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2720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小说课的兴起,应于大学教育理念和制度的探索创新。在以往的文学教育中,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者虽不至于分疆而治,但很难做到亲密无间。小说课却几乎地实现了三者的交叉融合。讲授者的初衷虽不是讲成小说史,但在选讲经典篇目时,已无形中完成了类似文学史的筛选工作。课堂上对具体作品的解读,时刻要求讲授者兼具文学批评的眼光和文学理论的修养。也就是说,讲授者实际上身兼小说家、批评家和教育者等多重身份。当小说的接受对象从读者大众到学生听众时,它的表现形式也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在后续的传播中,小说课所彰显的文学趣味、

2、观念和立场,对大众的文学解读、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可能产生的影响,难以估量。在这个意义上,小说课的兴起密切着文学生活的变迁。在当下的文学生活中,小说课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是小说课起到彰显独到眼光、丰富批评类型的作用。小说课作为特殊形态的文学批评,乃是作家对作家的批评,这些批评文学未必都能达到“大师的批评”的理想境界,但至少都别开生面,引人入胜。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归功自然而然关联B归结大势所趋关联C归功大势所趋关注D归结自然而然关注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小说的接受对象扩展至读者大众时,它的表现形式也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

3、。B当小说课的表现形式从整理出版到口头讲授时,它的接受对象也从学生听众扩展至读者大众。C当小说课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时,它的接受对象也就从学生听众扩展至读者大众。D当小说的接受对象从读者大众扩展至学生听众时,它的表现形式也从整理出版到口头讲授。二、选择类3“节日”是被人们赋予某种意义的特殊日子,并以相对固定的仪式或活动来纪念,因此也成为了古代文人墨客表情致意的时刻,下列节日、习俗、诗句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上元节吃元宵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B中秋节赏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C除夕放爆竹贴春联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D乞巧节穿针引线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AA

4、BBCCDD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新冠病毒导致很多患者嗅觉失灵,这是一个医学事实,也是一个有哲学“味道”的事件。新冠病毒感染鼻腔导致炎症,进而损害神经细胞。可用于向嗅球发送气味信号的轴突的数量急剧减少,进而引起患者的嗅觉感知减弱或完全丧失。新冠病毒大流行精准打击了现代社会系统。全球化模式下,新冠病毒“使各地的医疗系统、社会管理系统、经济运作和相关物质资源系统猝不及防而陷入困境,使传染病由单纯的疾病问题变成了社会、政治和经济互相叠加的问题”。不仅如此,嗅觉失灵还标志着现代系统“祛魅”的再度深化。“眼耳鼻舌身”对应着“视听嗅味触”的感知体验,视觉和听觉关联着光波

5、和声波的“形式”,通常能如实表征环境中的对象和属性。相比之下,味道至今仍是可疑之“魅”;嗅觉、味觉和触觉三种感知模态相互作用,环境中的化学“质料”与主观心理预期发生互动,才让我们拥有丰富的味道体验。味觉是奇特的,因为舌头能提供的,只有咸、甜、酸、苦、鲜和金属味。然而我们在品尝美食时,却能感知松脆的酥饼、软糯的玉米和甜腻的蛋糕。舌头没有酥饼、玉米或蛋糕的味觉感受器,这些可识别的味道,也不能从基本风味中炮制出来。味觉的感知对象是“风味”而非“味道”。丰富的味道,必须借助触觉和嗅觉。嗅觉与视听感知系统不同,嗅觉受体直接接触环境,不仅是环境物质进入身体的“守门人”,在寻求配偶、躲避危险、调节情绪和唤醒

