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捞铁牛》教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29551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捞铁牛》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捞铁牛》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捞铁牛》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捞铁牛》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捞铁牛》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8 捞 铁 牛教学要求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熟悉”和“出色”造句。3.能给课文分段并学习给课文归纳段落大意。重点难点1.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又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2.在给课文分段的基础上,学习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3.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来捞铁牛的。教学课时 两课时。1捞 铁 牛2 宋朝的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拴(shun)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铁牛是 “拴浮桥用的”,说明了什么? 也被大水冲走,“冲断” 浮桥和

2、“冲走”铁牛,说明了什么 ?3陷(xin)在了河底的淤(y)泥里。 这两句话交代了故事的哪些内容?4 第一部分(第 1自然段):写洪水冲断了浮桥,拴浮桥的铁牛也被大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桥得di重修。 “浮桥得重修” 与下文有什么联系? 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说明了什么? 5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叫怀丙(bn )的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 ,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第二部分(第 2自然段):讲重修浮桥时 ,怀丙和尚表示能把铁牛捞上来。 怀丙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qin )到水底,摸清

3、了八只铁牛陷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shn) 子潜到水底,用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把绳子的另一头绑( bn)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6上面几句话中的“先、然后、再、又”和“ 熟悉、摸清、很粗的、结实的、紧紧的、牢牢地”等词语 ,分别说明了什么?1 知识点详解 2 不仅说明了铁牛的用处 ,也说明铁牛是非常重的 ,暗示了要把它捞出来的困难程度之大。3 说明了黄河的大水来势凶猛。4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宋朝的时候) 、地点(河中府),讲

4、了铁牛是做什么用的(拴浮桥) 和它陷进河底的原因(被洪水冲走)。5 讲了需要打捞铁牛的原因。既说明了铁牛的位置,也说明打捞的难度。这句话通过人们的议论纷纷,从侧面告诉我们捞铁牛的难度之大。而怀丙说的话,不仅显示出了怀丙的胸有成竹,也引起人们对怀丙捞铁牛的方法的好奇,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6 “先、然后、再、又”明确写出了怀丙工作的先后顺序。 “熟悉、摸清、很粗的、结实的、紧紧的、牢第三部分(第 3自然段):讲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7 准备工作做好了。怀丙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chn )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渐渐减少,船身也慢慢向上浮起,拴铁牛的绳子越绷( bn)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

5、,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上拔。“渐渐”“慢慢”说明了什么?8 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怀丙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 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怀丙让人们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第四部分(第 46自然段 ):写怀丙和尚是怎样捞出一只只铁牛的。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给课文分段。生字、新词投影,本课的配乐朗读录音。一 学生自己初读课文二 老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1.出示投影并播放录音,订正读音。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标出正确的读音。(1)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

6、的一座浮桥。 ( )(2)浮桥得重修。( )(3)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 )三 老师指导分析字形结构1.课堂上讨论记重点字的方法。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学生充分讨论运用以前学过的记字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如“府、拴、笨”就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府”也可以用“熟字合起来”的方法记忆。同样一个字可以有许多种记忆方法,学生用哪种方法都可以。一些易写错的字,还可以用分析的方法来记,如“绑”需要绳子,因此偏旁是“纟”,“ 绑”时还要捆几道, 因此中间是三横。2.在记住字形的基础上做练习。牢地”等词突出了怀丙和尚考虑非常周到,准备工作做得十分周密。7 说明了船身向上浮的过程。8 舟桥出示投

7、影片。比一比,再组词。付 ( )府 ( ) 帮 ( )绑 ( ) 全 ( )拴 ( ) 急 ( )稳 ( ) 内 ( )丙 ( )四 理解词语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1)学生能自己解疑的就让学生自己解疑,老师指导。(2)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要借助工具书。如 ,学生对“浮桥”一词不理解, 老师可引导学生查字典。“浮桥”就是在并列的船或筏子上铺上木板而成的桥。老师可进一步提问:“这种桥为什么叫浮桥呢?”学生经过思考明白这是因其浮在水面上而得名。这就为第二课时理解铁牛的作用埋下了伏笔。铁牛是拴浮桥用的,可见铁牛的作用多么大。2.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淤泥:河流、池塘等水底沉积

