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3263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

2、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

3、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本身,进而再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他共鸣的作品。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就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而特错。恰恰相反,每个人都该在他感

4、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摘编自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材料二:在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的今天,人们的阅读相较于传统阅读方式,有什么显著变化?我们能够明确的感知到,最大的变化是阅读的对象早已不只是纸质书籍,呈现多元化特点。有报告显示,今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51.6亿元,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4.94亿。在数字化阅读日益普及的当下,有人习惯在纸质书卷中感受阅读的魅力;有人钟情于视听兼备,在数字化世界里享受读书的乐趣。数字化阅读确实让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然而也引发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方面的担忧。当白纸黑字化为虚拟数字、实体书籍变身数码屏幕,碎片化、轻量

5、化日益成为阅读的新特点,我们该怎样实现阅读的意义?首先,我们要在阅读中求知。从“读书”到“读屏”,阅读习惯的改变,换个角度看也是阅读方式的丰富。数码产品的更新换代,纸质书籍的电子化,让获取知识更为便捷;融合多重形态的视听内容,更让阅读由平面式的“纸上得来”升级为立体式的“视通万里”。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数字化打通了书籍之间的“链接”,让人们能在跳转来源、聚合推荐等方式里,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由点及面、串珠成链。可以说,数字化拓展了求知的渠道、丰富了学习的体验。无论是“读书”还是“读屏”,都有益于知识的增长,而关键在于阅读的内容本身是否有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阅读中思考。无论哪种阅

6、读方式,沉潜往复都是必不可少的阅读过程。文字留白处的掩卷沉思,声画落幕后的品味咀嚼,都丰富了读者的精神家园。读一本好书,如同攀一座高峰,唯有不断向上攀爬,才能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以思考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同样是阅读之于我们的意义。可见,在阅读中获得沉甸甸的知识,阅读之后有所思考,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收获精神的启迪,完成阅读的目的,实现阅读的意义。(摘编自人民日报时评通过阅读涵养我们的精神世界)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研读世界文学,阅读者要找到特别能引起自己共鸣的作品,由此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B

7、. 人们应该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但必须是杰作。研读杰作不在于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精读,深入地探究。C. “读屏”可以实现“视通万里”“一屏万卷”,从而拓展求知的渠道、丰富学习的体验,因此“读屏”定会有益于知识的增长。D. 今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和阅读用户规模庞大,数字化阅读已取代纸质书卷的主要地位,让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2.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读书的意义,不过二者针对的阅读对象并不完全相同。B. 阅读活动中阅读者往往处于主导地位,活动目的就在于涵养阅读者的精神。C. 两则材料都针对读书发表议论,行文思路清晰,语言朴素

8、犀利,富有哲理。D. 空暇时间通过电子书精读世界名著,掩卷沉思,反复品味,也能提升精神境界。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古人云: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B. 赵恒劝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C.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阶梯。D.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5. 班里布置了一个读书角,班主任面向全班同学征集阅读建议,准备择优张贴上墙,以期启迪同学,提高阅读效果。请结合材料,提出你建议。(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l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百合花茹志鹃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通

9、讯员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先前那些做点缀的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在新媳妇家借棉被时不小心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把唯一的嫁妆百合花棉被借给我们的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的

10、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的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的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

11、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通讯员,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他现在大概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

12、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

13、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

14、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

15、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采用女性视角,观察细致,更多地展现细节,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鲜明生动,也使作品充满抒情色彩。B. 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她对卫生员揭掉被子这一无理动作的愤怒和责

16、怪。C. 文本第段三个“我想”开头的句子突出“我”对通讯员的牺牲难以置信,表现了极为不舍又非常沉痛的复杂心理。D. 小说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感觉,把关于战争的故事,写得充满诗意。7. 关于文中通讯员受伤被送到卫生所时众人的表现,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这句话表现了担架队员对通讯员因救助他们而身负重伤的感激之情及自责之意。B. “猛然醒悟地跳起身”表明“我”乍一见到负重伤的通讯员极为震惊,“磕磕绊绊地跑”表明我此时异常慌乱。C. 新媳妇第一声“啊”是吃惊地发现了伤员是通讯员,第二声“啊”反映了她内心的震动、痛惜、歉疚和崇敬等复杂情

17、感。D. 医生说“不用打针了”,是在委婉告诉众人通讯员已经牺牲,与前文被送来时“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相照应。8. 为什么文中反复强调通讯员是“拖毛竹”的年轻人?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9. 著名作家欧阳文彬评价百合花:“特别善于运用道具,并且在情节上前后呼应,有时候还赋予他们象征性的风味”请结合文本,试举一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18、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

19、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B.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C.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D.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

