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下语文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课时编排)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4578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下语文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课时编排)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下语文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课时编排)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下语文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课时编排)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下语文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课时编排)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下语文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课时编排)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民风民俗语文要素: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一、北京的春节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2.主要内容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贴春联,大扫除,为春节做好各种准备;然后写过年时热闹的场景,重点写了除夕的热闹场景,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的欢乐情景;最后写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

2、束了。3.主题解说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儿”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4.易错读音更:gng更正更改;gng更加更好正:zhng正月 新正;zhng正常 正好观:gun观察 观赏;gun道观 白云观5.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写过年前的准备,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贴春联,大扫除,为春节做好各种准备。第二部分(第813自然段),写过年时热闹的场景。(1)第8自然段描写除夕的热闹场景;(2)第9、第10自然段描写正月初一人们

3、的活动;(3)第11自然段描写初六店铺开张后的情形;(4)第12、第13自然段描写人们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的欢乐场景;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6.学习重点(1)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答:“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最能表现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也是春节期间的几个高潮,所以作者将这几天作为全文的重点进行细致描写。“正月初六”“正月十九”和春节期间的其他日子,人们的活动没有特殊之处,因此作者仅有精练的语言简单提及,是略写。(2)体会详略安排的表达效果。答: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3)抓住感受最深的语句,体会

4、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答:老舍先生的语言朴素自然,充满浓郁的“京味儿”,在给人亲切感的同时,平添了一份情趣。如,“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这些词语都带有儿化音,具有鲜明的口语化色彩;“闲在”是清闲自在的意思,具有地域色彩,通俗易懂。此外老舍先生还善于引用老北京俗语,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富有民俗色彩;运用生动的修辞,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使其语言充满特色。二、腊八粥1.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是20世纪最为优秀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体现了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小说石子船边城等;散文集湘行散记等。2.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小孩八儿

5、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写出了腊八粥的诱人美味,家庭生活的甜蜜温馨。3.主题解说本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分。文章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粥的风俗画面中,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亲情的眷恋,留给人无限的回味。4.易错读音咽:yn 咽喉 咽炎;yn 吞咽 咽唾沫;y 呜咽 哽咽匙:ch 汤匙;shi 钥匙脏:zng弄脏;zng 心脏5.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代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描写老老少少提到腊八粥,都会“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风趣、俏皮又亲切的语言使人倍感

6、生活的温馨。接下来具体描摹腊八粥的熬制过程从食材到做法,字里行间透出了“甜甜的腻腻的”味道,有声有色有味,热气腾腾,使人真切地看到、闻到、品到传统节日美食腊八粥。一幅浓郁的、美好的生活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第二部分(第219自然段)主要写“等粥”“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的过程写得比较详细,“喝粥”写得比较简略。“等粥”的过程(第217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部分,共呈现出四个生动场景。作者将人物的活动、感受与对腊八粥的描写结合起来,主要通过八儿的所见所闻所想来写腊八粥:文中的大量对话围绕着粥的熬制过程展开,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又将八儿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粥经历

7、了一个逐渐熟烂的过程,人也经历了一段丰富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与粥相互映衬,呈现出一个饶有趣味的“人与粥的故事”,展现出课文整体构思上的巧妙。(1)第一个场景:八儿盼粥快点儿熬好(第28自然段)(2)第二个场景:八儿在说如何分粥(第912自然段)(3)第三个场景:八儿猜粥熬成什么样子了(第13自然段)(4)第四个场景:八儿终于看到了锅里的粥(第1417自然段)6.学习重点(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答:可以从题目“腊八粥”入手,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些事情。第1自然段简述腊八粥的食材、做法和味道;第219自然段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又包括“盼粥、分粥、看粥、猜粥”四

8、个场景。(2)读文章时,如何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答:看所占篇幅长短。文章所占篇幅较长的,一般是主要内容;所占篇幅较短的,往往是次要内容。如腊八粥中“等粥”部分的内容占了文章的绝大部分篇幅,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多角度具体描写。对主要部分的具体描写,往往是从不同角度来展开的。如北京的春节中描写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时,从街上和家中两个方面描写了各种花灯。多层面细致刻画。如腊八粥中,为突出“等粥”的过程,作者通过八儿的所见所闻所想来写腊八粥,呈现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个生动的场景。看表达方式的不同。文章的主要部分写得详细,通常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进行细致地刻画

