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湖南专用)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59081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6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湖南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湖南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湖南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湖南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湖南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

2、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5. 难度系数:0.75。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酝酿(ling) 烘托(hng) 潦亮(lio) 呼朋引伴(yn)B粗犷(gung)镶嵌(xing) 娇媚(mi) 咄咄逼人(du)C瘫痪(tn) 徘徊(hu) 决别(ju) 花枝招展(zhn)D淅沥(x) 分歧(q) 应和(h) 诲人不倦(hu)【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A.酝酿(lingning), 潦亮(潦嘹) C. 徘徊(hu)

3、(hui) 决别(决诀)D.应和(h)h;故选B。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思路,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C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母亲”“工人”,有的表示事物,如“苹果”“法律”,有的表示时间,如“上午”“从前”,还有表示地点、方位的名词,如“北京”“前面”。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令堂、惠顾、垂询、赐复、高寿、贵庚、愚兄、见教是敬辞,家父、舍弟、小

4、女、贤弟、拙见、鄙人、奉劝是谦辞。【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D.愚兄: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谦称,为谦辞。奉劝:郑重劝说,为敬辞;故选D。3对下面文段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春天来了,或许天气并无异样。山峦上依然弥漫着灰蒙蒙的雾霭,天边依然漂泊着厚重的云朵,早晨和傍晚依然冷得我们伸不出手。过了春分,大地忽然变得朗润。因为冰雪的滋润,此刻的大地如同一个晶莹水润的姑娘,到处水灵灵的,她丢却了冬日的僵硬,温柔得一塌糊涂。地里的麦苗开始疯狂地拔节,油菜开始快速地生长。燕子急急忙忙地从南方回来了,几口就垒出了新巢。不经意间,你的眼前还会飞过一两只打扮得

5、花枝招展的蝴蝶。A句运用“依然”的排比句式,具体写出初春时节,春天在不知不觉中到来的情态。B句将“大地”比喻成“晶莹水润”的、“水灵灵”的姑娘,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地在冰雪的滋润下朗润的特点。C句用“丢却”和“温柔”等词语将冰雪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冰雪融化成春水后轻柔流淌的景象。D句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出燕子在春天到来时珍惜时光垒窝建巢的情景。【答案】D【解析】D.不正确,从“急急忙忙”一词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D。【专题学习活动】七年二班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4.为了激发大家参与活动的热情,小明设计了一道有关交情的成语竞赛题,请你来参加。要求:

6、从备选成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句中横线处。(2分)备选成语:忘年之交一面之交布衣之交莫逆之交A我们原是 ,后来他当了大官,也就互不往来了。B我和他仅是 ,对他并不了解。C令尊和我是 ,你们的事我怎能不管?D老李和小王虽然相差三十多岁,但共同的学术探讨使他们成为了 。5.活动中小悦分享了割席断交的故事,在同学中引发了争论。有的同学支持管宁的做法,有的同学不赞同管宁的做法。请结合小悦讲的割席断交故事的大意,谈谈你的看法。(4分)故事的大意是:“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看见它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

7、坐着有围棚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来坐,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答案】4. A.布衣之交 B.一面之交 C.莫逆之交 D.忘年之交5.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选择支持管宁的做法,也可以选择不赞同管宁的做法,只要言之成理都可。【解析】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忘年之交:指年龄辈分不相同的人结交而成的朋友。一面之交: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布衣之交:指平民之间的交往或显贵者与平民之间平等而诚挚的交往。莫逆之交:形容情投意合、毫无猜忌的知心朋友。A.由句中“后来他当了大官,也就互不往来了”可知,原来我们都是平民,因此

8、应填“布衣之交”;B.由句中“对他并不了解”可知,“我和他”的交情并不深,因此应填“一面之交”;C.由句中“你们的事我怎能不管”可知,你们的事我肯定能够要管,说明交情很深,因此应填“莫逆之交”;D.由句中“老李和小王虽然相差三十多岁”可知,他们之间的年龄相差很大,因此应填“忘年之交”。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解答时,需要明确割席断交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管宁和华歆两位朋友因为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不同而最终决定分道扬镳的故事。故事的核心在于管宁对朋友华歆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不认同,进而通过“割席断交”这一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立场。支持管宁做法的观点可能认为,管宁是一个有原则、有定力的人,他能够坚守自

