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广州专用)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59087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广州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广州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广州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广州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广州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广州专用注意事项: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8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5难度系数:068。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4分)一、(5小题,16分)1(2分)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ling)嫩叶(nn)抖擞(su)鸟巢(cho)B薄烟(b)黄晕(yn)着落(zhu lu)戴笠(l)C宛转(wn)赶趟(tng)嗡嗡(wng)眨眼(z)D迷藏(cng)散心(sn)涨水(zhng)应和(h)【答案】B【解析】考

3、查易错字音识记。A酝酿(ling)ning;C眨眼(z)zh;D散心(sn) sn;应和(h)h;故选B。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呼朋引伴晌晴娇媚晰沥B花枝招展化妆急躁功勋C披蓑带笠铃铛哄托端庄D苍海桑田箫瑟竦峙天崖【答案】B【解析】考查字形。A晌晴响晴,晰沥淅沥;C披蓑带笠披蓑戴笠, 哄托烘托; D苍海桑田沧海桑田,箫瑟萧瑟, 天崖天涯;故选B。3(2分)下列句子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陆新生日那天收到爸爸的礼物一台笔记本电脑,真令他喜出望外。B运动会上,同学们各尽其能。运动健将们参加比赛,文学高手写稿件,啦啦队队员们都是文艺活跃分子。C黄明的自我介绍很精彩,台下

4、的同学们不可抗拒地鼓起掌来。D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俩就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答案】C【解析】考查成语理解和运用。A喜出望外: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在此形容因没想到会收到爸爸的礼物而开心,使用正确;B各尽其能:各自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此形容同学们在运动会上各自展示自己的才能,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不可抗拒:不可以违抗某个人的话或指令,要按照他的意思去做。在此形容同学们因他人介绍精彩而不自觉地鼓掌,使用有误;D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在此形容朋友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使用正确;故选C。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很多人在长期使用新

5、的输入方法后,出现了提笔忘字和书写不够规范。B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C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改正错误、认识错误的勇气。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答案】D【解析】考查病句辨析。A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问题”;B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C语序不当,“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交换位置;故选D。5(8分)友谊中学七(2)班正在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1)仔细阅读“友”的字形演变,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友”的含义。(2分)甲骨文、金文里的“友”的字形是:左边一只

6、手,右边一只手,两只手靠拢在一起,象征 ,表示 。到小篆整齐化,隶变后形成楷书的“友”。(2)小语是个性格活泼的女生,同学小文的性格和小语恰恰相反。小文喜欢小语的性格,并希望和她成为好朋友。小语则认为她们性格不合,不适合做朋友。请你结合下面链接材料中的内容,劝说小语。(3分)古人常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类,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朋友便是切磋琢磨的利器,与自己愈不同,摩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

7、愈大。(节选自朱光潜谈交友)(3)有人就“如何交友”做了如下论述,请你在后面跟帖,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观点:交友要交正直的朋友。这种朋友为人真诚,心胸坦荡,做事光明磊落,没有偏私。他看见你身上有缺点、过错,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他的忠言虽然逆耳,却利于行。【答案】(1)示例:两个齐心协力的人 示例:志同道合地做一件事情(2)示例:小语,首先祝贺你,有同学希望和你交朋友,看来你很有个性魅力哦。与自己性格差异较大的人交朋友,可以更好地弥补自己性格上的不足。朱光潜先生说朋友与自己愈不同,切磋琢磨的影响就愈大,和小文交朋友,你也许可以变得更稳重,还能影响到小文,让她变得开朗积极,何乐而不为呢?(3)

