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一种以时间紧、游览景点多、花费少为特点的高强度旅行方式被称作“特种兵式”旅行,这种旅行方式曾经火遍全网。2023年夏天,一种叫作City Walk,即“城市漫步”的旅行方式悄然兴起。如果说“特种兵式”旅行强调的是紧张和饱满,旅行者期待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游览更多的地方,进行饱和式景点打卡,完成高性价比且内容丰富的旅行计划,那么“城市漫步”的旅行观念和方式则与此有明显的不同。选择“城市漫步”的人认为,旅行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追求静谧和恬淡,像“特种兵式”旅行那样盲目从众,前往网红景点排队打卡,未必
2、能获得旅行的最佳体验。与其在拥挤中潦草地感受,不如避开热门景点和热闹人群,从容地徜徉于城市中隐秘的角落。在这样的漫步中,旅行者能够发现一座城市的独特面貌,同时,也能够融入当地人,体验当地人在城市生活中的平静和安逸。“城市漫步”使旅行者拥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去感受旅行的意义和价值。选择“城市漫步”的人常常在旅行之前不做攻略,不盲目追寻热门景点,不打卡网红地标。他们于城市之中漫无目的、随意随性地游走,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能够发现种种惊喜。别具风格的街巷和建筑,以及人们在某一个时间点上与它们发生的或紧密或松散的关联,都会给旅行者带来意外之喜。“城市漫步”强调松弛感,但不排斥提前做功课。想深入“淘宝”某个城市
3、的人,会事先了解当地的自然地理和文史知识,然后按照划定的区域一路徒步,领略当地各式各样的自然风光与城市建筑之美,探寻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南京为例,古老城墙、大江大桥、桨声灯影,都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向漫步者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和传奇故事。人文历史底蕴和城市发展、现代生活相交融,又给漫步增添了独特的兴味。文旅深度融合,拉近了旅行者与城市的距离,有助于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取材于江音、薛蓓等的文章)材料二2023年,看似与遛弯儿无异的“城市漫步”成为最受欢迎的旅行方式之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某网络平台上与“城市漫步”相关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超30倍。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成都等地成为“城市漫步”的热
4、门目的地。与先前兴起的“特种兵式”旅行不同,“城市漫步”既不要高强度的“千里奔袭”,也不要匆忙的“走马观花”,它强调慢节奏与松弛感。人们选择用脚步丈量城市空间,用心品尝当地美食,以贴近当地人日常生活的方式阅读城市,沉浸式感受城市的风土人情与发展脉搏。“城市漫步”火了,因为这种方式更贴近旅行的本质,能够满足人们通过旅行放松身心、探寻新趣的需求。按图索骥的“特种兵式”打卡旅行,易陷入“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套路,一天下来,赶路的疲累与照片的雷同,很容易影响旅行的好心情。而以漫步的方式探索城市,无需精心规划,更不必拘泥于“打卡清单”,只需随心而行。“城市漫步”既可跟随向导走特定路线,在社区街道、市井
5、小巷中触摸城市历史文化印记,又可漫无目的地走走停停,一家小饭馆,一座老建筑,一次与当地居民的对话,都是旅途中不期而遇的“风景”。“城市漫步”并非游客专属,对一座城市的居民来说,同样颇受欢迎,这反映了人们想与城市建立深度关联的精神需求。繁忙的城市交通和两点一线的工作生活,往往使人们忽视了对居住地和办公地附近的深入观察与了解,遑论对城市产生归属感与情感认同。利用闲暇时间,在夜间集市上游逛、到滨河步道上吹风,这些日常化的漫步,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消失的附近”,重新认识并爱上所在的城市。“城市漫步”能够把我们从热闹、拥挤中解脱出来,让我们把目光更多投向菜市场、老街巷、小院落,投向寻常巷陌中的人间烟火。在
6、这个过程中,人们可以暂时逃离忙碌的工作学习带来的压力,回归内心本真,寻找生命真谛。所以,这是一场更为深刻的、触及灵魂的游走,人们离开高楼林立的职场,一改往日的行色匆匆,拥有了更为丰富的思考空间和精神生活。有人认为,“城市漫步”只是一种随意的休闲活动,其兴起是昙花一现的潮流。其实,网红地标、风景名胜毕竟不是城市的全部,烟火气十足的生活场景才是城市的“血肉肌理”,只要人们对城市怀有好奇心,希望与城市深入对话,同频共振,那么,“城市漫步”就不失为一种颇有意义的选择。(取材于朱金宜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市漫步”这种旅行方式悄然兴起,体现出人们的旅行观念发生了