6、记忆等方面,嗅觉更是起着关键作用。心理学上有一种“普鲁斯特现象”,说的是气味能够唤醒久远的回忆。嗅觉是唯一不经丘脑直接投射到杏仁核的感知系统,气味记忆因而持久不衰,这大概是普鲁斯特现象形成的原因。难怪诗人北岛会写道:关于北京,首先让我感到的是气味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味道有赖于我们主观的“心理建设”,然而现代人的生活却是越来越“没有味道”。事情就像毕威尔逊指出的那样,现代人的饮食往往在一种“感官断线”的状态下进行:你用手机下单一顿晚餐,食物藏于包裹内送达,在准备吃下第一口前,你闻不到甚至看不到它们。(摘编自王球作为祛魅的“祛味”)材料二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有了特定的嗅觉表达,已经认识到嗅觉的多

7、种场合运用。鼻子作为嗅觉器官,早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如荀子正名的“香、臭、芬自以鼻异”,孟子离娄下的“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都提到了鼻子对气味的辨别功能,显示着人们对嗅觉机理进行的初步探索。先秦时期有着丰富的嗅觉表达。其中用得最多的是“臭”,臭有二义,一是泛指所有的气味,二是专指恶臭而言。如韩非子五蠹云:“上古之世,民食果藤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这里的“腥臊恶臭”即是对不好气味的名称表达。对于美好气味的认识,在诗经和楚辞等古籍中有非常多的记载,如芬芳、馨香、芳菲菲、苾苾芬芬等。先秦时期,人们对嗅觉已经有了丰富的应用。在宗教祭祀场合,人们把令人愉悦的气味奉献给祖先神灵或者

8、上帝,以图满足神灵的嗅觉需要,这就是“用臭”歆神。虞舜时期的祭祀,崇尚用生气,即用牲血、生牲肉、沉在汤下面的半生的肉块来祭祀。殷人崇尚用声音来祭祀,先演奏而飘荡起乐声,待音乐演奏三段,然后出庙迎牲。周人崇尚用气味来祭祀,他们用有香气的鬯酒灌地,使香气下达到深渊和泉水中。日常生活里,人们在给祖先或父母进献祭品或食品时,总会将散发着馨香的食物呈上,以让亲人有一种愉悦的嗅觉享受;或者把散发着馨香的花椒、芳草等送给情人作为礼物;人们用兰草沐浴,或者将散发着馨香的香物佩戴于身上,让自己和周围的人有舒畅的嗅觉快感。嗅觉在现实中能趋利避害,有强烈的价值取向性。在现实层面,人们对于芳香的事物,莫不爱之、趋之;

9、对于腥臭的事物,莫不弃之、避之。在超现实层面上嗅觉中的馨香代表的是盛德,如国语的“其德足以昭其馨香”,把盛德作为嗅觉中的最高境界。盛德与馨香的对应,呈现的是赞扬与向往,具有引导色彩。相反嗅觉中的腥臭代表的是侈靡生活和酷刑,不具有任何美学价值,具有批判色彩。(摘编自陈智勇先秦时期的嗅觉文化)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冠病毒导致的“嗅觉失灵”既可指嗅觉感知被破坏,也可指现代社会各种系统未做好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准备而陷入困境。B味道的获得并不是只借助味觉,它需要多种感知模态相互作用和主观心理的参与,因此,在现代系统中仍是可疑之“魅”。C对于鼻子作为嗅觉器官辨别气味的功能的

10、认识至少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古籍里记载了不同气味的特定的表达。D嗅觉常被用于宗教祭祀场合来满足神灵需要,比如周人用有香气的鬯酒灌地来祭祀,而崇尚声音的殷人却不用气味来歆神。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味”能够被舌头识别感知,是因为舌头提供了对应的味觉感受器。B心理学上的“普鲁斯特现象”表明,嗅觉才能使人们的记忆持久不衰。C人们祭祀时选用的牲血、生牲肉等物的“生气”不属于“腥臊恶臭”。D嗅觉在先秦时期已被运用在多个场合中,体现了嗅觉文化的社会意义。6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画横线句观点的一项是()A礼记中提到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主导气味,如夏天为苦味和焦气,

