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共17题,每小题3分,共51分)1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网”,这些“小网”无限延伸组成了社会这张“大网”,每个人都是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说明()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B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C参与社会生活才能确定我们的身份D个人与社会相互决定、相互依存2“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这句名言给我们的启示是()A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个人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C要帮助他人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D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
2、中确定的3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关注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不幸的人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袖手旁观增强忧患意识,优先考虑个人前途命运ABCD4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呈现出新气象,工作人员在部长旁设置了专门用来收集问题的二维码,扫码就可以向部长们提问题。这表明()A互联网丰富人们日常生活B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扩大了民主权利C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D互联网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5一批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人变身“新农人”投身农业农村发展,走出了一条创新致富路。这则新闻体现了()农业发展已不需要农民辛苦劳作农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全靠新农人互联网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新农人
3、借助互联网助农民增收ABCD6乘车时要自觉排队,依次上车:参观游览时,要爱护公物、文物古迹和花草树木;观看电影时,不能高声喧哗。这说明()社会正常运转需要秩序社会秩序就只是公共场所的秩序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社会秩序保障社会规则的实现ABCD7李某晨故意从高空向公共场所连续抛掷酒瓶和玻璃杯致人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这警示我们()要强化规则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高空抛物时应先看下面是否有人要对生命有敬畏之心,尊重他人生命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ABCD8德国思想家歌德说过: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他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他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对
4、此理解正确的是()自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要受道德法律纪律等社会规则约束遵守规则、享受自由主要靠他律只要有规则的约束,就没有真正的自由ABCD9随着中国儿童的平均身高的增长,新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打破了以往以身高论票价的规定,开启了儿童票按年龄或按身高销售的“双轨制”。这体现了()要维护规则,并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规则要根据社会生活加以调整和完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积极改进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自觉遵守规则ABCD10微信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段话: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的我明白了,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这告诉我们()A有了自尊,就能赢得他人的尊重B不尊重他
5、人,也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C别人先尊重自己,自己才能尊重别人D尊重他人,利于赢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11清代学者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这句话告诉我们()A文明有礼利于个人立身处世、国家发展昌盛B做文明有礼的人就要语言文明、态度谦和C人没有礼貌,就无法生存,影响事业发展D是否文明有礼是衡量个人事业成败的标准12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下列与之相对应的名言警句是()A不学礼,无以立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交友投分,切磨箴规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3当对人真诚与尊重他人隐私发生冲突时,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恪守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不能
6、共存B尊重个人隐私,就不能进行坦诚交流C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D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说谎,要绝对诚实14赖某因受贿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17.88亿余元,贪污人民币2513万余元,被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上述判决中属于主刑的是()A死刑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个人财产C死刑、剥夺政治权利D死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个人财产15某人因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这表明他危害国家安全、违反法定义务,须承担()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C道德责任D民事责任16以下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BCD17下列属于诉讼
7、的是()A张某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某商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B市民王某向环保部门反映某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C某企业因拖欠员工工资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调查D人民法院就郑某某侵害他人名誉权一案进行审理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9分)182023年6月20日,徐州市大中小学“我们的思政课”正式启动,活动包含五大项内容:“思政名师进千校”:利用升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形式,为全市大中小学生开展一场有温度、接地气的思政教育。“行走的大思政课”:发挥我市纪念馆、博物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优势,打造“纪念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情景式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同听名师思政课”:邀请全国知名思政课老师,通为全市大中小学生共
8、上一堂思政课,以及为全市思政课教师上一堂业务培训课。“乡村振兴大思政课”:充分利用好本地高校资源,组织引导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深入乡村学校,多样化、层次化开展“大思政课”活动。“我心中的思政课”:在全市大中小学生中间开展“我心中的思政课”征集活动,引导青少年围绕“我们的思政课”总体活动中的所感所想所得,通过各种形式呈现。(1)同学们对“行走的大思政课”的研学活动特别感兴趣,认为不仅可以对课堂上老师所讲述的历史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更深地激发了报效国家的热忱。请结合亲近社会的相关知识,谈谈开展此类活动的意义。(2)小李同学积极参加“我心中的思政课”作品征集活动,请你为他设计两种参与活动的形式。19某班道
9、德与法治学习小组搜集以下学习资料,邀你一起参与探究活动。材料一今天,网络早已成为未成年人生活的一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而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网络环境瞬息万变。目前,我国未成年网民近2亿,未成年人面临着违法和不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沉迷、网络欺凌多重风险国务院公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1)结合材料一,简述国家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理由。材料二2023年12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联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下面是从报告中选取整理的三组数据:网
