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3266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与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不同,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进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道德的波纹,波纹的远近还可以表示社会关系的亲疏。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在西洋,对宗教的虔诚和信赖,不但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而且是支持行为规范的力量,象征着团体的“神”的观念下,有两个重要的派生观念:一是每个个人在神前的平等,一是神对每个个人的公道。因而每个团体分子和团体

2、的关系是相等的,团体不能为任何个人所私有。人对人得互相尊重权利,团体对个人也必须保障这些个人的权利,防止“团体代理人”滥用权力,于是他们有了宪法、国会。宪法观念是和西洋公务观念相配合的。国家可以要求人民的服务,但是国家也得保证不侵害人民的权利,在公道和爱护的范围内行使权力。恰恰相反,在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与此不无关系。因为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向另一路线推是朋友,相配的是忠信。孔子曾总结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然而,连孔子都很难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因为在社会形态中,综合私人关系的团体缺乏具体性,只有一个广被的“天下归仁”的天下,这个和“天下”相配的“仁”,也不能比“天下”观念更为清晰。所以凡是要具体说明“仁”时,还得回到“孝、悌、忠、信”那一类的道德要素。这样等于要说明“天下”时,还得回到“父子、昆弟、朋友”这些具体的伦常关系。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不但没有不分差序的兼爱,而且我们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在西洋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

4、行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而这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团体道德的缺乏,在公私的冲突里更看得清楚。就是负有政治责任的君王,也要先完成他私人间的道德。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因为在这个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维系着私人的道德)材料二: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

5、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据左传昭公十二年引孔子语:“古也有志:克已复礼,仁也。”孔子引用古语在这里向他最得意的弟子说明仁和礼的关系:仁非礼不立。饶有趣味的是,在礼记中庸里还引有孔子这样一段话:“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这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仁和礼的关系:礼由仁而立。当然中庸所引是否孔子原话,可以存疑;不过内容是符合孔子思想的。有人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6、仁者从自己出发,最近的是父母兄弟,能做到孝弟,就可以进一步推到君臣上下之间,就不会犯上作乱。由己而人,由近而远,由孝而忠,由父父子子而君君臣臣,这无疑是孔子的思想。对于这个思想,如果从仁的角度来看它是推己及人的逐步外推的阶梯;如果从礼的角度来看,它又是人己之间的层层区别和界限。孔子的仁是有等差的博爱,而不同于墨子的无差别的兼爱;这样就不能没有礼的层次来作为阶梯。孔子的礼义是以和为贵的(即因差别而和谐的)秩序,与先前“礼不下庶人”(礼记曲札上)的原则不同,不能把礼当作横亘于人与人之间的鸿沟;这样,礼的不同层次间的界限,同时又必须是桥梁,而这种桥梁恰恰就是。(摘编自刘家和先秦儒家仁礼学说新探)1.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西洋社会中,“神”象征着团体,是人们道德观念的来源。B. 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克己复礼、修身,是指向自己的。C. 在差序格局中,难以找到一个笼罩性的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D. 团体道德的缺乏,导致我们在公私冲突中更倾向于完成私人道德。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难以说出仁普遍性意义,是因为在差序格局里,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B. 现代西洋是“团体格局”,中国乡土社会是“差序格局”,由此引起了中西方不同的道德念。C. 仁是礼的不同层次间的界限和桥梁,是推己及人的逐步

8、外推的阶梯,是人己之间的层层区别和界限。D. 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由此形成的道德观念和自我密切相关,如“孝、悌、忠、信”。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论点的一项是( )A.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B. 晋平公问祁黄羊可以任职尉,祁黄羊说祁午可以,晋平公说那不是你儿子吗,祁黄羊只说谁适合担任这个官位,而不在乎担任的人是谁。C. 尧见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才,把天下交给他,是对天下人不利只对丹朱一人有利,就把天下交给了贤德的舜。D. 舜的弟弟象几次三

