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4369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在叙事性抒情长诗离骚的下半部分,屈原以大段篇幅,写到了诗篇主人公因在楚国处处碰壁,很不得志,而不得已离开人世远游天国的情节。他在向重华陈辞后,踏上了“往观乎四荒”的征程,几乎离骚诗的后半部分,诗篇的主人公一直在幻想的广阔天国遨游,上下求索,“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只是由于毕竟心系楚国,不忍心去而不返,才中止了天国之行,最终回到了现实人间。毫无疑问,离骚中这一部分远游天国的情节,乃是诗人屈原展开想象翅膀,让诗篇主人公神游天国世界

2、的生动表现,是诗人想象力丰富的充分体现。不过,在屈原那个时代,人的想象力是否已达到了如此惊人的地步,居然可以离开人世,去往宇宙天际?为何之前的诗经,以及同时期北方地区的诗歌或歌谣中,却罕见类似艺术性的夸张描绘或表述?这就使我们想到了楚国的历史、风俗和文化,想到了楚国的历史史料,其中尤以楚国本土出土的文物最有说服力,它们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最能说明屈原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楚人的民风、民俗。我们先从楚国出土的工艺品说起。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凤虎纹禅衣,江陵战国楚墓出土的楚漆器圆盒等,其中禅衣的图案与纹饰、漆器圆盒的造型和绘画图式,都表现了鸟兽与云霞在天际空间的翱翔飘飞形态,给人们以强烈的漂浮动感,

3、这些都毫无疑问地让人们了解到,楚人在当时已具有了朦胧的宇宙空间意识。再看楚墓出土的帛画,这是能直接体现楚人企求灵魂升腾上天意识的文物。长沙烈士公园发掘的三号墓的内棺外表丝织物上,其图案为龙凤;湖北随县发掘的曾侯乙基,内棺上画有鸟身执戈奋翅的羽人,羽人上方有风,这些帛画都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借龙凤而登天飞仙,离开人世到宇宙天国去。从帛画在当时的功能来说,它主要是为死者祭魂、招魂、安魂、护魂,代表生者对死者的祭奠与祝愿,而这种做法的最终理想归宿,乃是死者灵魂的升入天国,到天国世界去寻找欢乐。由此,我们再来看屈原离骚中的神游,也就更可明白问题的实质了。作为生于楚地、长于楚国的屈原,深染楚风,是不容置

4、疑的,加上他博闻强记,熟谙文史,对天文星象之类,一定深怀好奇之心,并有所专研,正因此,当他一旦思想受到强烈冲击,情绪难以自已时,抒发升天国神游、寻找理想境界和归宿之情,便是自然而然的了。鉴此,我们可以断言,屈原离骚中的神游描写,与楚国的出土文物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楚国的出土文物,为我们寻求屈原神游思想及其创作表现,提供了最好的来源和富有说服力的实据。(摘编自徐志啸从楚国出土文物看的神游)材料二所谓的神游,就是超越时空,出入古今,在时间隧道中穿行,在虚实相兼的空间中漫游。对于先秦楚辞抒情主人公神游的精神寄托,古今楚辞学者所作的论述可谓多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是,先秦楚辞抒情主人公神游叙事的一个

5、重要的指向往往被忽略,那就是在时间隧道中的逆向穿行,追本溯源,最终把楚族祖先圣地作为精神家园。由对时间隧道的逆向穿行而导致精神依托空间挪移,表现出深沉的恋祖情结。离骚正文最末一段提到的旧乡,指的不是楚国疆域,而是指此次神游的目的地西海。西海是楚族的发祥地,传说颛顼就在那里出生。西海是孕育楚族的摇篮,屈原把那里称为旧乡,可谓名副其实,恰如其分。抒情主人公神游太空,来到西海的上方,当他俯视到自己祖先出生之地,就悲伤怀恋而不离去。言外之意,抒情主人公要在这里驻留,守护楚族发祥的圣地。正因为如此,乱辞称“又何怀乎故都”,他认为自己决定在楚族发祥地驻守,就没有必要再怀念当下楚国的首都。由此可以断言,离骚

