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3272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 19分1. 按要求填空。(1)_,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_,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4)江山如画,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_。(荀子劝学)(6)_,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2. 按要求选择。(1)学校诗社刚成立,李老师想送给社员们一副对联表示鼓励和期望,以下选项中最合适的一联是( )A. 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B.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C.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D. 十岁

2、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资金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应针对不同领域的具体特征选择适宜的政府投资方式。_,_,_,_。在外部性领域,因为某些产业存在一定的外部性,需要政府采取投资补助等方式,有效引导市场投资。无法形成有效市场或市场机制不充分市场失灵主要体现为公共产品的受益者不可识别或可识别度低需要政府履行全部或部分公共投资职能在公共产品领域A. B. C. D. 3.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师说

3、)(4)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5)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7)其远古刻尽漫失(登泰山记)4. 以下是虚词“以”的部分义项,请从下列选项中分别为其选择恰当的例句。(1)介词,在。【例】( )(2)连词,来。【例】( )(3)助词,表方位。【例】( ) A.作师说以贻之。(师说)B.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C.回视日观以西峰。(登泰山记)D.自唐显庆以来。(登泰山记)二、阅读 41分(一)(1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园林美与昆曲美正是江南大伏天气,院子里的鸣蝉从早叫到晚,邻居的录音机又是各逞其威。虽然小斋中的这盆建兰开得那么馥郁,然而“

4、树欲静而风不止”。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我也只好“以毒攻毒”“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牡丹亭游园)收音机中悠扬的音节,美丽的辞藻,慢慢地从昆曲美引入了园林美,难得浮生半日闲,我也能自寻其乐,陶醉在我闲适的境界里。我国园林,从明清后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尤其自明中叶后,昆曲盛行于江南,园与曲起了不可分割的关系。不但曲名与园林有关,而曲境与园林更互相依存,有时几乎曲境就是园境,而园境又同曲境。文学艺术的意境与园林是一致的,所谓不同形式表现而已。清代的戏曲家李渔又是个园林家。过去士大夫造园必须先建造花厅,而花厅又多以临水为多,或者再添水阁。花厅

5、、水阁都是兼作顾曲之所,如苏州怡园藕香榭、网师园灌缨水阁等,水殿风来,余音绕梁,隔院笙歌,侧耳倾听,此情此景,确令人向往,勾起我的回忆。虽在溽暑,人们于绿云摇曳的荷花厅前,兴来一曲清歌,真有人间天上之感。当年俞平伯老先生们在清华大学工字门水边的曲会,至今还传为美谈,那时,朱自清先生亦在清华任教,他俩不少的文学作品,多少与此有关。苏州拙政园的西部,过去名“补园”,有一座名“三十六鸳鸯馆”的花厅,它的结构,其顶是用卷棚顶,这种巧妙的形式,不但美观,可以看不到上面的屋架,而且对音响效果很好。原来主人张履谦先生,他既与画家顾若波等同布置补园,复酷嗜昆曲。俞振飞同志与其父亲粟庐先生皆客其家。俞先生的童年

6、是成长在这园中。我每与俞先生谈及此事,他还娓娓地为我话说当年。中国过去的园林,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感情分不开,昆曲便是充实了园林内容的组成部分。在形的美之外,还有声的美,载歌载舞,因此在整个情趣上必须是一致的。从前拍摄“苏州园林”,及前年美国来拍摄“苏州”电影,我都建议配以昆曲音乐而成功的。昆曲的所谓“水磨调”,是那么地经过推敲,身段是那么细腻,咬字是那么准确,文辞是那么美丽,音节是那么抑扬,宜于小型的会唱与演出,因此园林中的厅榭、水阁,都是最好的表演场所,它不必如草台戏的那样用高腔,重以婉约含蓄移人,亦正如园林结构一样,“少而精”,“以少胜多”,耐人寻味。牡丹亭游园唱词的“观之不足由他遣”。“观

