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8 课内文言文《礼记二则》-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练习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256817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18 课内文言文《礼记二则》-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考点18 课内文言文《礼记二则》-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考点18 课内文言文《礼记二则》-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考点18 课内文言文《礼记二则》-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考点18 课内文言文《礼记二则》-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知识盘点考点18 课内文言文礼记二则 班级 _姓名_ 过关情况_(一)识记注释(一)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虽:虽然。嘉肴:美味的菜肴。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其:代“食”的对象。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善:益处,好处。是故:所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困:困惑。自反:自我反思。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学学

2、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教导。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二)大道之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之:的。行:施行。为:是。公:公共的。选贤与(j)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选,选拔。贤,指品德高尚。与,同“举”。能,指才干出众。讲:讲求。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信:诚信。修:培养。睦:和睦(气氛)。故:因此。独:只。亲:以为亲。亲:父母。子:以为子。子:子女。老有所终:老人能够善终。终,善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壮有所用: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

3、社会效力。幼有所长(zhng):幼年人能顺利成长。矜(gun)、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废疾者: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者,的人。皆:都。养:供养。男有分(f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职守。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嫁。货:财货。恶:憎恨。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弃:丢弃。必:一定。藏:私藏。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是故:因此。谋:奸诈之心。兴:兴起。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作乱。贼,指害人。作,兴起。故:所以。外户:从外面把门

4、带上。而不闭。是谓大同。是:这。谓(wi):是。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二)识记译句虽有佳肴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2教学相长也。_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_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5“学学半”,其此之谓乎!_大道之行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_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_4男有分,女有归。_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_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_7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_(三)相关问题虽人佳肴1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5、,说明了_的道理。2解释课文中“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_3“教”与“学”的关系如何?_4_是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 _的汇编。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有礼运_大学等四十九篇。大多是_等所记。5为何在一开始写关于“嘉肴”“至道”的内容,能否删去?_6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作比,继而引入“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_”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7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举一个例子,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_8“教学相长”在教学中的意义。_大道之行1“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括,以下三句是分述

6、。_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_3“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_4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_5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_6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_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8“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_9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_10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

7、哪一句?_11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_12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这个“大同”社会有何相似之处?_(四)真题检测 (一)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虽有至道_ (2)学学半_2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B然后/能自强也C是故/谋闭而不兴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3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

8、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_(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大道之行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不独子其子_(2)盗窃乱贼而不作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选贤与能,讲信修睦。_3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 人才选拔:_ 福利保障:_(三)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9、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自成一家。惜乎老至耄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于终身不窥堂奥者。(选自清赵翼瓯北诗话小引)注释息心凝虑:静心思考。展玩:展读,赏

10、玩。寻绎:探求推理。相上下:相比较。挫笼参会:吸收、综合和比较。耄:八九十岁。差胜:略微超过。赵翼:清代文学家,常州人,乾隆进士。瓯北诗话是赵翼的诗论专著,选文是这本书的自序。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教然后知困_学学半_究极本领 _再三展玩 _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_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_3请简要分析乙文的写作目的。(3分)_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嘉肴”“大概”“参会”“终身”四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同。B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与甲文中的“教学相长”提示我们:学习方法灵活多样,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1、。C赵翼曾经评论说很多人读经典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从乙文的“愧悔”来看,他自己也犯过相同的错误。D赵翼虽能“知不足”,但是不能“自反”,忘记了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警告,晚年落得个“意与日去”“悲守穷庐”的结局。(四)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乙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

12、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兼爱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B不独亲其亲,不独于其子。(父母亲人)C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D家之与家之相篡。(掠夺)2翻译下列句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3甲文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_4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_参考答案(二)识记译句虽有佳肴1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2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13、3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困惑。4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勉励。5“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大道之行1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3让老年人能够善终,让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让幼年人能够顺利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有人供养。4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5对于)财货,(人们)憎恨(那种)把它扔在地上(的

14、行为),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对于)力气,(人们)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6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兴起。7因此(家家户户)门都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是理想中“大同”的境界。(三)相关问题虽人佳肴1教学相长2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只有二者兼备,才能获得成功。3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4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有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大多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5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证明中心,说理的力度大大增强。即

15、通过比喻,引入“至道”,形象生动地告诉读者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删去。6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7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例子:“我你”师生关系的确立表现出互惠的崭新特点。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教育老师,他们在课堂上相互影响,相互提高。(需要学生结合具体的经历谈)8在教学意义上,“教学相长”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师生共同展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在充分发掘自己的生命潜能中共同发

16、展、共同进步。大道之行1“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作“德才兼备”。“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2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

17、。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对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

18、界。3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4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都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5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或:货尽其用、人尽

19、其力)。6“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7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10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1示例一:不会实现

20、。因为那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社会,现实社会中存在太多自私自利,尔虞我诈。(言之有理即可)_示例二:会实现。现在的社会还不是“大同”社会。(言之有理即可)12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看出“桃源”中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男有分,女有归”。从“设酒杀鸡作食”“皆出酒食”可看出“桃源”中百姓热情好客,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四)真题检测 (一) 1(1)最好的道理(2)同“教”,教导【解析】理解常见文言

21、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至道”是“最好的道理”2A【解析】A项,正确的朗读停顿划分应为:故/人不独亲其亲。3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句中的“知(知道

22、)、反(反省)、困(困惑)”几个词是重点词语。4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解析】开放性题,只要围绕着实践出真知来谈都是可以的。(二)1(1)以为子(2)害人【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1)不独子其子: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子:以为子。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贼:害人。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词语:与,通“举”,推举,选举。信:诚信。修:培养。3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

23、废疾者皆有所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三)1困惑;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穷尽,终极;一次又一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意: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困:困惑。句意: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句意:穷尽本领。究极:穷尽,终极。句意:一次又一次地展读,

24、赏玩。再三:一次又一次。句意:因此偷偷地感到后悔惭愧。窃:偷偷地,私自。2.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知道它的好处的。发觉之前所阅读收获的东西,仅仅是这些书本中的十分之二三罢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虽,即使。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句意: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重点词:觉,发觉。向,以前。犹,好像。句意:发觉之前所阅读收获的东西,

25、仅仅是这些书本中的十分之二三罢了。3少时读书要用功,读出真意,但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很多书只有阅历深了,才能读懂。且读书也是对话,同样的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乙文中“惜乎老至耄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于终身不窥堂奥者”,可以看出乙文强调的是:少时读书要用功,读出真意,但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很多书只有阅历深了,才能读懂。且读书也是对话,同样的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4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有误,“参会”古今义不同,古义是综合和比较;B有误,“温故知新”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

26、知识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C正确;D有误,赵翼能“知不足”,能“自反”。故选:C。参考译文:序意思分几层:第一,少年读书,未深入,却以为读懂了。第二,晚年回首读书,发现以前只懂了十之二三。第三,很后悔少年读书不精,否则可以增进才学。第四,老了已不能进步了,但要告诉大家这个道理。赵的本意是少时读书要用功,读出真意,但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很多书只有阅历深了,才能读懂。且读书也是对话,同样一个问题,答案会不同的。(四)1B【解析】B句意:不仅仅只敬爱自己的父母,不仅仅疼爱自己的子女。亲:以为亲。故选B。2施行大道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让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年轻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长。【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