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2139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当前,我们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非常迅速。有种说法,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 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世纪之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文献异军突起。但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大脑成了各类知识竞相涌入的“跑马场”,很少有消化吸收的机会。手机、电脑等各类新媒介抢占我们的视听空间,不断投递各种信息,阅读越来越碎片化、快餐化。久而久之,

2、读者又会感到空虚,觉得这种阅读留不下什么东西。同时,商品经济催生了新的价值观,那就是以实用为标准来衡量一切。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很容易缺失作为人的最重要的东西精神。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时常感到焦虑,迷惘于进退失据。这是一种文化转型时期的重要特征,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在纸张发明之前,文字主要凭借甲骨、竹简来记载和传播,受到载体的制约,文字通常很简约。东汉之后,纸张开始大量出现,图书有了市场,于是书店应运而生。书店的出现,说明文化普及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文化典籍,新颖的文学创作,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接受。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问世之后,可以使“洛阳纸贵”,就是鲜明的例证。雕版印刷,尤其是北宋

3、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更是伟大的发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及时地把这一发明记录下来。他说,如果印数较少,活字印刷未必占有优势;如果印上千份,就会显出神奇的效果。印刷时,一般备用两块版排字,一版印刷时,另外一块版上业已排好字,一版印完,另一版迅速跟进,这样轮番进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书籍数量得以成倍增长,读者阅读极为便利。雕版印刷的发明,使得书籍成倍增加,流通更加便利。这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不承想又衍生出另外一种趋势,即书多了,人们反而不再愿意精读。宋人读书很多,崇尚心解经典,都觉得自己近似圣人,甚至以圣人自居。对于如何成为圣人,却有不同的看法。朱熹认为,一个人要想立足于社会,首先要读书,

4、并且要熟读圣贤书,即多读经典。陆九渊的观点与此相反,他认为,圣人的时代,可读的书并不多,如果跟在圣人后面读书,只能读到糟粕。朱熹、陆九渊的是非曲直,这里姑且不论。他们所处的环境是一样的,面对的问题也是一样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他们都承认,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具有颠覆性的能量,读书方式也必然发生重要变化。就像纸张的发明,促使文化普及、重心下移,过去被少数人垄断的学术文化迅速为大众所熟知。雕版印刷的发明也具有这种革命性意义,人们也不再迷信权威,而是更多地强调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这种学风的变化固然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同时也与这种文字载体的变化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对“快餐”文化、舶来的“短平快”

5、文化已经有了不满足感。“快餐”文化、“短平快”文化可以迅速捕获大部分人,但是很难在人的心灵上扎根,于是人们又觉得多读经典是必要的了。那么,我们该怎样选择呢?答案就是:坚守中华文化传统,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作为一个中国人,最终还要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回到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去。近十来年,人们都在探讨如何回到中华文化本位,以应对时代的挑战。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大的历史观角度来看待。中华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极具包容性。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朝代不断更迭,不同部落、不同民族不断融入中华文化的大家庭。西方的一些观点,如“崖山之后无中国”“新清史”等,从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来看,这些论点根本站不住脚。崖山就是南宋

6、小皇帝投海的地方,持“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论者,无外乎认为,蒙古族入主中原,中华文化就断了。所谓“新清史”,是说清军入关后,中华文化也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概念。事实上,中华民族的构成,本来就是多元一体。任何一个民族入主中原之后,都要认祖归宗,蒙元、满清也不例外。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始终屹立不倒,最根本的原因不在军事实力,不在政治实力,而在文化。支撑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而它的“根”就在我们的经典里。中国的经典很多,除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儒家经典之外,还有文学经典、历史经典、哲学经典,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中国红色经典等。事实上,经典早已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当中,作为炎黄子孙,