8、的泥沙。熟悉:知道得很清楚。出色:格外好,超出一般的。五 给课文分段1.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各自然段的意思。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讨论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第 1 自然段:拴浮桥用的八只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淤泥里。第 2 自然段:重修浮桥需要把铁牛找回来,在人们想不出办法的时候,有个叫怀丙的和尚说他能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第 3 自然段: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第 4 自然段:怀丙指挥大家把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第 5 自然段:怀丙指挥大家把铁牛拖到岸边再拉上岸。第 6 自然段:怀丙指挥大家把八只铁牛都拖了回来。3.让学生思考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意思,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课文可分为三部分,也可分

9、为四部分。四部分的分法见“课文详解”。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捞铁牛的原因。第二部分(第 3 自然段):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第三部分(第 46 自然段):捞铁牛的经过和结果。4.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1.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捞铁牛的过程。2.朗读课文。3.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投影片。一 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学们,打捞沉到河底的船只或重物,现在做起来并不太困难,可是在一千多年前我国的宋代, 就有人能把沉到河底的铁牛捞上来,多么了不起!他是谁, 又是用什么办法捞铁牛的呢?读读课文,我们就明白了。二 讲读第一部分1.齐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有

10、几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你知道了什么?第 1 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浮桥。同时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年代(宋朝)及地点(河中府城外)。第二句讲铁牛被水冲走陷在了淤泥里。从“冲断了浮桥, 冲走了铁牛”中,还可以知道黄河大水来势凶猛。2.通过句子比较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老师出示投影片:(1)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陷在了淤泥里。(2)黄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陷在了河底的淤泥里。比一比,哪句好?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后认识到:第(2)句中的“拴浮桥用的”这个短语说明了铁牛的用处,同时为下文捞铁牛埋下了伏笔。3.默读第 2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个意思?

11、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这段共有三个意思:第一,讲捞铁牛的原因 ;第二,讲捞铁牛的困难;第三,讲一个叫怀丙的和尚表示他能把铁牛捞上来。4.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捞铁牛的原因。(重修浮桥,就需要用铁牛拴住浮桥。而现在铁牛被大水冲走了,只有把铁牛捞回来 ,才能把浮桥拴住 ,浮桥才能修好。)5.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捞铁牛有什么困难。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1)铁牛很笨重,每只有好几吨重。(2)陷在河底淤泥里,拔起来很费劲。(3)铁牛埋在水底下,看不清具体情况 ,捞起来更困难。6.指名读第 2 自然段第二句:“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老师提问:这句在文中

12、起什么作用?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悟出 :这是从反面强调捞铁牛的困难大。指导朗读这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7.课文还有什么地方说明捞铁牛的困难大?“议论纷纷”这个词。理解“议论纷纷”的含义。(许多人小声地说个人的看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8.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叫怀丙的和尚是怎么说的?把怀丙的话画出来,读怀丙的话, 然后说说你对怀丙的话有什么想法。( 一个叫怀丙的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从怀丙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有信心 ,而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老师要在学生理解了怀丙说的话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怀丙的话。要读出成竹在胸的语气。9.指名朗读第一部分,老师

13、小结并过渡到第二部分。怀丙想的是什么办法呢?他又做了哪些准备呢?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三 讲读第二部分1.默读课文。思考:捞铁牛前,怀丙指挥大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做了这四项准备工作:(1)摸清铁牛陷在哪儿。(2)把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3)拴船搭架子。(4)下水用绳子把铁牛拴住。2.这四项准备工作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让学生认识到这四项准备工作中,前一项是完成后一项的基础, 后一项是在前一项做好的基础上完成的。这一部分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连句成段的, 即先做的工作先说, 后做的工作后说,一句紧接一句,顺序不能颠倒。3.逐句理解怀丙为什么要做这四项准备工

