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 课外文言文阅读 (23-24八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应募,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号令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注释】猝:突然。枭:勇猛,强悍。统制:武官名。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2、(只画一处)谋 定 而 后 战 故 有 胜 无 败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岳飞治军有哪些特点?【答案】1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 2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戌守,岳飞的妻子便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 3示例一:从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掠夺”可知,岳飞号令严明,不允许军队骚扰百姓;从岳飞亲自为生病士兵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戌守,岳飞的妻子便慰问搞劳他们的家人;为国而牺牲的,为之痛哭,井抚育他们的遗孤,可知,岳飞爱护士卒;示例二:从凡是有军事行动,他都召集将领商定计策才开战,可知,岳
3、飞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解析】1本题考查断句。句意: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分析语义可知,“谋定而后战”是“有胜无败”的原因。故断句为: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2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卒,士兵。有疾,生病。躬,亲自。为,给。戍,戍守。问劳,慰问犒劳。其,他们的。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可得:岳飞号令严明,不允许军队骚扰百姓;根据“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可知,岳飞爱护士卒;根据“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可知,岳飞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
4、点睛】参考译文: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汤阴人。岳飞前去应募。与敌人相持在滑南,领一百骑兵在河上操练。敌人突然出现,岳飞对他的部下说:“敌人虽然众多,但却不知道我们的虚实,应当趁他们还立足未稳而攻击他们。”于是单人匹马飞驰迎战。敌人有猛将舞刀上前,岳飞杀了他,敌人大败。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掠夺”。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戌守,岳飞的妻子便慰问搞劳他们的家人;为国而牺牲的,为之痛哭,井抚育他们的遗孤。又是让自己的儿子迎娶他们的女儿。凡是有军事行动,召集全部将领商议,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
5、获胜。(23-24八年级上江西赣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书上元夜游苏轼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注】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沽(g):卖酒的人。过:苏轼的幼子,字叔党。绍圣四年(1097)随侍苏轼于海南。更:又,另。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过( )欣然( )鼓(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良月嘉夜,先
6、生能一出乎?6请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苏轼“笑”什么?【答案】4 拜访 愉快的样子 打鼓 5(在这)美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 6苏轼“自笑”是他出游后悠然自得之乐,也是苦中求乐的自我慰藉之笑;另外还笑韩愈(字退之)不能看破得失,不能随缘自适。【解析】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有老书生数人来过”句意为:有几个老书生过来拜访我。过:拜访。“予欣然从之”句意为:我很愉快地听从他们的提议。欣然:愉快的样子。“归舍已三鼓矣”句意为:回到家已经三更天了。鼓:打鼓。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准确理解与翻译。重点词语有:良:美好;嘉
7、:美好。6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依据本文写作背景和“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可知,作者的“笑”可以理解为:他出游后悠然自得之乐,也是苦中求乐的自我慰藉之笑;依据“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可知,作者的“笑”可以理解为:韩愈不能看破得失,不能随缘自适。【点睛】参考译文:己卯上元节,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拜访我,说:“在这月光皎洁的美好夜晚,先生能出去走走吗?”我很愉快地听从他们的提议。于是走进西城,进入僧人宿舍,穿过小巷,只见汉族和少数民族混杂在一起,卖肉的卖酒的多得很,回到家已经三更天了。家里人掩门熟睡,已经是鼾声阵阵了。我放下拐杖发笑,心想我半夜出
8、游和家人酣睡,究竟哪个有得?哪个有失?苏过问我为什么笑,我是自己笑自己。这也是在笑韩愈,他在一个地方钓鱼未钓到,就想到更远地方去,他不知道走到海边的人也不一定能得到大鱼。(23-24八年级上湖南长沙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遂赐进士出身。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
9、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四,有删改)【注释】荫补:因上辈有功勋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资格的一种待遇。剀(ki)切:切实、恳切。招权植党:招揽大权,培养党羽爪牙。檄:通令。祠:祠禄的简称,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韩侂(tu)胄:南宋权相、爱国大臣,力主北伐。7下列关于
