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含答案)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260045 上传时间:2024-10-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三年级试题语 文命题人:沈阳市辽中区第一高级中学 刘楠 校题人:沈阳市广全学校 唐蕾第卷 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做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

2、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天、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常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子看来,

3、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

4、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地去

5、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在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摘编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材料二:在我国公众持有的各种幸福观中,有两种十分流行。一种可谓之为资源占有幸福观,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资源(金钱、财富、权力等等),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越幸福。另一种把幸福看作是感性

6、欲望(物质欲望)的满足,以为感性欲望越是得到满足、获得的享受越多越是幸福。这种物质享受幸福观比前一种幸福观更为流行,为更多的人所奉行。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幸福观,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人生与社会问题。资源占有幸福观最大的问题是会导致人生异化,即将作为幸福条件的占有资源当作了幸福本身,并受控于占有欲,从而损害人生和社会。占有一定的资源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它只是幸福的条件而不是幸福本身。一旦将资源占有当作人生目的加以追求,当作幸福本身,那么占有欲望就会不断膨胀,最后充斥整个心灵,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成为不断膨胀的贪欲的奴隶。物质享受幸福观的问题不在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在于仅

7、局限于此而忽视了人的其他需要的满足,这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人的需要或欲望有不同的层次,物质需要是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除此之外,人还有情感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所有这些需要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心理才能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会患上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欲望得不到满足会感到痛苦、郁闷、愤懑,得到满足又会感到无聊,于是又会求更多、更强烈的欲望的满足,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心灵不能承受欲望之重。如果我们不能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幸福呢?或者说,幸福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就是

8、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显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摘编自江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中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的言论虽各不相同,但都主张要关注符合人之本性、来自内心的幸福。B材料一引用礼记大学的观点,说明了个人发展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C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容易导致人生和社会问题。D幸福的真实含义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

9、状态。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先秦诸子认为,只有认清幸福的本质,领略精神的高贵,才能自觉修身行道。B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是幸福的重要内容,但与之相比较,精神快乐更重要。C将资源占有当作幸福本身和人生目的来追求的人,会成为贪欲的奴隶。D追求物质欲望满足的人,必然会导致心理上的恶性循环,让心灵不堪重负。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A有人谈退休后的理想,说:只要有几位能常相聚的老友,有一位长相厮守的老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老巢”,有一份稳定的劳保,余生足矣!B北京快递小哥刘阔起早贪黑、风雨无阻,2019年送出去5万多件包裹,为大家

10、生活带来了便利。虽然一直奔跑在送快递的路上,但是他觉得特别骄傲。C习近平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D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静成说:“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攻克疑难疾病后让病人好转时的难以言表的成就感。”4材料一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5请结合材料和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幸福”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过河周天红雨在天空中飘着,肩上是一挑竹片,大林感觉自己就要被压入河底。一挑竹片对于一个娃来说

11、,那是很沉的重量,何况还走了七八里的山路。大林累得不行,竹片和河水一直往自己身上压,害怕、恐惧、绝望,一切都像河水一样往心里涌。大林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感到自己快要死了要么被竹片压死,要么被河水淹死。死亡,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何况大林还是一个半大的娃呢。大林想到了爹。爹是同大林一起从村子里挑竹片去洞子场卖的。一路上,爹都不紧不慢地跟在大林后面。这是大林第一次挑竹片去洞子场卖,也是在爹的鼓动和带领下,他才感觉自己全身都是力气,能行。有钱的刺激和洞子场包子、馒头、稀饭的刺激,不行也得行。可这一身的力气太小了,经不起竹片和河水的挤压。大林感觉自己真的快不行了,不停地喊着:“爹呀,快

12、来救救我。”大林知道,这个时候,爹是唯一可以救自己命的人。可爹在哪里呢?他喊破了喉咙,爹还是没有回应。绝地反击,绝处逢生,大林用尽了全身力气,推开肩上的竹片,双手撑着河底,用腿脚紧扒着河底,站起来了。大林站起身后,一眼便看到了爹就坐在河边的石头上,抽着叶子烟,两眼直直地看着他的一举一动。一股子无名的恨涌上心头,直抵脑尖。大林恨爹,在自己最困难最要命的生死时刻,他怎么就不伸出援手帮自己一把啊。哪怕是喊两声“站起来”鼓一把劲儿也好呀。爹是不是觉得自己无能,想让自己早点死,让自己难堪而懦弱地离开这个世界?大林狠狠地看了爹一眼。爹轻描淡写地看了大林一眼,用手朝河里指了指,意思是让大林朝河中间走走看。走

