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1. 全卷共8页,共24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2. 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4难度系数:075。一、书写水平(5分)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7分)深秋已至,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对秋日的夜色有了些许q盼,来到院子里,看到墙上的爬山虎,色彩与夏日碧玉似的绿截然不同,而是换上了烟霞般的藻红。“霜重色愈浓”,不
2、错的,这一片叶子红得浓烈,红得lnmn,像把终年贮蓄的红色全拿出来了。秋风吹起,这一把把红色的小扇子随风起舞,它们被秋风吹得左右攲斜。于是那红色流动起来,真是美不胜收,我确信,这与夏日时的风采不能混为一谈。风停了,夕阳染红了云xio。仿佛化了妆的爬山虎,沐浴在霞光里,显得绚丽而又空灵。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翻来覆去B截然不同C贮蓄D空灵【答案】2企 烂漫 霄 3D【解析】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企盼:q pn,盼望,想做成或实现某件事。烂漫:ln mn,形容颜色鲜。云霄:ynxio, 极高的天空;天
3、际。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根据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及使用对象范围分析作答。A.翻来覆去:来回翻身。用来形容“我”无法入眠的状态,使用正确;B.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用来形容爬山虎与夏季不同,使用正确;C.贮蓄:储存,积聚。用来形容爬山虎的红色浓烈,好像集聚了一年的色彩,使用正确;D.空灵:灵活而无法捉摸。这里用于形容深秋的爬山虎的样子,爬山虎是可感的,所以不能说爬山虎的样子灵活不可捉摸,使用错误;故选D。4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2)沾衣欲湿杏花雨, 。(志南和尚绝句)(3)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4) ,一夜征人
4、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点暮春时节,渲染离别氛围的诗句是“ , ”。(6)刘禹锡秋词一诗中,表达诗人乐观豪迈的开阔胸襟和锐意进取的高昂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 , ”。(7)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 , ”书写了诗人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壮志。【答案】(1)山岛竦峙 (2)吹面不寒杨柳风 (3)却话巴山夜雨时 (4)不知何处吹芦管 (5)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6)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7)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
5、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竦、峙、啼、溪、鹤、霄、阑、卧。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尊君、舍弟、敝人、见教、愚见”都属于谦辞。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C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代表诗集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等。海伦凯勒,英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春秋孟子合称为“四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
6、记能力。D.“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没有春秋;故选D。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一)整本书阅读阅读下面朝花夕拾选段,完成相关问题。(5分)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是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6选段分别描写了四个人物,下面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
7、衍太太寿镜吾阿长 藤野先生B阿长 藤野先生杨二嫂范爱农C衍太太范爱农杨二嫂寿镜吾D阿长 寿镜吾 衍太太藤野先生7如果鲁迅要发一条名为“温暖回忆”的朋友圈,怀念对他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的人。下面朝花夕拾中的哪两个人物入选?请选出两个人物并结合名著内容说明理由。(3分)长妈妈寿镜吾老先生衍太太陈莲河【答案】6D 7入选人物:长妈妈、寿镜吾老先生长妈妈纯朴善良,对孩子倾注了一片心血,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寿镜吾老先生质朴、博学,表面看似严厉,实则和蔼,不常用戒尺与罚规,是鲁迅非常尊敬的老师。这两个人物都是鲁迅温暖的回忆,都可以入选。【解析】6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识记的能力。依据“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
8、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可知,选段出自阿长与山海经。“她”指的是阿长。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鲁迅称她为“阿妈”,但憎恶她时就叫“阿长”。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中就有提到她。其中阿长与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依据“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知,选段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指的是寿镜吾。鲁迅十一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先生读书。依据“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是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可知,选段出自琐记。“她”指的是衍太太。她在琐记和
