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速记清单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01单元概览【单元概述】(总览全局高屋建瓴)本阶段时间界限为220年到589年,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继两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分裂时期,期间也有过短暂的统一,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时期: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1分裂中的统一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等都为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历史阶段特征:政权
2、分立、民族交融。(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民族融合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另一特征)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元素。统一是历史的主流。一次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两条线索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个政权魏、蜀、吴。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四大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北魏孝文帝。【单元时空】(时空定位把握脉络)【阶段特征】(阶段发展特征鲜明)(1)政治:这一时期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政权交替频繁,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权分立最长的时期,民族交融加强;(2)经济: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3)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
3、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民族差异减少,认同感增多,出现了各民族大交融的盛况,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4)科技文化:多元文化汇聚,科技成就突出,佛教盛行,文艺大放光彩。02关注新知新旧教材对比变化2024版新教材原版本单元课题单元课题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
4、科技与文化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内容聚焦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战争、分裂和民族交融的时期。第16课三国鼎立:这一课介绍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冲突以及它们各自的治理和发展。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分裂时期,也是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发源地。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这一课讲述了西晋如何短暂地统一了中国,但很快由于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尤其是北方民族的内迁,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和混乱。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这一课介绍了东晋的建立和南朝时期的政治情况,以及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东晋和南朝时期,江南地区逐
5、渐成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这一课探讨了北朝的政治情况,以及北方不同民族之间的交融和文化交流。北朝时期,多个非汉族政权的建立和统治,促进了汉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融合。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期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介绍了这一时期在科技、艺术、文学和哲学等方面的成就。这一时期虽然政治上分裂,但在文化和科技方面却有显著的发展,如佛教的传入和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等。2022年版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包括政治分裂和民族交融;学习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如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和人物;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动和融合,以及这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6、探究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包括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03知识速记第16课三国鼎立速记点1、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2、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2)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3)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袁绍速记点2、赤壁之战1背景:刘备、孙权势力成为曹操统一全国的障碍。2时间:208年。3交战双方:曹军和孙刘联军。4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5意义:赤壁之
7、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速记点3、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1形成过程国家时间人物都城发展魏国220年曹丕洛阳重视农业发展,大力兴修水利【翻车:一种灌溉工具。】蜀国221年刘备成都改善民族关系,发展经济吴国229年孙权建业发展海外贸易,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1)直接原因: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未能完成统一大业;(2)根本原因:三国势均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3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素养提升】1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曹操?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8、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2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统一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进步。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如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蜀国的丝织业兴旺,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吴国派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这就为统一全国准备了物质条件。3解读三国鼎立三国鼎立形势图【常考点
9、】1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赤壁之战。2三国的建立:魏,220年,曹丕建立,都城在洛阳;蜀汉,221年,刘备建立,都城在成都;吴,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都城在建业。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当时统一的经济基础和力量对比条件尚未成熟。4三国经济发展情况:曹魏重视农业生产,修建很多水利工程;吴国造船业发达,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今天的台湾);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5特别提醒: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名师点拨】1魏的建立者是曹丕,不是曹操;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不是三国时期。2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赤壁之战,而不是官渡之战。3中国古
10、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速记点4、西晋的建立与统一三国后期,曹魏实力增强,263年西晋灭蜀;曹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速记点5、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1背景: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宗室诸王势力日益强大。2概况: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在洛阳一带展开长达十几年的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影响:战乱持续十几年,严
11、重削弱西晋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幸存者主要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4西晋灭亡:八王之乱进入尾声之际,成都出现了一个与西晋并立的成汉割据政权。由于西晋朝廷向内迁各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各族民众为奴婢,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抗,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腐朽的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北方民族南下的双重打击下灭亡。速记点6、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概况: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2政权:从4世纪初
12、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3突出代表: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加强集权,招抚流民,提倡儒学,等等,使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素养提升】1西晋衰亡原因?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靡之风盛行,在位皇帝弱智);民族压迫激化了民族矛盾,少数民族起兵反抗;八王之乱耗尽西晋国力(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历时十几年,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数以十万计逃亡江南地区,形成我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2解读五胡内迁西
13、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常考点】1内迁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2内迁时间:从东汉末年开始。3影响: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交融。4特别提醒:西晋王朝被内迁的匈奴所灭。【名师点拨】1266年,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2八王之乱的实质是西晋皇族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是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亡了西晋。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速记点7、东晋南朝政治(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建立:时间:317年。建立者:司马睿。都城:建康(今南京)。2“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3东晋灭亡:420年,被大将刘裕所灭