9、番要杀舜,但舜作为天子,却没有诛杀象,反而给其封地,让他显贵富有,就因为象是他弟弟。4. 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5. 如何理解材料二画横线句子“孔子仁是有等差的博爱”的含义。(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宅里的树张强勇与树的情缘,就从这一刻开始了。老家很多无主的土地,溪沟旁、田坎边,还有公共的晒谷场,都被勤劳的乡亲们开成了一丘一丘的菜地。我还小,是不敢将树栽种到那些地方的,便在老家宅子的前面寻到了一块小小的空地,找来一把锄头,就在这空地上挖了个小坑。我拿了一把砍刀,将那个巨大的树瘤切了下来,又把另外的一根看上去病恹恹的枝杈斩断了,就种下了这棵被堂叔扔掉的树苗,

10、还学着堂叔的样子给小树苗浇上了水。我并不知道椿树的适应能力很强,更不知道,那小小的空地,对于幼小的椿树苗来说,竟然是它的“风水宝地”。那时老宅子的房前没有大树,在离房子四五米远的地方有几株低矮的杜鹃、月季、芍药和杜仲,土坎边还生长着一种叫作葛蒲的植物,它有着热烈而顽强的生命力,那是一种野性的生命,在任何恶劣的环境,随时随地都可以长得郁郁葱葱。杜鹃和月季是没有修剪打理的,由着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该开花的时候开花。我有时想,杜鹃和月季恐怕是风刮来的,或者是鸟儿衔来的。那时,我的父母连生计都是发愁的,哪还有时间和心思种花养草呢?倒是那芍药和杜仲,父亲一有空闲的时候,会走近瞧一瞧,偶尔还会侍弄一番,培

11、培土,浇浇水。芍药花有高高的花茎,开着硕大的花朵,花瓣单薄柔软,吹弹可破,千娇百媚,“艳艳锦不如,天天桃未可”。母亲说,那是父亲用来做中药材的。父亲年轻的时候,曾跟着乡下的郎中做了三个月的学徒。母亲跟我说,椿树好养活,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沾土就会生根发芽,我的家乡随处可见椿树。我的椿树更加热情地拥抱太阳的光芒,更加坚强地接受风雨的洗礼,更加努力地吸收泥土中的养分。它的根系很发达,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一直向上生长着。在它的周边,没有一棵比它还高的树,甚至在它的周边没有树,椿树能吸收着无限的阳光。洗澡水、洗脸水和洗菜水都往椿树的根部倒去,它离房子太近了,只要把门打开,我们就能看到它,就能

12、把水抛洒在它的根上、枝丫上。此外,椿树还吸收着大量的雨水。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这棵树似乎突然长大了,枝条上爆出了绿茸茸的叶芽,它伸展枝叶,吐露芬芳,散着幽幽的清香。我看到那点点绿叶开始疯一般的舒展腰身,小小的幼芽,让我的心里萌生着微微的喜悦。椿树的美在春天,鲜嫩的椿芽,是赐给我们的美味。母亲说,椿树在初春吐出的幼芽是鲜嫩嫩的,可以用来做菜。天气乍暖还寒,我就会抬起头,仰着脸,去寻找树枝上的椿芽,看到椿树的芽苞就在枝头上开始萌动,我的心是欢喜的。不知道是在哪一天,在哪一根枝丫上,就冒出一朵一朵嫩嫩的、绛红色的椿芽来,我兴奋地告诉母亲,母亲会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细长的竹竿,在竹竿的顶端,绑上铁钩子

13、,站在椿树下,把椿芽钩下来。后来,椿树长大了长高了也长胖了,在母亲的注视下,我爬上高大的椿树,站在树杈上,一手搂住树干,一手用钩子去钩椿芽。母亲告诉我,一次不要摘得太多,够做一道菜就行。清明过后,天气转暖,温度适宜,阳光和雨水也增多了,椿树的生长速度更快,一天一个样。头茬的椿芽过后,就生长出第二茬,但是椿芽的嫩质、味道与头茬相比,还是差了一些。母亲也会摘取椿芽的内蕊,捡好的、嫩的,用开水焯了,晒干,腌成咸菜放入坛子里。夏天的时候,与萝卜、腌菜一起剁成细末,配上蒜泥,那味道简直好得不得了,倘若来一碗小米粥,味香生津解渴。就是现在,头茬鲜嫩的椿芽,也是我们调剂口味的好食材。参加工作后,我的椿树已长

