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开卷考试速查宝典详细版(含知识拓展、易错陷阱、答题技巧等)

上传人:清****年 文档编号:259014 上传时间:2024-09-1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4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开卷考试速查宝典详细版(含知识拓展、易错陷阱、答题技巧等)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开卷考试速查宝典详细版(含知识拓展、易错陷阱、答题技巧等)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开卷考试速查宝典详细版(含知识拓展、易错陷阱、答题技巧等)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开卷考试速查宝典详细版(含知识拓展、易错陷阱、答题技巧等)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开卷考试速查宝典详细版(含知识拓展、易错陷阱、答题技巧等)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开卷考试速查宝典详细版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核心观点】1青少年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主动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必要性)2青少年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做法)3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影响)4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5. 合理利用网络要求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做法)【考点梳理】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1.1 我与社会1我们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P3“运用你的经验”第一

2、问)(1)阅读图书报纸,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查询;(2)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3)参观博物馆,观光旅游,观看升旗仪式;(4)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2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意义)?(P4)(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为之分忧。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45)(1)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

3、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4主要的社会关系有哪几种?(P5“相关链接”)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1.2 在社会中成长1什么是社会化?(P7“相关链接”)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2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P7)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3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为什么说“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P7)(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4、。(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4亲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P8)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联系情境: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5、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P8)(1)必要性: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2)重要性(意义/为什么?):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

5、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6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做法)(P8)(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知识拓展】A.请你列举几种常见的亲社会行为。(或:列举青少年可以参加的亲社会活动)(1)研学旅行;(2)义务植树;(3)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4)参加环保知识宣讲;(5)为家庭困难的同学捐款捐物(6)参加爱心义卖活动。(7)为灾区捐款捐物;去敬老院献爱心;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绿色出行、保护环境;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等。 B.亲社会行为的名言:

6、(1)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那些喜欢聚群而厌恶自己一个人呆着的人,彼此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清康有为大同书绪言人有不忍之心)(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无锡 东林书院 对联)C.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1)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动手参与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2)有利于激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提高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提高思考能力,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3)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求真精神,培养学生的务实品质。(4)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珍惜美好生活的良好心态。【易错陷阱

7、】(抄写在课本上)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中学生应尽量少参与社会活动。()改正: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中学生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2.1 网络改变世界(网络的影响)1. 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积极影响:网络丰富日常生活(对个人);网络推动社会进步(对社会)(P1012)(2)消极影响:网络上存在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容易造成恶劣影响;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P1516)2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P1012)(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2)网络打破了传

8、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3.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P1213)(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水平。(对经济)(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问政)。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政治)(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

9、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对文化、科技)4.网络有什么弊端(消极影响)?(P1517)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容易造成恶劣影响。(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信息泄露、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

10、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5、网络上遇到哪些情况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骗?(是什么)(P15“方法与技能”)(1)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2)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3)通知“中奖”、领取“补贴”却要你先交钱的。(4)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5)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6)让你开通网上银行接受检查的。(7)陌生网站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2.2 合理利用网络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做法。(如何合理利用网络?)(P1720)(1)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学会“信息节食”,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

11、于网络,。(3)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5)在网上传播正能量。2如何辨别网络谣言?(P18“方法与技能”)(1)注意信息出处。(2)关注官方信息。(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4)辨识信息内容。(5)向他人求助。3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做法)?(P1920)2022.17(3)(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3)共同培育

12、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空间充满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课本补充笔记1.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对社会:引起恐慌、扰乱公共秩序;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网络环境;对国家:损害国家形象,引发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对个人: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损害当事人的声誉等。2.怎样防范(整治)网络谣言?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管理,追究造谣者责任;社会:加强对网络的监督,避免网络谣言传播,加强法治宣传,提高公民法律意识,规范上网行为。网民:守法自律,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发现网络谣言及时依法举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网站:要依法、文明办网,强化信息发布管理,不给网络谣言提供传播渠道。【知识拓展】A

13、.请你就促使青少年文明上网,提出合理化建议。(青少年如何避免沉迷网络?/如何建设健康、安全的网络空间?)(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环境,加大对谣言传播行为的惩罚力度,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依法取缔非法网吧。(2)社会: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辨别网络谣言的能力。(3)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开通校园绿色网站,教育学生文明上网。(4)家庭:加强对子女的引导和监督,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扼制不文明上网活动。(5)青少年:培养坚强的意志,自觉抵制网络诱惑;守法自律,文明上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增强自我防

14、范意识,提高媒介素养;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B.请你为打造健康的网络生活拟定两条宣传标语或班会主题。网络是把双刃剑,扬长避短记心间;网络和谐我有责,健康成长利你我;科学上网,做网络的主人;加强自我保护,健康文明上网;远离非法网吧,学会洁身自好;抵制网络低俗之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合理利用网络,传播网络正能量;传播网络正能量,做中国好网民等等。【易错陷阱】(抄写在课本上)1.P19“网络无限,自由有界”这个表述要注意,有时选择题会颠倒写成“自由无限”。2.谨防网络陷阱,需要我们认清网络弊端,拒绝使用网络。()改正:谨防网络陷阱,需要我们认清网络弊端,学会辨析网络信息,合理

