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690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4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4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4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29分)1默写(1)双兔傍地走, ?(木兰诗)(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黑云压城城欲摧, 。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4)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5) , 。天下英雄谁敌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6)请将崔颢黄鹤楼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上联:我辈复登临, 下联:大江流日夜,此心常与白鸥盟(7)人生要学会选择和坚守。宋濂在年轻求学时,做到了“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诸葛亮为报先帝三顾

2、之恩,“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3年,我们接续奋斗、d l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大家记住了一年的不易,也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一年的步伐,我们 很显底气。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 着伟大的文明。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 ;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xn cho png pi、豪情满怀。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gu bo,国家版本馆的

3、文脉赓续文明何其博大,历史何其悠久,这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自信之基,泱泱中华。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d l( )(2)xn cho png pi( )(3)gu bo(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跨得 传承 遐想联翩B迈得 传扬 心驰神往C走得 传承 心驰神往D走得 传颂 心向往之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B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C这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自信之基,泱泱中华,何其悠久历史,何其博大文明。D泱泱中华,文明何其博

4、大,历史何其悠久,也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自信之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本报讯3月27日,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一行深入茂名市高州水库管理中心,就演艺、旅游、研学等领域的合作展开深入调研。此次调研旨在发掘双方合作潜力,推动广州、茂名两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调研过程中,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一行参观了原高州水库水泥厂办公区、水库游客服务中心、高州水库纪念馆、高州水库玉湖影剧院科普馆、石骨坝后电站等具有代表性的景点。这些景点不仅展示了高州水库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体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材料二高州水库,别称玉湖,是一幅描绘山水的图画。高州水库山腰还建有“绿水山庄”,湖光

5、山色尽收眼底,具备了“东迎旭日、西送夕阳、数星揽月、沐风浴绿”的独特自然条件。高州水库是粤西地区著名的游览、度假胜地。6材料一是某报刊发的一则新闻节选,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35字)7请你根据材料及日常生活的了解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突出高州水库的美。例句:高州水库,是一幅描绘山水的图画; , ; , 。名著阅读8云南茶博会组委会计划在印有“清心”字样的纪念品茶壶上雕刻一位名著人物。你认为以下四个人物选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A鲁智深水浒传B法布尔昆虫记C祥子骆驼祥子D匡超人儒林外史9运用专题归类进行名著复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你以“人物的反抗之路”为专题,探讨下面三位主人公

6、反抗之路的异同。A.彭德怀红星照耀中国B.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林冲水浒传二、阅读(41分)(一)(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舜发于畎亩之中(2)人恒过(3)入则无法家拂士11把文

7、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注释】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存:抚恤。耽:沉溺。敞:通“蔽”。12下列各组句子中

8、,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为君之道为人谋而不忠乎B犹割股以啖腹屠自后断其股C若耽嗜滋味曾不若孀妻弱子D便不存意有子存焉1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朕 既 在 九 重 不 能 尽 见 天 下 事 故 布 之 卿 等 以 为 朕 之 耳 目14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小高:我读出了两篇选文都是阐述治国之道的,但阐述的角度不同,【甲】文从 的角度,【乙】文从 的角度。小州:你说得对。【甲】文强调国家兴盛,内要有“法家拂士”,外要有“敌国外患”。【乙】文强调的首先是“ ”,其次是“ ”还要广开言路,居安思危。(后两空用原文回答)(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9、小题。小语为了了解非遗传承的具体情况,他搜集了四则资料,请你一起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材料二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确定并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1082人。入选名单的1082人中,80岁以上的107人,7079岁的237人,6069岁的287人,4059岁的444人,40岁以下的7人;平均年龄63.29岁。其中,少数民族的有339人,占比31;男性820人,女性262人。

10、各省新入选传承人中,最多的浙江省有74人,最少的海南省有5人。(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5月17日,有删改)材料三高州木偶戏现在面临生存危机和失传的危险。社会转型,强势经济冲击,文化多元化,青年人娱乐取向转变,观众剧减使高州木偶戏生存发生危机,木偶艺术后继乏人,一些著名木偶艺人后代不愿继承衣钵,社会上也难找人传承,高州木偶戏确实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来源搜狗百科,有删改)材料四“非遗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各级政府已经把非遗保护和创新发展作为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抓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定瓷非遗技艺传承人庞永辉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