6、正文结尾及乱辞,所表现的不是屈原的爱国情怀,而是他的恋祖情结,即对楚族发祥地西海的眷恋,也是对祖先的崇敬和守护。这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屡受挫折之后所作的选择,以此作为心灵的安慰和精神的寄托。把屈原定性为忠君爱国诗人,这个历程从贾谊、司马迁就已经开始。到了王逸为楚辞作注,把这种看法渗透在楚辞注解的各个方面,并且得到古今注家的普遍认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屈原的爱国情怀又被进一步放大,把他说成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诗人的恋祖情结则被淡化,乃至被忽略。对屈原所作的伟大爱国诗人的定性成为主流话语,从而诗人的恋祖情结被遮蔽埋没,很少作为研究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屈原的确没有离开

7、楚国,这是历史事实。可是,先秦楚辞作为浪漫之作,抒情主人公的神游却是上天入地,远离楚国,并且把自己的最终归宿锁定在祖先圣地,以恋祖情结取代先前的忠君爱国情怀。文如其人是中国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理念,人们往往根据作家的立身行事去解读他的作品,而忽视二者之间的差异。从这种理念出发,既然屈原是爱国诗人,最终没有离开祖国,那么,先秦楚辞抒情主人公对自己归属的设定,就只能是楚国故都,而不应该是其他的地方。根据这种逻辑推理,本来是祖先圣地的旧乡,却被说成是当时的楚国,把诗人在现实中的立身行事与作品的叙事抒情混为一谈。(摘编自李炳海先秦楚辞神游叙事的恋祖情结)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8、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离骚中存在神游情节,取决于作者及其生活的时代。B.材料一认为贯穿离骚首尾的神游情节,依靠屈原个人的想象力是难以完成的。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神游情节蕴含着诗人受挫后找寻人生的理想或归宿的努力。D.材料二认为,很多人正是由于忽略了诗人的恋祖情结,才将屈原定性为爱国忠君诗人。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用多个论据,从宇宙空间意识和灵魂升天意识两方面证明了楚文化具有想象力。B.材料一第四段指出帛画在屈原时代的功能,强化了当时楚人已具灵魂升天意识的观点。C.材料二第二段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以此证明了离骚并没有表现屈原的爱国

9、情怀。D.材料二论证思路清晰、层层深入,首先提出问题,接下来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是(3分)A.贾谊因贬离京,内心抑郁,途经湘江时,写下吊屈原赋凭吊屈原,抒发心中的怨愤。B.欧阳修忧北宋朝廷命运,借助伶官传序表达了对国家如何才能长治久安的深入思考。C.1879年的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这也激发了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剧本的热情。D.大卫科波菲尔虽是狄更斯带自传色彩的小说,但童年狄更斯并非像大卫一样是孤儿。4.材料一第二段使用了疑问句,请简析其作用。(4分)5.材料一和材料二对离骚中神游情节的关注和分析,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0、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后援加拿大里克莫菲纳那天我和妈妈在家看海绵宝宝。看到一半时,电视画面突然切变为一个新闻现场:一架直升机在众多警车上空盘旋,警车的车门都大开着,一名记者报道说一位警官被子弹击中了。妈妈不知所措地看了我一眼。她总是对爸爸说我不宜看暴力和恐怖之类的镜头,“蒂姆,儿子才刚满11岁。”爸爸则不以为然,“康妮,他迟早要了解这个世界。他知道的其实远比你以为的要多,特别是在杰克出事之后。”杰克布雷迪是一名去年夏天牺牲的警官。他的儿子科迪和我同龄,是我的朋友。那天,科迪的爸爸在巡逻时遭到两个劫匪的偷袭,手枪也被抢走了。科迪说他爸爸随身没