11、冬天以腐朽味为主。B古籍中记载了许多能发出气味的植物,如诗经记载了樗(臭椿)和芹(芹菜,有香味)等。C左传中提到晋君为花、果,鲁君是晋君的气味,既以此说表尊晋,又喻两国情同一体。D吕氏春秋本味中提到了“灭腥去臊除膻”,即用火处理,从而催生出熟食的“香”气。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奏记丞相府论学事(唐)刘禹锡凡今能言者,皆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郁堙而不扬,非天不生材也。亦犹不耕者不叹廪庾之无馀,非地不产百谷也。伏以贞观中,增筑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馀人。时外夷上疏,请遣子弟入附於三雍者五国。虽“菁菁者莪”,育材之道不足比也。今之胶庠,不闻弦歌,而室庐圯废,生徒衰少。非

12、学官不欲振学也,病无赀财以给其用。鲰生今有一见,使大学立富。幸遇相公在位,可以索言之。礼云:“凡学官春释奠于其先师。斯礼止於辟宫,非及天下也。”今四海郡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孔子庙,其礼不应於古,且非孔子意也。炎汉初定,群臣皆起屠贩为公卿,故孝惠、高后之间,置原庙于郡国。逮孝元时,韦元成以硕儒为丞相,遂建议罢之。夫以子孙尚不敢违礼以飨其祖,况后学师先圣之道,而首违之乎?与其烦于旧飨,孰若行其教道?今夫子之教日颓靡,而以非礼之祀媚之,斯儒者所宜愤悱也。窃观历代,无有是事。皇家武德二年,诏于国学立周公、孔子庙,四时致祭。贞观十一年,又诏修宣尼庙于兖州。至二十年,许敬宗等奏,乃遣天下诸州县置三献官,

13、其它如方社。敬宗非通儒,不能稽典礼。开元中玄宗飨学与儒臣议由是发德音其罢郡县释奠牲牢唯酒脯以荐。后数年定令。时王孙林甫为宰相,不涉学,委御史中丞王敬从校刊之。敬从非文儒,遂以明衣牲牢编在学令。是首失于敬宗,而终失于林甫,习以为常,罕有敢非之者。谨桉本州四县,一岁释奠物之直,缗钱十六万有奇。举天下之郡县,当千七百不啻,羁縻者不在数中。凡岁中所出,于经费过四千万,适资三献官饰衣裳、饴妻子而已,于尚学之道,无有补焉。今谨条奏:某乞下礼官博士,详议典制,罢天下县邑牲牢衣币。如有生徒,春秋依开元敕旨,用酒醴等,示敬其事,而州府许如故仪。然后籍其资,半附益所隶州,使增学校,其半率归国庠,犹不下万计。筑学室

14、,具器用,丰篹食,增掌固,以备使令。凡儒官各加稍食,其纸笔铅黄视所出州,率令折入。学徒既备,明经日课缮书若干纸,进士命雠校亦如之。则贞观之风,粲然不殊。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稽典礼。稽:考查B罕有敢非之者非:非议C当千七百不啻当:应当D然后籍其资籍:登记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室庐圮废而耻学于师B则贞观之风,粲然不殊凌万顷之茫然C于尚学之道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病无赀财以给其用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开元中/玄宗飨学/与儒臣议/由是发德音/其罢郡县释奠牲牢/唯酒脯以荐B开元中/玄宗飨学与

15、儒臣/议由是发/德音其罢/郡县释奠/牲牢唯酒脯以荐C开元中/玄宗飨学与儒臣/议由是发德音/其罢郡县/释奠牲牢/唯酒脯以荐D开元中/玄宗飨学/与儒臣议/由是发德音/其罢郡县释奠/牲牢唯酒脯以荐10以下六句话,全都属于作者赞赏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天下诸州县置三献官,其他如方社以明衣牲牢编在学罢天下县邑牲牢衣币春秋依开元敕旨,用酒醴等,示敬其事筑学室,具器用,丰篹食,增举固其纸笔铅黄视所出州,率令折入ABCD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开篇设喻,把人才缺乏的道理讲得明白易懂。接着采用对比论证,得出今不如昔的结论,从而直指现象根源无赀财。B第二段开篇引经据典,借以指责当今四