13、走就走走,都死过一回的人了,有什么好怕的。大林顺着爹指的方向朝河对岸一直走去,全身上下包括心情一下子都轻松多了。这河水,能淹死人?河水浅着呢,不过两个拳头深的水,刚好淹到腿肚子的地方,想淹怕都不能够死人。村子被四面大山围着,一条小河绕着村庄流淌,没有桥,要想出村子,就得从长石滩踩水过河。洞子场是方圆二三十里唯一的场镇。山里人要卖猪、牛、鸡、鸭等牲口或是要买油、盐、柴、米等生活用品,都得去洞子场。山里人要卖木料或竹片,就更不用说了,得去洞子场,要么在那里装车,要么在那里扎成竹木筏子成捆成捆地顺着小河划出去才能变成现钱。从村子出发,上老鹰崖,下半边坡,走鹅颈岭,长石滩是绕不开的地方。长石滩是一条小

14、河最浅处,只有那里才能踩水过河。一条长约十几米、宽约七八米的石滩子横着长在河里,像牛背一样露着。石滩上常年流水不止,时不时有鱼虾乱蹦。大山里没涨洪水的时候,踩着它就能过河。从河的这边走到那边,又从河的那边走回这边,大林试着胆儿顺着石滩子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水真的一点都不深,真能踩着过去,哪能淹得死人呢,都是自己在吓自己。爹坐在河岸边的大石头上,看着大林踩水过河时越来越大胆越来越自信的模样,笑出了声。全明白了,大林心领神会,爹是在测试自己的胆量。挑着竹片去洞子场的路上,大林的脚步明显轻快了许多。在洞子场上卖了竹片,爹还破例喊他一起去刘二娘的店里吃了回豆花饭。那肚皮吃得鼓鼓的。后来好多时候,大林都

15、是一个人挑着竹片去洞子场,路熟悉了,三五几步就能踩着长石滩的河水,过了那条河,心里一点也不紧张,每次都有一股子成就感涌上心头。爹说:“娃啊,还记得那年长石滩挑竹片淹水的事儿不?”又一个黄昏,西山的太阳就要沉入山底,眼看又是一场雨。好些年过去了,大林已经很久没有和爹一起在门前屋檐下说说话了。收竹片,拉竹片,卖竹片,出村子,去山外,到城里,这些年,大林还是同竹片打着交道。山里娃呀,要闯出一条致富的路子过上好日子,就得围绕着山里打转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竹子是村子的主要出产,卖竹片是山里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大林做起了竹片的文章,大车小车地往山外拉竹片,成了山里人过上好日子的希望。爹说:“不就是两车

16、竹片翻到河里了吗?有什么过不去的河?”大林听着爹的话,一脸阴沉。这次,大林真的损失不小。两大车竹片,全是上等的货,过一块桥时,雨天路滑,车子抛锚,全翻进了河里。车,摔得不成样子,货,全被河水冲没了。那条河,真是不好过。爹说:“车烂了,货没了,都是小事儿。只要人在,就没有过不去的河。”“娃啊,当年,你跟着我一路挑竹片去洞子场卖,胆儿也够小的了。在老鹰崖那地方,要是林子里突然飞出一只山鸡或是麻雀,都能吓得你倒退好几步。后来,经常走过,不要说林子里飞出什么鸟,就是一条蛇,你都没有怕过。还有那长石滩踩水过河的事儿”大林看着爹又要讲那年长石滩自己挑竹片怕淹水的往事,赶紧给爹递上一杯茶,示意他不要再讲了。

17、好久,大林和爹都不再说话。屋檐下,静得很,听得见有风吹过岭上的声音。残阳沉入云口,雨说下还是没有下。大林猛地站起身来,趁着麻麻眼的夜色往村子口走去。爹问:“娃,天都这时候了,还要往哪里去呀?”大林说:“收竹片呀,这天,还早着呢,打着火把还能照见,收上一大车竹片,是没问题的。”爹用力抖了抖手里叶子烟杆上的烟灰,说了句:“你这个娃!”话音刚落,就听见村子口传桌大林踩水过河收竹片上大车的动静。(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儿时的大林对父亲充满了埋怨甚至是仇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B小说运用插叙,介绍了村子周围的环境、山

