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备考真题 04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深圳专用)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60844 上传时间:2024-11-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4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备考真题 04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深圳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备考真题 04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深圳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备考真题 04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深圳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备考真题 04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深圳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备考真题 04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深圳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备考真题 专题04 文言文阅读(解释版)(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阅读文言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

2、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乙】周勃,沛人。高祖为沛公初起,从入汉中,拜为将军。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号绛侯。文帝即立,以勃为右丞相。居十余月,乃谢请归相印。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文帝朝,太后以

3、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季又十一年薨,谥曰武侯。(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注释】冒絮:头巾。狱辞:案件的供词。【丙】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注】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宣室。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居天下之广居/居十余月B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徐以杓酌油沥之C其将固可袭而虏也/汝心之固D窥谷忘反/不以此时反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

4、欲入劳军。”(2)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均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史记为司马迁所作的纪传体通史。B乙文划线句子的断句应为:“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C乙文太后的话让文帝反思,再加上周勃供词中的自我辩解,文帝最终赦免了周勃。D丙诗欲扬先抑,“可怜”一词是全诗情感的转折,隐含着冷隽的嘲讽,耐人寻味。4请结合甲、乙两文和丙诗的内容,分析文帝形象的复杂性。【答案】1B 2(1)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手持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问军队。”(2)绛侯周勃害怕自己会被诛杀,常常身穿铠甲,让家人拿着兵器接见他们。 3D 4甲文中文帝“按辔

5、徐行”“改容式车”,贬斥玩忽职守的霸上和棘门军的统帅,称赞周亚夫,体现出文帝的贤明、善识人才。乙文中文帝赦免周勃,体现了他知错能改。丙诗中的文帝表面上求贤若渴,实则不关心国计民生而只关心鬼神之事,体现了他的昏庸愚昧。【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名词,住宅/介词,经过;B.相同。副词,慢慢地;C.副词,本来,原本/形容词,顽固;D.动词,同“返”,返回/动词,造反;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1)重点字词:乃:就。使使:第一个“使”,派遣;第二个“使”使者。持节:手持符节。诏:诏书。欲:想要

6、。劳军:慰劳军队。(2)重点字词:畏:害怕。恐:担心。诛:被诛杀,处死。被:通“披”。令:命令。持兵:拿着武器。以:来。见:拜见。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D.有误,李商隐的贾生一诗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诗的前两句赞扬了汉文帝对贾谊的赏识,展示了贾谊的杰出才能,这是“扬”;而最后一句“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示了汉文帝并未真正重视贾谊的治国之才,转而讽刺其空谈鬼神,这是“抑”,而不是“欲扬先抑”;故选D。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分析。根据甲文“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可知,文帝“按

7、辔徐行”“改容式车”,贬斥玩忽职守的霸上和棘门军的统帅,称赞周亚夫,体现出文帝的贤明、善识人才。根据乙文“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可知,文帝在处理周勃的案件时,经过太后的提醒,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采取了改正措施,这体现了他知错能改。根据丙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知,文帝在宣室接见贾谊时,虽然表面上求贤若渴,但实际上却不关心国计民生而只关心鬼神之事,这体现了他昏庸愚昧的一面。参考译文:【甲】(西汉)文帝后元六

8、年,匈奴大举侵犯边境。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在霸上驻军;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在棘门驻军;任命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在细柳驻军:(这样做的)目的是防备匈奴进犯。文帝亲自慰劳军队。(文帝一行)到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都是直接就快马进去了,将军以下的将士都骑着马迎送(文帝)。不久(文帝)到达细柳军营,军营将士们身披铠甲,磨快兵刃,手持弓弩,满弓。文帝的先驱到了,赶着马要进去,不能进去。先驱说:“天子就要到了。”看守军营大门的都尉说:“将军下命令说:军营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一会儿,文帝到了,还是不能进去。于是文帝就让使节命令将军:“我想要进入(军营)慰劳军队。”亚夫才下命

9、令打开军营大门。看门的兵告诉陪同文帝的车马队伍说:“将军命令,军营里不能骑快马。”于是文帝就控制着马慢慢走。到了军营,将军亚夫手拿兵器行礼说:“身着甲胄的人不能拜见,请让我用军礼来行礼。”文帝被(亚夫)感动了,正色扶着车。(文帝)派人表示满意:“皇帝恭敬地慰劳将军。”行礼完毕之后就走了。已经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乙】周勃,是沛县人。在高祖刘邦担任沛公刚刚起兵反秦的时候,周勃跟随他进入汉中,被封为将军。后来被

