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1 名著《经典常谈》题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练习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256819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21 名著《经典常谈》题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点21 名著《经典常谈》题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点21 名著《经典常谈》题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点21 名著《经典常谈》题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点21 名著《经典常谈》题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知识盘点考点21 名著经典常谈题练班级 _姓名_过关情况_经典常谈(一)识记填空题第一部分:说文解字第一:介绍了_的传说,_前的字书,说文解字的作者和内容,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以及汉字的演变。说文解字第二:介绍了说文解字的_和_,以及一些常见字的_的解释。周易:介绍了周易的_和_,以及_的含义和作用,还举了一些_的例子和故事。尚书:介绍了尚书的_和内容,以及一些重要的篇章和史实,还比较了尚书和_的异同。诗经:介绍了诗经的作者和内容,以及一些著名的_和_,还分析了诗经的_和_。三礼:介绍了三礼的作者和内容,以及一些_的规范和意义,还讲了一些礼仪的_和_。春

2、秋三传:介绍了春秋的作者和内容,以及_谷梁传的作者和内容,还分析了春秋的_和_。四书:介绍了四书的作者和内容,以及_中庸_孟子的主要思想和影响,还讲了一些_故事和言论。战国策:介绍了战国策的作者和内容,以及一些精彩的故事和策略,还分析了战国策的_和_。史记汉书:介绍了史记_的作者和内容,以及一些重要的人物和事件,还比较了史记_的风格和水平。诸子:介绍了诸子的作者和内容,以及_家、道家、_家、_家、名家、兵家、阴阳家、杂家等各家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还讲了一些_的故事和_。第二部分:经典常谈是_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_的著作。经典常谈全书共_篇,介绍了_、_、

3、_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_、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朱自清是按照_、_学术观念来撰写经典常谈的,例如讨论儒家经书时,破除“_”的传说。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_和_。经典常谈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不“_”,也不_,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_造的。东汉_编写的_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在人家门头上,在小孩的帽饰上,我们常见到八卦那种东西。讲八卦的便是_这部书。_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份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份是君臣相告的话。_被称作“诗三百”,现在实存_篇。10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_所作

4、的_。11_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12_、_、_合称春秋三传。13五经是_、_、_、_、_;四书是_、_、_、_。14“科举是一种竞争的考试制度,考试的主要科目是八股文,题目都出在四书里,而且是朱注的四书里”句中的“朱注”指_的小注。15_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_”、“_”、“_”,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16_生在战国时代,他不免“好辩”,他自己也觉得的;他的话流露着“英气”,“有圭角”,和孔子的温润是不同的。所以儒家只称为“_”,次于孔子一等。17“他们凭他

5、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句中的“他们”指的是_。记载他们说辞的书叫_,是汉代_编定的。18_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_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19_创了“纪传体”,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就是汉武帝的时候,首尾三千多年。20_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从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断代成书。21_、_,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这两部书都成了文学的古典;两书有许多相同处,虽然也有许多相异处。22史记作者_,字_,是太史令_的儿子。他

6、因替_辩护,被处以宫刑,灰心失望已极,只能发愤努力希图留个后世名。2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说他的书“欲以究天人之际,_,_”。24史记自序里说:“罔(网)罗天下放佚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_,_。”25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_,是编年的。十_,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_,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_,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_,类记各方面人物。26史记共_篇,_占了全书的过半数;司马迁的史观是以_为中心的。27汉书作者是汉代的_,字_。汉书的名称从_来,是_定的。28孔子以后,儒家还出了两位大师,_和_。29_说人性是善的。人都有_心、_心、_心、_心;这便是仁、义、礼、智等善端,只要能够加以扩充,

7、便成善人。30_说人性是恶的。性是生之本然,里面不但没有_,还有_等恶端。31墨家的创始者_,墨家是有团体组织的,他们的首领叫作“_”,他们不但是打仗的专家,并且是制造_的专家。32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这是他们的“_”主义。33墨子说天下大害,在于人的互争;天下人都该视人如己,互相帮助,不但利他,而且利己。这是“_”主义。34压根儿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的是_。他们看见时世太乱,难以挽救,便消极起来,对于世事,取一种_的态度。其代表人物是_和_。35儒、墨、道各家有一个共通的态度,就是_;他们都假托古圣贤之言以自重。孔子托于_、_,墨子托于_,孟子托于_、_,老、庄托于传