14、作。(1)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第一句话的。“怀丙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陷在哪儿。”“熟悉水性”是指善于游泳;“摸”是探明、弄清的意思。这句话是说怀丙首先做调查,摸清铁牛沉在河底的具体位置,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表现了怀丙做事科学、认真的态度。(2)填空,体会填入的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让人准备了(两只)( 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 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入“两只”“很大”“满”这几个词语。然后引导学生认识这些词在句中的作用。因为铁牛很“笨重”,所以要“很大 ”的船, 而且一只大船还不够,需要“两只”才拉得出铁牛。船上装少量的沙子不行,必须装 “满”才够。(3

15、)指名读最后两句,看看哪些词也表达了这个意思。“拴得紧紧的”“结实的木料”“很粗的绳子”这些词语都是为了表现铁牛笨重,并根据实际情况做的准备工作。(4)对于怀丙的这些准备工作,你有什么看法?学生在理解了怀丙的四项准备工作后讨论回答,这些准备活动都说明怀丙针对铁牛笨重这一特点,以科学的态度做了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4.指导朗读第二部分,重点词语加重语气。四 讲读第三部分1.小组学习,四人一小组讨论学习。首先,请小组中一名同学读课文,也可请三名同学一人读一自然段,然后讨论:怀丙把铁牛从河里捞出来,做了哪几步工作 ?最后请一组汇报。怀丙为从河里捞出铁牛做了三步工作:第一步,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靠水

16、的浮力, 把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第二步,水手们划桨,把铁牛拖到岸边,然后一齐把铁牛拖上岸。第三步,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余的铁牛一只只拖上岸。2.出示投影,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老师出示投影。怀丙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渐渐减少, 船身也慢慢向上浮起,拴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 ,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上拔。读这一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并想想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通过朗读,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的作用是船上的泥沙逐渐“减少”,水的浮力把船往上托,船身就慢慢地“向上浮”。这样,原先拴住架子和铁牛的绳子就会越绷越紧,把

17、陷进淤泥里的铁牛不断地往上拽 ,铁牛就从淤泥里被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上拔”。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用“因为 所以”这一关联词,把前后两句的意思说一说。如:因为怀丙和水手们把船上的泥沙铲到黄河里去了,所以船里的泥沙减少了。因为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了,所以船身慢慢地向上浮。因为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所以拴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也可以把前边的结果作为后边的原因,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因为怀丙和水手们把船上的泥沙铲到黄河里去了,船上的泥沙减少了,所以船身慢慢地向上浮,等等。3.实验演示。在学生理解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再用实验的方法突破学生对于浮力不太理解的难点。

18、实验时,老师演示过程,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说明。如能让学生自己演示过程、自己说明更好。4.指导朗读。5.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后,怀丙又指挥大家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自由读第 5 自然段, 两人一组商量讨论,交换意见。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怀丙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 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铁牛拖上岸。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继续利用水的浮力,让铁牛在水里,水手们使劲划船,拖着它在水里走;二是铁牛太笨重了,船上的水手是有限的,即使铁牛在水里受到了水的浮力,水手们还是得要使劲划船才行, 到了岸边,人就多了, 许多人一齐用力就可以把铁牛拖上岸。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怀

19、丙和尚不仅有科学的态度, 还运用科学的原理,而且处处想得都如此细致、周到,真值得我们好好儿地学习呀!6.其他的铁牛是怎样捞上岸的?“这样的办法”是什么办法 ?课文为什么不再写一遍这种办法?这一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课文把捞一只铁牛的经过写得详细、具体,而捞其余七只铁牛的过程只用“同样的办法” 一笔带过。这样既突出了重点, 又避免了重复。7.铁牛都捞上来了,现在谁能说说当初怀丙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 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意思?(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河里捞上来。)18 捞铁牛和尚怀丙 铁牛陷淤泥和尚做准备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1.重点部分,也就是捞铁牛的准备工作部分,通