7、之不足”,就是中国园林精神所在,要含蓄不尽。如今国外自从“明轩”建成后,掀起了中国园林热,我想很可能昆曲热,不久也便会到来的。昆曲之美,不仅仅在表演艺术,其文学、音韵、音乐,乃至一板一眼,皆经过了几百年的琢磨,确是我国文化的宝库。上海戏曲学校昆曲班,邀我去讲中国园林,有些人看来似乎是“笑话”,实则当时俞振飞校长真是有见地,演“游园”“惊梦”的演员,如果他脑子中有了中国园林的境界,那他的一举一动,便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演来有感情,有生命,有声有色。梅兰芳、俞振飞诸老一辈的表演家,其能成一代宗师者,皆得之于戏剧之外的大量修养。我们有些人今天游园林,往往仅知吃喝玩乐,不解意境之美,似乎太可惜一

8、点吧!中国园林,以“雅”为主,“典雅”“雅趣”“雅致”“雅淡”“雅健”等等,莫不突出以“雅”。而昆曲之高者,所谓必具书卷气,其本质一也,就是说,都要有文化,将文化具体表现在作品上。中国园林,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隐,有动观、静观,有节奏,宜细赏,人游其间的那种悠闲情绪,是一首诗,一幅画,而不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走马看花,到此一游,而是宜坐,宜行,宜看,宜想。而昆曲呢,亦正为此,一唱三叹,曲终而味未尽,它不是那种“崩擦擦”,而是十分婉转的节奏,今日有许多青年不爱看昆曲,原因是多方面的,我看是一方面文化水平差了,领会不够;另一方面,那悠然多韵味的音节适应不了“崩擦擦”的急躁情绪,当然曲高和寡了。这不

9、是昆曲本身不美,而正仿佛有些小朋友不爱吃橄榄一样,不知其味。我们有责任来提高他们,而不是降格迁就,要多做美学教育才是。我们研究美学,要善于分析,要留心眼前复杂的事物,要深究其内在的关系。审美观点,我们要去研究它,寻其产生根源因素,找它在美上的表现,取其长而摒其短,囫囵吞枣,徒然停留在名词概念上,是_。我们历史中有许多在美学研究上,要我们努力去寻求的,今天随便拉了这个题目,说来也不够透彻,如是而已。我们要实事求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地去解释它,要尊重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多做一些大家容易接受的美学知识,想来同志们是必然同意的吧!写到此,那“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玉

10、簪记琴挑的清新辞句,又依稀在我耳边,天虽仍是那么热,但在我的感觉上又出现了如画的园林。5. 下列词语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袅(nio)情丝B. 濯(zhu)缨水阁C. 囫(w囵(ln)吞枣D. 玉簪(zn)记6. 填入第段画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缘木求鱼B. 重蹈覆辙C. 道听途说D. 顾名思义7. 第段中加点词“以毒攻毒”在文中具体指_。8. 对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朝中叶以后,由于昆曲的盛行,使得园林艺术发展成熟。B. 明朝以后昆曲所有的曲名都是园林意境的不同形式的表现。C. 清代园林的花厅是整个设计的核心,专为表演昆曲而建造。D. 在园林中欣赏昆曲不仅是人间美

11、事,也能启发人们的创作。9. 学校要组织一次去豫园的参观活动,请你根据本文内容为同学们分条列出参观时应该注意的要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园林艺术。(二)(13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

12、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荫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

13、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候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古隆冬地一口完全吞下。我是躺在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

14、上帝的召见和盘问?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山谷里一声长啸,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10. 第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11. 紧扣“叮叮当当”和“哗啦哗啦”两词,赏析第段画线句。12. 第段没有提到月亮,是否与全文关系不紧密?请谈谈你看法。13. 根据文意,分析标题中“徽章”的含义。(三)(6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_【宋】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注,曾为系归舟注。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

