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3418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48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文艺是为地主阶级的,这是封建主义的文艺。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文学艺术,就是这种东西。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是要继承的,但目的仍然是为了人民大众。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那么,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

2、、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我们的文艺,要为这四种人服务,就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而不能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鼓励革命文艺家积极地亲近工农兵,给他们以到群众中去的完全自由,给他们以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我们说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就是为着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解决了,接着的问题就是如何去服务。用同志们的话来说,就是:努力于提高呢,还是努力于普及呢?普及的东西比较简单浅显,也比较容易为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所迅速接受。高级的作品比较细致,也比较难于生产,比较难于在目前

3、广大人民群众中迅速流传。现在工农兵面前的问题,是他们正在和敌人作残酷的流血斗争,而由于长时期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他们不识字,无文化,所以迫切要求一个普遍的启蒙运动,迫切要求得到他们所急需的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去提高他们的斗争热情和胜利信心,去加强他们的团结,以便同心同德地去和敌人作斗争。对于他们,第一步需要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所以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更为迫切。轻视和忽视普及工作的态度是错误的。(摘编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曾引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

4、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具体内涵也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是人民的梦。”这里的“人民”指的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人们,从广泛意义而言,包括认同并参与到中国梦的实践建设过程中的全国各族人民乃至海内外中国同胞。立足于这一新的“人民”内涵,习近平提出文艺作品要讴歌那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典型人物。他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文艺创作者要虚心

5、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书写人民的喜怒哀乐,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同时,习近平强调文艺作品要发挥“文以载道”的功能。中国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历史的变革与转型导致了社会的分化。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很快。同时,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他提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

6、中,使之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总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等的要求也更高了。但正如毛泽东强调的,人民大众也是有缺点的。习近平要求,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一方面要认识到自己的时代使命,深入人民群众生活汲取文艺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创造出更好的文艺作品;另一方面,还要对人民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和加工,提升文艺创作的政治引领功能,“用文艺的力量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摘编自蒋述卓论习近平文艺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和外国旧

7、的文艺形式,经过改造与创新也能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文艺。B. 积极亲近工农兵并保持完全自由的写作状态,才能使文艺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C. 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重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变。D. 以文艺为人民服务,抗战时期把普及放在第一位,新时代则在提高上加大力度。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判断文艺阶级属性,不是看作者所属阶级或作品形式,而要看作品为什么人服务。B. 无论过去或现在,人民始终属于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C. 文艺创作要扎根于人民群众,必须从广大人民群众而非某一个人的生活中获取素材。D. 不同时期人民有着不同的

8、需求,这是文艺创作者处理好普及和提高关系的重要依据。3. 下列对材料一、二论证特点的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语言具有形象性,比如,用“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来比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B. 材料二重视辩证分析,比如,揭示文艺创作以人民生活为源泉,又反过来鼓舞和引领人民。C. 材料一常用设问句式,材料二则经常引用权威言论,体现讲话稿与学术论文的不同特点。D. 材料一、二都从“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去服务”两个角度平行展开论述,条理清晰。4. 下列根据所给例句作出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例句:只有将人民性放在具体历史语境,才能彰显其理论价值。A. 一旦脱离具体历史语境,“人民性”就

9、没有什么理论价值。B. 只要结合具体历史语境,“人民性”就能彰显其理论价值。C. 即使“人民性”结合了具体历史语境,也有可能无法彰显理论价值。D. 如果“人民性”无法彰显理论价值,必定因为它脱离具体历史语境。5. 下列对所给语段包含的隐含前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习近平)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可以通过生动活泼、活灵活现的方式来体现。B. 塑造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是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重要途径。C. 认清什么该

10、肯定、什么该反对,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 评判文艺创作的优劣,关键看它是否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6. 在思考文艺创作如何为人民服务这一问题时,毛泽东和习近平基于不同的形势分析确定了不同的工作重点。请结合材料一、二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答案按序号填入相应的答题区域)。序号人物形势分析工作重点1毛泽东“人民”包括四种人用文艺作品来加强团结习近平“人民”有了新的内涵2毛泽东要把普及工作放在首位习近平3毛泽东工农兵正和敌人流血斗争习近平人民对文化产品要求更高7. 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以“白居易讽谕诗的人民性”为标题撰写小论文。请你结合下面文字和材料一、二,列出这篇小论文的观点提纲。白居易一生

