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3280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江阴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江阴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江阴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江阴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江阴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一、积累与应用(26分)(一)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的“_,_”,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的人才,出自管子的名句“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2)李白常称谢灵运为谢公,如“_,_”等诗句流露出溢美之词。(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除春花秋月之外,“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景象;而“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4)在自然面前,个体很渺小,“沧海一粟”这个成语源于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话:“_,_。”(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江阴城中有舜过井。据记载,虞舜躬耕时,他居住过的地方,一年聚成村落,两三年即为城邑。西晋周处风土记有“舜居西舜城”的记载,西舜城就在如今江阴文林镇。在江阴,不只有东、西舜城遗址,还有舜过山、舜过井,都因舜帝而得名。舜过井在江阴老城青果路的舜井巷内。如果你不留意,可能会忽略闹市中还有这样一处历史遗存。在这里,繁华与古典并存,不止有闹市灯火,也有古巷内的慢生活;不止有气息生动的人间烟火,也有安闲静谧的自然风景。这里的每一块石头似乎都有灵性,每一方土地都有自己的故事。一口水井象征故乡家园,一碗井水盛载浓浓乡愁。“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改邑不改井”,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井

3、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人有很强的乡土情结,安土重迁,井被视为根,背井离乡是人生一大苦事。传说中,井的井甃(zhu,井壁)是舜帝改良优化的。舜用陶模烧制井甃,这样打井,规制统一,牢固耐用,井水清洁,并且省时省力,能尽快让全天下的人喝上干净的水。近代沙曾达有诗舜过井:“古井由来静不波,有虞疏凿等江河。四围柱石埋荆棘,利及同人乐咏歌。”对于江阴人来说,舜帝功德无量!2. 补写下列一段文字的空缺部分。唐_、虞舜和夏禹是三个贤明的君主,孟子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其中“_”一句就记载了“虞舜躬耕”的事。3. 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4. 根据材料,引诗中“利及同人乐咏歌”中“利”指哪些方面

4、?(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乡土中国的相关观点,完成下面小题。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以“己”为中心,根据亲属关系的亲疏不断推衍出去的同心圆,这就是“差序格局”。这种社会格局好像是把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圈子大,有的人圈子小。 ,因为大了,就意味着有足够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在圈子里彼此的互利是一种稀松平常的交易。而想把圈子做大,首要的是有一个强大的中心。越强大的中心会支持越大、越多的圈子。但当作为中心的“己”衰落之时,过往种种很可能烟消云散,

5、此时昔日故旧也形同陌路。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世态炎凉之人?5.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 下列哪种现象不能说明文中“差序格局”式社会关系结构?( )A.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B. 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C. 夫仕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D. 战国时期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二、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河流文化是一种线型文化。尽管不同河流区段之间存在不同的文化区域和文化体系,但河流本身的横亘东西或纵贯南北,使

6、得不同文化区域和文化体系之间并不存在使它们长期彼此隔绝的天然地理屏障,因而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成为可能。这种相互交流使各文化区域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逐渐形成了河流文化的一些整体性和共通性特征。与黄河文化的雍容、典雅、肃穆、敦厚不同,长江文化凸显了崇尚自然、空灵浪漫的审美情趣。“北方的黄河文化孕育了循规蹈矩、守分安命的儒家;在南方,出现的却是多思辨,甚至是辩证式的老子和庄子,对宇宙充满了问题。梁启超在论及南北文学风格时就曾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越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于诗于文于赋,皆南北各为家数。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散文之

7、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者,北人为优;骈文之镂云刻月善移我情者,南人为优。”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三位大匠屈原、庄子、李白更是这一命题的绝佳注脚,无一例外的,三人都长期生活在长江流域,深受长江文化的滋润。长江文化是一个包容性、开放性的文化系统。先秦时期的楚文化以“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的博大胸怀,包容了一切外来文化。楚人文种、范蠡入越辅政,齐人孙子入吴领兵,吴公子季札赴鲁国观礼等,都显示出吴越文化善于包容吸收的开放襟怀。巴蜀文化不仅吸收了楚文化、吴越文化、滇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先进因素,而且还吸纳了西亚文明、东南文明和印度文明中的某些养分。长江文化是一种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楚

