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4401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刚健有为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一,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中国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孔子已经提出刚健有为的思想。他十分重视“刚”的品德。他说:“刚毅木讷近仁。”刚毅指坚定性。他高度肯定临大节而不夺的品质,认为这是刚毅的表现,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便是其生动写照。在孔子心目中,刚毅和有为是不可分割的。有志有德之人,既要刚毅,又要有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2、。”孔子提倡并努力实践为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他还说,吃饭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的失误,这才是好学的君子。儒家经典中庸提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治学之道,主张刻苦学习,不甘人后,“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这些都是刚健自强、积极有为思想的表现。易传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作了概括的经典性的表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健动不止,生生不已,人的活动乃是效法天,故应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这里阐明了效法天行之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它把刚健当做一种最重要的品质,同时又要

3、求刚健而中正,即不妄行,不走极端,能够坚持原则,以“中正”的态度来立身行事。这就防止了主观盲动等片面性的弊病。从战国到清代,历时两千年,易传关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为全社会所接受,不仅对于知识分子,而且对于一般民众也产生了强烈的激励作用。(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中华民族具有连续性的文化进程告诉我们,文艺必以气象取胜。刚健雄浑的美学精神中,蕴含着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宏大气象。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虽然饱经忧患,却能渡过一道又一道难关,其内在动力和凝聚力正在于此。我们只有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刚健自强、奋发有为的精神,才能铸就民族复兴的伟业,不断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这

4、令人联想到鲁迅先生对“刚健”文艺美学的重视和呼吁。在民族陷入生存危机的积贫积弱的年代,他大力倡导“力足以振人”的文艺,批评那种“咀嚼着身边的小小悲欢并视之为全世界”的狭隘文艺趣味,并身体力行,致力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鲁迅晚年倾力于译介外国版画作品,其意正在于通过编辑出版这些版画作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扶植刚健、质朴的文艺,以期达到振作国民精神的目的。刚健、质朴的审美追求,集中体现了昂扬向上、不断奋进的文化品格和时代精神。这种美学精神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广泛共鸣,发挥重要作用,产生深远影响。正是在这一时期,延安革命文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结出丰硕的果实,诞生了黄河大合唱白毛女等体现伟

5、大民族精神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激励着革命军民奋起抗战、救亡图存,推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取得最后胜利,也燃起千千万万普通民众走向美好明天的澎湃激情。今天,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求有强大凝聚力、刚健清新、生气昂扬的文化精神与美学力量。倡导弘扬传统文论和审美范畴中“刚健”美学精神,也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 当代文学应着眼于时代需求,在文学创作和文化建构中灌注刚健雄浑的美学追求,以黄钟大吕的新时代史诗性表达,弘扬刚健之美,涤荡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扫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错误思想,纠偏社会审美异化,摒弃畸形审美,以刚健的风骨、独特的意蕴、

6、积极的追求,提高时代审美的精神高度。与此同时,深刻领悟刚健美学的时代价值应具有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从人类伟大的人文传统中汲取力量,解决今日世界性文化困境的努力,自然应该包括对于中华美学传统的辩证取舍和古为今用。当前,应致力于深度诠释“刚健”美学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塑造中,在西方美学“崇高”观念与中国“刚健”精神之间的差异和互补性“对话”中,实现传统文论精华与现代社会的有机衔接。以清新、向上的“刚健”之美充盈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持续改善人类精神生态发挥积极作用。总之,优秀传统文论和中华美学精神的当代建构,肩负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我们应更多地从中华优秀传统

7、文化中深入提炼契合时代需要的思想观念、美学精神和价值追求,使其融合到时代文化精神的伟大创造中,以自觉的使命意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强大魅力。(摘编自叶青传承“刚健”的自然之力与精神之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孔子看来,意志坚定并且有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是有志有德之人的必备品质,而且人应向着崇高理想不懈奋斗。B.易传概括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同时将“刚健”的具体内涵发展为“中正”,以更利于人们立身行事。C.延安革命文艺蓬勃发展,诞生了许多凝聚“刚健”精神的文艺作品,对革命军民、普通民众都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D.关于优秀传统文论和中华美