11、创作了大量的讽谕诗。在卖炭翁中,白居易站在为民发声的立场,揭露社会黑暗,反映百姓悲苦。在观刈麦中,他同情田家艰苦和贫困,又对自我进行真诚的反省(“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体现悲悯、自省的仁者情怀。此外,白居易的讽谕诗多数通俗易懂。据史书记载:“白乐天每作诗,问(妪)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破碎村云从身边擦过,车子在盘山路上起伏。这是宋韧第一次下乡演出。破碎村藏在山里,犹如一本老书,装着至为朴素的定理。车子开了许久,眼前出了个人工开凿的山洞,蜿蜒崎岖,只容一车。半晌才出山洞,远远便见村口泛起白烟,大人小孩攒

12、聚,一口大锅蒸腾着热气。太阳正挂在头顶。书记上前,自我介绍说是姓徐。团长问老徐:“在哪儿装台?”老徐只说:“不着急,先给你们做肉吃。”锅里是一只整羊,热气簌簌腾起。酒酣耳热,团长见老徐久久不动筷子,便说:“你们也吃。”老徐指指旁边的一口锅,说:“不急,还有一锅。”只见不远处确实支着另一口锅子,村里老少皆围坐着。少顷,尽饱一餐,宋韧抹了抹嘴,踅到另一口锅子边,凑前一看,锅里煮的竟全是羊的下水。过半晌,老徐问团长:“吃饱了吗?”团长说:“饱了。”老徐笑一笑,指了指不远的青黑色石台,说:“就在这演吧。”石台甚是简陋,正上方红底条幅上写有几个大字:“人间仙境破碎村”。团长想,直接开演也罢,天暗就回。老

13、徐在台上喊:“快坐下。”老少方稀稀拉拉坐下,挤在后面,墨疙瘩一样。太阳已溜进山坳。宋韧跟着团长,气度俨然,提袍而出。使了几个小包袱,结果包袱出来没响,泥了。宋韧便硬着头皮入活,说了个打灯谜。台下老少只板着脸,眼睛干干地盯着。宋韧脸烧了起来,狼狈而归。下了台,宋韧问:“无磕无碰,三翻四抖,都按着规矩来,怎么就演砸了?”团长只说:“演什么节目得有讲究。平原观众喜欢贯口快板,山里观众喜欢山梆子,小孩子爱听八扇屏,老人喜好铃铛谱。路子没摸熟,不能急。”没成想不光宋韧的节目,一台演出轮番演了,都没掌声,台下不大火炽。待团里都演完,村里老少端然不动,极静,没有走的意思。团长有些犹豫,对老徐说:“演完了。”

14、老徐望望团里的演员,说:“不急,饿了吧,接着吃点。”说罢,起身温酒。团长见正是饭点,没多絮聒,只说:“吃饭。”不多时太阳便悬悬坠坠落了下去。团长撂了碗筷,说饱了。老徐忽然眼里放出光来,说:“那再演会儿?”团长怔住:“节目演完了。”老徐搓了搓手,说:“再演两个,大伙儿还没看够。”宋韧这才发觉,一旁的锅子冷着,村里老少没吃,守在板凳上虚望着他们。团长寻思,每个人都有富余的活儿,再演几个也是可以,便扭过身,压着嗓子说:“来了几个撅的,差不多就行。”团里演员心领神会。天渐渐暗了下来,宋韧唱了段快板玲珑塔。半个多小时过去,天便黑透,演员们纷纷停下来,陆续换衣服。两只灯泡幽幽地亮着,像是能淬出火,昏昏沉沉

15、照见老徐的半张脸,另一半豁了似的,被密匝匝的黑啃了去。团长朝老徐摆手,说:“演完了,回去吧!”老徐上前,四下地瞧,说:“再演几个。”团长说:“演不了了,没伴奏了。”老徐没听明白,跟台底下的老少递了句话。宋韧往那黑暗里瞧,看不分明,只有偶尔一两点火星在暗处里眨,并未有动静。老徐也静静地看着,又偷偷地觑了眼团长。团长不知如何是好,便让宋韧捡了快板再唱一段武松打店。又是半个钟头,宋韧绝活都掏干净了,虚汗如注,台下依然没动静,黑压压的,不知还有多少观众,便停了下来。老徐扭过脸凑到团长身旁,道:“要不,把刚才的再演一遍?”团长恍惚,问:“刚才的?”老徐说:“刚才的那台演出。”团长凝了神望着老徐,问:“重