11、说。“今年我们已经组织了几场定瓷文化进校园活动,工艺大师现场讲解、教学,师生近距离观览、体验,大家充满了对陶瓷制作工艺的好奇。”庞永辉说,教育部门应牵头组织,鼓励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激发青少一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非遗技艺的兴趣。(来源:新华网2023年3月6日,有删改)15结合材料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以下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是()A化州跳花棚。B冼夫人信俗。C信宜镇隆飘色。D高州笔架山。16结合材料及生活,谈谈该如何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17小语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围炉煮茶”备受青年追捧,为非遗“茶文化”的传承注入青春力量。你

12、如何看待这种传承方式?结合补充材料,发表你的看法。补充材料:时下流行的“围炉煮茶”,就是同三两好友一起围着火炉,煮上一壶茶,再烤上柿子、橘子、红薯、花生、红枣、板栗等水果零食,举杯慢饮,促膝长谈。围炉煮茶自古就有,苏东坡笔下“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就是指雪天煮茶。当然现在的“围炉煮茶”是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将饮茶的文化深入生活中。围炉煮茶,煮的是年轻人对非遗茶文化的兴趣。(三)(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端午节快到了,小文搜集了解了一些关于端午的习俗,阅读了一系列与“端午”有关的文章,下面是搜集到的作家肖复兴的一篇文章,请你和小文一起阅读,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四个

13、五角粽肖复兴母亲这几年身体大不如前,每年端午节的粽子,不再亲自动手包了,都是孩子们到外面买五芳斋的粽子吃。母亲包的粽子,可比五芳斋的要好吃得多,不仅是里面的糯米和五花肉好吃,就是外表的五个尖尖的角翘翘的,也好看。儿子吃完了五芳斋的粽子,常常这样对母亲说。去年端午节前,母亲忽然兴起,让儿子按照她的要求,买来江米、五花肉和粽叶,要亮亮手艺了。儿子明白母亲的心思,老人是特意包给唯一的孙子吃的。孙子去年暑假去美国留学,读研究生。一年没有回家了,奶奶想孙子,平常不说,做儿子的心里明镜似的。而且,以往孙子最喜欢吃奶奶包的肉粽。儿子买回来东西。摊在母亲的门前,笑着说:“您给您孙子包好了粽子,得等一个来月呢。

14、”母亲笑眯眯说:“包好了,冻在冰箱里,等孙子回来吃,照样新鲜好吃。”您这是想孙子心切呢!儿子心里说,没有把话说出来,只是看着母亲把五花肉煨好,把江米泡好,把粽叶一片片挑好,用剪刀沿尖剪齐,也泡在清水里。红的红,白的白,绿的绿,还没包,光看颜色就那样好看。母亲要等到端午节的头一天晚上,才会上手包粽子。这是老人多年的老规矩,说是时令的食品就得讲究时令,这时候包的粽子米才糯,肉才香,粽子才有粽子味儿。以前,母亲在包粽子前念叨这套经时,儿子总笑。只有孙子支持奶奶,说老规矩就是民俗,能够成为民俗的东西,就得信。去年的端午节前夕,母亲一个人坐在灯下包粽子,不让人插手。儿子看得出来,母亲很享受包粽子的这个过

15、程,像一个戏迷自己在静静的角落里神情专注地唱念做打,一丝不苟,自得其乐。而且,她是把对孙子的感情和思念,一起包进了粽子里面。只是,母亲的身体真的不如以前,她的动作显得迟缓多了。一盆粽子包好了,她从那一盆粽子里挑了四个粽子,放进冰箱里。母亲说,多了也吃不了,四个,图个四平八稳!儿子看明白了,那四个五角粽,个头儿一般齐,是包得最漂亮的。盼了一年的孙子回来了,从美国给奶奶带来了好多礼物,其中包括奶奶最爱吃的黑巧克力。奶奶那一宿都没睡好觉,第二天早早就起来了,从冰箱里拿出那四个五角粽,解完冻之后,坐上一锅水,把粽子熥在锅里的笼屉上,等孙子一醒就端上桌,作为迎接孙子的第一顿早餐。孙子一觉睡到快中午才醒,