9、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依据“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可知,选段出自藤野先生。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另外,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
10、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作斗争的战斗精神。故选D。7本题考查名著主要人物及事迹的积累能力。示例:入选人物:长妈妈寿镜吾老先生长妈妈:她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叙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礼节的性格,这使他看见了劳动人民的善良,又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阿长买来了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在文学上影响他的一生。寿镜吾老先生:他博学端正,教学认真,因材施教,鲁迅十一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先生读书,其后几年的受教对于鲁迅旧学的积淀、文学修养的提高影响至深。(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14分)秋雨浥园胡启涌浥园
11、适合下一场秋雨,淅淅沥沥,轻轻悄悄。漫步园中,园名中湿润之意的“浥”字,会让你与王维和他湿淋淋的诗句撞个满怀:“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浥园中没有客舍,只有楼台亭榭,小桥曲径,但少不了“柳色新”。水边亭旁,万千丝绦就是一道道垂帘,遮不住帘外的漫漫秋气。浥园静静地藏在贵州省湄潭县的一个大山湾里,三面靠山,一面临水,山水相融,花草繁茂。偌大的浥园里摆放有两万多尊奇石,姿态各异,巧夺天工。我们要顺着一条青石满铺的小路朝前走去,才算真正贴近了浥园。一洼碧水之侧,生长着一棵苍苍古树,枝叶繁茂,亭亭如盖。树下放着几把木质椅子,没有上漆,素色可亲,方便游人乘凉遮雨。抬头望去,只见古树的“腰”部,赫
12、然横出一枝斜斜地伸向水面,细碎而密匝的树叶拒绝了秋雨的渗漏。湖边的一位钓客,独享着这把巨伞悠然垂钓。我们悄悄地绕过他的身后,沿着石板小路,往浥园深处走去。不规则的青石板小路,活脱脱像郑板桥醉酒后的一幅佯狂之作,任性恣意而个性十足。小路在浥园的一个拐角处悄然隐去,一座临水楼台蓦然出现,翘角飞檐,青瓦覆盖,一排排瓦沟,一道道瓦垄,如起伏有韵的麦浪,在一派烟雨中铺陈开去。檐角上面,星星点点的苔藓在秋雨滋润下绿意喜人,给亭子添了几许生动。雨顺着瓦当滴落下来,急时如线,缓时如珠,落在残荷上滴嗒滴嗒,如玑坠盘。湖面升起袅袅水雾,微风吹来,水雾轻曼而起,挂在亭子的檐角上飘飘荡荡。水中成群的锦鲤,习惯了游人投
13、食,觉察到水面人影晃动便争着游来,“哗哗哗”地搅皱了一湖澹澹秋水。兴起的水波以最慢的节奏朝着岸边荡去,芦苇开始随波摇晃,早想登场的芦花顺势离枝起舞,把白色的绒球交给湖面,交给秋雨。漾动的苇丛中,突地窜出几只褐色的水鸟,贴水起飞划出一道道水痕,还没等人看清,又躲进了另一片芦苇丛中。与秋雨一起袭来的,还有帕斯卡尔的一句话:“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置身浥园,蓦然间觉得自己已变成了一根芦苇。浥园已交给了一场秋雨,不急不缓,像一个秋天里欲说还休的缠绵故事。这种淅沥小雨就不用带伞了,我们与小雨同行,惬意地穿过曲廊,走过小桥。在浥园,奇石是主角,独个的,连体的,高耸的,玲珑的,秀如纤云重重叠叠,巧似走禽天
14、趣可掬。园中的奇石不空不透,憨拙厚实,皆在本地采集而获。园中一尊三丈多高的石门是浥园的镇园之宝,拙厚天成,令人叹绝。秋雨给石门增添了几许湿润,用手摸去滑滑的,我相信这是石门不会轻易示人的灵性,在绵绵秋雨中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穿过石门,依旧是一段曲曲的石板路,驻足望去,尽头处起伏如波的围墙,随弯就弯,顺山而上,白墙青瓦,花窗镶嵌。丛丛芭蕉宽大夸张的叶片,遮去了一段白墙,接受着秋雨的洗礼。凤尾竹依墙而生,在雨里静默着。一棵落尽叶子的柿树,擎起一树红红的柿子,如灯笼盏盏在不远处“亮”着,时时给山里的鸟儿照着觅食的路。秋雨中,能做一只小鸟从浥园飞过都是幸福的。秋雨渐渐大了些,石板小路上绽开水花朵朵。我
15、们急急地奔向一座别致的小木屋,躲雨檐下时,抬头瞥见门楣上悬挂着一块书有“小楼昨夜听秋雨”的匾牌,字体古朴,雨意潇潇,这正是听雨的好去处。走进小屋,室内窗明几净,一架古琴摆放其间,靠墙的书架上满是诗书。一个绿釉双耳束颈花瓶里,斜插着一枝开得恰到好处的丹桂,放在临窗的地方。正中一张条形的栗色茶几上,红茶一壶刚刚泡上,飘漫的热气,正好的汤色,与我们一起聆听窗外的雨声,一起凝望秋雨喂养的浥园。透过小木屋的落地窗,风景尽现眼前。窗前的一根紫藤尽情舒展着,几丛菊花开得十分自信,流淌满园的从容和恬淡让我隐隐心动,一些美妙的思绪,随着浮动的氤氲轻轻漫来。雨疏风轻,窸窸窣,就像一阵湿漉漉耳语,酥软而富有情趣,浥
16、园听得懂,我也听得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5月13日,有删改)8下列景物不是作者在浥园看到的一项是()(3分)A姿态各异的奇石B起伏有韵的麦浪C叶片宽大的芭蕉D随波摇晃的芦苇9下列对作者游踪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青石板路临水楼台曲廊小桥石门石板路小木屋B青石板路曲廊小桥临水楼台石门石板路小木屋C青石板路临水楼台石门石板路围墙尽头小木屋D青石板路临水楼台曲廊小桥石门围墙尽头小木屋10文中许多景物描写细腻、生动,你的同桌被文中第段画线句吸引,但又说不出好在哪里,请你告诉他。(4分)11文学作品往往把表达的意旨蕴含在关键词句中。文章结尾画线句中“我”听懂了什么?请联系全文简要分
