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统编版)专题09:文言文阅读(23-24五年级上广东汕头期末)小古文阅读读书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与禽兽何异?【注释】营:建造。所:场所。惟只是。不如:比不上。何:什么。异:不同。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饥知食( )【A充饥B饥饿】故终不如人( )【A因此B原来】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3文中加“_”句子是一个( )(A疑问B反问)句,它意味深长,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填序号)A人一定要读书,用知识充实自己。
2、这样才能和禽兽区分开,体现人的价值。B人不读书,跟禽兽一样。(23-24五年级上贵州铜仁期末)课内阅读。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4解释文中加点字词。(1)谓: (2)漫浪: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 的重要,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7优优经常嘴在读书,心却飞到别处去了,请你用这篇短文的道理来劝劝她。 (23-24五年级上江苏淮安期末)阅读割席分坐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
3、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注释】管宁:字幼安,汉末魏时人,不仕而终。轩冕:车子。宁割席分坐:后人以“管宁割席”“割席分坐”喻朋友断交。8判读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涂“”,错误的涂“”。(1)“又尝同席读书”“吾尝终日不食”“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其中的三个“尝”字,都表示曾经的意思。( )(2)本篇通过两个细节,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管宁和华歆对功名利禄的不同态度,体现出两人品格的高下。( )(3)画直线句子中的“异”指不同,在管宁心中,金子和瓦石是不同的。( )(4)金钱与权势是最能考验古代清贫的读书人的,管宁读书也是为了出人头地,本质上
4、和华歆没有不同。( )9解释下列句子。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23-24五年级上浙江宁波期末)文言文勤读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从:跟随。遇:指三国时期教育家董遇。苦渴无日:苦于没有时间。余:以外,剩余,空闲。岁:年。1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中的“见”的读音是()AjinBxin1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1)必当先读百遍( )(2)或问“三余”之意。( )12短文中,董遇说的“三余”是指什么?他提倡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13
5、董遇与从学者的这番对话,给你的读书生活带来怎样的启示,结合实际写一写。 14(23-24五年级上广东潮州期末)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望梅止渴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注释:役:打仗汲:水源饶:多,富足。(1)下列成语中,与“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是()。(填序号)A脚踏实地B饥渴难耐C画饼充饥D画蛇添足(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失汲道( )士卒闻之( )(3)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23-24五年级上浙江绍兴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冬冬虽隆寒逼人,而梅白松青,装点春色;又感六花飞絮
6、,满地琼瑶。兽炭生红,蚁酒凝绿;狐裘貂帽,银烛留宾;在尾兔毫,彩笺(jin)觅句:亦佳事也。至如骏马猎平原,孤舟钓浅濑(li):豪华寂寞,各自有致。选自明文精选闲赏【注释】琼瑶:美玉。兽炭:做成兽状的木炭,加有香料,比较名贵。蚁酒:新酿制的酒面泛起的泡沫,后用来代指新出的酒。兔毫:毛笔的一种,用兔毛制成。至如:表示另提一事。浅濑:浅浅的溪水。致:样子,情趣。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而梅白松青( )(2)银烛留宾( )(3)亦佳事也( )16读划横线的句子,运用动态和静态描写把想象到的画面写下来。 17读了冬,你发现冬天里可以干些什么有趣的事呢?挑选文中你最喜欢的三件事用自己的话写
7、下来。(23-24五年级上河南平顶山期末)阅读。曾国藩谈读书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注释】士人:泛指知识阶层。断:绝对,一定。下流:下等,劣等。窥(ku):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18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中的文言疑难字义。方法词语提示加点词意思扩词筛选法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组词:杂志、意志、志向(1) 查字典有识则知学问无尽sh见识,辨别是非的能力。zh记住;记号。(2) 19根据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用“/”进行断句。(限断一处)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20文中
8、曾国藩对读书提出的三个要求是: 、 、 。从课文古人谈读书中可知,朱熹提出读书有三到,谓 、 、 。21冰心在忆读书中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读过的书,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23-24五年级上浙江衢州期末)古人学习的精神、学习的方法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阅读下面小古文一起思考吧。完成以下小题。“圣小儿”祖莹祖莹年八岁,能诵诗书,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注释】祖莹:北朝人。诗书:指诗经与尚书,它们被儒家奉为经典著作。耽书:酷爱读
