篷,四下里观看,更不见马的踪迹。按落云头报道:“师父,我们的马断乎是那龙吃了,四下里再看不见。”三藏道:“徒弟呀,那厮能有多大口,却将那匹大马连鞍辔都吃了?想是惊张溜缰,走在

5、那山凹之中。你再仔细看看。”行者道:“【A】你也不知我的本事。我这双眼,白日里常看一千里路的吉凶。象那千里之内,蜻蜓儿展翅,我也看见,何期那匹大马,我就不见!”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行者见他哭将起来,他那里忍得住暴燥,发声喊道:“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寻着那厮,教他还我马匹便了。”三藏却才扯住道:“徒弟啊,你那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撺将出来,却不又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B】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乙】第二十七

6、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节选)【C】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D】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

7、他大徒弟。西【批注 A】第一个“也”字表现了孙悟空对师傅的不屑。第二个“也”字则显示出孙悟空对自己“火眼金睛”这一本领的极度自信。【批注 D】即便在苦求之后不得不走时,还不忘变着法儿向师父下拜,情深义重!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内容回顾3、联系前文,概述【乙】文【C】处唐僧为何写贬书?(3 分)批注阅读4、阅读两则材料,体会词句妙处,参考已有批注,给【甲】文【B】处做批注。(4 分)【B】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

8、,坐到老罢!”对比阅读5、从孙悟空对唐僧的不同态度中,你对孙悟空这一人物有什么新的认识?结合两段选文谈谈。(4 分)(二)现代文阅读(20 分)距 离龙应台从泰寮边村茴塞,到寮国(老挝)古城琅勃拉邦,距离有多远? 1地图上的比例尺告诉你,大约两百公里。指的是,飞机在空中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 2的直线距离。两百公里,需要多少时间去跨越? 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已经坐在琅勃拉邦古城一个街头的小咖啡馆,街对面是旧时 3寮国公主的故居,现在是旅店。粉红的夹竹桃开得满树斑斓,落下的花瓣散在长廊下的红木地板上。你几乎可以想象穿着绣花鞋的婢女踮着脚尖悄悄走过长廊的姿态,她揽一揽遮住了眼睛的头发。头发有茉莉花的淡

9、香。 寮国的天空蓝得很深,阳光金黄,一只黑丝绒色的蝴蝶正从殷红的九重葛花丛里飞 4出,穿过铁栏杆,一眨眼就飞到了我的咖啡杯旁。如果它必须规规矩矩从大门走,到达我的咖啡杯的距离,可不一样。茴塞是泰寮边境湄公河畔的小村。一条泥土路,三间茅草屋,婴儿绑在背上的妇女 5两腿叉开蹲在地上用木柴生火。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肩上一根扁担正挑着两桶水,一步一拐举步艰难地走在泥地上;凶悍的火鸡正在啄两只打败了却又逃不走的公鸡。茴塞,没有机场,因此空中的两百公里只是理论而已。 如果有公路,那么把空中的两百公里拿下来,像直绳变丝巾一样拉长,沿着起伏的 6山脉贴上,变成千回百转的山路,换算下来就是四百公里。四百公里山路,

10、从茴塞到古城,无数的九湾十八拐,需要多少时间去横过? 这个问题同样没有意义,因为,贫穷的寮国山中没有公路。从茴塞,走湄公河水路 7是唯一抵达古城的方法。 湄公河这条会呼吸的大地丝带,总长四千两百公里。其中一千八百六十五公里穿过 8山与山之间润泽了寮国干涸的土地。从茴塞到琅勃拉邦的水路,大概是三百公里。这三百公里的水路,需要多少时间去克服? 本地人说,坐船吧。每天只有一班船,趁着天光,一天行驶七八九个小时,天黑了 9可以在一个河畔山村过一夜,第二天再走七八九个小时,晚上便可以抵达古城。 我们于是上了这样一条长得像根香蕉的大木船。茴塞没有码头,船老大把一根木条10搭在船身和河岸上,我们就背负着行李