10、赐予绛县八千二百八十户作为食邑,号称绛侯。汉文帝即位后,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过了大约十个月,周勃就辞去相位,请求归还相印。过了一年多,陈平去世,皇上又让周勃担任丞相。过了十多个月,皇上说:“前些天我命令列侯都去自己的封地,有些人还没有动身,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您能为我做个表率,先去封地吧。”于是免去丞相职位,前往封地绛县。过了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行所主之县到达绛县的时候,绛侯周勃自己害怕被杀,常常身披铠甲,命令家人手持武器来见郡守和郡尉。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要谋反,廷尉逮捕了周勃并审问他。文帝朝见太后时,太后拿头巾掷向文帝,说:“绛侯手持皇帝的玉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反叛,如今他

11、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反叛吗?”文帝看过周勃的供词后,便向太后谢罪说:“狱吏刚好查证清楚,要放他出去了。”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赦免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食邑。在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武侯。【丙】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走近古代名将名臣,参与课堂讨论。【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12、,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乙】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

13、“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注】河内:河内郡。上:这里指汉武帝。便(bin)宜:臣子没有皇帝的命令自行决定适当的措施或办法,这里指汲黯没有皇帝的命令用符节发号施令。5请同学们使用适当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我选择用“词类活用法”解释“军霸上”。“军霸上”是“军于霸上”的省略,所以这里“军”应为动词,译为“(1)_”。我选择用“参考成语法”解释“军士吏被甲”。参考成语“披坚执锐”,“被”应译为“(2) _”。我选择用“联系语境法”解释“臣谨

14、以便宜”。考虑到汲黯禀告皇帝应有的态度,“谨”译为“(3)_”。我选择用“查阅字典法”解释“伏矫制之罪”。“矫”在字典中有如下义项:把弯曲的东西弄直;假托、诈称;举起,昂起。结合上下文,这里的“矫”可以译为“(4)_”(填文字)。【讲说人物】6为了理解人物,请你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以下句子。(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2)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讨论文义】7下面是同学交流的内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皆出自史记,“世家”和“列传”是其中两种重要的传记体例。B甲文中写群臣和文帝的表现,均从正面来衬托周亚夫的人物形象。C乙文在叙述汲黯事迹的时候,侧重于对人物的语言进行详细描写。D画波

15、浪线的句子应断句为“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感悟文化】8“善”与“贤”分别是两位帝王对周亚夫和汲黯的评价。结合两文,请你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善”“贤”的标准是什么。【答案】5(1)驻军(2)同“披”,穿(3)郑重,恭敬(4)假托、诈称 6(1)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手持符节去告诉将军。(2)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 7B 8中国传统文化中“善”“贤”的标准是:像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和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像汲黯的不畏强权,按理处事。【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驻军在灞上。军,驻军。(2)句意:官兵都披戴盔甲。披坚执锐:穿上铠甲,拿起锋利的武

16、器。被,同“披”,穿。 (3)句意:我谨借出使的机会。谨,郑重,恭敬。(4)句意: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矫,假托、诈称。6本题考查翻译句子。重点词: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乃,于是。使,派。重点词:发,发放;以,来;振,救济。7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B 有误,甲文中写群臣和文帝的表现,均从侧面来衬托周亚夫的人物形象;故选B 。8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能力。 甲文: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通过汉文帝慰劳守军的故事,表现了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和治军严明。先写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再一处对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

17、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第三处对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乙文结合“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可知,汲黯作为文臣,和“周亚夫军细柳”中的武将周亚夫一样,也具有不畏强权,按理处事的品质。可据此作答。参考译文:【甲】汉文帝

18、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灞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都下马迎送皇帝。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

19、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乙】汲黯,字长孺,是濮阳人。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毀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

20、汲黯前去视察。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我经过河南郡,见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磨难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武帝很赏识他,就赦免了他的罪,调任为荥阳县。9(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在山水古诗文中群文阅读中,同学们分别找到了以下三篇,进行了字、词、句、意、理、情的梳理探究,请完成问题。【甲】三峡北魏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

21、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右溪记唐元结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

22、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选自元次山集)注释: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营溪:溪流名,谓营水。欹嵌: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俾(b):使。裨:增添、补益。【丙】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同学们阅读以上诗文后,完成了以下梳理表,请你判断和完善。内 容词 句解 析描山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A阙:同“缺”,空隙、缺口。垂阴相荫B荫:树荫。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吴均与朱元

