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255797 上传时间:2024-04-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3-2024学年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3-2024学年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3-2024学年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检测古诗词诵读一、课内古诗词(一)阅读古诗采薇(节选),并完成练习。昔我往矣,。今我来思,。,载渴载饥。我心伤悲,!1将诗句补充完整。本诗选自_。“薇”指_。2采薇(节选)诗的前四句情景交融,在“_”与“_”、“_”与“_”、“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的对比中,体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_”表现出战士出征时对故乡、对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_”使我们联想到战士返乡时的哀伤、悲愤。3“依依”在诗中有什么作用?_4采薇(节选)没有表达了诗人()A对从军路上又渴又饥的厌烦。B对征战兵卒的同情。C对战争的厌恶D对和平的渴望(二)阅读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完成练习。渭城朝雨渑

2、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_,_。5将诗句补充完整。6送元二使安西是_(朝代)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_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_诗。7诗的前两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_”,送别的时间“_”,送别时的环境“_”,这样的环境烘托出与朋友之间的_。8诗的后两句中,一个“_”字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_之情。(三)古诗阅读。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9全诗紧扣一个()字抒情写意,首联中一个()字把“好雨”拟人化了。10颔联中“潜”和“细”写出了春雨_的特点。11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

3、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四)课内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2细品诗歌,判断对错。(1)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故称“张十八”。()(2)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3)“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皇都

4、”指的是长安。()(4)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13“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_14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幕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_。君看一叶舟,_。15补全古诗。16“往来”的意思是_,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_的景象。17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鲈鱼的鲜美和捕鱼者的艰辛进行对比B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会让人联想到悯农中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C本诗后两句的朗读节奏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D本诗语言质朴,朗读时应

5、用叙述的语气进行朗读18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的理解。资料创作背景:诗人在苏州、常州一带查看水情时,目睹江中的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上起伏,由此联想到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故而创作了本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的幸福出力。_(六)古诗阅读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_。_,明月何时照我还。19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_代诗人_。20诗中描写了_到_路上的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_之情。21“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_,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_。22诗中的

6、“绿”字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思?_23哪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_24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说是“一水”“只隔”呢?_25全诗寓情于景,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也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思乡情。你还知道哪首下面吧。_(七)阅读古诗,再按要求答题。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26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应怜屐齿印苍苔:_(2)小扣柴扉久不开:_27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B这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格的记游诗。C这首诗写诗

7、人兴致很高地去拜访园的主人。却吃了个闭门羹,所以情绪低落。28说一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给了你什么样的哲理感受?_(八)诗词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29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_30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_31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_(九)课内阅读。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慕雨子规啼。谁

8、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32词中描绘的是_时节的景色,由“_”可以看出来。33“唱黄鸡”的意思是()A黄鸡报晓B比喻时光流逝C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34“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意思是:_。_35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再无年少,因此为州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B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近,人生衰老而叹息。(十)阅读词句,并完成练习。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_,_。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_,_。36补全词句。37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

9、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B唤取:呼唤,询问。C啭:鸟婉转地鸣叫。D因风:因为风势。38词的上阕,一个“_”字直接道出了词人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来与自己同住。词的下阕,通过黄鹂“_”,写出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之情。39在这首词中,运用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_,将_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_的喜爱。40美好春光的流逝总是让人感到无限惋惜和伤感,请你再写出两句类似的诗词句。_二、拓展提升(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注释: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闻说:听说。浮

10、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缘:因为。1这首诗中正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侧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登临飞来峰上的千寻高塔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登高远望,觉得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诗的后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人生哲理。()3“浮云遮望眼”运用了典故“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浮云”在这里指_。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_的政治抱负。(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

11、扣柴扉久不开。_,_。4补全古诗。5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题目中的“值”的意思是_,整个题目的意思是_。6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诗中诗人将主人不在家或不想让青苔留下木屐的痕迹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语言幽默风趣B诗的后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出墙的“一枝红杏”,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并通过一枝红杏,引发无限遐想,让读者想象“满园春色”C本诗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诗人“小扣柴扉”但园主人却“久不开”,说明园主人懒于社交,性情孤僻冷漠D朗读这首诗时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前两句要语调低沉,语速缓慢,读出诗人的失望扫兴之感;后两句要语调上扬,语速稍快,读出诗人的欢快、喜悦之感7诗

12、中揭示了“一切美好的、充满生机的新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这一道理的诗句是“_”。(三)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注释:侍御:官职名。通波:四处水路相通。武冈:县名,在今湖南省西部。离伤:离别的伤感。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8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诗人通过写沅水连接着武冈,给人一种两地比邻之感B“送君不觉有离伤”说明作者心胸豁达,送别友人之时并没有离愁别绪C第三、四两句用青山同享、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轻快地写出两人分别后的情景,巧妙地化远为近,化“两乡”

13、为“一乡”,写出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情谊D“同”字表面上写与朋友风雨同行,实际上突显了对朋友的牵挂9有人认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正说”,而本诗“明月何曾是两乡”则是“反说”。结合全诗,说说你对“反说”的理解。_(四)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注释:僵卧:指卧病在床。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戌守边疆。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夜阑:夜将尽。10诗中“僵”与“卧”描绘出了诗人_的处境,对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说法正确的是()。A与“不自哀”形成对比,表现