10、文学常识和文中加点字词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常识】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有多种。宋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同属于纪传体史书。B【语境推断】根据上下文语境,我们能推断出“寻易隆兴府”中的“寻”为“随即,不久”。C【课内迁移】“给事中赵汝愚驳之”中的“之”和周亚夫军细柳中“称善者久之”的“之”都是代词。D【词典释义】古汉语中“见”的义项有:看见;表被动,译为“被”:见解、见识。“见讥清议”一句中的“见”应取第个义项。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B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C觌、大渊
11、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D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10钱钟书曾说:“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小博同学根据本篇文言文绘制了一张品析陆游爱国情绪的表格。请结合文段的具体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人物相关事件所蕴含的爱国情绪陆游宋孝宗时,陆游指出龙大渊、曾觌等人掌权的危险,此语被转告孝宗后,招致孝宗不满,陆游被贬为建康府通判。 关心百姓,急民之困【答案】7C 8D 9范成大统帅蜀地,陆游担任参议官,(二人)用文字结交,不拘泥于礼节。 10 关心国事,正直无畏。 担任江
12、西常平提举时,江西发生洪灾,陆游上奏请求开义仓救济百姓。【解析】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C.不正确。“给事中赵汝愚驳之”中的“之”是代词,指陆游;周亚夫军细柳中“称善者久之”的“之”是助词,补音节,无实在意义;而非“都是代词”。故选C。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意思是:曾觌、龙大渊招揽大权,私植党羽,惑乱皇上的圣德,
13、您在今天不指出,以后将把他们去除不了了。“觌、大渊招权植党”主谓结构,应在“党”后停顿;“荧惑圣听”动宾结构,应在“听”后停顿;“公及今不言”主谓结构,应在“言”后停顿;因此断句为: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帅:做统帅。以:用。交:交往。拘:拘泥。礼法:礼节。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根据“相关事件”是“陆游指出龙大渊、曾觌等人掌权的危险,此语被转告孝宗后,招致孝宗不满,陆游被贬为建康府通判”可知,所蕴含的爱国情绪是:关
14、心国事,正直无畏。(2)根据“所蕴含的爱国情绪”是“关心百姓,急民之困”的提示,找到段“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后来多次升迁做到江西常平提举。江西发生了水灾,陆游上奏:“应该拨出义仓的粮食来赈济灾民,通令各郡向灾民发放粮食。”)可知,担任江西常平提举时,江西发生洪灾,陆游上奏请求开义仓救济百姓。【点睛】参考译文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十二岁时便能写写诗作文,以祖上曾有官爵的原因,荫补为登仁郎。宋孝宗即位后,陆游升迁为枢密院编修官,并兼“编类圣政所”的检讨官。史浩和黄祖舜举荐陆游擅长词章,熟悉典故,于是皇帝召见他,说:“陆游很有学问,而且讲话切实直率
15、。”于是赐陆游进士出身。当时龙大渊和曾觌二人在朝中执掌大权,陆游对宰辅重臣张焘说:“曾觌、龙大渊招揽大权,私植党羽,惑乱皇上的圣德,您在今天不指出,以后将把他们去除不了了。”张焘立即报告给皇上,皇上问这话是谁说的,张焘说是陆游说的。皇上大怒,把陆游贬为建康府通判,不久调任隆兴府。范成大统帅四川,陆游担任参议官,用文字(与范成大)交往,不受礼法的拘束。有人就讥讽他颓废放诞,因此陆游就自号“放翁”。后来多次升迁做到江西常平提举。江西发生了水灾,陆游上奏:“应该拨出义仓的粮食来赈济灾民,通令各郡向灾民发放粮食。”召回朝廷,给事中赵汝愚批驳他的做法,于是贬他为“祠禄”。后又让他做严州知州,通过宫阙,向
16、皇上辞行,皇上诏谕他说:“严陵这地方可是好山好水啊,你在公事之暇,可以赋诗歌咏,自得自适啊。”陆游才气超逸,尤善于诗。晚年再出山时,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为清议一流的人们所讥讽。嘉定二年,陆游去世,享年八十五岁。(23-24八年级上福建厦门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游武彝山日记二十三日登陆,觅换骨岩、水帘洞诸胜。命移舟十里,候于赤石街,余乃入会真观,谒武彝君及徐仙遗蜕。出庙,循幔亭东麓北行二里,见幔亭峰后三峰骈文,异而问之,三姑峰也。换骨岩即在其旁,望之趋。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
17、,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循岩隙攀跻而上,几至幔亭之顶,以路塞而止。返至三姑峰麓,绕出其后,复从旧路下,至前所瞰突泉处。从此越岭即水帘洞路从此而下即突泉壁也。(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释】土人:当地人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从此越岭/即水帘洞/路从此而下/即突泉壁也。B从此越岭/即水帘洞路/从此而下/即突泉壁也。C从此/越岭即水帘洞/路从此而下即突/泉壁也。D从此/越岭即水帘洞路/从此而下即突/泉壁也。12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方法词语示例释义(直接写意思)成语联想
18、飞流汩然下泻泰然自若然:课内外勾连然业已上登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业已:课内迁移遂从三姑又上半里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遂: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出庙,循幔亭东麓北行二里。(2)俯瞰其下,亦有危壁。14本文和三峡都写山水,两文的山水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链接材料和本文分析。【链接材料】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选自三峡【答案】11B 12然:的样子;业已:已经;遂:于是、就。 13(1)走出会真庙,顺着幔亭峰东麓向北走二里路。(2)俯身鸟瞰他的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 14示例:山:高耸如
