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曹刿论战》知识点检测题(学生版)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53483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曹刿论战》知识点检测题(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曹刿论战》知识点检测题(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曹刿论战》知识点检测题(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曹刿论战》知识点检测题(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曹刿论战》知识点检测题(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考语文复习 课内文言文专题曹刿论战知识点检测题一、理解背默题1、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2、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理由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 。4、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 。6、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7、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8、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9、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10、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 。11、体现齐鲁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的语句是 。12、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

2、用的语句是 。13、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 。14、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二、词语解释题 1、小大之狱。 。2、牺牲玉帛。 。3、齐师伐我。 。4、又何间焉。 。5、肉食者鄙。 。6、弗敢加也。 。7、虽不能察。 。8、再而衰。 。9、必以信。 。10、忠之属也。 。11、神弗福也。 。12、一鼓作气。 。13. 小惠未徧, 。三、翻译句子题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5.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小惠未扁,民弗从也。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3、四、内容理解题1.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2、 “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什么内容?3、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4、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5、本文中想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争时的过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6、从战争阶段的角度看来,本文重点写的是:7、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8、曹刿提问及鲁庄公回答时被曹刿两否一肯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9、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什么品质?10、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11、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12、曹刿的“

4、远谋”或“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或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13、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14、判断“击鼓进军”和“下令追击”的时机充分体现了曹刿的什么军事思想?15、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的是什么?16、鲁庄公回答时被曹刿两否一肯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17、在作战前,作战时与作战后,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18、 “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怎样的性格特点?19、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0、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1、曹

5、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2、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24、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5、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26、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

6、并不“鄙”。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27、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28、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9、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30、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31、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2、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33、从选文第二段中,你发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军事才能?34、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中与战后,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35、曹刿的军事

7、才能体现在哪些地方?请说出两点。36、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37、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38、 “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2分)39、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个字)40、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五、比较阅读题1、阅读短文用兵八法,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

8、(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 (选自孙子今译)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2、曹刿是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链接材料一】秦穆公兴兵袭郑,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郑伯之命,

9、犒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选自淮南子汜论训) 【链接材料二】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选自汉书卜式传)3、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与下面材料中的晋平公虽不完美,但都不失为贤明之君。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链接材料】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

10、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难一)4、曹刿论战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比较阅读。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

11、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释:宋公:宋襄公。泓:泓水。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禽:通“擒”。二毛

12、:头发斑白的人。勍(qng):强而有力。儳(ch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公伤股,门官歼焉。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爱其二毛,则如服焉。3.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4.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2分)5、曹刿论战与赵将括母比较阅读。【乙】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警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

13、,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 注释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易置:撤换。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1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1)小惠未徧 (2)牺牲玉帛(3)而绝其粮道 (4)秦悉坑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悉更约束,易置军吏。3(1)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2)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4乙文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6、曹刿论战与孙子兵法比较阅读。【链接材料】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缺。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选自孙子今译)【注释】陵:山头。向:仰攻。匪:高

14、地。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从:追逐。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遏:阻击。囤师:包围敌方部队。缺:让条出路。(11)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12)迫:逼迫。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公与之乘 (2)公将驰之(3)既克 (4)望其旗靡2、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3、根据甲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象,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也可用自己的话叙述)。4、“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有人却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5、甲文中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乙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6、结合“长勺之战”,对乙文“用兵八法”的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