8、学精神的当代建构,我们使命重大,除弘扬“刚健”精神外,还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继续汲取营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刚健”精神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但二者的论述各有侧重。B.易传中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深入人心,也体现在中华民族连续性的文化进程中。C.鲁迅晚年倾力于译介外国版画作品,意在振作国民精神,可见他超越了狭隘的文艺趣味。D.对中华美学传统辩证取舍,借鉴西方美学“崇高”观念,可以突破今日世界性文化困境。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中庸倡导“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孟子赞美商汤“汤执中,立贤无方

9、”。B.司空图说“素处以默,妙机其微”,欧阳修说“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C.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民间谚语说“人穷志不短”。D.尚书中推重“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姚鼐认为“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5.在“刚健”精神主题研讨会上需要你发言,请你结合两则材料,围绕“传统塑我当代需求”两个角度写出发言提纲。(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玉兰吾妻乔叶奶奶说她是文盲,我原本是信的。直到在村小上了学,才发现她也能识些字。有一次,我在写天,写得马虎,那一竖便往上顶破了横。她路过时看了一眼便站

10、住,问,你写的这是个啥。我说是天。她说我看像是夫。我说就是天。她说天字出头就是夫。我不耐烦地说夫什么夫,她说丈夫的夫。我翻眼看她,她却突然红了脸,疾步离开了。再后来我才知道,在同村的老太太里,只有她识些字。她不仅会写自己的名字,还认识和自己名字相近的字,即自己名字的周边。和玉长得像的王、主,甚至圭,和兰形貌近的羊、美、竺。家这个字她也认识,还知道女和子凑在一起是个好。村里刷标语,她能准确地读出“农村”“形势”“建设”“贡献”之类的词。我写作业时她常在旁边入迷地看着,尤喜欢听我读出来,越大声越好。有时我故意扯破了喉咙读,然后喊累,让她给我烙鸡蛋饼,要油大的,层多的。她一边骂一边做,骂时做时都喜滋

11、滋的。那个初秋的中午,院子里晒满了预备过冬的被褥枕头,屋子里的箱柜也都大敞着口。奶奶和邻居七大娘在院子里说话,我吃完饭,还不到上学的时候,有些无聊,也有些好奇,便往箱柜里翻,忽然翻到一个卷得很紧的包袱,便一层层打开,是一件大红碎花的棉袄,虽是一股子陈气,颜色却还很艳。抖开来,掉出了个牛皮纸信封,里面就是那封信。屋里光线昏暗,我便拿到堂屋去看,不自觉地读出声来:玉兰吾妻:见字如面。我这里都还顺利。勿念。你在家照顾老小,我知十分辛苦, 实为不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农村很需要建设,你要多参加新社会的学习,要多做贡献。现在形势大好,我估计最迟到明年春天就能完全胜利,安心等我回来就好。夫绍功即日有些字我

12、还不认得,只能蒙个音儿。正磕磕巴巴地读着,奶奶就跑了进来,边跑边骂:你个赖孙在那儿干啥哩?我堂皇回答,认字呢。这是信吧?我念念咋啦?她伸了伸手,似乎想要夺过来,又缩回去,显然是怕把信扯坏了,瞪了我好一会儿,方才抖着手说:你给我搁桌上,赶紧爬去上学。我便搁桌上,爬去上学。她激烈的反应让我越发有兴味,就总想再去偷看,她却换了地方。我找了又找,最终发现她藏在了枕头里,便故意拿到她跟前抖搂,这回她好像没那么生气了,温言款语地哄着我,叫我把信还她。然后她再藏起来,我再找。像捉迷藏似的,我们俩玩了好几个回合。每到天气转凉,她就会开始泡脚,也让我一起泡。一个晚上,我们俩又泡脚时,她问了一番我的功课,我的语文

13、刚考了个满分,看她喜悦,便顺势吹牛,说老师夸我在全班识字最多,普通话最标准。就知道俺妮儿精能得很。她摩挲着我的脸。你把那信拿出来,让我给你念念。我大喇喇地说。寻思了一会儿,她方才把信从贴身小衣的口袋里拿出来。信纸摸起来已经润润的了。你爷爷就写了这么一封信,就这一封。她说。你仔细拿着,好好给我念一遍。她说。不要声高。她又说。被她的郑重拘着,我便好好念了一遍。也没有声高。念完才看见她满脸的泪。奶奶,你咋啦?被她的泪吓着,我瞬间也哭起来。乖啊,不哭。她把我抱过来,却依然无声地哭着,哭着。我在她的怀里,也哭着。不明白她为什么哭,便哭得茫然。又因她的哭而难过,便也哭得恳切。我们两个就这么哭了好一会儿,她

