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2804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80年代中后期的文艺理论百花园里,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最终成为了最绚烂夺目的那一朵,但“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即“文学审美反映论”这一理论命题本身的提法并非“无懈可击”。有学者认为,若只把文学理解为对现实的一种反映,无论增加“形象”还是“审美”等修饰词,都不能从根本上达到对文学本质的全面把握。受限于时代境遇、学术视野等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还未能有机融入到文学反映论之中,到90年代才有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

2、主义文学反映论在80年代中后期得到的新发展是深化性而不是突破性的。诚如马克思所讲,问题意识、现实情怀永远是话语重塑、范式革命、体系构建最根本的内驱力。诸多新思想、新方法于80年代中后期提出或形成,但只有其中一部分经过岁月洗礼后还能够被认可、被传播,而文学的审美反映论恰好是“流传至今”的理论资产之一。无论留下了多少遗憾,它们都是一代学人在这一阶段勤于思考、不懈探索的思想结晶。(摘编自张永清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发展与深化,有删改)材料二文学虚构世界的建构是作家面临的基本问题。作家如何看待与处理他在现实世界中经历的人物和事件,如何建立文学虚构世界的模型,体现了他的本体论诉求

3、。非虚构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科幻文学似乎都与“现实”有关,但是再现的层次以及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非虚构类作品依托现实世界,如传记、回忆录、日记、书信、纪实文学等,虽然不排除各种讲故事的技巧,它的基本要求是“写世界”,“坚持事实不要凭空捏造”。现实主义文学分明是一种虚构,但是它追求文学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同构关系,或者说,它追求文学本体论与认识论的一致性。科幻文学兼有认知性与实验性,即科幻文学建构的幻想世界虽然是指向未来的,具有乌托邦性质,却也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类比与隐喻。可对作家来说“现实”只是一个表象,它存在于作家的意识之中。不同的作家对“现实”有不同的理解,而文本对“现实”又有不同

4、的处理,因而形成不同的文学世界。文学现有的存在方式、传播方式与接受方式的变化使得文学研究需要从先前对“文学是什么”的本质追问走向“文学怎样存在”以及“文学可能是什么”“文学应该是什么”的多重思考。文学活动涵盖了作者、读者、语言、作品、世界、媒介等各个环节,形成不同的叙事模型、精神模型及语言模型。文学是人的一种超越性的活动,表达了人们超出现实状况的构想与目标。越来越多的虚构世界也会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精神活动方式的一部分,进而成为人们关于现实世界的理解的一部分。因此文学本体论不仅包含了对文学存在方式的思考,也是对文学应然如此的期待与观照,因而也可以说是对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超越方式的反思。(摘编自汪

5、正龙论文学本体论建构中的“世界”维度,有删改)材料三近年来,非虚构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潮流,正在形成多种向度的跨域“凝视”。一方面中国当代作家重审中国现实,聚焦于“中国故事”,以“吾乡吾土”的情怀关注变动中的中国现实。另一方面,还有一批美国记者撰写非虚构的“中国故事”值得我们关注,他们以西方人的眼光感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记录下了大时代洪流中微观个体的生命体验,但中西文化的差异性也使得他们的观察难免偏颇。而海外华文的非虚构写作则提供了另一个观察视角。海外华文的写作者重新“凝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探索自己家族和民族的传统与根脉。他们的写作较少“东方主义”式的民族偏见,又有跨文化的广阔视角

6、,呈现出在海外的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和对历史的深情凝视。海外华文非虚构与国内文坛的非虚构存在诸多差异。海外华文作家在跨域行走中对故国和居留国的社会现实、文化体验都有更深的了解,也更容易从跨文化的边缘地带展开调研和写作。这种主体性也使得海外华文非虚构中“自我”非常突出,形成一种从个体出发审视现实与历史的眼光。在写作客体上,国内文坛非虚构写作的视野主要在国内,常见的题材诸如城乡对比、底层写作、关注边缘群体等,海外华文非虚构的写作则偏于一种跨域视野。海外华文非虚构更具有特稿风格,在“真实性”与“审美性”的平衡、叙事策略的多样尝试等方面,都有比较鲜明的美国新新闻主义的纪实主义风格和写实主义倾向。在写作受体