14、大成材,树干挺直、粗壮,树皮闪耀着青涩的光芒,树冠圆圆的,远远看去,好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生长得更加茁壮,似乎全身都在蕴藉着无限的力量。是的,它已经长大了,它有着足够的强大。那时的我已经很少回家,偶尔给父母打个电话写封信,大多也是问问父母的身体,劝他们只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不要太劳累了,并没有问起过屋门前的椿树。只是有一天,父亲来信说要把屋门前我的椿树砍了,还说那些专门来乡下买树的人已经打过了好几次主意,能卖四五百元钱。我赶紧回信说家里需要钱我可以寄回去,一定要留下我的椿树。椿树的身上有我儿时的影子,有可口的菜肴,能守望着整个村庄,每当想到我的椿树,我就想到了我的家。可是大山深处书信往返一趟就

15、要二三十天,收到父亲下一封来信时,我的椿树早已倒在了砍树人的斧锯之下。如今我再也不是爬树如猴的机灵少年,那个做主砍树的父亲也跟被砍的椿树一样回归尘土。当长夜梦回,我的椿树还依然挺立在老宅的屋门前,那个机灵瘦弱的男孩仍旧坐在高高的树权上,微风吹拂、阳光和煦。现在,我的椿树不在了,但我养成了喜食椿芽的习惯。春天里,我就会想起生长在老宅里的那棵椿树。有时想,乡愁在哪里?或许也藏在椿芽里吧。(摘自散文2022年6期,有删减)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第3段中的“不知道”和“更不知道”的内容可以推断,“我”一开始对椿树能否存活没有十足的把握。B. “我”和母亲会兴奋地

16、采摘第一茬椿芽做菜,母亲还会把第二茬椿芽腌成咸菜,一方面与其味道好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当时家里贫穷有关。C. 文章第8段中“是,它已经长大了,它有着足够的强大”一句表面上是说“椿树”长大成材,蕴藉着无限的力量,其实也暗指“我”长大了、强大了,已参加工作、离家生活,会关爱父母。D. 根据文意,我们可知父亲为了四五百元钱,不顾“我”的想法,执意砍掉了老宅前的椿树。7. 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写椿树苗是被堂叔扔掉的,它有巨大的树瘤和病恹恹的树杈,被我种在一块小小的空地上,这些都与它后面的喜人长势形成巨大的反差,凸显了椿树顽强的生命力。B. 第3段中

17、写到了杜鹃、月季、芍药、杜仲等植物,这样写是用来反衬椿树适应性强的这一特点。C. 作者用两段文字详细叙述了摘取椿树嫩芽做菜的往事,这与下文提到椿树被砍但我依然保持着食用椿芽的习惯形成照应。D. 文末提到了“乡愁”,卒章显志,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老宅前的椿树承载着“我”浓浓的思乡之情。8. 为什么说老宅前那小小的空地,对幼小的椿树苗来说是“风水宝地?请结合文本简析。9. 原文写了“我”与老宅里三棵树之间的情缘,节选部分的故事发生在“我”与椿树之间,请结合椿树的一生来简析“我”与椿树的情缘。二、古诗文阅读(一)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

18、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射策甲科,调补平原文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而去。元帝初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长安令杨兴说高曰:“平原文学匡衡材智有余,而随牒在远方。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以此显示众庶,名流于世。”高然其言,辟衡为议曹史,荐衡于上,

19、上以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是时,有日蚀、地震之变,上问以政治得失,衡上疏,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元帝崩,成帝即位,衡上疏劝经学威仪之则,上敬纳其言。初,元帝时,中书令石显用事,自前相韦玄成及衡皆畏显,不敢失其意。至成帝初即位,衡乃与御史大夫甄谭共奏显,迫条其旧恶,并及党与。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反奏,“衡等不以时白奏行罚,无大臣辅政之义,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罪至不道。”衡惭惧,上疏谢罪。因称病乞骸骨。上报曰:“君以道德修明,位在三公,朕嘉与君同心合意。今司隶校尉尊妄诋欺,朕甚闵焉。方下有司问状,君何疑而上