8、国筚路蓝缕、由弱变强,跃居春秋五霸之一、战国七雄之长;还是巴蜀内结羌濮、北抗秦陇成为西南强国;抑或越国的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以及吴国的西突东拓、南征北进,都表明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正因如此,璀璨光彩的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才被创造出来,并铸就了上古长江文化的辉煌。(摘编自涂文学、王耀繁荣长江文化 复兴长江文明)材料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物理存在的长江已经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民族想象和文化理念,具有符号性和象征性,有着有形的地理空间印象和无形的精神文化价值的号召力,是承载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国家形象的超级IP,发挥着多维的文化功能。一个国家的典型地形标识是国家

9、的代表性符号,并拥有向外传播的独特功能作用。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论及地理空间作为传播媒介的作用:“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品牌的功能,就是让人们认识和了解这个地方,并对它产生一些好的联想,人和经济的流动性都增强了,旅游业也在蓬勃发展。诸如此类的原因,推动了一个地区的宣传营销活动的不断增多。城市、州、地区和国家,如今都在通过广告、邮件和其他方式积极地向外界推销自己。”“文化长江”超级IP不仅仅是知识产权的概念,而且具有民族情感和精神归属载体的内涵。民族情感与历史记忆、集体记忆相关。文化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空间,承载了族群的集体记忆。哈布瓦赫认为,集体记忆要以处在一定

10、空间和时间内的群体为载体,地点和场所是族群集体记忆的“砖石”。长江作为自然空间和历史文化空间,本身具有族群共同文化记忆的基础,正是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作为物理空间的长江具有了社会意义和象征价值。长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江流域几千年的劳作与生活中积累、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包含长江流域13个省(区、市)的所有各具特色的文化创造,滇藏文化区、巴蜀文化区、荆楚文化区、吴越文化区,每一个大的文化区还可再细分,但无论以何种方式划分,“长江”都是大家共同认同和遵循的文化符号。“文化长江”超级IP具有深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契机下,以“文化长江”为IP有助于整合长江流域零散的文化

11、资源、生态资源和生活场景,有利于打破地域、行政边界和实现统筹发展,有利于推进国家目标、地方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协调联结。(摘编自傅才武、程玉梅“文化长江”超级IP的文化旅游建构逻辑)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江文化各区域自然环境、经济条件、语言文字等方面存在差异,但相互间交流没有阻碍。B. 自古以来,诗文辞赋上,南北风格不同,北人擅骈文,豪迈爽朗,南人擅散文,婉约多情。C. 材料二中引用凯文莱恩凯勒的话是为了论证文化长江超级IP拥有向外传播的独特功能。D. 地点和场所是族群集体记忆的“砖石”,形象地表明地点和场所体现了文化的厚重。8.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

12、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侧重于阐释“长江文化”整体共通的特征,材料二侧重于论述“长江文化超级IP”的功能。B. 江阴长江大桥建设者杨志德排除技术资金万难,提前完成任务,体现了长江文化在新时代的延续。C. 徐霞客对长江源头的考察和辨析既是一次科学探索的过程,同时对族群和国家的建设有重大影响。D. 长江文化突显了文化交流功能,因此文化长江超级IP能整合我国零散的资源,实现统筹协调发展。9.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一“长江文化”特点的是( )A.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B.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李斯谏逐客书)C. 老骥伏

13、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D.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10. 如何理解“超级IP”,请根据材料二加以概括。11. 2022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对其中的未来“吴越文化区公园” 建设,你有哪些建议?请结合材料列出要点。(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蓬勃的“废墟”村庄梁鸿从梁庄到吴镇学校的路,我走了整整五年。这条路一共有两公里多,我每天都要来回走六趟。现在,和父亲从吴镇沿路走回来,我一直分不清东南西北。父亲说,那是镇子南头,这是镇子北头,那是街上许家我很茫然,虚飘飘的,脚仿佛