7、上,更具有家族个人自传和个体记录的色彩,文学性相对较弱,纪实性较强。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经济变革影响了海外华文写作者的思想与创作。海外华文作家在海外的生活与命运依然与自己的故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尝试用介入性的姿态进入历史的缝隙,通过对海内外漂泊的生命个体的记录,呈现出真实的社会图景,在更具有跨域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同时,形成对中国历史的另一维度的叙述。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海外华文非虚构写作由于其题材很难拉开与生活的距离,容易让读者怀疑其客观性,在史料文献的运用上,如何把握好文学、历史、资料之间的关系,也是很难平衡的难题,海外华文写作群体较为分散,写作质量稳定性不强,缺乏具有高度艺术水准的代

8、表作等,这些都制约着新移民文学非虚构写作的发展。海外作家身处国际交流的融合地带,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海外华文写作应肩负更重要的文化传播使命。期待海外华文的非虚构写作,能够以其独特的域外视角和跨域身份,与国内外非虚构写作一起,用文学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我们呈现更为广阔的世界百态与精神图景。(摘编自张娟跨域“凝视”:新世纪海外华文非虚构写作的困境与出路,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还未能与文学反映论有机融合,所以“文学审美反映论”无法从根本上达到对文学本质的全面把握。B.文学世界里对“现实”的理解,既有不同作家的不

9、同理解,也有不同文本的不同处理,这些也可能成为人们对现实世界理解的一部分。C.海外华文非虚构写作虽然有跨文化的视角和审视现实与历史的眼光,但并不能说明他们的写作已经摆脱了“东方主义”式的民族偏见。D.与国内文坛非虚构写作相比,海外华文非虚构写作更倾向于记录海内外漂泊的个体生命,在跨域视野中展现多元的社会图景和文化体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有关于文学本质的探讨,但是材料一侧重于理论的发展与局限性,材料二则侧重于理解的多重维度。B.非虚构文学依托现实世界要求坚持事实但并不排除叙事的技巧,现实主义文学则强调在认知层面要符合现实世界逻辑。C.因为中西文化

10、的差异,一些美国记者以西方人的观察视角写的“中国故事”虽有鲜明的纪实主义风格,但仍难免偏颇。D.海外华文非虚构写作由于在写作主体、客体、受体等方面与国内文坛非虚构写作存在差异,制约了其稳定、高质发展。3.依据材料二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对相关文学作品的阐释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A.夏衍的包身工真实地记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文中穿插了不少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和饱含情感的议论,具有典型的非虚构文学特征。B.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虚构了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迷乱疯狂的主人公以各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凸显出小说的非现实性。C.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中主人公大卫一生的遭遇有融入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虚构

11、与现实交融,多层次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真实面貌。D.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写未来人类实施流浪地球计划寻找新的家园的故事,恢弘想象背后是对现实世界人与人、人与家园关系的深刻思考。4.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结合材料一、二,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4分)5.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海外华文写作如何在理论与实践中更好地肩负起文化传播使命?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嫁女温亚军这晚,男人手气好,总算和了两把牌,到了家,男人认为没输钱不用看老婆的脸色,便撑出一份轻松跟女人说,今儿个运气来啦,赢了几个

12、。女人对男人的这种话不感兴趣,她对男人也不抱任何希望。如果不是顾及到他们有个女儿,早就跟他离婚了。这些年来,男人倒腾过各种事情,但做什么都挣不到钱,就算女人不说,他的心性也懒了,关键是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来二去,被一帮老弱病残勾引着去打麻将,很快就上了瘾。慢慢地,女人对男人心灰意冷,很少主动与男人说话。这天夜里,女人等这么晚,就是要告诉男人,有人给女儿提亲了。女人呼地扯开被子,满面怒容,可她竟然压住了火气,轻描淡写地说,小伙子的腿得过小儿麻痹,一条腿是个摆设,家在郊区够了!男人忍不住了,他打断女人的话,叫道,我不同意!他们的女儿脑子有点儿问题,小时候看不出来,只觉得反应比别的孩子慢,到了上学