11、巍巍颤颤地走过。村民或赤足或趿塑料拖鞋,重物驮在肩上,佝偻着上船。鸡笼鸭笼米袋杂货堆上了舱顶,摩托车脚踏车拖上船头,旅客们拥挤地坐在木板凳上。木板又硬又冷,不耐艰辛时,人们干脆滑下来歪躺到地板上。没有窗,所以河风直直扑面终日冷呛,但是因为没有窗,所以湄公河三百公里的一草木一岩石、一回旋一激荡,历历在眼前。 没有人能告诉你,三百公里的湄公河水路需要多少时间,因为,湄公河两岸有村落,11当船老大看见沙滩上有人等船,他就把船靠岸。从很远的地方望见船的影子,村落里的孩子们丢开手边的活或者正在玩的东西,从四面八方狂奔下来。他们狂奔的身子后面掀起一阵黄沙。 孩子们的皮肤晒得很黑,身上如果有蔽体的衣衫,大致

12、都已磨得稀薄,或撕成碎条。12比较小的男孩,几乎都光着身子,依偎在哥哥姐姐的身旁,天真地看着人。每经过一个村,就有一群孩子狂奔到水湄,睁着黑亮的眼睛,望着船上金发碧眼的背包客。船上有一个欧洲的孩子,卷卷的睫毛,苹果似的脸颊,在年轻的父母身上爱娇地扭来扭去,咯咯笑个不停。讲荷兰语的父母让孩子穿上寮国的传统服装,肥肥手臂上还套着金光闪闪的手环,像个部落的王子。 每经过一个村子,就有一群孩子狂奔过来。他们不伸出手要糖果,只是站在沙上石13上,大大的眼睛,深深地看。这里是寮国,几近百分之五十的人不识字。这些湄公河畔的孩子,也没有学校可去。他们只是每天在大河畔跟着父母种地、打渔,跟伙伴们在沙里踢球。然后

13、每天经过一次的船,船上有很多外国人,是一天的重大记事。 这些孩子,距离船里那打扮得像个寮国王子的欧洲孩子又有多远?可不可测量?146、从茴塞到琅勃拉邦,距离有多远?请你梳理作者的思考脉络。(3 分)交通 飞机:两百公里 山路:(1) 水路:三百公里距离 (2) 这个问题没有意义,贫穷的寮国山中没有公路。(3)7、结合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 分)(1)寮国的天空蓝得很深,阳光金黄,一只黑丝绒色的蝴蝶正从殷红的九重葛花丛里飞出,穿过铁栏杆,一眨眼就飞到了我的咖啡杯旁。如果它必须规规矩矩从大门走,到达我的咖啡杯的距离,可不一样。(第 段写蝴蝶从葛花丛飞到“我”的咖啡杯旁,与从茴塞 4到琅勃拉

14、邦的距离显得无关,能否删去?结合上下文谈谈理由。)(3 分)(2)比较句子,分析原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 分) 原句:他们不伸出手要糖果,只是站在沙上石上,大大的眼睛,深深地看。改句:他们不伸出手要糖果,站在沙上石上,大大的眼睛,好奇地看。8、根据文意,为第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作朗读设计,并说出这样设计的妙处。(5 分)12每经过一个村,就有一群孩子狂奔到水湄,睁着黑亮的眼睛,望着船上金发碧眼的背包客。船上有一个欧洲的孩子,卷卷的睫毛,苹果似的脸颊,在年轻的父母身上爱娇地扭来扭去,咯咯笑个不停。9、文章以问题开头又以问题结尾,这引发了你对“距离”的哪些思考?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6

15、分)开头:从泰寮边村茴塞,到寮国(老挝)古城琅勃拉邦,距离有多远?结尾:这些孩子,距离船里那打扮得像个寮国王子的欧洲孩子又有多远?可不可测量?(三)古诗阅读(6 分)早起五言三韵韩偓万树绿杨垂,千般黄鸟语。庭花风雨余,岑寂如村坞。依依官渡头,晴阳照行旅。(选自全唐诗)【注释】官渡:官设的渡口。10、这首诗第二句中的 看似与第四句中“岑寂”一词相矛盾,实则均呼应了题目中的 二字,写出了清晨的宁静。(2 分)11、根据全诗的意思与小贴士内容,分析“依依官渡头”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小贴士:“依依”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义项: 茂盛的样子; 留恋不舍; 隐约, 1 2 3好像。(四)文

