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01【统编版,全国通用】(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
2、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18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6分)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的历史就如同一幅画卷:1949年的长江前线,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A锐不可当;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赛场上,中国姑娘吕伟B鹤立鸡群,凌空一跳博得观众由衷的赞赏;为了那惊天一着,中国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多少人黑发变白发他们的历史功绩必将jun()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C入木三分。同时,我们也要铭记国耻,那D惨绝人hun()的南京大屠杀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纪念历史,是为了避免“南京
3、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让人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当然,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回顾历史,也要展望未来,让我们继续为中华崛起而奋斗!(1)给画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殚( )精竭虑jun( )刻惨绝人hun( )(2)文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锐不可当B鹤立鸡群C入木三分D惨绝人hun(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建议。(2分)【答案】(1) dn 镌 寰(2)C(3)删除“避免”或者“不再”【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殚精竭虑:dn jng ji l,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镌刻:jun k,雕刻。惨绝人寰:cn ju rn hun
4、,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世上少有。(2)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锐不可当:锋利无比,无法阻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句中形容人民解放军的气势,使用正确;B.鹤立鸡群: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本领出众。这里写吕伟跳水成绩出众,使用正确;C.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此处形容历史功绩,用错对象;D.惨绝人寰: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世上少有。这里写南京大屠杀是世上少有的悲惨之事,使用正确;故选C。(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画线句否定词使用不当,去掉“避免”或“不再”。2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了“劳动启心智向阳共成长”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各组的成果汇报资料。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小题。(4
5、分)【社会调研】科技发展的进步,社会分工的精细,给人产生一种错觉,用钱可以买来代替家务的电器,能雇来专业的工人,一些家长逐渐忽略了对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只专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导致部分青少年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对此,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意义探访】校长:掌握收纳整理、烹饪清洁等基本劳动技能,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独立的标准,有助于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老师:劳动中充满着知识与智慧。没有搬过重物就难以思考省力的方法,未亲手制作过陶艺就难以理解艺术的价值,很多技术的难题源
6、自日常生活劳动,其解决也可能受益于劳动中蕴涵的知识。家长:做家务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疾病,而且能够锻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在精神压力重的情况下做家务还可以放松心情,做到劳逸结合。同学:那天和父母一起擦玻璃、洗衣服,才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和不易;有些家务劳动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课程实践】劳动本身就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应当从小热爱劳动,长大后成为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国家专门设置了劳动课程。根据劳动课程内容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劳动从较为简单的收纳整理到相对复杂的烹饪、木工;从农业方面的动植物养殖、种植,到工业方面的家用电器使
7、用与维修。丰富的课程内容和有序的课程安排,引导学生在不断践行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劳动兴趣,加深对劳动的理解,涵养崇尚奋斗的精神。在课程实践活动中,有的学校开展了“废物再改造”实践课程,融入设计、审美和创新等元素,激发学生灵感;有的学校定期开展农耕劳作,带领学生走向田地,亲自劳动,体会劳动的辛苦;线上学习期间,有的学校开展“帮父母干家务,做时代好少年”的劳动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日常生活,融洽了亲子关系。总之,种类繁多、趣味性强的劳动课程、正助力学生成长。(1)活动开始,调研组同学以本班同学为样本进行调研,并制作了以下统计图。请你对标教育部对青少年每周劳动时间的要求,概述从该统计图中得出的主要结论。
