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大湾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一、书写(6分)1.本题根据答题卡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力求做到书写正确、工整、美观。(6分)二、现代文阅读(一)(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该预先认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它。认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搞一阵。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字。语言人人能说,文字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好几年,为什么到了中学阶段还要学习?这是因为平常说的语言往往是任意的,不免有粗疏的弊病;有这弊病,便算不得能够尽量运用语言;必须去掉粗疏的弊病,进到精粹的境界,才算能够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和语言一样,内容有深浅的不同,形式有
2、精粗的差别。小学阶段学习的只是些浅的和粗的罢了,如果即此为止,还算不得能够尽量运用文字;必须对于深的和精的也能对付,能驾驭,才算能够尽量运用文字。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从语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要从语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
3、,吐露自己的心情。这两项的知识和习惯,其他学科是不负授予和训练的责任的,这是语文科的专责。每一个学习语文的人应该认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语文的目标。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语文教本。语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去理解它们,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思想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统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给与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如果不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只是茫然地今天读一篇朱自清的背影,明天读一篇史记的信陵君列传,那是得不到什么阅读和写作的知
4、识的,语文课也就白上了。这里有一点必须注意。语文教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于做细琢细磨的研讨功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部语文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语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应用研读语文教本得来的知识,去对付其他的书,这才是反复的历练。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
5、学校里的定期作文,每星期作文一次算是最多了;就学生历练方面说,还嫌不够。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发抒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摘编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学习语文就是希望能够尽量运用语言和文字,而我们平常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都是任意而粗浅的,还算不得“尽量运用”。B. 叶圣陶先生认为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可以分为理解方面的知识和运用方面的习惯,两者联成一贯,但后者要比前者更重要。C. 语文学习必须凭借语
6、文教本,老师先要让学生去理解和揣摩教本中的文章,然后再提供帮助,这就需要限制教本的分量和课文的长度。D. 与阅读相比较,写作更加偏向于技术层面,所以需要反复练习,而学校规定的每星期一次的作文训练量还是不够的,还是要多作。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善于通过设问来引出论述话题,语言亲切而晓畅,激发了读者的求知兴趣。B. 文章将语文学习分为阅读与写作两项来论述,思路清晰,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C. 文章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对比,论证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是语文科的专责。D. 文章举例学生学习背影信陵君列传,论证了教本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3. 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7、。三、现代文阅读(二)(共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黄土招魂 王激然大抵每一个人都会对故乡怀有亲附依傍之情。这也许是人们情感的一种皈依。故乡的存在就像是母亲的爱一样,总在我们干旱的心田里及时洒下雨露。它让我们骄傲地意识到,家园还在,我还在,一切似乎都有着落。生长在黄土高原这神圣的土地上,我发觉自己总对她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我们的血脉已无意识地渗透与交融于这一片承载我们整个躯体与灵魂的土地。当故乡以一种原生的姿态屹立在眼前时,我发觉,在这片天空下绵亘着的生灵、黄土,竟是如此的富于灵气而又值得敬重。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养育出了最让人向往的秦汉与隋唐,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却成了整个西北地