16、别人都上班去了,家里只有奶奶。奶奶端来粽子,孙子笑着说:“起晚了,起晚了,我和同学都约好了,要迟到了,奶奶,我得先走了。”奶奶都是大学同学,一年没有见面了,聚会一直闹腾到半夜,孙子回到家里,累得倒头就睡,早把奶奶的粽子忘在脑后。问题是,这一天晚上忘了情有可原,但接下来孙子几乎是天天有聚会,不是大学同学就是中学同学,还有从美国一起回来的研究生同学从外地到北京来玩。孙子几乎是脚不沾地,风吹着的云彩一样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一直到暑假结束,孙子回美国读书去了,那四个五角粽还放在冰箱里。儿子发现粽子已经有些变馊,悄悄拿出来,扔进了垃圾箱。今年的端午节又要到了。老人却已经病逝了。(选自北京晚报)18文章结尾

17、“今年的端午节又要到了。老人却已经病逝了”,奶奶的病逝看似出人意料,其实前文已有暗示,请找出两处。19结合上下文语境,把第段奶奶与孙子的对话、动作、心理等补充完整。奶奶: 孙子: 奶奶: 20文章为什么以“四个五角粽”为题?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1读完本文,你是否有关于“人间亲情”或“端午民俗”的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任选一个方面谈两点启示。三、作文(50分)22请以“那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试卷第7页,共7页1 安能辨我是雄雌 沉舟侧畔千帆过

18、病树前头万木春 甲光向日金鳞开 塞上燕脂凝夜紫 烟笼寒水月笼沙 隔江犹唱后庭花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昔人已乘黄鹤去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奉命于危难之间【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背诵。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以下字形特别容易写错:辨、雄雌、畔、鳞、燕脂、凝、沙、隔、犹、兜鍪、已等。2“阔”字更好,因为诗歌要讲究平仄相对,读起来才有韵律美,“阔”字是仄声,“悬”字是平声。另外因为“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有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19、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明确观点,结合诗文内容表述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具体分析出“失”或“阔”的表达效果即可。示例一:“潮平两岸阔”,春潮上涨,江水与两岸齐平,江面更显得开阔。“阔”不仅是江面变得辽阔,更是诗人乘船于江上,视野开阔的主观感受,“阔”与“悬”对应,体现行船在开阔的江水上,春风吹拂,船帆高挂,船行驶的平稳而轻快。示例二:“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写出了春水上涨之高、水量之大。3 砥砺 心潮澎湃 瑰宝 4C 5B【解析】3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砥砺(d l):指磨刀石,也指磨炼锻炼。心潮澎湃(xn cho png pi)

20、: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瑰宝(gu bo):贵重而美丽的宝物;稀世之珍宝。比喻特别珍贵的精神财富,比喻杰出的人才。4本题考查词语运用。第一处。跨:迈步越过。迈:提脚向前走。走:行走。根据“步伐”,用“走得”搭配恰当;第二处。传承:传递和继承。传颂:传扬歌颂。本句形容文明得以传递继承,因此要用“传承”;第三处。遐想联翩:指思潮澎湃,漫无边际的想象。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心向往之: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根据“总让人思接千载”可知用“心驰神往”恰当,用来形容人们对“大漠孤烟、江南细雨”等地的向往之情;故选C。5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波浪线句子语序有误,“泱泱中华”

21、应移到句子开头;“文明何其博大”“历史何其悠久”位置应互换;故选B。6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赴茂名市高州水库调研,探索合作机遇助推两地文化产业发展。 7示例:高州水库,是一个人工打造的仙境;高州水库,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碧玉。【解析】6本题考查概括新闻内容。新闻概括需要准确捕捉新闻的主要事件、参与方、目的等关键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首先,我们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主体: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地点:茂名市高州水库管理中心;事件:深入调研;目的:就演艺、旅游、研学等领域的合作展开深入调研,发掘双方合作潜力,推动广州、茂名两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接下来,我们要将这些信息组织成一句简洁明了的话。注