7、变化。B与“特种兵式”旅行相比,“城市漫步”是一种性价比较低的旅行方式。C选择“城市漫步”的游客更注重旅行体验,更加懂得旅行的意义和价值。D选择“城市漫步”的游客旅行前从不做攻略,也不事先准备和设定目标。2根据材料二,下列海报宣传语不符合“城市漫步”理念的一项是(3分)()A用脚步丈量城市,感受独特的风土人情,满眼皆是最美的风景。B与拐角处充满格调的咖啡厅不期而遇,在香气四溢中找到“小确幸”。C青春需要肆意地挥洒,挑战时间与体力的极限,来一场旅行的“拉练”。D夜幕降临,盛夏的燥热褪去,沉浸在夜色中,感受升腾的烟火气。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特种兵式”旅行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A时间紧,游览景点多,强度高,花费少。B计划性强,游览路线和项目容易雷同。C热门景点、网红地标更受旅行者欢迎。D旅行过程中旅行者无法获得意外惊喜。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特种兵式”旅行不能让人获得最佳体验,是因为参观景点需要排队。B2023年上半年,选择“城市漫步”的游客比往年同期增长了30多倍。C本地居民可能存在对其所生活的城市缺乏归属感与情感认同的情况。D旅行者只要对城市怀有好奇,希望与其对话,就会选择“城市漫步”。5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城市漫步”的方式游览北京,下面这条路线受到了广泛欢迎。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这条路线受欢迎的原因。(6分)路
9、线:泰安里(藏在北京老城区的具有上海风格的弄堂)留学路(汇集当地居民喜爱的各色美食)杨梅竹斜街(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胡同片区)三里河公园(毗邻居民区和写字楼,境优美)西兴隆街(有一座微型的历史博物馆“北京地下城”)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拟岘台记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山【1】也。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独求记于予。初,州之东,其城因大丘,其隍因大溪,其隅因客土以出溪上。其外连山高陵,野林荒墟,远近高下,壮大闳廓,怪奇可喜之观环抚之东南者,可坐而见也。然而雨隳潦毁,盖藏弃委于
10、榛丛茀草之间,未有即而爱之者也。君得之而喜,增甓与土,易其破缺,去榛与草,发其亢爽,缭以横槛,覆以高甍,因而为台,以脱埃氛、绝烦嚣,出云气而临风雨。然后溪之平沙漫流,微风远响,与夫波浪汹涌、破山拔木之奔放,至于高桅劲橡、沙禽水兽下上而浮沉者,皆出乎履舄【2】之下。山之苍颜秀壁,巅岩拔出,挟光景而薄星辰。至于平冈长陆,虎豹踞而龙蛇走,与夫荒蹊聚落,树阴晻暧,游人行旅隐见而断续者,皆出乎衽席之内。若夫烟云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旸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静观微步,旁皇徙倚,则得之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虽所寓之乐有殊,而亦各适其适也。抚非通
11、道,故贵人富贾之游不至。多良田,故水旱螟螣之灾少。其民乐于耕桑以自足,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五谷之积于郊野者不垣,而晏然不知枹鼓之警,发召之役也。君既因其土俗,而治以简静,故得以休其暇日,而寓其乐于此。州人士女,乐其安且治,而又得游观之美。有感于裴君、州人之乐,予为之记。(取材于曾巩元丰类稿)注释:【1】岘山:在湖北襄阳县南,风景胜地,历史文化名山。【2】舄:鞋。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属:下属B缭以横槛缭:围绕C挟光景而薄星辰薄:单薄D五谷之积于郊野者不垣垣:筑墙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因城之
12、东隅作台以游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姚鼐登泰山记)B而命之曰“拟岘台”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C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蚓无爪牙之利(荀子劝学)D而寓其乐于此不拘于时(韩愈师说)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有即而爱之者也没有人会立刻喜爱这里B以脱埃氛、绝烦嚣来摆脱尘埃浊气、隔绝烦扰喧嚣C皆出乎衽席之内都呈现在座席上人们的视野里D而亦各适其适也但也都各自享有自己的乐趣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记述了拟岘台的来历、得名原因,以及作者创作此文的缘由。B裴君在抚州城东修建的亭台,虽然雄伟壮观,但不幸被雨水冲毁。C作者描绘拟岘台周边
13、景观,动静结合,视听交错,用笔简练传神。D抚州虽然交通不便利,但多良田,少虫害,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0文章结尾说“有感于裴君、州人之乐”。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裴君和抚州百姓有哪些“乐”。(6分)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共9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孔子对“学”有哪些认识。(6分)(2)请从以上材料