8、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或者说它更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魂骨。黄土无言,从那起伏的峰峦、寂寥的旷野中我们读出了她的深沉与豁达。置身于旷荡无垠的三秦大地,除了有时西北风的呼呼声外,你似乎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你只会感觉到黄土那沉默诱人的品质是如何潮水般地把你淹没。黄土的沉默是一种智慧的显现,它就像是深沉的黑夜一般具有非凡的渗透力;源生于黄土中那些威武壮观且精神饱满的秦兵马俑更像是一群厚重的思想载体,而秦兵马俑乃是人类史上真正的文明。黄土是原始而单纯的生存,而它似乎总在深思,但深思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神圣的孤独。也许正是因为黄土的朴实与单纯,才让她隐秘得更加深不可测;也许正因为黄土的沉默,才告诉我们更
9、多。黄土大多时刻是静默的,而在她静默的背景之下,上演着的更是一种刚劲与烈性。一种风卷黄沙的浩荡气势,在那宽阔纵深的黄土地上豪情恣肆,血性喷薄。黄土里生长的人们一片欢腾,吼着秦腔,唱着信天游,还有那“替古人卖劲儿”的说书人谈笑风生。另外,腰鼓、唢呐、大秧歌,整个世界与那溅起的尘埃共同欢笑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我想这便是黄土真正灵魂之所在,它以那兼容的性情凌驾于一切而又战胜着一切。沉默与刚烈的互相映衬使它成了一幅色泽鲜明的巨画,或者说是一部音域起伏的神曲。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我想起一些黄土地上的歌子,那歌声随即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突然觉得那些曲调怎么变得那么生疏而又平
10、淡老土,而这本应该是一些淋漓而又契合本土的歌子。我开始疯狂地寻觅,古老的黄土高原里散发着的沧桑,是那些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的烟囱。此时我觉得脚下踩着的土地像是一块易碎的玻璃,整个黄土领域成了一副失去了灵与肉的枯瘦的骨架。我们仿佛正在经历着人类精神家园史上的一场洗劫。技术时代一到来给了我们完美的物质文明的良好机遇,然而,正是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过分掠夺导致了对精神方面的摒弃和敷衍。我们似乎已在流浪,可笑的是,我们流浪的脚步竟然没有踏出家园或者是故乡的领地。我们是另类流浪者。我突然间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属于这片黄土地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觑田亩
11、,背灼天光,甚至在夜里,也没有搁下手中的活。尽管他们没能在天空中放飞太多的梦想与愿望,但那播种在土地里的品质与精神却足以养育起一方众生;尽管没有在这方土地里洒下无数辉煌,但他们栽起的那成片的树木还是如此葱郁地撑起了一片蓝天。这时候,我更感觉到我们原来是那么肤浅,当不得不追随着时代的步伐时,本质上我们已成了一群失去航向的无助者。也许,我们会去凭吊一个远去的王朝,但是,我们是否更应该去挽留自己丧失着的精神家园呢?我们还将遭遇到什么,秉持什么,还将经历怎样的浩劫与缅怀呢?从迷惘走向清醒吗?无疑,我们应该固守我们的文明,固守我们的精神家园,固守我们祖先的每一处经典传承!(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
12、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土高原就是作者的故乡,虽然贫瘠,但是作者一直眷恋着这片黄土,并为之骄傲。B. 文本主要分为上下两部分,一写黄土精魂的内涵意义,一写对黄土精神现状的反思。C. 作者用“另类流浪者”一词揭示出我们精神流浪的现状,并分析了流浪的现实原因。D. 作者追忆自己的父母,虽为他们的精神感到骄傲,但也为他们的艰苦平凡感喟遗憾。5.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本中多处设喻,将黄土比作巨画、神曲和骨架等,从而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黄土地沉默、刚烈的灵魂特质,她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载体。B. 文本通篇将黄土拟人化,她有灵气,赋予人们以爱;她沉默不语,在孤独
13、中深思;她深沉豁达,刚劲热烈,承载多种美好的精神品质。C. 文本对生活于黄土领域人们的典型生活场景进行了描绘,点面结合,呈现出他们充满豪情的热烈欢腾景象,表现出了黄土的真正灵魂。D. 作者简笔勾勒了再次来到黄土领域所见到的凋敝景象,与上文内容形成鲜明对照,也为下文抒发复杂情感、进行深刻反思做好了铺垫。6. “招魂”一词,是指迷信中招回死者灵魂之意,文章以“黄土招魂”为题有何深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四、名著阅读(共3分)7. 下列各项中,对名著内容或解读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乡土中国的“乡土本色”这一节中,费孝通认为: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
14、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B. 在乡土中国的“礼治秩序”一节中,费孝通指出:普通常有以“德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德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是很清楚的。C. 边城写祖父死去时的场景是:才知道白塔业已坍倒,大堆砖石极凌乱的摊在那儿。翠翠吓慌得不知所措,只锐声叫她的祖父。祖父不起身,也不答应,就赶回家里去,到得祖父床边摇了祖父许久,祖父还不作声。D. 边城结尾所说的“这个人”是傩送而非天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五、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耿京聚兵山
15、东,称天平节度使,弃疾为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平东安抚司参议官。改湖南,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
16、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绍熙二年,起福建提点刑狱。弃疾为宪时,尝摄帅,每叹曰:“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至是务为镇静,未期岁,积镶至五十万缗,榜曰:“备安库”。谓闽中土狭民稠,岁俭则籴于广,今幸连稔,宗室及军人入仓请米,出即桌之,候秋贾贱,以备安钱籴二万石,则有备无患矣。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德祐初,加赠少师,谥忠敏。(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8. 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
