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4367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淮安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同时,传播民主与科学理念,并持续关注青年教育问题。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新青年以“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为标准,新文化阵营为此提出要办“新教育”,培养高素质的青年,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中国传统教育弊端丛生,许多仁人志士将目光投向了同时期发达的西方国家,结合了当时的国内情况提

2、出新的教育思想。1912年,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包括:实利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同时,陈独秀的现实主义、惟民主义、职业主义、兽性主义教育思想与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基本一致。新文化运动阵营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主张对青年进行全面的教育,以培养革命的后备军。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年,学校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就要改变,首先,在学校制度上,蔡元培提出了大学改制,北京大学基于现实状况进行了扩大文理二科、停办工科等内容的改革,避免了不同层级的毕业生岗位互相龃龉,最大限度让青年回馈社会,之后其他大学陆续改制。其次,在教育方法上,摒弃旧的灌输式教育,要以传授为手段,学

3、习为目的,打破以教师为主体的旧教育,启发学生学习。超然客公众号在教育内容上,第一,在德育上提倡新道德。陈独秀认为“孔子倡导的价值观念与建设现代民族国家和公民社会的目标无法适应”。因此新文化阵营对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抨击,倡导学习西方的民主自由观念。新青年杂志自1918年第4卷实行改版为白话文,通过白话文摧毁文言文代表的封建观念,让国人逐渐接受新观念,打破建立在儒家话语体系上的封建政治、思想。第二,在世界观培育上,抨击宗教神学,主张青年认识真实的世界。陈独秀在今日教育之方针中指出宗教神学让人们陷入虚妄的世界,而当前国家危难、民族蒙尘,国人应认清现实,变理想主义为现实主义。第三,在智育上,重视自然科

4、学,传播进步思想。马君武提出“改良教育,使一般青年国民,尊重良知,破除迷信,乃为国家之根本问题也”,要使学校自然科学等课程教学切实开展,同时在社会上传播自然学科知识和进步思想,因此新青年刊登了女性与科学人口问题与医学等文章,同时也翻译了春潮意中人等外国文学作品,传播西方进步观念,培养思想先进、自然科学知识丰富的新青年,让他们毕业后投入到社会岗位中,最终实现富国强兵。第四,在美育上,注重提升美学素养。当时国内多宗教、尊孔和麻将等活动,在音乐、美术以及运动方面的活动非常匮乏,因此陈独秀说“新文化运动莫忘了美育”,并主张用美术代替宗教。第五,在军国民教育方面,青年杂志创刊之际,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5、,新青年阵营主张学习德国,杂志第1卷关于德国的介绍就多达9篇,陈独秀指出青年勿居于被征服地位,应不为大势所屈,英勇善战,报效祖国。毛泽东曾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1919年后受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方向,向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企图唤醒青年觉悟,动员青年参与革命活动,以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李大钊首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开始宣扬马克思主义,他写道:“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

6、。”他指出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是俄国一国的胜利,更是广大农民劳工群众的胜利,是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反对暴力统治的胜利,初步宣扬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新青年杂志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内容、马克思生平发展、剩余价值学说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总共刊登涉及马克思主义学说内容的文章12篇,激发了青年的救国热情。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青年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急先锋,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新青年重点关注青年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探索了近代中国教育的路径,基于时代任务提出了一系列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及举措,引导了无数青年投身革命事业。中国共产党对青年教育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7、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对青年教育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肯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摘编自赵琪、陈建锋青年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文化阵营提出创办“新教育”、培养高素质青年正是源于陈独秀提出的新青年“六个标准”。B.陈独秀提出的现实主义、惟民主义等教育思想与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基本保持一致。C.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动员青年参与革命,以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8、复兴。D.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介绍,激发了青年的救国热情,直接推动了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过白话文摧毁文言文代表的封建观念,打破儒家话语体系上的政治、思想是新文化阵营抨击封建礼教的主要手段。B.马君武认为使学校的自然科学等课程教学切实开展,并在社会上传播自然学科知识和进步思想是国家的根本问题。C.新青年坚持翻译春潮意中人等外国文学作品,使得当时的青年都能投身于社会岗位,推动社会进步。D.“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对当代青年的殷切期望。3.下列诗句中的人物形象,不符合陈独秀提出的