14、方止住。拍了一下我的脑袋说,这封信连你爸你叔都没看过,咱家只有你看过,只有你啊你个小赖孙。小赖孙到底是小,她的悲伤对我而言难以理解,那便不去理解。能确凿理解的是我已经掌握了她的核心机密,这让我越发有恃无恐,恃宠而骄,不知分寸在作死的边缘反复试探,时不时地以这封信为把柄戏弄戏弄她。比如我会偶尔冷不丁地喊一声:玉兰吾眼看她要打过来,再接上一个“奶”字,还戗她:咋啦,叫玉兰吾奶不中?玉兰吾奶,玉兰吾奶! 她便又气又笑地骂,中你个赖孙。玉兰吾妻,玉兰吾奶童年的记忆里,我从来只知道她叫玉兰。什么时候她还被叫作迎春呢?迎春,这是她出嫁前的闺名,无疑的。那么便可以就此推断,玉兰应是爷爷在婚后给她起的新名。这

15、两样花开的时令也一样,相较而言,迎春偏乡土,玉兰偏雅致。在那个年代,给妻子取一个新名,是不是相当于送上了一件非物质的爱情礼物?后来我才确定,那时的我其实被奶奶当成了小闺蜜,最小最亲的闺蜜。因给了我至高的闺蜜待遇,她才会和我分享这封信。只是这个小闺蜜实在是太小了,太糊涂了。以至于多年后的现在才意识到,这封信就是她这辈子唯一的情书。而这情书对她的意义也早已超越了情书本身,简直就是她的人生指南。(节选自宝水,有改动)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说相信奶奶是文盲,可后来知道奶奶能够认识很多字,于是对奶奶非常钦佩。B.作者用回忆的方式进行叙述,能够更为理性地看待过去发

16、生的事情,并看清事情的真相。C.奶奶听完信后,“满脸的泪”“哭了好一会儿”,表现了她对爷爷的思念和内心的悲伤。D.小说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借一封家书讲述了“我”和奶奶、爷爷和奶奶之间的情感故事。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中“突然红了脸”写奶奶因“我翻眼看她”而羞怯,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B.句子运用类比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和奶奶乐此不疲地玩找信藏信的趣味游戏。C.句子借两种花分析了奶奶两个名字的特点,表明“我”更喜欢雅致的“玉兰”。D.句子写“我”醒悟到自己因当时年龄小、不懂事,没能真正理解奶奶的内心感受。8.从爷爷写给奶奶的信中,可以看出爷爷是怎样的一个

17、人?请简要概括。(4分)9.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词称宝水“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请据此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

18、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日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不可行之物也,譬若挈”太山,越河济也。子墨子言:是非其譬也。夫挈太山而越河济,可谓毕劲有力矣,自古及今,未有能行之者也。况乎兼爱之道与此异,古者圣王行之。何以知其然?昔者文王之治西土,若日若月,乍光于

19、四方,于西土,不为大国侮小国,不为众庶侮鳏寡,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天屑临”文王慈,是以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其寿;连独无兄弟者,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此文王之事,则吾今行兼矣。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患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节选自墨子兼爱,有删改) 【注】挈:提举。屑临:注意到。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忠实A欲天下之回富而恶其贫口欲天下之国治而恶其乱回当兼相爱交相利。11.下列对材料

20、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爱,即爱自己,与四章“自伐者无功”中的“自伐”语法结构相同。B.盗贼,指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其中“盗”多指偷东西的人,“贼”多指抢东西的人。C.非,意为不是,与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是非之心”中的“非”意思不同。D.者,表停顿,与礼记大学之道“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中的“者”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开篇即提出中心观点:“圣人以治天下为事”就要知道天下动乱的根源在于人们“不相爱”。B.墨子从父与子、兄与弟、君与臣关系入手,并进一步扩大关系范围,从而归纳出天下纷乱的原因。C.墨子能够在