20、过课件动画展示,学生理解和掌握得较好,学会了抓住关键词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准备工作的第三步,并船搭架, 学生不易理解,应有效地利用课件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并船搭架,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准备工作。2.由于学生年龄小,不懂得浮力的知识,所以在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之后,老师要通过多媒体演示浮力的作用,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理解捞铁牛的原理, 从而明白怀丙和尚的方法好在哪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本课的生字,再组词。付(府)(王府) 全(拴)(拴住) 本(笨)(笨重)邦(绑)(捆绑) 生(性)(性情) 劳(捞)(打捞)急(稳)(稳重) 夸(跨)(跨

21、过) 斗(料)(料理)2.按课文分好的三部分,从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相应的段意。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拴浮桥的铁牛陷在河底的淤泥里,一个叫怀丙的和尚说他能把铁牛捞上来。(3)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一只只铁牛。(2)怀丙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3.巧填反义词组成语。(出)生(入)死 (深) 入( 浅)出眼(高)手(低) (阳) 奉( 阴)违避(重)就(轻) 天(南) 地( 北 )一 怀丙和尚简介怀丙,生卒年不详,北宋出色的工程力学家,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僧人, 精于建筑工程技术。他创造的浮力起重法,曾在 16 世纪被意大利数学家卡尔达诺(15011576)用来打捞沉船。据史书记载,怀丙和尚聪明善

22、思,曾多次解决当时的工程难题。(一)神奇换腐柱天宁寺凌霄塔位于正定县城内,是城内现存的四座塔中最高的一座, 约 41 米,现为九层, 四层至九层为木结构。塔内中心立有一根木柱,直达塔顶,这是唐宋时期常用的塔心柱式,现在全国的佛塔中却仅此一处,堪称孤例。这根柱子的作用就是使塔保持稳定性, 北宋时柱子坏了,塔便向西北倾斜。普通工匠不能修理,怀丙来到塔里测量了柱子长度, 以此尺寸重新做了一根木柱,并请人帮他抬到了木塔中部。之后,怀丙支走了帮忙的人, 关起门来施工。过了很久, 怀丙终于把烂柱子换成了新柱子。神奇的是,人们没有听到他使用斧子、凿子等工具的声音。(二)巧思正石桥赵州洨河上建造了一座石桥,为

23、了使桥梁坚固,工匠在石头里灌了熔化的铁水。后来有人盗走了石头里的铁,桥因此倾斜。上千名工匠试图扶正大桥 ,都无功而返。怀丙和尚说,往桥下的石头中灌铁,可以扶正。乡民们踊跃捐助石块。怀丙和尚在石头上凿洞, 熔化铁水横贯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桥。(三)智慧捞铁牛(详见课本)二 浮桥简介浮桥古时称为舟梁。它用船舟来代替桥墩,故有“浮航”“浮桁”“舟桥”之称, 属于临时性桥梁。由于浮桥架设简便,成桥迅速,在军事上常被应用, 因此又称“战桥”。浮桥的结构形式有两种:传统形式。在船或浮箱上架梁,梁上铺桥面。舟、梁结合形式。舟(箱)体、梁、桥面板结合成一体,船只首尾相连成纵列式,或舟(箱) 体紧密排列成带式。上

24、、下游设置缆索锚碇,以保持桥轴线的稳定。桥两端设栈桥或跳板, 以与岸边接通。为适应水位涨落,两岸还应设置升降栈桥或升降码头。浮桥可说是大型桥梁的先祖。它是用船渡河的一个发展,又是向建造固定式桥梁的一个过渡, 成为介于船和桥之间的一种渡河工具。浮桥构造并不复杂,架拆也方便,但维修费用高。平时可用以应急救灾或作为临时性交通设施, 战时可用以保障军队迅速通过江河。为增加其机动性 ,常用轻金属制成自行式的。三 浮力应用浮桥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应用浮力的伟大奇迹。相传 11 世纪初,在蒲州附近潼关以北的黄河上曾架起了一座很大的浮桥。浮桥的缆绳用 8 只铁牛系住,这些铁牛立于两岸, 每只铁牛重数万斤。后来由于