22、意要遵循“主体+事件+目的”的基本结构,同时确保字数不超过35字。示例: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赴茂名高州水库调研,寻求演艺、旅游、研学合作机会。7本题考查仿写句子。本题要求根据提供的材料二和日常生活了解,为给定的例句补充两个句子,以构成一组排比句,目的是突出高州水库的美。句式分析:(1)基础句式:例句“高州水库,是一幅描绘山水的图画”是一个判断句,通过比喻手法(将高州水库比作图画)来突出其美。(2)排比要求:排比句要求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以达到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增强节奏感和感染力的效果。(3)内容要求:需要补充的两个句子需要围绕高州水库的美展开,可以

23、是描述其某一特定景点(如绿水山庄)或整体特征(如旅游胜地),同时要与例句在结构和语气上保持一致。示例:高州水库,是一处品味湖光山色的雅境;高州水库,更是粤西一颗璀璨的明珠。8B【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探究。A.鲁智深:鲁智深原本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鲁智深性格最大的特点就是向统治阶级主动挑战、主动进攻,反压迫最坚决,毫不畏惧,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危险。他还不乏智慧与践行的能力,粗中有细,但也粗鲁莽撞、勇猛急躁;B.法布尔:毕生观察昆虫,与世无争。在与

24、昆虫的默默交流中,法布尔与大自然融合得无比和谐。为了研究虫子,宁愿孤独、清苦地走完一生。符合“清心”的题词;C.祥子:祥子是一个从农村来到城中打工的车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能有一辆自己的车,但是一生中经历了几次波折都与自己的车失之交臂,最后由于种种无奈也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祥子前期最明显的性格特征可以概括为纯朴善良、执着单纯。但后期他变得对生活冷漠、对自己不负责任,失去了自我,如行尸走肉一般没有方向;D.匡超人:少年时期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事亲孝顺。但后来变得寡情薄义、虚伪:逼妻子回大柳庄乡下,导致其妻郁闷忧虑而死;潘三入狱后他翻脸无情;考取教习后他自命不凡,吹自己为读书人所供奉的“先儒”而贻笑大

25、方。这个昔日的纯朴少年已经变成一个毫无廉耻的吹牛家,虚伪透顶,狡诈至极;故选B。9共同点:他们的共同点是都身处黑暗社会中,饱受苦难,都具有反抗精神。不同点:彭德怀从小因家贫辍学务农,下煤窑做工。十五岁参加饥民闹粜被通缉,逃到洞庭湖当堤工。他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等书籍,最终走上革命道路,他的反抗基于内心的正义感以及对贫穷人民的同情。保尔从小在苦难中长大,在食堂当杂役时受尽了凌辱,所以他憎恨那些欺压穷人的店老板,后来在朱赫来的引导下走向革命道路,成为一名战士。林冲前期是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后期因高俅一再设局陷害他,奋起反抗,被迫投靠梁山。【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作答彭德怀、林冲、保尔三位主人公“反

26、抗之路”的相同点要分析三人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的相同点,以及对三人产生的影响。分析三位主人公“反抗之路”的不同点需要结合每一位主人公在各自的生活经历,概括其“反抗之路”。红星照耀中国彭德怀:六岁丧母,继母便因他在老式学堂中被老师打时接了老师一下,而将他赶了出来。父亲迁就妻了将他送去了一个婶母那里,婶母将他送去了所谓新学堂,在那里他结识了一个”激进派”教师,认为不信应该孝敬父母,他告诉婶母后,婶母就不让他去上学了。他的祖母先是经常祈求天雷打死这个不孝子,后又因彭德怀从炉子上踢下了她的大烟盘,而要将他溺死,所有人都不反对,就在族人准备溺死他的时候,舅勇救下了他,但是他得离开家,于是年仅九岁的彭德怀只

27、着一身衣裤身无长物地开始了闯世界的生活。他做过放牛娃、矿工、鞋匠学徒、烧碱矿工人。参加了停工、罢工活动,被当局认为是“不安分子”而遭驱逐。时年18岁的他血气方刚,愤而投军。此时的彭德怀在生死线上已是挣扎了10年,饱尝了生活的辛酸,痛恨人世的不平,更铸就了一副不安命的倔强性格。他将生命之根深植于旧中国苦难的农民之中,并为解脱那无尽的苦难奋斗了一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凭母亲替人洗衣服、做饭维持生计。他因痛恨神父平时瞧不起他,往神父家用来做复活节蛋糕的面团上撒烟灰而被学校开除。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在那儿他受尽了凌辱。保尔参军后当过侦察兵,后来