16、海郡县的做法,为后文建议罢免其事做好了铺垫。C文章说理环环相扣,在提出各种建议之后,又展望了美好的前景,所谓“贞观之风,学粲然不殊”,旨在表明对贞观年间风气的称赞。D作者站在纵观历史的角度,指出了是礼首先失误于不通儒的许敬宗,后经崇尚儒学的唐玄宗纠正,但终失于不涉学的李林甫之手。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不知养材之道,郁堙而不扬,非不生材也。(2)凡岁中所出,于经费过四千万,适资三献官饰衣裳、饴妻子而已,于尚学之道,无有补焉。13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刘禹锡反对在四海郡县兴建孔庙、行祭祀礼的原因。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以下诗歌作品,完成各题。水调歌头范成大细数十年事,

17、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州?【注】范成大:南宋词人。此词作于淳熙四年中秋,这年五月作者辞官回乡,路过武昌,受到知州刘邦翰的款待。黑貂裘:用苏秦典。战国策:“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14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细数”两句,写自己十年间十处过中秋,暗指自己宦海漂泊,流露出无限的感慨。B“老子”是作者自称,豪情满怀,写出了作者为自己有幸登上南楼的喜悦之

18、情。C“关河”句写作者由月色照耀关河南北联想到离散的友人,表达出思念之情。D“秦”泛指北方,“楚”泛指南方,“姮娥”即嫦娥,“沧州”指代归隐之地。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应笑”句用写实笔法,抒发的情感与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相似。B“熨”字用得神奇,写出了月下的长江安静无声,像是被月色熨平的白练。C“星汉”两句对比鲜明,以群星之黯淡无光,愈发烘托出月色之皎洁静谧。D这首词的意境是豪放阔大,心境却似欣实郁,措辞欲说还休,风格飘逸而又沉郁。16中秋吟咏少不了“月”。请结合词句分析这首词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月”这一意象所体现出的不同意蕴。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洞庭

19、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六、混合默写17默写(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2),枯松倒挂倚绝壁。(3),任重而道远。(4)胜人者有力,。(5)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自己狂傲不羁、蔑视权贵的句子,。七、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北方,两个囚徒中国古籍中的“北海”就是如今的贝加尔湖,去过的人都说湖光山色美得让人窒息。还有一首歌,歌名就叫贝加尔湖畔,说那里春风沉醉,绿草如茵

20、,篝火照亮整个夜晚。这是所有人的观感吗?不见得,至少有个人会缓缓站起来,抖落衣尘说,我来讲讲北海的冬天吧。北海的冬天,一月开始结冰,冰层厚达一米,平均气温是零下三十八摄氏度,直到五月来临,湖面才解冻。讲故事的人叫苏武:牧羊人苏武,受难者苏武,大英雄苏武,爱国者苏武,但首先,他是外交官苏武。在汉朝,将一个人变成外交官是极简单的事,皇帝将一根竹竿赐给他,他就成了外交官。竹竿上垂挂着装饰物,因而被敬称为“汉节”,手持汉节,你就是代表国家的使臣。谁知到了匈奴,祸从天降,苏武被诬和一场流产政变有牵连,百口难辩,只好认罚。匈奴王交给他一群公羊,罚他到北海去放牧。苏武问:“那哪天放我归汉呢?”匈奴王一脸坏笑