20、体,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侧重于写景,景中寓情。B. “望”在古代是表示日期的词,其他常见词语还有既望、晦、朔等,既望是十六,朔是初一,晦指每月阴历最后一天。C. “玄裳缟衣”中“玄”是黑色,“缟”是白色,“玄裳缟衣”意为黑色的上衣,白色的裙子,这里来描写鹤的颜色。D. “开户视之”句中“户”指的是“门”,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木兰当户织”句中的“户”意思是一样的。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自然段作者独自“摄衣而上”,描绘了冬夜赤壁凄凉可怕的景色,此景衬托出作者无限感伤的心绪。B. 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

21、,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C. 文章末尾“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D. 前赤壁赋比较积极乐观,表达了一种豁达随性的情感。后赤壁赋则显得有些消沉,流露出一种苦闷孤独之情。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14. 夜游赤壁,作者的心境随着时间景物的变化而起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22、,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B. “迢迢”二字极言银河的辽阔,从而更加凸显了相思之苦;“暗度”二字紧扣一个“恨”字,让欢乐的相聚带上了一丝悲愁。C. “忍顾鹊桥归路”一句,承上启下,既是“佳期”快乐的延续,又为下文的议论张本,使得本诗构思巧妙,浑然天成。D. 本词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哀乐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取得

23、了极好的艺术效果。16. 宋代的欧阳修、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请分别就诗中上下片的议论,作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2)杜甫登高中“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3)“月”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意象,唐宋诗人常常借“月”来抒发不同的感情,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我与地坛

24、的节选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_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_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_了一段段高墙,又_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材料二: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走下山去熄灭着收尽苍凉残照之际,另一面正是他在燃烧

25、着布散烈烈朝辉爬上山巅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当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18.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淡褪 散落 坍圮 剥蚀A. B. C. D.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他走下山去熄灭着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B. 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C.

26、 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烈烈朝辉爬上山巅布散之时。D. 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在另一面正是他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20. 材料二中用了四个“我”,你认为哪个“我”与其他三个不同,请简要分析。(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和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现在只要打开古代岁时广记一类的文献看看,就会使你感到惊异了。 ?是古人闲着无事干,或者他们物力、精力过剩,所以要来弄弄这些“四时八节”吗?不是的。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 ,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在过

27、去节日及其活动中,有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作用的,有些却只是满足生活、心理的要求的。 ,这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付实际事物的能力还很有限,认识事物的知识又比较低下。因此,为了满足需要,不能不借助巫术及宗教信仰、仪式。我们已经采用了一些新节日,如青年节、劳动节、建军节、国庆节。但同时有些传统节日仍在普遍或局部沿用,如春节、清明、中秋节等。这样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这些有长远历史的古老节日,在新社会中就成了新文化的一部分。我以为传统节日行事中,还有些是颇有意义或情趣的,像上文所提到的晒衣物、掸尘等,符合新学理和新社会要求。此外,如清明踏青、踢毽子、重阳登高(南方并放纸鸢),甚至如七夕的女儿月下穿针、中

28、秋的玩兔儿爷等,虽没有显著的社会或科学意义,但作为民族的传统生活情趣,以某种适当形式给予保留,也是可以考虑的吧?节选自节日与文化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 请结合选文第二段,概括作者保留“传统节日行事”的理由,每条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师说是一千多年前韩愈对“耻学于师”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知识“触手可得”,以至于部分学生丧失思考的能力;还有人只为考高分,家事国事天下

29、事事事不关心诸葛亮关于学习也曾经说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上述材料给你怎样的思考与启示?请针对自己当下网课阶段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为网络班会写一篇发言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

30、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

31、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

32、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本身,进而再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他共鸣的作品。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就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而特错。恰恰相反,每个人都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摘编自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材料二:在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的今天,人们的阅读相较于传统阅读方式,有什么显著变化?我们能够明确的感知到,最大的变化是阅读的对象早已不只是纸质书籍,呈现多元化特点。有报告显示,今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51.6亿元,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

33、到4.94亿。在数字化阅读日益普及的当下,有人习惯在纸质书卷中感受阅读的魅力;有人钟情于视听兼备,在数字化世界里享受读书的乐趣。数字化阅读确实让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然而也引发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方面的担忧。当白纸黑字化为虚拟数字、实体书籍变身数码屏幕,碎片化、轻量化日益成为阅读的新特点,我们该怎样实现阅读的意义?首先,我们要在阅读中求知。从“读书”到“读屏”,阅读习惯的改变,换个角度看也是阅读方式的丰富。数码产品的更新换代,纸质书籍的电子化,让获取知识更为便捷;融合多重形态的视听内容,更让阅读由平面式的“纸上得来”升级为立体式的“视通万里”。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数字化