13、时,才知道是智力有障碍,去了好几家大医院,民间的偏方也搞到不少,可没一样能把女儿的智力提高的。女儿念了四年一年级,除了给越来越小的同学当陪读,没别的起色,只好回家待着。这样的女儿成了男人和女人共同的一块心病。一夜的煎熬,熬出了他作为父亲的所有温情,一种捍卫女儿幸福的决心激荡着他,他要当面替女儿回绝。可是,提亲的人没来,直到女儿偷偷地告诉他,妈妈拒绝了上次来给她提亲的那个人。男人心里一震,老婆没犯糊涂。沉闷了几天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他在女儿胖乎乎的脸上摸了摸,笑道,你妈做得对,爸也是这个意思。女儿的胖脸立马耷拉下来,委屈地说,那我怎么办,你们不叫我当新娘子啊?谁说她脑子不好使,心里明镜似的。她

14、也是少女啊,转过年都二十一岁了,身体发育正常,情窦早开了。男人心里一酸,泪水滚到脸上。他赶紧抹掉,对女儿说,你放心,爸妈一定给你找个好人家,叫你做上新娘。女儿脸上一下阳光普照,她急急地问道,哪天?明天,还是后天?下雪的时候!女儿仰头望着天,那什么时候才会下雪呢?气候变暖,好几年都没下雪了。男人心里踏实下来,顾不上女儿伸手左算右算下雪的日子,他急着去赶牌局了。什么时候下雪,他哪管得了?不过,在打牌闲聊时,男人多了个心眼儿,叫牌友们帮着打听打听。牌友们哼哼哈哈,女人四处打探,都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其实说白了,好人家谁又看得上他的女儿?有天晚饭后准备出门时,男人看到女儿站在院子,面对清冽的月亮,伸出

15、双手轻轻叫着,快下雪快下雪吧! 女儿的叫声像把利刃,刺到了男人的心上,他收住脚,没了一点打牌的心思,站在那儿发起呆。月光似水一般,泼洒到地上,湿乎乎的,冒着蒸汽似的。男人的眼睛被蒸汽熏得通红。过了几天,牌友竟然真提了一门亲事。这次不但是个小伙儿,身体没任何残疾,而且长得也说得过去。只是,他的家境情况很差,家在郊区的郊区,正儿八经的农村,小伙儿从小没了父母,由他的两个姐姐抚养大,这个家也太穷了,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儿都不过分。婚期定在一个月后,两头都忙乎起来,得下彩礼,准备嫁妆,布置新房。没想到,女儿的脑子在结婚这件事上比正常人还要正常。办嫁妆时,她的想法很多,虽然家里穷,但女人不忍心,不愿

16、看到女儿不开心,别人嫁女儿办得起的嫁妆,她也办得起。为了这个办得起,女人走遍了娘家、亲戚家,好听的话、可怜的话说了一大堆,隔几天凑够了买电视机的钱,再隔几天才买回来DVD。到最后,女人像榨尽的油渣儿,干得成粉末儿。婚期临近,男方预订了一辆大轿车,说两家离得远,还得走一段乡间土路,小轿车不方便,一辆也坐不下几个人,得租好几辆。说白了,是没钱租小轿车。再有几天就出嫁了,女人看到女儿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不忍心给她说租车的事,一旦女儿的目光望过来,男人又赶紧躲避开。望着女儿欢快的背影,男人开不了口。最后,他还是出门了。晚上,男人回到家,没等女人发火,他递上一百二十块钱,把女人的愤怒堵了回去。男人说,给

17、,用这钱租小车吧。在女人疑惑的目光里,男人自顾自去厨房吃了几口剩饭,早早地回屋睡下了。接连几天,他又陆续交给女人四五百块钱。租车的事终于解决了,女人长舒了一口气,心里的负担终于卸下了。女儿出嫁的前一天,女人检查每个细节时发现,前阵子暴雨,院子外面的胡同口下水道堵塞,有人挖了一道沟应急排水,雨停后没人管了,到现在也没填上。这可不行,迎亲的小车开不进来,停在胡同口显示不出是自家租的小车。女人便借来一把铁锹去填埋渠沟,忙乎了半天,也没把渠沟填上。这时,女儿跑来叫女人回家接电话。电话是男人的那些牌友打来的,说她男人突然晕过去了,让她赶紧过去。女人气不打一处来,但还是和女儿去了他们打麻将的地方。只见桌子

