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6《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二罗斯福新政》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26005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6《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二罗斯福新政》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6《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二罗斯福新政》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6《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二罗斯福新政》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6《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二罗斯福新政》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6《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二罗斯福新政》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 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2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1重点:“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2难点:对“新政”的评价。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实干家罗斯福1 “新政”的提出(1)1932 年,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当选美国总统。(2)罗斯福上台后,果断地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政策,推行新政。2新政的准备(1)起用一批锐意进取的专家和教授组成“智囊团” ,为他打造新政的纲领。(2)把一大批有志于改革的人士安置在政府各个部门中进行新政的试验。(3)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支持他改革经济运行机制。 (4)罗斯福用“炉边谈话

2、”的形式向人民解释新政,争取人民的支持。3新政的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危机。4新政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一系列具有改革意义的金融、工业、农业和劳工政策。思维点拨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运用国家机器干预社会再生产,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予以促进,并对不利于总体经济发展的明显弊病进行改革。二、施行新政1阶段(1)第一阶段:1933 年 3 月到 1935 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2)第二阶段:从 1935 年到 1939 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2主要内容(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下令

3、所有银行停业整顿,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 。(2)恢复工农业生产:通过农业调整法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 ,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大力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4)保护劳工权利:1935 年,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 ,成立劳工关系委员会;1938 年,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1935 年,通过社会保险法 ;到 1939 年,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初步形成。3特点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4影响(1)新政成为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2)对战后美国政府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

4、了深远影响。三、渡过难关1基本恢复(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2)原因:新政对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起到了重大作用。(3)表现1936 年底,工业总产量超过危机前的年平均数。1939 年,经济形势完全扭转。2彻底摆脱(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2)原因美国经济被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之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战争需求的刺激,经济出现战时繁荣。政府从限制农业生产转向鼓励增产。(3)表现国民生产总值激增,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全世界大部分的生产能力和财富都集中到了美国,美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繁荣发展阶段。误区警示 罗斯福新政并未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5、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引起的,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就不可能消除这一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1.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2新政是美国政府有史以来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第一次大规模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3罗斯福政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一种借鉴。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全面认识罗斯福新

6、政史料一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指的是什么?指出其实质。史料解读 注意此时罗斯福的身份及其“医治”的含义。从“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中得出实质。【提示】 “试验性疗法”指的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实质: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史料二 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

7、的稳定与发展新政作为挽救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提出的新政“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的观点?史料解读 抓关键信息:从“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的角度理解其影响。【提示】 新政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多元史观评价罗斯福新政(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

8、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3)新

9、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1罗斯福新政首先开始于( )A整顿财政金融 B加强工业指导C调整农业政策 D进行社会立法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故罗斯福新政也先从整顿金融入手,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2如图是有关美国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时期针对新政某一措施的漫画。罗斯福采取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肉类储备以应急救济B减

10、少政府对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改造C 根据漫画“从道德上讲是个问题畜牧业也得活啊”可知,猪存栏过剩,杀猪能有效改善这一状况,使猪肉价格稳定,有利于解决畜牧业所面临的危机,故 C 项正确。3到 1940 年,美国 65 周岁以上未参加老年保险的人员中,约有 200 万人得到联邦和州政府的共同帮助,每人每月平均生活津贴 20 美元。这主要得益于罗斯福政府实施的( )A 全国工业复兴法 B 紧急银行法C 公平劳动标准法 D 社会保险法D 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为复兴工业发展制定的措施,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A 项错误;紧急银行法是为了恢复银行信用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与题干

11、不符,故 B 项错误;公平劳动标准法是为了保障工人利益,限制资本家的剥削,与发放津贴没有关系,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当时未参加老年保险的老人得到政府的生活津贴,主要得益于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故 D 项正确。 4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右侧是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宣传画,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工作付酬的美国”A直接发放救济物资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D举办基础公共工程D 图片上的信息是“工作付酬的美国” ,这属于“以工代赈” ,故选择 D 项。 它不属于直接救济,不涉及建立社会保障

12、体系,也不是减耕减产,故 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进行;救济重点在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他说:“联邦政府一干预,这种保险或干预,就会一成不变地堕落为仅仅的布施。 ”“对我们国家的理想和精神来说,自愿自觉的行动总比国库里拨出款来要强上千倍。 ”黄安年罗斯福和 1935 年社会保障法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

13、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 。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材料三 19331939 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 180 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地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 年财政年度的赤字是 43 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胡佛和罗斯福对社会救济的主张有何不同。(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指出,为提供“工作”和“救济” ,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反映出国家干预经济的哪些手段?(3)依据上述

14、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可从救助责任的承担者和救济对象两个角度作答,语言要精练。第(2)问, “措施”可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作答;“手段”可从立法、行政、财政等角度作答。第(3)问,可从积极(主要)与消极两方面作答。【答案】 (1)责任承担者方面: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社区和私人慈善团体,而不是由联邦政府来进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负有社会救济的责任。救济对象方面:胡佛认为救济的重点应是大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罗斯福认为救济应面向所有人,尤其是面临困难和不幸的人。(2)措施:兴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手段:出台法令、建立委员会和管理局、增加国家财政支出(或立法、行政、财政)。(3)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了失业压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或有助于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造成了美国连年的财政赤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民版 > 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