18、里人的生存状态及长石滩等内容,交代了大林过河的原因。C当爹再次讲起大林过长石滩怕淹水的往事时,大林递给爹一杯茶,侧面表现了大林此时内心的烦闷。D小说叙述山里人将木料或竹片变成现钱的路径,既体现了洞子场的重要性,也反映出山村的落后。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句子中“走到那边”“走回这边”反复的动作形象地展现了大林内心的惊喜,也符合儿童的行为特征。B句子中的“破例”表示与往常不同,显示二人心情的愉悦,隐含了父亲对大林成功挑竹片过河的肯定。C句子是大林的心理活动刻画,真实细腻,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暗示了大林此次的损失十分严重。D句子以声衬静,营造了寂静的氛围,

19、烘托了大林和父亲面对眼前的困境苦思对策而陷入沉默的心情。8从决定挑竹片到洞子场去卖到“狠狠地看了爹一眼”,大林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4分)9班级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父亲生活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过河。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

20、。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节选自礼记乐记)材料二:(杨)渥居丧,昼夜酣饮作乐,然十围之烛以击球,一烛费钱数万。或单骑出游,从者奔走道路,不知所之。左、右牙指挥使张颢、徐温泣谏,渥怒曰:“汝谓我不才,何不杀我自为之!”二人惧。渥选壮士,号“东院马军”,广署亲信为将吏;所署者

21、恃势骄横,陵蔑勋旧。颢、温潜谋作乱。渥父行密之世,有亲军数千,营于牙城之内,渥迁出于外,以其地为射场,颢、温由是无所惮。渥之镇宣州也,命指挥使朱思勍、范思从、陈璠将亲兵三千;及嗣位,召归广陵。颢、温使三将从秦裴击江西,因戍洪州,诬以谋叛,命别将陈祐往诛之。祐间道兼行,六日至洪州微服怀短兵径入秦裴帐中裴大惊祐告之故,乃召思勍等饮酒,祐数思勍等罪,执而斩之。渥闻三将死,益忌颢、温,欲诛之。丙戍,渥晨视事,颢、温帅牙兵二百,露刃直入庭中,渥曰:“尔果欲杀我邪?”对曰:“非敢然也,欲诛王左右乱政者耳!”因数渥亲信十余人之罪,曳下,以铁挝击杀之。谓之“兵谏”。诸将不与之同者,颢、温稍以法诛之,于是军政悉

22、归二人,渥不能制。(节选自资治通鉴后梁纪一)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六日A至B洪州C微服怀D短兵E径入F秦裴帐中G裴大惊H祐告之故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穷,穷尽,与桃花源记中的“复前行,欲穷其林”中的“穷”意思相同。B所以,用来,与师说中的“圣人之所以为圣”中的“所以”意思不同。C之,到,与鸿门宴中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的“之”意思相同。D曳下,文中指拖走,其中的“曳”与成语“摇曳多姿”中的“曳”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被外物

23、同化后会使人的欲望无穷无尽、使天理灭绝,这样会导致天下大乱的现象,所以先王制定了礼乐以制约人们的行为。B杨渥在服丧期间点燃蜡烛打球,外出游玩,任用亲信担任将领,却又不加约束,这些行为与材料一中的礼乐之礼相违背。C张颢、徐温先让朱思勍等三人跟随秦裴攻打江西,之后又诬陷此三人叛变,命令陈祐除去他们,这为“兵谏”减少了阻力。D兵谏之日,张颢、徐温带领牙兵冲入庭中,但并没有杀死杨渥,只是立刻除去了他的十几个亲信以及不与两人同心的其他将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4分)(2)所署者恃势骄横,陵蔑勋旧。(4分)14根据材料二概括“兵谏”发生的原因?(