15、尽,许多愁。14. 从格律看,这首词的词牌应该是( )A. 念奴娇B. 雨霖铃C. 永遇乐D. 江城子15. 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中的“弄”字化静为动,营造出春风微拂、万千柔条款款起舞、婀娜多姿之景。B. 上片通过叙写故地重游,忆昔日“碧野朱桥”同游之乐,反衬今日形单影只的悲伤。C. 下片写词人暮春时登楼远眺,见柳絮飞坠,落花飘零,倍增壮志难酬、人生易葬之感。D. 本词善用比兴,上片主要叙事,却以咏柳起兴,下片主要抒情,文情流畅而意味无穷。16. 自选角度赏析词中画线部分。(四)(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刘海峰先生传【清】姚鼐刘海峰先生,名大櫆,字才甫,海峰其

16、自号也。生而好学,读古人文章,即如其意而善效之。年二十余,入京师。当康熙末,方侍郎苞名大重于京师矣。见海峰,大奇之,语人曰:“如苞何足言耶?吾同里刘大櫆,乃今世韩欧才也!”自是天下皆闻刘海峰。然自康熙至乾隆数十年,应顺天府试,两登副榜,终不得举。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乾隆十五年举经学,皆不录用。朝官相知、提督学政者,率邀之幕中阅文。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年逾六十,乃得黟县教谕。又数年,去官归枞阳,不复出。卒,年八十三。先生少时,与鼐伯父姜坞先生最厚。鼐于乾隆四十年自京师归,屡见之于枞阳。先生伟躯,巨髯,能以拳入口,嗜酒,谐谑,与人易良无不尽。尝谓鼐:“吾与汝再世交矣!”天下言文章者,必

17、首方侍郎。方侍郎少时尝作诗以视海宁查侍郎慎行,查侍郎曰:“君诗不能佳,徒夺为文力,不如专为文。”方侍郎从之,终身未尝作诗。至海峰则文与诗并极其力,能包括古人之异体镕以成其体,雄豪奥秘,麾斥出之,岂非其才之绝出今古者哉!其文与诗皆有雕板,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节选自惜抱轩诗文集)【注】方侍郎苞:方苞,官至礼部右侍郎。17.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即如其意而善效之(2)率邀之幕中阅文(3)方侍郎少时尝作诗以视海宁查侍郎慎行(4)岂非其才之绝出今古者哉18. 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19. 第段画线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两处标识出来。20. 本文给刘海峰作传,却

18、用了不少笔墨写方苞,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原因。三、写作40分21. 有人说,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当理解许多东西。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 19分1. 按要求填空。(1)_,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_,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4)江山如画,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_。(荀子劝学)(6)_,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答案】 . 曾记否 . 惟觉时之枕

19、席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一时多少豪杰 . 用心躁也 . 盈虚者如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曾、惟、枕、猿啸、躁、盈虚、彼。2. 按要求选择。(1)学校诗社刚成立,李老师想送给社员们一副对联表示鼓励和期望,以下选项中最合适的一联是( )A. 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B.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C.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D.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资金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应针对不同领域的具体特征选择适宜的政府投资方式。_,_,_

20、,_。在外部性领域,因为某些产业存在一定的外部性,需要政府采取投资补助等方式,有效引导市场投资。无法形成有效市场或市场机制不充分市场失灵主要体现为公共产品的受益者不可识别或可识别度低需要政府履行全部或部分公共投资的职能在公共产品领域A. B. C. D. 【答案】(1)C (2)C【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考生要抓住题干“诗社”“鼓励和期望”这些信息。A.诗句的意思是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天下,只有进取而永无停息。诗句与作诗无紧密关联。B.诗句意思是“询问你,你我分别后为何如此消瘦?怕是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这句诗是朋友之间的戏谑之语,