14、。(二)南朝的政治1南朝的时间:420589年。2先后朝代:宋、齐、梁、陈。【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3都城:南朝四朝的都城都在建康(今南京)。速记点8、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南迁的北方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江南各族人民的辛勤劳作。2表现:(1)农业:耕地面积扩大;生产技术改进;粮食产量提高;农业多种经营。(2)手工业,有了快速的进步。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的发展;(3)商业: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3意义: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15、,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素养提升】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战乱破坏社会生产力,安定和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推广,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互相学习,加深了彼此间的交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2北民南迁图片解读:北民南迁开发江南示意图特征:北方人口大批南迁给南方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代表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南迁趋势往往在北方割据战乱时最突出;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的重视是经
16、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将其运用于经济建设方面,可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名师点拨】1南北朝时期,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了北方,但没有超过北方,超过北方是在两宋时期。2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北方多战乱,为躲避战乱。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3西晋统治范围主要以北方为主,定都洛阳;东晋统治范围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定都建康。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虽然得到开发,但整体上落后于北方地区。5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因三国时的吴国、东晋、宋、齐、梁、陈都定都于此,故有“六朝古都”之称。6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江南地区的开发
17、指的是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指的是南方经济优于北方。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速记点9、淝水之战1时间:383年。2人物:苻坚。3交战双方:前秦和东晋。4结果:前秦战败,东晋战胜。5特点:以少胜多。6影响: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割据状态。*7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赤壁之战(孙刘大败曹操)、淝水之战(东晋大败前秦)】速记点10、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统一北方:民族:鲜卑族拓跋部。时间:439年。意义: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2内容:(1)迁都洛阳:494年。(2)进
18、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规定官员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汉姓:改鲜卑姓为汉姓。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等。3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评价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速记点11、北朝政权更替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在北方设立了六个军镇,以抵御北方柔然的南下。北魏后期,来自北方的威胁大大减轻,军镇的作用减小,地位降低。六镇军人对此十分不满,导致兵变,战火蔓
19、延到河北、山东、关陇地区。在六镇兵变的打击下,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东魏定都邺城,后被齐取代,史称北齐。西魏定都长安,后被周取代,史称北周。北周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不及北齐,为了强国需要,北周统治者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还竭力促成鲜卑人与汉人的交融,因此国力渐渐强大。577年,北周灭掉北齐,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速记点12、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民族交融表现经济、习俗方面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农业居民。而汉族人民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政治制度北朝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
20、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文化方面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民族心理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民族交融的特点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民族交融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素养提升】1前秦失败的原因、启示:1)失败原因:前秦苻坚不顾一致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军心不稳;苻坚还骄傲轻敌、指挥失当;
21、前秦军队向南进军时前后千里、战线太长、力量分散;东晋8万精兵团结一致、从容应对、正确战略战术。2)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是力量的强弱,而是人心向背、战术得当等;民族团结、内部团结对于一个政权的成败具有重大意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1)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2)280年,西晋实现了南北统一。(3)4世纪后期,前秦统一黄河流域。(4)439年,北魏统一北方。3简述魏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名师点拨】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先后统一过北方。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从经济角度看是少数民族从游牧向定居农业转变的过程;从文化发展角度看,是少
22、数民族的汉化过程;从社会发展进程角度看,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3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4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人口迁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和亲和战争等。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是“汉化”,汉化的过程也是北魏封建化的过程。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期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速记点13、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时期:北朝;2作者:贾思勰;3主要内容: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4地位:它是我国现存最
23、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速记点14、科学家祖冲之1时期:南北朝;2祖冲之主要成就: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领域。数学成就:他在三国刘徽基础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其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天文历法成就: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机械制造成就:设计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速记点15、灿烂的文化1书法:曹魏:锺繇(yo)(独创楷书书法)和胡昭。西晋:设置书博士,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书圣”】北魏:碑刻。2绘画:概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
24、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由于山水诗的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顾恺之:时期:东晋。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3雕塑:这一时期,统治阶级大力宣扬佛教。人们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两处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造像。这些造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素养提升】1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2)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3)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内涵。吸收异域文化成
25、果是其间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2图片解读:祖冲之像【常考点】1简介: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2数学成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3历法成就:创制出大明历。4特别提醒:祖冲之还擅长机械制造,设计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兰亭集序(摹本局部)【常考点】1相关朝代:东晋。2作者:王羲之(“书圣”)。3称誉:“天下第一行书”。4特别提醒: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名师点拨】1齐民要术是我国
26、而非世界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齐民要术”可解释为平民百姓的谋生方法,也可解释为治理民生的方法,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2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3锺繇独创楷书书法,王羲之以行书著称。4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出自齐民要术,不误农时,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5北魏的郦道元水经注是一部综合型的地理学专著。6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人,但不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圆周率的人。04素养提升【历史解释】1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1)北方战乱,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27、为南方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比较安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大战争基本都发生在北方,基本没有波及江南地区。(3)南方的一些统治者采取发展经济的措施,如三国时期,蜀汉实行减轻赋税、奖励农耕政策。南朝刘裕比较注重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在宋初30多年里,南方出现了东晋以来少有的安定局面。(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比较。1)相同点(1)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2)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3)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4)结果都取得了成功。2)不同点(1)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