8、(2分)(2)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名为准备出发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漫画的内容和内涵。(2分)【答案】(1)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的每周劳动时间不足3小时,与教育部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2)漫画准备出发描绘了一个孩子正准备去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妈妈在帮他系鞋带。漫画的内涵在于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劳动,孩子们能够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品质。【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信息转换能力。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半小进左右及以上的占比为34.92%。一小时左右的占比为32.61%,两小时左右的占比为17.78%。而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
9、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也就是说有85.31%的同学大部分同学的每周劳动时间不足3小时,与教育部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图文概括提炼能力。漫画准备出发描绘了一个孩子正准备去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画面的左边是包根的一棵树苗,右边是拿着铁锹准备劳动的同学,口里还念着“妈妈,帮我系一下鞋带,我要去参加劳动”。一个准备劳动、意识到劳动重要性的孩子,却让妈妈帮他系鞋带,可见,劳动意识并没有深入到他骨子里。漫画的内涵在于强调要强化劳动意识,劳动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实践劳动,能够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锻炼意志品质。示例:画面展示的是
10、一个孩子正准备去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画面的左边是包根的一棵树苗,右边是拿着铁锹准备劳动的同学,口里还念着“妈妈,帮我系一下鞋带,我要去参加劳动”。它启示我们:劳动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要增强劳动意识,自己的事自己做。3根据语境,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8分)(1)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2)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3)使至塞上中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的句子是: , 。(5)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句子是: , 。(6)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 。【答案】 日暮乡关何处是 感时花溅泪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几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
11、携玉龙为君死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暮、溅、漠、落、携、猿、裳”等字词容易写错。第二部分(52分)(一)赏析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5分)【甲】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乙】寒食江畔(唐)白居易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闻莺树下沉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忽见紫桐花怅望
12、,下邽明日是清明。【注释】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此诗作于公元817年,诗人被贬任江州司马。取次:随便,任意。下邽(gu):地名,在中国陕西省渭南县,白居易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出的景象。(2分)5两首诗的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赏析。(3分)【答案】4这两句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5在抒情方式上都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甲诗尾联写太阳落山,船要归航,可是诗
13、人的家乡又在何处呢?江上雾蔼迷蒙,心中乡愁更浓。借黄鹤楼日暮之景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愁。乙诗尾联写诗人突然看见盛开的紫桐花,心中怅然若失,想着明天就是清明节了。诗人借一树繁花表达了对家人的挂念和对家乡的思念。【解析】4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这两句是的意思是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作答时要抓住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晴川”“树”“芳草”“鹦鹉洲”几个意象,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描绘。示例:晴天时,汉阳原野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苍翠挺拔,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茂密的花草郁郁葱葱,使人心旷神怡。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崔诗尾联借景抒情,
14、情景交融,以夕阳西下,烟波飘渺,望不见归乡之路,不禁引发诗人的乡愁。“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作者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又以“愁”字结尾,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将诗人的乡愁之情充分表现出来,言有尽而意无穷。白诗尾联“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点明主题,在信马由缰惆怅失望的徘徊中,突然看到了紫桐花开了,才意识到故乡明天就是清明节了!不由得更加愁闷。此处的“下邽”指的白居易的故乡,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祖父时移居下邽,也就是现在陕西的渭南,祭祖扫墓时节亲人都要回到下邽祭扫。然而明天就是清明了,作者还在羁旅他乡,不得归家,作者借紫桐花开,表达