14、中任选一则,结合学习或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3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仲夏归南园寄京邑旧游孟浩然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1】。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余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2】。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归来冒炎夏,耕稼不及春。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3】真。注释:【1】陶征君:东晋诗人陶渊明。【2】问津:出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在诗中指参加科考以求仕进。【3】颍阳:高士许由曾躬耕于此地。1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耽”二句,写陶渊
15、明醉心田园之趣,自称是羲皇时期的人。B“中年”二句,写诗人离开丘园山川,远赴京城为功名而奔波。C“忠欲”二句,意为诗人为了侍奉老亲尽孝道,不愿侍奉明主。D“因声”二句,呼应诗题,借此诗向京城友人表明自己的心迹。13“栖栖徒问津”化用了论语中“问津”的典故。下列诗句运用了相同手法的一项是(3分)()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B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D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14有人评价此诗“似旷达而实惆怅”。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6、。(10分)(1)匪女之为美,_。(诗经风静女)(2)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3)还顾望旧乡,_。(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4)月明星稀,_。(曹操短歌行)(5)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6)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8)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9)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西塘:你是我生命中美好的遇见时光温柔,梦若琉璃,粉墙高耸,瓦屋倒影,
17、江南水乡似都有差不多的格局,但却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风情。“我本无意入江南,奈何江南入我心”,虽说是酷暑盛夏,我还是兴致勃勃地踏入了西塘这座千年古镇。西塘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这里是吴越两国的交界之地,是越文化地地道道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吴文化名副其实的兴盛地之一。这两种文化在此水乳交融、难分彼此。早期的吴越文化并非温文尔雅、细致缜密的精致主义,而是尚武逞勇、刀光剑影的强悍风格。只是在永嘉南渡之后,它引入了北方书生意气的士族精神,逐渐改变了先前的审美取向,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中风雅优美的典范。那天天气很好,蓝天白云变幻着多样组合,仿佛是以长空为纸不停地书写着千变万
18、化的美好文案。西塘因水而秀,整个水乡如梦如幻,浮泳其间,恍入桃源琼瑶,令人流连忘返,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这是对西塘再恰当不过的形容。春秋时期,伍子胥引水灌溉大地,自此西塘为当地人提供了农用之水和生活之水。唐宋时期,西塘凭借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以及水运的便利,捷足先登,吸引了四方客商、八方来宾,商品的洪流冲击着原始的村落,这里日渐变成繁华富庶的商贸集镇。明清时期,西塘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最早的手工业和商业重镇,市场繁荣,行旅云集,许多人纷纷来此定居,沿河建屋,临水而市,古镇的烟火气变得日益浓烈。于此我们就不能不提到西塘的“雅集图”。吴江著名