8、示例:交友要交诚信的朋友。这种朋友忠诚老实,不会说谎欺骗别人,他们“言必信,行必果”,答应别人的事儿一定会去办,从不失信于人,和他们交往,心里会觉得很踏实。【解析】(1)考查汉字语义理解。(1)(2)根据题干“甲骨文、金文里的友的字形是:左边一只手,右边一只手,两只手靠拢在一起”分析可知,当两个“友”字结合在一起时,它们就像两只并排的右手,这形象地表达了握手或携手的含义。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握手或携手通常是一种友好、亲近的表示,它象征着人们之间的友谊、互助和合作。因此,“友”字被用来表示朋友、友好关系或互助合作做好事情的概念。(2)考查劝说词。首先明确小语认为她与小文性格不合,不适合做朋友

9、,而我们需要劝说小语改变这一看法。再者分析材料,古人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比喻朋友的交互影响。玉石需要经过切磋琢磨才能变得圆融光润,人的性格也需要这样的过程来完善。人的性格中存在瑕疵和棱角,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朋友间的切磋琢磨来消除。与自己性格差异大的朋友,反而能提供更多磨擦和切磋的机会,从而带来更大的影响和改善。材料强调朋友间的交互影响,不同性格能带来更多切磋琢磨,帮助彼此成长。最后重点在于运用所给的链接材料中的道理进行劝说。示例:小语,性格不同正是我们相互学习和成长的好机会。古人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朋友间的差异能让我们更完善自己。小文的性格稳重,正好可以平衡你的

10、急躁。试着和她做朋友吧,相信你会收获更多!(3)考查看法(跟帖)。跟帖应鲜明表达自己观点,用先摆明自己对如何交友的看法,然后简洁地阐明理由。示例:交友要给予彼此足够的宽容和谅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这个时候,苛责与争吵会让两个人的距离越拉越远,而充足的宽容与体谅能够给彼此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反省、自我修正,从而为更好的关系打下基础。二、(1小题,8分)6古诗文默写。(8分)(1)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请在答题卡标上所选诗句的序号)(4分)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1、)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2)月亮是古典诗歌中永恒的意象。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4分)题目作者诗句批注峨眉山月歌李白 , 。月落江中,思随江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 。心寄明月,与君共勉月夜忆舍弟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霜相映,月明追忆【答案】(1)东临碣石 山岛竦峙 应傍战场开 岐王宅里寻常见 风正一帆悬 戍鼓断人行 (2)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解析】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

12、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注意题目中的“碣、竦峙、傍、岐、悬、羌”等字词容易写错。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6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陈元方之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之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注释】长

13、文:陈元方之子,陈群。季方:陈元方之弟,陈堪。孝先:陈季方之子,陈忠。【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注释】候:拜访,探望。履行:做事情。绥:安抚。恣其所安: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孤:我。周旋:指应酬交往。动静:活跃社会与安定社会的做法。万里如一:到处都相同。(三则材料均选自世说新语)7(5分)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积累文言字词的意思

14、,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来掌握。(1)课内字词积累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期日中( )太丘舍去( )(2)各种文言现象积累在空格内填上相应内容。通假字尊君在不“不”是一个通假字,通“ ”词类活用孤法卿父:“法”原本是名词,在此活用作动词,解释为“效法”。周公不师孔子:“师”本来是名词,在此活用作动词,解释为“ ”(3)查字典释义。从图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中,选出“元方难为兄”中“难”的意思 (填序号)。8(4分)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1)【乙】文“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一句,引申出成语“难兄难弟”,但现在此成语之意和乙文中表达之意完全不同,甚至“难”读音也不同。请根据上述提示,

15、猜猜乙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2)【丙】文中,元方面对“究竟谁效法谁”的问题,是如何回答的(用自己的话)?元方以孔子和周公作比,说明家君和哀公也是一样的情况: 9(3分)结合三则短文,谈谈你对陈元方的认识。【答案】7(1)约定 离开 (2)否 学习 (3) 8元方和季方的才华或能力相当,难以称元方为兄长,也难以称季方为弟。不存在谁学谁的问题,两人同样优秀。 9元方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父亲尊严的人。从甲文他有理有据地回应友人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个优秀的人,从乙文他父亲对他的肯定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才思敏捷的人。从丙文他回复袁公的话可以看出。【解析】7(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