9、新青年“六个标准”的一项是()(3分)A.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B.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C.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4.请简要分析材料的论证思路。(4分)5.新青年提出的旨在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的系列理念和举措,对当下青年的自我成长有怎样的借鉴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奇袭徐兴业李孝忠是大军开抵雄州后,被种师中派来防河的原班人马之一。他在这里已经驻屯了一个多月,熟悉附近形势和隔岸辽军的配备情况。他利用掩埋尸体的机会,同大家反复商量,拟订出一个大胆的行动计

10、划,决定在午夜以后涉渡界河,去袭击北岸十里外的一个敌方据点,那里驻有两名拽刺和几百人马。拽刺耶律登哥是骠悍的勇将,与我军对峙以来,多次惹是生非,前来挑衅。李孝忠根据辽军遗下的尸体来判断,白天这支辽军,肯定是他统率的,要报仇就报在他身上。李孝忠是一名低级军官,在职务上,他没有统带过一百人以上的队伍,可是根据他从军十多年的经验,他没有发现过比现在更旺盛的士气和激昂的敌忾心,这是他相信袭击战必然可以成功的最有力的保证。战士们这股气吞山河的势头,不要说去袭击一支小部队,即使面临着十万辽军的全面攻击,他们也无所畏惧,而准备与之拼命,与之同归于尽。 战士们对胜利有充分的信心,因为他们对死亡有足够的准备。他

11、们的活路是不多的,被敌人打败,就会受敌人的屠戮;打败了敌人,回来又可能被宣抚司以违旨的罪名杀害。根据战场上的规律,对于死的准备越充分,胜利的把握就越大,两者成正比。他们商议完毕,埋好尸体,各自悄悄地回到营房,吃饱了夜饭,顺手捞两只馍馍塞进腰带里,准备回来当消夜吃。然后觑个方便,把自己、战友和长官的战马衔枚牵出,携带短刀、木棍、铁鞭等可手的短刃,一齐到指定地点集中。李孝忠点点人数,比原来的还多出十名。他非常满意地发令道:“对岸有个哨铺,只驻有三五名辽军,哪几个愿意随俺先涉河过去干掉他们?”“俺随你去!”“算俺一个。”“俺哪回出征不打先锋,这回可也少不了俺。”许多声音同时争先恐后地回答,最后一个嚷

12、得太高声了,李孝忠不得不轻声地制止他。李孝忠注意到在许多声音中有一个有分寸的抑制的声音,它恰恰与此时此地所需要的气氛相适应。他对这个人看了一眼,但在漆黑的深夜中什么都看不清楚。“你是谁?”“泾原路队将吴革辖下士兵王彦。”“好,你就随俺去!”李孝忠另外又挑了一名,准备他们三个先渡河去,然后吩咐一名队官吕圆登统率余众,命令他们留在这里,不要说话、走动,且等彼岸的信息。他们潜渡过河,轻易地解决了正在深睡中的两名辽兵。过了这一关,他们行事的障碍就扫去一大半。李孝忠把一小片石子投进河里,发出清脆的扑通声,这是约定的信号,大队人马就从这里渡过河来。夜幕像一块大黑布似地把他们的行动都覆盖遮蔽起来,只有人和马

13、搅动水波时,才发出一点声音,表明这里有情况。大队到达彼岸时。马是湿漉漉的,腿肚子上都沾满泥浆。人也是湿漉漉地沾满泥浆。李孝忠轻轻一声号令,大家马上行动起来,像一群野鹿似地向目的地疾驰。这条路,他已偷偷地往来过三、四趟,决无走错之理。在这些技巧问题上,他是有充分把握的。陶醉在胜利和庆祝胜利的酒杯中的辽军,绝没有想到奉命不准还击的宋军也会来这一手。他们疏忽到连大门口必要的岗哨也撤掉了,大部分官兵在醉梦中被一阵急促的鼓声惊醒,慌乱中还来不及找到兵刃,就被一群疾趋而入的宋军砍倒。有的在床铺中就被砍倒了,有的手脚比较滑溜些,跑到房门口也被砍倒,只有少数一些人经过英勇的格斗,猛兽般地直冲到大门口,那里已有