9、己的价值观,不随波逐流,对于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另一方面,不赞同管宁做法的观点可能认为,管宁过于苛刻,没有给予朋友足够的宽容和理解,朋友的某些行为虽然与自己不同,但并不一定代表其本质不好。示例:不赞同管宁的做法。管宁的做法显得过于决绝和苛刻。友情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包容的基础上的,虽然华歆的行为与管宁的价值观不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一个不值得交往的人。管宁通过“割席断交”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但也失去了一个可能的朋友和学习的伙伴。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更加宽容和理解,尝试通过沟通和交流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轻易地放弃友情。6.名句名篇默写(5分)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的季节

10、,在不同的文人骚客眼中也是各着色彩。“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是曹孟德眼中豪情壮志的秋日胜景。“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凄凉的深秋图景却让羁旅他乡的马致远肝肠寸断。早春时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了“潮平两岸阔, ”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景象;感慨时序交替,新旧更迭:“ , 。” 【答案】 秋风萧瑟 枯藤老树昏鸦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易错字有“萧瑟、藤、生、 悬、残 ”。二、阅读(50分)(一

11、)现代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题。材料一:今天的青少年所玩的奥特曼等卡牌,跟几十年前的同龄人所玩的烟壳纸牌或方便面中的人物卡片,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奥特曼等卡牌成为青少年的“社交密码”也就不足为奇了。奥特曼卡牌有多受欢迎?据媒体报道,这些卡牌是日本某知名影视剧的文化衍生品,卡牌上印有这部影视剧中的英雄和怪兽形象,并标注其武力值。在论坛上,一张稀有卡牌能被叫出上万元到数十万元的价格,甚至有“专家”出教学视频,教家长学生通过“算法”买到高级卡牌。(选自中国教育报的青少年沉迷卡牌危害不小)材料二:据家长反映,价格越低的卡牌开出的“英雄”越少,几乎都是怪兽等“面人物”。店员也

12、表示,价格越高,英雄的级别、卡牌的级别、稀有卡牌的数量就越多。“最好的套装是当年的新年限量版,我们出售完就绝版了,很有收藏价值。”店员小磊告诉记者,“现在市面上数万元一张的卡牌都是当年我们的限量版。”同时,限量版采取了会员制的销售模式,有一定购买门槛。旗舰店会给会员发放购买券,凭券购买,这是为了保证卡牌的“稀缺性”。卡牌吸引青少年的原因还有一点,卡牌分为收藏型和对战型两种。收藏型卡牌主要展示的是英雄人物的“级别”高低,对战型则是从虚拟走向现实,每盒对战型卡牌都标注着“英雄对决”的字样,打开后由两包卡和一张“战区地图”组成,地图上还密密麻麻印有对战规则。基本的原则就是“比大小”,比英雄人物技能强

13、弱。旗舰店有十几张对战桌,每周会有老师现场教学,每月还会组织现场对战,孩子们热情很高。旗舰店内滚动播放着由明星家庭代言的广告,墙壁上有大大的光柱组成“你可以相信光”,还有英雄们的等身模型,非常吸引孩子们的眼球。(选自光明日报的小小卡牌为何成为青少年“社交密码”)材料三:由于青少年自控力较弱,要让他们不被商家的算法控制,需要家校社会共同发力。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引导,不能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玩卡牌。毕竟在现实中,玩卡牌是孩子的一种社交手段,是融入同辈群体的一种游戏途径。家长要在允许孩子适度玩卡牌的前提下,认识到收集卡牌即便具有社交功能,但也仅仅是一种消遣和娱乐的方式,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尤其

14、是在“双减”背景下,孩子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家长要注意多陪伴孩子,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防止孩子从卡牌游戏中去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学校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卡牌收集。学生是否会沉迷卡牌,跟所在班级和学校的风气有很大关系。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德育小课、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卡牌背后的商业逻辑以及沉迷其中的危害。如果能避免卡牌多的学生因此产生优越感,那么学生盲目攀比的现象可能就会少很多。当然,救火不如防火,为了避免青少年沉迷卡牌,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例如,对商家卡牌销售的价格进行监管,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线下的成人卡牌对战游戏。这样,就从源头上为防青少年沉迷卡牌建立了一