15、了自己的思乡念家之情。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4分)【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乙】袁涣,陈郡扶乐人也。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有辱
16、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注释】布:吕布;詈:辱骂;彼:他;复:回复、报复。)6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两处)(2分)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7根据表中的方法指导,解释加点文言字词。(4分)文言字词联系点方法解释与民由之言不由衷联系成语法(1)戒之曰A戒备B告诫C戒除D斋戒查找字典法(2)再三强之,不许再三强迫他,(他)不“许”语境探究法(3)且不耻将军之言不耻下问课内迁移法(4)8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6分
17、)(1)安居而天下熄(2)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9填空:吕布要求袁涣 (自己组织语言),袁涣则表现出“ ”(摘录甲文原句,六字以内)的节操。(2分)【答案】6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 7(1)遵从(2)告诫(填B亦可)(3)强迫、威胁(4)以为耻 8(1)(他们)平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2)如果我一旦离开这里,再来骂您,可以吗? 9 写信辱骂刘备 威武不能屈【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假使他本来就是个小人,那他将(像将军一样写信)回骂将军,那样耻辱将在这一方而不在他那一方。“彼诚小
18、人邪”与“将复将军之意”为假设关系;“则辱在此不在于彼”句意完整;故断句: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成语“言不由衷”意为: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据此可知,由:遵从。(2)句意:告诫她说。结合“查找字典法”可知,戒:告诫,故选B。(3)句意:吕布再三强迫他,他仍不同意。结合语境探究法可知,许:强迫、威胁。(4)句意:那他将不以将军的话为耻辱。“不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据此可知,耻:以为耻。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安居:安静;熄:同“息”,平息,指战
19、火熄灭,天下太平。(2)去此:离开这里;复:又,再。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一空,结合【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可知,吕布想要让袁涣写信辱骂刘备,袁涣不答应,吕布再三强迫他,他仍不同意。可据此作答。二空,结合【乙】“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等内容可知,袁涣拒绝写信辱骂刘备,吕布大怒,用兵器威胁袁涣,做就能活,不做就得死,袁涣脸不变色,由此体现出袁涣“威武不能屈”的节操。【点睛】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
20、里能算是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当作做人的原则,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大丈夫)能实现理想时,就同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乙】袁涣,陈郡扶乐县人。吕布当初与刘备和睦亲近,后来有了嫌隙。(现在)吕布想要让袁涣写信辱骂
21、刘备,袁涣不答应,(吕布)再三强迫他,(他)仍不同意。吕布大怒,用兵器威胁袁涣说:“你做就能活,不做就得死。”袁涣脸不变色,笑着回答说:“袁涣听说只有德行可以使人蒙受耻辱,没听说用辱骂的。假使他本来就是个君子,那他将不以将军的话为耻辱;假使他本来就是个小人,那他将(像将军一样写信)回骂将军,那样耻辱将在这一方而不在他那一方。况且袁涣我以前侍奉刘将军,就像现在侍奉将军您一样,如果我一旦离开这里,回过头来骂您,可以吗?”吕布感到羞惭,不再逼他。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4分)父亲和树陈宝全现在,这些苹果树老了,老了的苹果树结不了多少果子,也结不出品相端庄的好果子,觉得没脸活了。它们把地
22、里的肥力吃了太多,根又粗又大,却无法顺应自己的愿望就此倒下。风也懒得理会它们,绕着吹。只有父亲理解这些老了的苹果树的心思,他提着斧头进了果园。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它们经历了父亲的中年和老年,父亲经历了它们的一生。它们了解父亲,就如父亲对它们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父亲在动手之前,用手量了这棵苹果树的树干,四拃多一点。父亲知道,它的身体里藏着30个年轮。也就是说,上世纪80年代末,它还是一株小树苗,嫩叶在阳光下尽情地舒展,细小的枝条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期待。现在,父亲拖着瘦弱的身子,要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介入一棵他亲自栽植的苹果树的命运。斧头落下去,父亲听到了树皮破裂的声音虽然这种声音比斧
23、子撞击树干的声音要小很多,却还是被父亲敏感地捕捉到了。父亲落泪了。这几年,这棵苹果树一半枯死,一半硬撑着活了下来,结出的果子像山林里的野果子,酸涩难入口。可父亲心里明白,它为改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付出了毕生心血,足以让我们感恩并铭记于心。上世纪80年代,父亲和大多数李家山的村民一样,刚刚吃饱肚子,从没有去设想未来。作为木匠的父亲,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修房子上。在他栽下第一批苹果树苗的时候,大片的小麦仍然享有辽阔的土地,是地里的主角。为了保住小麦,人们曾与草作战,把它们统统赶出麦田。在田里,草都不让长,怎么会容忍树长进去?父亲是在乡村干部的劝说下,才栽下了第一片果树。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不是为
24、了管理上的方便,也不是为了看着这些小树苗像孩子一样一天天长大,从而让人感到快乐,父亲是为了看着它们被兔子和羊啃了,被风吹死,被小麦挤赶出去。他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一副要长大成材的样子,父亲妥协了。为此,父亲的果树也在年轮里写下了新的愿景:为人们奉献甘甜的果肉。到第八个年头,父亲果园里的苹果树开始挂果了。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进入了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按照时序,他在果园里浇水、施肥、疏花、疏果、套袋、摘袋,然后出售苹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突飞猛进地好了起来。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