28、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巩固北魏的统治。(2)内容不同: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等。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等。(3)作用不同: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中国古代三次民族交融的高潮: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辽宋夏金元时期:战争频繁,民族政权并立,促进了民族交融。封建生
29、产方式逐渐向边疆地区扩展,周边各族迅速封建化。4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分裂和统一:(1)分裂:三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辽宋夏金时期。(2)统一:四大统一时期:秦汉时期,西晋,隋唐,元明清时期。九大统一王朝: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四次局部统一: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黄河流域);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南北朝时期,北魏、北周先后统一北方;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跨学科地理】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及影响?(1) 原因: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需要;平城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对黄河流域的
30、控制;洛阳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优越,能更好地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统治。(2)影响:一方面加强了与汉族等其他民族间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迁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都城迁移,而是具有重大文化转型意义的行动;迁都成功是北魏孝文帝同保守势力斗争的一次胜利。05习题研读第16课三国鼎立教材习题01 1. 朗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答案】百姓大量死亡,荒野上白骨累累,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鸣之声,整个社会呈现荒凉、凄惨、惨绝人寰的景象。原因:
31、东汉末年,战乱频繁。教材习题02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议一议:影响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案】官渡之战,袁绍武断专行,不采纳良策,良将叛离,机密泄漏。同时曹操善于用人,集思广益,采纳良策,人为我用。赤壁之战,孙、刘联盟同仇敌忾,计划周密,借东风,火烧战船。同时曹操军远道疲惫,不习水性,曹操轻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材习题011西汉和西晋都分封过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有危害:对皇权有巨大威胁,同时发生战争可能性更大,更容易出现像八王之乱这样的历史大乱;有好处:外族入侵或百姓造反时能起到拱卫宗室
32、的作用,同时在西周能给予各王国足够的自治权,有利于开拓发展。教材习题022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内迁各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议一议:这些内迁各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答案】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材习题0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孔季恭传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答案】
33、史记描述的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落后,没有得到开发。宋书描述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很快,人民富足,生活安逸。教材习题022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以及梨、枣、杏树等。这些农林品种原来主要种植在北方,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想一想:北方的农作物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方?这反映出什么历史现象?【答案】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大量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与先进生产技术、工具;经济重心南移。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材习题011胡床原是北方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根据图画,说说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答案】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
34、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社会习俗。教材习题022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人改用汉姓的情况。说一说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拓跋元步六孤陆拔拔长孙贺兰贺达奚奚独孤刘丘穆陵穆勿忸于于【答案】北魏孝文帝将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意图:为了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材习题011查找资料,举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领域还有哪些突出成就。【答案】郦道元:写出著作水经注第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刘义庆:南朝的宋朝人,编撰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世说
35、新语主要记载东汉末年至魏晋期间,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教材习题022为展示古代科技成就,彰显古代科学家精神,我国在1955年发行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邮票,祖冲之纪念邮票是其中一枚。结合祖冲之的生平,想一想:祖冲之为什么被列人这套纪念邮票?【答案】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才打破了这一纪录。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
36、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06单元小结一、标志类1东汉结束的标志: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2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3西晋统一的标志:280年,西晋灭吴。4西晋由盛而衰的标志:八王之乱。二、“之最”类1三国中最早建立、最先灭亡的国家:魏国、蜀国。2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于:西晋。3南朝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建康。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5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人:祖冲之。6南北朝时期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7楷书被称为绝世之作的人:锺繇。8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9东晋时
37、期最著名的画家:顾恺之。10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两大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三、朝代类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魏220年曹丕洛阳蜀221年刘备成都吴229年孙权建业西晋266年司马炎洛阳东晋317年司马睿建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时间事件作用/地位/重要史实公元 200 年官渡之战为北方统一奠定基础公元 208 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公元 220 年曹丕建立魏国,东汉灭亡公元 221 年刘备建立蜀国公元 229 年孙权建立吴国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公元 230 年吴国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公元 263 年魏
38、灭蜀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出现农业灌溉工具翻车是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长期使用的一种灌溉工具书法名家-锺繇、胡昭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公元 266 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公元 280 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公元 316 年西晋灭亡,北方进入十六国混战时期政治腐败、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后出现“八王之乱”、西晋时期公元265年317年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北方民族内迁中原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羌、羯、氐、(五胡),促进了民族交融公元 317 年东晋建立“王与马,共天下”;偏安江南公元 383 年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战
39、胜前秦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东晋时期公元317年420年江南发展“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原因:1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3江南地区社会相对比较安定;4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5南下移民和当地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影响: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王羲之兰亭集序被后人称为“书圣”、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顾恺之,擅人物画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南朝时期公元 420-589 年东晋灭亡,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统称南朝公元 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公元 494 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改革(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采汉制),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也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北魏时期公元386年534年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一部完整的农书,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郦道元水经注対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擅长机械制造,设计制造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石窟艺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兴起原因: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统治阶级大力宣扬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