15、道“防火墙”。(选自中国教育报的青少年沉迷卡牌危害不小)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少年所玩的奥特曼等卡牌,跟几十年前的同龄人所玩的烟壳纸牌或方便面中的人物卡片,具有异曲同工之处。B奥特曼卡牌上印有日本某知名影视剧中的英雄和怪兽形象,并标注武力值。C材料一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卡牌在青少年中非常受欢迎。D卡牌的价格不等,有的卡牌很稀有,需要通过特别的途径才可以买到。8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价格越低的卡牌开出的“英雄”越多,价格越高,英雄的缓别、卡牌的级别、稀有卡牌的数量就越少。B限量版卡牌有一定的购买门槛

16、,这也保证了其“稀缺性”,使其更具有收藏价值。C卡牌分为收藏型和对战型两种,对战型是从虚拟走向现实,在线下进行对战。D旗舰店为了吸引孩子们的眼球,采用了播放广告、现场教学等模式。9结合材料三,联系实际分析如何避免青少年沉迷卡牌。(4分)【答案】7C 8A 9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引导,让孩子正确认识卡牌,要注意多陪伴孩子,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防止孩子从卡牌游戏中去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学校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卡牌收集,可以通过德育小课、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卡牌背后的商业逻辑以及沉迷其中的危害。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从源头上为防青少年沉迷卡牌建立一道“防火墙”

17、。【解析】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材料一画线句“一张稀有卡牌能被叫出上万元到数十万元的价格”,列举稀有卡牌售卖价格高的事例,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卡牌在青少年中非常受欢迎。并非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故选C。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根据【材料二】第段“价格越低的卡牌开出的英雄越少,几乎都是怪兽等反面人物。店员也表示,价格越高,英雄的级别、卡牌的级别、稀有卡牌的数量就越多”可知,本项表述与原文相反。故选A。9本题考查建议。根据材料三“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引导,不能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玩卡牌”“家长要在允许孩子适度玩卡牌的前提下,认识到收集卡牌即便具有社交功

18、能,但也仅仅是一种消遣和娱乐的方式,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家长要注意多陪伴孩子,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防止孩子从卡牌游戏中去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可建议: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引导,让孩子正确认识卡牌,要注意多陪伴孩子,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防止孩子从卡牌游戏中去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根据材料三“学校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卡牌收集”“学校可以通过德育小课、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卡牌背后的商业逻辑以及沉迷其中的危害”,可建议:学校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卡牌收集,可以通过德育小课、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卡牌背后的商业逻辑以及沉迷其中的危

19、害。根据材料三“为了避免青少年沉迷卡牌,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从源头上为防青少年沉迷卡牌建立了一道防火墙”可建议: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从源头上为防青少年沉迷卡牌建立一道“防火墙”。(二)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出彩潘银璋教了十八年的中学,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我知道,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周三值日,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班孩子的琅琅书声,像泉水敲击细石,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沉闷,没有生气。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墙上挂

20、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大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老师的散文诗集心灵的散章。”教室里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啪啪啪”,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作业也认真了,坐姿也端正了。班级的大树上长出越来越多独特的叶子,心灵的散章也在班级里处处唱响。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是一片睡着

21、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作业老是不认真,唯一的变化就是坐姿稍微好了一点。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我正要找你,你却自己送上门来。”我正准备批评他。“老师,我送你一样东西,好吗?”他的声音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什么东西?”我皱起眉头。他的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是这个,老师。”我一看,泡泡糖。我正准备告诉他,我不吃糖,他已经轻轻把糖纸撕开,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我听了很感动,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我放下手中的红笔,拉起他的手。“孩子,你

22、怎么知道的?”“老师,您不是每天安排三分钟的阅读分享吗?我是在书上看到的。”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傍晚在环湖散步,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我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小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什么事?李东。”“老师,我要上厕所。”“又是他,”同学们叹气道,“好,你去吧。”我向

23、他挥了一下手说。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报告!”“进来!”“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吗?”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救室。“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缘绕,慢慢向上、向上。水汽氤氲,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着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郑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一直看着我的李东,露出天真的笑脸,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伸手