8、说中_、_以前的人物。36秦相吕不韦教许多门客合撰了一部_。淮南王刘安仿效吕不韦的故智,教门客编了一部_。37到了汉代,模拟_的更多,东方朔、王褒、刘向、王逸都走着宋玉的路。汉人称这种体制为“_”,又称为“_”。38楚声里也有整齐的五言,像著名的_、_、_都是的。这就是五言诗的源头。39汉乐府以_为主。所叙的_和_最多,历史及游仙的故事也占一部份。此外便是男女相思和离别之作,格言式的教训,人生的慨叹等等。40_是第一个人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他成了千古“隐逸诗人之宗”。41_是第一个在诗里用全力刻画山水的人;他也可以说是第一个用全力雕琢字句的人。42陶诗教给人怎样赏味_,谢诗教给人怎样赏味_;

9、他们都是发现_的诗人。陶是写意,谢是_。43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_,称为近体;不是_的诗,称为古体。44_的生活态度是出世的;他作诗也全任自然。人家称他为“天上谪仙人”,他的歌行增进了七言诗的价值;但他的绝句更代表着新制。45_的诗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46五言律诗,王维、孟浩然已经不用来写艳情而用来写_;杜甫却更用来表现_。47_的诗逞才使气,不怕说尽,是“沉着痛快”的诗。48_和_反对雕琢字句,主张诚实自然。他们的诗却容易懂,又能道出人人心中的话,所以雅俗共赏,一时风行。49晚唐诗向来推_、_为大家。两人合称为“_”

10、。50有一种“寓言”,藉着神话或历史故事来抒论。_多用神话,_多用历史故事,_有些神仙家言,_是继承_的寓言而加以变化。51_是说明春秋的,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它最长于_的记载;它能够将千头万绪的战事叙得层次分明,它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52唐宋八大家,_、_之外,六家都是宋人。_为首,以下是曾巩、_、苏洵和他的儿子_、_。53到了宋代,又有“_”。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54话本留存到现在的已经很少,但还足以见出后世的几部小说名著,如元_的三国志演义,明施耐庵的_,_的西游记,都是从话本演化出来的。55到了_,组织才更严密了;全书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虽然包罗万象,而能“一以贯之”。这不但是章回小

11、说,而且是近代所谓“长篇小说”了。白话小说到此大成。(二)简答题1中国“四史”是指:_2“春秋三传”是指:、_3是我国最大的丛书。_4.“韦编三绝”是指_读易的务力表现_5.收列词目37万条,单字56000个左右,是目前最大的工具书之一。_6怎么理解朱自清说的“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_7叶圣陶先生认为经典常谈是一本什么样的书?_(三)综合选择题1某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B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

12、和形式。C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2下列关于三传的说法和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公羊传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B三传虽各个独立,却也大同小异。C左传迷信卜筮,所记祸福的预言,几乎无不应验;这却大大违背了征实的精神,而和儒家的宗旨也不合了。D杜预论到左传,说“其文缓,其旨远”,“缓”委婉,“远”是含蓄。3下列对经典常谈这本书的作用概括最准确的的一项是()A该书指出了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

13、的原因和一些方法。B该书不是写给专家和大学里专门研究古书的学生看的,而是写给那些需要读些古书的学生看的。C该书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D该书是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读了这本书就等于接受了经典训练,不用再去接触古书了。4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五章,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

14、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5选出下列说法中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道家的老、庄,法家的韩非,却不重辩。“老学”所重的是自然。韩非注重功利,主张以法禁辩,说辩“生于上之不明”。B论语以记言为主,所记的多是很简单的。孔子主张“巧言”,痛恨“慎言”和“利口”。C战国游士的说辞好用譬喻。譬喻成了风气,这开了后来辞赋的路。D战国末期,“雅言”之外,原还有齐语、楚语两种有势力的方言。6下列说法中符合经典常谈文意的两项是()( )A只要历史教本跟其他学生用书编撰得好,教师和帮助学生的一些人们又指导得法,学生就可以一辈子不读论语、庄子这些古书。B读诗经就不能让学生读白话诗经,只能直接读诗经原文。C史

15、记作为历史书,尽可用“历史教本”“中国通史”之类来代替;作为文学作品,还是得直接读史记。D不怕旅行辛苦,道路几千,跑上峨眉金顶看日出,或者跑到甘肃敦煌,看一窟寺历代的造像跟壁画。这样做完全没有实用,只有那股傻劲儿倒可以佩服。E读古书读的得其道,也会有类似实用之外的无用之用。7下列说法和三礼第五的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君师们认为社会混乱,所以需要排列次序制定礼法,人人各得一份应有的。B有人说“礼教是吃人的”。礼教并不吃人,只是人的思想、社会进程变化了,成了“伪礼”。C歌词就是诗;诗与礼乐是可以分开的。D礼记是一个广泛的名称。这些“记”里包含着礼古经的一部分。(三)语段阅读题(一) 一是“象形