16、演一遍?”老徐点头,露出碎牙,“你没瞧见,没人走!我们这儿太需要你们这些人了,大家都新鲜。”夜越来越深,台下黑魆魆的,团长说:“你瞧见了?没人走?”老徐乐了,说:“没有脚步声,没人走,都在,都爱看。”团长又问:“都看过一遍了,能行?”老徐欣然,道:“行。”没有人报幕,谁准备好谁就上。宋韧和团长开场,还是之前那一套。宋韧硬着胆再走一遍,抖出第一个包袱,台下依然是静的,谁知停了几秒,只见有零星微光在稠密的黑暗中闪闪掣动,接着便听得呼哨一声,闪电一般,一个脆响在黑暗里碎开,继而是掌声,一阵响似一阵,仿佛从遥远之处传来。团里的演员都愣怔了,宋韧见团长脸上泛出活色来,也喜不自胜。包袱还照旧如前,但听得欢

17、喜之处笑声不断,掌声雷动,愈演愈烈,皆来自那片泛着微光的黑暗。演员们立时来了热情,一个一个顺序而出。不多时,便见台下火光滚动,不知是谁燃了木头,举了火把。宋韧定睛一看,台下黑压压的全是人,老少都站着,人挤人。一张张面孔见过似的,但又瞧不明朗,在光影里跃动,热铁般红着;嘈嘈杂杂一片响,有如汤沸。火把烧着,火焰颤抖抖的,连同那些密集的人影在眼前摇晃。节目结束,团里上下激动异常,都嚷叫着“痛快”。老徐冲台下说:“天儿都黑透了,该回去了!这回得回去了!”便听得台下呼啦一声,只见老少在光亮里又坐了一阵,方才陆续起身。团里上下收拾起来,乡亲们和演员聚作一团,久久不愿分散。宋韧问团长:“你说为啥再演一遍,村

18、里人就乐了?”团长想一想,说:“那是自然,路子没摸熟。”顿了顿,又说,“乡亲们的心窍是亮的。”(节选自张哲劝人方,有删改,题目为命题者所加)8. 下列句子,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破碎村藏在山里,犹如一本老书。A.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B.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9.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入破碎村的道路与陶渊明笔下进入桃花源的路径有点相似,但是村庄的闭塞落伍又与“人间仙境破碎村”的称号不太协调。B. 一口大锅煮着整只羊,体现村民对曲艺团的欢迎态

19、度;而另一口大锅煮的却是羊下水,可见村民的淳朴以及这里生活的贫困。C. 团长说“来了几个撅的”,指村民性子倔强、不肯离去;又说“差不多就行”,让大家随便加演几个节目来应付、打发村民。D. 书记老徐了解村民需求,关心村民利益,在与团长沟通的过程中懂得掌握节奏,找准时机,是接地气、会办事的乡村干部。10.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多次写村民们观演的“静”,层层铺垫,直到最后一回演出才陡然“动”起来,这一转变使小说的情节波澜横生。B. 宋韧在小说中有穿针引线、以点带面作用,小说的叙事以宋韧的视角展开,其他演员的感受又以宋韧的感受为代表。C. 小说用词准确生动,如描

20、写老徐半张脸“被密匝匝的黑啃了去”,“啃”字不仅写出夜色的浓重,也突显压抑的气氛。D. 小说描写对话时,村民多用简短明了口语,演员则穿插使用“三翻四抖”等行话,做到人物语言与人物的身份相符。11. 小说的环境描写很生动,能配合情节走向、暗示人物心理。请结合文本,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答案按序号填入相应的答题区域)。光线变化情节走向人物心理(从演员角度)太阳挂在头顶演员受到热情款待太阳下山,天色渐暗,不久便黑透心情低落,感到难堪,煎熬有零星微光在黑暗中闪动观众沉醉其中,热烈回应12. 结尾处团长说“乡亲们的心窍是亮的”,这句话在小说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21、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常惠,太原人也。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移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 是时,乌孙公主上书:“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汉养士马,议欲击匈奴。会昭帝崩,宣帝初即位,本始二年,遣惠使乌孙。公主及乌孙王昆弥皆遣使,因惠进言:“匈奴连发大兵击乌孙,使使胁求公主,欲隔绝汉。昆弥愿发国半精兵,自给人马五万骑,尽力击匈奴。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昆弥!”于是汉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以惠为校尉,持节护乌孙兵。昆弥自将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兵将三万九千余,得马、牛