24、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你出彩,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1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围绕“出彩”来组织内容,“出彩”在“我”认为就只是孩子们要好好学习,成绩进步。B文章多处运用对比写法,班级其他同学的“出彩”与李东的“不出彩”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同学的优秀与李东的不可救药。C文中李东端水给老师喝的情节出人意料,生动展现了李东懂得感恩,善解人意的可贵品质。D文章的主题是对“我”不能体察孩子细微心理变化进行深刻批评。11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3分)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

25、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表达效果)12随着情节的发展,面对李东的表现,“我”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13文章结尾段“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这句话其实就是文章的主题,结合文中李东这个人物的特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答案】10C 11示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晚风吹拂下椰树舒展的情态,以景物描写烘托“我”难以平静的心绪,为引出后文“我”对李东的关心与理解作铺垫。12示例:文章从李东不爱学习让我忧心,写到他给我送糖让我感动,而“我”为从没让李东上台分享而感到惭愧,最后写李东给“我”倒水润喉对他的赞赏

26、,表现了“我”对孩子个性特点认识的过程。 13示例: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个性的个体,需要我们用心去关注与理解。文中的李东腼腆内敛,在其他同学都争取“出彩”的同时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其实他一直在努力,他送泡泡糖给我吃、借请假出去为“我”倒热水,都表现了他是一个关心他人、尊重师长的好学生,他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他的“出彩”,使“我”被深深感动,由衷地发出“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的感叹。(言之有理均可)【解析】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A由第段“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可知,“出彩”指孩子们每天要向好的方向改变,选项中“出彩就是孩

27、子们要好好学习,天天进步”表述错误;B由第段“我”说的话“孩子,你出彩,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可知,李东一样出彩,结合前文中李东让“我”嚼泡泡糖吸收灰尘和为“我”接水的情节,李东的出彩不在于学习上,而在于思想道德上,选项中“李东的不出彩”表述有误;D由第段“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和文章最后“我”对李东的表扬可知,文中的“我”为没有关注到李东而自责,后来体察到孩子的变化,并看到李东的闪光点,选项中“不能体察孩子细微心理变化进行深刻批评”表述有误;故选C。11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根据题干要求

28、可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该句中,用“手舞足蹈”“抖动”“追逐”这些表现人的动作的词语来写椰树,运用拟人的修辞,表现的是椰树在风中飘飞荡漾的情态,属于景物描写。结合第段李东给“我”送泡泡糖,给“我”心灵的震撼及第段“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可知,用这些动词表现了“我”内心的不平静,这种不平静来自李东对“我”理解和关爱,也为下文李东给“我”倒茶润喉情节的铺垫。12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心理的把握。结合第段“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作业老是不认真,唯一的变化就是坐姿稍微好了一点”可知,对待李东的不爱学习,“我”的心理感受是“忧心”;结合第段“老师,您

29、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我听了很感动,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可知,对待李东送泡泡糖的行为,“我”的心理感受是“感动”;结合第段“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可知,由于“我”从未让李东上台分享,“我”的心理感受是“惭愧”;结合第段“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和“我放下课本,露出

30、赞赏的目光,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可知,面对李东给“我”倒水润喉的行为,“我”的心理感受是赞赏。13本题考查文章句子的理解。此类题目,在解释句意的基础上,联系文章具体情节,分析句子的深层情感传达了怎样的主题,言之有理即可。“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意思是,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需要我们用心去关注并理解。文中“我”起初认为在其他争取“出彩”的同学的衬托下,李东没有什么变化,但却通过他送泡泡糖给“我”的事,写出了他一直在坚持阅读分享,表现了他也在积极地追求“出彩”,同时还表现了他关心他人的性格品质,又通过李东请假出去为“我”倒热水一事,表现了李东周到细致、尊重师长的品质。李

31、东就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出彩”,正是如此才感动了“我”,发出感叹。据此作答即可。(三)古诗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题。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注物华:泛指万物。洛阳花下客:作者进士及第后曾任洛阳留守推官。北宋时洛阳的花园最盛,牡丹尤其著名。14尾联“不须嗟”三个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答案】示例一:诗人在尾联写自己早年为官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不须嗟”三个字,表达了诗人