14、悬在半空中,怎么也不踏实。到了新公路的交叉口,父亲说,这算到咱村了,这沿新公路的房子都是咱梁庄盖的。一排排崭新的房屋,有两层小楼,有平房,屋前都是水泥浇铸的大院子,高门楼、卷闸门,非常气派,中间夹杂一些旧房屋。父亲说这些都是新宅基地,留在村里的那些老宅基地要么便宜卖给了别人家,要么干脆就不要了。拿着老屋的钥匙,我和父亲准备再次回去“寻宝”。每年回家我们都会回老屋一趟,奇怪的是,每次都能在这里发现一些宝贵的东西:一张旧相片、小学的作业本有一次居然找到了初中一年级时的一个日记本,我甚至已经完全忘记了它的存在。通向老屋的路几乎被杂草封住,我们蹒跚而过,有几次差点被草绊倒。打开老屋的门,灰尘扑簌簌地往

15、下掉。站在堂屋中间,看着一件件熟悉而陌生的物品,我百感交集。东屋靠后墙的角落里还放着那张大床,床的木头已经变成黑色,落满了泥和灰尘,从下面露出一角破旧的棉絮。床头放着一个木箱子,那是母亲的嫁妆之一,也是当年全家唯一上锁的地方,这箱子里面曾经放着家里最贵重的东西。就是在这个箱子里,我曾经摸到过一个煮熟的鸡蛋,发现时惊喜异常。我拿着鸡蛋偷偷地吃,吃一小块儿,就到院子里看一下。那时,家里人都陪着母亲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许多年之后,大姐告诉我,我一从里屋出来,大家就看到我嘴巴上沾有蛋清,我再进屋,大家都知道我干什么去了。这样几进几出的,所有人都憋着笑。西屋是放粮食的仓储,也是我们姊妹长大后住的房间。院子

16、里的老枣树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见证了老屋的颓败。每年枣子上市的季节,不论身在何地,我都会去买枣吃,并且告诉卖枣的人和一起买枣的人,我家院子里也有一棵老枣树。每年暑假,正是枣花盛开、青枣初结的时候,我们睡在枣树下,吃在枣树下,玩在枣树下。到八月中下旬,树上半青半红的枣子,吸引了无数顽皮的少年。时不时有瓦片、土块落到我家院子里,“蹭”地蹿出一个人影,捡几个枣子,又迅速蹿了回去。那时,我和妹妹总是和一班孩子斗智斗勇。九月中下旬,选一个中午村里人睡午觉的时候,哥哥会和他的几个好哥儿们上树,拿着棍子打枣,或是爬到最高的树枝上,拼命地摇树。“哗啦啦”的枣子落地蹦跳着,那满筐红色的、饱满的枣子,让人充满了无

17、限的喜悦、满足和幸福。现在,我们都离开家了,枣树那白色的小花、青色的小枣,那泛着诱人光泽、圆润饱满的红枣,给谁看,又给谁吃呢?望着院子前方大片的断壁残垣,我惊讶地发现,以我家为起点,往前看,竟是一大片连绵的废墟。在我的童年、少年时代,这里曾是村庄的中心,光亭叔家门前的那棵大树下,有一个大平台。夏天,每到中午吃饭的时候,这里就挤满了人,男人、女人一边说笑,传着闲言碎语,一边拿着盆子大的海碗吃面条。晚上,这里是歇凉的中心。即使到了半夜时分,还有人在这里摇着蒲扇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而如今,荒草和灌木覆盖了这一切。到处是巨大的断墙和残破的瓦砾,断墙角落是倒塌了一半的锅灶,上面还有落满灰尘与泥垢的锅盖、

18、铁铲、锅盖,仿佛昭示着这里曾经有过的生机。有的房屋甚至连屋顶都没有了,只剩下几面墙撑着一个框架。这里是谁家?树木与杂草遮掩着废墟,充满了凄凉与破败之感,仿佛一个巨大的坟墓。正对着我们家前面的是拐子常家。拐子常,一个好吃懒做的人,父亲和村里的人常常讲他,一家人吃面条,拐子常总是把筷子在锅里一搅,面条全串到自己碗里,老婆和一群孩子就只有喝汤。他家的房子一直是泥坯墙,一到下大雨的时候,那黄泥水就哗哗地流到我家的院子里。现在,只剩倒塌的一垒垒黄坯和一面墙壁了。再前方是一个已经呈四十五度角倾斜的房屋,屋前有一个已经破损的抽水井,房屋门上居然还贴着崭新的对联。厨房倒塌了一半,里面的灶台还依稀可见,只不过,

