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文言文(27分)(一)默写(12分)1. 默写(1)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4)正是江南好风景,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交替,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_,_。(二)(4分)阅读元曲,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 “断肠人”的意思是 。3. 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一项是( )A
2、. 这首曲子在布局上特点显著,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作者自己,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既有他的眼中所见,也有他的经行地和所骑所感。B.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总括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 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 这首曲子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作者将自己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三)(11分)阅读古文,回答问
3、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乙】季礼将使于晋。北过徐君。徐君观季礼剑,不言而色欲之。季礼为有晋之使,未献,然其心许之矣。反,至徐。徐君已死。悔之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史记吴太伯世家)注释:季礼:吴国公子。晋:晋国。徐君:徐国君主。古时带剑出使,是一种礼仪。冢:坟墓。4.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意思。人不知而不愠( ) 反,至徐( )5. 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三人行,必有
4、我师焉。6. 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甲乙两文共同谈到了交友的话题,告诉我们:(一)交朋友要虚心,就如论语述而中所言:“_,其不善者而改之。”(二)交朋友要_,就如(甲)文中反省自己的内容之一,也如(乙)文中_(用自己的话概括)。现代文(26分)(一)(1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
5、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她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qio 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
6、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的艰难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
7、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7. 根据拼音书写汉字。qio 悴( )8. 文中写了三次“看花”。请按照示例,进行概括。第一次:“我”暴怒无常,母亲劝“我”看花。第二次:_。第三次:_。9. 请结合加点字,品读下列语句。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10. 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1)“咱娘儿俩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2)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1. 对文章的理解,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文章的标题秋天的怀念
8、富有深刻的含义、绵长的情思。它不仅点出了文章的叙事的时节,而且意味着对母爱和生命沉淀之后的思考与感悟。B. 文章没有直抒胸臆,汹涌澎湃的内心独白,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人。比如当时的“我”对自己“一直都不知道”母亲的严重病情,“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而悔恨不已,表达了瘫痪住院的儿子对母爱的深切感受。C. 文章最后一段排比句虽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了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义,即菊花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D.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全文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感,宛如一阕起伏有致的乐章。有激烈的场面,也有略微轻松的变奏;有独句段,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
9、也有意味悠长的结尾。(二)(1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推开小蓝门十三岁时,我在北京和平门附近的一所寄宿学校读书。每天早晨六点钟,一骨碌爬起来,到操场上去“晨练”就是早上锻炼的意思。九月份刚开学的时候,天色还算亮,可以打排球做体操。随着树叶一天天凋落,黎明越来越黑,眼睛都看不清球落在何方,只能跟着朦胧的白光瞎比画。终于有一天,老师说,从明天开始,长跑!我们的校园不算小,但对于长跑来说,还是狭窄了点。老师又说,你们出了校门,捋着小胡同往西,朝宣武门跑,跑到 51号就弯回来。第二天大早,我们集合在大门口。平日纪律挺严,出校门都得生活老师签条,现在放我们单独活动,大家兴奋得不行。看见橘红的路灯缠着初冬
10、的雾气模糊地晃着,就笑个不停。小胡同像一道灰色的裂缝,静谧地趴在黑色的城垛边,护城河水黏稠地流动着,没有一丝声响。开始跑了,我们幼嫩而整齐的步伐,像手指一样从一家家低矮的门榻前掠过。昏黄的屋灯鳞次样比地亮了,有婴孩的哭声从院落深处传出。那时我们还小,不知歉疚,觉得自己既出来锻炼,全世界的人都该陪我们一道醒来。我们得意地大嚷“1234”,把古老的小胡同震出一缕缕尘埃。跑呀跑,渐渐地不那么轻松了。喉头凹陷的地方,好像嵌了一枚咸而苦的话梅。胡同幽黑的角落散发出催人欲眠的气息,脚下石砖的接榫处像一个个早已掘好的陷阱,挫痛我们的脚趾。我们开始怨怼胡同的漫长,喘息着,拧着脖子,在残破的标牌里搜寻51号。5