32、虽处逆境,但仍豁达的情感。示例二:诗人在尾联说自己曾在洛阳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不须嗟”为反语,前后对比,充满着政治失意的无奈和凄凉。【解析】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对于此诗的情感有两种解读。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作答。此诗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此年欧阳修因事左迁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示例一:题目冠以“戏”字,是声明此篇不过是游戏之作,其实正是他受贬后政治上失意的掩饰之辞。全诗先是描写荒远山城的凄凉春景,接着抒发自己迁谪山乡的寂寞情怀及眷眷乡思,最后两句是自作宽慰之言。“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意思是:我曾在洛阳见够

33、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讶?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情怀。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示例二:从反语手法的角度分析,诗末两句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

34、不须嗟”为反语,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上的感慨。“不须嗟”是自作宽慰之言,看似超脱,实是悲凉,表现出作者平静的表面下更深沉的痛苦、无奈和凄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5-18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明帝在西堂,会诸公饮酒,未大醉,帝问:“今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周伯仁为仆射,

35、因厉声曰:“今虽同人主,复那得等于圣治!”帝大怒,还内,作手诏满一黄纸,遂付廷尉令收,因欲杀之。后数日,诏出周,群臣往省之。周曰:“近知当不死罪不足至此。”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怒”与“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友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B古人称谓分尊称和谦称,“尊君”和“子”是尊称,“家君”和“鄙人”是谦称。C材料【乙】中“帝大怒”的原因是周伯仁在群臣面前回答明帝之治等于尧舜之治。D文言文朗读要“停连”,材料【乙】中画线句子停顿如下:近知当不死,罪不足至此。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太丘舍去拂袖而

36、去B元方入门不顾奋不顾身C友人惭,下车引之穿针引线D君与家君期日中不期而遇17把材料【甲】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与人期行,相委而去。18以上两则文言文均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请结合两则材料分别谈一谈陈元方和周伯仁的“方正”体现在哪里?(6分)【答案】15C 16B 17和别人相约一起出行,却丢下我一个人走了。 18元方对父亲友人说:“过中不至则是无礼”,体现了他懂得信与礼的重要性,他辩驳父亲友人时有理有据,落落大方,体现了“方正”。周伯仁面对明帝的问题,仍然激昂地回答,明帝不能与尧舜相比,表现出他不畏强权、直言不讳、义正词严,体现了“方正”。【解析】1

37、5本题考查理解内容。C.有误,结合“今虽同人主,复那得等于圣治”的意思是:现在虽然同是君主,可现在又怎么能和那个太平盛世等同起来呢。据此可知,选项“周伯仁在群臣面前回答明帝之治等于尧舜之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16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相同,动词,离开;B.不同,回头看/顾及;C.相同,动词,拉,牵;D.相同,动词,约定;故选B。1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期(约定)、委(舍弃)、去(离开)”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18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38、和分析。结合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可知,元方敢于反驳友人无信无礼的言论,且对友人无信无礼的行为绝不原谅,可以看出元方“方正”的性格;结合乙文“今虽同人主,复那得等于圣治”“近知当不死罪,不足至此”可知,周伯仁敢于反驳明帝的话,直言明帝之治同尧舜之治相差甚远。由此可以看出周伯仁的“方正”。【点睛】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

39、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乙晋明帝在西堂,正赶上群臣宴饮,还没有大醉的时候,明帝问道:“今天名臣都聚会在一起,和尧、舜时相比,怎么样?”当时周伯仁任尚书仆射,便声音激昂地回答说:“虽然同是君主,可现在又怎么能和那个太平盛世等同起来呢?”明帝大怒,于是交给廷尉,命令逮捕周伯仁,想就此杀掉他。过了几天,又下诏令释放他。众大臣去探望周伯仁,周伯仁说:“起初我就知道不会死,因为罪状还不可能到这个地步。”(四)名著阅读(8分)运用你课内外

40、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9-20题。19.下面是朝花夕拾的插图,请根据画面写出相关的篇名。(3分) 20朝花夕拾中的教育观现在看来仍然非常有道理,请结合其中某篇文章的内容读谈你的体会。(5分)【答案】1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狗猫鼠 无常20.示例:五猖会中父亲在我最想去看五猖会时,要求我背鉴略。揭示了这样的教育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要懂得尊重孩子。【解析】19.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图一展现的是房屋里一个人拉着顶着竹筛的短棒,据此可知这是捕鸟的画面,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情节是“我”(鲁迅)在雪后的百草园,扫出一片空地用竹筛、短棒等设下陷阱来捕鸟。图二展现的是成年的鲁