18、上、地上到处是麻将牌,牌友将男人抬到桌子上,已经掐人中救醒了。男人的脸色异常惨白,眼神飘移不定。女人很生气,在众人面前不好发火,狠狠地掐男人的胳膊。男人疼得抖动着嘴唇,虚弱地说,你别掐了,好吗?男人说,我身子里没多少血了女儿傻傻地问道,爸,你的血去哪儿啦?男人抚摸了一下女儿胖嘟嘟的脸说,血给我女儿换高兴去了女人的心颤了一下,惊诧地望着男人。男人的脸在昏暗的日光下白得像一张纸。女人垂下头,低声对女儿说,走,扶你爸回家,我还要去填胡同口的那条渠沟呢。(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以插叙的方式交代了女人对男人态度的缘由以及他们女儿的不寻常,有

19、利于调动读者的阅读欲望,为下文嫁女儿埋下伏笔。B.“榨尽的油渣儿”“干成粉末儿”形象地写出女人为给女儿办嫁妆即使倾尽所有也在所不惜,充分展现了女人的坚韧以及母爱的温度。C.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无名无姓,作者只用男人和女人来表明身份,这种称呼上的设定也暗含平凡小人物遭受生活之苦的普遍性。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自然贴切地对人物的生活困境、言行活动与内心隐忧等展开叙述,也能有克制地表现人物的心绪情感。7.文中关于男人打牌内容的叙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男人在“麻将桌”上分外地痴迷上瘾,女人怒其不争却也没有办法,只能以冷暴力的方式来表达抗争。B.生活的挫败抹去了男人的热情,他只能转向对那

20、一方小小的四角麻将桌,他的沉沦也是源于对生活的无望。C.“嫁女”这件大事使男人不得不直面现状,慢慢收敛了打牌的心思,出于父亲的责任感开始为女儿筹划。D.小说结尾处男人晕过去被牌友抬上麻将桌,地上的麻将牌到处都是,强烈的对比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意味。8.因为“嫁女”,无能且好赌的男人有了多次“温情”的流露,请结合原文内容加以概述。(4分)9.学校读书小组孟同学就此文撰写了一则阅读札记,请你结合这则札记的内容对小说的艺术特色作简要赏析。(6分)“读嫁女这篇小说,就像走在昏暗的洞穴中,在将要走出洞口的一刹那,迎面一缕阳光突然照亮了整个洞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节选自韩非子用人)材料二:闰月,乙卯,上宴近臣于丹霄殿。上曰:“徵、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徵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魏徵对曰:“臣以事为不可,故谏;陛下不从而臣应之,则事遂施行,故不敢应。”

22、上曰:“且应而复谏,庸何伤!”对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臣心知其非而口应陛下,乃面从也,岂稷、契事舜之意邪!”上大笑曰:“人言魏徵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上问魏徵曰:“群臣上书可采,及召对多失次,何也?”对曰:“臣观百司奏事,常数日思之,及至上前,三分不能道一。况谏者拂意触忌,非陛下借之辞色,岂敢尽其情哉!”上由是接群臣辞色愈温。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徵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上谓侍臣曰:“

23、朕比来决事或不能皆如律令,公辈以为事小,不复执奏。夫事无不由小以致大,此乃危亡之端也。公辈常宜为朕思炀帝之亡,朕常为公辈念关龙逢注之死,何患君臣不相保乎!”上谓魏征曰:“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对曰:“然。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注关龙逄,夏桀之臣,桀荒淫无道,遂进谏,桀囚而杀之。(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人臣A皆宜B其能C胜D其官E莫怀F余力G于心H莫负I兼官之责J于君11.下列对