24、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和陈泽民见寄三首(其二)吴芾青衫晚得自蟾宫,簿领虽卑道自隆。不为小官忘大计,要从旧学著新功。忽来书劉情何厚,细读诗篇句更雄。还忆去年相聚日,风前月下酒频中。【注】蟾宫:古代常称科举及第为蟾宫折桂,因以指科举考试。簿领:即官府记事的簿册或文书。书劉:同“书札”,书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交代诗人科举考中比较晚,参照琵琶行可知“青衫”是说授予的官职比较低微。B诗人希望朋友收到书信能感受到自己的深情厚谊,一个“忽”字写出了欣喜之情。C尾联中,诗人回忆去年与朋友的相聚,以虚笔写

25、出了两人风前月下酒杯频传的美好时光。D整首诗表意明白,不事雕刻,在叙议间融入真知灼见和朋友之间的真情,境界清远。16本诗虽是一首酬和诗,却表达了诗人对为官及为学的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共6分)17(6分)(1)小刚游岳阳楼,见洞庭湖波浪掀天浩茫无际,不禁吟诵起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写景名句:“_,_。”(2)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到人尽其才,是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广开言路,从善如流是发扬民主的重要体现。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曾说过“_,_”,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3)舟,船在古代诗文中既可借以表达兴亡之感,也可表达文人孤独漂泊、自由逍遥、隐逸超脱等多种情感

26、,如“_,_”。第卷 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你们还记得那株坚强的“紫荆花”吗?花园里,一块太湖石上,长着一棵黄荆树。说它是树,其实是矮矮的灌木,灰黄的枝条,小小的绿叶,朴素而苍劲,艰难中透着一股生机。春末夏初,别的花都谢了,它悄悄地开出一串串小花,蓝紫色的,我们都愿意叫它“紫荆花”。白白的太湖石,光溜溜的,存不下什么东西。小小的石窝,只能容下一个苹果,它就长在那里。我不知道它是与石头一起来的,还是后来自己长出来的,更不知道,它的根是如何穿过坚硬的石头,扎到花园的泥土中的。每次经过那个小花园,它都会微笑着看

27、向我,给我一种平静而坚强的力量,我都会向它投去惊奇的目光,也许还有会意与敬意。我们和那株黄荆树一样,过着艰难而又努力的日子18下列句子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他的身躯是钢铁铸就,永远屹立不倒。B小强学习刻苦,晚上常就着灯光看书。C他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D我就不相信我学不会,我一定能学会。19文章开头是个问句,却不需要回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人们的印象中,哲学家的形象一般都是刻板的、严肃的。不过,在哲学王国里也不乏幽默风趣的人物,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就是一

28、位幽默大师。伏尔泰身体羸弱,却是一个工作狂。他如同一台锈迹斑驳的柴油机,虽然看起来一副破败相,但一旦开启引擎,“突突突”的,能量不小。一次,他在指导排戏时,要求一位女演员动作更敏捷、更到位些,逼得那位女演员大声抱怨:“照你那样的要求,非得魔鬼附身才行。”伏尔泰咧嘴笑着说:“你说得对呀,干任何事情,若想获得成功,甲_。”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宫廷贵族尽管把他关进巴士底狱,但他仍旧谈笑风生,不停创作。他的文学作品,富有诙谐因子。他的最有趣的作品赣第德是誉为悲观主义的“圣经”。伏尔泰在玩笑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他弥留之际,当牧师来听他忏悔时,他却问:“谁派你来的,牧师先生?”牧师说:“是上帝派我

29、来的,伏尔泰先生。”伏尔泰用尽最后的力气,微睁眼睛说:“乙_?”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将伏尔泰比作“锈迹斑驳的柴油机”,语言生动形象,饶有趣味。请另选喻体,仿照原句再写一个句子。要求:本体不变,语意完整,表达流畅。(5分)21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体现伏尔泰的幽默,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窗子可以打通人与外界的隔膜,打开窗子,于内窥外,是为聪明也;但是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也要

30、懂得关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思考、沉潜。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10月考试答案(评分细则)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B“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错误。根据材料一“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论证的是“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并没有说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

31、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必然会导致心理上的恶性循环”错误,扩大了范围。根据材料二“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可知,只有“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才会必然导致心理上的恶性循环。故选D。3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此人的幸福观强调的是物质条件的满足,与作者提倡的“通过努力奋斗而获得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幸福观不符。故选A。4论述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文章第一段总写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先秦诸子对幸福的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后面三段从“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乐。”“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