16、言文阅读(10 分)谢太傅于东船行,小人引船,或迟或速,或停或待。又放船从横撞人触岸公初不呵谴。人谓公常无嗔喜。曾送兄征西 葬还,日莫雨驶,小人皆醉,不可处分 。公乃于车中 1 2 3手取车柱撞驭人,声色甚厉。夫以水性沉柔,入隘奔激 ,方之人情 ,固知迫隘之地 4 5,无得保其夷粹 。 6 7【注释】谴:责怪。征西:指谢奕,曾任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卒于官,追赠镇西将军(并非征西)。 处分:处理,安排。 入隘奔激:流入险要之地就会奔腾激荡。 3 4方人之情:用来比方人的性情。 固知迫隘之地:自然知道身处险境。 夷粹:平和纯 5 6 7粹。12、解释下列加点词。(4 分)(1)小人引船 (2)或停

17、或待 (3)人谓公常无嗔喜 (4)曾送兄征西葬还 1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 分)又 放 船 从 横 撞 人 触 岸 公 初 不 呵 谴。14、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中画波浪线句的理解。(4 分)三、语言运用(30 分)1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曼妙的旅途需要触动。奇山怪石间,看到的不仅是风景,更是触动;幽香书籍中,读到的不仅是故事,也是触动;平淡日子里,感受的不只是温暖,实是触动。请以“旅途中的触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 500 字;(3)不得套写、不得抄袭本卷中的材料;(4)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等。2017 学年瑞

18、安市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温馨提示:全卷共三大题,15 小题,满分 100 分,其中卷面书写分 3 分。考试试卷 100 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20 分)1、汉字的起源是图画,简化后的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请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单。(10分)“形声字”学习任务单飞驰的速度,变换的风景,奇异的遭遇,萍逢的客人这一切旅途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强烈地超出了我们已知的范畴,以一种陌生和挑战的姿态,敦促我们(jng)醒,唤起我们好奇。在我们被琐碎磨损的生命里,张扬起绿色的旗帜。在我们被刻板疲(bi)的生活中,注入新鲜的活力。毕淑敏旅行使我们谦虚形声字字形构造 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

19、部分组成。识记、理解规律 在声旁的基础上对形旁进行联想。运用举例“遭遇”二字声旁分别是“曹”、“禺”,形旁均是“辶”,表示与行走有关。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遭遇”一词意为“遇见,遇到”。(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 分)jng 醒 疲 bi 1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弛担持刀 年与时驰 1 2人不知而不愠 不逾矩 3 4迁移拓展(3)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一些字词单从形旁已无法推测出其含义了。要根据语境确定句子中具体字词的意义。(4 分)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 1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这里“琢磨”一词的含义为以下哪个选项?( )(2 分)A.雕刻和磨

20、制玉、石 B.比喻修养德业,研讨义理,修饰诗文等C.磨练,折磨 D.思索,考虑在我们被琐碎磨损的生命里,张扬起绿色的旗帜。 2这个句子中“磨损”一词的含义为 (2 分)【答案】(1)警 惫 (2 分)(2)解除,卸下 疾行,指迅速逝去 生气,恼怒 越过 (4 分)(3)D (2 分) 消磨 (2 分,意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拼音写汉字需要结合语句的连贯以及偏旁部首进行书写。注意“疲惫”的“惫”书写。(2)本题考查课内实词的释义。课内文言实词的释义是解读文言文的关键,简单了解文言词汇的用法。注意“年与时驰”的“驰”、“不逾矩”的“逾”释义。(3)考查汉语词汇的运用

21、。词语的运用或含义,要放到不同的语境中和句子中去了解,要前后综合分析词语的运用,同时还要满足句子的要求。在本句中,“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中“琢磨”就是“思考”之意;“在我们被琐碎磨损的生命里”中“磨损”是“消磨”之意。2、古诗文名句填空。(10 分)诗人在旅途中记录的所见,让人如痴如醉。“潮平两岸阔, (1) ”是王湾勾勒的壮美的大江行船图;“蝉噪林逾静, (2) ”是王籍描绘的幽美的山间静谧之景;“ (3) ,小桥流水人家”是马致远书写的悲凉的凄清秋景;“终古高云簇此城, (4) ”是谭嗣同经历的雄伟的潼关古道路。诗人在旅途中产生的情思,让人遐想连篇。在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离开故乡外出闯荡