17、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 高宗劳师建康B. 是廉介之士也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 何以复命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B. 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C. 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D. 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10. 下列对文本内外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述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而江右指的
18、是江西。B. 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这是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的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C. 在地理方位上,“阳”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泰山之阳”中的“阳”指泰山的北面。D. 干支纪年法中的“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简称,“壬戌之秋”中的“壬戌”用的就是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2)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12.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辛弃疾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
19、歌阅读(10分)13. 请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翻译成现代汉语。1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柳枝词 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1)请把“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翻译成现代汉语。(2)最后两句中运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请赏析其妙处。(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吾尝终日而思矣,_。(荀子)(2)驾一叶之扁舟,_。(苏轼赤壁赋)(3)谈笑间,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_,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5)极天云一线异色,_(姚鼐登泰山记)(6)_,只是朱颜改
20、。(李煜虞美人)(7)为了学习架子鼓,你向一位参加过比赛的低年级同学请教,该同学觉得没有资格教你,这时你可以借用韩愈师说中“_,_”一句打消他的顾虑。六、语言文字运用(20分)16.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进入高中以来,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让她感觉到前所未有压力。妈妈鼓励的声音不绝如缕地回响在耳旁,支撑着她不懈努力,不断向前。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报告金句迭出,许多朴实而新鲜的话语堪称不刊之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韩国首尔龙山区梨泰院发生大规模踩踏事故,该事故共造成158人死亡,196人受伤。如此惨绝人寰事故引起世界人民的关注。广东省怀集
21、县的小伙子李明林徒手去接3楼坠落的孩子,缓冲之下,孩子落地无碍,避免了当场出彩。李明林虽然肌肉拉伤,但毫不后悔。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很多典故,表达了自己向往英雄业绩,期望恢复中原迫切心情,并含沙射影地讽刺了南宋小朝廷苟安求和的行为。最近发生了几起关于特斯拉的骇人听闻的事故,尤其是潮州饶平县的特斯拉失控,狂奔两公里,连撞多车,致2死3伤的事件,让人们对电动车愈加失望。A. B. C. D. 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张雪峰在求职高手中不建议大学毕业生去送外卖的原因,一是因为送外卖无法给人足够的成长,二是因为这个职业5至10年内可能会消失。B. 11月30日,“胜利会
22、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C. 我国运载火箭向东发射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借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速度,使运载火箭具备较大的初始速度,实现节约燃料的作用。D. 石家庄地区自从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后,石家庄人们反而有点害怕,连花清瘟胶囊的销售也异常火爆,药店一度断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王力读研究生时,把毕业论文送给梁启超和赵元任两位指导老师看。两位老师的评语很不一样,梁启超的评语全是表扬,肯定了论文的创新精神;而赵元任的批语全是批评,指出了论文中论据及论证的不确之处。这两种不同的评语如烙印般刻在王力心里,让他懂得了在治学上既要有求新
23、的精神也要有务实的态度。他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区别本质和现象,力求做到接触语言现象的真实。他也经常教导学生,( )。因为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学问,才能创新,才能促进语言学的发展。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既要注重掌握科学方法,也要满足于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B. 既要满足于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也要注重掌握科学的方法C. 不要只满足于掌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更要注重掌握科学的方法D. 更要注重掌握科学的方法,不要只满足于掌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19. 文中画横线处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24、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网络上关于甜味剂的争议很多,有的说甜味剂有助于减肥,_ 。专家认为,在膳食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以甜味剂替代添加糖确实可以减少能量摄入,但是体重管理取决于总能量平衡,因此,_。膳食能量摄入以及饮食行为的干扰因素复杂,这是科学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消费者应当明白,饮食健康的关键是合理膳食,控制体重,_,而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甜味剂上。七、写作(60分)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钱钟书学贯中西,学识渊博。他的记忆力被国外一些媒体誉为“照相机式记忆”,凡是他看过的东西就像照相一样记在大脑中。后来,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在钱钟书手稿集的