21、不符合老师鼓励学生的情境。C.诗句意思是“区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虚心向前贤学习,老师越多,这才是你们真正的老师”。此处强调了如何学习作诗,适合语境。D.诗句意思是“(在昨日)蜡烛点点、滴泪成灰,凄凄满别情的送别宴席上,(您的儿子)十岁的韩偓文思敏捷的就像东晋的袁虎一样,走马之间即成文章”。诗句用于赞美,不符合鼓励的语境。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衔接与排序的能力。前文说“应针对不同领域的具体特征选择适宜的政府投资方式”,故后文应是对不同领域的不同特点展开介绍。而根据空格处后文“在外部性领域”可知,前面所讲的应是“公共产品领域”,故排除

22、A、D。对于和,应是先有“无法形成有效市场或市场机制不充分”的局限性,才需要有“需要政府履行全部或部分公共投资的职能”来加以弥补或解决,故应是,排除B。故选C。3.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师说)(4)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5)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7)其远古刻尽漫失(登泰山记)【答案】(1)清楚(2)到达(3)并列,排列(4)赞许(5)越过(6)攻占(7)模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1)彰:清楚。句意:声音没有变

23、得劲疾,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2)至:到达。句意: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3)齿:并列,排列。句意: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与之并列。(4)嘉:赞许。句意: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风尚。(5)凌:越过。句意: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6)下:攻占。句意:当初他攻陷荆州,攻占江陵。(7)漫:模糊。句意: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4. 以下是虚词“以”的部分义项,请从下列选项中分别为其选择恰当的例句。(1)介词,在。【例】( )(2)连词,来。【例】( )(3)助词,表方位。【例】( ) A.作师说以贻之。(师说)B.余以乾隆三十九年

24、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C.回视日观以西峰。(登泰山记)D.自唐显庆以来。(登泰山记)【答案】 . B . A . 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A.“以”:连词,来。句意: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与(2)对应。B.“以”:介词,在。句意: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与(1)对应。C.“以”:助词,表方位。句意: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与(3)对应。D.“以”:助词,表示时间的界线。句意: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二、阅读 41分(一)(1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园林美与昆曲美正是江南大伏天气,院子里的鸣蝉从早叫到晚,邻居的录音机又是各逞其威

25、。虽然小斋中的这盆建兰开得那么馥郁,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我也只好“以毒攻毒”“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牡丹亭游园)收音机中悠扬的音节,美丽的辞藻,慢慢地从昆曲美引入了园林美,难得浮生半日闲,我也能自寻其乐,陶醉在我闲适的境界里。我国园林,从明清后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尤其自明中叶后,昆曲盛行于江南,园与曲起了不可分割的关系。不但曲名与园林有关,而曲境与园林更互相依存,有时几乎曲境就是园境,而园境又同曲境。文学艺术的意境与园林是一致的,所谓不同形式表现而已。清代的戏曲家李渔又是个园林家。过去士大夫造园必须先建造花厅

26、,而花厅又多以临水为多,或者再添水阁。花厅、水阁都是兼作顾曲之所,如苏州怡园藕香榭、网师园灌缨水阁等,水殿风来,余音绕梁,隔院笙歌,侧耳倾听,此情此景,确令人向往,勾起我的回忆。虽在溽暑,人们于绿云摇曳的荷花厅前,兴来一曲清歌,真有人间天上之感。当年俞平伯老先生们在清华大学工字门水边的曲会,至今还传为美谈,那时,朱自清先生亦在清华任教,他俩不少的文学作品,多少与此有关。苏州拙政园的西部,过去名“补园”,有一座名“三十六鸳鸯馆”的花厅,它的结构,其顶是用卷棚顶,这种巧妙的形式,不但美观,可以看不到上面的屋架,而且对音响效果很好。原来主人张履谦先生,他既与画家顾若波等同布置补园,复酷嗜昆曲。俞振飞