17、析。(4分)【答案】8B 9A 10示例:画线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树叶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树叶因茂密而遮挡了秋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惬意悠然之情。 11示例:绵绵秋雨和阵阵秋风为这浥园增添了许多情趣,显得别有一番风味,“我”懂得了这秋雨清风带来的趣味。“我”沉醉在浥园的美景之中,懂得了浥园的从容和恬淡。(意思对即可)【解析】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姿态各异的奇石”在文中第段有提及:“在浥园,奇石是主角,独个的,连体的,高耸的,玲珑的,秀如纤云重重叠叠,巧似走禽天趣可掬。”B.“起伏有韵的麦浪”在文中并未被提及。段中提到的是瓦沟和瓦垄像起伏有韵的麦浪,但这并非作者在浥园中直接看到
18、的麦浪,而是对瓦沟和瓦垄的一种形象描述;C.“叶片宽大的芭蕉”在文中第段有描述:“丛丛芭蕉宽大夸张的叶片,遮去了一段白墙,接受着秋雨的洗礼。”D.“随波摇晃的芦苇”在第段中有所提及:“漾动的苇丛中,突地窜出几只褐色的水鸟,贴水起飞划出一道道水痕,还没等人看清,又躲进了另一片芦苇丛中。”故选B。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段中作者描述了走进浥园后所看到的景象,并特别提到了要顺着一条青石满铺的小路朝前走去,才能“真正贴近了浥园”。这里的青石板路成为作者游园的起点,引领着读者一同进入浥园的深处。段中,作者描述了小路在浥园的一个拐角处悄然隐去,随后一座临水楼台蓦然出现。这座临水楼台成为作者游踪中的第二个重要节
19、点,作者在此驻足欣赏雨中的楼台美景,描写了雨水顺着瓦沟滴落、湖面升起袅袅水雾等生动景象。段中介绍作者与小雨同行,惬意地穿过曲廊,走过小桥。段中作者继续描述了在浥园中的游览过程,提到了穿过了石门,依旧是一段曲曲的石板路。段中,作者描述了自己躲雨时来到的一座别致的小木屋。这座小木屋是作者游踪的终点,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在浥园中的游踪路径:从青石板路开始,经过临水楼台、曲廊小桥、石门、石板路,最后到达小木屋。故选A。10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抬头望去,只见古树的腰部”这一句,用拟人的手法将古树拟人化,赋予了它人的形态,使得古树的形象更加生动;“细碎而密匝的树叶拒绝了秋雨的渗漏”一句中,树叶
20、仿佛有了人的意志和行动能力,它们“拒绝”了秋雨的“渗漏”。这种拟人化的表达,不仅让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树叶的茂密和坚韧,更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同时,这句话还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了一个宁静而惬意的氛围。秋雨轻轻洒落,却被茂密的树叶阻挡在外,无法渗漏进去。这种情景让人感受到一种舒适和悠然,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惬意。因此,画线句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树叶的茂密和坚韧,还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惬意悠然之情,使得整个句子充满了诗意和美感。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本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秋雨中的浥园漫步时的所见所感。浥园位于贵州省湄潭县的大山湾里,园内山水相融,花草繁茂,奇石众多,
21、姿态各异。秋雨中的浥园更显得宁静而惬意,古树的枝叶拒绝了秋雨的渗漏,为钓客提供了天然的遮阳伞。亭子的檐角上,苔藓在秋雨的滋润下绿意盎然,雨水顺着瓦当滴落,落在残荷上发出悦耳的声音。湖中的锦鲤、水鸟和芦苇在秋雨中展现出生动的姿态,给整个园子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作者在小木屋中躲避秋雨时,通过落地窗欣赏到了园中的紫藤和菊花,这些景象让他心生宁静和恬淡之感。同时,他也通过秋雨感受到了浥园的自然与和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深沉。结合段中“秋雨渐渐大了些,石板小路上绽开水花朵朵。我们急急地奔向一座别致的小木屋,躲雨檐下时,抬头瞥见门楣上悬挂着一块书有小楼昨夜听秋雨的匾牌,字体古朴,雨意潇潇,这正是听雨的
22、好去处。走进小屋,室内窗明几净,一架古琴摆放其间,靠墙的书架上满是诗书。一个绿釉双耳束颈花瓶里,斜插着一枝开得恰到好处的丹桂,放在临窗的地方。正中一张条形的栗色茶几上,红茶一壶刚刚泡上,飘漫的热气,正好的汤色,与我们一起聆听窗外的雨声,一起凝望秋雨喂养的浥园”的内容可知,绵绵秋雨和阵阵秋风为这浥园增添了许多情趣,显得别有一番风味,“我”懂得了这秋雨清风带来的趣味;结合段中“透过小木屋的落地窗,风景尽现眼前。窗前的一根紫藤尽情舒展着,几丛菊花开得十分自信,流淌满园的从容和恬淡让我隐隐心动,一些美妙的思绪,随着浮动的氤氲轻轻漫来”可知,“我”沉醉在浥园的美景之中,懂得了浥园的从容和恬淡。阅读下面的
23、文章,完成各题。(14分)一榫一卯总关情黄秀芳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缝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成为一体。这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榫卯的功用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
24、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有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由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即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榫卯的结构极其简单,但越简单,