9、;次要内容则往往是概括性地叙述。如腊八粥中写主要内容“等粥”就细致地描写了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了八儿的心理变化过程。(3)“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像这样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一些,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答: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腊八粥原材料的丰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写出了粥熬制初期的样子,表现出八儿的期待,希望可以早

10、点儿吃上粥。)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粥的状态;这声“叹气”也暗含着八儿的失落。)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这是八儿的想象,这样的想象源于他对腊八粥的极其渴望,所以他自动联系了以往的生活经验,在脑海里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腊八粥画面,表现出孩子好奇而急切的心理,又细腻巧妙地突出了腊八粥的特点。)(4)体会第1自然段的表达特点,尝试“小练笔”。答: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想想这种食物的外观、材料、味道、做法等。注意抓住美食的特点,还可以写品尝这种食物时

11、的感受或者这种食物对于个人的特殊意义,表达出对这一美食的喜爱之情。例:北方人特别爱吃饺子。提到饺子,让人立刻就想起家人团团围坐的那份温暖。尤其是除夕,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啦!我最喜欢三鲜馅儿的饺子,韭菜、鸡蛋、虾仁儿聚合在白亮的面皮里,一个个包好的饺子像元宝似的摆满了面板。水开了,把它们下到锅中,这些白胖胖的饺子在热气腾腾的锅里争先恐后地冒出水面,让人垂涎欲滴。最后在蘸料的配合下,我的舌头就可以享受美味啦!三、古诗三首1.作者简介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进士,后数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文学成就:建中年间,因作寒

12、食一诗被唐德宗赏识,被提拔为中书舍人。他的诗工整清丽,多流连光景和唱酬赠别之作,流传名句甚多。主要作品:韩君平集。王建(约767约830),字仲初,唐代诗人。颍川(今河南许昌)人。王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因而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写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文学成就:王建的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他的诗题材广泛,爱憎分明,生活气息浓郁,所作乐府,善抓典型,揭示矛盾,用白描、比兴手法。善短篇,多七言,尤以宫词百首著名。主要作品:王建集八卷、宫词一卷。2.主题解说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我国传统的寒食节的习俗,写出了当时的承平景象,讽刺当时的权臣,反衬贫寒之家的孤苦。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借牛

13、郎和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达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也可认为是一种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是诗人思念朋友所作,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3.易错读音脉:mi脉搏;m 含情脉脉纤:xin 纤维;qin 纤夫4.学习重点(1)三首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答:相同点:这三首诗都与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或传说有关,都抓取了节日最典型的事物来写。这三首诗都在前面铺陈渲染,在后面抒发情感。前面写景或叙事或描写,都是为了铺陈渲染,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不同点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节日、风俗寒食节(冬至后的第105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七夕(农历七月初

14、七)。妇女穿针乞巧,祈求福禄寿等。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用词动词很生动:如“飞、斜、传、散”等。叠词的使用很传神:如“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等。灰冷色调的词很有特色:地白、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月明等。表现手法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寒食节禁烟火,皇宫内灯火通明,与宫外一片黑暗形成鲜明对比。借神话传说比喻人间真情;大量运用叠词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写景与抒情结合。情感讽刺权臣,反衬贫寒之家的孤苦。表达夫妇之间的离别情意,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表达对朋友的思念。(2)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答:借助诗句展开想象,如寒食可以通过“无处不飞花”想象春日里京城落花飞舞的景象;借助生活经验

15、展开想象,如十五夜望月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庭院内的月夜秋景;联系资料(如:搜集到的传说故事或民俗资料)展开想象,如迢迢牵牛星可联系牛郎织女的故事展开想象。(3)十五夜望月中“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答: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如袁枚随园诗话中,“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四、藏戏1.背景资料藏戏是一种藏族戏曲剧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藏戏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是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

16、活化的表演,演出程式分为开场戏、正戏、结尾三个部分。开场戏又称“温巴顿”,具有净化场地、祈神赐福的意义;正戏又称“雄”,主要表演传统剧目,有时还穿插藏族歌舞及民间艺术;结尾又称为“扎西”,是演出结束后祝福吉祥的仪式。2.主要内容课文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围绕藏戏的最主要特点,从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表现了藏戏所折射出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所蕴含的艺术魅力。3.易错读音还:hi 还好 还行;hun 归还 还书4.文章结构课文采取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以连续的三个问句开篇,点出藏戏的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