22、、羊无数,乌孙皆自取卤获。惠从吏卒十余人随昆弥还,未至乌孙,乌孙人盗惠印绶节。惠还,自以当诛。时,汉五将皆无功,天子以惠奉使克获,遂封惠为长罗侯。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发龟兹西国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王谢曰:“乃我先王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后,代苏武为典属国,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甘露中,后将军赵充国薨,天子遂以惠为右将军,典属国如

23、故。宣帝崩,惠事元帝,三岁薨,谥曰壮武侯。传国至曾孙,建武中乃绝。(选自汉书常惠传)文本二: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节选自汉书苏武传)13. 对文中加点字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匈奴发骑田车师 田:通“畋”,打猎B. 乌孙皆自取卤获 卤:通“掳”,掠夺C.

24、 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 风:通“讽”,讥刺D. 凡随武还者九人 凡:总共,合计14. 下列各项,与例句特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A. 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B.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C.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D.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15. 下列对文本一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移/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B. 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移/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C. 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移中监苏武使匈

25、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D. 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移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16.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印绶,印,官印;绶,系印的丝带。官员依官品佩以相应的印绶。印绶从授予到使用均有严密规定。B. 典属国,官职名,主要负责同属国的交往等事务,多以熟悉边事者充任。苏武和常惠均担任过此官职。C. 传国,一般指帝王传位给子孙或让位给他人。文本一中“国”指封地,“传国”意为将封地传给子孙。D. 和亲,具有政治目的的联姻。文本一中匈奴攻打乌孙并胁求公主,就是要与汉朝之间建立和亲

26、关系。17.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解乌孙之困,汉朝派常惠担任校尉协助乌孙作战。此战乌孙大有斩获,常惠也因完成使命有功被封侯。B. 常惠为了报龟兹国杀赖丹之仇,借西域多国力量合攻龟兹,龟兹王只能以自己被姑翼误导的理由来开脱。C. 常惠设法将苏武等人的消息详细告知汉使,并献上索要苏武的妙计,最终使被困数年的苏武及随从获救。D. 常惠曾经随苏武出使匈奴而被困十九年,归国之后,又多次奔走于西域各国之间,为汉朝立下赫赫之功。18. 把文本一和文本二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

27、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楚江有吊(宋)寇准悲风飒飒起长洲,独吊灵均恨莫收。深岸自随浮世变,遗魂不逐大江流。霜凄极浦幽兰暮,波动寒沙宿雁愁。月落烟沉无处泊,数声猿叫楚山秋。【注释】寇准:北宋名臣,一生四居相位,死后谥号“忠愍”。诗人年少及第却被分发到僻远的巴东做知县,本诗即作于上任途中。灵均:屈原的字。据史记屈原列传,江边渔父曾告诫屈原:“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文本二:屈原(宋)张耒楚国茫茫尽醉人,独醒惟有一灵均。哺糟更遣从流俗,渔父由来亦不仁。【注释】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获

28、罪后受到满朝文武的孤立,他因支持苏轼而屡遭贬谪。19. 下列对文本一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飒飒”两字写出秋风的凄厉,营造萧瑟的氛围,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B. 诗人在独自凭吊时与屈原心意相通,真切感受到屈原对那些奸佞小人的痛恨。C. “幽兰”关联屈原吟咏香草的诗篇,屈原常以香草寄托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D. 尾联以景结情,通过昏暗的夜色、哀切的猿声等从多个角度来渲染客途之悲。20. 两首诗借“渔父”的典故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2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恕”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向子

29、贡阐明“恕”之具体要求的两句话是:“_,_。”(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连用两个问句“_?_?”引发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进而抒发人世无穷、江月永恒的哲理。(3)司马迁屈原列传以“_,_”高度概括屈原离骚以小见大、事浅意深的写作特点。(4)燕歌行善用对比,“_,_”以触目惊心的事实,揭露将军与士兵苦乐不均、境遇悬殊的深层矛盾。三、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群人之中,总有大家渴望追赶的“最好”榜样;一个人心中,也总有梦想达到的“最好”目标。“最好”能引领我们变得“更好”,但是也容易变成前进的阻力不少人在难以成为“最好”时,便会放弃变得“更好”的努力。所以,西方有句谚语:“不要

