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座遗址:二里头遗址一次迁都:盘庚迁殷两种制度:世袭制、分封制三个朝代:夏、商、周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必背考点1夏、商、周的更替朝代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亡国君国家性质形势重点夏禹公元前2070年阳城桀奴隶制国家开创世袭制商汤公元前1600年亳纣牧野之战西周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镐京周幽王分封制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洛邑周平王争霸春秋五霸战国公元前475年兼并战国七雄必背考点2西周的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的对象)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2、,建立诸侯国。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起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分封制”。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作用加强了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实质确立了西周社会的等级制度弊端诸侯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当各诸侯国的国力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为春秋诸侯争霸埋下隐患。总结归纳1、 禅让制建立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3、的基础之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出现剩余,私有制和国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世袭制随之出现。因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 盘庚迁到新邑后,并没有将其叫作殷,甲骨文中称之为大邑商,商朝也不称为殷朝。周灭商后,用商王田猎区殷原这个“殷”地名称呼商人。于是,商朝也就称为“殷”或“殷商”。3、 分封制的影响(1)积极影响: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有利于西周政治文化的稳定和延续;通过分封制,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2)消极影响:随着血缘关系的日益疏远、周王室的逐渐衰落以及诸侯国势力的日渐增强,出现了诸侯纷争、割据争霸的局面,
4、影响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4、世袭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都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世袭制又为分封制奠定了基础。5、 尧舜禹禅让制与早期国家世袭制的区别考查角度尧舜禹禅让制早期国家世袭制概念不同指原首领选出有才干的人来继承统治,是原始社会特有的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即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产生背景不同出现在父系氏族社会晚期,国家尚未产生出现在奴隶社会及之后的封建社会,伴随着早期国家的产生而逐渐发展。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选拔方式、标准不同以传贤为宗旨,选拔标准是德才当权者离职后,职位自动由自己的儿子或有血缘关系的人继承,选拔标准是
5、血缘关系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一种文字:甲骨文一种金属器:青铜器一种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法”一个迄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必背考点1青铜器青铜时代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阶段。夏、商、周时期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是青铜器逐渐发展至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青铜器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商周时期:青铜器数量和种类逐渐丰富,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及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做工精美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制作成分铜、锡、铅方法泥范铸造法用途由
6、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权力、地位的象征特点分布范围广、种类繁多、工艺高超必背考点2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 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意义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总结归纳1、 青铜时代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阶段。夏、商、周时期大量使用青
7、铜工具及青铜礼器,是青铜器逐渐发展至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2、 世界上最著名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3、 三星堆文化代表作品是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文化的发源地是成都平原。4、 商代奴隶的悲惨生活特征是奴隶地位低下,没有人身自由5、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6、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7、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形声最为进步。8、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9、 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10、 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的对比石器时代北京
8、人、山顶洞人时期打制石器(旧石器)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磨制石器(新石器)青铜时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种策略:尊王攘夷一个时代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两个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多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必背考点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牛耕出现,耕地扩大、私田出现。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必背考点2王室衰微实质掠夺土地、人口、财产,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原因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各诸侯国的政治、经
9、济发展不平衡表现(1) 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2) 诸侯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结果“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政令征战自诸侯出”。出现诸侯争霸局面。必背考点3诸侯争霸诸侯争霸齐桓公1、管仲改革2、尊王攘夷3、地理位置优越春秋第一霸主晋文公1、 晋楚城濮之战:退避三舍2、中原霸主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中原霸主越王勾践1、卧薪尝胆2、春秋时期最后的霸主影响积极影响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消极影响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总结归纳1、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诸侯崛起,
10、不再听从王命,王室财政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支持。4、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第一霸主。5、春秋争霸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6、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的意义:(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使得在原有公田之外大量开垦荒地成为可能,导致不向国家纳税的私田大量出现。(2)变法的开始,为了多征赋税,增加国家财富,各国国君不得不进行改革,向私田征税,从而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和土地的私有权,这就使得周天子无法控制天下土地,不能再实行分封,最终导致了
11、分封制的瓦解和周王室的衰落。7、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1)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实质上是各诸侯国争权夺利的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2)在争霸过程中,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统一的趋势,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3)有些诸侯国为了进行争霸战争,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个时期:战国时期一次变法:商鞅变法一座水利枢纽:都江堰两个主要人物:商鞅、李冰三场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七个主要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必背考点1战国七雄过程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田氏代齐:齐国由大
12、夫田氏取代。社会状况兼并战争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著名战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时期主要战役交战国家典故影响战国桂陵之战魏、赵、齐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魏、齐减灶计齐国强大起来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必背考点2变化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政治战国时期,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变法主要内容:1.政治:建立县制;改革户籍;废除贵族世袭。2.经济:废井田,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
13、耕织;统一度量衡3.军事:奖励军功作用:使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都江堰修筑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地点:成都平原的岷江作用:防洪、灌溉、水运;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总结归纳1、商鞅变法最能体现其变法性质的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是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启示(1)原因:根本原因: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外部条件: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个人原因:商鞅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
14、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改革态度坚决,变法公正,取信于民。(2)启示:改革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坚持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改革应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等。3、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看变法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社会的发展4、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比较: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性质争霸战争兼并战争特点持续时间短、规模小、次数少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战争频繁且残酷相同点都是国家分裂、天下大乱的时期;都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都有利于社会走向统一第8课 百家争鸣一种局面:百家争鸣两部重要经典:老子论语三个学派创始人:老子道家、孔子儒家、墨子墨家四个重点学派:
15、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必背考点1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背景经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根本原因),封建经济迅速兴起,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政治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动荡。文化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人才基础。阶级出现地主、农民、工商阶层,士活跃起来科技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人们认识水平提高。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必背考点2春秋战国时期的
16、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时期学派代表人物著作主要思想启示春秋时期道家老子老子又称道德经人们应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辩证地看待问题儒家孔子论语政治思想: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尊重教学战国时期儒家孟子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构建和谐社会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墨家墨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主张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构建和谐社会反对侵略战争勤俭治国道家庄子庄子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
17、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积极地看待和面对问题法家韩非韩非子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积极改革和勇于创新总结归纳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领域表现影响经济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进一步推广(1)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2)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3)把中国的物质文明由青铜时代推进到铁器时代,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手工业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专有化程度不断提高,使社会产品丰富起来商业商品交换市场出现,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商业活动逐渐活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政治周王
18、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崛起,出现诸侯争霸、争雄的局面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越演越烈各国竞相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商鞅变法等),新兴地主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分封制逐步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得到确立,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文化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发展和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族关系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频繁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交融高潮军事春秋时期,步兵作为一个独立兵种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各国军队的主体适应了春秋时期山地作战的需要;兵种变化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变化2.夏商周时期的中国与同时期的世界比较中国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世界公元前3100年左右公元
19、前33年政治由部落联盟到早期国家产生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分封制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分裂逐渐走向统一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代印度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罗马法的创立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在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农耕经济得到发展文化甲骨文及青铜器文明学术和思想繁荣发展了象形文字和甲骨文,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系统之一。佛教创立并向外传播古希腊和古罗马在文化繁荣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也发展了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1、 禹是夏朝的建立者,启是夏朝的第二任国君。2、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但这不能说明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3、 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等是先后称霸的,战国七雄则是同时存在的。4、 老子和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而非战国时期,他们不属于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家。5、 论语不是孔子自己写的,而是由其弟子整理而成的。6、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之多,不能理解为当时社会上有一百个学派。7、 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孟子将其发展为“仁政”学说。8、 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而非法家学派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