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14课《灵隐题联》教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29540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14课《灵隐题联》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14课《灵隐题联》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14课《灵隐题联》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14课《灵隐题联》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14课《灵隐题联》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4 灵隐题联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3.了解诗人高超的语言艺术。重点难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2.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教学课时 两课时1.学习本课生字,能规范书写。2.理解词语的意思,扩展词语。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生字卡片。一 谈话导入1.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谁来给大家朗诵一首苏轼的诗?(学生自由举手朗诵)2.多媒体投影展示:(1) 题西林壁 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2)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2、 淡妆浓抹总相宜。(3) 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4)赠刘景文 宋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5)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2.谈话:同学们,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讲述的故事就与苏轼有关。(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2.说说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三 学习生字1.认读生字卡片。fn shng d ban h

3、shang cng jng繁 盛 打 扮 和 尚 曾 经x yu sh c tng pn ling yn s喜 悦 诗 词 通 判 灵 隐 寺tn t b fn dng xin zh bi fng sng wn chn谈 吐 不 凡 等 闲 之 辈 访 僧 问 禅2.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左右结构的字:隐 访 禅 扮 哼 悦 判 词上下结构的字:曾 寺 繁 尚包围结构的字:闲独体字:凡3.理解词语意思。打量:从上到下,仔仔细细的,不疏忽地看;观察(人的衣着外貌),并对其做出评价。寻常:普通,一般。怠慢:淡漠;不恭敬;套话,表示招待不周到。 不悦:形容不高兴。议论: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讨论;评议讨论时

4、表示的意见。攀谈:拉扯闲谈。谈吐不凡:是指言谈很突出。谈吐,日常生活中讲话的水平、特点、风格等。是以一定语言为基础,对思想文化水平,教养和情趣的反映,言谈和举止,都是人们形成一个人评价的重要根据。不凡,不平常;杰出。渊博:精深而广博。 等闲之辈: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自谦:自抱谦逊态度。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文豪:杰出的大作家。话不投机:投机,意见相合。形容话说不到一起。冠绝天下:形容某人在某一方面,称得上是天下第一。面红耳赤: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羞愧不已:很是惭愧不好意思,做了什么比较尴尬的事情。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寺”

5、,上下结构,书写时横画延长,竖画缩短,注意横画的长短不齐。“量”,上下结构,中间的横画较长。“茶”,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撇捺舒展。5.认读多音字。着zhe 看着 zhu着装 zho着火 zho招数模m 模型 m 模样四 朗读全文,巩固生字、新词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师生评议,指出读得不准确的地方。3.学生自由组合,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互相评议。1.教学本课生字时,可利用字形结构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如左右结构的字:隐 访 禅 扮 哼 悦 判 词。上下结构的字:曾 寺 繁 尚。半包围结构的字: 闲。独体字:凡。还可以通过旧字加偏旁记忆。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以便于学生记忆。2.本课

6、出现的新词较多,也较难理解,师生交流集中解决词语,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分角色朗读苏轼和方丈的对话。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投影,课文插图。一 板书课文题目,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朗读课文题目。2.投影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3.指名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二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坐 茶(1)默读课文 1-4 自然段,思考:方丈为什么怠慢苏轼?(学生默读,小组交流。)(2)课件出示:方丈上下打量苏轼一番,见他一副寻常书生打扮,不像富贵人家,皱了皱眉,抬手说:“坐。”接着,又对小和尚哼了

7、一句:“茶。”(小视平常人)(3)面对方丈的怠慢苏轼是怎么做的?(小组交流。)(4)课件出示:苏轼见他有些怠慢,心生不悦,就站着和他攀谈。(指名朗读,齐读。)2.请坐 敬茶。(1)默读课文 5-6 自然段,思考:方丈为什么对苏轼客气起来?( 学生默读,小组交流。)(2)课件出示:不一会儿,方丈见眼前这人谈吐不凡,知识渊博,脸上就渐渐堆出一副笑脸,客气地说:“居士,请坐!”又吩咐小和尚说:“敬茶!”(以貌取人)(3)面对方丈的变化苏轼是怎么做的?(小组交流。)(4)课件出示:苏轼见他有讨好之意,还是不做。(指名朗读,齐读。)3.请上座 敬香茶。(1)默读课文 7-9 自然段,思考:方丈为什么对苏