19、诗人柳亚子曾建立南社,他在西塘接纳南社社员十八人。他们追求进步,反对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常在西塘历史上最大的私家花园西园里酬唱、觞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920年12月3日,柳亚子与西塘南社成员集体合影,留下“西园雅集第二图”。既然是“第二图”,那么就应该还有“第一图”。但当地人告诉我,“第一图”不是南社的故事,而是古人的篇章。北宋时期,文坛大家苏轼、米芾、黄庭坚、秦观等人曾于“西园”雅集,画家李公麟详尽地描绘了此次集会的情形,取名为西园雅集图,这就是“第一图”。其实,此“西园”并非彼“西园”,南社成员主动把自己的合影作为“第一图”的延续,是想“窜身入画”“与古相接”,其深长意味不言而喻。古
20、镇从浩若烟海的众多卷帙和沧桑斑驳的泛黄照片中走来,除了南社成员,还有更多不同凡响的“现代的人”。这里有著名外交家韩古农、上海市前副市长倪天增、当代剧作家顾锡东他们就像颗颗晶莹的宝石一样,在西塘的水光潋滟中,越发显得光彩璀璨!西塘人终日与水相伴,骨子里熔铸着水的精华和灵气,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始终铭刻在心灵中,融化在血脉里,体现在行动上。从古至今,一代代西塘人旺盛的生命力,与生俱来,与时俱进,构成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人文风景。走进古镇的弄堂,这里没有车马熙攘,也没有人声鼎沸,喧嚣的世界变成静悄悄的空间。每一个弄堂都可能是起点,也可能是中点,更能够成为终点。从古镇的任何地方出发,穿过一条又一条幽深
21、的小弄,都可以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走在这些深巷小弄之内,有时恰似误入迷宫一般,深不可测,不知几许,哪怕是快要行至尽头,确定前面已经无路可走,但到了弄底还会有惊奇的发现,忽然又闪出一条小弄来。抬眼望去,仿若置身于峡谷之中,迎面而来的是逼仄而狭长的小道,直接压迫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好在头顶上还有“一线天”,虽没有一望无际的辽阔,但那种与“弄”俱来的希望之光,确实会在这时给我们带来始料不及的振奋和鼓励。原来这些形态不一的弄堂,也能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这样,我们本以为只是在弄堂里随便走走,却没想到已经走进了能够使人脑洞大开的哲学世界。离开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这犹如思念般剪不断、理还乱的江南烟雨,深深地打
22、动了我的心。这美丽的江南福地,古老的千年古镇,你是我生命中美好的遇见!(取材于张永祎的同名散文)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并非温文尔雅、细致缜密的精致主义温文尔雅:温和文雅B恍人桃源琼瑶桃源琼瑶:仙境中的美玉C捷足先登,吸引了四方客商捷足先登:率先做到D能够使人脑洞大开的哲学世界脑洞大开:联想丰富奇特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塘是吴越文化的典型载体,这两种文化在此融会贯通。B明清时期西塘的商业得以发展,这里初步形成商贸集镇。C第七段借“一线天”表达了身处绝境又发现希望的感觉。D文章结尾段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离开西塘时的眷恋。18
23、文章标题为“西塘:你是我生命中美好的遇见”。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在西塘有哪些“遇见”。(6分)19请分别概括第五段中两张“雅集图”的内容,并结合文意,分析作者写“雅集图”的用意。(6分)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20语言基础运用(共5分)故宫博物院,预约火爆,放票即空;陕西历史博物馆,门票预约平台日均点击量超过60万;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日均观展人数过万是当下“博物馆热”最真实的写照。博物馆热,【甲】说是一种文旅现象,【乙】说是一场文化寻根。一件件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一个个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一段段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是勾通过去、连接当下、延至未来的文化桥梁。在这里,讲解员述
24、说历史典故,厚植文化情怀;在这里,孩子们触摸传统文脉,涵养文化自信。“到博物馆去”,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出人们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自觉追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由衷认同。(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中省略号后面应加“这”。B句中“连接”不能写作“联结”。C句中的“;”不能改为“。”。D句中的“追捧”应改为“追求”。(2)请在句中甲乙两处填写关联词语,使句意通顺合理。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分)21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1)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