11、带备用枪。他的搭档那天生病了,他一个人值勤,没有后援。科迪说:“那两个劫匪没有被抓住,这让我非常沮丧。”现在,看到一位警官遭到枪击的电视新闻,我立马就想到了爸爸。直播画面上的混乱场景让我惊恐不已。情况正变得越来越糟。现场报道的记者说他们已经弄清楚这是起“运钞车抢劫案”,可能有两名警官中弹。这真是太不幸了,我又忍不住想到科迪的爸爸,一时陷入极度的恐慌之中。我绝不能干坐在家里想着科迪的爸爸是怎么死在街头的,因为他没有后援,因为他没有备用手枪,警方也始终没能抓住杀害他的劫匪。而现在,这样的枪击事件又在购物广场的停车场再度上演。我知道那个购物广场在爸爸的值勤片区,妈妈一定也知道这点,但她可能希望事件发

12、生在其他地方。残酷的现实是,现在正是爸爸的当班时间。值完这一班后他答应带我去踢足球。我望向窗外,希望能看到些什么,因为这个购物广场离我们家并不远。我什么也看不到,除了邻居哈米尔太太那条睡在门廊上的老拉布拉多犬。我回头看妈妈,她似乎正在哭泣。我能看到电视,此时画面晃动得很厉害,像是从直升机上向下俯拍的。我紧张极了,因为脑中有一个声音在高喊:“快做点什么!”妈妈没有看到我顺着过道溜进了她和爸爸的卧室。我在床头柜的抽屉里找到了一把钥匙。我拿起钥匙,进入壁柜。那里面放着爸爸所说的备用手枪。我用钥匙打开铁盒,取出手枪,感觉它是一团燃烧的火。我的心跳得更快了,因为我听到电视新闻里传来更大的声音,我知道枪战

13、肯定就发生在爸爸的值勤片区。我按照在电影上看到的那样,把子弹压入弹匣,然后像爸爸给我展示的那样把保险打开。我的双手开始发抖。这时我看到了一件爸爸的旧T恤,上面印有“警察学院”字样,于是就用它把手枪包住,悄悄回到自己的房间。我把手枪装入我的旧书包,从后门溜了出去,以最快的速度沿着街道一路狂奔。我不能告诉妈妈这是为了不让科迪爸爸的悲剧发生在我爸爸身上的唯一办法。我边跑边祈祷上帝被劫匪击中的人不是我爸爸,我现在就是爸爸的后援,我正在赶来。我跑啊跑,直到两腰都酸痛起来。我从公园穿插而过,沿着自行车道上了主街,来到公交车站台,从这儿坐车可以直达购物广场。我要坐的是57路公交车。由于是星期六,站台上已经聚

14、集了一些人。我看到一位母亲带两个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站在那里。两个男孩看起来一个和我一样大,一个比我小点。我和他们站在一起,当我和他们一起上车,并把零钱丢进投币箱时,没有任何人觉得有异常。我坐在前排,紧盯着前方,很快我就看到了各种警车和闪烁的警灯。一下车,我拼命奔跑,能感觉到书包里的手枪不断碰撞着后背。我睁大眼睛,希望能找到爸爸的警车。他上周还开车路过我们学校,车牌是5219。但是我没有发现他,只能一路往前找。我感觉直升机就在头顶上,轰鸣声大得像空气炸裂。我看到两位端着长焦镜头相机的摄影记者,跟我与爸爸在球场看比赛时见到的一样,只是他们都躲在路边的垃圾箱后面,镜头对着一个方向。我顺着这个方向跑到购

15、物广场后面的停车场,终于看到了横七竖八停在那里的警车,车门都敞开着,好像警察已经包围了运钞车。除了空中的直升机和弯腰躲在警车后面的特警,周围再没有其他人。我顺着警车看过去。我仔细分辨,看到不知是谁躺在地上,只露出两条腿,就在警车附近,一动不动。当我看到车牌时,我的胃猛地一紧。这辆警车的车牌是5219。我爸爸的车。我吓坏了。我冲过去。我的心狂跳不止,像要爆炸一般,两耳也嗡嗡作响,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别让那个孩子过去!”我听到有人高喊。我继续奔跑,打开书包,拿出手枪,在靠近爸爸的警车时拼命呼喊。像鞭炮、烟花和喊叫迸裂的声音,世界突然进入黑暗,一个庞然大物把我扑倒在地,趴在我身上,我听到更多