11、1号终于像灯塔跳进我们的瞳孔,立即折返,往回跑。“哎!慢着!”班长像拦惊马一般阻住我们。“为什么!”我们吐着白气,愤怒地质问。“老师说了,这趟胡同共有三个51号,要跑到最后一个才能返回!”班长斩钉截铁。我们一下子傻了。班长是老师的钦差大臣,谁敢违背?只有再接着跑吧。我们在窄小的胡同里踢踢踏踏地向前,垂头丧气,速度倒比较均匀了。天在我们的背后淡淡地亮了,有老人端着污水推开咿呀的街门走出来,见我们愣头愣脑地跑着,就护着盆沿,很小心地贴着墙,说:这些孩子这些孩子有车铃挡很脆亮地在我们后面追着响,我们仗着人多,不理它。它就像铜锣一样震耳地击打着,从我们的膀边蛇行蹿过去。第二个51号一闪而过,那是一座黑
12、漆大门。我们漠然地擦过它,继续向前。跑不知远近的路,最觉漫长。宣武门的门楼把天幕剪出巍峨的黑洞,好像永远也不肯走近我们。第三个51号在我们完全没有提防的时候突然出现,那是一个破败的小蓝门,好像从来没有人居住似的。那时候北京胡同的门牌很乱,这个标牌同别的标牌不一样,字码带着洋韵。我们快活地叫着,拍了一下小蓝门就往回跑。那扇门很结实,纹丝不动地目送着我们。回去的路就轻快了不少,也许是经历了长跑的疲劳极限,也许是走老路要比走新路简单得多。因为返回是迎着晨曦跑,胡同在明亮中失去了灰黑的轮廓,融入了都市的喧嚣之中。行人中有拎锅打豆浆的,有用二拇指勾着焦圈的,倒煤渣的老爷子一边走一边翻捡着簸箕,凑着亮想再
13、找出一两块没烧透的煤核儿。公共水管子跟前,聚着一小撮人,满嘴围着白沫子还在牙刷的缝隙里聊天那个冬天,贴着城墙的这条小胡同里的第三个51号真是我们心中的吉祥物。那扇永远不曾开启的小蓝门,给了我们渐渐强健的体魄和毅力。我总在想:门的背后是什么?春天里的某一天,老师宣布说,全班人天天跑到胡同里的第三个51号,大伙儿的路程加在一起,可以到达阿尔巴尼亚的地拉那啦!于是我知道,在北京和平门到宣武门的这条小胡同里,推开第三个标明51号的小蓝门,是个我完全陌生的地方。(取材于毕淑敏的文章)12. 文章记述了“我”在北京一所寄宿学校读书时_的经历。在疲劳和痛苦中我们跑到了第一个51号门,而班长告诉我们要跑到第三
14、个51号才能折返,我们感到_(表示心情)。接着,我们_(形容状态)地跑步,漠然地擦过第二个51号,继续向前。当跑到了第三个51号时,我们_(表示心情),之后便轻松返程。13. 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14. 结合上下文,说一说文章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什么要描写胡同中的其他人?15. 作者说小蓝门“永远不曾开启”,可标题却又是推开小蓝门,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综合运用(7分)16. 七年级将举行以“读好书,与经典同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读书任务。(1)任务一:活动中,同学们将作名著朝花夕拾的推荐演讲。下面是演讲片段,请完成填空。同学们,朝花夕拾是_(作者
15、)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集,本书原名_。它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阅读_(篇名)时,知道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阅读_(篇名)时,仿佛看到了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翅膀的人。(2)任务二:今天,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典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怎么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呢?请你结合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或五猖会的情节与同学们探讨阅读经典对我们的益处。作文(40分)17. 请将“那事真 ”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纸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字以上。(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16、。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默写(12分)1. 默写(1)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4)正是江南好风景,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交替,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_,_。【答案】 . 秋风萧瑟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学而不思则罔 . 落花时节又逢君 . 遥怜故园菊 .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
17、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萧瑟、夜郎、则罔、逢君、遥怜、菊、生、残夜、江春”等字词的正确书写。(二)(4分)阅读元曲,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 “断肠人”的意思是 。3. 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曲子在布局上特点显著,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作者自己,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既有他的眼中所见,也有他的经行地和所骑所感。B.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18、“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总括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 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 这首曲子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作者将自己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答案】2. 悲伤到极点的旅人 3. C【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联系曲中“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断肠人”在这里指的是那个骑着马在外漂泊的人,该句写出了在日暮时分,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让人心中悲凉感升级。在外漂泊,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成疾。所以这