19、灶台上落满了长年累积的泥尘。厨房后面是一大堆散乱的红红绿绿的垃圾。这是谁家?我想不起来。父亲说,这是光亭的老屋,当年,他就是在这屋里娶了媳妇,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他和老婆打架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就会跑到他屋里去看,一个黝黑的、干净至极的农家房屋。再往前,连父亲也似乎有些踌躇了,他必须得四处回顾,定定方位,才能说出是哪家的房子。我数了数,这一片绵延着的倒塌了的房屋有十五家,还没有算我们家这个摇摇欲坠的房屋。我和父亲在村庄里走了一圈,整个村庄至少有四处这样的大片废墟,估计约有六十户左右人家。这些废墟,和公路两旁高大、现代化的建筑是一个村庄吗?在煌煌的烈日之下,在知了不间断的噪鸣声中,我似乎有些迷惑

20、了。(有删改)12. 下列围绕枣树内容的表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情感角度判断,“我”之所以每年都会买枣、谈枣树,可能与枣子本身无关,而是枣与“我”的童年和故乡有关。B. 回忆自己与妹妹看枣树的故事,用“斗智斗勇”一词戏谑地说明当时场面的紧张,回忆中也就有对那群偷枣孩子的批评。C. “我”和妹妹看枣,哥哥却带着村中的几个哥们来偷枣,看似矛盾,却也合理,能让读者联想到鲁迅社戏中的阿发。D. “我”牵挂着老屋院子里的枣树,花无人欣赏,果无人品尝,表达的怜惜之情与全文对故乡的眷恋、忧思的情感是一致的。13. 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回忆场景真切生动,文

21、中写“我”进屋偷蛋吃,大家都“憋着笑”,写出了物质贫乏年代人的善良和温情。B. 作者对村庄中心的大平台的深入描写,表现了昔盛今衰的主题,与“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的传统手法类似。C. 文中多用“新”与“旧”对比表达感受,比如光亭的老屋的崭新的对联和倒塌的厨房对比表现废墟中孕育着生机。D. 作者以冷静的观察和思考剖析故乡、剖析农村,有对故乡农村的理解与同情,在看似客观的笔触之中,凝聚的是深情。14. 文章写老屋和老村庄角度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请简要分析。15. 如何理解“蓬勃”与“废墟”的关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三、古诗文阅读(2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两则

22、文言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及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节选自宋代秦观序)注暗疏:默写。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材料二:吾尝终日而思矣,不

23、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1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

24、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B.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C.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D.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17.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晦、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初一叫“晦”,月中叫“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朔”。B.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

25、梁传,合称“春秋三传”。C. 绝:本义为把丝弄断,后引申为“断开”“不连接”,如成语“韦编三绝”中的“绝”;又引申为“横渡”,如劝学中“而绝江河”的“绝”。D. 荀子是中国古代儒、法、道、墨等诸子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其文说理透彻,气势充沛,语言质朴,句法简练,多作排比,善用比喻。18.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观在精骑集序中表达的读书幼时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却力不从心的心情,颇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意味。B. 秦观年长后开始发奋读书,但因智力衰竭了许多,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且还常常健忘,所以他认为不聪明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C. 劝

26、学选文中的最后一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从方法和态度角度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D. 秦观年少时凭记性好而贪图玩乐,读书时学时辍,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可以从反面论证荀子劝学中“学不可以已”的观点。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0. 秦观为何将所编文集命名为精骑集,请作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雪 梅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梅 花陆

27、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注坼(ch):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何方:有什么办法。2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卢诗前两句是说只有梅和雪但无诗就还是俗,陆诗前两句是说梅绽开在雪天很美。B. 卢诗后两句中有惊喜之情,有了诗,又有梅和雪作伴,诗人认为这就是人间最美。C. 卢诗叙事、说理结合,陆诗叙事中又重写景,两首诗都有画面感,都有盎然生机。D. 两首诗的意境里,诗人都踏雪寻梅,欣喜异常,都有与年龄不甚相符的天真烂漫。22. 两首诗中,诗人对梅花都有一股“痴”劲,请作简要分析。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