27、同志与其父亲粟庐先生皆客其家。俞先生的童年是成长在这园中。我每与俞先生谈及此事,他还娓娓地为我话说当年。中国过去的园林,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感情分不开,昆曲便是充实了园林内容的组成部分。在形的美之外,还有声的美,载歌载舞,因此在整个情趣上必须是一致的。从前拍摄“苏州园林”,及前年美国来拍摄“苏州”电影,我都建议配以昆曲音乐而成功的。昆曲的所谓“水磨调”,是那么地经过推敲,身段是那么细腻,咬字是那么准确,文辞是那么美丽,音节是那么抑扬,宜于小型的会唱与演出,因此园林中的厅榭、水阁,都是最好的表演场所,它不必如草台戏的那样用高腔,重以婉约含蓄移人,亦正如园林结构一样,“少而精”,“以少胜多”,耐人寻味

28、。牡丹亭游园唱词的“观之不足由他遣”。“观之不足”,就是中国园林精神所在,要含蓄不尽。如今国外自从“明轩”建成后,掀起了中国园林热,我想很可能昆曲热,不久也便会到来的。昆曲之美,不仅仅在表演艺术,其文学、音韵、音乐,乃至一板一眼,皆经过了几百年的琢磨,确是我国文化的宝库。上海戏曲学校昆曲班,邀我去讲中国园林,有些人看来似乎是“笑话”,实则当时俞振飞校长真是有见地,演“游园”“惊梦”的演员,如果他脑子中有了中国园林的境界,那他的一举一动,便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演来有感情,有生命,有声有色。梅兰芳、俞振飞诸老一辈的表演家,其能成一代宗师者,皆得之于戏剧之外的大量修养。我们有些人今天游园林,往

29、往仅知吃喝玩乐,不解意境之美,似乎太可惜一点吧!中国园林,以“雅”为主,“典雅”“雅趣”“雅致”“雅淡”“雅健”等等,莫不突出以“雅”。而昆曲之高者,所谓必具书卷气,其本质一也,就是说,都要有文化,将文化具体表现在作品上。中国园林,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隐,有动观、静观,有节奏,宜细赏,人游其间的那种悠闲情绪,是一首诗,一幅画,而不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走马看花,到此一游,而是宜坐,宜行,宜看,宜想。而昆曲呢,亦正为此,一唱三叹,曲终而味未尽,它不是那种“崩擦擦”,而是十分婉转的节奏,今日有许多青年不爱看昆曲,原因是多方面的,我看是一方面文化水平差了,领会不够;另一方面,那悠然多韵味的音节适应不了

30、“崩擦擦”的急躁情绪,当然曲高和寡了。这不是昆曲本身不美,而正仿佛有些小朋友不爱吃橄榄一样,不知其味。我们有责任来提高他们,而不是降格迁就,要多做美学教育才是。我们研究美学,要善于分析,要留心眼前复杂的事物,要深究其内在的关系。审美观点,我们要去研究它,寻其产生根源因素,找它在美上的表现,取其长而摒其短,囫囵吞枣,徒然停留在名词概念上,是_。我们历史中有许多在美学研究上,要我们努力去寻求的,今天随便拉了这个题目,说来也不够透彻,如是而已。我们要实事求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地去解释它,要尊重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多做一些大家容易接受的美学知识,想来同志们是必然同意的吧!写到此

31、,那“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玉簪记琴挑的清新辞句,又依稀在我耳边,天虽仍是那么热,但在我的感觉上又出现了如画的园林。5. 下列词语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袅(nio)情丝B. 濯(zhu)缨水阁C. 囫(w囵(ln)吞枣D. 玉簪(zn)记6. 填入第段画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缘木求鱼B. 重蹈覆辙C. 道听途说D. 顾名思义7. 第段中加点词“以毒攻毒”在文中具体是指_。8. 对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朝中叶以后,由于昆曲的盛行,使得园林艺术发展成熟。B. 明朝以后昆曲所有的曲名都是园林意境的不同形式的表现。C. 清代园林的花厅是整个设计的核心,专为表演昆