24、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乙卯,文中以干支来纪日,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中“乙卯”用法不同。B.何伤,意为妨碍什么,“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中“何之”表示到哪里去,两者结构相同。C.造次,意为轻率、随便,与红楼梦中“宝玉自知说得造次了”中“造次”意思不同。D.“小人竞进矣”与“万类霜天竞自由”、“念往昔,繁华竞逐”三句中的“竞”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非认为明君使臣下的职事不扰、职责分明,能够各展所长、各立其功,那么就不会争斗角力、互相伤害,从而达到治世的最高境界。B.太宗在丹霄殿大宴近臣时提到魏徵每次进谏时,太

25、宗如果不听从,魏徵就不应答,魏徵认为臣子不可以当面顺从,背后却说另一套。C.在讨论国家安危根本所在时,群臣怕忤旨不敢行谏,唯独魏徵直言相谏,指出太宗在贞观初能躬行节俭,近来却渐渐开始大兴土木。D.太宗希望臣下不要因为事情小就不再启奏,隋炀帝灭亡的教训、关龙逄死谏的忠诚无畏都应彼此念及,这样君臣才能相互保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2)况谏者拂意触忌,非陛下借之辞色,岂敢尽其情哉!14.选官用人是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重要问题,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韩非、唐太宗与魏徵三者在选官用人方面不同的观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

26、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 16题。东归道中(其二)赵嘏未明唤僮仆,江上忆残春。风雨落花夜,山川驱马人。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此日念前事,沧洲注情更亲。注沧洲:滨水之地,常指隐士居处。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色未明诗人就迫切地唤醒僮仆踏上“东归”之路,这与陶潜归去来兮辞中“恨晨光之熹微”所表达的情感类似。B.残春风雨之夜,落花纷纷;天地山河之间,驱马奔走。颔联虚实相生,在时空转换中呈现的画面充满象征意味。C.诗人揽镜自照,满头华发,不禁生出岁月蹉跎之感。“星星”“草草”叠词的选用,不仅形象可感而且曲婉深挚。D.尾联诗人回想起从前官场的旧

27、事,更觉得亲情之可贵,从而点明“东归”之旨,回归沧洲追寻内心真实情感的呼唤。16.诗人将自己对自然与生命、自我与世俗的思考诉诸笔墨,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 _,_”,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2)庄子在逍遥游写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用朝菌和蟪蛄这类昆虫来感慨生命短暂与渺小,苏轼在赤壁赋中也有类似的慨叹“_,_。”(3)古之君子敬小慎微,重视“小”处,如司马迁屈原列传“_”,表明“小”也可以表

28、达深远的意义;又如欧阳修伶官传序“_”,指出“小”也会酿成大的祸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当下,微短剧、微综艺发展如火如荼,在影视领域掀起一股注重强情节、快节奏的“短视频化”创作热潮。然而,与这一趋势形成鲜明对比,另一类弘扬农耕文明的影视作品主打工笔细描为重心,讲求娓娓道来,给观众营造了一种沉静美好的慢生活空间,在治愈心灵的同时,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立意和审美上的创新突破,在影视创作领域引领了一种新风尚。田间嫩绿的秧苗、一天劳作后归途上的落日余晖、深夜抢收水稻时夜空突然绽放的烟花都凸显出此类创作特有的诗意与温情

29、,观众们看过之后瞬间感觉“被治愈”了。但随着作品数量增多,农耕文明影视创作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在弱化了竞争、对抗等戏剧张力之后,琐碎的日常劳作内容如何避免变成流水账,过滤了复杂社会关系、只过小日子的情节如何避免变成“电子榨菜”,这些问题成为农耕文明影视创作的瓶颈。单靠打卡旅游、走马观花地体验田园生活,已经很难引发观众的深层心灵共鸣,台前幕后的创作者必须对农耕文明进行切实了解、深刻体会。18.下列句子中的“都”和文中加点的“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B.阿Q后来连“灯”“烛”都讳了。C.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D.都是天公不作美,我们才

30、没法玩得痛快!19.引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引号的作用及表达效果。(4分)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人类最深沉的感情,是对土地的感情。_,而是很具体的,每个人,对土地的感情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表达方式。很多年前,当日寇的铁蹄践踏我们的大好河山时,诗人艾青写过这样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时读这样的诗句,很多心怀忧戚的中国人泪珠盈眶,热血沸腾。大半个世纪过去,时过境迁,今天我们读