9、书。耽:迷恋沉溺。内外亲属:“内”指族内即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及叔伯、堂兄弟等,他们之间是同一姓氏,属内亲。“外”指外戚即母族,他们是外公外婆、姨父母、舅父母、表兄弟姐妹等。22解释加点的词。(1)能诵诗书( )(2)常密于灰中藏火( )(3)驱逐僮仆( )(4)由是声誉甚盛( )23翻译句子。(1)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2)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24文章主要记叙了祖莹 (用自己的话概括),体现了他勤奋好学的品质。我还读过许多关于古人勤学的典故,如: 、 。25勤奋好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陶渊明曾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岁月不待人。古来圣贤们也总结了
10、许多读书的方法。孔子曾说:敏而好学, 。苏轼也曾道:旧书不厌百回读, 。(23-24五年级上山东临沂期末)古人谈读书(节选)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26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谓: 漫浪: 急: 27“心到”指的是()A读书时,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书上。B要有一片喜欢读书的热心。28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说明心到的重要性。29你还有哪些关于读书的好方法?请写出两条,让大家借鉴。(1
11、) (2) (23-24五年级上山东聊城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要做则做(节选)后生家每临事,辄(zh)曰:“吾不会做。”此大谬(mi)也。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y)?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谬也。凡事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注释】后生:指年轻人。辄:总是,就。吾:我。又:另外,还有。一味:单纯地,一个劲地。因循:这里指牵就、拖延。30“此大谬也”中“谬”的意思是()A错误B表扬31根据注释,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 32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A凡事要做则做,要敢于实践,不要拖延。B所有的事情,只要做就会。(23-24五年级上浙江
12、宁波期末)阅读。王戎观虎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注释】纵:放纵,听任。承间:趁机。辟易:避开,退避。颠仆:跌倒。湛(zhn)然:安适的样子。33解释加点字。(1)纵百姓观之( )(2)亦往看( )3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 ”的句子。 35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写。 (23-24五年级上山东德州期末)仔细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世说新语雅量【注释】夏侯太初:夏侯玄,三
13、国时曹魏文学家。倚:靠着。焦然:烧焦的样子。左右:随从。36解释下列画线的字。(1)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 (2)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37根据要求,完成作答。(1)在文中找出表示“响雷击破了夏侯玄所靠的柱子”的句子写下来。 (2)在文中找出表示“仍旧像刚才那样写字”的句子写下来。 38读了这则文言文,你觉得夏侯玄是一个 的人。39(23-24五年级上河南安阳期末)阅读小古文,按要求做题。父母之恩(节选)人初生时,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父母乳哺之,怀抱之。有疾,则延医诊治。及年稍长,又使入学。其劳苦如此,为子女者,岂可忘其恩乎?【注释】延医:请医生。延,请。及年稍长:等年龄稍微大一点。及,等
14、到。长(zhng),年龄较大。岂可:怎么可以。岂,怎么,难道。(1)(提取信息)这篇古文中,父母为孩子做了哪些事情? (2)(理解句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3)(表达运用)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也许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但都为孩子倾注了自己的心血,请你回顾自己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见到的感人场景,用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23-24五年级上山东临沂期末)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40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心眼既
15、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漫浪: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 41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是 句,意思是 42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 4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是只要专心读书,眼与手就会积极配合好的。B最后一句话用设问句式强调“心到”的重要性。C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24-25五年级上全国期末)古人谈读书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4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漫浪: 急: 45读书中的“三到”指
16、的是 、 、 。 46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用原文句子回答) 4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是只要专心读书,眼与手就会积极配合好的。B最后一句话用设问句式强调“心到”的重要性。C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48(23-24五年级上山东潍坊期末)阅读。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u),施 (y)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注释钩:衣服上的带钩。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屋室雕文: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牖:窗户。施:延伸,同“