15、利用网络。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核心观点】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尊重他人需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做法)3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重要性)4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做法)5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地位)6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使我们融入

16、社会的“通行证”;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7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易错点)8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9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前两者的必然法律后果)。(易错点)10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1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12青少年要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考点梳理】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3.1 维护秩序1社会秩序的含义和内容。

17、(P23)(1)含义: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内容: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2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的原因)(P23)(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遵守社会秩序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对社会)(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对个人)3社会规则的形成和种类?(P25)(1)形成: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2)种类:道德(约定俗成、

18、风俗);纪律(单位或集体制定);法律(国家制定或认可)等。4社会规则的作用?(规则与秩序的关系)(P25)(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3.2 遵守规则(5年2考)1自由和规则的关系。(P2728)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

19、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建立规则的目的是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破坏秩序的行为要受到相应的处罚。2遵守社会规则的做法/要求。(P2829)(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他律: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联系情境:小红过马路时被旁人提醒要等红绿灯。)自律:自我约束。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规则(做

20、法)?(P30)(1)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2)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劝导他人遵守规则要掌握技巧:有“礼”: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有“理”:劝导时要晓之以理,采取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有“节”: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P30“方法与技能”)4积极改进规则的原因和做法。(P31)(1)原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2)做法: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

21、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知识拓展】A.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与秩序、破坏规则与秩序的具体表现: (1)遵守规则与秩序: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不随地吐痰,垃圾分类投放等;出行: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排队等;在图书馆:不大声喧哗,不嬉笑打闹等; 在公园:爱护公共设施,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草树木等。 (2)破坏规则与秩序:高空抛物(严重者构成犯罪!);地铁饮食、外放音频;不文明养犬;“霸座”;雇人刷好评;拉拽司机(司乘冲突);过马路闯红灯;购物、购票、乘车时插队;考试作弊;随意践踏草坪,乱扔垃圾;等等。【易错陷阱】(抄写在课本上)(1) 建立规则的目的就是为

22、了限制自由。()改正: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进行。(2) 社会规则是可以随时修改的。()改正:当社会规则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或不合理时可以作出相应修改,但并不是随时修改。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4.1 尊重他人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P3234)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个人)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他人)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社会)2怎样尊重

23、他人(做法)?(P3536)(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不冷落、忽视他人;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关注、重视他人的表现)(2)平等对待他人。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不能以家境、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平等待人的要求)(3)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换位思考的要求)(4)学会欣赏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

24、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欣赏他人的要求)【名言哲语】(抄写在课本上)(1) 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他人(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换位思考4.2 以礼待人(文明有礼)1礼的体现及主要表现。(P37)(1)体现: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2)主要表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2文明有礼重要性(意义)。(P3739)(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会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对个人)(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是处理人与人之

25、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对社会)(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对国家)3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怎样做到以礼待人?)(P3940)(1)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2)

26、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联系情境:进入公共场所时衣冠整洁、举止规范。(3)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补充具体的:在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不骂人,不打架;爱护公物,不乱涂乱画;在路上: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在小区: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排队不插队等。)4.3 诚实守信(5年2考)1诚信的含义和地位?(P41)(1)含义: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2)地位:道德角度:诚信是社会主

27、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法律角度: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承诺、诚实不欺。2为什么要讲诚信:(地位+意义)(P4143)(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对个人)(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企业诚信经营的意义)(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

28、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对社会、国家)3如何践行诚信?(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P4345)(1)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做错事时,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2)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如何正确处理诚实和保护隐私的关系?/如何认

29、识“善意的谎言”?)(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补充:4. 请你为构建诚信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抄写在课本上)(1)国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诚信的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2)公民(青少年):摒弃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坚守诚信美德,不说假话,言行一致,信守承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抄袭作业、考试不

30、作弊;积极参与各种诚信宣传活动;等等。【知识拓展】A.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和不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尊重他人的表现:不乱扔垃圾,尊重环卫工人;拿到外卖后, 向外卖送餐小哥说一声“辛苦了,谢谢您”;与父母发生冲突,及时认错并道歉;不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不随意在网上诬陷他人、泄露他人隐私;等等。 不尊重他人的表现:起绰号、随意辱骂他人、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交谈时随便打断他人。B.开展“讲礼貌、知礼仪”实践活动的目的、形式和宣传标语。(1)活动目的:让同学们认识到文明礼貌、文明交往的重要性,帮助同学矫正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的陋习,提高同学们的交往能力。(2)活动建议: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选活动;开展

31、以讲文明、知礼仪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制作文明礼貌宣传画和公益广告;加强宣传,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黑板报等揭露不良陋习,倡导文明行为。(3)宣传标语:提高素质,人人争先;文明生活,共创明天;文明新风,从我开始;讲文明礼貌,做现代公民;等等。C.尊重他人的名言:(1)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比帮助更重要,要学会换位思考)(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学会欣赏他人)D.列举关于文明有礼的名言警句和故事:(1)名言警句:不学礼,无以立;人而无礼,焉以为德;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2)故事:程门立雪;孔融让梨。E.请你列举有关诚信的历史典故