7、你可能尚未察觉,可能没有读过这些书,但是你的血脉深处是有这些文化基因的。这是从一代代人的耳传口授,乃至一代又一代人的阅读当中生发出来的。如果每一个人、每一代人,都可以在经典的阅读和传承中收获感动,那么我们的文明是永远不会衰落的。(摘编自刘跃进今天,为何读经典)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使人们因自己知识的匮乏而感到焦虑、迷惘,人们意识到,必须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B.纸张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以及如今手机电脑等各类新媒介的使用,都会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及文化传播方式发生变化。C.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在中国的经典里,阅读中国经典不仅能增加知识,

8、更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D.中国经典包括儒家经典、文学经典、红色经典等种类,不管是否读过,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都会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汉之前,甲骨和竹简是文字的主要载体,文字受载体的限制往往非常简约;东汉之后纸张成为文字的载体,载体的变化使文字变得繁复。B.据史书记载,东汉王充“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市肆”即书店,以此可佐证文中所写“东汉之后书店应运而生”的观点。C.陆九渊是“心学”学派的创始人,他强调“发明本心”,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们心中。“心学”学派的诞生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有关。D.中华文化具有包

9、容性,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尽管朝代不断更迭,但不同部落、不同民族都不断融入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始终绵延不断。3.有些西方学者认为清军入关之后,中华文化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概念了。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反驳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清朝的统治范围不等于“中国”,“中国”特指长城以内的“汉地十八省”,而不包括内蒙新疆、青藏等内亚地区。清朝的成功统治,是因为始终保留了满族特质。B.清朝之所以能够维持二百多年的统治,在于清朝统治者能够有效利用与内陆亚洲各个非汉民族的文化联系,来巩固全国统一,尤其是在边疆地区。C.清朝不仅仅是统治的地域包含了广阔的内亚地区,更是在思想、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展

10、现了与前朝不同的内亚特性。D.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征服王朝,而成功的关键在于,满族的统治者采纳了系统的汉化政策,乾隆皇帝甚至把中国历代帝王庙从南京迁到了北京。4.本文虽是学术论文,但语言却颇具亲切感,请分析本文是如何做到的。(4分)5.学术论文发表时,一般都有内容摘要。班级读书小组要为这篇论文撰写内容摘要,请你列举出写作要点。(6分)(二)现代文阅读 II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谁解造物心黑瑛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片土地邃奥清幽,凡尘不染,像是造物者的“禁苑”被长期禁闭着,直到近年才被人们发现。一些被世俗的审美观念渐染已久的人们,第一次来到它面前时,简直目瞪口呆,搜

11、索枯肠也难以为这片土地取个名实相副的名字,不得不以附近有九个小山寨为由,名之曰“九寨沟”。山以仙名,水以龙灵,“九寨沟”这个带有原始味道的名字,不但没有使 它减色,反而使它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更加迷人了。顾名思义,九寨沟应该是以水取胜的。的确是这样,那岷山的千里雪峰为它提供了不竭的水源,雪水沿着两条几十公里长的山谷泻出,时而融融泄泄,时而突蹿奔跳,有时汇为平湖.有时跌为飞瀑,一路由南向北合为一水后流出沟口。从最高的水源到沟口,有几百米的落差,这构成了九寨沟湖瀑交错的特殊景观。在沟内,百尺千寻的大瀑布或如银河倒倾,或如九派分泻,莫不摄人心魄,而在沟水向下跌落的崖岩边缘上,长着一排排叫作“高山柳”的

12、灌木,看上去,一道道水就如同从一排排灌木丛中喷泻而出。这些高山柳的根,一部分深深扎进岩缝中,用以固定自己,另一部分则作为气根裸露着浮在水面,用以汲取营养。那些长长的红色气根,被流水冲击着,根须都向着前方,一排排的像是梳理整齐的红发。人们常常被这种一道柳林、一道流瀑的奇异景色吸引,却无从知道这些高山柳是怎样在急流中求得生存的。人们看到,在岸边的山坡上,也有不多的高山柳。它们稀稀落落地掩没在草木丛中,这些幸运者的生存条件无疑要好得多,但和那些搏击在激流中的同伴们相比,不但形貌显得委琐,生命的光彩也黯淡得多。人们在高山柳旁注目流连,嗟叹不已。谁也不知道它们在激流中已经坚持了多久、还能坚持多久,但人们