25、序中道出了实情:“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钱钟书的做法对我们学好语文有很大的启发:既要坚持读书,也要做笔记,还要常常温习。请你就“读书、笔记、温习”这一主题,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实际,谈谈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广东省大湾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一、书写(6分)1.本题根据答题卡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力求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26、、美观。(6分)二、现代文阅读(一)(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该预先认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它。认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搞一阵。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字。语言人人能说,文字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好几年,为什么到了中学阶段还要学习?这是因为平常说的语言往往是任意的,不免有粗疏的弊病;有这弊病,便算不得能够尽量运用语言;必须去掉粗疏的弊病,进到精粹的境界,才算能够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和语言一样,内容有深浅的不同,形式有精粗的差别。小学阶段学习的只是些浅的和粗的罢了,如果即此为止,还算不得能够尽量运用文字;必须对于深的和精的也能对付,能驾驭,才算能
27、够尽量运用文字。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从语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要从语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这两项的知识和习惯,其他学科是不负授予和训练的责任的,这是语文科的专责。每一个学习语文的人应该认清楚:得到阅读和
28、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语文的目标。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语文教本。语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去理解它们,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思想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统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给与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如果不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只是茫然地今天读一篇朱自清的背影,明天读一篇史记的信陵君列传,那是得不到什么阅读和写作的知识的,语文课也就白上了。这里有一点必须注意。语文教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
29、适宜于做细琢细磨的研讨功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部语文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语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应用研读语文教本得来的知识,去对付其他的书,这才是反复的历练。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学校里的定期作文,每星期作文一次算是最多了;就学生历练方面说,还嫌不够。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
30、作不可。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发抒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摘编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学习语文就是希望能够尽量运用语言和文字,而我们平常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都是任意而粗浅的,还算不得“尽量运用”。B. 叶圣陶先生认为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可以分为理解方面的知识和运用方面的习惯,两者联成一贯,但后者要比前者更重要。C. 语文学习必须凭借语文教本,老师先要让学生去理解和揣摩教本中的文章,然后再提供帮助,这就需要限制教本的分量和课文的长度。D. 与阅读相比较,写作更加偏
31、向于技术层面,所以需要反复练习,而学校规定的每星期一次的作文训练量还是不够的,还是要多作。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善于通过设问来引出论述话题,语言亲切而晓畅,激发了读者的求知兴趣。B. 文章将语文学习分为阅读与写作两项来论述,思路清晰,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C. 文章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对比,论证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是语文科的专责。D. 文章举例学生学习背影信陵君列传,论证了教本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3. 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答案】1. D 2. D 3. 材料一围绕“学习语文”的话题,从学习语文的必要性、学习语文的目标到获得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