21、:“等公羊生了小羊再议吧!”就这样,苏武成了一群公羊的囚徒。人生的断崖式下跌,这个现实,他非得接受,否则熬不了十九年。“接受”就是不让自己紧绷绷地活在某种意识形态中,不端架子不纠结,该放羊就放羊,该睡觉就睡觉,要像湖边的苔藓、洞中的老鼠那样低矮卑贱地活下去,一切都可以放弃,但汉节那根竹竿不能丢,这就是保持气节,就是大节不亏了。心理调适完成后,持节放羊的苏武出现在北海就再也没有违和感了。羊角撞开栅门,雪狼偷偷窥视,鸿鹄长唳,冰湖化解,白云飘,树冠摇,掠过一阵风,吹乱苏武的雪鬓霜鬟,这都是北海牧羊的日常。一只金龟子绕着汉节打旋,要不要告诉金龟子,你已来到大汉王朝,苏武显得信心不足。公羊不生崽,流放

22、也就无尽期。苏武吹笳大概总是不成腔调,一些断续的音,夹杂着沉默,像一头受伤的驯鹿,吃力地将一个个长夜拖走。待到有一天苏武归汉,他会指指胡笳,说它的腔子里存了十九年的昏暗。从大使混到囚徒,苏武真是个倒霉蛋,但历史上还有比苏武更过分的人,他就是直接从皇帝沦为阶下囚的宋徽宗。做了囚徒的人都喜欢仰面看天。天上有鸟,鸟会飞,他若变成鸟就能重获自由,可是人怎么会飞呢?于是这个囚徒抛弃初心,转变思路,开始在天空搜寻:他要找一只鸟,这只鸟在中国文化中叫大雁。大雁具有慈悲心,能为受苦受难的人通风报信。他不想当囚徒,他希望有一支神武的军队将他劫出牢笼,他要命令大雁为他传送这条求救信息没错,是命令,这是宋徽宗最擅长

23、的表达方式。时间向前推一推,当现役囚徒还是现役皇帝的时候,他将治理国家放在末位,而将个人的艺术修养挪到首位,一颠倒,宋徽宗就成了大画家。他的手和普通画家没什么两样。宫女每天将他的手浸在黄铜盆子里细心剔刷,他的手却不可救药,墨渍和颜料深深嵌入掌纹,再也无法洗净。这双手,锁定了这个男人的文化身份。他画过比大雁高贵的仙鹤,那是一幅著名的画,大片的天空,天空的颜色如同青绿色的湖水,宫殿的屋顶彩云缭绕,彩云之上是一群仙鹤,每只鹤的姿态都听凭宋徽宗随意摆布。他一直认为自己可以给鸟类下令,成了囚徒他才明白,宣纸之外的鸟类根本不听他的话。他每天抬头,日日怅怏,天空寂寞而无情,一只大雁也没有。这个掌纹里染着墨渍

24、的皇帝,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是在天寒地冻的北方度过的。囚室外是这个下台皇帝一点也不熟悉的风景。雪是无边无际的雪,风是无边无际的风,所见的动物,也不是珍禽瑞兽,天上飞着鹰隼,地面狗熊出没。他再也提不起精神画画。画什么?画大雁?大雁已经严重地伤害了他的自尊。他有限的文化生活只剩下写诗,比如下面这一首:“_”这也是他的观鸟日记,一如既往的是,天上“无雁飞”。这个可怜的男人,他的忍受力被不听话的大雁彻底击毁了。他一心寻死,可是狱吏不准,他就死不成,挣挣扎扎,凄凄苦苦,等了八年,方才遂愿。论囚徒的资格,苏武是宋徽宗的老前辈,心灰意懒时,苏武也会抬望眼仰天长啸。北海的天空热闹非凡,这儿是大雁南飞的起点,雁群腾

25、空,遮天蔽日,何止千只万只,只是,究竟有哪一只会为苏武传书呢?大雁对两个囚徒的态度是一致的,并不管谁是昏君谁是忠臣。鸟类能够翱翔是因为它在不懈扇动翅膀,这份自由是它自己挣来的,不会出卖给宋徽宗,也不会施舍给苏武。贝加尔湖在俄罗斯境内,有些旅行者不坐火车而是自驾,一路开到贝加尔湖,先在湖边买套娃吃烤鱼,然后就想找找苏武当年的痕迹,当然是没有,一块碑、一个指示牌也没有。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关切点,但我们自己要相信,苏武和他放牧的那群羊,就像天上的一朵云,是从此地出发,飘回南方,飘进班固的汉书,最后变成我们的国民记忆的。宋徽宗死在五国城。五国城不在境外,要找宋徽宗的痕迹很容易,有石碑高高竖在那儿。宋朝