13、从它们根须鲜红的颜色中,看到了它们躯体中仍然激荡着向命运抗争的热血。高山柳何故要立足于湍流?又何以能立足于湍流?这可以做出各样解释,但人们更有理由相信这是出于造物者大自然的安排,因为这里的水一滩一瀑、一溪一湖似乎都经过了精心设计。九塞沟的水是奇特的,但九寨沟的水绝非仅以奇特的流动形式取胜。如果用“奇”字来形容九寨沟的流动之水,那么九寨沟的静止之水带给人们的则是梦幻般的境界。看遍沟内大大小小几十个湖沼,就会发现它们虽然形态不同、情调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弥漫在它们身上的神秘色彩。捧起一掬湖水,看上去都是那样纯净清澈,但这些同样纯净清澈的水在不同的湖里却幻化出不同的神采。有的湖底纹理斑驳,形

14、成不同的图案,透过清澈的湖水看去,就像水底铺了一块硕大的美丽地毯;有的湖底排列着体态玲珑的沉积物,或如碧花,或如翠叶,看上去宛如一片水下的园圃。特别是有些湖在不同的山林映照和不同的光线照射下,闪烁出奇异的波光水影有的蜿蜒如蛇游,有的横射如铜飞,有的明灭如萤光,有的突跳如磷火.你纵使览历过天下的湖海河川,面对着这呈现出奇光异彩的湖群也会如痴如迷。人们都知道,色终归是物的反映,在这一片神秘的奇光异彩后面,不外乎是水下的岩、藻.泥、沙,还有水上的日、月、风、云,而把这些平凡之物转化为神奇之色的是造物者一-大自然。但是,人们又是怎样理解造物者这种富物于色、化物为美的用心的呢?尘世喧嚣,追求功利者众多,

15、他们还色为物,只看到色后面物的价值。广袤的大地上,造物者的匠心经营是所在多有的,但在纷纭的人世间,色被亵渎、美被扭曲的事情也是所在多有的,这或许就是越在九寨沟这样的原始景象中,色才表现得越美、美才表现得越真的缘故吧!入沟越深,似平出世越远,当到达雪山脚下的几十里的长海之畔时,便会觉得自己的身与心完全回到了造物者的身边。这里的湖水清冽,幽深,一平如镜。周围翠绿的山林,把影子毫发毕现地倒映在湖面上,水中的山林看上去似乎比它的本来面目更加真切而鲜明。天空一碧如洗,而倒映在水中的碧空也由于涂上了一层青幽的色彩更显得深邃。在岸边凝神片刻,便会觉得满眼景物变成一片清绝碧透的光,难以分清哪是山林,哪是天空,

16、哪是湖水。一时天光幽幽,山林寂寂,似乎时与空都凝固了。在这种境界里,自己的心似乎与造物者的心产生了感应,所有的尘忧俗虑涤荡一 净,只落下心头的一片空明澄净。此时此刻,你或许深信,在形神交融的冥冥深处确有仙境存在。这个仙境当然不是只有几个仙人优哉游哉的蓬瀛仙岛,而是一种超俗之美在人的心灵中幻化出的境界,这个仙境是造物大自然的身影,这里也有你被美所升华了的心灵在这个身影上的映照。神仙事,莫须有。造物者是否精心为自己设计了这个“禁苑”,先不去管它,而眼前的事实是,九寨沟这个天造地设的造物者的“禁苑”已被人们敲开了大门。如果说造物者有心,那么它是多么希望它的心能为人们所理解;如果说造物者无心,那人们在