31、这两句诗,_。为什么?因为,人们对土地的感情依旧。尽管土地的色彩已经有了很多变化,但是中国人对故乡、对历史、对民族、对祖国的感情并没有变。很多年前,作为一个知青,我曾天天和泥土打交道,劳动繁重,生活艰苦,然而没有什么能封锁住我憧憬和想象的思绪。面对着脚下的土地,我经常沉思默想。我在田野里干活时,凝视着脚下的土壤,情不自禁地会想:这一撮泥土,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来自唐古拉山,还是来自昆仑山?是来自天府之国的奇峰峻岭,还是来自神农架的深山老林?抑或是来自险峻的三峡,雄奇的赤壁,秀丽的采石矶,苍凉的金陵古都?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一个包含成语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32、不超过12个字。(6分)22.以上文字选自一则演讲稿,请简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关机”“重启”“升级”是电脑运行的三种模式。人生也是如此。人生旅途中,遇到困境有的人选择关机模式,摒弃杂念,沉淀休整;有的人选择重启模式,转换思维,再启新程;有的人选择升级模式,增值更新,提升内核。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A2. D3. B4.白居易的观点是认为文章应该为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反映现实

33、而作,属于文学反映论的思想: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观,诗文基于现实营造的文学世界与现实世界是同构的:现实情怀永远是文学发展的根本内驱力,但只把诗文理解为对现实的反映,不能够全面反映文学的本质。(第点2分,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结合材料并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5.树立问题意识、培植现实情怀,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有机融入到对文学的理解之中:从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展开对现实世界的多维度理解,以文学作为人类超越性活动的理念进行反思和创作;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厚植家国情怀,正视文化差异,摒弃民族偏见;充分利用跨域身份在跨域视野下对中国历史、中国人的生活进行多维度

34、审视与创作;加强与国内文坛的交流协作,合理运用史料文献,重视作品的客观性,努力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准。(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三点中需兼顾理论和实践,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结合材料并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6.A7. D7.男人得知提亲一方患有小儿麻痹,坚决不同意,捍卫女儿幸福的决心展现出男人对女儿的温情;男人“哄”女儿下雪的时候给她找个好人家,但面对单纯善良的女儿又心知很难找到,因此红眼流泪,流露出对痴傻女儿担忧关切和心酸心疼;男人用他的“血”换来女儿的“高兴”,展现出一位父亲对女儿坚忍而伟大的爱。(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8.小说摹写底层小人物的艰难生活,男人、女人为痴傻女儿的

35、婚事苦心操持,如同在昏暗的洞穴中行走,围绕“嫁女”过程种种难处的日常叙写,为男人最后的“献血”(卖血筹钱)积蓄力量:结尾揭示悬念,男人为给女儿办一场体面的婚礼,不惜多次卖血来筹钱,最终作为丈夫、父亲的身份都重获认可,平淡无奇的过程有了陡转,就像突然间阳光照亮洞穴,虽生活在苦难之中却勇敢地创造爱与希望,带给人极大的震撼与感动。(每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9.CEH11. C12. C13.(1)太平国家的臣子,为国立功来履行职守,在官位上展现才能来接受职务。(2)况且行谏的人违背圣上的旨意触犯圣上的忌讳,如果不是陛下言辞脸色和悦,怎么敢尽情陈述呢?14.韩非认为选官用人应遵循天道、顺应人情

36、,做到赏罚分明(依“法”用人): 太宗认为选官择人应亲贤臣远小人(任人唯贤):魏徵则认为乱世主要看才能,治世则须才德兼备(因势而变)。(每点1分)15.D16.残春之夜,风雨落花,写出艰苦的自然环境下美好生命的短暂易逝(或隐喻自身满腹才华却屡遭世俗的摧折):驱马山川,则写出广阔的自然天地之中自我生命的渺小、孤独与不断劳碌奔走的艰辛与无奈:回望往事,汲汲功名却仍落魄潦草一生,因此诗人以“沧洲情更亲”表达自己遵循内心归隐山水之志,而摒弃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追求。(每点2分,结合诗句分析,兼顾“生命与自然、自我与世俗”,言之成理即可)17.(1)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