32、:商鞅立木为信、曾子杀猪、吴起守信等F.请你写出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G. 列举生活中的不诚信现象:(1)学校生活:考试作弊、借东西不还、抄袭作业、说谎话等。(2)社会生活:做假账、偷逃税款、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3)政府工作:一些地区和部门政策多变、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名言哲语】(抄写在课本上)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不学礼,无以立;人而无礼,焉以为德;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有礼的重要性5.列举不诚信的行为说谎,考试作弊,答应别人事没做到,

33、合同违约,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缺斤少两,网络诈骗;【名言哲语】(抄写在课本上)(1)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得黄金百斤,不如的季布一诺;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诚信的重要性(2) 言而有信,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 诚信的做法(3) 人背信则名不达;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不讲诚信的危害(4)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以诚待人,以信交友。 做诚信的人【易错陷阱】(抄写在课本上)此观点正确:诚信的核心是善,因此说些“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5.1 法不可违(违法行为)1法律的作用?(为什

34、么说违法无小事?)(P46)(1)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P46蓝字部分)(2)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3)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4)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强制作用)(地位)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及后果。(P48)(1)含义: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分类: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可划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3)后果:无论是一般违法还

35、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刑事违法行为)的关系(P4856)(抄写在课本上)比较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区别危害程度相对轻微相对轻微严重触犯法律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法规刑事法律法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行政制裁: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和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刑罚处罚 (P54“相关链接”)典型表现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未经他人同意出版他人作品、欠债不还、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扰乱

36、社会治安、高铁霸座等、酒驾、闯红灯、偷税漏税欠税;破环文物景观殴打他人致人重伤甚至死亡、故意杀人等醉驾;侮辱英烈;走私野生动物;联系都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是违法行为,都触犯了法律或法规,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注: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启示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4如何防范一般违法行为?(遵章守法的要求?)(P51)(1)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37、(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补充笔记】(抄写在课本上)1.青少年容易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1)个人方面: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能明辨是非、交友不慎等。(2)家庭方面:家庭的缺失;父母的溺爱;父母疏于管教等。(3)学校方面: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关爱不够等。(4)社会方面:社会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如网吧经营者不能依法经营,执法部门对

38、非法经营打击力度不够等。2. 列举身边的违法行为。(1)P49页“探究与分享”(拨打骚扰电话、破坏公物、破坏环境、闯红灯、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酒驾等)都是行政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会受到罚款、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区分:行政处分行政人员;行政处罚违法的公民;)(2)P50页“探究与分享”(未履行合同义务、侵犯他人的肖像权、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等、金不还、侮辱、诽谤、非法搜身、欠债不还)都是民事违法行为,涉及到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民事法律法规。【易错陷阱】(抄写在课本上)(1) 规范自身行为,不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改正:规范自身行为,不违法

39、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 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刑事责任,受到刑罚处罚。()改正:犯罪/刑事违法行为必须承担刑事责任,受到刑罚处罚。(3) 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犯罪。()改正: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5.2 预防犯罪1刑法的内容及作用。(P52)(1)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法律后果。(P5354)(1)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前两者

40、的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3)法律后果:刑罚3刑罚的含义和种类。(P54)(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种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4未成年人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的做法。(P5556)(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此处可用杜绝,特别注意)(3)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41、,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注意】P55“相关链接”的刑事责任年龄也应该了解。5 P56“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在课本上勾画出来)【观点辨析】(抄写在课本上)有同学认为:我国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不赞同。我国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但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

42、法守法,认清犯罪危害,远离违法犯罪。【补充】1.青少年容易违法犯罪的原因有: 个人: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思想道德水平低;明辨是非能力,抵制不良诱惑能力不强;交友不慎,盲目从众 。家庭: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亲子关系不和谐,父母没有以身作则,有的父母离婚,父母有违法犯罪行为。 学校:法治教育的缺失,对违纪学生教育管理不当、家校沟通不畅 。社会:有关部门对违法犯罪整治不力,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和(暴力、淫秽等)不良信息的影响 。2.违法犯罪的危害: 违法犯罪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给他人和亲人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 触犯法律,要受到法律的相应处罚,影响个人的前途

43、发展。 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和谐稳定,不利于建设法治国家。3.请你从多角度就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出合理化建议。(补充笔记到P56下面空白处)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治安管理,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社会:加大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的曝光力度,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家庭:家长要以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品行教育影响未成年子女,认真履行家庭保护的责任。未成年人自身:要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自觉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增强法治观念

44、,自觉遵纪守法。5.3 善用法律(依法维权)1当我们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样依法求助?(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途径有哪些?)(P5859)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1)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2)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2诉讼的含义、地位及适用情况。(P60)(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俗称:打

45、官司)(2)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3)适用情况: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3P60“相关链接”诉讼的三种类型。(1)民事诉讼(具体内涵在课本上勾画出来)(2)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具体内涵在课本上勾画出来)(3)刑事诉讼(具体内涵在课本上勾画出来)4我们为什么要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P61)(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3)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5当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P6162)(1)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3)掌握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等等。(P62“方法与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