19、:三峡“绝𪩘”可见高,游武彝山中“亦有危壁”“曲直高下,随岩宛转”等皆可看出高峻。充满生机三峡“清荣峻茂”可见生机盎然;游武彝山“疏竹掩映,殊有佳致”可见生机勃勃。水:湍急如:三峡“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可见流速快;游武彝山“飞流汩然下泻”也可见快。清澈如: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可见清澈,游武彝山“泉从壁半突出”“泉”字突出其清澈。【解析】11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本
20、句句意为:从这里越过山岭,就是通向水帘洞的路;从这里下去,就是奔突的泉水流出来的岩壁。“从此越岭”“从此而下”句式相同,都表示方位,应断开;“即水帘洞路”“即突泉壁也”句式相同,都是对上文的解释说明,应断开;正确划分为:从此越岭/即水帘洞路/从此而下/即突泉壁也;故选B。1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为:就见飞流汩汩地往下倾泻。泰然自若: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态度镇静,一点也不慌乱。然:的样子;(2)句意为:然而已经登上三姑峰。业已:已经;(3)句意为: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意思是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遂:于是、就。1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
21、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出:走出,离开;循:顺着;北行:向北走。 (2)句重点词语:俯瞰:俯身从高处往下看;亦:也;危壁:高耸的岩壁。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文中“亦有危壁”“曲直高下,随岩宛转”和材料中“绝𪩘多生怪柏”可知,都写了山的高耸;结合文中“疏竹掩映,殊有佳致”,材料中“清荣峻茂”可知,两处景色都生机盎然;结合文中“泉从壁半突出”,材料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可知,两文都描写了水的清澈;结合文中“飞流汩然下泻”,材料中“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可知,两文
22、描写了水的湍急。【点睛】参考译文:二十三日登上陆岸,寻觅换骨岩、水帘洞各处胜景。命令游船移动十里路,在赤石街等候。我于是进入会真观,拜谒武舞君神像及徐仙遗体。走出会真庙,顺着幔亭峰东麓向北走二里路,看见幔亭峰后有三座山峰并排屹立,因其奇异而询问于人,原来是三姑峰。换骨岩就在三姑峰旁边,我望着换骨岩而疾走。登上山有一里多路,就见飞流汩汩地往下倾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 然而已经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
23、登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沿着岩壁缝隙攀登而上,几乎要到幔亭峰的顶了,因为道路被阻塞而停止。返回到三姑峰麓,从峰后绕出来,再从旧路下山,到达先前俯瞰奔突的流泉的地方。从这里越过山岭,就是通向水帘洞的路;从这里下去,就是奔突的泉水流出来的岩壁。(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末)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
24、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瞉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25、。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选自史记,有删改)【注】便宜:斟酌事宜,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飨:犒劳。1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赵王让李牧(忍让)B数不利飞夜(屡次,多次)C王许之(赞许)D李牧多为奇陈(陈列)16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以 便 宜 置 吏 市 租 皆 输 入 幕 府 为 士 卒 费。17翻译下列句子。(1)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2)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18作者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塑造李牧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概括“抑”和“扬”在文中的具体表现。【答案】15B 16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 17
26、(1)然而,匈奴认为李牧胆怯,即使是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帅很胆小。(2)赵王又请李牧担任边将,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生病。 18“抑”的具体表现:李牧遇到匈奴袭击不敢应战;匈奴和赵国的人都认为李牧胆怯;赵王甚至让别人替代李牧担任将领。“扬”的具体表现:代替李牧为将的人,每次遇到匈奴袭击都会出战,结果损失惨重;赵王再请李牧带兵,李牧仍按之前的方法抗击匈奴,结果匈奴没有得到好处;李牧训练精兵,布阵诱敌,待匈奴大举领兵来袭,李牧还以痛击,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靠近赵国边城(抑和扬各写满两点)。【解析】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
27、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句意为:赵王责备李牧。“让”是“责备”的意思,而非“忍让”;C.句意为:赵王答应了他。“许”是“答应”的意思,而非“赞许”;D.句意为: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陈”是“同阵,战阵”的意思,而非“陈列”;故选B。1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意思是: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以便宜置吏”动宾结构,应在“吏”后停顿;“市租皆输入幕府”主谓结构,
