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说他们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以现在的情形来说,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
2、地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
3、。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948年初版)材料二 羊城村彻底的“非农化”,是由于农民发现了土地的营利价值。城市扩展带来的土地价格飙升,给了拥有土地的农民发财的机会。他们推倒农舍,翻盖楼房出租,利用工业的资本积累盖起商业城、宾馆、饭店、写字楼,村落变成“物业公司”。村里人戏称从祖祖辈辈的“种地”,现在改行“种楼”。到90年代初期,羊城村就彻底“非农化”了。如果说由于农业的“无利”而引导的“非农化”,是农民自己的理性选择,那么“无地”的城市化过程,则绝非农民自己可以左右的过程。羊城村的“减地”,导引于伴随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征地。村落土地
4、的所有权,属于村落集体,但根据法律,国家因为建设的需要有权征用土地。征用农民土地,国家要给予补偿。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35年间羊城村被国家征用的土地不过400多亩,仅占全村耕地面积的不到9%。那时的耕地还没有获得其由于土地价格飙升而带来的营利价值,市民的户籍身份也还附有农民所没有的待遇,所以国家征地给予的经济补偿、户籍改变和招工机会,对于农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多农民都把走出“农门”、洗脚上田、改变命运的期盼,寄托在土地被国家征用上。但80年代中期以后,情况为之一变,农民刚刚尝到土地赢利的甜头,正在编织依靠土地迅速发财的美梦,大规模的城市扩展圈地开始,在此后短短的10年间,90%
5、以上的村庄土地全部被征用,羊城村转眼间就完成了它“无地”的过程。既“无农”,也“无(耕)地”,羊城村几乎丧失了我们传统上定义“村落”和“农民”的那些典型特征。属于羊城村的反思悄然开始,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村落已不再是那个村落,羊城村从“农村”变成“商村”,只是“村”的帽子仍难以摘下。(摘编自李培林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2004年)材料三 尽管发生了农民离土、出村的情况,但是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藩篱以及农一代与土地和村庄的特殊关系,高速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实现了国民经济结构的根本变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对土地的依恋。中国在快速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也出现对城乡两个文明的误解情况,暗含着城市文明就
6、是先进的,乡村文明就是落后的,两个文明的此长彼消就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意味。在城镇化过半以后,我们才发现,不平等的城乡关系不仅没有消灭乡村文明,城市文明也出现大量病兆。在城市病困扰城里人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后,他们开始主动到乡下去寻找另一种文明的慰藉,对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土特产等需求上升,实质上是城市文明对乡村文明的呼唤。直到现在人们才越来越意识到,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只是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不存在谁优谁劣,而是相互需要、互为补充的关系。(摘编自刘守英、王一鸽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转型的乡村变迁视角,2018年)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这是“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基本前提。B. 村落土地的所有权属于村落,但国家可以依法征用,说明农民对土地没有实际掌管权。C. 80年代中期前后,羊城村土地征用率从9%到90%,对村民来说都是迅速发财的机会。D. 羊城村几乎丧失了传统定义上“村落”和“农民”的典型特征,因此已无村落属性。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举了中原人到蒙古和中国人到西伯利亚的例子,都是为了说明除种植以外,中国人看不到土地的其他价值。B. 材料一中提到城里人对乡下人的藐视,材料三提到对城乡两
8、种文明的误解,说明多年以后这种歧视状况愈演愈烈。C. 材料三引入“乡村文明”“城市文明”两个概念,意在说明两种文明是平等的,最终要实现互为补充,共同发展。D. 材料一提纲挈领,从总体引出乡土社会的概念,材料二和材料三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这三则材料呈现出总分的结构。4. 乡下人(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在近70年间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 材料一所提出的“乡土社会”的概念,是否还适用于羊城村?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滇池边上的报春花杨朔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这样的境界自然寻