22、的李白,感觉到行船之快,低吟“ (5) , ”,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年老病衰的诗人杜甫再暮春时节又和故人相逢,联想起身世之悲,感慨“ (6) , ”,慨叹繁华时代的落幕;在夜雨寄北一诗中,巴蜀羁旅中的李商隐,想象回家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浅唱“ (7) , ”,表达对未来的无限期待。【答案】(1)风正一帆悬 (2)鸟鸣山更幽 (3)枯藤老树昏鸦 (4)秋风吹散马蹄声 (5)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诗词名句的默写。古诗词名句的默写,一般考查的题型有上句写下句、下

23、句写上句以及理解类默写。本题是综合考查古诗词的默写。理解类的默写是中等的难度,要结合古诗词的作者、作品名以及给出的关键词。注意“渝州”的书写。二、阅读(47 分)(一)名著精读:西游记节选(11 分)【甲】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节选)他打个唿哨,跳在空中,火眼金睛,用手搭凉篷,四下里观看,更不见马的踪迹。按落云头报道:“师父,我们的马断乎是那龙吃了,四下里再看不见。”三藏道:“徒弟呀,那厮能有多大口,却将那匹大马连鞍辔都吃了?想是惊张溜缰,走在那山凹之中。你再仔细看看。”行者道:“【A】你也不知我的本事。我这双眼,白日里常看一千里路的吉凶。象那千里之内,蜻蜓儿展翅,我也看见

24、,何期那匹大马,我就不见!”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行者见他哭将起来,他那里忍得住暴燥,发声喊道:“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寻着那厮,教他还我马匹便了。”三藏却才扯住道:“徒弟啊,你那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撺将出来,却不又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B】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乙】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节选)【C】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

25、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D】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批注 A】第一个“也”字表现了孙悟空对师傅的不屑。第二个“也”字则显示出孙悟空对自己“火眼金睛”这一本领的极度自信。【

26、批注 D】即便在苦求之后不得不走时,还不忘变着法儿向师父下拜,情深义重!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内容回顾3、联系前文,概述【乙】文【C】处唐僧为何写贬书?(3 分)批注阅读4、阅读两则材料,体会词句妙处,参考已有批注,给【甲】文【B】处做批注。(4 分)【B】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对比阅读5、从孙悟空对唐僧的不同态度中,你对孙悟空这一人物有什么新的认识?结合两段选文谈谈。(4 分)【答案】3、唐僧

27、看不出三个“人”是白骨精变的,以为孙悟空把人打死,一怒之下就写了贬书。(意近即可)(3 分)4、示例:“叫喊如雷”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烦躁不堪,可见他对唐僧的话非常反感。“忒”字和“不济”一词的重复则饱含孙悟空对唐僧性格胆小怕事的嘲讽。(评分标准:对“叫喊如雷”和“忒不济!不济”的赏析各 2 分,共 4 分。)5、示例:我发现孙悟空这个人物的性格在不断变化。刚拜唐僧为师时,孙悟空还张扬着自大又粗鲁的品性,从甲文中他对唐僧的恶语相向可见一斑;而乙文中他明知唐僧冤枉了自己,还想方设法下拜话别,可见他开始有了人的情感,懂得了退让、尊重、感恩。(评分标准:结合孙悟空在两段选文中对唐僧的态度 2 分

28、,写出性格的变化 2 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游记中十五回和二十七回的故事情节。3、考查名著导读情节原因类。结合情节和给出的内容分析为什么“唐僧写贬书”。唐僧肉眼凡胎看不出白骨精的障眼法,误以为是孙悟空打死好人,一怒之下要赶走他。4、考查名著导读语句及加点字赏析。赏析加点字,首先看加点字的词性,再结合语句内容综合分析。句子中“叫喊如雷”可以看出孙悟空的急躁性格,“忒不济”“不济”是他对唐僧胆小怕事的嘲讽。5、考查名著导读人物分析。名著中人物的形象要结合不同的环境进行分析,前后综合对比分析,让人物的形象全面呈现出来。对于本题中孙悟空的形象,结合两回分析,可以看出其中的变化:从起初的