25、洪水泛滥,浮桥被冲垮,铁牛也沉入河中。和尚怀丙用两只装满了泥沙的大船, 派人潜入水中,用绳索把铁牛和大船系在一起,然后把船中的泥土除去 ,利用大船所受的浮力, 把铁牛拉了起来。四 教学实录与评析师:谁来读一读第 6 自然段?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样的办法是怎样的办法?生:读第 6 自然段。师:谁来回答?生:我认为还是把沙子铲入黄河,利用水的浮力拔出铁牛,然后拖到岸边捞起来的办法。师:谁能以这一自然段为基础,结合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来概括一下第三部分的段意?练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这样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和增强语感。生 1: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大铁牛捞了起来。生 2:和尚

26、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大铁牛一只一只地捞了起来。生 3: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八只大铁牛。师:现在,同学们是不是知道了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八只铁牛捞上来的?生(齐答) :利用水的浮力。师:你们真聪明。师(小结) :现在,同学们了解到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上来的,解决了同学们在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在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还要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师:同学们,第三部分写打捞过程(板书:打捞过程),虽然没有使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但表达得很清楚,也做到了言之有序。师: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呢? 在看时,请同学们注意打捞的顺序。一会儿用自

27、己的话说一说。师放录像。使学生对捞铁牛的过程加深印象,这里恰当地使用了现代化教学媒体, 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师: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怀丙是个怎样的人呢?生:是个出色的工程家。师:对,课文告诉我们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边说边板书 :怀丙 出色)。“出色”是什么意思呢?生:就是格外好,超出一般的意思。师:我们通过学习第 2、3 部分,从怀丙和尚所做的细致有序的准备工作和巧妙地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过程中,已经体会到了他的“出色”。那么 ,我们再读一读第 1 自然段中怀丙和尚说的话。你们想一想,还能从哪句话看出他的确很出色呢?生 1: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叫怀丙的和尚说:“让我来试试。

28、铁牛是被水冲走的 ,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生 2:我从怀丙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句话中看出他的确很出色。师:为什么呢?生 1:因为他这时已经想好借助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办法了。生 2:我觉得他这时已经胸有成竹了。师:“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用得十分恰当。师:同学们这节课上得非常好,你们通过认认真真地读书,知道了怀丙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八只大铁牛,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概括段意的方法,体会到课文“言之有序”的写法。师:你们都觉得怀丙和尚很出色,打捞铁牛的办法好。那你有没有比怀丙更好的办法?( 学生愕然)问得好!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步骤,值得提倡。师:怀丙和尚捞一

29、只铁牛需要两船泥沙,捞八只就需要十六船。那么多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 多不好呀!这样做会阻塞航道 ,还会污染河水。如果老师给你四只大木船, 你能不能只用两船泥沙就把铁牛捞回来?小组讨论讨论。生分组讨论,气氛热烈,纷纷举手。生 1:我先把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划到沉铁牛的地方,架好架子,拴住铁牛。然后让另外两只空船分别靠在前面那两只船的两边,让水手们不要把泥沙铲到黄河里去, 而是铲到空船里。这样装泥沙的船慢慢浮起,铁牛也被拔离河底,再把铁牛拖到岸边。接着,用装满泥沙的两只船捞铁牛,等前两只船把铁牛运到岸边划回来,再分别靠在这两只船的边上,把泥沙铲到那两只船上。用这样的办法来回七次就可以把八只铁牛全捞上来( 其他同学频频点头, 表示赞同)此处不止是让学生动脑筋想,还是训练口语表达的好机会。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师:昨天,老师给同学们做了一个“水中放入盐使鸡蛋浮起来”的实验,课后请同学们自己也亲手做一做,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实验的过程写成一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语文S版 > 三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