28、写作。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ni,黑泥),与之俱黑”。周敦颐在爱莲说里说,“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见,人与环境在不停地塑造与被塑造,比如学习和为人处世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江苏省江阴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一、积累与应用(26分)(一)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的“_,_”,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的人才,出自管子的名句“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

29、其高。”(2)李白常称谢灵运为谢公,如“_,_”等诗句流露出溢美之词。(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除春花秋月之外,“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4)在自然面前,个体很渺小,“沧海一粟”这个成语源于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话:“_,_。”【答案】 . 山不厌高 . 海不厌深 . 脚著谢公屐 . 身登青云梯(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寄蜉蝣于天地 . 渺沧海之一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著”“屐”“宿”“渌”“漾”“啼”“蜉”“蝣”“渺”“粟”。

30、(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江阴城中有舜过井。据记载,虞舜躬耕时,他居住过的地方,一年聚成村落,两三年即为城邑。西晋周处风土记有“舜居西舜城”的记载,西舜城就在如今江阴文林镇。在江阴,不只有东、西舜城遗址,还有舜过山、舜过井,都因舜帝而得名。舜过井在江阴老城青果路的舜井巷内。如果你不留意,可能会忽略闹市中还有这样一处历史遗存。在这里,繁华与古典并存,不止有闹市灯火,也有古巷内的慢生活;不止有气息生动的人间烟火,也有安闲静谧的自然风景。这里的每一块石头似乎都有灵性,每一方土地都有自己的故事。一口水井象征故乡家园,一碗井水盛载浓浓乡愁。“九夫为井,四井为

31、邑”、“改邑不改井”,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井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人有很强的乡土情结,安土重迁,井被视为根,背井离乡是人生一大苦事。传说中,井的井甃(zhu,井壁)是舜帝改良优化的。舜用陶模烧制井甃,这样打井,规制统一,牢固耐用,井水清洁,并且省时省力,能尽快让全天下的人喝上干净的水。近代沙曾达有诗舜过井:“古井由来静不波,有虞疏凿等江河。四围柱石埋荆棘,利及同人乐咏歌。”对于江阴人来说,舜帝功德无量!2. 补写下列一段文字的空缺部分。唐_、虞舜和夏禹是三个贤明的君主,孟子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其中“_”一句就记载了“虞舜躬耕”的事。3. 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4. 根据材料,

32、引诗中“利及同人乐咏歌”中“利”指哪些方面?【答案】2. . 尧 . 舜发于畎亩之中 3. 句式整齐;比喻,将乡愁比作水,化抽象为形象,形象生动;语言有诗意。 4. 一是指舜的功业,对井的改造,给人民带来好处;二是指舜帝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影响后人,一心为民的品德为万世景仰。【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黄帝之后,出现了三个贤明的君主,分别是唐尧、虞舜和大禹。关于尧舜禹的故事,因为年代久远,很难考证,现在只能根据史记、尚书等历史著作来推断他们的 事迹了。“舜发于畎亩之中”的意思是“舜从田间被举荐出来”,可见这一句就记载了“虞舜躬耕”的事。【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

33、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一口水井象征故乡家园,一碗井水盛载浓浓乡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乡愁”比作“水”,化抽象为形象,形象生动;“一口水井象征故乡家园”“一碗井水盛载浓浓乡愁”句式整齐,“一碗井水”“浓浓乡愁”语言有诗意。【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传说中,井的井甃(zhu,井壁)是舜帝改良优化的。舜用陶模烧制井甃,这样打井,规制统一,牢固耐用,井水清洁,并且省时省力,能尽快让全天下的人喝上干净的水”可知,一是指舜的功业,对井的改造,给人民带来好处;结合“对于江阴人来说,舜帝功德无量”可知,二是指舜帝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影响后人,一心为民的品德为万世景仰。