17、自然面前应该做一个有心人。望着摩肩接踵的来访者,你会想到:九寨沟还能被人们赏玩多久?天下还能再发现几个九寨沟?写于1990年4月22日地球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叙述了九寨沟得名的原因、九寨沟湖瀑交错的景观等内容,后描写了高山柳、呈现出奇光异彩的湖群、几十里的长海等景物。B.九寨沟的命名虽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这个带有原始味道的名字却使九寨沟更加迷人,同时又符合九寨沟以水取胜的特点。C.九寨沟流动之水的特点是奇特,而静止之水的特点是神秘,令人觉得梦幻。文章如此对比,意在表明作者更喜欢九寨沟的静止之水。D.文章所写的是著名风景胜地九寨沟,对九

18、寨沟的景色描写细致入微,但文章并不限于描写景物,还表达了景物之外的思考。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中,四个六字整句富有节奏感,写出岷山雪水一路流泻呈现出的多样状态。B.句子中的“莫不摄人心魄”写人们面对磅磷恢弘的瀑布不禁失神惊慌的感受。C.句子中“有的”运用排比和比喻,写出了不同的湖水所具有的不同的特点。D.句子既承接了上文所写的“神仙之事”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下文,转为对现实的思考。8.文章以两个问句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文章题目为“谁解造物心”,请简要概括“造物心”在文中具有的多重内涵。(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

19、(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楚平王即位,使伍奢为太子建之师,费无极为少师。费无极无宠焉,欲谮诸王,曰:“晋之伯也,迩于诸夏,而楚辟陋,故弗能与争。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从之。故太子建居于城父。费无极言于王曰:“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齐、晋又交辅之,将以害楚,其事集矣。”王信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太子。未至,而使遣之。三月,太子建奔宋。王召奋扬,奋扬使城父大夫执己以至。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既而悔之,亦无及

20、已。”王曰:“而敢来,何也?”对曰:“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再奸也。逃无所入。”王曰:“归。从政如他日。”无极曰:“奢之子材,若在吴,必忧楚国,盍以免其父召之?彼仁,必来。不然,将为患。”王使召之,曰:“来,吾免而父。”棠君尚谓其弟员曰:“尔适吴,我将归死。吾才不逮,我能死,尔能报。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择任而往,知也;知死不辟,勇也。父不可弃,名不可废,尔其勉之!”伍尚归。奢闻员不来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王皆杀之。(节选自左传昭公十九年二十年,有删改)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

21、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偏信朱异,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注 城父:楚国一个 靠 近边境的城邑。 棠君尚:伍尚时为棠邑大夫,所以称为“棠君”。员:伍员,字子胥。伍尚、伍员都是伍奢的儿子。 旰食:指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

22、,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闻 A 免父 B 之命 C 不可以 D 莫之 E 奔也 F 亲戚 G 为戮 H 不可以 I 莫之 J 报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说,通“悦”,高兴,与石钟山记“然是说也,余尤疑之”中的“说”词义不同。B.再,指第二次,与曹判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词义相同。C.阙,指宫殿门前两边的大型建筑物,又可用来指代官殿、朝廷、京城等;文中指京城。D.善,认为正确,意动用法,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费无极没有受到太子建的宠信,于是

23、就在楚王面前诬陷太子建,先是进言让太子建离开京城去驻守边邑,后又说太子建将要反叛。B.奋扬受楚王之命杀太子建,但他有感于太子建对他的恩德,通知太子建逃跑;楚王问罪于他,他直言相告,最终楚王没有治他的罪。C.魏征认为,唐、虞治理天下能够兼听四方,而秦二世偏信赵高、梁武帝偏信朱异、隆场帝偏信虞世基,导致他们对国家的情况茫然无知。D.楚平王属于魏征所说的“暗君”,他偏听偏信于费无极,冤杀了伍奢和伍尚。作为一国之君不能偏听偏信,而应该兼听各方意见。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尔适吴,我将归死。吾才不逮,我能死,尔能报。(4分)(2)是以圣无不照,故共、稣之徒,不能寒也。(4

24、分)14.伍奢听说伍员没有前来,说:“楚国君王和大夫恐怕不能按时吃饭了!”其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太白岭王安石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注巃嵷:高峻的样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太白岭上,诗人看到了或厚或薄的烟云、疏密有致的树和石等景物。B.诗歌中,“鸟语乐”写乐景,“鱼行迟”写哀景,以乐写悲,更增悲情。C.诗歌前三联描写太白岭的景色,最后一联抒情,触景生情,情景相生。D.