28、又当了骑兵。经过多次苦难经历的磨炼,最终成长为一名钢铁战士。水浒传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作为一名中层军官,社会地位决定了他必然要依附于统治阶级,他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因高俅的一次又一次陷害,使得林冲自己原本的社会地位不能维持,妻子也差点被人强占,甚至于自己的性命都朝不保夕了,这在他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他忍无可忍,反抗压迫,投靠梁山。据此可总结出答案:他们的共同点:都身处黑暗社会中,饱受苦难不幸,后来都具有了反抗精神。不同点:彭德怀的继母对他非常嫌弃,祖母准备溺死他,最后舅舅救了他,他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等书籍,最终走上革命道路,他的反抗基于内心的正义感以及对贫穷人民的同情。保尔从

29、小在苦难中长大,在车站食堂当杂役时受尽了凌辱,所以他憎恨那些欺压穷人的老板,厌恶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钱人。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林冲是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后期因高俅一再设局陷害他,致使林冲反抗,林冲的反抗是官逼民反,他被逼上梁山是被动的,迫不得已的。10(1)兴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3)通“弼”,辅佐 11(1)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2)这样,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害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 12B 13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 14 个人发展与国家兴亡 为君之道

30、 存百姓 不敢纵逸【解析】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发:兴起,指被任用。(2)句意: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过:犯错误。(3)句意: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1)故,所以;任,责任,担子;是,这;苦,使受苦;心志,心意。(2)然后,这样以后;生,产生、兴起;忧患,指困难、挫折、挑战等不利的境遇;死,消亡、衰亡;安乐,指安逸、舒适、无忧无虑的环境。1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31、。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A.动词,做、当/动词,替;B.名词,大腿/名词,大腿;C.连词,如果/动词,及、比得上;D.动词,操劳/动词,存在;故选B。1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句意:我既然住在深宫之内,不可能完全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所以希望你们诸位起到我的耳目的作用。“朕既在九重”是原因,“不能尽见天下事”是结果,“故布之卿等”是做法,“以为朕之耳目”是目的。故断为: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梳理语段内容,抓住相关语句来概括即可。第一、二空。甲文先论述了个人发展的因素,然后引申到国家也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32、乐”,因此是从个人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角度阐述了治国之道。乙文通过唐太宗的话,阐述了皇帝与国家的关系,“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是从“为君之道”的角度来阐述治国之道的。第三、四空。根据【乙】文“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再者,不敢纵逸”可知,强调为君之道必须首先关心百姓,即“存百姓”;其次说“不敢纵逸”,君王从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求;还要广开言路,居安思危。【点睛】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

33、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乙】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做国君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必须首先关心百姓。如果用损害百姓的办法来满足自身的享乐,那就像从自己腿上割肉来充饥一样,肚子填饱了,人

34、也就死了。再说,我从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求。经常想到使人身体受到损害的原因不在别的,都是由于自己贪欲才酿成的灾祸。如果一味沉溺于吃喝,沉湎于声色,那么这些欲望越多,所受到的损害也就越大,这样既妨害国家大事,又扰乱百姓。”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目都受到蒙蔽,弄不清哪些政策是成功的,哪些政策的失败的,帝王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过错,于是渐渐导致国灭身亡。我既然住在深宫之内,不可能完全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所以希望你们诸位起到我的耳目的作用。不要以为国家太平,边疆安宁,就不用心操劳国事了。”15D 16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激励非遗传承新人去学习、去参与、去保护、去传承非遗文化,保证非

35、遗传承人才不会断层;非遗传承人可以借助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让非遗有时尚轻松的新表达,推动非遗创新性传承和发展;教育部门应牵头组织,鼓励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激发青少年对非遗技艺的兴趣。 17示例:我支持这种传承方式。首先,围炉煮茶自古有之,是对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次,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将饮茶的文化深入生活中,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体验茶文化,激发对非遗技艺的兴趣。再次,非遗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才能让非遗文化富有活力,真正传承下去。【解析】15本题考查阅读运用。D.根据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