21、文中引入“天下之士君子”对自己“兼爱”主张的质疑,可见墨子具有自我批判精神。D.在墨子看来,受文王慈善之心的影响,没有儿子的老人能得以善终,失去父母的孩子能够长大。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3分)(2)不为大国侮小国,不为众庶侮鳏寡,不为暴势夺稿人黍稷狗彘。(3分)14.“天下之士君子”认为兼爱思想不能实现,墨子是如何驳斥这一观点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鹧鸪天十五日同宪使观灯马上得数语魏了翁解后皇华并辔游,追随世好学风流。儿童拍手拦街笑,只是酸寒魏梓州。千炬烛,

22、数声讴,不知白了几人头?惺忪两眼看来惯,且得人心乐便休。【注】魏了翁:南宋人,曾任梓州知府。解后:邂逅。皇华:京华,指南宋都城临安。15.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是作者与宪使不期而遇后,两人在元宵之夜骑马一起游览临安时所写。B.作者游览之时看到人们纷纷追随时代风尚,竟相学习风流人物才华的现象。C.一群儿童欢快地“拦街”拍手嬉笑,在热闹喧哗之中,作者感到有些寒酸。D.本词既有对眼前实景的描写,又表达了由此所引发出来的感悟,耐人寻味。16.本词的下片体现了魏了翁哪些为政理念?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

23、分。(6分)(1)论语泰伯中,曾子的“_, _”两句勉励人们要功崇惟志,意志坚强,勇于担当大任。(2)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苏轼用“_”假设,引出下文对自己容颜苍老的描写;用“_ ”,一句进行”开始记梦,引出对隐约迷离梦境的描写。(3)小刚研学旅游,来到了碣石山风景区,欣赏着碣石山的景色,不禁想到含有“碣石”的古人成句,如“_, _”。(四)文言知识考查(本题共1小题,3分)18.下列选项中,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而不仁,如礼何而:如果。文胜质则史 史:虚饰,浮夸。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归:称赞,称许。致知在格物 格:纠正。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

24、:邀请。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篑:盛土的竹筐。故有道者不处 处:为,做。常于几成而败之几:接近。C.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种植。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龟:同“皲”,皮肤冻裂。今一朝而技百金 鬻:卖。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排遣。D.以其西为赵蔽也 蔽:堵塞。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 造次:仓促之间。上患吏多赇 赇:贿赂。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遂:完成。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一个个古老神奇的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隶书、楷书,它见证了中文深厚的底蕴与灵动的风韵。甲骨文“走”字,是象形字,。金文

25、在甲骨字形下方增加“止”繁化,说文解字训“走”为“趋”,释名“徐行日步,急行曰趋,疾趋曰走”。古代的“走”,;今天的“走”,相当于古代的“步”。甲骨文“舞”字,是象形字,像人两手持舞具而舞之形。金文承甲骨字形而来,所以加脚形而为小篆的“舞”。甲骨文“武”字,作为会意字,由“止”和“戈”两个部分组成,“止”表行动,“戈”表武器,本义为持戈前行,征伐示威。看!“甲骨文”正在为我们解说精彩的体育项目:,从“舞”到行云流水的艺术体操,从“武”到刚柔并济的太极拳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无与伦比的底蕴。大运会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相融合,通过由“静”到“动”的创造性转化,赋予古老的甲骨文字析的风采。不仅我们能

26、解读甲骨文的文化内涵,还能发现体育之美。甲骨文释放出的力量美与现代体育的运动美融为一体,大运会增添独特的魅力与韵味。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芙蓉镇坐落在湘、粤、桂三省交界的峡谷平坝里。傍着绿豆色的一溪一河,栽下了几长溜花枝招展、绿荫拂岸的木芙蓉;就着方方的湖塘,种遍水芙蓉:成为一镇的风水。木芙蓉根、茎、花、皮,均可入药。水芙蓉则上结