32、考量。”“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三个角度去分写,采用总分的结构,论述有条有理。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具有说服的力量。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文中引用和举例先秦诸子、礼记大学中的名言警句与事例,既增添了文章的文化色彩,也增强了文章的论证说服力。语言表述坚决肯定,给人不容辩驳之感。如“是”、“才是”、“就是”等大量肯定词语,增强了论证力量,更具说服力。5敢于担当,奉献社会。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让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6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A“

33、儿时的大林对父亲充满了埋怨甚至是仇恨”错,文中只是说大林对父亲不救自己的那一刻有埋怨和仇恨之心,但不是一直如此。“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错,大林在父亲指点下成功渡河时,便理解了父亲,不是因为年龄的增长。故选A。7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鉴赏句子的能力。C“句子是大林的心理活动刻画”错,此处是大林的神态描写,不是心理描写。故选C。8大林在爹的鼓动和带领下决定挑竹片去卖时,感觉自己全身有力,充满自信;过长石滩时,大林觉得自己要被压入水底,害怕、恐惧、绝望涌上心头;大林向爹求救,害怕到了极点;听不到爹的回应,大林凭着想活的念头,站了起来,内心坚定;看到爹坐在石头上吸烟看自己时,

34、大林恨极了爹的“见死不救”。9甲组:文中的父亲是大林生活中的引路人,在大林“陷入困境”时,父亲没有直接帮助大林,而是巧妙地指点大林;大林在面对生活中的考验时难免手足无措,父亲的指点对他来说弥足珍贵;大林在父亲的指点下克服了过河的难题,这是大林成长的表现。乙组:文中两个重要情节都与过河有关。大林第一次成功徒步过河是在父亲的指点下完成的,第二次他遭遇翻车丢竹片事件,也是在父亲的劝导下重新振作起来的。过河既指跨过现实中的河流,也指跨过生活中的挫折,启示人们没有过不去的河流,也没有过不去的挫折。10CGH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六天到达洪州,穿着平民衣服、怀揣短兵器直接进入秦裴帐

35、中,秦裴大惊,陈祐告诉他缘故。“洪州”作“至”的宾语,在其后C处断开;“裴大惊”意思是“秦裴大惊”,主谓结构,意思完整,在主语之前G处断开;“祐告之故”意思是“陈祐告诉他缘故”,主谓结构,意思完整,在主语之前H处断开。故在CGH三处断开。1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和一般实、虚词的能力。A错误。穷尽/走到尽头。句意:人被外物同化,就会灭绝天理而穷尽人欲。/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B正确。用来/的原因。句意:这是用来节制丧事的。/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C正确。句意:不知他到哪里去了。/项伯连夜赶到刘邦的军营。D正确。拖,牵引/摆动。句意:拖下去。/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景象的摆动

36、姿态多样且优美,具有动态的美感。故选A。1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立刻除去了他的十几个亲信以及不与两人同心的其他将领”错,立刻杀了亲信数十人而已,“诸将不与之同者,颢、温稍以法诛之”可知“不与两人同心的其他将领”是后来逐渐杀的,不是“立刻”。故选D。13(1)喜欢和厌恶的在内心没有节制,(智慧)被外物迷惑。(2)所任命的人仗势骄傲专横,欺凌蔑视功臣旧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节”节制;“知”,通“智”,智慧或心智;“于”,被。(2)“恃”依仗、凭借;“陵”,欺凌;“蔑”,蔑视。14杨渥作乐无度;杨渥不听劝告;杨渥任用亲信,扰乱朝纲。【

3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先找到文中的有效信息,然后分条进行概括即可。由原文“昼夜酣饮作乐,然十围之烛以击球,一烛费钱数万。或单骑出游,从者奔走道路,不知所之”等信息可知,他昼夜酣饮作乐,表明他沉迷于享乐,不思进取。使用“十围之烛以击球,一烛费钱数万”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奢侈程度,即使是用来照明的蜡烛也是极其昂贵的,显示了他在生活上的极度奢侈。此外,“或单骑出游,从者奔走道路,不知所之”的描述,揭示了他行为的不受约束,以及他对权力和财富的滥用。这些行为都是对杨渥奢侈无度、荒淫无道的生动描绘,反映了他作为统治者的无能和生活的极度放纵。由原文“左、右牙指挥使张颢、徐温泣