9、不到,但是,当我乘着飞机冲开云雾降落,我发觉自己真正来到个奇妙的地方,花啊,草啊,叫都叫不上名,终年不断,恰恰是我们梦想的四季长春的世界这就是昆明了。说起昆明的花木,最有名的是茶花、杜鹃花,还有报春花。昆明的四季并不明显,春天一露头,山脚下,田边上,阴沟里,都密密丛丛地开了各种花,有宝蓝色,有玫瑰红,满眼都是。花好,开的时候也好,难怪人人都爱这种报春花。我喜欢昆明,最喜欢的还是滇池,也叫昆明湖。那天,我上了西山,顺着石磴一直爬到“龙门”,倚着石栏杆望:好啊!这大湖浩浩荡荡,莽莽苍苍,湖心飘着几片渔帆,实在好看。我偏着身子想坐到石栏杆上,一位同伴急忙伸手一拦说:“别!别!”原来石栏杆外就是峭壁,
10、足有几十丈高,紧临着滇池。另一位同志笑着说:“你掉下去,就变成传说里的人物了。”传说古时候有个好人,爱上个姑娘,没能达到心愿,一发恨,就到西山去刻“龙门”。刻了个石魁星,刻到最后,没有石头来刻笔。那人追求生活不能圆满,又去追求艺术,谁知又不圆满,伤心到极点,就从“龙门”跳下去,跌死了。可见昆明这地方虽美,但曾经也充满了痛苦和眼泪。云南的民族向来多,那云岭,那怒山,那高黎贡山,哪座山上的杜鹃花不染着我们兄弟民族的血泪?我见到一个独龙族的姑娘,叫嫒娜,是第三的意思。她只有十八岁,梳着双辫,穿着白色长袍,斜披着一条花格子布披肩,膀子上挂着好些串大大小小的玻璃珠子。见了生人也不怯,老是嘻嘻,无缘无故就
11、发笑。旁人说话,她从旁边望着你的嘴,嗤地笑了。人家对她说:“你穿的真好看啊!”她用手捂着嘴,缩着肩膀,拼命憋住不笑。人家再问她:“你怎么这样爱笑?”她把脸藏到女伴背后,咯咯地笑出声来。我让她吃糖,她才不会假客气呢,拿起块樱桃糖,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着,送到嘴边上顺一会,抽出来看看,又咂一会,又抽出来看看,忙个不停,一面还要说话,还要笑。她的生活,她的性格那么欢乐,你几乎不能相信她会有什么痛苦。嫒娜用又急又快的调子说:“我家里有母亲,还有兄妹,都住在大山上。早些年平地叫汉人的地主霸占光了,国民党兵一来,还要给你抢光。但一解放,人民政府每家给了三把锄头,几年光景,我们家开了许多亩水田,早有稻子吃了。这
12、是几百年几千年也没有的事,好像死了又活了。”过去的事已经埋葬,这位年轻的独龙姑娘从头到脚都浸到新的欢情里,怎么能怪她老是爱笑?但是过去的事并不能连根铲掉。嫒娜的脸上刺了朵莲花,我很想问问她原因,又怕碰了她的痛处。嫒娜主动告诉我:“不刺脸,国民党兵见你年轻,就给拉走。刺上花,脸丑了,就不要了,那时候看穿黄衣服的大家都往山上跑。”我故意问她道:“现在你还怕穿黄衣服的么?”嫒娜便用手背一掩嘴,笑出声说:“我还要相赶着找穿黄衣服的呢。”嫒娜找的自然是解放军。在云南边疆上,我们解放军的战士跟少数民族烧一座山上的柴,喝一条河里的水,多少年来在各民族间造成的隔阂和冤仇逐渐消失,互相建立起手足般的感情。这种感
13、情是从生死斗争里发展起来的。我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情。有一班战士驻扎在边境上一个景颇族的寨子里,隔一条河便是缅甸,那边深山密林里藏着些亡命的蒋军,有时偷过境来打劫人民。这一班战士就为保护人民来的。有一晚上,三百多个匪徒溜过来,突然把寨子围住,天一破亮,开火了。我们只有十几个战士,当时分散开,顶住了敌人。从拂晓打到黄昏,战士都坚持在原地上不动,饿了,便拔眼前的野草吃。班长亲自掌握机枪,一条腿打断,又一条腿也打断,不能动了,匪徒们涌上来,子弹打中班长的腰,班长还用两手钩着两颗手榴弹的弦,对他的战士喊:“我们要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最后趁着夜色,党的小组长带着人突出包围圈,占了制高点,敌人被冲垮了,
14、纷纷逃出国境去。景颇族的农民围着昏迷不醒的班长说:“都是为的我们啊!”这些兄弟民族对解放军真是爱护得很,有时成群结队敲着象脚鼓,老远来给军队送东西。在昆明,我看过一次十分出色的晚会。有阿细跳月,有景颇族的长刀舞,有彝族的库小细鱼舞,有汉族的采茶花灯,还有许多其他民族的歌舞。这些歌舞是那么有色彩,那么有风情,使你永远也不能忘记。谢幕时,所有的演员到台前,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鲜明漂亮,好看极了。当地一位朋友拉拉我的衣袖笑着说:“你不是想看看云南有名的报春花么?这不是,就在你眼前。”眼前这样多不同民族的青年紧靠在一起,五颜六色,神采飞舞,一定很像盛开的报春花。只是报的并非自然界的春天,却是各民族生活
15、里的春天。只有今天,古人追求不到的圆满东西,我们可以追求到了。也只有今天,昆明才真正出现了长年不谢的春天。一九五五年(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喜欢昆明,就是因为昆明四季如春、繁花锦簇,还有一碧万顷的昆明湖,这些让“我”觉得到了梦想中奇妙的地方。B. 独龙族姑娘嫒娜总是笑,并且随意接受我给的樱桃糖,这表明少数民族生活艰苦,且文化水平不高,只能用笑来表达谢意。C. 解放军为云南做出巨大贡献,独龙族和景颇族都对他们心怀感激,表明各民族间的隔阂逐渐消除,建立起手足般的感情。D. 古人追求不到的东西现在可以追求到,因此说昆明的春天真正来了。结尾处三个“春天”
16、含义不一,层层递进,以表明此意。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篇由人们对四季长春的梦想,引出现实中四季长春的昆明,其实这是“拐弯”的艺术,由虚到实,由梦想烘托现实。B. “昆明这个地方虽美,但曾经也充满了痛苦和眼泪”暗示了后文要着重写各民族所经历痛苦,由此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C. 本文详写了独龙族姑娘嫒娜经历和景颇族寨子里一班战士作战的事迹,略写了其他事情,详略得当,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D. 本文以“我”经历与见闻组织材料,先后描写了滇池、西山石刻等场景,看似散漫,实则突出主旨,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8. 本文花大量笔墨叙述“我”听闻与经历的小事,却以“滇
17、池边上的报春花”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9. 本文注重以细节刻画人物形象,请指出两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