25、的艺术匠心。请从下列诗词中任选一首,从意象运用、情感表达、语言特点等角度任选其一,写一则文学短评。要求:写出诗歌的题目和作者,明确评析角度;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杜甫登高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2)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班级设立了图书角,但它逐渐受到了冷落。请你对图书角的建设与使用提出改进建议。要求:建议明确,可行性强,条理清晰。(3)请以“当雪落下的时候”为开头,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22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
26、学校及个人信息。合奏中,不同乐器分别演奏各自的曲调,而所有乐器的演奏合在一起恰是同一首乐曲。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合奏”无处不在。(1)请以“说合奏”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请以“我们的合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1(3分)A2(3分)C3(3分)D4(3分)C5(6分)答案要点:在北京走进上海风格的弄堂,遇见别具风格的街巷,会给旅行者带来惊喜。留学路上的当地美食和原生态的老北京胡同片区让人回归市井烟火,沉浸式感受北京的风土人情。三里河
27、公园毗邻居民区和写字楼,可以让本地居民发现附近的风景,放松身心,与城市建立深度关联,重新认识并爱上北京。参观北京地下城博物馆,探寻背后的历史故事,能够拉近人与城市的距离,有助于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评分参考】各1分,各2分。意思对即可。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7分。6(3分)C7(3分)C8(3分)A9(3分)B10(6分)答案要点:裴君发现抚州城东角虽被雨水冲毁,但周围风景优美,令人可喜。裴君顺应抚州民俗,清简而治,修建了拟岘台,有闲暇可以与下属、宾客登台,享游观之乐。抚州百姓自给自足,没有征役之苦,在裴君的治理下,享有太平安定之乐。抚州百姓登临拟岘台,欣赏变化万端的景色,享游玩之乐。【评分
28、参考】各1分,各2分。意思对即可。11(9分)(1)(6分)答案要点:学习要时常温习。学习要注重实践,学以致用。学习离不开思考。要勤学好问,不耻下问。学习要专注认真。要注重积累识记。学无止境,学习要永不满足。学习要有积极的态度、迫切的心理。【评分参考】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3分)略【评分参考】符合论语的内容,能结合实际谈理解即可。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12(3分)C13(3分)B14(6分)答案要点:诗歌开篇写对陶渊明淡泊归隐、躬耕田园的赞美,而自己却为功名奔波。继写自己求仕不成,尽忠无门,归来孝亲,透露出失落之意。然后写自己归隐后田园生活的闲适,向京中友人申明自己要学陶渊明、
29、许由隐居不仕,故作旷达之语,实则流露出落第归来的无奈惆怅。【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5(10分)(1)美人之贻(2)驽马十驾(3)长路漫浩浩(4)乌鹊南飞(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6)无边落木萧萧下(7)师不必贤于弟子(8)同是天涯沦落人(9)雕栏玉砌应犹在(10)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评分参考】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6(3分)B17(3分)B18(6分)答案要点: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追忆起悠久厚重的历史。感受到风雅优美的文化。领悟到西塘人的自强不息,代代传承。行走弄堂获得了哲思。【评分参考】第点2分,其余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9(6分)参考答案:第一图是描绘北宋文人在西园雅集情形的画作,第二图是柳亚子与南社社员在西园雅集时的合影。虽然两次雅集时空不同,但南社成员主动将合影命名为第二图,以此来表现其对文人风雅精神的延续。本段由上文写风物转为写人,两幅“雅集图中的西塘人与下文现代的西塘人共同构成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人文风景。【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20(5分)(1)(3分)C(2)(2分)答案示例:甲:与其乙:不如【评分参考】每空1分。如答其他,合理亦可。21(10分)【评分参考】参考高考微写作评阅标准。22(50分)【评分参考】参考高考作文评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