27、莲子,下产莲藕,就连它翠绿色的铜锣一样圆圆盖满湖面的肥大叶片,也可让蜻蜓立足小憩,青蛙翘首长吟;采摘下来,还可给远行的脚夫包中伙饭菜,做荷叶麦子犯子,盖小商贩的生意担子,遮赶圩女人的竹篮筐,被放牛娃儿当草帽挡日头一物百用,各各不同。小镇因此得名“芙蓉镇”。芙蓉镇街面不大。十几家铺子、几十户住家紧紧夹着一条青石板街。不是逢圩的日子,街两边的住户还会从各自的阁楼上朝街对面的阁楼搭长竹竿,晾晒一应布物:衣衫裤子,裙子被子。山风吹过,但见通街上空“万国旗”纷纷扬扬,红红绿绿,五花八门。再加上悬挂在各家瓦檐下的串串红辣椒,束束金黄色的芭谷种,个个白里泛责的葫芦瓜,形成两条颜色富丽的夹街彩带21.文中的“

28、方方”“各各”“紧紧”改成“方”“各”“紧”也可以,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3分)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俗语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强调从外部看事物更能得出理智的判断。古语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强调深入事物内部才能有所发现和收获。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主张和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B(同时将“刚健”的

29、具体内涵发展为“中正”错误。)“2.D(“对中华美学传统辩证取舍,借鉴西方美学“崇高”观念”,是“可以突破今日世界性文化困境”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3.C(材料一的基本观点为刚健有为作为中华文化基本精神之一,这一思想体现和影响非常广泛。A选项表述的是“中和”思想,B选项表述的是传统文论中对“冲淡”的阐释,都不属于“刚健有为”的思想范畴。D选项表述的是“刚柔相济”,阳刚和阴柔并不绝对对立;C选项表述的是刚健精神对知识分子和一般民众的影响,适合作为材料一中的论据。)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了中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了。汤执中,立贤无方:商汤处事多走中间道路,树立贤才不论其是何

30、地之人。素处以默,妙机其微:作家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闲淡平和宁静,趋向悠远的心境难以画出。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刚毅而不粗暴,简约而不傲慢。4.基于中华民族文化进程连续性的特点,提出“刚健”美学精神是时代必要的观点;例举并阐释鲁迅先生对“刚健”文艺美学的重视和呼吁,及其历史意义;突出观点的时代必然性,并给出实施方向;发出呼吁,强化论点。(共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5.传承刚健有为这一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从儒家经典中学习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激励自我,形成积极的人生

31、态度。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刚健自强,奋发有为的精神,荡涤低级趣味等,以更开阔的文化视野深度诠释“刚健”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为持续改善人类精神生态发挥积极作用。(共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6.A(A项“对奶奶非常佩服”理解不当。)7.D(A项“奶奶因我翻眼看她而羞怯”理解不当。B项“类比手法”分析不当;“乐此不疲”“游戏”理解不当。C项“更喜欢雅致的玉兰”理解不当。)8.体贴关心妻子。积极要求上进(或“思想进步”)。舍小家顾大家。热爱新社会。对前途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有文化。(本题共4分,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9.多用生活化口语,如“顶破了横”“大敞着口”,营造了真实的生活场景

32、。人物对话多用方言,如“爬去上学”“中你个赖孙”,富有地域特色。语言简洁明快,朴实流畅,不事雕琢,浑然天成。(本题共6分。答对一条给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10.DFH(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翻译:)11.D(“欲治其国者”中的“者”是“的人”)12.C(“墨子具有批判精神”没有体现。)13.(1)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绝仇恨而鼓励亲爱呢?(3分。重点:以为、恶、劝)(2)不自恃大国而欺侮小国,不自恃人多而欺侮人少的,不以强暴威势抢夺农民的粮食、牲口。(3分。一句一分)14.先点明类比之间的差异性(一

33、个“未有能行之”,一个“圣王行之”);列举周文王的事迹证明“兼相爱”曾经存在过,具有可行性;进一步强调自己的主张是“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15.B(“风流人物才华”错误,此处的风流是风俗遗风的意思)16.(1)词的下片中作者看到“千炬烛”灯火通明,听到“数声讴”四处欢歌。为官者即使白了头也无怨无悔,体现出魏了翁勤勉尽责,为民操劳的为政理念。(2)“且得人心乐便休”,作者认为只要能让朝廷更得人心、百姓生活舒心,为官者就心满意足,体现了魏了翁的与民同乐,人民至上政治追求。(6分。每点3分。每点评分为有具体诗句的分析得1分,理念结合诗句分析恰当得2分)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纵使