30、让最好成为更好的敌人。”在成长道路上,我们应如何协调“更好”与“最好”的关系?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48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文艺是为地主阶级的,这是封建主义的文艺。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文学艺术,就是这种东西。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是要继承的

31、,但目的仍然是为了人民大众。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那么,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我们的文艺,要为这四种人服务,就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而不能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鼓励革命文艺家积极地亲近工农兵,给他们以到群众中去的完全自由,给他们以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我们说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就是为着彻底地解

32、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解决了,接着的问题就是如何去服务。用同志们的话来说,就是:努力于提高呢,还是努力于普及呢?普及的东西比较简单浅显,也比较容易为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所迅速接受。高级的作品比较细致,也比较难于生产,比较难于在目前广大人民群众中迅速流传。现在工农兵面前的问题,是他们正在和敌人作残酷的流血斗争,而由于长时期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他们不识字,无文化,所以迫切要求一个普遍的启蒙运动,迫切要求得到他们所急需的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去提高他们的斗争热情和胜利信心,去加强他们的团结,以便同心同德地去和敌人作斗争。对于他们,第一步需要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33、所以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更为迫切。轻视和忽视普及工作的态度是错误的。(摘编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曾引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具体内涵也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是人民的梦。”这里的“人民”指的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人们,从广泛意义而言,包括认同并参与到中国梦的实践建设过程中的全国各族人民乃

34、至海内外中国同胞。立足于这一新的“人民”内涵,习近平提出文艺作品要讴歌那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典型人物。他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文艺创作者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书写人民的喜怒哀乐,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同时,习近平强调文艺作品要发挥“文以载道”的功能。中国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历史的变革与转型导致了社会的分化。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很快。同时,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出现了不少

35、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他提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使之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总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等的要求也更高了。但正如毛泽东强调的,人民大众也是有缺点的。习近平要求,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一方面要认识到自己的时代使命,深入人民群众生活汲取文艺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创造出更好的文艺作品;另一方面,还要对人民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和加工,提升文

36、艺创作的政治引领功能,“用文艺的力量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摘编自蒋述卓论习近平文艺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和外国旧的文艺形式,经过改造与创新也能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文艺。B. 积极亲近工农兵并保持完全自由的写作状态,才能使文艺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C. 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重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变。D. 以文艺为人民服务,抗战时期把普及放在第一位,新时代则在提高上加大力度。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判断文艺的阶级属性,不是看

37、作者所属阶级或作品形式,而要看作品为什么人服务。B. 无论过去或现在,人民始终属于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C. 文艺创作要扎根于人民群众,必须从广大人民群众而非某一个人的生活中获取素材。D. 不同时期人民有着不同的需求,这是文艺创作者处理好普及和提高关系的重要依据。3. 下列对材料一、二论证特点的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语言具有形象性,比如,用“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来比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B. 材料二重视辩证分析,比如,揭示文艺创作以人民生活为源泉,又反过来鼓舞和引领人民。C. 材料一常用设问句式,材料二则经常引用权威言论,体现讲话稿与学术论文的不同特

38、点。D. 材料一、二都从“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去服务”两个角度平行展开论述,条理清晰。4. 下列根据所给例句作出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例句:只有将人民性放在具体历史语境,才能彰显其理论价值。A. 一旦脱离具体历史语境,“人民性”就没有什么理论价值。B. 只要结合具体历史语境,“人民性”就能彰显其理论价值。C. 即使“人民性”结合了具体历史语境,也有可能无法彰显理论价值。D. 如果“人民性”无法彰显理论价值,必定因为它脱离具体历史语境。5. 下列对所给语段包含的隐含前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

39、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习近平)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可以通过生动活泼、活灵活现的方式来体现。B. 塑造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是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重要途径。C. 认清什么该肯定、什么该反对,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 评判文艺创作的优劣,关键看它是否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6. 在思考文艺创作如何为人民服务这一问题时,毛泽东和习近平基于不同的形势分析确定了不同的工作重点。请结合材料一、二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答案按序号填入相应的答题区域)。序号人物形势分析工作重点1毛泽东“人民”包括四种人用文艺作品来加强团结习近平“人民”有

40、了新的内涵2毛泽东要把普及工作放在首位习近平3毛泽东工农兵正和敌人流血斗争习近平人民对文化产品要求更高7. 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以“白居易讽谕诗的人民性”为标题撰写小论文。请你结合下面文字和材料一、二,列出这篇小论文的观点提纲。白居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讽谕诗。在卖炭翁中,白居易站在为民发声的立场,揭露社会黑暗,反映百姓悲苦。在观刈麦中,他同情田家艰苦和贫困,又对自我进行真诚的反省(“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体现悲悯、自省的仁者情怀。此外,白居易的讽谕诗多数通俗易懂。据史书记载:“白乐天每作诗,问(妪)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答案】1. B 2. C 3. A 4. C 5.