25、,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挥动几下笨重的斧子,就开始气喘吁吁。他不得不停下来。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这棵苹果树勉强支撑着身体,父亲用力推了一下,苹果树开始吱嘎作响,慢慢倒下。没有大树倒下的那种轰然响动,它只是轻轻地躺在了自己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他将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砍倒果园里所有的老树,再把它们劈成木柴。这些带着浓郁芳香的木柴,将陪伴他度过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父亲不再主持果园里的事,只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到果园里转转。砍掉了老树的土地,平整而安详,像是卸下了所有的
26、负担,在休憩,在安睡。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4月21日,有删改)10梳理概括父亲与苹果树的故事及父亲的感情变化。(4分)父亲与苹果树的故事父亲的感情变化父亲把果树种在院子附近,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 妥协苹果树开始挂果,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 难过1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的画线句子。(3分)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12文章结尾处写到:“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
27、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分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13有同学提议将本文题目改成“父亲的树”,你赞同吗?说说理由。(3分)【答案】10 抗拒 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下来 兴奋 老苹果树被砍到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的带着清香的木屑比作“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与苹果树关系的和谐友好,表达父亲对苹果树的不舍以及砍倒苹果树的伤感。 12现在的老苹果树砍了,把土壤的肥力留给新的苹果树,新的苹果树又会继续焕发生机,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和馈赠;这体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和生命的交替;苹果树给“我们”家做出巨大贡献,表达作者对苹果树无私奉献和顽
28、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父亲和苹果树一样勤劳、无私奉献,表达作者对父亲的赞美、感激之情。 13不同意。文章标题“父亲和树”概括了文章内容,“父亲”和“树”是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文章围绕二者之间的故事展开叙述。“和”字暗示了父亲和苹果树的密切关系。另外,文章以“苹果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标题“父亲和树”是文章的线索。标题“父亲和树”点明文章主旨,揭示父亲砍树苹果树的原因,表达对苹果树的不舍难过之情。【解析】10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1)根据“父亲与苹果树的故事”是“父亲把果树种在院子附近,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的提示,找到第段“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不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也不
29、是为了看着这些小树苗像孩子一样一天天长大,从而让人感到快乐,父亲是为了看着它们被兔子和羊啃了,被风吹死,被小麦挤赶出去。他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可知,父亲对载苹果树持抗拒的态度;(2)根据“父亲的感情”是“妥协”的提示,找到第段“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一副要长大成材的样子,父亲妥协了。为此,父亲的果树也在年轮里写下了新的愿景:为人们奉献甘甜的果肉”可概括为: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下来;(3)根据“父亲与苹果树的故事”是“苹果树开始挂果,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的提示,找到第段“到第八个年头,父亲果园里的苹果树开始挂果了。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浑身
30、上下充满了力量,进入了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可知,父亲进入了一种持续兴奋的状态;(4)根据“父亲的感情”是“妥协”的提示,找到第段“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这棵苹果树勉强支撑着身体,父亲用力推了一下,苹果树开始吱嘎作响,慢慢倒下”可概括为:父亲砍倒苹果树(或老苹果树被砍到)。11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根据第段画线句把“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比作“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可知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大树和父亲好似在谈话,体现了父亲与苹果树关系的和谐友好;结合第段“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挥动几下笨重的斧子,就开始气喘吁吁。他不得不
31、停下来。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这棵苹果树勉强支撑着身体,父亲用力推了一下,苹果树开始嘎吱作响,慢慢倒下。没有大树倒下的那种轰然响动,它只是轻轻地躺在了自己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可知,表达父亲对砍到苹果树的不舍、难过之情。12本题考查语句理解(主旨的把握)。根据第段“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第段“现在,这些苹果树老了,老了的苹果树结不了多少果子,也结不出品相端庄的好果子,觉得没脸活了。它们把地里的肥力吃了太多,根又粗又大,却无法顺应自己的愿望就此倒下。风也懒得理会它