26、的这个囚徒灵魂沉重,因此没法飘回故园。汉朝的那个囚徒际遇同样沉重,可是因为灵魂中有轻盈的成分,所以他能够飘举升空。(取材于马温的同名散文)18下列选项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瓯海(u)式微(hu)感概运筹帷幄(w)B倜傥(tng)盘桓(yun)修练恃才傲物(sh)C笃志(d)辜负(g)聪慧曲水流觞(shng)D皈依(gu)偈语(y)推祟韬光养晦(to)19下列诗句填入第段的空缺中合适的一项是()A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B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C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

27、宫何处。D承平皇族益繁昌,雁序天伦令德彰。此意绵长敦友爱,时时别殿宴亲王。20下列对原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显得信心不足:苏武面对北海牧羊的艰难处境,对于能否生存下去信心不足,不敢同金龟子打招呼。B这个掌纹里染着墨渍的皇帝:宋徽宗流落天寒地冻的北方后不能再当皇帝,只能寄情于书画。C大雁已经严重地伤害了他的自尊:现实中的大雁不像宋徽宗所画的仙鹤听凭摆布,不会听从他的命令。D飘进班固的汉书:苏武最终回到了南方故国,事迹被广泛知晓,还被当时的史官记载。21文章中出现了多次自然环境描写,生动而恰切。请任选一处,结合前后文分析其妙处。22本文结尾对比了两个囚徒的灵魂差别,一个“沉重”,另

28、一个虽然际遇“同样沉重”,但灵魂中“有轻盈的成分”。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八、名著阅读23根据要求,完成题目。红楼梦第二十回:湘云在见到宝玉和黛玉后,叫道“爱哥哥,林姐姐”,黛玉也因此戏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宝玉不等说完,忙用话岔开。湘云笑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说的众人一笑,湘云忙回身跑了。在此之后,脂砚斋评道: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羞花闭月,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今见“咬舌”二字加以湘

29、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字哉?不独不见其陋,且更觉轻俏娇媚,俨然一娇憨湘云立于纸上,掩卷合目思之,其“爱厄”娇音如入耳内。“美人陋处”是脂砚斋提出的。所谓真正的美人,并非是完美无缺、十全十美的,反而是有一点小瑕疵,更容易让人记住,但这也不妨碍其“真美”。这也是西方美学所推崇的一种“缺陷美”。请结合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刻画,谈谈红楼梦中“美人陋处”的艺术效果。九、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4月24日上午,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21年中国航天日启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开幕仪式上,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的掌火之官。,与我国其他航天

30、器命名思路一脉相承,例如嫦娥、墨子、悟空、北斗等。“祝融号”是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是现代科技成果。,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从字面上来看,“祝”,表达了对人类踏进星辰大海的美好祝愿,“融”,体现融合、协作,表达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增进人类福祉的格局和愿景。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际探测的首趟征途,计划一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这在国际航天界亦属创举。,寓意点燃我国行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不断超越。24以下各项中,最适合作为本则新闻报道标题的一项是()A中国航天日启动暨中国

31、航天大会开幕B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C首辆火星车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D“祝融号”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2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表达连贯。要求:每处不超过20个字。十、命题作文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论什么时候,人们想要安身立命、立身处世都需要有所凭依。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既是客观的生存需求,也反映了人在短暂生命中对长远价值的不懈追求。时代发展到今天,“立身”这一概念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请以“何以立身”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参考答案1A 2C【解