25、尾联把眼前景色和百姓生活联系了起来,体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的情怀。16.首联是如何写出太白峰之高峻险要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也提出了类似的思想,“ , ”两句就强调国君应赏罚公正,不能因个人喜怒施恩或惩罚。(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 , ”两句,描写神仙们驾云驭风而来的情形。(3)小刚临摹了一幅身着铁衣的古装戍边战士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有想好。李老师认为不妨直接使用古人的成句,比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

26、文字运用 I (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经验之谈”历来被奉为圭臬,许多人认为只要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到一定时候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其实, ,因为它不完全符合思维科学。当然,要写出好文章,多读书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类的知识经验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来传播和积累,个人的任何工作与创造,都是在前人已经积累的认识成果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读书是了解前人认识成果的有效方法。但是也应该看到,前人的认识成果对于新的工作与创造来说,只起原料的作用,犹如木工制造家具需用木料一样。然而,材料毕竟不等于家具。就写作而言,任何书本知识都不能直接变为文章,就

27、如同木料 。就专业特殊能力的锻炼来说,“读书破万卷”只是锻炼了记忆力,并未强调对感受、联想想象、思维等能力的锻炼。当然,在读书过程中,大脑各种功能的发动大都是无意的、自发的往往不是有意要拧成一股绳,只有在目标明确的专业创造和专业写作过程中,这些功能才非拧成一股绳不可。所以,具有综合性的写作能力也主要是在写作实践中养成。不经过创造与写作的直接实践,而认为只要“读书破万卷”, ,那是不可能的。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19.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请用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概括文段的观点。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40字以内。

28、(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 II (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洋洋洒洒,仿佛把偌大的江南织在一张清新、活泼、润朗的网里。春雨是赶着趟儿来的。连续几天,雨总是不紧不慢地飘着,开始是毛毛雨,看不见,拂在脸上,是丝丝的凉意。接着,雨下得大起来。雨滴落在水面,砸出好看的波纹。过些日子,枯瘦的河流丰腴起来,一座座山从苍翠转为碧翠。雨的滋润使得那些花啊,草啊,也不甘落后。昨天,坡上还只是冒出草的短芽,毛茸茸的;今早,草的嫩绿就连成了片。望过去,满眼都是 的景象。一犁好雨伴春来。雨的好,还反映在农事农活上。春耕、春播、春种是一刻也耽误不起的。闹春耕,增加了

29、很多新内容,尤其是今年,农家有了更多“宝贝”,比如犁田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大家总结得有些“牛气冲天”:过去春耕靠水牛、黄牛,累啊;现在舒服啦,“铁牛”“飞牛(无人机)”干活又好又顺溜,痛快!春雨沁润着田野,扑面而来的,还有滚滚的现代化气息。雨不会闲着,地也闲不着。菜园子已经被锄头翻弄了一遍,栽瓜种豆,每家每户忙得 。到谷雨时节,雨会下得很从容,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豌豆等将纷纷挂果,它们较着劲,看谁飞快鼓起来、胖起来、靓起来,热闹得紧。“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还等啥呢?抖擞抖擞筋骨,融入原野,干活去!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写成“淅淅沥沥、洋洋洒洒的春雨,仿佛把诺大的江南笼在一

30、张清新、活泼、润朗的网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2.语言文字运用I中“经验之谈”加双引号,语言文字运用II中“牛气冲天”加双引号,请比较分析两者表情达意的不同。(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语叫“圈层突破”,它的意思是说,人们如果想获得不一样的人生,必须不断打破已经固化的圈子,这样才能让人生不断走向更高的层次。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