32、们,绕着吹”可知,现在的老苹果树砍了,把土壤的肥力留给新的苹果树,新的苹果树又会继续焕发生机,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和馈赠;这体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和生命的交替;根据第段“这几年,这棵苹果树一半枯死,一半硬撑着活了下来,结出的果子像山林里的野果子,酸涩难入口。可父亲心里明白,它为改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付出了毕生心血,足以让我们感恩并铭记于心”、第段“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可知,苹果树给我们家做出巨大贡献,表达作者对苹果树无私奉献和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根据第段“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它们经历了父亲的中年和老年,父亲经历了它们的一生。它们了解父亲,就如父亲对它们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可知,
33、父亲和苹果树一样勤劳、无私奉献,表达作者对父亲的赞美、感激之情。13文章标题的作用。从题目本身看,“父亲”和“树”是并列结构,通读全文,可知,文章标题“父亲和树”概括了文章内容,交代文章写作对象,文章围绕二者之间的故事展开叙述。“和”字暗示了父亲和苹果树的密切关系。根据第段“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他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第段“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一副要长大成材的样子为人们奉献甘甜的果肉”、第段“到第八个年头,父亲果园里的苹果树开始挂果了。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进入了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第段“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
34、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等描述可知,文章以“苹果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标题“父亲和树”是文章行文的线索。根据第段“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可知,父亲为砍倒苹果树而难过;根据第段“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可知,父亲对苹果树的不舍之情;由此可知,标题“父亲和树”点明文章主旨,揭示父亲砍树苹果树的原因,表达对苹果树的不舍难过之情。而“父亲的树”则是偏正关系,写作对象应是树,不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因此不能改。四、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0分)【材料一】在堂屋的两侧悬挂着板桥先生书画木刻作品,还
35、有郑板桥同学顾于观、王国栋以及“扬州八怪”金农、李鱓等人书画作品复制件。堂屋正中是徐渭的书画作品复制件,徐渭,号青藤老人,是我国明清时期文人画的鼻祖。板桥曾请扬州道人吴于河专门刻了“青藤门下牛马走”印章,以表达自己对徐渭的无比崇敬之情。东房是板桥当年居住的卧室,非常简陋,仅仅摆放了睡柜、站柜等。西房是板桥乳母费氏的卧室。庭院东侧有一个八角门,里面是小书斋。这里是板桥读书、写字、作画的地方。书斋前有一方很小的天井,幽雅宁静。庭院西边是郑家的厨房,里面有兴化地区传统的土灶、水缸、烧草、火钳等,此外还挂有一副板桥写给好友袁安石的木刻楹联:“白菜青盐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这正是板桥早年粗茶淡饭清贫
36、生活的写照。厨房以北有一个小门,通向拥绿园。朝北的三间,是郑板桥父亲郑立庵赖以为生的塾馆。塾馆的门额上有砖刻板桥手迹“聊避风雨”。郑板桥小时候就在这里和父亲的学生一起刻苦读书。(选自郑板桥故居,作者陈学文,有删减)【材料二】郑板桥绘画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大,盖过他的诗名与书名。绘画中,兰竹菊石是他最常见的描绘题材,其中又以兰竹为主,他通过歌颂兰竹,表白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爱憎态度。郑板桥一生所画名为兰竹图的作品,不计其数。常见的形式是兰竹倚石而生,交错掩映。他自己说:“石涛作画,盖有万种,兰竹其余事也。板桥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彼务博,我务专,安知专之不如博乎?”凭着这种“务专”的精神,郑板桥
37、专聚精力研究兰竹的画法,一当提笔,便胸中勃勃,随手写去,也能自成浓淡疏密、长短肥瘦的格致。即使是几竿青竹、数丛兰叶,也显得疏密有致,多少有节,非凡手能及。郑板桥是一位注重自然、主张首先从生活入手的画家。“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画竹过程,是对他重视生活感受的创作观念的绝佳表述。他自己爱竹,住所周围遍栽翠竹,民间有“板桥无竹不入居”的说法。丰富的眼中之竹经过郑板桥的提炼、揣摩、概括,也就是一个演化为“胸中之竹”的过程。(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材料三】郑板桥的书画艺术可谓人人皆知。然而他的文学作品较之其书画毫不逊色,他的文学成就涉及诗、词、道情、文章等方面,“板桥诗文,自出己意
38、,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他主张直抒胸臆,“道着民间痛痒”,反映和服务于现实生活,其中尤以他的道情十首最为闻达。其中第一首歌词如下: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14根据【材料一】,请你帮助完善郑板桥故居结构示意图。(3分) 15根据【材料二】,找出郑板桥画兰竹成就巨大的三个原因。(3分)16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说郑板桥借创作兰竹和道情词一,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或生活理想。(4分)【答案】14 卧室(郑板桥卧室) 小书斋(书房) 厨房(灶房) 15郑板桥拥有“务专”的精神,专聚
39、精力研究兰竹的画法;郑板桥注重自然,主张首先从生活入手;郑板桥将丰富的内容进行提炼、揣摩、概括,演化为“胸中之竹”;郑板桥通过歌颂兰竹,表白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爱憎态度。 16郑板桥借创作兰竹,表现了他坚韧不拔、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板桥道情则表现了他无依无傍、襟怀开阔、乐观生活的归隐态度。【解析】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拓展运用。解答时,根据图片中的具体方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判断。第一空,结合段中“东房是板桥当年居住的卧室,非常简陋,仅仅摆放了睡柜、站柜等”可知,此处是郑板桥卧室;第二空,结合段中“庭院东侧有一个八角门,里面是小书斋。这里是板桥读书、写字、作画的地方。书斋前有一方很小的天井,幽