34、(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乡土中国的相关观点,完成下面小题。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以“己”为中心,根据亲属关系的亲疏不断推衍出去的同心圆,这就是“差序格局”。这种社会格局好像是把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圈子大,有的人圈子小。 ,因为大了,就意味着有足够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在圈子里彼此的互利是一种稀松平常的交易。而想把圈子做大,首要的是有一个强大的中心。越强大的中心会支持越大、越多的圈子。但当作为中心的“己”衰落之时,过往种种很可能烟消云散,

35、此时昔日故旧也形同陌路。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世态炎凉之人?5.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 下列哪种现象不能说明文中“差序格局”式的社会关系结构?( )A.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B. 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C. 夫仕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D. 战国时期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答案】5. 人人都想拥有大的圈子 人人都在感慨世态炎凉 (意思同即可) 6. B【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依据前文“有的人圈子大,有的人圈子小”;后文“因为大了,就意

36、味着有足够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在圈子里彼此的互利是一种稀松平常的交易”可知,此空表达的意思是大家都希望有大的圈子,据此可写“人人都想拥有大的圈子 ”;第二空,根据“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世态炎凉之人”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可知,前文感叹的是他人的世态炎凉,据此可写“人人都在感慨世态炎凉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名著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差序格局”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B.意思是一井田中的各家,平日出出进进,互相友爱;防御盗贼,互相帮助;罹患疾病,互相照顾。这句话无法体现“有差等的次序关系”。故选B。二、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3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河流文化是一种线型文化。尽管不同河流区段之间存在不同的文化区域和文化体系,但河流本身的横亘东西或纵贯南北,使得不同文化区域和文化体系之间并不存在使它们长期彼此隔绝的天然地理屏障,因而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成为可能。这种相互交流使各文化区域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逐渐形成了河流文化的一些整体性和共通性特征。与黄河文化的雍容、典雅、肃穆、敦厚不同,长江文化凸显了崇尚自然、空灵浪漫的审美情趣。“北方的黄河文化孕育了循规蹈矩、守分安命的儒家;在南方,出现的却是多思辨,甚至是辩证式的老子和庄子,对宇宙充满了问题。梁启超在论及南北文学风格时就曾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

38、士,吴越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于诗于文于赋,皆南北各为家数。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散文之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者,北人为优;骈文之镂云刻月善移我情者,南人为优。”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三位大匠屈原、庄子、李白更是这一命题的绝佳注脚,无一例外的,三人都长期生活在长江流域,深受长江文化的滋润。长江文化是一个包容性、开放性的文化系统。先秦时期的楚文化以“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的博大胸怀,包容了一切外来文化。楚人文种、范蠡入越辅政,齐人孙子入吴领兵,吴公子季札赴鲁国观礼等,都显示出吴越文化善于包容吸收的开放襟怀。巴蜀文化不仅吸收了楚文化、吴越文

39、化、滇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先进因素,而且还吸纳了西亚文明、东南文明和印度文明中的某些养分。长江文化是一种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楚国筚路蓝缕、由弱变强,跃居春秋五霸之一、战国七雄之长;还是巴蜀内结羌濮、北抗秦陇成为西南强国;抑或越国的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以及吴国的西突东拓、南征北进,都表明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正因如此,璀璨光彩的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才被创造出来,并铸就了上古长江文化的辉煌。(摘编自涂文学、王耀繁荣长江文化 复兴长江文明)材料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物理存在的长江已经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民族想象和文化理念,具有符号性和象征性

40、,有着有形的地理空间印象和无形的精神文化价值的号召力,是承载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国家形象的超级IP,发挥着多维的文化功能。一个国家的典型地形标识是国家的代表性符号,并拥有向外传播的独特功能作用。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论及地理空间作为传播媒介的作用:“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品牌的功能,就是让人们认识和了解这个地方,并对它产生一些好的联想,人和经济的流动性都增强了,旅游业也在蓬勃发展。诸如此类的原因,推动了一个地区的宣传营销活动的不断增多。城市、州、地区和国家,如今都在通过广告、邮件和其他方式积极地向外界推销自己。”“文化长江”超级IP不仅仅是知识产权的概念,而且具有民族