16、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句意为: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期:约定;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2)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第一空,“尊君在不”,意思是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第二空,“周公不师孔子”,意思是周公没有学习孔子。“师”原本是名词,在此活用作动词,解释为“学习”。(3)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元方难为兄

17、”,意思是难以称元方为兄长。难:困难。故选。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难兄难弟:两个兄弟都非常优秀,实力相当,差距不大。但是“难兄难弟”原本的比喻人们渐渐淡忘了,后来出现了一个意思,和它原本的意思恰恰相反,带有一种讽刺的意味,比喻两个兄弟都非常坏。现引申为彼此之间患难与共的兄弟。“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思是(论学识品行)元方季方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2)“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意思是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袁公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

18、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元方机智应变,“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据此可概括为:不存在谁学谁的问题,两人同样优秀。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联系甲文中“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内容可知,他有理有据地回应友人,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父亲尊严的人;联系乙文中“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的内容可知,论学识品行,元方、季方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从他父亲对他的肯定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学识

19、品行都很优秀的人;联系丙文中“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内容可知,元方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体现出他还是一个机智、才思敏捷的人。【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

20、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陈元方的儿子长文,有卓越的才能,同陈季方的儿子孝先各自夸耀自己父亲的功业德行,争议相持不下,无法决断,而去询问陈太丘。太丘说:“(论学识品行)元方季方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丙: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

21、。”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二)诗歌鉴赏(4分)10阅读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是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D这首曲运用

22、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统一。(2)“古道西风瘦马”可否改成“古道清风瘦马”?为什么?(2分)【答案】(1)C(2)不可以。“西风”指秋风,秋风给人悲凉、萧瑟之感,衬托出作者的孤寂愁苦之情;“清风”指的是清微的风,“清风”是清凉的风,给人舒适清爽的感觉;如果将“古道西风瘦马”改成“古道清风瘦马”就没有萧瑟悲凉的气氛,也不能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解析】(1)考查诗词内容理解。C有误。“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是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故选C。(2)考查对词语的辨析理解能力。词语

23、能否调换题型,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理由可以从词语本身的意义,词语所在句子的语境意义考虑,然后联系与上下文的关系,从表达效果方面,从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的“西风”不能换成“清风”,此曲写的是深秋景色,应为西风(从西边吹来的风。亦指我国秋季所吹来自西方或西北方向的季风)。西风萧瑟,使人的心情极度伤感,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用这种景物能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而“清风”给人的是舒适的感觉,和作者此时的心情明显不吻合,不能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四、(9小题,3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14分)好雨知时节陈爱民春天来了,春雨淅

24、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仿佛把偌大的江南织在一个清新、活泼、润朗的网里。春雨是赶着趟儿来的。连续几天,雨总是不紧不慢地飘着,开始是毛毛雨,看不见,拂在脸上,是丝丝的凉意。接着,雨下得大起来。雨滴落在水面,砸出好看的波纹。过些日子,枯瘦的河流丰腴起来,一座座山从苍翠转为碧翠,再过一阵,那就是葱葱茏茏的景象了。一场春雨一场暖,初春的天空是灰茫茫的神情,到清明时候,明亮的光芒就会四处闪烁。雨的滋润,颇有力量,使得那些花啊、草啊不甘落后。昨天,坡上还只是冒出草的短芽,毛茸茸的;今早,草的嫩绿就连成了片。勃勃的生机是挡不住的。春雨中最美的风景,还是在田野。雨下得欢,下得勤,柳树的风姿就全在轻轻浅浅的