17、“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这样的开头总领全文,也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引出了下文。第二部分(第417自然段),详细介绍藏戏的来源及其主要特点。第47自然段,写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这段故事让人体会到,只有雪域高原、雪山、旷野,才能孕育出藏戏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第817自然段,从唐东杰布的传说写到他的面具,引出对藏戏面具特点的介绍:进而点明藏戏舞台简单、剧情靠说唱来描述等特点,探讨面具在藏戏中的重要作用;接着介绍藏戏演出形态方面的特点情节可以任意拖延,唱腔、舞台动作可以随意发挥,可以再三重复,时间可以拖至三五天等,这也折射出了地域文化特色。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用一句话总结

18、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五、语文园地1.交流平台2.词句段运用1和2具体可看我整理的语文园地知识点,上面介绍得很详细。3.书写提示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试着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这段文字是硬笔行书。行楷具有笔画变形,笔画与笔画自然相连、书写速度快的书写特点。我们先对照教材临摹这段文字,然后可以试着用行楷书写其他语段。4.日积月累:朗读、背诵长歌行(1)译文:园中的葵菜枝叶苍翠,附着于葵叶之上的朝露显得格外晶莹透亮。然而,好景不长,待到朝阳冉冉升起之后,朝露很快就要被晒干了。和煦的春天处处洒满阳光雨露,万物蓬勃无不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常常担心秋季很快来临,红花

19、绿叶纷纷枯黄凋零。江河滔滔不绝地流向东海,何时才能掉头流回西边?年轻时不抓紧时机奋发努力,等到年老时一事无成,必然会后悔,徒生伤悲。(2)赏析:长歌行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的形象中。季节变迁、百川东去等自然现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慨叹,劝诫世人惜时奋进,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发奋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六、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1.了解风俗的种类,确定要重点写的风俗。2.能够根据写作目的,确定并抓住写作重点。3.能够用分角色、说做法等方法,将确定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20、第二单元单元主题:外国文学名著语文要素: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学习写作品梗概。一、鲁滨逊漂流记(节选)1.作者简介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生于商人家庭,以写争论和讽刺诗著称,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他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等。2.主要内容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第一部分是梗概,概括地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内容。梗概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通过代表性的事件,记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最终“回到英国”的故事。第二部分是节选。

21、教材选取了小说中讲述鲁滨逊初到荒岛的部分,描写了鲁滨逊刚刚流落到岛上时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3.主题解说本课梗概概括地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内容;节选描写了鲁滨逊刚刚流落到岛上时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表现了鲁滨逊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4.易错读音畜:ch 牲畜 畜生;x 畜养 畜牧处:ch 共处 处方 处分;ch 住处 暗处 去处圈:qun 圆圈 圈套;jun 圈养 猪圈5.学习重点(1)梗概部分,鲁滨逊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遇到的困难解决办法没有住的地方选择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

22、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恐惧野人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上树枝做防御、分地方圈养山羊、考虑怎样对付野人。遇见野人争斗、残害同类救下“星期五”并让他成为帮手。(2)从下面的事例可以看出鲁滨逊有哪些生存知识和技能?事例知识和技能将大船上有用的东西运上岛知道工具的重要性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建筑的知识与能力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植麦子狩猎的技能,时令节气的知识,养殖动植物的知识和技能在住所前插上树枝作防御、救下野人军事才能晒葡萄干、做食物食品加工的知识和技能(3)节选的片段主要写了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没法估算日子用刀刻痕记录时间缺乏物资从船上收罗很多东

23、西没有住的地方看木材、加工、打桩、建住所恐惧、沮丧记录遇到的幸与不幸,尽可能地安慰自己(4)把握人物心态的变化,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评价。答:心态的变化:忧伤苦闷冷静理智积极乐观。人物评价:如,从“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我被抛弃在一座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等语句中,可以感受到鲁滨逊初到荒岛时苦闷失望的心态。从“必须接受这种生活”“很快就习惯了”“有什么必要介意呢”等语句中,可以感受到鲁滨逊能够面对现实、理智应对各种问题的心态。从他坚持刻日历记录时间、到船上收罗各种东西、克服困难建造住所,可以体会到鲁滨逊聪明能干、不畏艰难、顽强生