36、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相关。高州笔架山是自然形成的高山,与人类文化无关,因此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故选D。16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结合材料三“高州木偶戏现在面临生存危机和失传的危险”“木偶艺术后继乏人,一些著名木偶艺人后代不愿继承衣钵,社会上也难找人传承,高州木偶戏确实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可提建议: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激励非遗传承新人去学习、去参与、去保护、去传承非遗文化,保证非遗传承人才不会断层;结合材料四第二段“教育部门应牵头组织,鼓励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激发

37、青少一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非遗技艺的兴趣”可得:教育部门应牵头组织,鼓励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激发青少年对非遗技艺的兴趣。根据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人们喜欢手手机看短视频,可提建议:非遗传承人可以借助手机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让非遗有时尚轻松的新表达,推动非遗创新性传承和发展。17本题考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的评价和思考。解答时,首先,要理解并阐述“围炉煮茶”这种传承方式背后的文化含义和价值,即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然后,分析这种传承方式对于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积极作用。可以指出,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将饮茶的文化深入生活中,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体验茶文化,从而激发对非遗技艺的

38、兴趣。这种方式有助于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和受众范围,为其传承和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最后,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这种传承方式进行评价和展望。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对这种传承方式持积极态度。围炉煮茶不仅是对古老茶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生活美学的体现。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围炉煮茶让人们有机会慢下来,与亲友共享一段宁静的时光,感受茶与心灵的交融。此外,通过围炉煮茶的形式,年轻人能够更直观地接触到非遗茶文化,从而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既保留了非遗文化的精髓,又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推动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18(1)母亲这几年身体大不如前(2)母亲

39、的身体真的不如以前 19 奶奶:端着粽子,望着孙子风风火火的背影大声说:“是你爱吃的粽子,你就回来吃吧,别忘了。” 孙子:大声回答:“行,您放在那儿吧,我回来吃。” 奶奶:慈爱地望着孙子飞驰的身影,喃喃自语:唉!这孩子,跑得那么快,一口都还没尝呢 20“四个五角粽”是全文的线索,小说紧紧围绕“四个五角粽”将母亲包粽子,精心挑选四个五角粽,为孙子熥粽子,直到这四个五角粽被扔掉等情节依次展开,使文章线索明晰,结构严谨;“四个五角粽”有四平八稳的寓意,暗示着母亲对孙子的一片深情,希望孙子远在异国他乡平平安安;文章依托这“四个五角粽”将母亲这一形象刻画得生动、丰满、真实、感人;暗示理解、尊重长辈的爱的

40、主题;端午节前一天包粽子,这是一种和睦规矩,一种风俗,更是一种文化,这种民俗不该丢弃,作品借“四个五角粽”突出了这一观点。 21示例:(1)亲情方面:读完全文,我被深深地感动,祖辈们对我们这一代人是疼爱多于管束的,但我们却往往忽视他们的爱,甚至于厌烦,今后我们应多抽时间陪陪长辈,多与长辈交流,更要尊重、珍惜长辈的爱。(2)端午民俗方面:我们一般会在端午节前一天包粽子,这是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在粽叶的丝丝飘香之中,浸透着家国情怀。这是一种和睦规矩,一种风俗,更是一种文化,这种民俗不该丢弃。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传承好发扬好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是历史交予我们的责任。当然,

41、最好的传承,就是让端午节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解析】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文章第段就提到“母亲这几年身体大不如前,每年端午节的粽子,不再亲自动手包了”,第段也写到“只是,母亲的身体真的不如以前,她的动作显得迟缓多了”,这些都暗示了老人将不久于人世。1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段的“家里只有奶奶。奶奶端来粽子”和“孙子笑着说:起晚了,起晚了,我和同学都约好了,要迟到了,奶奶,我得先走了”可以看出,奶奶爱孙子,一直准备着让孙子吃她亲自包的粽子,但是孙子却惦记着和同学的约会,没有时间吃粽子,让奶奶很是失落。据此回答即可。注意运用合理的动作和心理描写。20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题目“四个五