14、大队宋军把守着,堵住逃出来的契丹人截杀。混合在一片怒吼、叱咤、锣鼓、兵刃相接触的铿锵声和混乱的脚步声中间,这一群冲出来的辽军也没能逃脱被歼灭的命运。这是一场痛快淋漓的闪电战,实际战斗的时间还不到半个时辰,宋军很快就获得全胜。谁也没法估计他们的战果,他们只知道在满腔怒火中,在深黑中,他们瞥见晃着辩子的敌军,就死死拦住厮杀,他们砍着、刺着,用手揩抹喷到脸上来的鲜血,却不曾计算杀死和砍倒了几名对手。“登哥拽刺他逃走不曾?”“俺在大门口搠翻一个,”负责堵击门口的王彦说,“他已倒地,兀自跪起一条腿来,一手撒住伤口,一手挥刀猛砍俺的脚踝,好不骠悍!不知他可是登哥拽刺不是?”“待俺亲自去看来,俺识得他的嘴脸

15、。”李孝忠说着就提起灯笼随王彦一起跑去查看,他证实了这个被搠了七、八个伤口还紧攥着刀把子不肯放松的人确是登哥拽刺无疑,不禁泛起了一种军人的敬意。李孝忠再一次传令里里外外都去搜索一番,看有没有漏网的敌人,然后传令举起火把,把这座庙宇改成的营房烧掉。 归途中,他们屡次回头去看这场由他们卷烧起来的漫天大火,他们听见一片急促的号角声、战鼓声以及被它们集合起来的追击部队从四面八方发出来的马蹄声。他们本来可以太太平平地回去,似乎还没有过足冒险瘾,有意用一场大火引来这许多追骑。李孝忠蛮有把握地率部循着原路回来。他们听到被远远撇在后面和追到岔道上去的追骑,不禁发出一阵阵愉快的揶揄的笑声。只有回到自己的地界,他

16、们才不舒服地想起宣抚司的这道乱命,想起闯下了这场大祸,不知道将何以善其后。(节选自金瓯缺,有删改)注宋徽宗宣和四年,面对辽军的不断挑衅,宣抚司依然严申“倘与辽兵相接,只可以旗榜招抚,切勿动兵,衅自我开”的禁令。后辽军偷渡界河,突袭宋军一个兵营,营中宋军全部战死。奇袭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李孝忠:宋朝名将。拽刺yl:辽军中级军官。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中“准备回来当消夜吃”体现了将士们的勇敢和乐观,对奇袭战怀有必胜的信心。B.句中“多出十名”说明参与战斗是出于自愿,也侧面说明本次战斗缺乏完备的组织。C.句通过多种声音的叠加,交代了战况的激烈,展示了宋军将

17、士的英勇与辽军的溃败。D.句中“泛起了一种军人的敬意”,是李孝忠出于对登哥拽刺宁死不屈的军人精神的尊重,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既清晰连贯地记叙了奇袭战的前后经过,又插入对宋军将士处境的分析。B.本文是历史小说,既有真实的历史背景与人物,又在对话与描写中加入艺术的虚构,体现了“真实”与“虚构”的统一。C.本文以小见大,通过小人物取得胜利却前途未知来展现时代下的英雄悲剧,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不能任用贤才的批判。D.小说结尾段中李孝忠等将士不知如何面对宣抚司禁令的无措,与前文将士们偷袭敌营的从容形成反差,增添了小说的张力。8.小说是如

18、何塑造李孝忠等奇袭将士形象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9.在奇袭部队归营后,宣抚司以违抗军令的罪名问责李孝忠等人。如果让你站在李孝忠的角度,且有机会上书朝廷,你将如何为其辩护?请结合文本内容,列出你的辩护提纲。(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

19、,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材料二: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周道既衰,坏于幽、厉,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陵夷二百余年而孔子兴,衷圣德遭季世,知言之不用而道不行,乃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文王既没,文不