25、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众最终如同一体。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它一出现,便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并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26、。(文章有改动)【注释】榫卯(snmo):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12文章除“连接”这一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可达到的 、 两种功效。(2分)13第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14第段中“迄今为止”一词不能删除,为什么?(4分)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标题交代了说明对象,并化用诗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第段在全文中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榫卯在建筑技术层面的介绍,引出下文对榫卯衍生出的文化内涵的介绍。C榫卯这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完全不需要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D简单、实用的榫卯,效果是如此的神奇、伟大,让作者
27、为之折服的同时领悟到很多事物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其精髓就是榫入卯眼。【答案】12平衡 耗能 13举例子 具体说明了榫卯结合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牢固不破 14不能。“迄今为止”是对时间的限定,说明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去掉以后则是肯定了以后一直都是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5C【解析】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第段“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有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由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
28、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可知,体现其“平衡”的功效。根据第段“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可知,体现其“耗能”的特点。1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第段画线句中“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列举了山西应县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的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联系“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可知,具体说明了榫卯结合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牢固不破;进一步说
29、明了第段“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使说明更具说服力。1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迄今为止”指到现在为止,是对时间的限定。带词解句:联系第段“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可知,指的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随着未来的发现、考证,可能会发生变化。删词解句: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与原文意思不符。说明文语言特点:“迄今为止”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5本题考查内容辨析。C.根据第段“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缝里,
30、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成为一体。这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可知,“榫卯这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完全不需要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表述有误;故选C。(三)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0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节选自世说新语)【
31、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五,谏父曰:“祖有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选自太平御览)【注】原谷:人名。捐:抛弃。舆:手推的小车。凶:不吉利的。16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甲】文“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B【甲】文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C【乙】文中原谷
32、的父母最后后悔了,并将自己的父亲载了回来。D【乙】文中的原谷采用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的方法说服了他的父亲。17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汝何以收此凶具?18【乙】文原谷的父亲最后为什么载祖归养?读了本文之后,你有什么感悟?(3分)【答案】16B 17(1)您与我的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2)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 18原父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感悟: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子女,要时刻谨记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哺育了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终生都要报答的,这是做人的本分