18、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武中衔之。崔旰等乱,前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与李白
19、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意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B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C.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D.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20、的一项是( )A. 右拾遗,是唐朝及后来朝代设置的小官,分为左、右拾遗,为谏官的一种,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B. “绝言者路”中的“绝”,同“而绝江河”(劝学)、“不绝如缕”(赤壁赋)中的“绝”含义都不同。C. 关辅:关,关中,指陕西渭河流域一带。辅,三辅,西汉治理京畿地区三个长官的合称,也指京城长安附近地区。D.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中的“会”,同“会天大雨,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中的“会”含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积极入世,虽然考进士未中,因向玄宗献上三篇赋,被玄宗赏识,后来授予官职。肃宗即位后,历尽艰辛想方设法投奔肃宗。B
21、. 房琯因兵败陈涛斜和窝藏董廷兰被罢免官职,杜甫上疏为房琯辩解,惹怒玄宗,差点获罪。后因饥荒,杜甫弃官离去,客居秦州。C. 杜甫流落剑南,于是依附世交节度使严武,严武对他非常亲善。但杜甫性格有时褊狭浮躁,经常酒醉登上严武床,严武怀恨在心。D. 杜甫和李白、高适交往颇深,曾经相伴旅行,一起在汴州,酒酣后登台怀古,抒发慷慨之志,人们都很理解杜甫心中的悲愤之情。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14. 请结合本篇杜甫传和教材中登高一诗,简要概括杜甫五十九岁时去世的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
22、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古风(其十九)李白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注】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豺狼:指安禄山及其部下。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句写诗人登上了西岳华山之最高峰莲花峰,远远望见了明星仙女。B. 七至十句写诗人沉醉仙境,受邀跟随卫叔卿登上云台,飞升而去天庭。C. 神游天外的诗人,突然对
23、着之前离开的尘世回眸,看见了人间的苦难。D. 本诗借游仙表达了对社会民生的关切,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16. 请简要分析本诗的艺术手法。(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读荀子劝学中“_,_”两句,我们懂得了整天的思考不如片刻学习的道理。(2)曹操短歌行中“_,_”两句,写诗人想象贤才穿过田间小路屈驾来访的场景。(3)赤壁赋中,苏轼从变的角度得出了“_,_”的思考,表现了他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卡塔尔世界杯比赛正在 地进行。尽管中国男足无缘亮相
24、赛场,但世界杯上的中国制造却 从体育场建设到电力保障,从赛场内的比赛用球到赛场外的吉祥物中国建造、中国制造为卡塔尔世界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中国铁建国际集团为了打造好这座体育场,从施工设备到制造技术的每个环节、每处细节都做到_。场馆建设坚持绿色环保理念,体育场采用双幕墙结构,在卡塔尔炎热的气候下提升隔热性能。并在体育场外设制冷站,为球员和观众提供舒适的环境。卡塔尔世界杯提出了绿色、可持续的办赛理念。比赛期间,中国的新能源客车承担了球迷、官员以及媒体记者的运送任务。贵州工程公司承包建设的阿尔卡萨光伏电站可满足约30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90万吨,为卡塔尔提供了更加绿色、更加稳定的
25、电力供应。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仅中国企业为现场的蛇类、灌木等原生动植物制定了详细的迁移计划,还为其寻找到了新的住所,力争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一个意义。当他们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 。所谓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例如,“道”字,本义是“路”,诗经秦风蒹葭:“道阻且长。”引申为达到道德标准的途径,论语里仁:“朝闻道,
26、夕死可矣。”又引申为正当的手段。词义的引申和词义的更替应该区别开来。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原始的意义,而词义的引申是指某词产生新的意义后, 。例如“道”字虽然产生了一些新的意义,但是路的意义一直保存在现代汉语里。当然, 。近的引申义容易让人意识到,如长短的“长”引申为长久的“长”;远的引申义不容易令人意识到,如长短的“长”引申为首长的“长”。抓住本义去说明各种引申义,就会处处都通,而且令人明白:虽然一个词有许多意义,但是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着的,而且往往围绕着一个基因展开。20. 下列句中的冒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