24、存等特点。从“我开始尽可能地安慰自己”“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等语句中,以及他按照商业簿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记录所遇到的幸与不幸,可以感受到鲁滨逊积极乐观的心态,体会到鲁滨逊理智、幽默、具有辩证思维等特点。(5)联系生活,尝试运用表达方式。最近你遇到什么困难和烦恼了吗?像鲁滨逊一样把坏处和好处列出来,再说说这样做对你是否有帮助。答:经历的事:爷爷重病住院,爸爸妈妈不仅要工作,还要轮流去医院照顾爷爷。看到被病痛折磨的爷爷,我很痛苦,也很无奈。爸爸妈妈没有时间接送我上学和放学,下雨天挤公交车时由于个子小被挤下来,没办法只好跑到下一站赶车。坏处好处家里彻底乱了套,

25、无人照顾我的起居。我学会了收拾房间、热饭菜,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我的脏衣服没有人洗,饭吃得也不及时。我学会用了洗衣机,自己解决吃饭问题。我上学坐公交车,常因挤不上去而迟到。我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提前出发。二、骑鹅旅行记(节选)1.作者简介塞尔玛拉格洛芙(18581940),瑞典女作家。190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女性。主要作品古斯泰贝林的故事吕温斯葛尔特的戒指等。2.主要内容节选部分描述的是尼尔斯变成小人儿后去牛棚找小狐仙,他先遇到了麻雀,麻雀嘲笑他是“拇指大的小人儿”;接着是受过他欺负的鸡没完没了地追着他说“活该,活该”;随后尼尔斯遇到了猫,猫也不愿意告诉他

26、小狐仙的去向,并且当恼怒的尼尔斯又要去揪猫尾巴时,平时温柔和善的猫却将他狠狠扑倒;吃尽苦头的尼尔斯又到了牛棚中,引得牛棚里吼声四起,牛都想好好教训下这个平日捣蛋的小男孩。又后悔又害怕的尼尔斯意识到院子里没人愿意帮他找小狐仙,于是他无奈地爬上围墙,恰逢看到自己家的雄鹅要和大雁一起飞走,为了让家里不受损失,他一跃跳上鹅背,开启了此次旅行。3.易错读音待:di 等待 对待;di 待会 待着4.学习重点(1)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请给各部分分别列一个小标题。答:可以分成五个部分,用小标题概括为:变成小人儿,被麻雀和公鸡嘲笑,被猫捉弄,被牛教训,骑鹅离家。(2)“变形”后,尼尔斯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7、发生变化之处“变形”后身体身体变小了,能听懂动物的语言心理感受着急、羞愧、害怕、后悔、勇敢动物对尼尔斯以前受他戏弄、虐待的动物纷纷嘲笑、捉弄、教训他尼尔斯对父母担心父母会因雄鹅飞而伤心(3)尼尔斯变成小人儿后,在去找小狐仙的过程中,他都遇到了谁,他们看到尼尔斯的样子,各有什么表现?表达出他们怎样的感情?遇到谁各自的表现表达的情感麻雀嘲笑他是“拇指大的小人儿”嘲笑鸡追着他说“他活该!他活该!”痛恨猫将他狠狠扑倒仇恨牛想好好教训他愤恨(4)变成小狐仙的尼尔斯内心经历了哪些变化呢?请你仔细阅读课文,梳理一下他的心情。事件心情变化变成小狐仙不敢相信听懂禽兽说话吃惊遇到鹅、鸡愤怒与猫大战恼怒、羞愧在牛棚

28、后悔、垂头丧气坐在围墙上十分难过骑鹅飞走着急、害怕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1.作者简介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主要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2.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为他们担忧的人们无比欢喜,汤姆给大家讲述了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并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得知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的故事。3.学习重点(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答:回到村庄,讲历险经过,看望朋友,得知封洞。(2)在走

29、失的两个孩子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表现和情感有什么不同。找回前找回后表现镇上的人们:为他们做祈祷,诚心诚意地祈求他们平平安安。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呼喊孩子,经常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垂下头去。波莉姨妈: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波莉姨妈和撒切尔太太都高兴到了极点。情感悲伤、凄惨欣喜若狂(3)读一读第4自然段,从汤姆讲述自己的经历和看望朋友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特点?结合事例说一说。答:特点1:富有冒险精神、有虚荣心、可爱。身体十分虚弱和疲惫,仍然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

30、述精彩的历险过程,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特点2:坚强、勇敢、聪明机灵、足智多谋。离开贝琪,独自去探险。在山洞里顺着风筝线找到了小洞出口。特点3:对同伴不离不弃、负责任、有担当。找到出口后又回去找贝琪。特点4:善良、关爱朋友、为他人着想。听说哈克病了,便去看哈克。等哈克的身体已经相当健康的时候才分享自己的探险经过。四、语文园地1.交流平台2.词句段运用1和2具体可看我整理的语文园地知识点,上面介绍得很详细。5.日积月累(1)“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大意是:读书时应该好好下一番苦功夫,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2)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大意是: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多指办事已被别人抢先