10、络使用网络素养网络安全玩手机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达到62.8%;77.5%的家长表示担心孩子看短视频的时间过长。掌握编程、写代码和制作网页、APP较高级别上网技能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为10.8%和8.6%。未成年网民遣遇的负面信息中,渲染激化家庭、师生矛盾和歪曲传统文化或历史人物的内容比例为27.0%和22.2%。(2)依据材料二的数据,请指出未成年网民上网存在的问题。(3)针对材料二反映的问题,请向未成年网民提出合理化建议。20某校组织开展“做守法的公民”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现邀请你参加活动。【活动一】法治小剧场学校德育处组织学生表演法治情景剧,剧情:16岁的中学生小陈原本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1、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受到法律的制裁。(1)情景剧中小陈的行为构成了抢劫罪,其法律后果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判定小陈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据。(2)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请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活动二】普法留言板学校团委利用网络平台,在校网主页的“普法留言板”栏目中
12、设置了以下互动主题。互动主题一: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权益的途径有哪些?互动主题二:青少年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有哪些?(3)请你任选其中一个主题,参与互动留言。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A:依据教材知识,题干描述“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说明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故A正确;B:观点虽然正确,但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C:才能确定,观点绝对化,故C说法错误;D: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但不相互决定权,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2B【详解】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B:题文意思是那种喜欢聚群,不喜欢一个人呆着,彼此之间互相帮助相
13、互扶持的人,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的人,这启示我们人是社会的人,要养成各种亲社会行为,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说明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B正确;A:题文说明个人离不开社会,不是社会离不开个人,A错误;C: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社会中成长的,所以要养成各种亲社会行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而不是帮助他人投身社会实践,C排除;D:名言没有强调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D排除;故本题选B。3B【详解】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属于亲社会行为;关注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不幸的人,属于亲社会行为,故说法正确;:是缺乏同情心的
14、表现,故说法错误;:要优先考虑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4C【详解】本题考查网络的作用。C:扫码就可以向部长们提问题,表明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渠道,故C说法正确;A:说法正确但题干没有体现互联网丰富人们日常生活,故A不符合题意;B:互联网不能扩大公民的权利,故B说法错误;D:互联网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最重要”说法不符合实际,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5D【详解】本题考查网络推动社会进步。:依据教材知识,分析题文,“新农人”利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走出了一条创新致富路,体现了互联网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新农人借助互联网助农
15、民增收,故符合题意;:农业发展需要农民辛苦劳作,故说法错误;:夸大了新农人的作用,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6A【详解】本题考查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题干中井然有序的社会,体现了社会正常运转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故符合题意;:社会秩序就不仅包含公共场所的秩序,还包括交通秩序等,故说法错误;: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7C【详解】本题考查敬畏生命、遵守规则。:题干中,李某晨故意从高空向公共场所连续抛掷酒瓶和玻璃杯致人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警示我们要强化规则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同时要对生命有敬畏之心尊重他人生命,故符合题意;:不管楼下面是否有人,都不
16、应该高空抛物,故说法错误;: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处罚,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刑罚处罚,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8C【详解】本题考查规则与自由的关系。:题干”一个人只要宣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他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他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说明自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要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只有接受规则的约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故说法正确;:遵守规则、享受自由要靠他律和自律,故说法正确;:规则保障自由的实现,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9B【详解】本题考查积极改进规则。:题干中,新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打破以往以身高论票价的规定,符合“中国儿童平均身高在增
17、长”这一变化的要求,这体现了规则要根据社会生活加以调整和完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积极改进规则,故符合题意;:说法都正确,分别强调敬畏规则、遵守规则,与题干强调的改进规则无直接关系,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D【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的意义。D: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说明尊重他人有助于赢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故D符合题意;A:即使有了自尊,也不一定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故A说法错误;B: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理解尊重,故B说法错误;C:尊重是相互的,没有先后之分,故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1A【详解】本题考查文明有礼。A: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18、。”主要强调的是文明礼貌的重要性,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一个人的教养,还反映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体现国家形象,讲究文明礼貌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亲切、和睦的关系,有利于国家发展、社会和谐,所以A正确;B: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语言文明、态度谦和、举止端庄,是对个人要求的角度,颜元强调的是对国家社会个人重要性的角度,所以B不符合题意;C:“没有,就”的说法太绝对,所以C错误;D:文明有礼会影响一个人事业的成败,但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人事业成败的标准,所以D错误;故本题选A。12D【详解】本题考查对诚信的理解。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强调
19、了诚信的重要性,与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相对应;故D符合题意;A:“不学礼,无以立”强调的是礼仪的重要性;故A不符合题意;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的是换位思考、尊重他人;故B不符合题意;C:“交友投分,切磨箴规”说的是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互相切磋劝诫;故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3C【详解】本题考查践行诚信。C:依据教材知识,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故C说法正确;A:尊重隐私与诚实并不矛盾,可以共存,故A说法错误;B:此说法表述的过于绝对了,坦诚交流