20、书乞骸骨,是彰朕之未烛也。”衡起视事。上以新即位,褒优大臣,然群下多是王尊者。衡不自安,每有水旱,风雨不时,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不许。(选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及汉书卷八十一,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B. 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C. 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D. 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科,古代考试科目名,汉时课士分甲乙丙三科

21、,唐初有甲乙丙丁四科,唐宋进士分甲乙科;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B. 诗,指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经”也是指诗经。C. 辟,任职授官的意思,类似的古代词汇还有:任、授、除、拜、封、赠、征等,其中“赠”常用于追封已故者。D. “建昭三年”是古代年号纪年法。古人还有其它纪年法,例如“壬戌之秋”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匡衡凿穿墙壁借邻居家烛光刻苦学习,饱读诗书。他擅长研究诗经,能解人疑惑,因而很受人敬佩。B. 匡衡因才华出众而被长安令杨兴举荐到乐陵侯史高麾下任职,后又因史高的举荐而一度被刚即位的汉元帝任命为乐安

22、侯。C. 匡衡在上疏中回答了汉元帝关于地震等灾变与政治得失关系的问题,因而受到了皇帝的器重,职务逐步升迁。D. 成帝时,匡衡与甄谭一起上奏弹劾石显;王尊则弹劾他二人,指责他俩不陈述自己不忠之罪,反倒张扬先帝的过错。13. 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14. 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请结合第一段谈谈匡衡是借助哪些外物条件来刻苦学习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天末怀李白杜甫冻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

23、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注释:冤魂:指屈原。屈原被放逐,投汨罗江而死。杜甫深知李白从永王李磷实出于爱国,却蒙冤放逐,正和屈原一样。所以说,应和屈原一起诉说冤屈。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以凉风起兴,对景相思,不言己心,却反问远人,言浅情深,意象悠远。B. 颔联问书信何时到,想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表达急盼挚友音讯之情。C. 颈联托物言志,感叹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可谓意味深长,情感真挚。D. 尾联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流寓江湘,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16. 这是一首因秋风而生感的抒情诗,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本诗蕴含了哪些思想感情?请

24、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说蚯蚓虽然身体柔弱,但也能“_,_”。(2)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指出,选择老师时不要管他的地位和年龄,并用“_,_”两句说明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3)苏轼赤壁赋中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箫声凄凉而幽怨,极富感染力的一句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

25、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庸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作“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

26、乎淇之上矣”。18.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B.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C.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说。D.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19.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改为“这中间不见水和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茫一片,青也有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似乎并不影响读者对原文思的理解,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

27、好?请简要说明理由。(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久前,“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堂( )的太空科普课。短短50分钟,( )。从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先进科学实验设施的展示、到各种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实验演示,从航天员亲手“采撷”在太空生长的植物,到天地之间的互动交流,这一场充满( )的“天宫”一课,_,也激发着广大青少年探索浩瀚宇宙、感知前沿科技的好奇心。“天宫课堂”上,科学与太空的融合更深入,知识和场景的结合更紧密。在太空授课这趟科学之旅中,老师和学生向着未知共同奔赴,_:地面课堂的学生“当面”对比他

28、们所种空间站同类植物种子的生长情况,而“太空教师”也非常及时地给孩子们点赞。课堂的科学含金量越来越高“神十四”乘组指令长陈冬戴上混合现实眼镜,为同学们“演示”植物样品的采集操作,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科学任务。无论是进行科学普及,或者做科学研究,中国空间站正是为科学而用、因科学而建。它的主要功能,_,从而推动人类科学的发展。20. 请在文中的三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1. 请在文中三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 文中双波浪线的句子有2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23. 阅读下面的