17、拖”。五色:脸色。夫:这,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叶公子高好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2)读短文,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叶公“好龙”表现在 。(3)文中划线句子是对叶公的 描写和 描写(填人物描写方法),从中你的感受是 。(4)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有“龙”的成语: 、 。(23-24五年级上浙江台州期末)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望梅止渴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漏。操寻思少项,乃令曰:“前有大棒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漏。”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世人曰:魏武多智,非妄论也!注释:魏武:曹操。汲道:取得水的道路。饶:多。49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字的意思。(1)三军皆渴( )(2)操寻思少
18、顷( )50把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文。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51曹操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填序号)A诡计多端B饥不择食C急中生智D言不由衷52“望梅止渴”后来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它的近义词是 。(23-24五年级上山东滨州期末)阅读戚继光,回答问题。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彪悍,请招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注释】 倭: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不习战:不擅长作战。彪悍:勇猛。薮泽:湖泽。53
1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倭犯乐清、瑞安、临海。( )见卫所军不习战。( )5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又以南方多薮泽。 乃因地形制阵法。 55“戚家军”名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23-24五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阅读理解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注释】筑:修补。父(f):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云:说。亡:失去,丢失。智:认为聪明。5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天雨墙坏(大雨)B暮而果大亡其财(夜晚)C其家甚智其子(甚至)D而疑邻人之父(却)57借助注释,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不筑,必将有
20、盗。 58富人家财产被盗的原因是 。59“其子”和“邻人之父”说了同样的话,富人为什么会“智子”而“疑邻”呢? 60读完本文,你想对文中的富人说些什么? (23-24五年级上江苏淮安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失弃弓,誓不复射。【注释】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雄:雄性,这里指雄猴。6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付子已 (2)誓不复射 6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6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64下列成语与本文主题没有联系的一项
21、是()A舐犊情深B寸草春晖C莫逆之交D羔羊跪乳(23-24五年级上江苏宿迁期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问说(节选)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注释】君子:古时对有德有才的人的称呼。辅:辅助。致疑:发现疑问。广:使广,增广,增加。达:通晓。奚:什么,哪里。决:判断,解决。6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好学而不勤问: 舍问: 66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67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68下列名句和本文表达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A敏而好学
22、,不耻下问。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3-24五年级上云南昆明期末)阅读。陆绩怀橘陆绩,三国时吴人也。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晋陈寿三国志【注释】九江:古代地名,今江西九江市。袁术:袁绍的嫡弟。后被刘备击溃,吐血身亡。食(s):给吃。怀:装到怀里。耶(y):表示疑问,相当于“呢”。69联系上下文,选出加点字“遗”的读音和意思都正确的一项()Ay 丢失By 丢失的东西Cy
23、 漏掉Dwi 赠予;送给70选出与文中画线句子意思相同的一项()A陆绩装着三枚钱向袁术拜年并告辞,袁术的橘子掉到地上。B陆绩临走时装着橘子再三叩拜袁术,橘子掉在地上。C陆绩在怀里装了三个橘子,临走时向袁术叩拜告别,橘子掉在地上。D陆绩在怀里装了三个橘子,向袁术告辞时将橘子放在地上。71选出“陆郎作客而怀橘”的原因正确的一项()A绩年六B术令人出橘食之C绩喜食橘D橘甘,欲遗母72你怎么看待“陆绩怀橘”这一行为? 1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 B A 2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休息的场所。 3 B A【导语】这篇小古文通过比较人类与飞禽走兽的区别,突出读书的重要性。飞禽走兽能够满足饥渴需
24、求,并建造栖息场所,甚至有些能够模仿人类说话,但由于不读书,总是比不上人类。文章借此劝诫人们要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才能与禽兽区分开,从而体现人的价值。其语言凝练而生动,末尾由反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深化主题,促使读者反思自身的学习态度和知行合一的重要性。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通过文中“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能够了解到“饥知食”的大意是:饿了知道吃东西。所以其中“饥”的意思是饿了,饥饿。故选B。文中“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其中“惟”的意思是只是,“不如”的意思是“比不上”,通过注释及个人的理解可知“故终不如人”的大概意思是:因此,故选A。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文中“又能营