32、读和写作的习惯的途径,逐层进行论述,纵向展开,并运用举例、对比的方法加以阐释。【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我们平常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都是任意而粗浅的”错误,原文为“这是因为平常说的语言往往是任意的,不免有粗疏的弊病”,选项没有“往往”“不免”的限制,表述绝对。B.“后者要比前者更重要”错误,原文只说“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没有比较谁更重要。选项无中生有。C.“这”字表意错误,原文为“语文教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
33、多太长了,不适宜于做细琢细磨的研讨功夫”,可见限制教本的分量和课文的长度的原因是“教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而与“老师然后再提供帮助”无关。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论证了教本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错误,原文有“如果不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只是茫然地今天读一篇朱自清的背影,明天读一篇史记的信陵君列传,那是得不到什么阅读和写作的知识的,语文课也就白上了”,可见是从反面论证学习教本要认真理解、揣摩。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由“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字”及材料出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可知,材料一的中心话题是“学习
34、语文”,共有七段文字。第一、二段,由“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该预先认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它”“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字。语言人人能说,文字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好几年,为什么到了中学阶段还要学习”可知,这里先总说再举学习语文的例子提出“学习语文”的话题,接着以“为什么”引出后面的原因“这是因为”,指出学习语文的必要性;第三段,由“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可知,这是分析学习语文的目标;第四段,由“要从语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可知,这是说从语文中获得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第五段开始,后面几段都是在分析养成阅读和写作习惯的途径
35、,如“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语文教本”“语文教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于做细琢细磨的研讨功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借助语文教材,养成习惯,反复历练,多读多作。由此可见,材料一采用层层递进式论证结构,行文中使用举例论证,如第五段“今天读一篇朱自清的背影,明天读一篇史记的信陵君列传”,还使用对比论证,如第四段“使学生试去理解它们,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
36、了阅读的知识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如果不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只是茫然那是得不到什么阅读和写作的知识的,语文课也就白上了”。三、现代文阅读(二)(共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黄土招魂 王激然大抵每一个人都会对故乡怀有亲附依傍之情。这也许是人们情感的一种皈依。故乡的存在就像是母亲的爱一样,总在我们干旱的心田里及时洒下雨露。它让我们骄傲地意识到,家园还在,我还在,一切似乎都有着落。生长在黄土高原这神圣的土地上,我发觉自己总对她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我们的血脉已无意识地渗透与交融于这一片承载我们整个躯体与灵魂的土地。当故乡以一种原生的姿态屹立在眼前时,我发觉,在这片天空下绵亘着的生灵
37、、黄土,竟是如此的富于灵气而又值得敬重。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养育出了最让人向往的秦汉与隋唐,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却成了整个西北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或者说它更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魂骨。黄土无言,从那起伏的峰峦、寂寥的旷野中我们读出了她的深沉与豁达。置身于旷荡无垠的三秦大地,除了有时西北风的呼呼声外,你似乎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你只会感觉到黄土那沉默诱人的品质是如何潮水般地把你淹没。黄土的沉默是一种智慧的显现,它就像是深沉的黑夜一般具有非凡的渗透力;源生于黄土中那些威武壮观且精神饱满的秦兵马俑更像是一群厚重的思想载体,而秦兵马俑乃是人类史上真正的文明。黄土是原始而单纯的生存,而它似乎总在深思
38、,但深思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神圣的孤独。也许正是因为黄土的朴实与单纯,才让她隐秘得更加深不可测;也许正因为黄土的沉默,才告诉我们更多。黄土大多时刻是静默的,而在她静默的背景之下,上演着的更是一种刚劲与烈性。一种风卷黄沙的浩荡气势,在那宽阔纵深的黄土地上豪情恣肆,血性喷薄。黄土里生长的人们一片欢腾,吼着秦腔,唱着信天游,还有那“替古人卖劲儿”的说书人谈笑风生。另外,腰鼓、唢呐、大秧歌,整个世界与那溅起的尘埃共同欢笑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我想这便是黄土真正灵魂之所在,它以那兼容的性情凌驾于一切而又战胜着一切。沉默与刚烈的互相映衬使它成了一幅色泽鲜明的巨画,或者说是一部音域起伏的神曲。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