29、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番禺是千年古邑,向来以人文郁盛著称。为“弘扬传统文化,留住美丽乡愁”,番禺区于2022年举办了番禺区中小学生“乡情乡贤乡俗”剧作展演大赛活动。活动举办以来,番禺的广大学子走进古老街巷,探访乡贤故居,聆听亲切温馨的乡音,用心去触摸和感受番禺厚重多彩的历史文化。请结合以上材料,针对近年来人们对“留住乡愁”的呼吁,以“传承地方文脉”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或叙述你的经历与体会,或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30、与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不同,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进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道德的波纹,波纹的远近还可以表示社会关系的亲疏。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在西洋,对宗教的虔诚和信赖,不但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而且是支持行为规范的力量,象征着团体的“神”的观念下,有两个重要的派生观念:一是每个个人在神前的平等,一是神对每个个人的公道。因而每个团体分子和团体的关系是相等的,团体不能为任何个人所私有。人对人得互相尊重权利,团体对个人也必须保障这些个人的权利,防止“团体代理人”滥用权力

31、,于是他们有了宪法、国会。宪法观念是和西洋公务观念相配合的。国家可以要求人民的服务,但是国家也得保证不侵害人民的权利,在公道和爱护的范围内行使权力。恰恰相反,在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与此不无关系。因为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向另一路线推是朋友,相配的是忠信。孔子曾总结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然而,连孔子都很难在“团体

32、”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因为在社会形态中,综合私人关系的团体缺乏具体性,只有一个广被的“天下归仁”的天下,这个和“天下”相配的“仁”,也不能比“天下”观念更为清晰。所以凡是要具体说明“仁”时,还得回到“孝、悌、忠、信”那一类的道德要素。这样等于要说明“天下”时,还得回到“父子、昆弟、朋友”这些具体的伦常关系。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不但没有不分差序的兼爱,而且我们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在西洋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而这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团体道德的缺乏,在公私的冲突里更看得清楚。就是负有政治责任的君王,

33、也要先完成他私人间的道德。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因为在这个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维系着私人的道德)材料二: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据左传

34、昭公十二年引孔子语:“古也有志:克已复礼,仁也。”孔子引用古语在这里向他最得意的弟子说明仁和礼的关系:仁非礼不立。饶有趣味的是,在礼记中庸里还引有孔子这样一段话:“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这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仁和礼的关系:礼由仁而立。当然中庸所引是否孔子原话,可以存疑;不过内容是符合孔子思想的。有人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仁者从自己出发,最近的是父母兄弟,能做到孝弟,就可以进一步推到君臣上下之间,就不会犯上作乱。由己而人,由近而远,由孝而忠,由父

35、父子子而君君臣臣,这无疑是孔子的思想。对于这个思想,如果从仁的角度来看它是推己及人的逐步外推的阶梯;如果从礼的角度来看,它又是人己之间的层层区别和界限。孔子的仁是有等差的博爱,而不同于墨子的无差别的兼爱;这样就不能没有礼的层次来作为阶梯。孔子的礼义是以和为贵的(即因差别而和谐的)秩序,与先前“礼不下庶人”(礼记曲札上)的原则不同,不能把礼当作横亘于人与人之间的鸿沟;这样,礼的不同层次间的界限,同时又必须是桥梁,而这种桥梁恰恰就是。(摘编自刘家和先秦儒家仁礼学说新探)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西洋社会中,“神”象征着团体,是人们道德观念的来源。B. 差序格

36、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克己复礼、修身,是指向自己的。C. 在差序格局中,难以找到一个笼罩性的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D. 团体道德的缺乏,导致我们在公私冲突中更倾向于完成私人道德。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难以说出仁的普遍性意义,是因为在差序格局里,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B. 现代西洋是“团体格局”,中国乡土社会是“差序格局”,由此引起了中西方不同的道德念。C. 仁是礼的不同层次间的界限和桥梁,是推己及人的逐步外推的阶梯,是人己之间的层层区别和界限。D. 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由此形成的道德观念和自我密切相关,

37、如“孝、悌、忠、信”。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论点的一项是( )A.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B. 晋平公问祁黄羊可以任职尉,祁黄羊说祁午可以,晋平公说那不是你儿子吗,祁黄羊只说谁适合担任这个官位,而不在乎担任的人是谁。C. 尧见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才,把天下交给他,是对天下人不利只对丹朱一人有利,就把天下交给了贤德的舜。D. 舜的弟弟象几次三番要杀舜,但舜作为天子,却没有诛杀象,反而给其封地,让他显贵富有,就因为象是他弟弟。4. 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