20、与尊重个人隐私并不矛盾,故B说法错误;D:当诚实与隐私发生矛盾时,我们可以运用诚信的智慧,做出选择,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4A【详解】本题考查对刑罚的种类的认识和理解。A:我国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主刑只能单独使用);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题干中的死刑属于主刑,故A说法正确,BCD:剥夺政治权利、没收个人财产属于附加刑,故B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5B【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B:题干中,某人因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他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属于犯罪行为
21、,他因违反法定义务,须承担刑事责任,故B符合题意;A: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故A不符合题意;C: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不是道德责任,故C不符合题意;D: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6D【详解】本题考查隐私权、刑罚的种类、社会规则、违法行为。A:隐私权属于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和人身自由权是并列关系,故A说法错误;B:罚金属于附加刑,故B说法错误;C:法律和道德属于社会规则,故C说法错误;D:违法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故D说法正确;故本题选A。17D【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求助的途径。D:诉讼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
22、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人民法院就郑某侵害他人名誉权一案进行审理,属于诉讼,故D符合题意;A:“张某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某商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属于通过调解维护权利,故A不符合题意;B:“市民王某向环保部门反映某企业违法排污行为”这是通过检举维护合法权利,故B不符合题意;C:某企业因拖欠员工工资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调查,这是通过行政执法维护员工的权利,故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8(1)开展“行走的大思政课”研学活动的意义在于:使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情景式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报效国家的热忱。培养学生亲近社会、了解社会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3、2)为小李同学设计两种参与“我心中的思政课”作品征集活动的形式:绘制主题手抄报:以思政课为主题,设计并绘制手抄报,展示学习心得和感悟。制作主题短视频:利用手机或相机拍摄短视频,分享自己对思政课的看法和体验,以及参与活动的感受和收获。【分析】考点考查: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养成亲社会行为。能力考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核心素养:道德修养。【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亲社会行为的意义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行走的大思政课”的研学活动不仅可以对课堂上老师所讲述的历史有了更直观的
24、感受,更深地激发了报效国家的热忱使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情景式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报效国家的热忱等。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本题考查活动形式,为开放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9(1)国家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理由在于:未成年人面临着违法和不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等多重风险,这些风险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国家有必要出台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加强网络环境的监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2)未成年网民上网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网络沉迷问题严重,玩手机游戏的未成年
25、网民比例较高;二是网络素养有待提高,掌握编程、写代码和制作网页、APP等较高级别上网技能的未成年网民比例较低;三是网络安全意识薄弱,未成年网民遭遇的负面信息中,渲染激化家庭矛盾、歪曲传统文化或历史人物的内容比例较高。(3)针对材料二反映的问题,向未成年网民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包括:一是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避免沉迷网络游戏或短视频等;二是要提高网络素养,学习掌握更多的网络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三是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浏览和传播不良信息,遇到网络欺凌等问题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寻求帮助。【分析】考点考查:保护未成年人、合理利用网络、网络的消极作用。能力考查:理解和运用所
26、学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保护未成年人、合理利用网络、网络的消极作用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未成年人面临着违法和不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沉迷、网络欺凌多重风险可链接这些风险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构成了严重威胁;国家有必要出台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未成年人,需要运用网络的消极作用的有关
27、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玩手机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达到62.8%可链接网络沉迷问题严重。关键词:掌握高级别上网技能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仅为10.8%和8.6%可链接网络素养有待提高。关键词:渲染激化家庭、师生矛盾和歪曲传统文化或历史人物的内容比例为27.0%和22.2%可链接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未成年人,需要运用合理利用网络的有关知识,从建议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玩手机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达到62
28、.8%可链接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关键词:掌握高级别上网技能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仅为10.8%和8.6%可链接要提高网络素养,学习掌握更多的网络知识和技能。关键词:渲染激化家庭、师生矛盾和歪曲传统文化或历史人物的内容比例为27.0%和22.2%可链接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浏览和传播不良信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0(1)法律后果:小陈因犯抢劫罪将受到刑罚处罚。判定依据:小陈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因此其行为构成犯罪。(2)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的措施包括:首先,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其次,需要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避
29、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最后,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才能防患于未然。(3)选择互动主题一: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权益的途径包括:当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及时寻求法律服务机构如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的帮助,也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如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等。【分析】考点考查: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预防犯罪的要求、依法求助的途径、青少年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法治观念。【详解】(1)小问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犯罪行为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情景剧中小陈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受到法律的制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行为,要承担刑罚处罚的法律后果。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2本题考查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作答。(2)本题考查预防犯罪的要求,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作答。(3)本题考查依法求助的途径、青少年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