32、曲而建造。D. 在园林中欣赏昆曲不仅是人间美事,也能启发人们的创作。9. 学校要组织一次去豫园的参观活动,请你根据本文内容为同学们分条列出参观时应该注意的要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园林艺术。【答案】5. C 6. A 7. 用昆曲的乐音抵消聒噪的杂音的干扰 8. D 9. 除了关注园林的外在形体美之外,还要关注到它声、光等其他美,要从多元的角度去审美。游园时不能仅仅知道吃喝玩乐,而是要努力理解园林的意境之美。不能走马观花,而是要通过坐、行、看、想等多种方式深入观赏园林之美。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美学修养,以理解园林的文化内涵。【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33、C.“囫囵吞枣”“囫”应读作h。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义的能力。第段中,画线处是对前文“囫囵吞枣,徒然停留在名词概念上”的解释,表现我们研究美学要深入根源而不是“取其长而摒其短”。A.“缘木求鱼”意思是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符合方法不对的语境。B.“重蹈覆辙”意思是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语境中没有再一次失败的意思。C.“道听途说”指路上听来、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前文“徒然停留在名词概念上”并非指道听途说,而是指没有抓住本质。D.“顾名思义”指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画线处的重点并非前文“

34、徒然停留在名词概念上”,而是取其长而摒其短的错误思路。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以毒攻毒”本是中医用语,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性病,后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或利用恶人来对付恶人。在文中,作者用引号来表达这一词语,主要是贬词褒用,以表达一物克一物之意。而根据前文“正是江南大伏天气,院子里的鸣蝉从早叫到晚,邻居的录音机又是各逞其威”可知,后面一个“毒”指聒噪的杂音。而前一个“毒”,根据后文“收音机中悠扬的音节,美丽的辞藻,慢慢地从昆曲美引入了园林美,难得浮生半日闲,我也能自寻其乐,陶醉在我闲适的境界里”可知,前一个“毒”指昆曲悦耳

35、的乐音。【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由于昆曲的盛行,使得园林艺术发展成熟”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尤其自明中叶后,昆曲盛行于江南,园与曲起了不可分割的关系”可知,原文并没有说是因为昆曲而导致的园林艺术发展。B.“所有的曲名都是园林意境的不同形式的表现”过于绝对。根据原文“不但曲名与园林有关,而曲境与园林更互相依存,有时几乎曲境就是园境,而园境又同曲境”可知,文章只是说“几乎”,而不是说绝对的所有。C.“专为表演昆曲而建造”说法有误。根据原文“过去士大夫造园必须先建造花厅,而花厅又多以临水为多,或者再添水阁。花厅、水阁都是兼作顾曲之所”可知,花厅并不是专门为昆曲而造。故选

36、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原文“中国过去的园林,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感情分不开,昆曲便是充实了园林内容的组成部分。在形的美之外,还有声的美,载歌载舞,因此在整个情趣上必须是一致的”可知,除了关注园林的外在形体美之外,还要关注到它声、光等其他美,要从多元的角度去审美。根据原文“梅兰芳、俞振飞诸老一辈的表演家,其能成一代宗师者,皆得之于戏剧之外的大量修养。我们有些人今天游园林,往往仅知吃喝玩乐,不解意境之美,似乎太可惜一点吧”可知,游园时不能仅仅知道吃喝玩乐,而是要努力理解园林的意境之美。根据原文“中国园林,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隐,有动观、静观,有

37、节奏,宜细赏,人游其间的那种悠闲情绪,是一首诗,一幅画,而不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走马看花,到此一游,而是宜坐,宜行,宜看,宜想”可知,不能走马观花,而是要通过坐、行、看、想等多种方式深入观赏园林之美。根据原文“今日有许多青年不爱看昆曲,原因是多方面的,我看是一方面文化水平差了,领会不够;另一方面,那悠然多韵味的音节适应不了崩擦擦的急躁情绪,当然曲高和寡了我们有责任来提高他们,而不是降格迁就,要多做美学教育才是”也可引申得出,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美学修养,以理解园林的文化内涵。(二)(13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