41、迅手拿棒子打猫的情景。鲁迅先生在狗猫鼠一文中说明自己“仇猫”的原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图三展现的是“活无常”的内容。无常中关于“活无常”的情节:我和许多人所最愿意看的,却在活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平

42、时也常常可以遇见他。图三描绘的是这个场景。20.本题名著阅读启示。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等,鲁迅回忆了小时候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教育的观点。选择其中一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的观点和你的阅读体会,言之有理即可。如:五猖会中,“我”心心念念去看迎神赛会,马上要出发了,父亲突然要“我”背书,这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文中的父亲没有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生硬地强迫孩子背书,抹杀了孩子的天性。鲁迅借本文含蓄地传达了自己的儿童教育观:教育要理解并尊重孩子,注意关心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应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如一味地专制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三、写作(5

43、0分)21回顾课文,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驻足回望,史铁生读懂了母亲带他去“看花开”的心愿;凭借触觉和视觉,海伦凯勒读懂了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成长路上,若我们慢慢走、细细品、静静思,也会读懂很多有字的书和更多无字的“书”。请以“我读懂了_”为题或自拟题目,不少于550字的记叙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或自拟题目后再作文。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要融入真情实感,不得抄袭。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答案】例文:我读懂了你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 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拥

44、有思想的瞬间,是幸福的;拥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拥有父爱也是幸福的。大家都可能有一个唠叨的妈妈,我却不然,竟有一个唠叨的爸爸。爸爸最喜欢唠叨,在家里,我和姐姐都暗地里悄悄给他起一个外号,“唠叨鬼”。 每天临出门,爸爸都会说一句,出门走好,别摔着。刚一回家,爸爸就说,把外衣脱了吧,家里温度和外面差很多,不脱会着凉的。到了睡觉时,他又会说,晚上别多想,会影响睡眠的总而言之,只要一回家,就没个清静。一天,我去上学,刚要出去,爸爸叫住了我。“儿子,拿上雨伞吧,看看今天天上的云,八成会下雨。”听了爸爸的话,我看了看天,没看出什么异样,只看到是一个大晴天。 我心中暗暗嘲笑爸爸,怎么可能下雨,真是开玩笑。

45、可是,为了不再听爸爸半天的啰嗦,我迫不得已拿上了伞。走在路上,微风徐徐地吹来,甚是惬意,我越来越觉得爸爸愚蠢,这样好的天,怎么会有雨呢?啪啪, 这是什么声音,仔细一看,地上开始急速地出现“小圆点”。天哪,刚刚还平静的天转眼间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幸亏听了爸爸的话,不然就要被淋成一个落汤鸡了!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歉意与感激。就在昨天,我还不明白爸爸的唠叨,可今天,我却对他的唠叨充满了感激;就在昨天,我还对爸爸充满了反感,可今天,我却对他有一丝敬意;就在昨天,我还不理解爸爸,可今天,我却理解了他。爸爸,我终于读懂了你。【解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需要以“我读懂了

46、_ ”为题目写作,里面的关键词语是“读懂”,这里的“读懂”可以有明白、理解的意思,也就是在某人或者某物的影响下,我的想法或者做法的改变。这里要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可以是一本深奥的书,也可以是一个人,如父亲、老师、苏轼、一个时代、一段亲情等。可以写从古人那里学得了一些优秀的品质,比如爱国勤奋、坚韧等。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第二:选材构思。题干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写读懂了亲情,比如写读懂了父亲,先写自己认为父亲不爱自己,后来才明白其实父亲是很爱自己的。叙写亲情故事,主要是反映自己明白了父母的不易,为自己默默付出的艰辛。比如写父亲,选材上可以是:小时总让自己骑在双肩上起飞,可上小学后对自己却一直很严厉:学骑自行车摔倒父亲只在旁边看,还严厉地让自己起来;学会骑单车后,父亲再不骑车送自己上学等。文章要有具体的事例,最好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印象比较深刻,素材要尽量小真、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