27、虑了一下,便下决心似的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B. 他把缺点概括为“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C. 我常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经沧桑在那儿等了四百多年。D.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一个乞丐了。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 文中加点的“基因”一词很有特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猝不及防的
28、疫情,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由于防疫需要,很多学校开启了线上授课。老师说:网课期间一定会有一群黑马冲出,弯道超车。也一定会有黑马落下。自律者继续出众,懒散者加速出局。家长说:孩子在家里不听话啊,网课只聊天、玩游戏,管不住孩子。最后总忘不了说一句,老师,你把他管严一点,不写作业,不交作业,你使劲罚。同学说:没有老师的监督,自己一个人对着电子屏幕,总是时不时走走神,平时一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在家磨叽两个小时才写了一半;拿出手机准备学习,却又忍不住刷起视频,每次都对自己说玩10分钟,可放下手机已经过去一小时。想学学不进,不学不甘心面对“网课”,你或许有些难忘的经历。以上材料,对你有什么启示意义?请结合材
29、料写一篇文章,可叙述你的经历,可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说他们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以现在的情形来说,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
30、。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地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
31、”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948年初版)材料二 羊城村彻底的“非农化”,是由于农民发现了土地的营利价值。城市扩展带来的土地价格飙升,给了拥有土地的农民发财的机会。他们推倒农舍,翻盖楼房出租,利用工业的资本积累盖起商业城、宾馆、饭店、写字楼,村落变成“物业公司”。村里人戏称从祖祖辈辈的“种地”,现在改行“种楼”。到90年代初期,羊城村就彻底“非农化”了。如果说由于农业的“无利”而引导的“非
32、农化”,是农民自己的理性选择,那么“无地”的城市化过程,则绝非农民自己可以左右的过程。羊城村的“减地”,导引于伴随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征地。村落土地的所有权,属于村落集体,但根据法律,国家因为建设的需要有权征用土地。征用农民土地,国家要给予补偿。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35年间羊城村被国家征用的土地不过400多亩,仅占全村耕地面积的不到9%。那时的耕地还没有获得其由于土地价格飙升而带来的营利价值,市民的户籍身份也还附有农民所没有的待遇,所以国家征地给予的经济补偿、户籍改变和招工机会,对于农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多农民都把走出“农门”、洗脚上田、改变命运的期盼,寄托在土地被国家征用
33、上。但80年代中期以后,情况为之一变,农民刚刚尝到土地赢利的甜头,正在编织依靠土地迅速发财的美梦,大规模的城市扩展圈地开始,在此后短短的10年间,90%以上的村庄土地全部被征用,羊城村转眼间就完成了它“无地”的过程。既“无农”,也“无(耕)地”,羊城村几乎丧失了我们传统上定义“村落”和“农民”的那些典型特征。属于羊城村的反思悄然开始,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村落已不再是那个村落,羊城村从“农村”变成“商村”,只是“村”的帽子仍难以摘下。(摘编自李培林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2004年)材料三 尽管发生了农民离土、出村的情况,但是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藩篱以及农一代与土地和村庄的特殊关系,高速工业化和快
34、速城镇化实现了国民经济结构的根本变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对土地的依恋。中国在快速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也出现对城乡两个文明的误解情况,暗含着城市文明就是先进的,乡村文明就是落后的,两个文明的此长彼消就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意味。在城镇化过半以后,我们才发现,不平等的城乡关系不仅没有消灭乡村文明,城市文明也出现大量病兆。在城市病困扰城里人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后,他们开始主动到乡下去寻找另一种文明的慰藉,对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土特产等需求上升,实质上是城市文明对乡村文明的呼唤。直到现在人们才越来越意识到,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只是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不存在谁优谁劣,而是相互需要、互为补充的关系。(摘