31、细则1. A解析“使人们因自己知识的乏而感到焦虑、迷调”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的信息,人们焦虑、迷惘的原因是面对的知识太多,而且阅读呈现碎片化、快餐化的特点,同时商品经济催生了以实用为标准来衡量一切的价值观等等,而不是”自己知识的匮乏”。2. A解析“载体的变化使文字变得繁复”错误,原文第四段只是说受到甲骨和竹简这类载体的制约,文字通常很简约,据此推导不出纸张成为载体之后,文字就因此变得繁复的结论。3. D解析D项能够论证清军人关之后,中华文化依然一脉相承,因此可用来反驳“清军人关之后,中华文化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概念”的观点。4. 多处使用“我们你”这两种人称,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运用比喻,化抽

32、象为形象,使读者不觉得艰涩难懂,如“跑马场”“快餐”文化“舶来的“短平快”文化”。(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5. 本论文闸述了为什么要读经典和如何读经典这两大问题。读经典是知识经济时代,文化转型时期的需求。读经典要立足于中华民族的立场,阅读中国经典,回归中华文化传统。(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表述可以不一样只要能够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分条列举即可)6. C解析“意在表明作者更喜欢九寨沟的静止之水”错误,从文中看不出作者对九寨沟的流动之水和静止之水喜欢程度上的不同。7.B解析“面对磅磷恢弘的瀑布不禁失神、惊慌的感受”错误,这里写壮观的瀑布十分吸引人,好像把人们的魂魄勾走

33、了,以此突出景物的壮美。8. 揭示文章主旨,表达了对九寨沟乃至大自然被过度开发利用的忧虑,呼吁人们合理开发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两个问句,从“九寨沟”到“天下”,呈递进关系,直击人们心灵,启人深思。(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9. 希望人们从高山柳的身上,看到向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希望人们超脱世俗功利,追求真美。希望人们忘却尘忧俗虑,保持空明澄静的精神世界。希望人们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大自然。(每点2分写到其中三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10. CFH(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解析原文标点为: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亲戚

34、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11. D解析两个“善”字用法不同,“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与.友善”12. B解析“他有感于太子建对他的恩德错误,材料一第二段是说“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由此可知奋扬通知太子建逃跑,是因为他忠诚于太子建,不能怀有二心。13. (1)你到吴国去,我准备回去受死。我的才智比不上你,我能受死,你能报仇。(“适”“不逮”“报”各1分,句意1分)(2)因此圣明的君主无所不知(没有不知晓的),所以共工、鲧这一类的人,不能蒙蔽他。(“照”“徒”“塞”各1分句意1分)14. 伍员要为父兄报仇,将给楚国带来战乱。(3分,意思相近即可

35、)参考译文材料一:楚平王登基,派伍奢做太子建的老师,派费无极做少师。费无极得不到宠信,想在楚平王面前诬陷太子,说:“晋国能够称霸,是因为靠近中原,而楚国处在偏僻之地,所以不能同晋国争雄。如果大规模修筑城父的城墙,让太子驻守在那里,以便和北方各国通好君王收取南方,这样就可以取得天下。楚平王很高兴,听从了费无极的话。因此太子建就驻守在城父。费无极对楚平王说:“太子建和伍奢将率领方城以外地区的人反叛,齐国和晋国又一起辅助他,这将会危害楚国,这事就要成功了。”楚平王听信了他的话,把伍奢抓了起来,派城父司马奋扬去杀太子建。(奋扬)还没有到城父,便派人让太子建逃走。三月,太子建逃往宋国。楚平王召见奋扬,奋