34、打通了书籍之间的“链接”,让人们能在跳转来源、聚合推荐等方式里,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由点及面、串珠成链。可以说,数字化拓展了求知的渠道、丰富了学习的体验。无论是“读书”还是“读屏”,都有益于知识的增长,而关键在于阅读的内容本身是否有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阅读中思考。无论哪种阅读方式,沉潜往复都是必不可少的阅读过程。文字留白处的掩卷沉思,声画落幕后的品味咀嚼,都丰富了读者的精神家园。读一本好书,如同攀一座高峰,唯有不断向上攀爬,才能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以思考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同样是阅读之于我们的意义。可见,在阅读中获得沉甸甸的知识,阅读之后有所思考,才能获得真

35、知灼见,收获精神的启迪,完成阅读的目的,实现阅读的意义。(摘编自人民日报时评通过阅读涵养我们的精神世界)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研读世界文学,阅读者要找到特别能引起自己共鸣的作品,由此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B. 人们应该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但必须是杰作。研读杰作不在于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精读,深入地探究。C. “读屏”可以实现“视通万里”“一屏万卷”,从而拓展求知的渠道、丰富学习的体验,因此“读屏”定会有益于知识的增长。D. 今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和阅读用户规模庞大,数字化阅读已取代纸质书卷的主要地位,让

36、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2.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读书的意义,不过二者针对的阅读对象并不完全相同。B. 阅读活动中阅读者往往处于主导地位,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涵养阅读者的精神。C. 两则材料都针对读书发表议论,行文思路清晰,语言朴素犀利,富有哲理。D. 空暇时间通过电子书精读世界名著,掩卷沉思,反复品味,也能提升精神境界。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古人云: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B. 赵恒劝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C.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D.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书使人得到一

37、种优雅和风味。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5. 班里布置了一个读书角,班主任面向全班同学征集阅读建议,准备择优张贴上墙,以期启迪同学,提高阅读效果。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答案】1. A 2. B 3. B 4. 第一段是提出问题,即数字时代,人们如何实现阅读意义。第二、三段是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阅读中求知、并思考。最后总结问题,即经过求知和思考后才能实现阅读的意义。 5. 要阅读世界文学中的杰作。阅读不贪多,要选择自己能和作品中的精神世界相沟通的作品。在阅读中要学会求知,更重要的学会思考。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而

38、在于精读,深入地探究”于文无据。原文“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可知,原文的意思是要沉浸在杰作中,和作品中的所思、所求建立密切的关系。C.“因此读屏定会有益于知识的增长”错误。原文“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数字化打通了书籍之间的链接,让人们能在跳转来源、聚合推荐等方式里,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由点及面、串珠成链。可以说,数字化拓展了求知的渠道、丰富了学习的体验。无论是读书还是读屏,都有益于知识的增长,而关键在于阅读的内容

39、本身是否有意义”可知,是否有益于知识的增长还要看阅读的内容本身。D.“数字化阅读已取代纸质书卷的主要地位”错误。原文“在数字化阅读日益普及的当下,有人习惯在纸质书卷中感受阅读的魅力”可知,还有人习惯阅读纸质书籍。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涵养阅读者的精神”过于绝对。材料二“首先,我们要在阅读中求知”“可以说,数字化拓展了求知的渠道、丰富了学习的体验。无论是读书还是读屏,都有益于知识的增长”可知,除了“涵养精神”,还有“益于知识的增长”。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教养是一个人找到生活的

40、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的素养。而阅读世界上的杰出作品是获得真正的教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A.选项的意思是阅读好书可以改变人们愚昧的一面。B.选项的意思是读书好的人可以不用买田置地就可以得到财富。C.选项的意思是阅读书籍可以提升人类精神的高度。D.选项的意思是读书使人成为优雅和有魅力的人。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由材料二“人们的阅读相较于传统阅读方式,有什么显著变化?”可知,第一段是提出问题,即数字时代,人们如何实现阅读的意义。由材料二“首先,我们要在阅读中求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阅读中思考”可知,第二、三段是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

41、办法,即阅读中求知、并思考。由材料二“可见,在阅读中获得沉甸甸的知识,阅读之后有所思考,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收获精神的启迪,完成阅读的目的,实现阅读的意义”可知,最后总结问题,即经过求知和思考后才能实现阅读的意义。【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提出见解的能力。由原文“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可知,要阅读世界文学中的杰作。由原文“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

42、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可知,阅读不贪多,要选择自己能和作品中的精神世界相沟通的作品。由原文“首先,我们要在阅读中求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阅读中思考”可知,在阅读中要学会求知,更重要的学会思考。(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l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百合花茹志鹃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通讯员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

43、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先前那些做点缀的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在新媳妇家借棉被时不小心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把唯一的嫁妆百合花棉被借给我们的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的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的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

44、“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的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

45、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通讯员,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他现在大概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

46、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

47、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