35、编自刘守英、王一鸽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转型的乡村变迁视角,2018年)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这是“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基本前提。B. 村落土地的所有权属于村落,但国家可以依法征用,说明农民对土地没有实际掌管权。C. 80年代中期前后,羊城村土地征用率从9%到90%,对村民来说都是迅速发财的机会。D. 羊城村几乎丧失了传统定义上“村落”和“农民”的典型特征,因此已无村落属性。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
36、举了中原人到蒙古和中国人到西伯利亚的例子,都是为了说明除种植以外,中国人看不到土地的其他价值。B. 材料一中提到城里人对乡下人的藐视,材料三提到对城乡两种文明的误解,说明多年以后这种歧视状况愈演愈烈。C. 材料三引入“乡村文明”“城市文明”两个概念,意在说明两种文明是平等的,最终要实现互为补充,共同发展。D. 材料一提纲挈领,从总体引出乡土社会的概念,材料二和材料三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这三则材料呈现出总分的结构。4. 乡下人(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在近70年间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 材料一所提出的“乡土社会”的概念,是否还适用于羊城村?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答案】1. B 2.
37、A 3. C 4. 守土:乡下人靠土地谋生,离不开泥土。弃土(离土):乡村经历了非农化和城市化的过程,舍弃土地追求更大的营利价值。返土:回归土地,呼唤乡村文明,寻找乡村文明带来的慰藉。 5. 不适用:羊城村的土地锐减,既“无农”,也“无(耕)地”,不符合乡土社会对土地数量的基本要求。羊城村村民已经不靠土地谋生,他们推倒农舍,开展新商业生活,因此,羊城村的社会结构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土社会。适用:羊城村的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对土地的依恋,虽然丧失了村落的典型特征,但未改变村落属性,因此它也未成为一般意义上的“城市”。随着社会发展对乡村文明的呼唤,羊城村对现代化的反思已经开始。【解析】【1
3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此住在乡下”错误。材料一第一段“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据此看出,此项属于因果倒置,“住在乡下”是原因,“离不开”是结果。 C.“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征地带来羊城村的“减地”导致农民的理性选择”错误。材料二第二段“如果说由于农业的无利而引导的非农化,是农民自己的理性选择,那么无地的城市化过程,则绝非农民自己可以左右的过程。羊城村的减地,导引于伴随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征地。村落土地的所有权,属于村落集体,但根据法律,国家因为建设的需要有权征用土地。征用农民土地,国家要给予补偿”,据此看出,
39、此项属于混淆事实,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征地带来的羊城村的“减地”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不是农民自己可以选择的,“非农化”才是农民的理性选择 。D.“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的原因是“农一代与土地和村庄的特殊关系”错误。材料三“尽管发生了农民离土、出村的情况,但是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藩篱以及农一代与土地和村庄的特殊关系,高速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实现了国民经济结构的根本变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对土地的依恋”,据此看出,属于以偏概全,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的原因除了农一代与土地和村庄的特殊关系,还有城乡二元体制的藩篱。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
40、 .“说明农民对土地没有实际掌管权”错误。材料二第二段“村落土地的所有权,属于村落集体,但根据法律,国家因为建设的需要有权征用土地。征用农民土地,国家要给予补偿”,据此看出,此项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到“农民对土地没有实际掌管权”。C.“对村民来说都是迅速发财的机会”错误。材料二第二段“但80年代中期以后,情况为之一变,农民刚刚尝到土地赢利的甜头,正在编织依靠土地迅速发财的美梦,大规模的城市扩展圈地开始,在此后短短的10年间,90%以上的村庄土地全部被征用,羊城村转眼间就完成了它无地”的过程。既无农,也无(耕)地,羊城村几乎丧失了我们传统上定义村落和农民的那些典型特征”,据此看出,80 代中
41、期前是机会,中期以后的征地使羊城村陷入无地状态,不能称之为迅速发财的机会。D.“已无村落属性” 错误。材料二第二段“羊城村转眼间就完成了它无地”的过程。既无农,也无(耕)地,羊城村几乎丧失了我们传统上定义村落和农民的那些典型特征。属于羊城村的反思悄然开始,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村落已不再是那个村落,羊城村从农村变成商村,只是“村”的帽子仍难以摘下”,据此看出,选项曲解原意,是说羊城村“村”的帽子依旧难以摘下。故选 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都是为了说明除种植以外,中国人看不到土地的其他价值”错误。由材料一第一段“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