23、思书)C轩邈:高、远。这里用作动词,指山峦争着向着高处和远处伸展。话人文“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三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满衣裳。”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D怅然:失望、伤感的样子。对词语的解析中,选项 是不准确的。A阙:同“缺”,空隙、缺口。B荫:树荫。C轩邈:高、远。这里用作动词,指山峦争着向着高处和远处伸展。D怅然:失望、失意的样子。请翻译下面两个句子。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B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2)同样是借景抒情的诗文,唐人重“抒情”,宋人重“说理”,请你结合乙、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

24、1)B A.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B.这条溪如果处在空旷的山野,就是适宜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地方。(2)乙文“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作者在欣赏景色时,想到这样的美景无人欣赏,不禁失意落寞,表达自己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感慨。丙文作者写登高望远,借助想象之景,联想思考不要被眼前的困难迷惑,把眼光放长远,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B.“垂阴相荫”的意思是: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荫,名词用作动词,遮蔽、遮盖。故选

25、B。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A.重点词: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B.重点词:若:如果;宜:适宜;逸民退士: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乙文“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和“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可知,作者对右溪不仅作了观赏性的描绘,还进一步为其久不为人重视

26、的遭遇而慨叹不已,此景无论置于山野或是置于都邑都会受到青睐,在这里却遭受冷遇,这是作者对右溪美景特有的体悟,它与上文的描写文字相辅相成,突出景色清幽宁静的特征,与作者的慨叹相呼应,是其自我形象的出现, 此景无人赏爱,唯独他怅然徘徊流连,这一略觉寂寞而沉郁的情态,与环境气氛相应和,作者形象和客观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一幅透着淡淡的怅意而带有幽幽的美感的图画,表达自己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感慨。丙诗的第一句“飞来山上千寻塔”,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

27、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结合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可知,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参考译文:甲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

28、,驾着风,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乙文: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小溪向南流几十步的距离,就汇入营溪。江水拍打着两岸,岸边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

29、,有的盘曲回旋,无法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状态。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居民游览的胜地,喜好清净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设置道州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10(23-24八年级上广东

30、深圳期末)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31、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岂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改选自赵威后问齐使)注:发:启封。岁:年成,收成。苟:如果。(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同的一项是()A委而去之/成礼而去B臣奉使使威后/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C书未发/与朱元思书D使者不说/不亦说乎(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岂有舍本而问末者耶?(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想。B划线句子“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断句是正确的。C乙文围绕一个“民”字,以赵威后对齐国使者的问话一贯到底,问而无答,充分提升了文势。D乙文中赵威后的政治思想与孟子的“

3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相同。(4)甲文气势非凡,令人信服。乙文赵威后语气强硬,不容置辩。请结合相关文句,谈谈甲、乙两文用了哪些方法增强辩论气势的?【答案】(1)B(2)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哪里有舍弃根本却询问末节的呢?(3)C(4)甲文大量使用骈句、排比句,句式灵活,形式多样,给文章增添了气势。乙文大量运用反问句,增强了气势。【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委而去之:放弃并且离开他。成礼而去:完成礼仪后离开。两句中的“去”都是“离开”的意思;B.臣奉使使威后:我奉使命出使到赵国,拜见赵王。句中第一个“使”的意思是“使命”的意思;于是上

33、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句中第一个“使”是“委派”的意思。因此,两个加点的“使”意义不同;C.书未发:书信还没有启封。与朱元思书:写给朱元思的信。两句中的“书”都是“书信”的意思;D.使者不说:使者不高兴。不亦说乎:不也是很高兴吗?两句中的“说”都同“悦”,都是“高兴”的意思;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得道,能够施行仁政。寡,少。“多助”与“寡助”都是倒装句,翻译时调整为“助多”和“助寡”,分别翻译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和“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岂,哪里。舍,舍弃。本:根本。末:末节。“岂耶”是反问句式,翻译为“难道吗”。(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34、。C.乙文选自赵威后问齐使,结合“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和“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岂有舍本而问末者耶”,可知全文围绕“问”字,以赵威后对齐国使者的问话一贯到底,问而无答,充分提升了文势。选项中“乙文围绕一个民字”表述不准确。故选C。(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及对文章语言特点的把握。根据甲文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可知,甲文大量使用骈句、排比句,句式灵活,形式多