3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18.C19.“被治愈”中引号表示突出强调,强化了温馨的农耕生活场景带给人的内心感受,可以抚慰内心、 治愈创伤。“电子榨菜”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一些农耕文明影视创作在内容上过滤了复杂的社会关系,都是过小日子的情节, 内容单一, 这就如同佐食的榨菜, 缺乏(精神)营养,生动贴切。20.删去“为重心”:“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面加“内涵”或“价值”:将“提升”改为“加强”。21.参考示例:这种感情绝不是虚无缥缈的;依然会怦然心动/仍然会心潮澎湃22.选取全国代表性的景点,内容富有画面感,能激发听众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想象,引发共情与热爱:以问句引出泥土来源的话题

38、,又以多个问句构成排比,展开联想,引人思考,增强语势:采用“是还是(抑或是)”的句式以及词性相同、结构相同的短语,形式整齐,有回环往复的音韵效果,富有抒情性和感染力。参考译文:材料一:听说古代善于用人的君主,必定会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并且赏罚分明。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立功业: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赏罚分明,伯夷、盗跖就不会混淆。这样一来,黑白就分明了。太平国家的臣子,为国立功来履行职守,在官位上展现才能来接受职务。做臣子的都能发挥他们的才能,胜任他们的官职,而不需要把余力保存在心里,不需要对君主承担兼职的责任。明君使职事不相干扰,所以不会发生争吵:使臣下不兼任官职,所以各自都

39、有擅长的技能;使人们不为同一件事情而立功,所以不会发生争斗。争吵平息了,擅长的技能表现出来了,强弱之间就不会争胜,如同冰炭不在同一个器皿中一样,天下没有人会相互伤害,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材料二:闰月,乙卯,太宗在丹霄殿大宴亲近的大臣。太宗说:“魏徵与王珪尽心竭力地侍奉原来的主人,所以我能重用他们。然而魏徵每次进谏, 我不听从;我与他讲话, 他也总是不做应答, 为什么呢?”魏徵回答说:“我认为事情不可行,所以谏阻:陛下不听从谏阻而我如果答话,那么事情便得到施行,所以不敢应答。”太宗说:“暂且应答而后再谏阻, 又哪里妨碍什么呢?”答道:“过去舜帝告诫群臣:你们不要当面顺从,而背后却说另一套。如果我

40、心里知道不对嘴上却答应陛下的意见,这正是当面顺从。难道这是稷、契侍奉舜帝的本意吗!”太宗大笑着说:“人们都说魏徵行为举止粗鲁傲慢, 我看他更觉得妩媚可爱,正是因为如此呀!”太宗问魏徵:“众位大臣的上书多有可取,等到当面对答时则多语无伦次,为什么呢?”魏徵答道:“我观察各部门上奏言事,常常思考几天,等到了陛下的面前,则三分不能道出一分。况且行谏的人违背圣上的旨意触犯圣上的忌讳,如果不是陛下言辞脸色和悦,怎么敢尽情陈述呢?”于是太宗接见大臣时语言脸色更加温和。十二月, 癸丑, 太宗与大臣们讨论安危的根本所在。 中书令温彦博说:“深愿陛下能经常像贞观初年那样,那就好了。”太宗问:“朕近来听政有所懈怠

41、吗?”魏徵说:“贞观初年的时候,陛下一心节俭,不倦怠地求谏。近来则营建修缮之类的事渐渐多起来。行谏都颇觉得触犯圣意,这就是与当年的不同处。”太宗拍掌大笑着说:“确有其事。”太宗对亲近的大臣说:“近来朕裁决事务有时不能够尽依法令,你们认为这是小事,不再固执地启奏。凡事无不因小而致大,这是危亡的先兆。望你们经常为朕考虑到炀帝的灭亡,朕也经常为你们念及关龙逢的死,如此还担心君臣不能相互保全吗?”太宗对魏徵说:“因官职而去选择人才,不可轻率随便。任用一位君子,则众位君子都会来到:任用一位小人,则其他小人竞相引进。”答道:“是这样。天下未平定时,则对于一个人专取其才能,并不看重和考察其德行:动乱平定后,则不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不能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