34、相逢应不识夜来幽梦忽还乡(3) 示例一: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示例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示例三:扌从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示例四: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6分。每句1分,错字、漏字、书写不规范均不得分)19.像人摆动双臂奔跑之形 相当于今天的的“跑”从“走”到风驰电掣的短跑 (或田径比赛)(6分, 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句式要求与上下文呼应,超出字数不得分。)20.示例:我们不仅解读甲骨文的文化内涵,还能发现体育之美,甲骨文释放出的力量美与现代体育的运动美融为一体,为大运会增添独特的魅力与韵味。(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与主语的关系,改为“我们不仅”;二是中途易辙 ,加上“为”字。4

35、分。每处2分)21.“方方”不仅写出湖塘的方正外形,“各各”不仅写出了用处的不同,还强调用处之广。“紧紧”写出了建筑物的密度和拥挤程度,体现住户之间的亲密。叠词的运用更有节奏感,更押韵。“方”“各”“紧”则表达程度较弱,意味不如叠词丰富。(3 分。每句分析1分)22. 把水芙蓉的叶子比喻成铜锣,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水芙蓉圆圆的形状和丰硕肥大的特点。“蜻蜓立足小憩,青蛙翘首长吟”运用拟人和对偶的手法,小憩和长吟对称,写出了水芙蓉的叶片带给青蛙和蜻蜓的惬意。上结莲子,下产莲藕,形成对偶,上对下,结对产,莲子对莲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写出水芙蓉的作用之大。(6分。每点2分,要求分别答出

36、比喻,拟人和对偶的分析)参考译文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不能不明察祸乱兴起的原因。尝试考察祸乱因何而起。(祸乱)起于人们不互相亲爱。臣和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的祸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此使父亲受损失而自己得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此使兄长受损失而自己得利;臣子爱自己而不爱君主,因此使君主受损失而自己得利:这就是所谓的祸乱。即使是父亲不爱子女,兄长不爱弟弟,君主不爱臣下,这也是天下所谓的祸乱。父亲爱自己不爱子女,因此使子女受损失而自己得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因此使弟弟受损失而自己得利;君主爱自己而不爱臣下,因此使臣下受损失而自己得利。这是因为什么呢?都起于不互相亲

37、爱。即使是天下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也是这样。盗贼者只爱自己的家,而不爱别人的家,因此偷窃别人家以利自己的家;抢劫者只爱自身,而不爱别人,因此伤害别人以利自身。这是因为什么呢?都是起因于不相爱。即使卿大夫互相侵扰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因此侵扰别人的封地以利自己的封地。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封国,不爱别人的封国,因此攻伐别人的封国以利自己的封国。天下的纷乱之事,全都在这里了。考察这是因何而起的呢?都是起于不相爱。所以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绝仇恨而鼓励亲爱呢?所以天下之人互相亲爱天下就会安定,互相仇恨就会发生祸乱。所以人子墨子说

38、不可以不鼓励爱别人,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当今天下的士君子说:“对,像那样互相亲爱当然好,虽然好,但却是不能实现的事,就好比想要举起泰山越过黄河、济水一样。”墨子说:“这个比喻不恰当。举起泰山越过黄河、济水,可以说是极其强劲有力了。但从古到今还没有谁能做到,比起大家兼相爱交相利就与此不同了,古代的圣王就曾经实行过。”何以知其如此呢?从前周文王治理西土,明德如同日月,光照四方,被及西土。不自恃大国而欺侮小国,不自恃人多而欺侮人少的,不以强暴威势抢夺农民的粮食、牲口。上天注意到文王的慈爱,所以年老无子的人,能够得以善终;孤独没有兄弟的人,能够与其他民众共同生活;年纪小而失去父母的人,有所依靠而得以成长。这是讲周文王的事情,现在我们就要用这种精神实行兼爱。因此墨子说:“当今天下的士君子,如果心里确实希望天下富庶而不希望贫穷,希望天下太平而不希望混乱,那就应该实行大家兼相爱,交相利。这是圣王的法则,治理天下的正道,不可不努力去做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