29、顽固不灵、急躁不安到后面的退让、感恩,人物的情感丰富起来。(二)现代文阅读(20 分)距 离龙应台从泰寮边村茴塞,到寮国(老挝)古城琅勃拉邦,距离有多远? 1地图上的比例尺告诉你,大约两百公里。指的是,飞机在空中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 2的直线距离。两百公里,需要多少时间去跨越? 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已经坐在琅勃拉邦古城一个街头的小咖啡馆,街对面是旧时 3寮国公主的故居,现在是旅店。粉红的夹竹桃开得满树斑斓,落下的花瓣散在长廊下的红木地板上。你几乎可以想象穿着绣花鞋的婢女踮着脚尖悄悄走过长廊的姿态,她揽一揽遮住了眼睛的头发。头发有茉莉花的淡香。 寮国的天空蓝得很深,阳光金黄,一只黑丝绒色的蝴蝶正从

30、殷红的九重葛花丛里飞 4出,穿过铁栏杆,一眨眼就飞到了我的咖啡杯旁。如果它必须规规矩矩从大门走,到达我的咖啡杯的距离,可不一样。茴塞是泰寮边境湄公河畔的小村。一条泥土路,三间茅草屋,婴儿绑在背上的妇女 5两腿叉开蹲在地上用木柴生火。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肩上一根扁担正挑着两桶水,一步一拐举步艰难地走在泥地上;凶悍的火鸡正在啄两只打败了却又逃不走的公鸡。茴塞,没有机场,因此空中的两百公里只是理论而已。 如果有公路,那么把空中的两百公里拿下来,像直绳变丝巾一样拉长,沿着起伏的 6山脉贴上,变成千回百转的山路,换算下来就是四百公里。四百公里山路,从茴塞到古城,无数的九湾十八拐,需要多少时间去横过? 这个

31、问题同样没有意义,因为,贫穷的寮国山中没有公路。从茴塞,走湄公河水路 7是唯一抵达古城的方法。 湄公河这条会呼吸的大地丝带,总长四千两百公里。其中一千八百六十五公里穿过 8山与山之间润泽了寮国干涸的土地。从茴塞到琅勃拉邦的水路,大概是三百公里。这三百公里的水路,需要多少时间去克服? 本地人说,坐船吧。每天只有一班船,趁着天光,一天行驶七八九个小时,天黑了 9可以在一个河畔山村过一夜,第二天再走七八九个小时,晚上便可以抵达古城。 我们于是上了这样一条长得像根香蕉的大木船。茴塞没有码头,船老大把一根木条10搭在船身和河岸上,我们就背负着行李巍巍颤颤地走过。村民或赤足或趿塑料拖鞋,重物驮在肩上,佝偻

32、着上船。鸡笼鸭笼米袋杂货堆上了舱顶,摩托车脚踏车拖上船头,旅客们拥挤地坐在木板凳上。木板又硬又冷,不耐艰辛时,人们干脆滑下来歪躺到地板上。没有窗,所以河风直直扑面终日冷呛,但是因为没有窗,所以湄公河三百公里的一草木一岩石、一回旋一激荡,历历在眼前。 没有人能告诉你,三百公里的湄公河水路需要多少时间,因为,湄公河两岸有村落,11当船老大看见沙滩上有人等船,他就把船靠岸。从很远的地方望见船的影子,村落里的孩子们丢开手边的活或者正在玩的东西,从四面八方狂奔下来。他们狂奔的身子后面掀起一阵黄沙。 孩子们的皮肤晒得很黑,身上如果有蔽体的衣衫,大致都已磨得稀薄,或撕成碎条。12比较小的男孩,几乎都光着身子