20、在兹乎?”于是应聘诸侯,以答礼行谊。西入周,南至楚,畏匡厄陈,奸七十余君。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究观古今篇籍,乃称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又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于是叙书则断尧典,称乐则法韶舞,论诗则首周南。缀周之礼,因鲁春秋,举十二公行事,绳之以文(周文王)、武之道,成一王法,至获麟而止。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皆因(根据)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节选自汉书儒林传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

21、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A儒者B滑稽C而不可D轨法E倨傲F自顺G不可以H为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文中指“之乎”,与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的“诸”意思不同。B.害,文中指加害,与屈原列传“争宠而心害其能”中的“害”意思不同。C.文中的“六艺”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意思相同。D.则,文中指效法、学习,与成语“以身作则”中的“则”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晏婴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能言善辩,高傲自负,礼节

22、繁琐,这并不利于齐国治理。B.材料一中齐景公因晏婴的劝阻,停止了对孔子的封赏,并直言自己年岁老迈,最后孔子只能离开齐国。C.材料二中记载孔子在周朝衰微时,入周至楚,推行礼乐制度,击退了七十多个诸侯国君对周王室的围攻。D.材料二指出孔子修订“六艺”,是在遵循周礼,弘扬先王之教,这体现了尊崇经典、注重传承的精神。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4分)(2)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4分)14.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孔子在治国理政方面有哪些主张?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

23、题。晏坐闲吟白居易昔为京洛声华客,今作江湖潦倒翁。意气销磨群动里,形骸变化百年中。霜侵残鬓无多黑,酒伴衰颜只暂红。愿学禅门非想定,千愁万念一时空。注晏坐:闲坐。群动:泛指众人。非想定:佛家修行的境界。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今昔对比,诗人曾意气风发,而如今飘零潦倒,前后形成强烈反差。B.颔联承接首联的“今”字,写出诗人如今壮志磨灭、年华逝去的人生状态。 C.颈联对诗人的外貌进行描写,“暂红”表明诗人借酒消愁,获得暂时的愉悦。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在历经沧桑后希望投身禅门、避世脱俗的感慨。超然客公众号16.校园“唐韵”诗社在为白居易的诗歌进行分类

24、汇编时产生分歧,有同学认为本诗应归入“闲适诗”,也有同学认为应归入“感伤诗”,你赞成哪个观点?请结合全诗说明理由。(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燕歌行(并序)中“_,_”两句描写了孤城日落,衰草连天的边塞阴惨景象。(2)校园举行诗词大会,其中飞花令要列举20句含“兔”字的诗句。请你写出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与“兔”相关的两句“_,_”。(3)“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唐人借此抒发情感的诗句屡见不鲜,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

25、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

26、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18.语言讲究逻辑性,画线句如果改成“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并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很洁白,很明艳”好不好,为什么?(4分)19.加点处多次强调北方的雪“旋转”“升腾”,这种反复的写法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2023年的中国,提振经济,稳扎稳打。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硕果累累,迈上

27、新台阶。高质量发展追求高效益,为建设经济强国筑牢基础。(1)村BA充满乡村烟火气,展示出人们对体育最纯粹的热爱。特种兵式旅游打破常规,试图用最低的经济成本,挑战时间与体力的边界,是体力与智力的双重挑战。最终,“振”和“高质量发展”当选国内字词。长路有险夷,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体,面对挑战时不失本心、遭遇风雨时行之不辍,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就当得起一个“振”字。曾经,我们执着于挂在嘴边的“有没有”“大不大”“足不足”;现在,我们更关注“好不好”。(2)能否高质量发展,是立足于中国式高水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选择。2023年的世界,战争升级,科技创新。巴以冲突再次爆发,无数人笼罩在阴霾之下,推动和谈才

28、是恢复安宁的正确道路。(3)日本不顾反对排放核污染水的行为,海洋生态安金受到威胁。芯片研发体现国家高端制造能力,科技力量强弱必将影响全局。ChatCPT不断迭代升级,是危机还是机遇需要时间验证。最终,“危”和“ChatGPT”当选国际字词。当今世界,在危机中育新机,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才能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人类启动了人工智能,却结束不了人工智能;(4)人类创造了ChatGPT,却又时刻战战兢兢于为ChatGPT所控制。,人类还需继续思考。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结构严谨;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1.材料中多处使用