39、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我想起一些黄土地上的歌子,那歌声随即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突然觉得那些曲调怎么变得那么生疏而又平淡老土,而这本应该是一些淋漓而又契合本土的歌子。我开始疯狂地寻觅,古老的黄土高原里散发着的沧桑,是那些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的烟囱。此时我觉得脚下踩着的土地像是一块易碎的玻璃,整个黄土领域成了一副失去了灵与肉的枯瘦的骨架。我们仿佛正在经历着人类精神家园史上的一场洗劫。技术时代一到来给了我们完美的物质文明的良好机遇,然而,正是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过分掠夺导致了对精神方面的摒弃和敷衍。我们似乎已在流浪,可笑的是,我们流浪的脚步竟然没
40、有踏出家园或者是故乡的领地。我们是另类流浪者。我突然间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属于这片黄土地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觑田亩,背灼天光,甚至在夜里,也没有搁下手中的活。尽管他们没能在天空中放飞太多的梦想与愿望,但那播种在土地里的品质与精神却足以养育起一方众生;尽管没有在这方土地里洒下无数辉煌,但他们栽起的那成片的树木还是如此葱郁地撑起了一片蓝天。这时候,我更感觉到我们原来是那么肤浅,当不得不追随着时代的步伐时,本质上我们已成了一群失去航向的无助者。也许,我们会去凭吊一个远去的王朝,但是,我们是否更应该去挽留自己丧失着的精神家园呢?我们还将遭遇到什么,秉持什么,还将经历怎样的浩劫与缅怀呢?从
41、迷惘走向清醒吗?无疑,我们应该固守我们的文明,固守我们的精神家园,固守我们祖先的每一处经典传承!(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土高原就是作者的故乡,虽然贫瘠,但是作者一直眷恋着这片黄土,并为之骄傲。B. 文本主要分为上下两部分,一写黄土精魂的内涵意义,一写对黄土精神现状的反思。C. 作者用“另类流浪者”一词揭示出我们精神流浪的现状,并分析了流浪的现实原因。D. 作者追忆自己的父母,虽为他们的精神感到骄傲,但也为他们的艰苦平凡感喟遗憾。5.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本中多处设喻,将黄土比作巨画、神曲和骨架等,从而形象生动地
42、表现出黄土地沉默、刚烈的灵魂特质,她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载体。B. 文本通篇将黄土拟人化,她有灵气,赋予人们以爱;她沉默不语,在孤独中深思;她深沉豁达,刚劲热烈,承载多种美好的精神品质。C. 文本对生活于黄土领域人们的典型生活场景进行了描绘,点面结合,呈现出他们充满豪情的热烈欢腾景象,表现出了黄土的真正灵魂。D. 作者简笔勾勒了再次来到黄土领域所见到的凋敝景象,与上文内容形成鲜明对照,也为下文抒发复杂情感、进行深刻反思做好了铺垫。6. “招魂”一词,是指迷信中招回死者灵魂之意,文章以“黄土招魂”为题有何深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答案】4 D 5. A 6. 故乡的黄土富有灵气;它深沉豁达,在沉默
43、中显示了智慧;它朴实单纯,刚劲烈性;黄土是民族的魂骨。黄土丰富的精神内涵可以让我们在精神家园丧失时得到深刻反思,让我们从迷惘走向清醒,固守住我们的文明和精神家园。【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分析的能力。D.“但也为他们的艰苦平凡感喟遗憾”说法错误。结合原文“尽管他们没能在天空中放飞太多的梦想与愿望,但他们栽起的那成片的树木还是如此葱郁地撑起了一片蓝天”可知,文中强调的是父母品质和精神的富足,并未为他们的艰苦平凡感喟遗憾。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A.“将黄土比作巨画、神曲和骨架等,从而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黄土地沉默、刚烈的灵魂特质”说法
44、错误,结合原文“此时我觉得脚下踩着的土地像是一块易碎的玻璃,整个黄土领域成了一副失去了灵与肉的枯瘦的骨架”可知,文中将黄土比作骨架,是为了表现黄土的沧桑,不是表现它的沉默、刚烈的灵魂特质。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首先解释黄土的精神内涵。根据文章内容“当故乡以一种原生的姿态屹立在眼前时,我发觉,在这片天空下绵亘着的生灵、黄土,竟是如此的富于灵气而又值得敬重”“或者说它更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魂骨”可知,故乡的黄土富有灵气,是民族的魂骨;由文中“黄土无言,从那起伏的峰峦、寂寥的旷野中我们读出了她的深沉与豁达”“也许正是因为黄土的朴实与单纯,才让她隐秘得更加深不可测”“黄土大
45、多时刻是静默的,而在她静默的背景之下,上演着的更是一种刚劲与烈性”可知,黄土代表着深沉豁达;它朴实单纯,刚劲烈性。然后再结合“招魂”的含义进行解释。由文章第八段“我们仿佛正在经历着人类精神家园史上的一场洗劫”可知,现代社会对于物质方面的过分掠夺导致我们成了另类流浪者;再结合文中“尽管他们没能在天空中放飞太多的梦想与愿望,但那播种在土地里的品质与精神却足以养育起一方众生;尽管没有在这方土地里洒下无数辉煌,但他们栽起的那成片的树木还是如此葱郁地撑起了一片蓝天”可知,黄土地丰富的品质和精神让作者得到了深刻的反思,得出“我们应该固守我们的文明,固守我们的精神家园,固守我们祖先的每一处经典传承”的感悟。
46、四、名著阅读(共3分)7. 下列各项中,对名著内容或解读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乡土中国的“乡土本色”这一节中,费孝通认为: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B. 在乡土中国的“礼治秩序”一节中,费孝通指出:普通常有以“德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德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是很清楚的。C. 边城写祖父死去时的场景是:才知道白塔业已坍倒,大堆砖石极凌乱的摊在那儿。翠翠吓慌得不知所措,只锐声叫她的祖父。祖父不起身,也不答应,就赶回家里去,到得祖父床边摇了祖父许久,祖父还不作声。D. 边
47、城结尾所说的“这个人”是傩送而非天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识记能力。B.“普通常有以德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德治的社会”错。应该是,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故选B。五、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弃疾为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