31、下手了。(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意是: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良多,胜过读许多年的书。(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大意是: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脚力高低;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善恶好歹。(5)“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大意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能听懂林中鸟儿的声音。指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6)补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五、快乐读书吧阅读要素:阅读有困难时,要沉下心来细细琢磨;读名著之前先了解写作背景;边读边记读书

32、笔记,丰富阅读收获。1.鲁滨逊漂流记(1)为鲁滨逊画一幅生活轨迹图。(2)绘制荒岛示意图。(3)在书页空白处作批注。(4)摘抄自己喜欢的语段。2.骑鹅旅行记(1)感受丰富的想象,根据瑞典地图图示尝试画一画尼尔斯的飞行路线图。(2)关注人物形象。和同学交流书中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梳理人物的变化。3.汤姆索亚历险记(1)了解作品梗概。(2)关注人物形象。4.爱丽丝漫游奇境(1)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录爱丽丝都遇到了什么生物。(2)画出书中既幽默又充满巧思的对话,和同学交流觉得有意思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意思。(3)阅读爱丽丝镜中奇遇,画出爱丽丝的下棋路线。六、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1.学会梳理作品

33、,保留“主干”,去除“枝叶”。2.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3.能够简要地保留开头和结尾,并使段落过渡自然。第三单元单元主题:让真情自然流露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一、匆匆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中国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学者。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主要作品: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2.写作背景匆匆作于1922年3月,正是“五四运动”处于低潮,作者思想十分苦闷的时期。这时他由于“看不清现在,摸不着将来”(转眼),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感到无限空虚与惆怅

34、。但朱自清正如叶圣陶所说的,他“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叶圣陶与佩弦)。他不愿虚度年华,在风尘中老去,在给俞平伯的信中说,“日来时时念旧,殊低徊不能自已。明知无聊,但难排遣。回想上的惋惜,正是不能自克的事。因了这惋惜的情怀,引起时日不可留之感。我想将这宗心绪写成一诗,名曰匆匆”(信札)。不愿蹉跎青春,浪费时日,虽彷徨而仍思有所作为,匆匆抒写的就是这种心境。3.主题解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抒发了时不待我的遗憾和感慨,虽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4.易错读音藏:cng 捉迷藏 躲藏;zng 西藏 藏族5.文章脉络(1)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2)第24自然段写时光一去不复

35、返,“我”惆怅又伤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3)第5自然段回扣题旨,首尾呼应,引发思考。6.学习重点(1)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这种表达有什么好处?答:相似之处是都运用了直接问和连续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好处是作者用一连串的发问,可以使情感表达更畅快、直接,能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2)运用大量的叠词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叠词,说一说运用叠词的好处。答:叠词有“匆匆”“渐渐”“默默”“斜斜”等。运用叠词的好处是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时光的匆匆流逝,让感情表达变得更加强烈,更能体会作者焦急、惆怅与不安等内心情

36、感。(3)作者描写时间的流逝,可写的事情有很多,为什么偏偏写洗手、吃饭、睡觉这么平常的事呢?答:作者将抽象的时光形象化,让人切身感受时间的流逝;接着结合描写洗手、吃饭、默默时,时光匆匆地流逝等情形,把时间的流逝变成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选取的这些事都是寻常的事,人们不会察觉,甚至会淡忘,这样的事例才能更令人恍悟时间流逝的匆匆。(4)作者是如何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把抽象的时间流逝写得形象生动的?例句运用的方法八千多的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把“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和浩瀚的大海对比,突出自己日子的流逝“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无声无影,比

37、喻新奇,给人强烈的形象感。太阳他有脚啊,轻轻巧巧地挪移了在叹息里闪过了。运用拟人手法。用“行走的太阳”表现时光的流逝,“挪移”“跨过”“飞去”“溜走”“闪过”等动词,描写出时光毫不留情地离开“我”的情状,让人忍不住沉浸在时间匆匆而逝的遗憾中,情感自然流露出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默默时选用寻常事例表达情感。抓住洗手、吃饭、睡觉等生活中的寻常之事,把时间的流逝变成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作者内心的焦灼与遗憾跃然纸上,让人产生共鸣。二、那个星期天1.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早期创作富有想象力,文体精致绵密,中后期创作偏重于精神探索与文本实验。代表作:我与地坛务