14、了陆游坚定的报国之志B展现了陆游晚年的凄凉与不得志11诗的前两句逐层深入,其中“_”和“_”两字体现了这种递进。12判断下列关于古诗后两句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古诗的后两句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和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渴望杀敌报国的志向,读来悲壮苍凉。()“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和命运。()(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杂诗(其二)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注释:来日:来的时候。绮(q)窗:雕刻花纹的窗户。著(zhu)花未:开花没有?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1

15、3本诗的前两句连用了两个“故乡”,表达了“我”_的情感。14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一个久居他乡的游子,终于见到一个来自故乡的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故乡的一切B“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写出了仿佛故乡值得怀念的就是窗前的那株寒梅,这有些出乎常情,是故作姿态C在句式上,以问句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D本诗的语言风格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15本诗中_寄托着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请你写出两句表达同样情感的诗句:_(六)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塞下曲六首(其一)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

16、,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释 天山:指祁连山。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16诗的前半部分表现了边塞生活_、_的特点。17“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有什么好处?_18全诗要表达的主题有()(填序号)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1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20诗中的戍边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_(七)阅读回乡偶书(其二),感受贺知章的乡愁。回乡偶书(其二)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21从题目中的“_ ”字可以看出,诗

17、人写这首诗是有感而发,随感所想。22诗的前两句中,体现诗人离家数十载,家乡世事变迁的词语是“_”从这两句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A悲伤B慨叹C凄凉D哀怨23下列对后两句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句从人事变化转到了景物描写上,借物是人非来表达自己的感慨B诗句运用反衬的手法,以“湖波不改”反衬“半消磨”,加强了诗人的感情C诗人写门前的镜湖,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D“春风不改旧时波”中“不改”的不仅仅是微波粼粼的镜湖,还有诗人的乡情(八)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24“尝”的意思是_,“闻”的意思是_,“尝闻

18、”写出了人们对_的关注。25“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_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_的迫切心情。26农家望晴与江上渔者的共同点是:都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但在表达手法上有所不同,江上渔者主要运用_的手法,农家望晴主要运用了_的手法。27用自己的话写写第一、二句诗的意思。_参考答案一、课内古诗词1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莫知我哀诗经小雅植物名2昔 今 往 来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3“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既写出杨柳随风摇曳的样子,又写出了战士对家乡的眷恋之情。4A【解析】1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识记和对古诗背景资料的掌握。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唱出从

19、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采薇(节选)前四句将过去出征时的春意盎然和如今归来时的雪花飘飘形成对比,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依依”是形容柳丝随风轻轻摇曳的样子,在中国古典意象中“柳”与“留”同音,有依依不舍之意。“雨雪霏霏”则表达了战士归来时的哀伤与悲愤。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依依”是形容柳丝随风轻轻摇曳的样子,在中国古典意象中“柳”与“留”同音,有依依不舍之意,表达了战士对家乡的留恋。4本题考查对采薇(节选)的理解。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表达了对士兵的

20、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6唐 王维 送别7渭城 早上 雨天 依依惜别之情8劝 依依不舍【解析】5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识记能力。送元二使安西全诗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6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以及作者的掌握能力。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一首送别诗。7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分析能力。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春天的一个早上)、地点(渭城)、环境(雨天),这样的环境烘托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8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领悟能力。诗的后两句似乎脱口而出的

21、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一个“劝”字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9喜 知10不求自来,悄无声息11C【解析】9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朗读诗歌可知,这首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全诗紧扣一个“喜”字抒情写意,首联中一个“知”字用得传神,这里的“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故全诗紧扣一个“喜”字抒情写意,首联中一个“知”字把“好雨”拟人化了。10考查学生对关键词的理解能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思是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

22、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诗句中“潜”和“细”写出了春雨“不求自来,悄无声息”的特点,只有“不求自来”,方能说明“知时节”,方能称为“好雨”,只有“悄无声息”,才能说明它是为“润物”而来。据此整理作答即可。11考查学生诗歌赏析能力。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前三联描写了实实在在的景物,而末联是想象中的情景,诗人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雨后锦官城的

23、迷人景象,是虚写。由此可知选项A、B、D说法正确,C说法有误。故选:C。12 13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14诗人用小雨、小草来描摹早春,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解析】12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能力。(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2)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皇都”即都城,根据诗人所处的时代,便知答案是“长安”。(4)诗的风

24、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13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能力。“草色遥看近却无”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14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能力。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15但爱鲈鱼美出没风波里1

25、6来来往往 热闹非凡17C18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范仲淹一心为公、心系百姓的品质。范仲淹在查看水情时,看到了辛劳打鱼的人,想到的不是鱼的鲜美,而是渔民的艰辛与危险,并作下江上渔者一诗,以此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分析】15这道题考查古诗的默写。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准确书写即可。16这道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来完成本题。这两句诗写的是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爱鲈鱼鲜美的味道。从中可以知道“往来”指的是“来来往往”,这说明了江岸上热闹非凡。17这道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这首诗的意思是: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鲜美的味道。可渔民们的一叶小舟