40、雅宁静”可知,此处是小书斋;第三空,结合段中“庭院西边是郑家的厨房,里面有兴化地区传统的土灶、水缸、烧草、火钳等”可知,此处是厨房。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郑板桥绘画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大,盖过他的诗名与书名。绘画中,兰竹菊石是他最常见的描绘题材,其中又以兰竹为主,他通过歌颂兰竹,表白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爱憎态度”可概括为:郑板桥通过歌颂兰竹,表白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爱憎态度;结合“他自己说:石涛作画,盖有万种,兰竹其余事也。板桥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彼务博,我务专,安知专之不如博乎?凭着这种务专的精神,郑板桥专聚精力研究兰竹的画法”可概括为:郑板桥专聚精力研究兰竹的画法,拥有“务专”
41、的精神;结合“郑板桥是一位注重自然、主张首先从生活入手的画家。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画竹过程,是对他重视生活感受的创作观念的绝佳表述”可概括为:郑板桥注重自然,主张首先从生活入手;结合“丰富的眼中之竹经过郑板桥的提炼、揣摩、概括,也就是一个演化为胸中之竹的过程”可概括为:郑板桥将丰富的内容进行提炼、揣摩、概括,演化为“胸中之竹”。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兰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自具有独特的寓意:兰花:被誉为“花中之王”,象征着君子之风和高洁品质。竹子: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坚韧、不屈不挠的品质。结合材料二中“郑板桥绘画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大,盖过他的诗名与书名。绘画中,兰竹菊石是他最
42、常见的描绘题材,其中又以兰竹为主,他通过歌颂兰竹,表白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爱憎态度”可知,郑板桥借创作兰竹,表现了他坚韧不拔、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材料三中“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描绘了一个老渔翁的景象和他在湾口垂钓的情景。老渔翁靠近山崖,选择在水湾边垂钓。他乘坐着一艘小船,自由自在地航行,没有任何牵绊。远处的沙鸥点点点缀着轻盈的波浪,而荻港在寒冷的白昼中显得清幽。晚霞斜射,老渔翁高歌一曲,瞬间波光摇曳,金色的倒影闪耀。突然仰头,发现月亮已经升上东山。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宁
43、静与自由的渔翁景象。老渔翁选择在山崖和湾口之间垂钓,显示出他对大自然的亲近和享受。他乘坐的小船自由自在地航行,没有任何束缚和牵绊,象征着他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表现了作者无依无傍、襟怀开阔、乐观生活的归隐态度。五、整本书阅读,完成下面各题。(9分)互联网时代,多元化电子阅读渐渐深入生活。小语和小文通过资料收集等方式就“中学生与名著视频化阅读”进行了探究。17.他们发现,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陆续出现了“几分钟读完一本书”之类的视频,请根据相关要求完成下表。(4分)解说词人名或昆虫名性格或习性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小帅,他的相貌并不动人,身材矮胖,但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早年往往赤脚
44、走路。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耍。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不错。(红星照耀中国)小帅是 小帅的特点有(联系整本书): 这个正在歌唱的叫小美,它正在筱悬木的柔枝上,和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从未停止过歌唱。(昆虫记)小美是 小美的习性特点有(联系整本书): 18.小语和小文打开评论区,发现网友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请帮助他们完成填空。(2分)网友A:我发现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介绍人物时叙事角度有点奇怪,大部分用第三人称讲述,但介绍 时(填一个相应的人物),以第一人
45、称“我”的角度讲述他自己的生平,看起来不像新闻,倒像一篇人物自传呢!(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小语:是啊,这样确实符合传记 的特点。19.小语和小文也打算留言讨论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的价值。请从下图中任选一个关键词,联系其中一部名著留言。(3分) 【答案】17.朱德 沉着谦恭,平易近人,吃苦耐劳,英勇果敢 蝉 擅长挖掘地洞、喜欢唱歌(叫声响亮)18.毛泽东 真实性 19.示例: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是一位“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他用诗人的语言描绘鲜活的生命、美丽、勇敢、自然)的尊重与热爱,用简陋的设备观察昆虫真实的生活,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一位科学工作者严谨、持之以恒的可贵品质。(能结合关键
46、词、联系名著即可)【详解】17.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结合“他的相貌并不动人,身材矮胖,但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早年往往赤脚走路。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耍。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不错”可知是小帅是朱德。性格特征:沉着谦恭、天性温和,热心朴实,英勇;热爱读书,喜欢运动;大公无私,有责任感,喜欢跟战士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英勇果敢。结合“它正在筱悬木的柔枝上,和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从未停止过歌唱”可知小美是蝉。蝉的习性特点: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 枯死,影响树木生长。蝉的幼虫一生在土中生活。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