35、样,给文章增添了气势。根据乙文中“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岂有舍本而问末者耶”知,乙文大量运用反问句,增强了气势。参考译文: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占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句、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

36、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戚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乙齐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王后,书信还没有启封,赵威王后问使者道:“收成没受灾害吧?百姓没有灾祸吧?大王没有忧患吧?”使者不高兴,说道:“我奉齐王的使命出使(拜见)赵

37、威王后,现在(威后)不问候齐王,却先问候年收成和老百姓,哪里能先(问候)卑贱的却后(问候)尊贵的呢?”赵威后说道:“不对。如果没有收成,哪里还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哪里还会有国君?所以(哪里)有舍弃根本却询问末节的呢?”(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

38、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富贵不能淫)【乙】同敞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注释】同敞:张居正的曾孙。式耜(si):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

39、臣。灵川:地名,位于广西东北部。盍(h):何不。1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父命之 (2)必敬必戒 (3)或取胜 (4)诸将尽弃桂林走 1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1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B孟子善用类比说理,甲文以“妾妇之道”作比,流露其对张仪等人的歆羡及崇拜。C乙文画线句“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限两处)断句是正确的。D“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可见同敞决意守城,慷慨大义。14请你结合甲文对“大丈夫”的理解,谈谈乙文中同敞是孟

40、子所谓的“大丈夫”吗?【答案】11教导、训诲 谨慎 有时 逃跑 12(1)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2)式耜非常高兴,拿出酒和他一起喝, 一直到第二天天亮。 13D 14我认为同敞是真正的大丈夫。兵临城下、众将逃跑之时,同敞选择与式耜守城抗敌,可见其讲究仁德、坚守大义。 足见孟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之意。同敞被俘后,在敌人威逼利诱下坚决不降,最后英勇就义,威武不能使他屈服,正如 孟子所言“威武不能屈”。【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1)句意为:父亲给予训导。命:教导、训诲。(2)句意为:一定要恭敬,一

41、定要谨慎。戒:谨慎。(3)句意为:有时获得胜利。或:有时。(4)句意为:众将都舍弃桂林逃跑。走:逃跑。1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淫:使迷惑。移,使改变(动摇)。屈,使屈服。(2)喜,高兴。与,同。达,到。旦,天明。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A.有误。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而非孟子言行;B.有误。甲文以“妾妇之道”作比是为了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表明的是不屑态度;C.有误。本句句意为:虽然处于不同的屋子,但能听到彼此的声息,两人每天都赋诗唱和。正确断句应为: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故选D。1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

42、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先表达观点,能作为事实论据。【甲】文中“大丈夫”的内涵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乙】文“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可见其兵临城下、众将逃跑之时,同敞选择与式耜守城抗敌,可见其讲究仁德、坚守大义,符合“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结合“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可以看出,张同敞在兵败后没有逃跑,而是愿意留下来赴死;被捕后,坚决不投降,被敌人幽禁之

43、后,依旧坦然自若,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甲文“威武不能屈(意思是威武不能使他屈服,形容不畏强暴)”的精神体现。【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

44、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乙】张同敞具有文武才能,为人慷慨,意气奋发。每次随军出征,他都冲锋在众将的前面,有时战争失利溃退时,张同敞端正地坐着不离开,众将见之又杀了回来,有时获得胜利,军中将士因此敬服张同敞。顺治七年,大军攻破严关,众将都舍弃桂林逃跑,城中空虚无人,唯有式耜端正地坐在府中,恰逢张同敞从灵川赶到,见到式耜。式耜说:“我是留守,应当为守城牺牲,你没有守城的责任,为什么不离开?”同敞态度严肃地说:“古人以独自做君子为耻辱,你怎么能不允许我与你一起赴死呢?”式耜大喜,拿

45、酒与其同饮,一直到天亮。第二天早晨,被俘。敌人劝他们投降,不听从;又劝他们削发为僧,又不听从。于是敌人将他们幽居在民房里,虽然处于不同的屋子,但能听到彼此的声息,两人每天都赋诗唱和。经过四十多天后,(二人)整理好衣帽,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

46、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虎丘:苏州名胜。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钓月矶:在虎丘山顶。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晓雾 歇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尝秋夜坐钓月矶尝: (4)相与坐石台相 与: 16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17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B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C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D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18【甲】【乙】两文的作者分别发现了怎样的自然之美?他们的情感有何共同之处?【答案】15消散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曾经 共同,一起 16(1)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