41、情感和精神归属载体的内涵。民族情感与历史记忆、集体记忆相关。文化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空间,承载了族群的集体记忆。哈布瓦赫认为,集体记忆要以处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群体为载体,地点和场所是族群集体记忆的“砖石”。长江作为自然空间和历史文化空间,本身具有族群共同文化记忆的基础,正是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作为物理空间的长江具有了社会意义和象征价值。长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江流域几千年的劳作与生活中积累、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包含长江流域13个省(区、市)的所有各具特色的文化创造,滇藏文化区、巴蜀文化区、荆楚文化区、吴越文化区,每一个大的文化区还可再细分,但无论以何种方式划分,“长江”都是大家共同

42、认同和遵循的文化符号。“文化长江”超级IP具有深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契机下,以“文化长江”为IP有助于整合长江流域零散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和生活场景,有利于打破地域、行政边界和实现统筹发展,有利于推进国家目标、地方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协调联结。(摘编自傅才武、程玉梅“文化长江”超级IP的文化旅游建构逻辑)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江文化各区域自然环境、经济条件、语言文字等方面存在差异,但相互间交流没有阻碍。B. 自古以来,诗文辞赋上,南北风格不同,北人擅骈文,豪迈爽朗,南人擅散文,婉约多情。C. 材料二中引用凯文莱恩凯勒的话是为了论证文

43、化长江超级IP拥有向外传播的独特功能。D. 地点和场所是族群集体记忆的“砖石”,形象地表明地点和场所体现了文化的厚重。8.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侧重于阐释“长江文化”整体共通的特征,材料二侧重于论述“长江文化超级IP”的功能。B. 江阴长江大桥建设者杨志德排除技术资金万难,提前完成任务,体现了长江文化在新时代的延续。C. 徐霞客对长江源头的考察和辨析既是一次科学探索的过程,同时对族群和国家的建设有重大影响。D. 长江文化突显了文化交流功能,因此文化长江超级IP能整合我国零散的资源,实现统筹协调发展。9.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一“长江文化”特点的是( )A.

4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B.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李斯谏逐客书)C.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D.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10. 如何理解“超级IP”,请根据材料二加以概括。11. 2022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对其中的未来“吴越文化区公园” 建设,你有哪些建议?请结合材料列出要点。【答案】7. C 8. D 9. D 10. 超级IP是一个国家、民族的代表性符号(或标志性象征,或国家形象的整体性标识),承载着本民族和全体国民的丰富

45、情感(或是的精神家园/情感归属地载体),是知识产权的概念。 11. (1)要突显吴地地域文化特色;(2)注意与长江中上游地区文化的联系和共通,形成整体文化系统;(3)增加人文活动,向外传播长江文化;(4)选取能体现长江文化,承载历史集体记忆的代表性物质载体(产品、人物、地理位置或空间区域)充分向外界传播。【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但相互间交流没有阻碍”说法错误,依据原文“使得不同文化区域和文化体系之间并不存在使它们长期彼此隔绝的天然地理屏障,因而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成为可能”可知,各地区之间并非没有阻碍,而是长江让各地区间能够交流,没有隔绝。B.“北

46、人擅骈文,豪迈爽朗,南人擅散文,婉约多情”说法错误,依据原文“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散文之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者,北人为优;骈文之镂云刻月善移我情者,南人为优”可知,应为北人擅散文,豪迈爽朗,南人擅骈文,婉约多情。D.“形象地表明地点和场所体现了文化的厚重”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文化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空间,承载了族群的集体记忆。哈布瓦赫认为,集体记忆要以处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群体为载体,地点和场所是族群集体记忆的砖石”可知,用“砖石”作比的是哈布瓦赫,比喻的目的在于强调其重要作用。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因此文化长江超级IP能整合我国零散的资源”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契机下,以文化长江为IP有助于整合长江流域零散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和生活场景”可知,应该是整合长江流域的零散资源。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体现了“长江文化”崇尚自然、空灵浪漫的审美情趣,“多思辨,甚至是辩证式的老子和庄子,对宇宙充满了问题”。B.体现了“长江文化是一个包容性、开放性的文化系统”的特点。C.体现了“长江文化是一种锐意进取、勇于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