33、。而为人父母,要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 【解析】16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B根据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可知,在元方据理力争,点明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做法后便头也不回地进入家门;并未表现“陈元方喜不自禁”;故选B。1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重点词有:(1)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至:到;则:就;信:信用;(2)汝:你;何以:为什么;凶具:不吉利的器具。18本题考查阅读感悟。根据乙文“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父不从,作典,捐祖于野,谷随,收
34、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可知,在原谷的父亲推着小车将原谷的爷爷抛弃在郊外时,原谷将小车推回来称“他日父母老,无须更作此具”言外之意是以后会将年迈的父母抛弃在郊外,原谷父亲听到后将原谷的爷爷接回来赡养;可见原谷的父亲担心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启发: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作为父母要谨言慎行,为孩子树立榜样;作为孩子要孝敬父母,孝老敬亲是传统美德,父母将子女拉扯大不容易,作为子女要懂得感恩。【参考译文】【乙】原谷有一个祖父,年纪大了,原谷的父母厌恶他,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好言规劝父亲说:“祖父生儿育女,一辈子勤劳节俭,你们怎么能因为他年老就
35、抛弃他呢?这是违背道义的。”父亲不听从(他的劝告),做了辆手推的小车,把爷爷抛弃在野外。原谷跟随在(父亲)后面,把小推车收了回来。父亲问:“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要再做这样器具,因此现在先收起来。”父亲感到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把祖父接回来赡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7分)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19词中“”处填入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直B白C空D横20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义进行分析。(4分)【答案】19C 20“胡未
36、灭,鬓先秋”,放眼中原大地,国家残破,敌寇未灭,回首人生,流年已逝,两鬓已苍,虽有报国之心,却只能“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本词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解析】19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与选用词语。“直”是一直的意思;“白”是没有效果的意思;“空”指没有结果的意思;“横”是纵横杂乱的样子;结合“胡未灭,鬓先秋,泪流”可知,诗句的意思是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流淌;句中所填词语是形容眼泪白白地流,既要写出诗人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要写出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据此可知,此处填“空”更为恰当。故选C。20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结合“胡未灭,鬓先秋,泪
37、空流”可知,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诗人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结合“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可知,这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州”。“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此时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
38、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本词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某校七(2)班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21. 什么是朋友?古人云:“同门(师)曰朋,同志曰友。”就是说在一起读书的叫“朋”,有共同的理想、志向和抱负的叫“友”。古人有许多称谓来表达彼此间的关系,请你仿照示例,根据提示填空。(3分)【示例】生死之交:有着同生共死交情的朋友。 :交情不深,仅见面点点头、打个招呼的朋友。 :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39、。 :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为名利。22. 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尤其是青少年酷爱网上交友聊天。网上交友的确更方便,但也有很多弊端,如果就此问题让你来发表意见,你会怎么提醒同学?(6分)23. 下面是一份班委会出的通知,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按要求修改。(6分)通知七(2)班全体同学: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我班准备将于11月8日下午在学校多功能教室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专题学习活动,请各位同学准时参加。2024年11月6日七(2)班班委会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通知中有一处内容不够详细,请指出。通知的格式有一处错误,请指出。【答案】21. 点头之交 忘年之交 君子之交22