38、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

39、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荫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

40、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候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古隆冬地一口完全吞下。我是躺在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山谷里一声长啸,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10. 第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11. 紧扣“叮叮当当”和“哗啦哗啦

41、”两词,赏析第段画线句。12. 第段没有提到月亮,是否与全文关系不紧密?请谈谈你的看法。13. 根据文意,分析标题中“徽章”的含义。【答案】10. 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描绘城里的月光暗淡、短暂、呆板、稀少的特点,极力渲染城市月光缺少生命活力,读来富有节奏感。 11. 都将视觉上的月光写成听觉上的,化静为动,使用叠词、拟声词;“叮叮当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轻盈灵动,诗意盎然;“哗啦哗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的情态;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身心俱醉、无比惬意之情。 12. 与全文关系紧密。此段承接上文写乡村没有月亮时候的感受

42、,表明乡村是上帝关注的地方,引出下文城市是逃避上帝的地方,从而暗示主题:人在城市里忙碌,缺少自我反省和反思,迷失在喧器的城市里;乡村才是真正的心灵之乡。 13. 月光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要标志。月光是乡下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是作者对于乡村月光的喜爱和自豪情感的寄托。【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于之中”“于之中”“在之间”三个句子句式相同,句意相关,构成排比,“像死鱼眼睛一只”运用了比喻修辞,把月光比喻为死鱼眼睛。“暗淡”“磨损”“稍纵即逝”“死鱼眼睛”等词语生动形象的描绘城里的月光暗淡、短暂、呆板、稀少的特点,极力渲染城市月光缺少生命活力;排比句式结构整齐,读来

43、朗朗上口,极富节奏感,使语言更有感染力。【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作者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这两个词在视觉上的月光写成听觉上的。“叮叮当当”是个拟声词,是写月光的“飘落”状态,这个词语让“月光”变得灵动起来,有了生命的气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轻盈灵动的特点;“哗啦哗啦”也是个拟声词,是写月光在草坡上和湖面上的投射,使用这个词语,月光的一泻千里便呈现于眼前。它们也是叠词,在“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荫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的背景下,灵动地表现了作者身心俱醉、无比惬意的心情。【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段作用的能力

44、。首先明确文段和全文关系密切。结构上,文段承上启下。“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古隆冬地一口完全吞下”,此段承接上文写乡村没有月亮时候的景象及在这种景况下的感受;“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表明乡村是上帝关注的地方,从而引出下文城市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内容上提示主题。乡村是接近大自然、靠近上帝的地方;人在城市里忙碌着,或沉溺于热闹的场所,常常会变得浮躁,“忘记”自己,缺少自我反省和反思,迷失在喧器的城市里。表达了对远离大自然的城市文明流露出的遗憾情绪,对接近大自然的乡

45、村有深厚的感情。【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月亮是的一枚”,把月亮比喻为徽章,故徽章的含义与月光和乡村息息相关。这枚徽章别在“乡村”,凸显了乡村和城市的区别,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要标志。徽章“别在乡村”,表明徽章和乡村关系紧密,不可分割,月光成了乡下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徽章”,就是佩带在身上用来表示身份、职业、荣誉的标志。此处把把月亮比喻为徽章,别在乡村,寄托着作者对于乡村月光的喜爱和自豪。(三)(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_【宋】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注,曾为系归舟注。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14. 从格律看,这首词的词牌应该是( )A. 念奴娇B. 雨霖铃C. 永遇乐D. 江城子15. 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中的“弄”字化静为动,营造出春风微拂、万千柔条款款起舞、婀娜多姿之景。B. 上片通过叙写故地重游,忆昔日“碧野朱桥”同游之乐,反衬今日形单影只的悲伤。C. 下片写词人暮春时登楼远眺,见柳絮飞坠,落花飘零,倍增壮志难酬、人生易葬之感。D. 本词善用比兴,上片主要叙事,却以咏柳起兴,下片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