38、谏,渥怒曰:汝谓我不才,何不杀我自为之!二人惧”等信息可知,这种态度反映了他可能缺乏自我反省和接受批评的开放心态,而是倾向于维护自己的自尊和权威,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或错误。这种自负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对自身行为的正确评估和改进,导致他在治理国家或处理内部事务时,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由原文“广署亲信为将吏;所署者恃势骄横,陵蔑勋旧。颢、温潜谋作乱”等信息可知,杨渥唯亲是举,而这些人一旦当官后,又骄横欺人,这些行为都体现了他的性格中的负面特质,杨渥的行为导致了他周围的人离心,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被架空。【导语】两则材料分别探讨了礼乐制度的重要性和杨渥失德导致的政变。材料一强调礼乐在规范人

39、们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认为人若被外物诱惑而失去节制,会导致社会混乱。材料二则通过杨渥的奢靡无度和任人唯亲,展示了失去礼乐约束的后果,最终引发了张颢、徐温的“兵谏”。两则材料共同揭示了礼乐制度对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参考译文:材料一:人初生的时候很平静,这是上天赋予的本性;感知外物以后发生情感的变动,是天性产生的欲求。外物来到身边后(被)心智感知,这样之后好恶之情就形成了。好恶之情在内心得不到节制,心智就会被外物诱惑,不能回归自己(最初的心境),天理就要泯灭了。人被外物同化,就会灭绝天理而穷尽人欲,倘若人的内心好恶没有节制,这样,随着外物的到来,人就渐渐被物化了。人被物化,就会泯灭天生的

40、理智而穷尽欲求。于是才有狂悖、逆乱、欺诈、作假的念头,有荒淫、佚乐、犯上作乱的事。因此,强大者胁迫弱小,众多者施强暴于寡少,聪慧多智的欺诈愚昧无知,勇悍的使怯懦者困苦,疾病者不得养,老人、幼童、孤儿、寡母不得安乐,这些是导致天下大乱的因素。所以,先王制礼作乐,使人对欲望有所节制:有关丧服、哭泣的规定,这是用来节制丧事的;钟鼓、干戚等乐制,是用以协调宴乐的;制定婚礼、冠礼、笄礼,这是用来区别男女的;制定射礼、乡饮酒礼、食礼、维礼,这是用来规范交际的。用礼来节制民心,用乐来调和民声,用政令推行礼乐,刑罚防范作乱。礼、乐、刑、政四个方面都能通行而不相违背,那么君王推行王道的条件就齐备了。材料二:杨渥

41、服丧期间,日夜饮酒作乐,点燃粗大的蜡烛来击球,一支蜡烛费数万钱。有时单独骑马外出游玩,随从的人在道路奔走,不知他到哪里去了。左、右牙指挥使张颢、徐温哭着劝谏,杨渥勃然大怒说:“你们认为我没有才能,为什么不杀死我自己当节度使!”张灏、徐温二人非常惧怕。杨渥挑选壮士,号称“东院马军”,广泛安置亲信为将领官吏,所任命的人仗势骄傲专横,欺凌蔑视功臣旧人。张颢、徐温暗中谋划发动叛乱。杨渥父亲杨行密在世的时候,有数千名亲军驻扎在节度使所居的牙城之内,杨渥把他们迁移到城外,用腾出的空地作为骑射的场地,张颢、徐温因此没有忌惮了。杨渥镇守宣州的时候,命令指挥使朱思勍、范思从、陈璠率领亲兵三千人;等到继位以后,召

42、回广陵。张颢、徐温让朱思勍等三位将领跟随秦裴攻打江西,于是驻守洪州,(张颢、徐温)又诬陷三将图谋叛变,派别将陈祐前去杀他们。陈祐从偏僻小路兼程前进,六天到达洪州,穿着平民衣服、怀揣短兵器直接进入秦裴帐中,秦裴大惊,陈祐告诉他缘故,于是召朱思勍等饮酒,陈祐数说朱思勍等的罪状,把他们逮捕斩首。杨渥听说三将被杀,更加忌恨张颢、徐温,想要杀死他们。丙戌,杨渥早晨处理事务,张颢、徐温率领二百牙兵,手执刀剑直入庭中,杨渥说:“你们真的要杀我吗?”张颢、徐温回答说:“不敢这样做,想要杀您左右扰乱政事的人罢了!”于是数说杨渥的亲信十余人的罪状,拖下去,用铁挝打死。(这被)称之为“兵谏”。诸将当中不与张颢、徐温