40、. 示例:在互联网上也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合理安排时间,不要过多上网,否则会影响身心发展,影响学习;不要轻信他人,警惕上当受骗。(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3. 删去“准备”或“将” 缺少具体的时间 署名和日期写反了,应互换位置【解析】21. 本题考查知识积累。点头之交,指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结合“仅见面点点头、打个招呼”可知,是“点头之交”。忘年之交,指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的关系。结合“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可知,是“忘年之交”。君子之交,品德高尚的人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结合“贤者”“平淡如水”可知,是“君子之交”。22. 本题考查意见建议。围
41、绕“网上交友的确更方便,但也有很多弊端”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网上交友方便快捷,我们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与知心朋友畅谈交流。但网上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甚至有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危害他人,这就需要我们明辨是非,不要轻易相信他人;此外,合理安排时间,不要沉迷网络,以免荒废学业。23. 本题考查通知。画线句重复啰唆,删去“准备”或“将”;通知中有一处内容不够详细,缺少具体的时间,可在“下午”后加上“3点”;通知署名和日期写反了,应互换位置。五、写作能力(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进入初中,小文觉得自己的“社恐”悄然消失了。记得开学第一天,老师让同学们做自我介绍,从
42、未在公共场合发言的他尝试走上讲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收获了很多掌声。从那之后,腼腆内向的他尝试着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尝试着主动与人交往,小文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了。进入中学以来,你也一定有过很多次的尝试,请回忆自己“尝试”的经历及由此带来的感悟。请以“我的尝试”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答案】例文:我的尝试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慢慢学会,也一次又一次的经历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曲折,或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成功,我依然尝试,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洗衣服,尝试着学习五笔打字一次次的尝试,是体验,也是生活不变的准则。从小,我的数学就是弱项,怎么努力,也达不到预期
43、的效果,不是小数点掉了,就是计算错误,不是多写了零,就是少写了单位,在这个数学高手云集的班里,是惨!又是一次数学竞赛,对于这种比赛,我已经麻木了,心底,早已认定了不参加这个选项,这种注定失败的尝试是绝对不会去做的!但,看着大家欢天喜地地报名,却有些不是滋味,或许,是不认输的劲头复苏了,我居然做出了这次尝试。我便做出百倍的努力,一遍又一遍地看老师画过的题型,一遍又一遍地思考做题方法考试到了,一道道题从眼前飘过,我无奈地摊开手,攻克着一个个难关,可是,那一个个方块字,一个个数学符号,却并没有让我得到一点点启发,再读题,还是一脑袋糨糊,根本就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我叹气,看着三角形,一长串数字发愁,时
44、间慢慢流逝,我慢慢灰心,抱怨着自己为什么要报这次比赛,明明就是给自己已经失落的心雪上加霜,只是给成绩再添上一笔浓重的红。垂头丧气地走出考场,攥紧的手已经冰凉,指尖的冷汗还没有退去,心中的伤已近无法言喻。几天之后,卷子如飞雪一般洒落,果然,是惨不忍睹。心中静默,我在思考:这次尝试真的就只有失败吗?真的只是让我尝到失败的苦头吗?不,不是!另一个声音尖声叫起,在失败中才会有收获,正是在尝试的失败中,才会使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才是值得在意的吧!我静静地思考,在思考中得到了答案。我虽失败,但我虽败犹荣,这一次尝试,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蜕变,是一次成长的过程,这是每一个人必须经
45、历的,在尝试中,或赢或输,都是一次成长的暗示,我,在尝试中成长,在尝试中学会将心释放,笑对挫折!【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1.审题立意。以“我的尝试”为题,题目要求回忆自己“尝试”的经历及由此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思考或感触。“尝试”可以解释为感觉、感触、感悟等。“尝试”,说明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不确定,遇到迷茫的时候,但是与其驻足不前,不如努力尝试,不经历过尝试,不会知道水果的甘甜、不会知道山顶的美好风光,在尝试中能够不断成长。尝试的内容很多:家务劳动、难忘的旅行、来之不易的成功等。“尝试”是突破口,什么尝试?什么叫尝试?回到了这个问题,就知道了写作的材料是可以很广泛的:精神上,某个方面的第一次感悟;生活里,某一个事件的第一次经历、第一次尝试;学习上,第一次的突破,强调写作的过程中应该侧重自己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写出变化,所以,“尝试”和“变化”应该是这次作文的重点。也就是说在写作过程中,事件的每个发展阶段中应该有成长体现其中。2.构思选材。文体要写成记叙文,在写作内容上,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自己进入中学以来,尝试克服演讲恐惧症、尝试克服幽闭恐惧、克服恐高的心理挑战,也可以尝试马拉松、尝试潜水等身体挑战,在一次次尝试中克服恐惧和打破自身的限制,实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