33、,依偎在哥哥姐姐的身旁,天真地看着人。每经过一个村,就有一群孩子狂奔到水湄,睁着黑亮的眼睛,望着船上金发碧眼的背包客。船上有一个欧洲的孩子,卷卷的睫毛,苹果似的脸颊,在年轻的父母身上爱娇地扭来扭去,咯咯笑个不停。讲荷兰语的父母让孩子穿上寮国的传统服装,肥肥手臂上还套着金光闪闪的手环,像个部落的王子。 每经过一个村子,就有一群孩子狂奔过来。他们不伸出手要糖果,只是站在沙上石13上,大大的眼睛,深深地看。这里是寮国,几近百分之五十的人不识字。这些湄公河畔的孩子,也没有学校可去。他们只是每天在大河畔跟着父母种地、打渔,跟伙伴们在沙里踢球。然后每天经过一次的船,船上有很多外国人,是一天的重大记事。 这

34、些孩子,距离船里那打扮得像个寮国王子的欧洲孩子又有多远?可不可测量?146、从茴塞到琅勃拉邦,距离有多远?请你梳理作者的思考脉络。(3 分)交通 飞机:两百公里 山路:(1) 水路:三百公里距离 (2) 这个问题没有意义,贫穷的寮国山中没有公路。(3)7、结合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 分)(1)寮国的天空蓝得很深,阳光金黄,一只黑丝绒色的蝴蝶正从殷红的九重葛花丛里飞出,穿过铁栏杆,一眨眼就飞到了我的咖啡杯旁。如果它必须规规矩矩从大门走,到达我的咖啡杯的距离,可不一样。(第 段写蝴蝶从葛花丛飞到“我”的咖啡杯旁,与从茴塞 4到琅勃拉邦的距离显得无关,能否删去?结合上下文谈谈理由。)(3 分

35、)(2)比较句子,分析原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 分) 原句:他们不伸出手要糖果,只是站在沙上石上,大大的眼睛,深深地看。改句:他们不伸出手要糖果,站在沙上石上,大大的眼睛,好奇地看。8、根据文意,为第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作朗读设计,并说出这样设计的妙处。(5 分)12每经过一个村,就有一群孩子狂奔到水湄,睁着黑亮的眼睛,望着船上金发碧眼的背包客。船上有一个欧洲的孩子,卷卷的睫毛,苹果似的脸颊,在年轻的父母身上爱娇地扭来扭去,咯咯笑个不停。9、文章以问题开头又以问题结尾,这引发了你对“距离”的哪些思考?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6 分)开头:从泰寮边村茴塞,到寮国(老挝)古城琅勃拉邦,距离

36、有多远?结尾:这些孩子,距离船里那打扮得像个寮国王子的欧洲孩子又有多远?可不可测量?【答案】6、(3 分)(1)四百公里 (2)茴塞没有机场,空中的两百公里只是理论而已(3)趁着天光坐船出发到第二天晚上抵达古城。(或:没有人能告诉你,三百公里的湄公河水路需要多少时间。)7、(3 分)(1)示例:不能删去,这一段描绘的景象引发了作者对两地距离的思考。“九重”一词不仅表现出葛花的繁茂,也让作者联想到从茴塞到琅勃拉邦的路途遥远;写蝴蝶如果“规规矩矩地从大门走”速度会慢,引出下文对两地交通不便的回忆。(3 分)(2)示例:“只是”写出了孩子的纯粹与乖巧;“深深”写出了孩子观看有外国人的船只时的投入。删

37、了“只是”,或将“深深”改成空泛的“好奇”,无法传达出作者当时的触动和对孩子的喜爱。8、(5 分)示例:前一句用期待的语气朗读,重音落在“狂奔”“黑亮”“望”上,突出当地孩子对船只经过的渴望,观看船上背包客时的好奇。后一句用欢快的语气朗读,“扭来扭去”要读得慢,读出孩子向父母撒娇时的可爱,“咯咯笑个不停”要音调上扬,读出小孩子的天真快乐。两句的朗读要形成一种对比,让两种孩子表现出来的生活气息形成一种距离感。9、(6 分)示例:首段中的“距离”是指空间距离,贫穷导致交通不便,让两地显得遥远。末段中欧洲孩子和茴塞的孩子间的距离是一种生活状态的不同,前者在享受儿时应有的宠溺时光,后者狂奔的身影与黑亮