43、同心合力的,二人逐渐设法将其处死,于是军政大权全归二人,杨渥不能控制。1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希望朋友收到书信能感受到自己的深情厚谊”错。“忽来书劉情何厚”表达的是忽然间收到对方的来信,这是何等的深情厚谊。故选B。16诗人认为为官者,不管官职如何低微,也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要自我砥砺,坚守节操。诗人认为为学者,不应因为官就丢掉做学问的大计,要有不断钻研旧学、努力创造新的学习成果的远大志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根据“簿领虽卑道自隆”,每日混迹于书牍之间,地位低下,但我却有着高尚的道德追求,坚守自己的为官之道。诗人认为为官者,不管官职如

44、何低微,也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要自我砥砺,坚守节操。根据“不为小官忘大计,要从旧学著新功”,我也不因为做一小官,就放弃了学问,我会不断钻研旧学、努力创造新的学习成果。诗人认为为学者,不应因为官就丢掉做学问的大计,要有不断钻研旧学、努力创造新的学习成果的远大志向。17(1)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月浮(2)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3)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18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D项句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都是副词,表示加强肯定。A“就”是动词,完成。B“就”是介词,借着。C“就”是介词,表示

45、动作的对象。故选D。19开头发问,吸引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引出下文对“黄荆树”“紫荆花”的描写。突出了文章“坚强”“艰难而又努力”的主题。20他如同一匹毛发稀疏的老马,虽然看起来一身倦态,但一旦拉上马车,“哒哒哒”的,马不停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的方法:首先要仔细阅读并分析例句的结构方式、句式特点以及所用修辞手法,明确例句的话题;其次是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内容要协调一致,句式要统一,修辞要一致,字数大致相等;最后仔细推敲仿写的句子,确保表达通顺流畅,无错别字。研读例句明确修辞(明喻)、句式“他如同一+量词+定语+名词,虽然看起来一+量词+名词,但一旦+动宾

46、短语,拟声词+的,描写喻体的词”。内容的仿写要符合语境,特别是喻体的选用:上文说“伏尔泰身体羸弱,却是一个工作狂”,所以选用的喻体要尽可能符合这两个特点(羸弱、工作狂),如一批精疲力竭却仍马不停蹄劳作的老马,如一座外表残损却仍精准报时的老钟等等。21尽管宫廷贵族把他关进巴士底狱他的最有趣的作品赣第德被誉为悲观主义的“圣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处:“宫廷贵族尽管把他关进巴士底狱”,语序不当,该句主语为“宫廷贵族”,而后面句子的主语是“他”,前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修改为“尽管宫廷贵族”。处:“他的最有趣的作品赣第德是誉为悲观主义的圣经”,结构混乱,从语法的角度分

47、析,原句含有两套结构:一是“是悲观主义圣经”;二是“被誉为悲观主义圣经”。结合原文可知“悲观主义圣经”是给予赣第德的称赞,故修改为“赣第德被誉为悲观主义的圣经”。22甲:都必须具有魔鬼附身的本领呀 乙:请把您的证件拿给我看看,可以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处:前面女演员抱怨按照伏尔泰的要求非得魔鬼附身才行,接下来伏尔泰的话应该呼应了前文女演员的话,又要体现了伏尔泰的幽默,根据伏尔泰说的“干任何事情,若想获得成功”,可以推知,空处是强调像魔鬼附身的重要性,故可填“都必须具有魔鬼附身的本领呀”。乙处:在伏尔泰弥留之际,牧师说是上帝派他来的,空处要体现伏尔泰至死都保持的幽默风趣的性格,而且要针对牧师的身份发问,故可填“请把您的证件拿给我看看,可以吗”。2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引发考生思考开窗和关窗的意义。打开窗子,可以打通隔阂,看到世界;但是也要懂得关窗,让灵魂摆脱嘈杂,安静地思考沉潜。不管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三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