25、烟雾里了,迷乱着人的眼。紫云英随风起伏,形成的波浪像跳着华尔兹,这是在踩着雨点的节奏。布谷在雨里的鸣叫有些低沉,但一直稳健,它们飞得快,一眨眼就到山那边了;白鹭喜欢做独行侠,翅膀抖落水珠,轻轻盈盈起落,仿佛在展示着天生丽质。站在高处望,感觉雨水像被精心设计的宏大背景:雨水摇一摇身段,眼前的水墨画就颤悠悠动一下;雨下得久,这轻灵的一幅画就成了大写意,洇向四周,洇向远方。一犁好雨伴春来。雨的好,还反映在农事农活上。春耕、春播、春种是一刻也耽误不起的。育秧的活儿完成得早,秧田被整理得熨帖光滑,隔成长方形的一块块,秧谷撒下去,被软软的泥含住,秧谷落得不深,过几天就蹿出了苗;为防寒潮,秧谷上铺了一层苔藓

26、,再加盖薄膜。插秧也在加快,男女老少齐上阵,唱着山歌比着赛,几天工夫,山沟里亮光光的梯田就青了。闹春耕,正在增加很多新内容,尤其是今年,农家有了更多“宝贝”,比如犁田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大家总结得有些“牛气冲天”:过去春耕靠水牛、黄牛,累啊;现在舒服啦,“铁牛”“飞牛(无人机)”干活又好又顺溜,痛快!春雨沁润着田野,扑面而来的,还有滚滚的现代化气息。雨不会闲着,地里也闲不着。菜园子已经被锄头翻弄了一遍,栽瓜种豆,每家每户忙得不亦乐乎。到谷雨时节,雨会下得很从容,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豌豆等将纷纷挂果,它们较着劲,看谁飞快鼓起来、胖起来、靓起来,热闹得紧。“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还等啥

27、呢?抖擞抖擞筋骨,融入原野,干活去!(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3月2日)注:洇(yn):液体落在纸或其他物体上向四外散开或渗透。11(3分)阅读全文,谈一谈作者笔下的春雨为什么说是“好雨”。12(3分)有人认为文章第段写柳树、紫云英、布谷、白鹭等动植物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13(4分)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作答。(1)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仿佛把偌大的江南织在一个清新、活泼、润朗的网里。(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昨天,坡上还只是冒出草的短芽,毛茸茸的;今早,草的嫩绿就连成了片。(标出语句中重音,并说明理由)14(4分)优美的写景散文往往是饱含

28、感情的,体会文章结尾一段作者所抒发的感情。【答案】11春雨适应时节;滋润万物,颇有力量:带来美丽的风景;有利于农事农活,为农家带来活力和希望。 12不同意。通过对这些动植物在雨中的美丽姿态的描写,侧面体现了春雨中最美的风景在田野,表现春雨可以滋润万物,让大地充满生机的特点。 13(1)连用三个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来朗朗上口,更强调了春雨之多、连绵不断。(2)重读“还”“就”(或“昨天”“今早”),强调草生长速度之快,侧面体现春雨滋润万物,带来旺盛的生命力。 14表达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喜悦之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以及要抓住宝贵的时机去拼搏奋斗的急切心情。【解析】11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

29、析 文章第段“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这里“春天来了”与“春雨”的到来紧密相连,说明春雨正是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生长的季节里适时降临,体现了其适应时节的特性,据此概括为:春雨适应时节;文章第段“雨的滋润,颇有力量,使得那些花啊、草啊不甘落后”直接描述了春雨对万物的滋润作用,以及这种滋润带来的生长力量,以及第段“昨天,坡上还只是冒出草的短芽,毛茸茸的;今早,草的嫩绿就连成了片”可知,通过对比昨天和今早的景象,生动展现了春雨滋润下草木迅速生长的力量,据此可概括为:滋润万物,颇有力量;文章第段“春雨中最美的风景,还是在田野。雨下得欢,下得勤,柳树的风姿就全在轻轻浅浅的烟雾里了,