38、的眼睛中焕发着童年生机。有些距离可以测量,鲜明地反映出差距和弊端;有些距离则无法测量,没有高下之分。回望现实,我们也不必在物质层面的距离上过多纠结,应努力展露少年时代精神上的生机活力。【解析】试题分析: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概括。文章内容的梳理,要找到重点的语句标记下来,再进行总结概括,概括的时候要看题干中的问题及示例。本题考查的是“交通”和“距离”两个方面,“交通”只要回答出具体的距离就好,“距离”回答时要总结事件和原因。7、本题考查文章重点语句及加点字的作用。语句的作用,要结合语句的具体语境和上下文的内容分析;重点字词的作用,代入到语句中看词性以及表达。(1)语句能不能删,一般都是不能删

39、,有其特定的意义。第 段写蝴蝶从葛花丛飞到“我”的咖啡杯旁,与从茴塞 4到琅勃拉邦的距离,这一段描绘的景象引发了作者对两地距离的思考,同时也让作者联想到从茴塞到琅勃拉邦的路途遥远,也自然引出下文对两地交通不便的回忆。(2)原句中“他们不伸出手要糖果,只是站在沙上石上,大大的眼睛,深深地看”,“只是”“深深”能够看出孩子们对看到外国船只时的纯粹和投入;删了“只是”或是改动词语,无法传达出作者当时的感慨以及对孩子们的喜爱。8、本题考查语句的朗读设计及作用。朗读设计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本句中,前一句重音落

40、在“狂奔”“黑亮”“望”上,突出当地孩子对船只经过的渴望;后一句用欢快的语气朗读,“扭来扭去”要读得慢,读出孩子向父母撒娇时的可爱,“咯咯笑个不停”要音调上扬,读出小孩子的天真快乐。两句的朗读要形成一种对比,让两种孩子表现出来的生活气息形成一种距离感。9、本题考查分析结构的布局以及主旨的作用。文章的布局是文章结构的灵魂。文章开头结尾都有提到“距离”,标题也是“距离”,既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又照应标题,深化主旨。“距离”在本文中,既有实际的距离,也有物质、心灵和精神的距离。要把两者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三)古诗阅读(6 分)早起五言三韵韩偓万树绿杨垂,千般黄鸟语。庭花风雨余,岑寂如村坞。依依官渡头

41、,晴阳照行旅。(选自全唐诗)【注释】官渡:官设的渡口。10、这首诗第二句中的 看似与第四句中“岑寂”一词相矛盾,实则均呼应了题目中的 二字,写出了清晨的宁静。(2 分)11、根据全诗的意思与小贴士内容,分析“依依官渡头”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小贴士:“依依”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义项: 茂盛的样子; 留恋不舍; 隐约, 1 2 3好像。【答案】10、 黄鸟语 早起 (评分标准:1 空 1 分) 11、示例:早起的诗人看到了“绿杨垂”“黄鸟语”等宁静又富有生机的画面,心生喜爱,但要在晴阳中开始新的旅途,到了渡口发现美丽的景象已变得隐隐约约,依依不舍的情感便油然而生。(4 分)【解析

42、】试题分析:10、考查古诗词意象特点。意象要和古诗中的意境相结合,要具体到诗句中。第二句中的“黄鸟语”和第四句中“岑寂”一词相矛盾,都是为了呼应题目中的“早起”。11、考查古诗词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的思想感情要从整首诗的格局出发,找到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字眼,结合诗词意境分析得出。本诗中,作者借景抒情,借眼前的景色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以及即将分别的不舍留恋。(四)文言文阅读(10 分)谢太傅于东船行,小人引船,或迟或速,或停或待。又放船从横撞人触岸公初不呵谴。人谓公常无嗔喜。曾送兄征西 葬还,日莫雨驶,小人皆醉,不可处分 。公乃于车中 1 2 3手取车柱撞驭人,声色甚厉。夫以水性沉柔,入隘奔激