38、明。5. 如何理解材料二画横线句子“孔子的仁是有等差的博爱”的含义。【答案】1. A 2. C 3. D 4. 比喻论证,用把石头扔进湖水来说明何为差序格局。对比论证,中西方的社会格局和道德观念对比。引用论证,引用孔子的话说明中国社会道德观念。 5. 这句话的含义是:仁的内涵(博爱)对血缘或亲疏关系不同以及不同阶层的人来说是并不等同视之的。仁是由已而人,由近而远,由孝而忠,由父父子子而君君臣臣,是推已及人逐步外推的。这样就能实现因差别而和谐的秩序。【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神是人们道德观念的来源”错。材料一“在西洋,对宗教的虔诚和信赖,不但是他们道德

39、观念的来源,而且是支持行为规范的力量”。可见,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是对宗教的虔诚和信赖,而不是“神”。此处张冠李戴。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C“仁是礼的不同层次间的界限和桥梁,是,是”错。材料二“由已而人,由近而远,由孝而忠,由父父子子而君君臣臣,这无疑是孔子的思想。对于这个思想,如果从仁的角度来看它是推已及人的逐步外推的阶梯;如果从礼的角度来看,它又是人己之间的层层区别和界限”。可见,“由已而人,由近而远,由孝而忠,由父父子子而君君臣臣”的思想,才是推己及人的逐步外推的阶梯和人己之间的层层区别和界限。此处混淆概念。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

40、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最后一段论点是: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的。A是说倡导法制社会的规则意识,因此不可以作材料一最后一段论点的论据。B是说举贤不避亲,因此不可以作材料一最后一段论点的论据。C是说尧禅让贤能,而并非将权利传给自己亲近的人,因此不可以作材料一最后一段论点的论据。D舜明知弟弟有罪,依然给其封地,这是由彼此亲疏关系决定的,因此可以作材料一最后一段论点的论据。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运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1)“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进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

41、一圈一圈道德的波纹,波纹的远近还可以表示社会关系的亲疏”运用比喻论证,用把石头扔进湖水来说明何为差序格局。(2)“与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不同,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在西洋,对宗教的虔诚和信赖,不但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而且是支持行为规范的力量,象征着团体的神的观念下,有两个重要的派生观念:一是每个个人在神前的平等,一是神对每个个人的公道。因而每个团体分子和团体的关系是相等的,团体不能为任何个人所私有”“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不但没有不分差序的兼爱,而且我们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在西洋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而这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

42、的。团体道德的缺乏,在公私的冲突里更看得清楚”,运用对比论证,中西方的社会格局和道德观念对比,论证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3)“孔子曾总结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运用引用论证,引用孔子的话说明中国社会道德观念。【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根据“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仁者从自己出发,最近的是父母兄弟,能做到孝弟,就可以进一步推到君臣上下之间,就不会犯上作乱”可知,“

43、孔子的仁是有等差的博爱”中“博爱”就是“仁”的内涵,对血缘或亲疏关系不同以及不同阶层的人来说,是并不等同视之的。根据“仁者从自己出发,最近的是父母兄弟,能做到孝弟,就可以进一步推到君臣上下之间,就不会犯上作乱。由已而人,由近而远,由孝而忠,由父父子子而君君臣臣,这无疑是孔子的思想。对于这个思想,如果从仁的角度来看它是推已及人的逐步外推的阶梯;如果从礼的角度来看,它又是人己之间的层层区别和界限”可知,“仁”是由己而人,由近而远,由孝而忠,由父父子子而君君臣臣,是推已及人逐步外推的。这样就能实现因差别而和谐的秩序。(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宅里的树张强勇与树的情缘,就从这一刻