19、个形容词可以很好地形容在外漂泊者的思念之深。故“断肠人”在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曲内容理解。C.由这篇作品中“断肠人在天涯”可知这是在直接表述词人心中的那种思念家乡之情和在外漂泊的羁旅之情,所以这不是间接抒情,这是直接抒情。所以选项中“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错误。故选C。(三)(11分)阅读古文,回答问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乙】季礼将使于
20、晋。北过徐君。徐君观季礼剑,不言而色欲之。季礼为有晋之使,未献,然其心许之矣。反,至徐。徐君已死。悔之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史记吴太伯世家)注释:季礼:吴国公子。晋:晋国。徐君:徐国君主。古时带剑出使,是一种礼仪。冢:坟墓。4.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愠( ) 反,至徐( )5. 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 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甲乙两文共同谈到了交友的话题,告诉我们:(一)交朋友要虚心,就如论语述而中所言:“_,其不善者而改之。”(二)交朋友要_,就如(甲)文中反省自己的内容之一,也如(乙)文中_(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4. . 生
21、气,恼怒; . 同“返”,返回。 5. 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6.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守信 . 即使徐君已经去世了,季礼仍然把宝剑送到徐君墓前【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翻译。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怒。愠,生气,恼怒;句意:(季礼)返回,到了徐国。反,同“返”,返回。【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三,是虚词,表示多个;必,一定;焉,兼词,相当于“于此”,意思是“在其中”。【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和对比阅读。第一空:结合识记内容可知“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上一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该句意思是我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它,他们那些短处
22、(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它。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告诉我们交朋友要虚心;第二空:结合甲文“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意思是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该句是甲文中反省自己的内容之一,与交友有关,告诉我们交朋友要守信;第三空:结合乙文“反,至徐。徐君已死。悔之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意思是(季礼)返回,到了徐国,徐君已经死了。懊恼过去做得不对,于是解下他的宝剑,挂在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就离开了。可知,即使徐君已经去世了,季礼仍然按照原来心下答应的,把宝剑送到徐君墓前,说明了交朋友要守信。【点睛】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
23、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乙吴国公子季礼要到西边去访问晋国,佩带宝剑顺便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季礼的宝剑,没有说什么,但脸色透露出想要宝剑。季礼因为有出使晋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季礼)返回,到了徐国,徐君已经死了。懊恼过去做得不对,于是解下他的宝剑,挂在徐国国君坟墓边
24、的树上就离开了。现代文(26分)(一)(1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
25、,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她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qio 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
26、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的艰难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7. 根据拼音书写汉字。qio 悴( )8. 文中写了三次“看花”。
27、请按照示例,进行概括。第一次:“我”暴怒无常,母亲劝“我”看花。第二次:_。第三次:_9. 请结合加点字,品读下列语句。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10. 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2)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1. 对文章的理解,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文章的标题秋天的怀念富有深刻的含义、绵长的情思。它不仅点出了文章的叙事的时节,而且意味着对母爱和生命沉淀之后的思考与感悟。B. 文章没有直抒胸臆,汹涌澎湃的内心独白,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人。比如当时的“我”对自己“一直都不知道”母亲的严重病情
28、,“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而悔恨不已,表达了瘫痪住院的儿子对母爱的深切感受。C. 文章最后一段的排比句虽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了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义,即菊花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D.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全文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感,宛如一阕起伏有致的乐章。有激烈的场面,也有略微轻松的变奏;有独句段,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也有意味悠长的结尾。【答案】7. 憔悴 8. . “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我”看菊花; . 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9. “挡”是母亲有意的行为,母亲不想让“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怕“我”产生伤感痛苦,