16、”,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都相同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B“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事文字。C“人”“言”为“信”,“信”是

17、会意文字,“江”“河”是转注文字。D“令”本义是发号,假借为“县令”的“令”,这是假借文字。2班长找来了一些象形字的图片,请你分别写出它们对应的现代汉字。(二)【文段一】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文段二】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文段一】中的“书”是指_,“小学”是指_;【文段二】中的“许氏”是指_,“这部书”是指_。(三)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

18、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请你据此完成下面表格。方法提要阅读任务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1)学完诗经)二首以后,小文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阅读诗经)第四这一章节,向小文具体说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2)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A说文解字第一B四书第七C周易第二D辞赋第十一(1) 学完诗经)二首以后,小文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阅读诗经)第四这一章节,向小文具体说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2) 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A. 说文解字第一 B四书

19、第七C周易第二 D辞赋第十一(四) 班级正开展经典常谈阅读交流会,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1)“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诸子第十篇回答。_(2)唐代以前,一般文人多偏爱汉书,唐代以后则偏爱史记。原因是什么?_(五)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请完成下面填空。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表、志由曹大家和马续补成;纪、传从昭帝至平帝有班彪的后传做底本。而从高祖至武帝,更多用史记的文字。这样一看,班固自己作的似乎太少。因此有人说他的书是“剽窃”而成,算不得著作。但那时的著作权的观念还不甚分明,不以抄袭为嫌;而史书也不能凭虚别构。(1) 经典常谈所讲的主要“经”

20、书中,_和_也是史书。写汉书的四人,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班彪、班固,还有班固的兄弟_和曹大家的夫人_。(2)文中说“班固自己作的似乎太少”,你认为其中的“似乎”二字可否去掉?为什么?_(六)他游说秦惠王,秦惠王老不理他;穷得要死,只好回家。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恨极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这样整一年,他想着成了,便出来游说六国合纵。这回他果然成功了,佩了六国相印,又有势又有钱。打家里过的时候,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头,嫂嫂爬在地下谢罪。他叹道:“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真是少不得的!”(1)上文中的“他”是_。“他”劝东方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所以属于

21、_派。(2)“他”成功之后,可以佩六国相印。像“他”一样的游说之士为什么这么受各国君主重视?_(七)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_。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_的形式;这种形式失去主要地位是因为_。参考答案经典常谈(一)识

22、记填空题第一部分:说文解字第一:介绍了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文解字前的字书,说文解字的作者和内容,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以及汉字的演变。说文解字第二:介绍了说文解字的结构和分类,以及一些常见字的形声义的解释。周易:介绍了周易的起源和内容,以及八卦的含义和作用,还举了一些易经的例子和故事。尚书:介绍了尚书的作者和内容,以及一些重要的篇章和史实,还比较了尚书和史记的异同。诗经:介绍了诗经的作者和内容,以及一些著名的诗篇和风格,还分析了诗经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三礼:介绍了三礼的作者和内容,以及一些礼仪的规范和意义,还讲了一些礼仪的由来和变化。春秋三传:介绍了春秋的作者和内容,以及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作者和

23、内容,还分析了春秋的政治倾向和历史作用。四书:介绍了四书的作者和内容,以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主要思想和影响,还讲了一些孔孟的故事和言论。战国策:介绍了战国策的作者和内容,以及一些精彩的故事和策略,还分析了战国策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史记汉书:介绍了史记汉书的作者和内容,以及一些重要的人物和事件,还比较了史记汉书的风格和水平。诸子:介绍了诸子的作者和内容,以及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兵家、阴阳家、杂家等各家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还讲了一些诸子的故事和言论。第二部分: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

24、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朱自清是按照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来撰写经典常谈的,例如讨论儒家经书时,破除“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经典常谈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仓颉造的。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在人家门头上,在小孩的帽饰上,我们常见到八卦那种东西。讲八卦的便是周易这部书。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份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份是君臣相

25、告的话。诗经被称作“诗三百”,现在实存05篇。10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戴圣所作的小戴记。11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12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13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4“科举是一种竞争的考试制度,考试的主要科目是八股文,题目都出在四书里,而且是朱注的四书里”句中的“朱注”指朱熹的小注。15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16孟子生在战国时代,他不免“好辩”,他自己