42、他很奇怪地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据此可知,两个例子都是为了说明中国人与泥土分不开,但前者强调看重土地的种植价值,后者强调不顾天气对种植的影响。B.“多年以后这种歧视状况愈演愈烈”错误。材料一提到“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
43、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材料三“中国在快速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也出现对城乡两个文明的误解情况,暗含着城市文明就是先进的,乡村文明就是落后的,直到现在人们才越来越意识到,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只是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不存在谁优谁劣,而是相互需要、互为补充的关系”,据此看出,原文并未涉及歧视状况愈演愈烈。D .“这三则材料呈现出总分的结构”错误。材料一二三相互独立。材料一提纲挈领,从总体引出乡土社会的概念,材料二写羊城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变化,材料三论述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只是两种不分谁优谁劣的文明形态,是相互需要、互为补充的关系。故选 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
44、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乡下人(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在近70年间经历的变化:守土:材料一第一段“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据此分析出,乡下人靠土地谋生,离不开泥土。弃土(离土):材料二第一段“羊城村彻底的非农化,是由于农民发现了土地的营利价值。城市扩展带来的土地价格飙升,给了拥有土地的农民发财的机会”,第二段“羊城村的“减地”,导引于伴随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征地。村落土地的所有权,属于村落集体,但根据法律,国家因为建设的需要有权征用土地。征用农民土地,国家要给予补偿”“但80年代中期以后,农民刚刚尝到土地赢利的甜头,正在编织依靠土
45、地迅速发财的美梦,大规模的城市扩展圈地开始,在此后短短的10年间,90%以上的村庄土地全部被征用”,据此分析出,乡村经历了非农化和城市化的过程,舍弃土地追求更大的营利价值。返土:材料三“高速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实现了国民经济结构的根本变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对土地的依恋。在城镇化过半以后,我们才发现,不平等的城乡关系不仅没有消灭乡村文明,城市文明也出现大量病兆。在城市病困扰城里人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后,他们开始主动到乡下去寻找另一种文明的慰藉,对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土特产等需求上升,实质上是城市文明对乡村文明的呼唤”,据此分析出,回归土地,呼唤乡村文明,寻找乡村文明带来的慰藉。【5题详解
46、】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不适用: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而材料二提到“羊城村转眼间就完成了它无地”的过程。既无农,也无(耕)地,羊城村几乎丧失了我们传统上定义村落和农民的那些典型特征。属于羊城村的反思悄然开始,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村落已不再是那个村落,羊城村从农村变成商村”,据此可分析出,羊城村的土地锐减,既“无农”,也“无(耕)地”,不符合乡土社会对土地数量的基本要求。材料二“羊城村彻底的非农化,是由于农民发现了土地的营利价
47、值。城市扩展带来的土地价格飙升,给了拥有土地的农民发财的机会。他们推倒农舍,翻盖楼房出租,利用工业的资本积累盖起商业城、宾馆、饭店、写字楼,村落变成物业公司”,而材料一提到“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据此可分析出,羊城村村民已经不靠土地谋生,他们推倒农舍,开展新商业生活,因此,羊城村的社会结构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土社会。适用:材料二第二段“羊城村转眼间就完成了它无地”的过程。既无农,也无(耕)地,羊城村几乎丧失了我们传统上定义村落和农民的那些典型特征。属于羊城村的反思悄然开始,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村落已不再是那个村落,羊城村从农村变成商村,只是“村”的帽子仍难以摘下”,据此可分析出,羊城村的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对土地的依恋,虽然丧失了村落的典型特征,但未改变村落属性,因此它也未成为一般意义上的“城市”。材料二第二段“羊城村几乎丧失了我们传统上定义村落和农民的那些典型特征。属于羊城村的反思悄然开始,月亮还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