29、甚至是绝望的心情,表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10. (1)这是母亲在急切地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要有勇气好好活下去(2)“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坚定了生活的信念,要与妹妹一起坚强、乐观地活下去,活得更加精彩 11. B【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憔悴:qio cu,形容人脸色差,瘦削。【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一空,结合第段“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概括可得:“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我”看菊花;第二空,结合第段“又是秋天,妹
30、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概括可得:母亲去世后,妹妹陪“我”去看了菊花。据此回答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先解释关键词的本义,然后联系文章语境体会其表达效果。“挡”的意思是阻拦;抵挡。在文章中是指母亲进来是为了挡住窗外的景色,不让“我”看到树叶飘落的景象,以免触发他的悲观情绪。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内心世界的理解和关爱。据此回答即可。【10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好好儿活
31、”,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予着母亲对我最纯粹的爱与期望。第一处出现在第段“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是当“我”在命运的重创中痛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强忍着病痛的母亲恳求“我”坚强起来,珍惜生命,这也是母亲在告诉自己要战胜病魔好好活下去。在这恳切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母亲的坚忍,母爱的无私与深沉。第二处出现在第段“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是是在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好好儿活,好好儿活那是母亲满怀的牵挂和揪心,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一期望儿女们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我也终于
32、明白母亲的用心,告诉自己要珍爱生命坚强勇敢地活下去。据此回答即可。【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有误,“瘫痪住院的儿子”错误,由段“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段“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可知,文章中没有提到史铁生住院。故选B。(二)(1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推开小蓝门十三岁时,我在北京和平门附近的一所寄宿学校读书。每天早晨六点钟,一骨碌爬起来,到操场上去“晨练”就是早上锻炼的意思。九月份刚开学的时候,天色还算亮,可以打排球做体操。随着树叶一天天凋落,黎明越来越黑,眼睛都看不清球落在何方,只能
33、跟着朦胧的白光瞎比画。终于有一天,老师说,从明天开始,长跑!我们的校园不算小,但对于长跑来说,还是狭窄了点。老师又说,你们出了校门,捋着小胡同往西,朝宣武门跑,跑到 51号就弯回来。第二天大早,我们集合在大门口。平日纪律挺严,出校门都得生活老师签条,现在放我们单独活动,大家兴奋得不行。看见橘红的路灯缠着初冬的雾气模糊地晃着,就笑个不停。小胡同像一道灰色的裂缝,静谧地趴在黑色的城垛边,护城河水黏稠地流动着,没有一丝声响。开始跑了,我们幼嫩而整齐的步伐,像手指一样从一家家低矮的门榻前掠过。昏黄的屋灯鳞次样比地亮了,有婴孩的哭声从院落深处传出。那时我们还小,不知歉疚,觉得自己既出来锻炼,全世界的人都
34、该陪我们一道醒来。我们得意地大嚷“1234”,把古老的小胡同震出一缕缕尘埃。跑呀跑,渐渐地不那么轻松了。喉头凹陷的地方,好像嵌了一枚咸而苦的话梅。胡同幽黑的角落散发出催人欲眠的气息,脚下石砖的接榫处像一个个早已掘好的陷阱,挫痛我们的脚趾。我们开始怨怼胡同的漫长,喘息着,拧着脖子,在残破的标牌里搜寻51号。51号终于像灯塔跳进我们的瞳孔,立即折返,往回跑。“哎!慢着!”班长像拦惊马一般阻住我们。“为什么!”我们吐着白气,愤怒地质问。“老师说了,这趟胡同共有三个51号,要跑到最后一个才能返回!”班长斩钉截铁。我们一下子傻了。班长是老师的钦差大臣,谁敢违背?只有再接着跑吧。我们在窄小的胡同里踢踢踏踏
35、地向前,垂头丧气,速度倒比较均匀了。天在我们的背后淡淡地亮了,有老人端着污水推开咿呀的街门走出来,见我们愣头愣脑地跑着,就护着盆沿,很小心地贴着墙,说:这些孩子这些孩子有车铃挡很脆亮地在我们后面追着响,我们仗着人多,不理它。它就像铜锣一样震耳地击打着,从我们的膀边蛇行蹿过去。第二个51号一闪而过,那是一座黑漆大门。我们漠然地擦过它,继续向前。跑不知远近的路,最觉漫长。宣武门的门楼把天幕剪出巍峨的黑洞,好像永远也不肯走近我们。第三个51号在我们完全没有提防的时候突然出现,那是一个破败的小蓝门,好像从来没有人居住似的。那时候北京胡同的门牌很乱,这个标牌同别的标牌不一样,字码带着洋韵。我们快活地叫着
36、,拍了一下小蓝门就往回跑。那扇门很结实,纹丝不动地目送着我们。回去的路就轻快了不少,也许是经历了长跑的疲劳极限,也许是走老路要比走新路简单得多。因为返回是迎着晨曦跑,胡同在明亮中失去了灰黑的轮廓,融入了都市的喧嚣之中。行人中有拎锅打豆浆的,有用二拇指勾着焦圈的,倒煤渣的老爷子一边走一边翻捡着簸箕,凑着亮想再找出一两块没烧透的煤核儿。公共水管子跟前,聚着一小撮人,满嘴围着白沫子还在牙刷的缝隙里聊天那个冬天,贴着城墙的这条小胡同里的第三个51号真是我们心中的吉祥物。那扇永远不曾开启的小蓝门,给了我们渐渐强健的体魄和毅力。我总在想:门的背后是什么?春天里的某一天,老师宣布说,全班人天天跑到胡同里的第
37、三个51号,大伙儿的路程加在一起,可以到达阿尔巴尼亚的地拉那啦!于是我知道,在北京和平门到宣武门的这条小胡同里,推开第三个标明51号的小蓝门,是个我完全陌生的地方。(取材于毕淑敏文章)12. 文章记述了“我”在北京一所寄宿学校读书时_的经历。在疲劳和痛苦中我们跑到了第一个51号门,而班长告诉我们要跑到第三个51号才能折返,我们感到_(表示心情)。接着,我们_(形容状态)地跑步,漠然地擦过第二个51号,继续向前。当跑到了第三个51号时,我们_(表示心情),之后便轻松返程。13. 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14. 结合上下文,说一说文章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什么要描写胡同中的其