26、,就要为了捕鱼而在风浪中出没。诗人正是把鲈鱼的鲜美和捕鱼者的艰辛作了对比,突出了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渔民出生人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险与艰辛,以此突出渔民劳作的辛苦。诗人希望通过本首诗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本诗语言质朴,在读的时候用叙述的语气朗读即可。朗读诗句要注意朗读节奏,不能把句子读破了,即一个意思不能分开读,如“一叶舟”“风波里”不能分开,因此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本题选C。18这道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在答题时,要注意结合题下资料与本首诗的内容去思考。作答时,写出自己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字迹工

27、整,没有错别字并注意语句的通顺和完整。19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王安石20京口 瓜洲 春意盎然 喜悦21吹绿 江南两岸春意盎然的景象22寄托了诗人无比愉悦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3明月何时照我还。24因为诗人虽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突出了诗人的喜悦之情。2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江上渔者【解析】19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积累以及对作者的掌握能力。泊船瓜洲这首诗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20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诗

28、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诗中描写了京口到瓜州路上的春意盎然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21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意思是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吹绿,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江南两岸春意盎然的景象。22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领悟能力。“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静结合,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结合

29、“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23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领悟能力。本诗的意思是:(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在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明月何时照我还。”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24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领悟能力。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诗人虽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突出了诗

30、人的喜悦之情。25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积累能力。“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江上渔者” 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也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思乡情。26爱惜 轻轻地敲27C28“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分析】26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1)应怜屐齿印苍苔: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怜:爱惜。(2)小扣柴扉久不开: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小扣:轻轻地敲。27本题考查古诗的鉴

31、赏。C项鉴赏错误。“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并没有表现诗人情绪低落。28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意思是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这两句诗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

32、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29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30词人从“眉如春山”“眼如秋水”的比喻中翻出比喻,反过来用“眉峰”“眼波”比喻山水,构思新奇。“眉眼盈盈处”一语双关,既指友人所去浙东的秀丽山水,又描绘了送别时脉脉含情的神态。31“春归”“君归”全都无法挽留,“才送”“又送”可见悲情不断,以“春归”映衬“君归”,表现愁苦之深。但词人痴想友人能赶上春并和春同住,寄托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解析】29本题考查概括词的主要内容及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

33、能力。词的上片往往是写景,下片往往是抒情。从内容上看,上片一二句分别写了浙东之水、山,眼波、眉峰二喻形象生动,突出了景美;下片点明题意-送君,“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极富诗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人的祝福。下片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30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语言特点的能力。“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词人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

34、绘出眼前这幅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词人从“眉如春山”“眼如秋水”的比喻中翻出比喻,反过来用“眉峰”“眼波”比喻山水,构思新奇。“眉眼盈盈处”一语双关,既指友人所去浙东的秀丽山水,又描绘了送别时脉脉含情的神态。31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表现了诗人美好的情怀。32早春 兰芽、子规33B34反问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35B【解析】32本题考查了诗词

35、内容的理解。结合“山下兰芽短浸溪”“萧萧暮雨子规啼”中的“兰芽”“子规”可知,诗词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色。33本题考查了字词意思的理解。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故选B。34本题考查了修辞及句子翻译。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谁道人生无再少?”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问句中隐含答案,运用了反问的手法。35本题考查了诗词内容的理解。结合诗词内容可知,“门前流水尚能西!”可知,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再无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故选B。36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37D3

36、8若 因风飞过蔷薇 爱惜、留恋39拟人 春天 春天40惜春只怕春归去,多插瓶花在处安。【分析】36这道题考查词的积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进行作答,注意不要写错别字。37这道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D项中,“因风”指的是“借着风势”,而不是“因为风势”,故错误。其他选项均正确。38这道题考查对词的理解。若:如果,表假设。该字直接道出了词人的设想。词的下阕通过写黄鹂借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写出了春已逝,初夏来。因为蔷薇花大多在夏天开放。最后,本首词表达了词人惜春、恋春的情感。39这道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及作用。此词赋予抽象的春天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想要把春天叫

37、回来一起居住。因此这首词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突出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40这道题考查对惜春诗词的积累。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要认真积累,并且能够做到分类积累。二、拓展提升1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2 3奸臣邪佞 敢于斗争,为了实现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分析】1这道题考查写作手法。正面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本诗第一句写飞来峰上有一座很高很高的塔,“寻”在这里是长度单位,“千寻”说明很高。因此第一句属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是指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绘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本诗第二句写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从听说鸡鸣时分

38、能看见日出侧面写出了塔的高。2这道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古诗的前两句的意思是:在飞来峰上有一座很高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在那里看到太阳升起。“闻说”的意思是听说,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作者真正看到的景色,所以错误。诗的后两句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远眺的视线,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的最高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众山,一切都很渺小。这两首诗所表达的都是站得高、看得远,才不会被遮挡住视线的道理,因此大致相同,正确。这首诗没有过多地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望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正确。3这道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六年级下册(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