16、的喊叫声和咒骂声,一股强大的力量从我手中夺走手枪。我感觉有点痛,接着我闻到了古龙香水的味道,跟爸爸用的香水一样。我和把我扑倒的人都坐起来,我看到了爸爸的脸。这张脸有点模糊不清,因为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但是他好好的,我高兴极了,紧紧抱住他。爸爸却很担心,在我身上左看看右看看,然后把我抱在怀里,呼喊我的名字,喃喃地说着什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和“天哪”之类的话。很快警察都冲了出来,我看到两个劫匪被押上了警车。我听到各种警笛声,一名警官告诉我,我分数了劫匪的注意力,警察趁机抓住了他们。爸爸打电话给妈妈,我从手机里听到了妈妈的哭声。虽然回家后妈妈严厉责骂了我,但我对这次的后援行动一点也不后悔。(有删改

17、)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开头通过写母亲和父亲之间的对话,表明了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理念。B.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们被母亲带着候车,而“我”独自乘车去援助父亲,凸显了“我”的勇敢。C.“她似乎正在哭泣”“我从手机里听到了妈妈的哭声”,这两句都写到了妈妈的“哭”,表现了她的胆小。D.标题“后援”关联起两位警察父亲的故事,科迪父亲因缺少后援而牺牲,促使“我”想成为父亲的后援。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写到“我”看到警车车牌后,使用多个独立成段的短句,营造了紧张的气氛,表达出“我”的恐慌。B.小说开头

18、部分插叙科迪爸爸牺牲的事件,为后文“我”的爸爸遭遇劫匪埋下伏笔,使小说的情节前后照应。C.“我闻到了古龙香水的味道,跟爸爸用的香水一样”是小说情节的转折点,使故事氛围从紧张走向舒缓。D.小说多处使用形象化的表达暗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如“一团燃烧的火”表现了“我”内心的紧张和急迫。8.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这样写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 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风易俗。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

19、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节财、薄葬、闲服生焉。齐桓公之时,天子卑弱,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国。齐国之地,东负海而北障河,地狭田少而民多智巧。桓公忧中国之患,苦夷狄之乱,欲以存亡继绝,崇天子之位,广文、武之业。故管子之书生焉。齐景公内好声色外好狗马猎射亡归好色无辨。作为路寝之台,族铸大钟,撞之庭下,郊雉皆响。一朝用三千钟赣,梁丘据、子家哙导于左右。故晏子之谏生焉。晚世之时,六国诸侯,溪异谷别,水绝山隔,各自治其境内,守其分地,握其权柄,擅其政令,下无方伯,上无天子,力征争权,胜者为右,恃

20、连与国,结远援,以守其国家,持其社稷。故纵横修短生焉。申子者,韩昭釐之佐。韩,晋别国也,地墽民险,而介于大国之间。晋国之故礼未灭,韩国之新法重出;先君之令未收,后君之令又下。新故相反,前后相缪,百官背乱,不知所用。故刑名之书生焉。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富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若刘氏之书,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论,权事而立制,度形而施宜,原道之心,合三王之风,以统天下,理万物,应变化,通殊类。非循一迹之路,守一隅之指,拘系牵连之物,而不与世推移也。故置之寻常而不塞,布之天下而不

21、窕。(节选自刘安淮南子要略)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齐景公内好A声色B外好C狗马D猎射E亡归F好色G无辩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为”,是认为的意思,与论语中“仁以为己任”的“以为”意思相同。B.“贫”,“使贫穷”,与过秦论中“以弱天下之民”的“弱”用法相同。C.“国家”,“国”指诸侯的封地,“家”指大夫的封地,与今天“国家”的意思不同。D.“劝”,是勉励的意思,与兼爱中“恶得不禁恶而劝爱”的“劝”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传承周公教诲,