29、双引号,请分别指出以下双引号的作用。(3分)(1)“一带一路”(2)“高质量发展”(3)“有没有”22.文中标序号的4个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即便是最伟大的作家,也只是在书写他的偏见而已。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D(D项“直接推动”表述错误,在材料第四节

30、,“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青年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急先锋,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D(A项“主要手段”表述错误,在材料第三节,材料中没有“主要手段”的说法;B项“根本问题”表述错误,材料第三节有:马君武提出“改良教育,使一般青年国民,尊重良知,破除迷信,乃为国家之根本问题也”;C项“都能投身于社会岗位”以偏概全,在材料第三节。)3.B(B项“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是诗人手舞足蹈,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凸显诗人急于返回家乡的欢快之情。)4.首先总说新青年持续关注青年教育问题,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然后指出新青年针对中国传

31、统教育的弊端,在学校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提出很多新的教育主张;接着介绍新青年重点关注青年教育,注重向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最后强调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青年教育,呼吁当代青年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时代建设。超然客公众号(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4分,言之成理即可。)5.青年的自我成长要自主发展、积极进取、兼收并蓄,秉持开放的心态;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担当民族伟大复兴责任的觉悟;能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

32、好青年。(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言之成理即可。)(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6.B(B项“多出十名”不能侧面说明本次战斗缺乏完备的组织,属于过度解读。)7.C(C项“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不能任用贤才的批判”表述错误,是“对当时统治者懦弱无能的批判”。)8.点面结合,既有群像描写,也有个体塑造,具有层次感;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塑造出李孝忠等将士英勇善战、不惧牺牲的形象;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战场上宋军与辽军的对比,突出了李孝忠等将士有勇有谋的形象;通过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氛围营造,为英雄人物增添了悲剧感;把人物置于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突出李孝忠等将士危难当头挺身而出的英雄气概

33、。(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4分,言之成理即可。)9.此战背景是辽军挑衅,来而不往非礼也,李孝忠此次带队奇袭,是对辽军的正义反击,并非“衅自我开”;辽军反复挑衅之举,让宋军将士们切齿痛恨,此战乃正义反击,亦是军心所向;宣抚司的禁令助长了敌军的气焰,严重打击了将士们的作战信心。如果不进行有力回击,可能造成全线溃败;此战取得的胜利,可以提振士气,稳定军心;李孝忠等将士有理有节,有勇有谋,舍生忘死,实乃朝廷之功臣,何罪之有!(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言之成理即可。如果学生用第一人称来阐述理由,正常赋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BEG(意为:儒者这种人

34、,都能言善辩,是不能用法来约束他的,态度高傲自以为是,是很难驾驭的。)11.D(D项材料中的“则”是动词“效法、学习”,而“以身作则”中的“则”是名词“准则。”)12.C(C项是对原文理解错误,原文孔子“南至楚,畏匡厄陈,奸七十余君。”“奸”是“干谒,谒见”的意思,而不是“击退”。)13.(1)君王(您)想用这一套东西来改革我们齐国的礼俗,这不是引导普通百姓的好办法。(“移”“所以”“先”各1分,句意通畅1分)(2)晚年喜欢易,读易次数太多而使连缀竹简的皮带断了好几次,并为易做传。(每句1分,句意通畅1分)14.尊奉纲常伦理;主张节财理政;推崇礼乐;效法尧帝;遵从周制;传承先王之道。(每点1分

35、,答对三点得3分,言之成理即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C(C项“获得暂时的愉悦”表述错误,这句意为“衰老的容颜只有在饮酒之后才会暂时红润。”)16.示例一:闲适诗:标题“晏坐闲吟”中的“晏”与“闲”都点出“闲适”。中间两联中诗人所寄寓的意志沉沦、时光蹉跎、年华老去的感慨是为尾联情感的转变、抒发对闲适之情的向往张本。尾联诗人抒发了希望能够摒除“千愁万念”,对心灵空明的闲适之情的向往。示例二:感伤诗:首联诗人曾经名动京华,如今却羁旅飘零、穷困潦倒,今昔对比,感伤人世沧桑。颔联诗人当年的壮志渐渐消磨,感伤自己意志沉沦、时光蹉跎。颈联诗人鬓间斑白、容颜衰老,感伤自己年华老去。