28、应在“府”后停顿;因此断句为: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1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然:然而,但是。以为:把当做。虽:即使。以为:认为。(2)重点词语:复:又,再。杜门:闭门。固:坚决地;坚定地。疾:病。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抑:根据段“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可知,李牧遇到匈奴袭击不敢应战;根据段“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
29、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可知,匈奴和赵国的人都认为李牧胆怯;根据段“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可知,赵王甚至让别人替代李牧担任将领。扬:根据段“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可知,代替李牧为将的人,每次遇到匈奴袭击都会出战,结果损失惨重;根据段“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赵王就又强迫地起用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和段“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
30、年一无所得)可知,赵王再请李牧带兵,李牧仍按之前的方法抗击匈奴,结果匈奴没有得到好处;根据段“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可知,李牧训练精兵,布阵诱敌,待匈奴大举领兵来袭,
31、李牧还以痛击;根据段“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城市)可知,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靠近赵国边城。【点睛】参考译文: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
32、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当时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地起用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
33、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城市。(23-24八年级上四川绵阳期末)阅读下边文言文,完成后边小题。右溪记元结【唐】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34、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注】敧嵌(q qi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都邑:都会城镇。俾(b):使。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悉皆怪石 悉:全、都B不可名状 名:说出C此溪若在山野之上若:好像D彰示来者 彰:彰显、显扬20下列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A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B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C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35、静者之林亭。D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2)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22本文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试简要分析。【答案】19C 20A 21(1)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2)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22本文借描写道州城西的小溪,无人赏爱,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怅然之情。【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C.有误,“此溪若在山野之上”的意思是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若:如果;故选
36、C。2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句意: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就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在人间”是介宾结构,应在“间”后断开;“都邑之胜境”和“静者之林亭”是并列的宾语,应在“胜境”后断开;故断句: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故选A。2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1)佳木:美好的树木;异竹:奇异的
37、山竹;垂阴:投下的阴影;相荫:互相遮荫。(2)为:因为;遂:于是,就;命:命名。2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乙文中“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描绘了道州城边一条无名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无人赏爱”表现出长期不为人所知,因无人赏爱而芜秽冷落。“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可知,文章借右溪无人赏爱,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壮志难酬的身世愤忿,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点睛】参考译文: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小溪向南流几十步的距离,就汇入营溪。江水拍打着两岸,岸边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无法