41、D 6. 讴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典型人物当前的抗战形势,迫切需要得到急需的文艺作品。人民对文化产品质量、品味要求的提高创作出具有更高政治引领功能的作品要用文艺作品加强人民的抗战信心和团结。用文艺的力量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 7. 白居易的诗歌的服务对象是人民,具有“人民性”的特点白居易的诗歌体现出“文以载道”的功能。白居易的诗歌突出了“普及性”的特点。【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积极亲近工农兵并保持完全自由的写作状态”“才能使”说法错误。从材料一第四段“我们鼓励革命文艺家积极地亲近工农兵,给他们以到群众中去的完全自由,给他

42、们以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可知,是“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而不是“保持完全自由的写作状态”;此外“要”,也不等于“才能”。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必须从广大人民群众而非某一个人的生活中获取素材”说法错误。文章提到“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从中可以看出,要从具体的人身上获取素材。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特点的分析能力。A.“用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来比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说法错误。应该是“用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来比喻提高与普及的关系”。故选A。【4题详

43、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例句中“只有将人民性放在具体历史语境,才能彰显其理论价值”,是强调具体历史语境对人民性理论价值的重要性,是彰显人民性理论价值的必要条件。A.“人民性”一定是有理论价值的,只是存在能否彰显的问题。推断错误。B.选项将具体历史语境表述为彰显人民性理论价值的充分条件,推断错误。C.选项表明历史语境是彰显人民性理论价值的必要条件,推断正确。D.选项表现的是脱离具体历史语境是“人民性”无法彰显理论价值的必要条件,推断错误。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D.“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是实现目标的方式,文中并没说这是评判文艺创作优劣

44、的关键。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二第二段“立足于这一新的人民内涵,习近平提出文艺作品要讴歌那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典型人物”可知,中应填入“讴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典型人物”。从材料一最后一段“现在工农兵面前的问题,是他们正在和敌人作残酷的流血斗争,而由于长时期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他们不识字,无文化,所以迫切要求一个普遍的启蒙运动,迫切要求得到他们所急需的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去提高他们的斗争热情和胜利信心,去加强他们的团结,以便同心同德地去和敌人作斗争”可知,中应填入“当前的抗战形势,迫切需要得到急需的文艺作品”

45、。从材料二最后一段“总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等的要求也更高了”可知,中应填入“人民对文化产品质量、品味要求的提高”。从材料二最后一段“一方面要认识到自己的时代使命,深入人民群众生活汲取文艺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创造出更好的文艺作品;另一方面,还要对人民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和加工,提升文艺创作的政治引领功能”可知,中应填入“创作出具有更高政治引领功能的作品”。从材料一最后一段“迫切要求得到他们所急需的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去提高他们的斗争热情和胜利信心,去加强他们的团结,以便同心同德地去和敌人作斗争”可知,中应填入“要用文艺作品加强人民的抗战信心和团结”。从材料二

46、最后一段“用文艺的力量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可知,中应填入“用文艺的力量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从材料一第四段“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材料二第二段“文艺创作者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书写人民的喜怒哀乐,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等内容都是关于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题干材料中“在卖炭翁中,白居易站在为民发声的立场,揭露社会黑暗,反映百姓悲苦”表明,白居易的诗歌的服务对象是人民,具有“人民性”的特点。从材料二第三段“习近平强调文艺作品要发挥“文以载道”的功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使之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等内容都是说明文艺作品要有体现出对社会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而从题干材料中“在观刈麦中,他同情田家艰苦和贫困,又对自我进行真诚的反省(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体现悲悯、自省的仁者情怀”可知,白居易的诗歌体现出“文以载道”的功能。从材料一最后一段“现在工农兵面前的问题,是他们正在和敌人作残酷的流血斗争,而由于长时期的封建阶级和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