32、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归功:把功劳归于某个人或集体。归结:总括而求得的结论。这里说的是小说课的兴起与大学教育理念和制度的探索创新有关,应选“归功”;自然而然: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大势所趋:整个形势发展的趋向。小说课实现了三者的交叉融合,强调不受外力影响,而不是发展趋势,故选“自然而然”。关联:事物相互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关注:关心重视。小说课的兴起与文学生活的变迁关系密切,故选“关联”。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小说课”与“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搭配,“表现形式”与之搭配不当;“接受对象”与“从学生听众扩展至读者大众”对应,“从读者大众扩展至学生

33、听众”不符合逻辑。且应当先说“小说课”的变化再说“接受对象”的变化。故选C。3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写重阳节的。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元日,写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D.“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出自浣溪沙端午,写的是端午节。故选A。4D 5B 6A【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崇尚声音的殷人却不用气味来歆神”错。材料二第四段“殷人崇尚用声音来祭祀,先演奏而飘荡起乐声,待音乐演奏三段,然后出庙迎牲”,演奏音乐是祭祀的前奏,最终还是出庙迎牲,用气味祭祀。且

34、殷人崇尚声音来祭祀,不等同于殷人崇尚声音。故选D。5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B.“嗅觉才能使人们的记忆持久不衰”错。材料一第四段为“嗅觉是唯一不经丘脑直接投射到杏仁核的感知系统,气味记忆因而持久不衰”,说明嗅觉的生物特点使气味记忆长久,而“才能”过于绝对化。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画线句:先秦时期有着丰富的嗅觉表达。A.体现了先秦嗅觉表达的丰富性。B.侧重描述气味载体,而不是气味的表达。C.体现了气味代表的是美德。D.体现了去臭味,产生香味,没有体现气味丰富性。故选A。7D 8B 9A 10D 11C 12(1)却不知道培养人的道理,他们志气

35、郁结不扬,不是自然(上天)不生出人才。(2)总共一年用于这方面的经费超过四千万,刚好供三献官修饰衣裳,侍养妻儿罢了,对于办学的事,没有补益。13不符合古代流传下来的礼制;不符合孔子的意愿,铺张浪费。【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D.籍:没收。句意:然后没收这些资金。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而:连词,表并列关系。句意:并且房屋都已经倒塌废弃。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句意:但是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B.然:的样子。句意:这样一来,贞观年间的风气,就会明显表现出来而且没什么差别了。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句意: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C.于:

36、介词,对于。句意:对于办学的事。于:介词,比。句意: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D.以:介词,用来。句意:弊病在于缺少经费不能供给办学之用。以:介词,因为。句意: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开元年间,玄宗崇尚儒学,和儒臣商议,自此发布诏令,免去郡县各学校祭孔时用的牲牢,只用酒和干肉来祭祀。“玄宗飨学”中“飨”意为崇尚,作句子的谓语,“学”为其宾语,故“玄宗飨学”句意完整,不能与其他内容相连;且“由是”的意思是“因此”,一般用于句首,表原因。故应在其前断句,据此排除BC。“牲牢”作“罢”的宾语,共同构成动宾结构,不可断

37、开;且“唯”一般放在句首,意为“只”,故应在“唯”前断开,排除D。故选A。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从文中“许敬宗等奏,乃遣天下诸州县置三献官,其它如方社。敬宗非通儒,不能稽典礼”可知,“遣天下诸州县置三献官,其它如方社”是许敬宗等提出的,但作者认为“敬宗非通儒,不能稽典礼”,可见作者反对这一措施。所以的做法作者是不同意的。从文中“敬从非文儒,遂以明衣牲牢编在学令”可知,作者认为“敬从非文儒”,所以敬从提出的“遂以明衣牲牢编在学令”的措施作者也是不认同的。所以的做法作者是不同意的。文中“某乞下礼官博士,详议典制,罢天下县邑牲牢衣币。如有生徒,春秋依开元敕旨,用酒醴等,