38、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状态。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追求闲适和远离尘世的人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居民游览的胜地,喜好清净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设置道州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而惋惜!于是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23-24八年级上天津西青期末)阅读下面
39、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管仲得其所欲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施伯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鲁君欲杀管仲,使人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乃束缚而槛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管仲遂于齐。(节选自智囊全集)注释:鲁:鲁国。当时,管仲被囚于鲁国。施伯:鲁国大臣。夷吾:即管仲。槛:古指囚禁押解犯人的车子。这里作动词用,指囚禁押送。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欲速至齐 至: (2)其所唱适宜走走: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夷吾用于齐,
40、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3选文中管仲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答案】1 到 跑 2(倘若)管仲在齐国受重用,那么鲁国就危险了!不如杀了(管仲),把尸首交给齐君。(语意相近即可) 3管仲担心鲁国国君追杀自己而想快速到达齐国;管仲唱的歌曲不仅适合奔跑,还能让车夫不易疲倦,能更快到达齐国。【解析】1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句意是:想尽快到达齐国。至:到。(2)句意是:管仲所唱的歌适合马车快步疾行。走:跑。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
41、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用(受重用)、则(那么)、以(把)、授(还给)”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结合“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管仲遂于齐”可知,管仲担心鲁国国君追杀而想快速到达齐国,他考虑比较周全,体现了他的智慧。于是对车夫“我为汝唱,汝为我和”,管仲所唱的歌节拍轻快,适合马车快步疾行,车夫也不感到疲倦,于是越走越快,管仲也平安到达齐国。这是快速离开鲁国的办法,体现了管仲的智慧。【点睛】参考译文:齐桓公因为鲍叔牙的极力推荐,派人到鲁
42、国去请管仲。施伯对鲁庄公说:“这一定是要重用管仲。如果管仲为齐国效命,鲁国就危险了。不如杀了管仲,把尸首交还给齐国。”鲁庄公准备杀掉管仲,但齐国的使者说:“我国的君王想要亲手杀死管仲,如果得到管仲的尸体,就如同没有得到他一样。”于是,鲁庄公命人把管仲绑起来装入囚笼中,派车夫用车把他送往齐国。管仲怕鲁君追上来杀了他,想尽快到达齐国,就对车夫说:“我唱歌给你听,你为我和拍子。”管仲所唱的歌节拍轻快,适合马车快步疾行,车夫也不感到疲倦,于是越走越快,管仲也平安到达齐国。(23-24八年级上上海嘉定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
43、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注】豚:小猪。众犬吠声: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喻众人随声传闻。翕赫:此指轰动、惊动。4解释句中加点词(1) 顾空桑中有土( ) (2)盲者得视(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6“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的原因是 和 7下列分析本文主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不应有盲目崇拜的心理B人们不应该听信荒谬的传闻C人们不要去做祭
44、树拜神迷信行为D随意种植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答案】4 回头看 能够 5这算什么神迹啊,这李树只是我种的罢了。 6 桑中反复生李 盲者得视 7D【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1)句意:回头看见根部枯空的桑树里有土。顾:回头看。(2)句意:失明的人能够看见。得:能够。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此:这;何:什么;耳:语气词,罢了。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结
45、合文中第段“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和“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可知,一个原因是桑树中反而长出了李子,大家奔走相告这个神迹;另一个原因是有眼疾者在李树下休息,向李树祷告说:“李树您如果能让我的眼睛变好,我就把小猪献给您。”眼痛这种小病,不久就康复了。众人随声传闻,李树因为能使瞎了的人可以看见,所以远近闻名。而远近的人听到这消息都很轰动,所以就有了“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的景象。原因是:桑中反复生李;盲者得视。7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理解和分析。结合文章第段“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
46、,以余浆灌溉”和第段“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可知,文章借桑中生李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做祭树拜神迷信行为,也不应有盲目崇拜的心理,同时也批评了那些人云亦云者,指出了随波逐流的社会心理的危害。告诫我们不应该不加思考就盲目相信自己的见闻,从而揭示要从客观角度出发看待事情,不要盲目相信眼前所见。文中并未提到“随意种植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南顿人张助在田里种庄稼,看见一个李核,想把它带回去,回头看见根部枯空的桑树里有土,于是就把李核种了进去,用剩下的水浇灌。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反而长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