26、也觉得的;他的话流露着“英气”,“有圭角”,和孔子的温润是不同的。所以儒家只称为“亚圣”,次于孔子一等。17“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句中的“他们”指的是战国策士。记载他们说辞的书叫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定的。18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19史记创了“纪传体”,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就是汉武帝的时候,首尾三千多年。20汉书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从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断代成书。21史

27、记、汉书,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这两部书都成了文学的古典;两书有许多相同处,虽然也有许多相异处。22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是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他因替李陵辩护,被处以宫刑,灰心失望已极,只能发愤努力希图留个后世名。2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说他的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4史记自序里说:“罔(网)罗天下放佚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25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26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列传占了全书的过半数;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

28、中心的。27汉书作者是汉代的班固,字孟坚。汉书的名称从尚书来,是班固定的。28孔子以后,儒家还出了两位大师,孟子和荀子。29孟子说人性是善的。人都有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这便是仁、义、礼、智等善端,只要能够加以扩充,便成善人。30荀子说人性是恶的。性是生之本然,里面不但没有善端,还有争夺放纵等恶端。31墨家的创始者墨翟,墨家是有团体组织的,他们的首领叫作“钜子”,他们不但是打仗的专家,并且是制造战争器械的专家。32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这是他们的“非攻”主义。33墨子说天下大害,在于人的互争;天下人都该视人如己,互相帮助,不但利他,而且利己。这是“兼爱”主义。

29、34压根儿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的是道家。他们看见时世太乱,难以挽救,便消极起来,对于世事,取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35儒、墨、道各家有一个共通的态度,就是托古立言;他们都假托古圣贤之言以自重。孔子托于文王、周公,墨子托于禹,孟子托于尧、舜,老、庄托于传说中尧、舜以前的人物。36秦相吕不韦教许多门客合撰了一部吕氏春秋。淮南王刘安仿效吕不韦的故智,教门客编了一部淮南子。37到了汉代,模拟离骚的更多,东方朔、王褒、刘向、王逸都走着宋玉的路。汉人称这种体制为“辞”,又称为“楚辞”。38楚声里也有整齐的五言,像著名的白头吟、梁甫吟、怨歌行都是的。这就是五言诗的源头。39汉乐府以叙事为

30、主。所叙的社会故事和风俗最多,历史及游仙的故事也占一部份。此外便是男女相思和离别之作,格言式的教训,人生的慨叹等等。40陶渊明是第一个人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他成了千古“隐逸诗人之宗”。41谢灵运是第一个在诗里用全力刻画山水的人;他也可以说是第一个用全力雕琢字句的人。42陶诗教给人怎样赏味田园,谢诗教给人怎样赏味山水;他们都是发现自然的诗人。陶是写意,谢是工笔。43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44李白的生活态度是出世的;他作诗也全任自然。人家称他为“天上谪仙人”,他的歌行增进了七言诗的价值;但他的绝句更代表着新制。45杜甫的诗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

31、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46五言律诗,王维、孟浩然已经不用来写艳情而用来写山水;杜甫却更用来表现广大的实在的人生。47杜甫的诗逞才使气,不怕说尽,是“沉着痛快”的诗。48元稹和白居易反对雕琢字句,主张诚实自然。他们的诗却容易懂,又能道出人人心中的话,所以雅俗共赏,一时风行。49晚唐诗向来推李商隐、杜牧为大家。两人合称为“小李杜”。50有一种“寓言”,藉着神话或历史故事来抒论。庄子多用神话,韩非子多用历史故事,庄子有些神仙家言,韩非子是继承庄子的寓言而加以变化。51左传是说明春秋的,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它最长于战争的记载;它能够将千头万绪的战事叙得层次分明

32、,它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5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之外,六家都是宋人。欧阳修为首,以下是曾巩、王安石、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53到了宋代,又有“话本”。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54话本留存到现在的已经很少,但还足以见出后世的几部小说名著,如元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都是从话本演化出来的。55到了红楼梦,组织才更严密了;全书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虽然包罗万象,而能“一以贯之”。这不但是章回小说,而且是近代所谓“长篇小说”了。白话小说到此大成。【解析】考查文学常识,学生阅读时,能做一定的笔记,这些填空题就都能填写出正确的答案。(二)简答题1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解析

33、】按照传统的说法,四史一般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2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解析】按照人们惯常的说法,“春秋三传”是指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3四库全书【解析】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4孔子【解析】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5. 收汉语大词典【解析】汉语大词典,是中国大型的汉语词典,其内容之浩繁,包括社会生活、古今习俗、中外文化乃至各种泰教的教义等,都发生纵向或横向联系。词典由中国数百位专家参与编写工作,共收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