43、,方之人情 ,固知迫隘之地 4 5,无得保其夷粹 。 6 7【注释】谴:责怪。征西:指谢奕,曾任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卒于官,追赠镇西将军(并非征西)。 处分:处理,安排。 入隘奔激:流入险要之地就会奔腾激荡。 3 4方人之情:用来比方人的性情。 固知迫隘之地:自然知道身处险境。 夷粹:平和纯 5 6 7粹。12、解释下列加点词。(4 分)(1)小人引船 (2)或停或待 (3)人谓公常无嗔喜 (4)曾送兄征西葬还 1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 分)又 放 船 从 横 撞 人 触 岸 公 初 不 呵 谴。14、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中画波浪线句的理解。(4 分)【答案】12、(1)拉,牵拉

44、(2)有时 (3)认为 (4)回来 (评分标准:1 空 1 分)13、又放船从横/撞人触岸/公初不呵谴(2 分)14、示例:水在不同环境中会有差异,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性情也会有区别。水的本性是沉静、柔和的,人也是如此,因此在轻松的游玩氛围中,发现船夫让船的速度快慢不一,甚至使船撞上别人的船,谢太傅也不呵斥、责怪。水流入狭窄的地方会奔腾激荡,人身处险境也难保持平和纯粹的性格,因此谢太傅在下大雨的傍晚发现车夫喝醉了掌握不好车子时,会声色俱厉地打车夫。(4 分)【解析】试题分析:12、考查文言实词释义。课外文言实词释义,要分析出课内外的用法是否一致,同时还要结合语句具体解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等。注

45、意“或”“谓”的解释。13、考查文言语句断句。文言文语句的断句,先整体解释语句,找到关键的词,再进行划分。本句释义:有时又不拉,由船任意飘荡,撞着别人的船,碰着河岸,谢安从不喝斥、责备。段落划分为:又放船从横/撞人触岸/公初不呵谴。14、考查文言重要语句分析理解。先解释语句,再结合语句中的意向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本句的解释为:按道理水的本性是很沉静、柔和的,可是一流入狭窄的地方就要奔腾激荡,拿人之常情来和水相比,自然会懂得人逢险境,就没有可能保持自己平和、纯洁的性格。谢太傅有柔和的一面,也有严格的一面。具体结合事件分析。参考译文:太傅谢安在会稽坐船,纤夫拉着纤绳,有时慢,有时快,有时停下,有时

46、等候;有时又不拉,由船任意飘荡,撞着别人的船,碰着河岸,谢安从不喝斥、责备。人们认为谢安常常不表示喜怒。有一次给他哥哥镇西将军谢奕送葬回来,正赶上天晚了,雨又急,赶车的驭手都喝醉了,掌握不住车子。谢安于是从车厢中拿下车往来捅驭手,声色俱厉。按道理水的本性是很沉静、柔和的,可是一流入狭窄的地方就要奔腾激荡,拿人之常情来和水相比,自然会懂得人逢险境,就没有可能保持自己平和、纯洁的性格。三、语言运用(30 分)1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曼妙的旅途需要触动。奇山怪石间,看到的不仅是风景,更是触动;幽香书籍中,读到的不仅是故事,也是触动;平淡日子里,感受的不只是温暖,实是触动。请以“旅途中的触

47、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 500 字;(3)不得套写、不得抄袭本卷中的材料;(4)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等。【答案】示例:旅途中的触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我从懵懂中长大成人。在书籍的旅途中,触动我的心扉。八九岁时,童话便是我的最爱。“丑小鸭”“灰姑娘”等等的童话。丑小鸭的坚强勇敢, 经历种种磨难,终于成为了美丽的白天鹅;灰姑娘的不灰心,不丧气,让她从灰姑娘变成美丽的王后;以及皇帝的新装中皇帝那可笑的画面,但那时只知道皇帝的做法愚蠢,却不知愚蠢到了哪?书籍犹如一颗种子,悄悄地在我的心房,慢慢生根。长大一些后,爸爸妈妈将让我看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感觉孙悟空在的地方都会很安全;还有好吃懒做的八戒;善良淳朴的沙僧;最后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也让我感触极深。水浒传中一百零八条好汉,那斗志斗勇的场面令人十分惊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让人叹为观止;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那悲惨结局也令人惋惜,贾府最后衰败也让我心如刀绞;还有宝玉,凤姐名著滋润着那颗种子。再后来,我接触到了诗词,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