42、角粽”有什么来历,和谁有关,为什么是四个,这些都会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段的“去年端午节前,母亲忽然兴起,让儿子按照她的要求,买来江米、五花肉和粽叶,要亮亮手艺了”,段的“去年的端午节前夕,母亲一个人坐在灯下包粽子,不让人插手一盆粽子包好了,她从那一盆粽子里挑了四个粽子,放进冰箱里”,段的“奶奶那一宿都没睡好觉,第二天早早就起来了,从冰箱里拿出那四个五角粽,解完冻之后,坐上一锅水,把粽子熥在锅里的笼屉上,等孙子一醒就端上桌,作为迎接孙子的第一顿早餐”和段的“儿子发现粽子已经有些变馊,悄悄拿出来,扔进了垃圾箱”可以看出,从买粽子的材料、包粽子到选粽子,再到熥粽子一直到最后扔粽子,都围绕标题展

43、开,可见标题是文章的线索,同时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结合段的“她是把对孙子的感情和思念,一起包进了粽子里面母亲说,多了也吃不了,四个,图个四平八稳!”可以看出,母亲之所以留下四个五角粽,是取其“四平八稳”之意,粽子包含着母亲对孙子的情感,希望孙子远在异国他乡平平安安;结合段的“只有孙子支持奶奶,说老规矩就是民俗,能够成为民俗的东西,就得信”和段的“孙子几乎是脚不沾地,风吹着的云彩一样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可以看出,虽然孙子说要信民俗,但是却一直没有陪伴过奶奶吃粽子,暗示了晚辈应用心关爱长辈,懂得珍惜长辈的爱的主题。21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结合段的“只有孙子支持奶奶,说老规矩就是民俗,能够成为民俗的

44、东西,就得信”和段的“她是把对孙子的感情和思念,一起包进了粽子里面”可以看出,端午习俗中的粽子也包含着母亲对孙子的爱,如果孙子能够真的做到支持奶奶,就应该吃了奶奶包的粽子,不让奶奶失落,但是他没做到。引发我们对传统习俗和亲情的思考: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继承、要发扬,让承载着民族文化和家庭之家的一些习俗能够传承下去,这也是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奶奶带着遗憾离世,提示我们要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体现出对老人、对亲情的关爱和在乎,有时间多陪陪家人,拒绝一些无用的社交,不要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22例文:那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冬日的傍晚,寒风凛冽,北风呼啸,它们无情地肆虐着北方的

45、大地。马路上熙熙攘攘人们紧缩着头,挟裹着厚厚的棉衣疾步而行,大街上灯火通明车水马龙,汽车鸣笛和着人群的嘈杂声,使晚霞洒下阵阵余晖的夜热闹而又匆忙。当人们争先恐后奔向各自温暖家的港湾时,考试失利的我却像游离于黑夜的一个幽灵,无法顾及这寒冷的夜,静静地走在路边,听着耳边寒风发出无情地“呜呜”声,它似乎同我一样如泣如诉。忽然间,我的眼睛无意中瞥见路灯下一株不知名的野花,它居然生长在杂草丛生、碎石满地之处,零星的已经变了颜色的几片叶子托着一朵皱蔫的花。我心里不由得微微一颤,惊诧地瞪大了双眼,花枝 纤细的令我担心,仿佛风一吹就会折断。这让我内心无比震撼,这么脆弱无力的无名野花,竟然能够克服寒冬,勇于生长

46、,敢于挑战困难与极限,成就自我。第二天清晨,我又刻意来到了这里,寻找昨晚的“它”。然而,怎么也找不到它的身影,最终在一小堆树叶下找到了它。看来,它也没能躲避过昨晚寒风的侵袭。可是当我仔细看时,发现它竟然长出了新的叶片!小小的叶片搭在枝干上,相互扶持着,向寒冷的冬证明着它们的生不息,宣誓着它们的坚强勇敢。冬日的一缕阳光透过尘埃照进我的心田,让我瞬间感到温暖,眼前的野花更让我感慨万千,即使生存条件如此恶劣,它都能视困难为动力,而我却为考试失利情绪低落、萎靡不振,俗语说:“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很好地反思失败!”我愿迎风逆流而上,百折不挠。“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光,是温暖的字眼,山朗水润,万物苏醒。一株顽强生存的野草,像一束光,照亮我前行目标,照亮了我的世界!【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关键词语是“一束”“光”“照亮”“我”。“一束”点明数量,只能写一个人或一类人。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