36、尾联写出了诗人无法排遣现实中的感伤,只能借禅门来修行避世。(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言之成理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2)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3)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不好:原句“然而”紧扣前文“虽然”,构成转折关系,洁白、明艳是对罗汉颜色等样态的描述;“整个地闪闪地生光”是罗汉全身因为滋润粘结后反光带来的视觉效果,适宜做总结句。(每点2分)19.作者不惜笔墨,反复强调,突出了北方的雪飘舞的姿态;不仅有着响亮

37、与流动的韵律,更体现了生命之美,寄托了奋飞的激情;情感倾向明显,也写出了朔雪独立的精神与张扬的个性。(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3点即给5分)超然客公众号20.“优不优”“美不美”;如何掌握主动权(每答对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21.(1)特殊称谓(2)重点强调(3)话语引用(每答对一点给1分)22.(2)删去“能否”;(3)去掉前面半句“的行为”,或者在后半句开头加上“使得”。(每指出并修改正确一处,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四、写作(60分)23.(参照高考作文阅卷标准)参考译文: 文本一:齐景公问孔子为政的道理,孔子说:“国君要像个国君,臣

38、子要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景公听了说:“对极了!果真是国君不成国君,臣子不成臣子,父亲不成个父亲,儿子不成个儿子,就是有再多的粮食,我们能平安地吃着它吗?”改天他又问孔子为政的原则。孔子说:“为政最要紧的是在善用财力,杜绝浪费。”景公听了很高兴,打算把尼溪地方的田封给孔子。晏婴劝阻道:“儒者这种人,都能言善辩,是不能用法来约束他的,态度高傲自以为是,是很难驾驭的;他们重视丧礼,长期悲痛不止,为了使丧事隆重可以倾家荡产,这种礼俗不足取法,他们不事生产,只是到处游说求职来进行政治活动,这种人不能来掌理国事。自从文王、武王、周公这些大贤先后过去,周朝王室已经衰微,礼乐的沦丧也很

39、有些时候了。现在孔子却对仪容服饰刻意讲究,详定各种应对进退间上下快慢的礼节规矩,这些繁文缛节,就是连续几代也学不完,一辈子也弄不清楚。君子想用这一套东西来改革我们齐国的礼俗,这不是引导普通百姓的好办法。”此后,景公只是很客气的接见孔子,不再问起有关礼的事情了。有一天,景公慰留孔子,说:“要用像鲁国给季孙氏那样高的待遇给你,我实在做不到。”所以就以上下卿(鲁有三卿,季氏为上卿,孟氏为下卿,季孟之间,犹叔氏也)之间的礼来对待孔子。齐国的大夫有人想害孔子,孔子得到了消息。景公也说:“我老啦,没法用你了。”于是孔子就离开齐国,回到了鲁国。文本二:古代的儒者,对六艺文章都广泛学习。六艺,是王教的经典,先

40、圣用来明天道,正人伦,达到天下大治的成法。周道衰微,坏于幽厉之时,礼乐征伐出自诸侯,衰落二百多年后孔子兴起,因圣德遭逢末世,智言不被用,大道不能通行,于是慨叹道:“凤鸟不来,河不出图,我算了吧!”“文王已死,文章之事岂不在此乎?”于是应聘于诸侯,以答礼行义。向西入周,向南到楚,受惊于匡,断粮于陈,干谒七十多个国君。到齐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从卫返鲁,然后音乐得以修正,雅颂各得其所。探查古今篇籍,于是称赞道:“尧做君主真伟大啊!唯有天最大,尧效法它。他的成就多么高啊,他的礼乐法度多么美好啊!”又说:“周追视夏、商二代,文章(礼仪典籍制度)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于是整述书便从尧典开始,称乐便以韶舞为法,论诗则以周南为首。连结周礼,循鲁春秋,列举十二公的行事,用文武之道为标准,成为一统王法,到获麟为止。晚年喜欢易,读易次数太多而使连缀竹简的皮带断了好几次,为之作传。都是以近代圣王之事,来确立先王之教。所以说:“传承而不创新,诚信而好古;”“下学人事,上达天命,知道我的大概是天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