25、巢穴为休息之所”的“能”是“能够”的意思,“营”意思是“建造”的意思,“为”意思是“作为”的意思,“所”的意思是“场所”的意思。通过这些注释及阅读对文章的理解可知,“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的意思是: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休息的场所。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通过对古文的阅读理解与注释可知,“人不读书,则与禽兽何异?”意思是:人如果不读书,那么和禽类兽类有什么分别?通过这句话的意思可知,此句是一个反问句。故选B。通过对古文的阅读理解与注释的理解和文中“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与禽兽何异?”可知从中悟出的道理是:人一定要读书,用知识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和禽兽区分开,体现人的价值。故选A。【点睛】
26、 参考译文:飞鸟走兽这类动物,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自己休息的场所。其中更灵异的,还能按照人的指示去行动,只是因为不知道读书,所以一直不如人。人如果不读书,那么和禽类兽类有什么分别?4 说 随意 5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6 心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7优优,读书要认真,需要心到、眼到、口到,三心二意是读不好书的,让我们一起用心读书吧!【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有效读书的方法,通过强调“心到、眼到、口到”三个方面来提高记忆的持久性。作者特别指出“心到”最为重要,因为只有心神专注,才能真正理解并记住内容
27、。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印象,而不是浮于表面。文章旨在提醒读者在阅读时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避免仅仅流于形式的表面阅读。其核心思想是专注于思考的深度和内心的投入,帮助读者解决不能持久记忆的问题。4本题考查字词解释。(1)在这个文段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结合后文对“三到”的具体阐述,可以推断出“谓”在这里是“说”的意思。(2)“却只漫浪诵读”,从整句话的语境来看,强调不专心诵读的状态,可推出“漫浪”是随意、不认真的意思。5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这句话中“既”表示已经;“矣” 是语气助词,相当于“了”;“岂”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乎”也是语气助词。“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是:心已经到
28、了,眼睛和嘴巴难道会不到吗?整句话强调了读书时心到的重要性,只要心到了,眼和口自然也会跟着做到认真看书、诵读。通过反问的句式,更加有力地突出了心到对于读书的关键作用。6本题考查找关键词句。首先,从原文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明确提出“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直接强调了心到在读书三到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原因在原文中有具体阐述。如果心不在读书这件事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内容,心和眼不专一,只是随意地诵读,这样肯定不能记住书中内容,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保持。所以强调了心到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心到了,才能保证眼到和口到真正发挥作用,从而实现有效的读书学习。所以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心到的重要,原因是“心不在
29、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7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首先明确要用这篇短文的道理来劝优优,那就需要先引出短文提到的读书三到的观点。然后结合优优的具体情况,分析她目前的做法与短文观点相悖会带来的不良后果。最后强调只有按照短文所说做到心到,才能让读书有成效,从而达到劝说优优专心读书的目的。例如:优优,读书的时候可不能嘴在读书,心却飞到别处去哦。古人说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如果心不在读书这件事上,就像你现在这样,虽然嘴在读书,但是心飞到了别处,那么眼睛就不能仔细看内容,这样只是漫浪诵读,是决不能记住书中内容的,就算记住了也不能长久。只有做到心到,让心
30、思专注在书本上,才能真正实现眼到和口到,这样读书才会有效果呢。【点睛】参考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8 9管宁依旧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两个具体事例,展现了管宁与华歆在面对金钱与权势时截然不同的态度。管宁无视金钱如瓦石,华歆则无法做到淡然处之,表明两人的品格差异。在面临外界诱惑时,管宁仍然专注于自己的志业,而华歆则被吸引分心。文章通过割席分坐的结局,揭示了在追
31、求名利的道路上,志同道合与品德一致的重要性,彰显出管宁的高洁品行与坚定志向。8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和内容理解。(1)又尝同席读书:又曾经一起坐在同一个席子上读书。尝:曾经。吾尝终日不食:我曾经一整天都不吃饭。尝:曾经。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子一起玩耍。尝:曾经。在这三个句子中,“尝”字都表示“曾经”的意思,故此题说法正确。(2)本篇故事通过管宁与华歆面对地上金子及路过权贵时的不同反应,细腻刻画了两人对功名利禄截然不同的态度。管宁不为所动,继续劳作读书;华歆则分心拾金、观看权贵。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两人品格的高下,深刻反映了各自的道德修养与价值观。故此题说法正确。(
32、3)管挥锄与瓦石不异: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异”在句中指的是“不同”,但在管宁心中,金子和瓦石是相同的,故此题说法错误。(4)从文中的表现来看,管宁对财富和权势毫不动心,他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而不是为了出人头地,华歆则相对浮躁,易受外界诱惑。所以本质上和华歆有很大不同。故此题说法错误。9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指管宁。读如故:像原来一样读书,指没有受到影响,继续专心阅读。歆:指华歆。废书:放下书本。废,放下。出看:出去看,指离开读书的地方,去看外面的情况。句子意思:管宁像原来一样继续专心读书,而华歆却放下书本,出去看外面乘着华丽车马经过的人。【