30、迷乱着人的眼”,这句话描绘了春雨中田野的迷人景象,柳树在雨中更显风姿,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氛围。“紫云英随风起伏,形成的波浪像跳着华尔兹,这是在踩着雨点的节奏”则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展现了紫云英在春雨中的动态美,进一步强调了春雨带来的美丽风景。可概括为:带来美丽的风景。文章第段“一犁好雨伴春来。雨的好,还反映在农事农活上”这句话直接点出了春雨对农事农活的重要性。“春耕、春播、春种是一刻也耽误不起的。育秧的活儿完成得早,秧田被整理得熨帖光滑插秧也在加快,男女老少齐上阵,唱着山歌比着赛,几天工夫,山沟里亮光光的梯田就青了”,这段详细描述了春雨滋润下农人们忙碌而充满希望的春耕景象,展现了春雨为

31、农家带来的活力和希望。第段“闹春耕,正在增加很多新内容,尤其是今年,农家有了更多宝贝,比如犁田机、旋耕机、插秧机等”,这里还提到了现代化农具的应用,进一步强调了春雨不仅滋润了大地,也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可概括为:有利于农事农活,为农家带来活力和希望。12考查句段作用。首先回答不同意,第段“春雨中最美的风景,还是在田野”这句话直接点出了本段的主题,即田野是春雨中最美的风景所在。随后,通过对柳树、紫云英、布谷、白鹭等动植物的细致描绘,作者从侧面展现了田野在春雨中的独特魅力,柳树在雨中更显风姿,“柳树的风姿就全在轻轻浅浅的烟雾里了,迷乱着人的眼”,这种朦胧美是春雨赋予的;紫云英随风起伏,“形

32、成的波浪像跳着华尔兹”,生动展现了紫云英在雨中的动态美;布谷鸟和白鹭的加入,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再根据第段提到“雨的滋润,颇有力量,使得那些花啊、草啊不甘落后。”可知,第段中柳树、紫云英等植物在春雨的滋润下更加茁壮成长,布谷鸟和白鹭等动物也在雨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这一切都体现了春雨可以滋润万物,让大地充满生机的特点。如果去掉这些动植物的描写,文章将失去一部分生动性和形象性。通过对动植物在雨中的美丽姿态的描绘,作者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还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春雨带来的美丽与生机。13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1)题干要求从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赏析。句中加点叠词“淅

33、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的使用使得句子在读音上更加和谐,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音乐般的美感。不仅描绘了春雨的声音(淅淅沥沥、沙沙绵绵),还展现了春雨的广泛分布和连绵不断的态势(洋洋洒洒),还通过反复强调,突出了春雨之多和连绵不断的特点。这样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春雨绵绵的江南水乡之中,感受到了春雨带来的清新与生机。(2)题干要求设计朗读并说明理由。“还”和“就”是表达时间变化和生长速度的关键词。昨天坡上还只是有短小的草芽冒出,而今天早晨,这些草芽已经迅速生长,连成了一片嫩绿。这种变化之快,让人不禁对春雨的滋润作用产生赞叹。重读“还”可以强调昨天草的生长状态之初,与后文的“今早”

34、形成鲜明对比;而重读“就”则可以突出时间上的迅速转换和生长速度的惊人。这种重音处理,使得句子在朗读时更加有力量感,能够更好地传达出作者对春雨滋润万物、带来旺盛生命力的赞叹之情。重读“昨天”和“今早”,这两个时间词同样能够强调草生长速度之快。通过对比这两个时间点上的草的生长状态,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春雨的神奇力量。14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本文主要描绘了春天的江南在春雨的滋润下展现出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春雨对农事活动的积极影响。文章从春雨的特点出发,描绘了春雨如何使河流丰盈、山川翠绿、花草茂盛,展现了春天的盎然生机。接着,文章聚焦于春雨中的田野风光,描绘了柳树、紫云英、布谷鸟、白鹭等自