36、扬让城父大夫把自己抓起来送到国都。楚平王说“话出自我的口,进入你的耳,是谁告诉了太子建?”春扬回答说:“是下臣告诉他的。君王曾经命令下臣,“事奉太子建要如同事奉我一样。下臣不才,不能随便怀有二心。下臣按照当初的命令对待太子,不忍心执行后来的命令,所以让太子逃走了。不久又后悔这样做,但已经来不及了。楚平王说:“你还敢来见我,为什么?”春扬回答说:“接受使命而没有完成,国君召见而不前来,这就是第二次犯错误了。下臣就是逃走也无处可逃。楚平王说:“回去吧。还像从前一样履行政事。”费无极说:“伍奢的儿子很有才能,如果他们到了吴国,必定会使楚国担忧,为什么不以赦免他们父亲的名义召他们回来呢?他们很仁义,一

37、定会来。要不然,将成为祸患。”楚平王派人召他们,说:“只要回来,我就救免你们的父亲。”棠邑大夫伍尚对他弟弟伍员说:“你到吴国去,我准备回去受死。我的才智比不上你,我能受死,你能报仇。听到赦免父亲的命令,不能没有人回去;亲人被杀戮,不能没有人报仇。赴死而使父亲得到叔免,这是孝顺:估算成功的可能性而行动、这是仁义:选择重任而前往,这是明智:明知必死而不躲避,这是勇敢。父亲不可以抛弃,名誉不可以废弃,希望你努力去做吧,“伍尚回去了。伍套听说伍员没有回来,说:“楚国君王和大夫恐怕不能按时吃饭了!”楚平王把伍奢和伍尚都杀了。材料二:贞观二年(628),唐太宗问魏征:“什么是明君和昏君?”魏征回答说:“君

38、主圣明的原因,是能够兼听各方面的意见;君主昏暗的原因,是因为偏听偏信。过去唐尧、虞舜治理天下,广开四方门路招纳贤才,广泛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因此圣明的君主无所不知(没有不知晓的),所以共工、鲸这一类的人,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却深居宫中,隔绝贤臣,疏远百姓,偏信赵高,到天下大乱、百姓叛离时,他还不知道;梁武帝偏信朱异,而侯景兴兵作乱举兵围攻都域,他竟然不知道;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到各路叛贼攻掠城邑时,他也不知道。因此君主如果能够多方面听取和采纳下属的建议,那么显贵大臣也不能蒙蔽他,这样下面的真实情况(民情)就一定能上达。唐太宗很赞赏他的话。15. B解析“鱼行迟,写哀景,以乐写悲

39、,更增悲情”错误,“鱼行迟”写的是鱼悠闲自得的情态,和“鸟语乐”“溪水不动”构成了和谐的画面。16. 正面描写。以“ 巃 嵷”一词直接写出太白山之高峻。侧面村托。以众山环绕着太白山来衬托太白山之高峻。比拟(拟物)。以骏马奔驰来写太白山山势,突出其山势高峻。化静为动。太白山好像向东南方飞驰一样,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太白山之高峻险要。(每点2分,答出三点、意思相近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17. (1)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2)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3)示例:铁衣远成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朔气传金析 寒光照铁衣

40、(每空1分如有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第(3)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符合语境即可)18.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会直接变为家具就能”下笔如有神”(每处2分意思相近即可)19. 写出好文章不仅需要多读书,还需要在写作实践中培养综合性的写作能力。(4分;其中,观点概括准确2分,符合递进关系的复句要求2分。字数不符合要求扣1分)20. 原句突出的是“浙浙沥沥、洋洋洒洒”强调春雨之多、春雨之连续不断;改强调的是春雨,失去了这种效果。原句“织”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轻柔的特点;改句用“笼罩”,不符合春雨的特点。(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21. 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生机勃勃