33、点睛】【参考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挥锄把金子当成瓦片一样不在意,华歆则捡起来扔掉。又有一次,他们同席读书,有一辆豪华车子从门前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则停止读书出去观看。管宁于是割断席子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10B 11 应该,应当 有人 12“三余”指的是冬天、夜晚、雨天。他提倡的读书方法是多读书,要学会利用空闲时间读书。 13我们要珍惜光阴,抓住宝贵的时间多读书、勤读书,在读书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阻碍时,我们不能止步不前,而是要积极想应对的办法。【导语】这段文言文通过董遇与求学者的对话,强调了勤读的重要性。董遇以“三余”时间(冬、夜、阴雨)为例,主
34、张充分利用空闲时间来阅读。句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表达了通过反复阅读深入理解文本含义的理念,提倡刻苦、耐心的学习态度。整体旨在劝勉人们珍惜时间,多读书,以获得真正的知识和理解。10本题考查文言文字音。“见”:读jin时,意思是看到;拜见;会见、会面;接触;读xin时,显露、显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书读一百遍,书中的意思自然会明白、显现。“见”指,明白、显现的意思。应读“xin”。故选B。1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结合句子意思来了解字义。必当先读百遍:必须先把书读上一百遍。“当”:指应当、应该的意思。或问“三余”之意:有人询问“三余”的意思。“或”:有人、有的人。1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
35、的理解与概括。仔细阅读文言文中的第自然段可以知道“三余”是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冬天是岁余,夜晚是日余,阴雨天是时余。)仔细阅读文言文中的第自然段可以知道董遇提倡的读书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一百遍,书中的意思自然会明白。)告诉我们,读书需要专注和耐心。读书时,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被外界干扰,才能理解书中的内容。同时,读书需要有耐心,一本书不是一下就能读懂的,需要耐心地读多遍,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1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主旨。结合文言文全文以及文中读书的方法,结合实际来谈一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告诉我们,通过反复阅读和理解,书中的含义会逐渐显现出来。这句话
36、强调了重复阅读的重要性,即通过多次阅读,书中的意义和道理会自然而然地被理解和领悟。这种学习方法不仅适用于古代,对于现代学习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董遇与从学者的对话中,董遇强调读书需要反复研读,不要急于求成。他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经验,告诉学生们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学习。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对于我们的读书生活有着深刻的启示:应该注重反复研读和深入思考,而不是浅尝辄止要培养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或不解而放弃。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逐渐领悟书中的真谛,提升自己的知识和素养。【点睛】参考译文:有个跟随董遇学习的人,希望董遇教授知识,但董遇不肯教,只说:“必须先把书读上一百遍。”
37、他还说:“书读一百遍,书中的意思自然会明白。”这个求学的人说:“时间紧迫,没日没夜地忙碌。”董遇说:“你应该利用三余的时间。”有人询问“三余”的意思,董遇回答说:“冬天是岁余,夜晚是日余,阴雨天是时余。”14(1)C(2) 水源 听说(听到)(3)前面有一大片梅子林,果实非常多,酸甜可口,可以用来解渴。【导语】本文选取了中国古代军事家魏武王(曹操)利用心理暗示化解军中危机的故事,表现了他的机智和领导才能。魏武巧妙地利用士兵对“梅子”酸甜滋味的联想,调动他们的身体机能,进而缓解了军中的困境。这则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人智慧的运用,还揭示了心理暗示在特定情境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后人常用的典故“望梅止渴”,
38、寓意运用精神力量缓解实际困境的智慧。【详解】(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来宽慰自己。这里的关键是“从不切实际的空想来获得心理安慰或满足”。A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踏实认真,实事求是,不浮躁。这与“望梅止渴”中的“不切实际”完全相反,因此不符合题意。 B饥渴难耐:形容非常饥渴,难以忍受。这个成语描述的是一种生理上的极度需求状态,与“望梅止渴”通过心理暗示来缓解某种需求的含义不符,因此也不符合题意。C画饼充饥:原意为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欺骗别人。这个成语与“望梅止渴”在意义上非常接近,都是通过一种不切实际的
39、想象或行为来满足或缓解某种需求或欲望,因此是合适的选项。D画蛇添足: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这个成语与“望梅止渴”在意义上相去甚远,不符合题意。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字词解释。失汲道:找不到水源。汲:水源。士卒闻之:士兵听说后。闻:听说(听到)。(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句子解释。前:指在某个方向或位置的前面。大梅林:描述了一片面积较大、梅子树集中的林子。饶子:意味着这片林子里的梅子很多,富饶、丰富。甘酸:描述了梅子的口感,既有甜味也有酸味。句子的意思可以表述为:前方有一大片梅子林,梅子很多,味道酸甜,吃了可以解渴。【点睛】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15 连词,表示转折 招待,款待 也,表示同样 16冬日里,白雪纷飞,如同柳絮般轻盈飘落,覆盖了整个大地,一片银装素裹,美不胜收。屋内,兽炭燃烧,发出温暖的红光,与窗外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人们围炉而坐,品尝着新酿的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