38、虚笔记病隙碎笔等。2.主要内容本文写了一个男孩儿在一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3.主题解说本文写在盼望中的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令“我”难以忘怀,同时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4.易错读音叨:to 叨光 叨教;do 叨咕;do 唠叨 叨念5.文章脉络(1)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了“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2)课文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细致地描写了“我”从满怀期待、兴奋雀跃到焦急、无奈、最终

39、失望、委屈的过程。(3)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描写了“我”的情绪郁积到顶点,以致情感爆发的样子。6.学习重点(1)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我”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当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时间语句“我”的心情早晨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兴奋、急切上午这段时光不好挨。焦急下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焦急、惆怅黄昏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失望、委屈(2)第6自然段中作者运用哪些方法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句子表达方法表达情感我看着天,还不晚。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衣。我看着盆里的衣服一声不吭。动作描写着急我一声不吭,盼着耽搁。内心独白迫切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景

40、物描写伤心、失望(3)找一找文中把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的语句,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景物描写表达情感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兴奋、期待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焦急、盼望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失望、伤心我现在还能感觉到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惆怅、失望光线正在无可挽回地消逝,一片荒凉。沮丧、失落(4)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都运用了将情感融入具体事物的方法。匆匆用太阳象征时光,通过写太阳从早到晚的“挪移”“跨过”“飞去”“溜走”等,表达对时光匆匆的感

41、慨。那个星期天通过对太阳光线“明媚”“渐渐暗下去”“消逝”等的描写,表现“我”从兴奋到失望的心情变化。不同点:匆匆有一连串的问句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那个星期天没有直接表达,而是把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之中,间接表达出来。三、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具体可看我整理的语文园地知识点,上面介绍得很详细。四、习作例文题目表达的情感表达情感的方法匆匆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感慨。用一连串的问句把情感直接地表达出来。那个星期天“我”从兴奋到焦急、无奈、再到失望的情感变化。把情感融入人、事或景物之中,间接地表达出来。别了,语文课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选择合适的材料,用具体的事例和内心独白表达情感。阳光的两种用法对普通劳动者

42、的赞颂。围绕一条主线,用具体的事例表达情感。五、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1.能找到让你产生共鸣的感受并联想到具体事例。2.学会用环境烘托、细节显露、内心独白的方法,表达真情实感。3.能写清楚情感的变化。第四单元单元主题:理想与信念语文要素: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一、古诗三首1.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他七岁能辞章,十五岁工乐府,一生体弱多病,仕途困厄,去世时,年仅27岁。文学成就:中唐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人称

43、“诗鬼”。主要作品:雁门太守行马诗二十三首梦天等。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年间进士。著名的诗人,明朝大臣。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主要作品:岳忠武王祠荒村北风吹等。名言佳句: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人。早年家贫,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年间进士,曾任河南范县、潍(wi)县知县。后来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主要成就:擅画兰竹。为“扬州八怪”之一。散文风格真率自然,富有风趣,家书传诵尤广。主要作品: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等。2.主题解说马诗这首诗通过咏马表现

44、诗人的雄心壮志及怀才不遇的愤慨。石灰吟这首诗借石灰来抒发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忠诚卓绝的意志和节操。竹石这首诗借赞美竹子的坚韧、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波逐流。3.易错读音燕:yn燕山 燕国;yn燕窝 燕麦劲:jn劲头 费劲 干劲;jng劲旅 劲敌 劲挺4.学习重点三首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答:相同点是这三首诗都是名为写物,实则写人的咏物诗,诗人都借助事物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向。不同点马诗石灰吟竹石事物马石灰竹写法表面写马,实际上诗人借马抒情。表面上写石灰,实际是诗人用石灰自喻。表面上写竹子,实际上是诗人以竹子自喻。情感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

45、尚品质。借竹子的傲气,表达了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二、十六年前的回忆1.作者简介李星华(1911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曾整理出版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受到了国内外民间故事文学工作者的好评。2.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局势和处境极其危险的情况下仍坚持党的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法庭上镇定、沉着、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事。3.主题解说本文通过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4.易错读音横:hng横肉 横七竖八;hng蛮横 横祸5.文章脉络(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的那一天。(2)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交代了父亲被捕前的情况: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父亲不顾亲友的劝说坚持留在北京,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3)第三部分(第818自然段),叙述了父亲被捕的过程: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六年级下册(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