41、/春意盎然/欣欣向荣不亦乐乎(每空1分只要符合语境即可。不是成语不给分)22. “经验之谈”加双引号表示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种说法的否定,表明作者不赞成这种观点。“牛气冲天”加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牛”指”铁牛”“飞牛等,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现代化进程的赞美。(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语叫“圈层突破”,它的意思是说,人们如果想获得不一样的人生,必须不断打破已经固化的圈子,这样才能让人生不断走向更高的层次。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2、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圈层”。“圈层”是指固化的圈子,这个固化的圈子主要是指固化的环境,包括物质条件、人际关系等诸多要素。人们生活在一个固化的环境中,受到固化的环境的影响,久而久之,就可能思维僵化,丧失进取之心,坐井观天而不知天之大。其次要明确应如何突破”圈层”。突破”圈层”需要具有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需要具有敢于跳出圈层”的胆略,等等。此外,要注意材料“必须不断打破已经固化的圈子这样才能让人生不断走向更高的层次”中的“不断”“更高”等词语,意即打破了一个“圈层”,自我得到了提升但是也会形成新的“圈层”,新的“圈层”也会对人们形成新的束缚,于是人们需要不断

43、打破“圈层”,这样才能使人生境界不断提升。综之,本次作文须围绕“圈层突破”和”不断提升人生境界”的关系来写。参考立意勇于突破舒适圈,不断提升自我;敢于挑战勿安于现状;敢于突破旧我不断塑造“新我”突破”圈层”,不断超越:等等。作文评分细则评分时应以48分、42分、36分、25分作为切人点,把结构语言、论据的说服力说理的严性等要素作为重要的评分标准,上下浮动;54分以上作文在语言、思维结构论证等方面要尤为突出。基本评分细则(一)一类卷:48-60分切合题意,能够准确理解“圈层突破”的含义,把握“圈层突破”和“不断提升人生境界的关系;论证过程中,能紧紧围绕“圈层突破”和不断提升人生境界”的关系来展开

44、,而且思考深人,对“不断打破圈层”,不断提升自我有所论述:论证严谋,材料丰富,论据充实且能有力证明论点,语言表达有表现力且文风端正。(二)二类卷42-47分符合题意,能够准确理解“圈层突破”的含义,把握“圈层突破”和“不断提升人生境界”的关系;论证过程中,重点不是围绕“圈层突破”和不断提升人生境界”的关系来展开,而是偏重于一个方面,或重点写“圈层突破”,或重点写人生需要不断进取等;材料较为丰富,论据较为充实,但有的论据和论点的联系较为牵强,语言表达通顺,结构完整。圈层突破:突破自我,追寻人生之圈“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此言得之,人生犹如舞台,我们既是舞者,也是编舞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

45、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编织出各自的人生舞蹈。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语叫“圈层突破”,它的意思是指人们若想获取不一样的人生,就必须不断打破已经固化的圈子,让生活焕发新的色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周易中的名句,它告诫我们,只有不断自强,勇于突破自我,才能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峰。这正是“圈层突破”的核心所在。然而,“圈层突破”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在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身上,我们看到了勇敢突破圈子所带来的荣光。明末,国势衰微,江山颓废,而崇祯却怀着一颗坚毅的心,企图突破这种困境。他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以一己之力挽回濒临灭亡的国家。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他勇于突破自我、挑战极限的

46、精神却值得我们敬佩。同样,在科学界中,“圈层突破”的精神也得以充分体现。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时,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和讥笑,但他坚定地以科学为武器,打破了旧的观念和理论,创造出了新的科学世界。他没有被困在既定的科学圈子中,而是以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走向了未知的领域。当然,“圈层突破”并不意味着不断地颠覆自我、否定自我。相反,它是在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的基础上,寻求新的可能性和进步。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需要从内心深处热爱自我,接纳自我,才能真正实现“圈层突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离骚中的诗句,表达了他不畏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真理的决心。这也正是“圈层突破”的真谛。只有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我们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这种发现和突破是人生的一种升华和进步,是我们内在心灵的一次洗礼和革新。对于“圈层突破”,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陌生或畏惧。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勇于挑战自我、突破自我,那么我们就能发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丰富的自我。这种突破不仅会给我们带来成长和进步的机会,也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总之,“圈层突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勇于挑战自我、寻求进步的精神追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这种态度和精神,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和固有的圈子,走向更高的人生层次和更广阔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三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