22、教导门下弟子,让其穿戴周朝服饰冠帽,修改儒家经典,由此产生了儒家学说。B.墨子认为儒家礼节繁琐,丰厚的葬礼长期的服丧,劳民伤财妨碍事务,于是放弃了周礼而采用夏政。C.战国时期诸侯相互征伐,国与国之间经常通过结盟来巩固统治、护卫疆士,合纵连横之术应运而生。D.韩国从晋国分裂而来,保留了许多过去的政令,这与不断颁布的新法矛盾抵触,刑名之学因此产生.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齐国之地,东负海而北障河,地狭田少而民多智巧。(4分)(2)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4分)14.文中为什么要介绍诸家学说的产生情况?请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23、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晚兴陆游白布裙襦退士装,短篱幽径独相羊。莎根蟋蝉催秋候,稗穗蜻蜓立晚凉。屈子所悲人尽醉,郦生常谓我非狂。知心赖有青天在,又炷中庭一夕香。【注】相羊:徘徊,盘桓。郦生:即郦食其。郦食其曾求见刘邦,刘邦以其状貌类儒生而谢客,他自称“高阳酒徒”,终使刘邦接见了他,后得到重用。后常用“高阳酒徒”称狂放不羁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通过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交待了诗人此时的退士身份与彷徨心境。B.颔联选取多个秋天的季节性物象,视听结合,渲染了凄凉、落寞的氛围。C.尾联中诗人将屈原郦生引为知己,表达了在现实中缺少知音的悲凉孤独。

24、D.本诗情感内敛、语言平实,与书愤的情感激越、语言雄放有所不同。16.本诗借助典故表达了对时局怎样的看法?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两句虚写月落时游子归家,抒发内心的触动。(2)欧阳修五代伶官序)中“,”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相近。(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两句使用了以声拟声和拟人的手法,来描摹乐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健康牙齿应该是什么颜色呢?很多人认为,健康牙齿应该是纯白色,因此无时无刻在追求牙齿的美白

25、。但牙齿研究的相关报告显示,很多人嫌弃的“黄牙”,才是正常的牙齿。正常牙齿不仅是纯白色,而是乳白色或淡黄色,因为牙齿颜色是由于牙齿表面牙釉质的矿化程度和牙齿内部牙本质的颜色共同决定的。牙釉质矿化程度低,且透明度差,内部牙本质的黄色就不能透过,那么牙齿看上去就会偏白;A ,且越透明,内部牙本质的颜色越容易透过,牙齿看上去就偏黄了。当牙齿出现暗沉棕黄色或者灰黑色,影响到美观甚至功能的时候,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医生会针对导致牙齿变色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使变黄变黑的牙齿“白回来”。但是,B 。因为牙齿漂白、贴面修复、全冠修复等治疗方法,都有各自的缺点和局限性。如果不是因为牙齿本身疾病而

26、导致的牙齿变色,那么只需要认真刷牙、定期洗牙,保持口腔卫生,维护口腔健康即可。毕竟,健康的牙齿才最美。18.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他看不见鱼的跳跃,只听得见海面的迸裂声,和鱼掉下时沉重的水花飞溅声。飞快地朝外溜的钓索把他的手勒得好痛,但是他一直知道这事迟早会发生,就设法让钓索勒在起老茧的部位,不让它滑到掌心或者勒在手指头上。钓索朝外溜着

27、,溜着,溜着,不过这时越来越慢了,他正在让鱼每拖走一英寸都得付出代价。现在他从木船板上抬起头来,不再贴在那爿被他脸颊压烂的鱼肉上了。然后他跪着,然后慢慢儿站起身来。他正在放出钓索,然而越来越慢了。他把身子慢慢挪到可以用脚碰到那一卷卷他看不见的钓索的地方。钓索还有很多,现在这鱼不得不在水里拖着这许多摩擦力大的新钓索了。是啊,他想。到这时它已经跳了不止十二次,把沿着背脊的那些液囊装满了空气,所以没法沉到深水中,在那儿死去,使我没法把它捞上来。它不久就会转起圈子来,那时我一定想法对付它。不知道它怎么会这么突然地跳起来的。敢情饥饿使它不顾死活了,还是在夜间被什么东西吓着了?也许它突然感到害怕了。不过它