38、他人?15. 作者说小蓝门“永远不曾开启”,可标题却又是推开小蓝门,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答案】12. . 晨练 . 愤怒 . 垂头丧气 . 快活地叫着 13. 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路的漫长、不知尽头,表现了我们的恐惧、疲劳的心理 14. 为了突出天渐渐亮起来,人们的热闹场面,说明我们跑了很长时间,衬托出我们实现目标的欣喜之情 15. 不矛盾。小蓝门“永远不曾开启”是说我们对目标的探寻永无止境;“推开小蓝门”是说我们要努力地为目标努力,探寻未知世界,从而为目标为之努力,直至实现。【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空, 依据段“十三岁时,我在北京和平门附近的一所寄宿学校读
39、书。每天早晨六点钟,一骨碌爬起来,到操场上去晨练就是早上锻炼的意思”可概括为:晨练。空,依据段“哎!慢着!班长像拦惊马一般阻住我们。为什么我们吐着白气,愤怒地质问”可以提炼为:愤怒。空,依据段“我们在窄小的胡同里踢踢踏踏地向前,垂头丧气,速度倒比较均匀了”可以概括为:垂头丧气。空,依据段“第三个51号在我们完全没有提防的时候突然出现字码带着洋韵。我们快活地叫着,拍了一下小蓝门就往回跑”可以概括为:快活地叫着。【13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依据句中的“巍峨的黑洞”可知,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描绘出眼前天幕透过宣武门的门楼的景象,依据段“第二个51号一闪而过,那是一座黑漆大门。我们漠然地擦
40、过它,继续向前。跑不知远近的路,最觉漫长”可知,这是烘托出路的漫长、不知尽头,表现了我们的恐惧、疲劳的心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衬托写法及其作用的能力。依据段“因为返回是迎着晨曦跑,胡同在明亮中失去了灰黑的轮廓,融入了都市的喧嚣之中。”可知,这是写了天渐渐亮起来的环境;依据“行人中有拎锅打豆浆的,有用二拇指勾着焦圈的,倒煤渣的老爷子一边走一边翻捡着簸箕,凑着亮想再找出一两块没烧透的煤核”和段内容可知,这是写出我们途径之路遇见的行人及其表现,刻画了热闹场面,一反面说明我们跑的时间长,另一方面衬托出我们最终实现目标的高兴心情。【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题目含义的能力。不矛盾。依据段“春天里的
41、某一天,老师宣布说,全班人天天跑到胡同里的第三个51号,大伙儿的路程加在一起,可以到达阿尔巴尼亚的地拉那啦!”可知,小蓝门是我们跑步时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依据“推开小蓝门”中的“推开”可知,是说我们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行动。所以不矛盾。综合运用(7分)16. 七年级将举行以“读好书,与经典同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读书任务。(1)任务一:活动中,同学们将作名著朝花夕拾的推荐演讲。下面是演讲片段,请完成填空。同学们,朝花夕拾是_(作者)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集,本书原名_。它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阅读_(篇名)时,知道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阅读_(篇名)
42、时,仿佛看到了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翅膀的人。(2)任务二:今天,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典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怎么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呢?请你结合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或五猖会的情节与同学们探讨阅读经典对我们的益处。【答案】16. . 鲁迅 . 旧事重提 . 二十四孝图 . 阿长与 17. 总结益处,如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读经典作品,有利于文化积累。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或五猖会的内容谈读书体会。【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
43、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在二十四孝图中写了鲁迅阅读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和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阿长与中写了没有什么文化的阿长却买来了“我”渴求已久的山海经,上面有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翅膀的人。【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拓展延伸。结合所出示的篇目表达阅读经典对我们的益处
44、即可。示例: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比如鲁迅的朝花夕拾虽然它所反映的生活场景与我们的时代不同,但它对童年经历的精彩呈现有穿越时空的魅力。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经典文学作品所表现的社会人生,具有长远的认识和审美价值。比如五猖会中所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至今还在我们身边出现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表现了百草园的趣味,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启发我们尊重孩子的天性。作文(40分)17. 请将“那事真 ”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纸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字以上。(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答案】例文:那事真难忘在我的记忆里,装着许多许多的事,但大多都已经淡忘了。但有一件事却令我至今都难以忘怀。那是去年春节在外婆家发生第一件事。我的外婆住在农村。 那天上午,大家各忙各的,忙忘了就聚在客厅看电视。而外公外婆却在山坡上种树。看到这里大家都有一点愧疚。我们走到上坡上,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