35、然元素在春雨中的美丽景象。随后,文章转而讲述春雨对农事活动的重要性,包括春耕、春播、春种等农事活动的忙碌场景,以及现代农业机械在春雨中的高效运作。最后,文章以春雨的持续和人们的积极劳动为结尾,强调了春天的希望和活力。结合段中“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仿佛把偌大的江南织在一个清新、活泼、润朗的网里”可知,文章开篇即以“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雨的柔和与连绵,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作者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景象的热爱与期盼。结合段中内容,“春雨是赶着趟儿来的”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雨的及时与频繁。接着,作者通过描

36、述春雨如何使河流丰盈、山川翠绿,以及花草在春雨的滋润下不甘落后地生长,表达了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结尾段中“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还等啥呢?抖擞抖擞精神,融入原野,干活去!”运用引用、反问等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呼吁人们抓住宝贵的时机去拼搏、奋斗的急切心情,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泥泞迟子建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

37、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然而春风来了,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小巷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狗将它们的爪印带回主人

38、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 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柴可夫斯基、托尔斯泰、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

39、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 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若隐若现,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碾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

40、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15(3分)本文题为“泥泞”,为何开头却花了不少笔墨写雪?16(3分)说说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7(3分)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结合文意分析。18(3分)泥泞不能“刻意”制造,但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在泥泞中跋涉一回”?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19(4分)有人说,春日雪后的泥泞脏乱

41、不堪,我讨厌它;有人说,春日雪后的泥泞浑然天成,我喜欢它。你赞成哪一个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5开头写雪突出了雪的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衬托泥泞的普通、纯美。 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消融中的雪比作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在消融时的脆弱和不堪,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与前文雪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雪在不同状态下的巨大反差,强调了雪的两重性。 17有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它造就了“跋涉者”(磨砺和锻炼人),使人坚韧顽强,泥泞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 18在顺境中过分闲适安逸时;在面对生活茫

42、然无措、麻木不仁时,在思想失去激情贫乏苍白时,对历史遗落淡忘时。 19 示例:我赞成第二个观点,春日雪后的泥泞浑然天成。泥泞是大自然的产物,给人的第一直觉就是肮脏,让人产生厌恶之心。但是,泥泞是万物之根,是朴实和本质的代表,泥泞之下可以生长出美丽的花朵,泥泞之下可以长出充饥的粮食,所以,我喜欢春日雪后的泥泞。【解析】15考查句段作用。根据第段“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第段“它们在消融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

43、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第段“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可知,通过描写雪的美丽与脆弱,以及在融化时呈现出的丑陋,与后文所写的泥泞形成对比,突出了泥泞的独特价值和意义,雪的美丽与泥泞的看似肮脏形成反差,更能引发读者对泥泞的深入思考,雪是泥泞产生的前提条件,先写雪的融化才有了泥泞的出现,为下文写泥泞做了自然的铺垫和过渡。16考查句段作用。画线句将正在消融的雪比作“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44、展现了雪在消融时的衰老、憔悴之态,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雪的变化;联系第段“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可知,与前文雪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雪在不同状态下的巨大差异,强化了雪的双重性,即美丽与丑陋并存。17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段“小巷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狗将它们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母亲却快意地

45、笑起来”可知,文中描述了在泥泞的早春时光里,小巷泥水遍布,燕子衔泥筑巢,鸡、鸭、狗留下爪印,孩子在泥水中玩耍等场景,这些都是乡村生活中常见而真实的画面,展现了一种未经雕琢的、原始的生活状态,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本真和自然,“浑然天成的泥泞”充满了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根据第段“俄罗斯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 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

46、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可知,泥泞的道路艰难险阻,需要人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忍耐去通过。这种艰难的环境磨砺和锻炼了人们,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让人变得坚韧顽强,能够在困境中坚持前行,泥泞造就了“跋涉者”;根据第段“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 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可知,在艰难的跋涉中,人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土地的价值。人们明白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从而更加珍惜和爱护土地。同时,也能领悟到祖国对于个人的真正意义,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归属感;综上所述,泥泞虽然看似肮脏和不便,但它所蕴含的生活气息、对人的磨砺以及带来的深刻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