28、是一条那样沉着、健壮的鱼,似乎是毫无畏惧而信心十足的。这很奇怪。20.海明威的文字素有“电报式”美誉,而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表达并不简省,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21.下列句子中的“对付”与文中加点的“对付”,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些旧衣服扔了很可惜,对付着穿。B.兄弟两人闹矛盾,最近有些不对付。C.奶奶学了一些字,看信也能对付了。D.这支笔虽然不太好,对付着也能用。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把句末标点改为问号,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说,不要把人生浪费在你不喜欢做的事情上。对此你怎么看?请据此写

29、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3分)C(A项“取决于”有误;B项“贯穿离骚首尾”有误;D项因果关系有误)2.(3分)C(C项“离骚并没有表现屈原的爱国情怀”有误)3.(3 分) D(第四段观点是不能忽视作家的立身行事与作品的差异,A、B项都是在证明作家与作品的一致性,C 项是在证明创作与时代的关系)4.(4分)通过设置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引出对屈原的想象力与楚国文化之间关系的分析。(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5.(6分)材料一关注的是神游天国;材料二关注的是神游“

30、旧乡”。材料一侧重于分析神游情节与楚国文化的关联;材料二侧重于分析屈原神游诗歌中恋祖情结被遮蔽的原因。(第点2分,第点4分)6.(3分)C(“胆小”错,第一次“哭”是担忧父亲安危,第二次“哭”是为父亲安全而高兴)7.(3分)B(“埋下伏笔”错误)8.(4分) 围绕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叙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有利于自然地展现人物在行动过程中担心、焦灼、恐惧、高兴等心理感受。(每点2分,共4分)9.(6分)答案示例一:不能删去,理由: 前后照应:母亲严厉的责骂与小说开篇母亲的教育观形成呼应。突出人物形象:“一点也不后悔”突出了“我”内心的坚定和对父亲的爱。(每点3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

31、例二:可以删去,理由: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爸爸打电话给妈妈”报平安已经交代了故事的结局。更有艺术感染力:以“妈妈的哭声”作结,蕴含着她丰富的内心感受,给读者留下更多回味的空间。(每点3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10.(3分)BDF11.(3分)A(论语中的“以为”是“把作为的意思。)12.(3分)A(“修改儒家经典”有误)13.(8分)(1)(4分)齐国的土地,东边背靠大海,北边被黄河阻隔,土地狭窄农田稀少,百姓大多精明巧诈。(“负”“障”各1分,大意2分)(2)(4分)事情像这样,这一定会牵连我,被侮辱才死,更加辜负国家。(“及”“见”各1分, 大意2分)14.(3分)列举诸家学说的产生缘

32、由,借此闸明淮南子的价值和意义(1分):一是与诸家学说相比,揭示了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1分);二是突破了学说的局限,能与世推移(1分)。(意思相近即可)15.(3分)C(“将屈原郦生引为知己 ”有误)16.(6分)借屈子见渔父的典故,时讽世间尽是醉生梦死之人,批判社会的麻木沉沦;用郦生见刘邦的典故,暗示狂放不羁只是无奈之举,暗讽君主不识贤才的现实。(每点3分)17.(6分)(1)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2)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3)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18.(6分)(1)(2分)语句;“无时无刻”修改为“无时无刻不”或者时时刻刻”(2)(2分)语句;“不仅是”修改为“不

33、是(3)(2分)语句;“由于”修改为“由”。19.(4分)A:牙釉质的矿化程度越来越高 B:不建议过分追求牙齿的美白(每句2分)20.(3分)运用反复的手法,(1分)使钓索“溜”的状态有延续感,(1分)暗示鱼的力量强大。(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1.(3分)C(C项中“对付”的意思是“应付”;A项中“对付”的意思是“将就”;B项中“对付”的意思是“感情相投和”;D项中“对付”的意思是“将就”)22.(4分)改为问号,表达的是老人对鱼突然跳起来的原因不确定的疑问;(2分)使用句号则是陈述语气,说明这是老人思索后做出的回答,反映出老人为自己鼓劲的微妙心理。(2分)23.(60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