8、轼躬身施礼?( 学生默读,小组交流。)(2)课件出示:方丈大吃一惊,原来眼前这人竟然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他连忙双手合十,躬身施礼,说:“请恕老僧眼拙,不识泰山,请上座!”一边命小和尚:“快,敬香茶!”(势利)(3)面对方丈的势利苏轼是怎么做的?(小组交流。)(4)课件出示:苏轼见方丈这副模样,话不投机,坐了片刻就起身告辞。(指名朗读,齐读。)4.方丈请联。(1)方丈素闻苏轼诗词书画冠绝天下,千金难求,于是请他留下墨宝,作为留念。苏轼留下了什么样的对联?(指名朗读。)(2)课件出示: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3)苏轼的对联妙在哪里?(小组交流。教师小结:用很少的字眼清楚的刻画、讽刺了方丈以貌取人

9、,先敬衣后敬人的势利。)(4)写完,苏轼大笑而去。方丈有什么表现?(面红耳赤 羞愧不已)(5)谁能说说这时方丈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指名发言,教师评议只要能用通顺的语言表达方丈羞愧和后悔的心情即可。)三 朗读全文,进行总结1.朗读全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说说学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四 完成课后练习1.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1)平时,他喜欢访僧问禅,与人议论佛理。(议论: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讨论;评议讨论时表示的意见。)(2)苏轼见他有些怠慢,心生不悦,就站着和他攀谈。(攀谈:拉扯闲谈。)2.人们在交谈时常用到一些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请在文中画出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

10、些谦辞敬语?和同学交流交流。(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 ,托人办事说“拜托”)五 课外延伸搜集对联,同学间互相交流。1.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将一些浅显易懂的课文当作故事课来上。通过讲故事、学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11、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2.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首先,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要将读书时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不能让读书成为阅读课上的形式,走过场,草草了事。那样的读是起不了效果的。其次,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应当在学生学习方法掌握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特别是合作学习,除了明确学习目标外,还应当制定小组长职责。让小组长真正成为合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发言者。使小组学习有序、有效的开展。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巡

12、视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醒学生有必要时甚至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把主动权给学生,要面向全体,注重个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14 灵隐题联书生打扮 谈吐不凡 名满天下坐 请坐 请上坐茶 香茶 敬香茶寒暄 客气 尊重1.看拼音,写词语。d liang (打量) d ban (打扮) h shang (和尚) b yu(不悦) to ho (讨好) jng rn (竟然 )2.照样子,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 ,组成新字,再组词。急 隐 (隐藏) 稳 (稳定)方访(访问)防(预防)分扮(打扮)盼(盼望)兑说(说话)悦

13、(喜悦)司词(词语)饲(饲养)寸付(付出)衬(衬)3. 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1)平时,他喜欢访僧问禅,与人议论佛理。(2)苏轼见他有些怠慢,心生不悦,就站着和他攀谈。一 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

14、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诗文有东坡七集,词集有东坡乐府。二 谦辞1.“薄”字一族。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薄技:微小的技能,常用来谦称自己的技艺;薄酒:味淡的酒,常用在作待客时的谦辞;薄礼:不丰厚的礼物,多用于谦称自己送的礼物;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另外“绵”与“薄”类似,如:绵薄:谦辞,指自己薄弱的能力。绵力:微薄的力量。2. “小”字一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生(多见于早期白话):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

15、自己;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另外,“后”与“晚”与“小”类似,如后进、后学、晚生、晚辈:对长辈称呼自己。3. “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4. “愚”字一族。用于自称的谦称。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弟:向比自己年长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三 敬语1.“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2.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

16、对方。如恭贺、恭候、恭请、恭迎、恭喜等。最常见的如“恭喜发财”、“恭贺新禧”。3. “请”字一族。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请坐:请求对方坐下;请进:请对方进来。4. “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敬请:请;敬佩:敬重佩服;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四 对联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

17、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五 对联的分类(按用途)1.通用联-如春联,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3.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

18、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4.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5.挽联: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6.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7.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8.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9.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六、趣味对联上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下联: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下联: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上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下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上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语文S版 > 三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