44、开始了。老家很多无主的土地,溪沟旁、田坎边,还有公共的晒谷场,都被勤劳的乡亲们开成了一丘一丘的菜地。我还小,是不敢将树栽种到那些地方的,便在老家宅子的前面寻到了一块小小的空地,找来一把锄头,就在这空地上挖了个小坑。我拿了一把砍刀,将那个巨大的树瘤切了下来,又把另外的一根看上去病恹恹的枝杈斩断了,就种下了这棵被堂叔扔掉的树苗,还学着堂叔的样子给小树苗浇上了水。我并不知道椿树的适应能力很强,更不知道,那小小的空地,对于幼小的椿树苗来说,竟然是它的“风水宝地”。那时老宅子的房前没有大树,在离房子四五米远的地方有几株低矮的杜鹃、月季、芍药和杜仲,土坎边还生长着一种叫作葛蒲的植物,它有着热烈而顽强的生命

45、力,那是一种野性的生命,在任何恶劣的环境,随时随地都可以长得郁郁葱葱。杜鹃和月季是没有修剪打理的,由着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该开花的时候开花。我有时想,杜鹃和月季恐怕是风刮来的,或者是鸟儿衔来的。那时,我的父母连生计都是发愁的,哪还有时间和心思种花养草呢?倒是那芍药和杜仲,父亲一有空闲的时候,会走近瞧一瞧,偶尔还会侍弄一番,培培土,浇浇水。芍药花有高高的花茎,开着硕大的花朵,花瓣单薄柔软,吹弹可破,千娇百媚,“艳艳锦不如,天天桃未可”。母亲说,那是父亲用来做中药材的。父亲年轻的时候,曾跟着乡下的郎中做了三个月的学徒。母亲跟我说,椿树好养活,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沾土就会生根发芽,我的家乡随处可见

46、椿树。我的椿树更加热情地拥抱太阳的光芒,更加坚强地接受风雨的洗礼,更加努力地吸收泥土中的养分。它的根系很发达,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一直向上生长着。在它的周边,没有一棵比它还高的树,甚至在它的周边没有树,椿树能吸收着无限的阳光。洗澡水、洗脸水和洗菜水都往椿树的根部倒去,它离房子太近了,只要把门打开,我们就能看到它,就能把水抛洒在它的根上、枝丫上。此外,椿树还吸收着大量的雨水。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这棵树似乎突然长大了,枝条上爆出了绿茸茸的叶芽,它伸展枝叶,吐露芬芳,散着幽幽的清香。我看到那点点绿叶开始疯一般的舒展腰身,小小的幼芽,让我的心里萌生着微微的喜悦。椿树的美在春天,鲜嫩的椿芽,

47、是赐给我们的美味。母亲说,椿树在初春吐出的幼芽是鲜嫩嫩的,可以用来做菜。天气乍暖还寒,我就会抬起头,仰着脸,去寻找树枝上的椿芽,看到椿树的芽苞就在枝头上开始萌动,我的心是欢喜的。不知道是在哪一天,在哪一根枝丫上,就冒出一朵一朵嫩嫩的、绛红色的椿芽来,我兴奋地告诉母亲,母亲会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细长的竹竿,在竹竿的顶端,绑上铁钩子,站在椿树下,把椿芽钩下来。后来,椿树长大了长高了也长胖了,在母亲的注视下,我爬上高大的椿树,站在树杈上,一手搂住树干,一手用钩子去钩椿芽。母亲告诉我,一次不要摘得太多,够做一道菜就行。清明过后,天气转暖,温度适宜,阳光和雨水也增多了,椿树的生长速度更快,一天一个样。头茬的椿芽过后,就生长出第二茬,但是椿芽的嫩质、味道与头茬相比,还是差了一些。母亲也会摘取椿芽的内蕊,捡好的、嫩的,用开水焯了,晒干,腌成咸菜放入坛子里。夏天的时候,与萝卜、腌菜一起剁成细末,配上蒜泥,那味道简直好得不得了,倘若来一碗小米粥,味香生津解渴。就是现在,头茬鲜嫩的椿芽,也是我们调剂口味的好食材。参加工作后,我的椿树已长大成材,树干挺直、粗壮,树皮闪耀着青涩的光芒,树冠圆圆的,远远看去,好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生长得更加茁壮,似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