38、示敬其事,而州府许如故仪。然后籍其资,半附益所隶州,使增学校,其半率归国庠,犹不下万计。筑学室,具器用,丰篹食,增掌固,以备使令。凡儒官各加稍食,其纸笔铅黄视所出州,率令折入”是作者的建议,所以作者是同意这些观点的。所以的观点和做法是作者赞同的。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旨在表明对贞观年间风气的称赞”说法错误。此处是对改革后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赞美。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养材”,培养人才;“道”,道理,方法,途径;“郁堙”,郁结;“扬”,发挥。(2)“凡”,总共;“岁中”,一年中;“适”,恰好,刚好;“资”,供;“补”,补益。13本题考

39、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文中第二段中“四海郡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孔子庙,其礼不应于古”可知,当时四海郡县兴建孔庙、行祭祀礼的行为不符合古代流传下来的礼制。从第二段中“且非孔子意也”可知,这种行为也不符合孔子的意愿。从第四段“谨按本州四县,一岁释奠物之直,缗钱十六万有奇。举天下之郡县,当千七百不啻,羁縻者不在数中。凡岁中所出,于经费过四千万,适资三献官饰衣裳、饴妻子而已,于尚学之道,无有补焉”可知,这种行为不仅铺张浪费,而且对于办学的事,没有任何补益。参考译文:大凡现在能进言的,都认为天下缺乏人才。却不知道培养人才的道理,他们志气郁结不扬,这不是自然不生出人才。也就好像

40、不耕种的人不会感叹仓廪没有余粮,而不是土地不生产百谷。贞观中,增修学舍一千二百所,学生三千多人。当时外国上疏,请求派遣子弟入太学学习的有五国。现在的人才虽然如诗经“菁菁者莪”所描绘的那样层出不穷,但培育人才方式与贞观时是无法相比的。如今的学校,听不到弦歌之音,并且房屋倒塌废弃,学生也越来越少。不是学官不想振兴学校,弊病在于缺少经费不能供给办学之用。我今天不揣浅薄地提出一个建议,可以让大学立刻富起来。我有幸赶上相公您在位,所以可以畅所欲言。礼记中记载:“凡是学官,春天对先师孔子举行释奠礼。”这种仪式只在太学举行,而并非全国所有学校都要举行。如今全国郡县都在春秋两季二八月上旬丁日这一天在孔庙举行祭

41、祀,这种礼和古代不相符合,况且也不是孔子本意。西汉刚刚建国,群臣都是从屠夫贩卒升为公卿,所以孝惠、高后年间,在郡国设置原庙。等到汉元帝时,韦元成凭借博学多才的儒者身份当上丞相,于是建议去除这种礼仪。子孙尚且不敢违背礼仪来祭祀他的先祖,何况效法先圣教导的后学,却首先违反吗?与其举行烦琐重复的旧的祭礼,倒不如践行教道。如今孔子的学说日益衰落,却用不合礼教的祭奠仪式来讨好孔子,这就是儒学弟子应该思虑的地方。纵观历朝历代,没有这样的事。我朝武德二年,皇上下诏在国学立周公、孔子庙,四季举行祭祀。贞观十一年,又下诏在兖州修建孔庙。到二十年许敬宗等上奏,于是让天下诸州县设置三献官,其礼和方社一样。敬宗不通儒

42、学,不能查考典礼。开元年间,玄宗崇尚儒学,和儒臣商议,自此发布诏令,免去郡县各学校祭孔时用的牲牢,只用酒和干肉来祭祀。过了几年要确定这项命令。当时李林甫为宰相,不过问学校的事情,委托御史中丞王敬从编辑刊印。敬从不是文儒,于是将明衣牲牢等祭祀的仪式编在学令之中。这是首先失误于许敬宗,而最终缺失于李林甫,天下习以为常,很少有敢于非议的人。本州四县,一年用于祭祀的物品的价值是缗钱十六万多。以全国所有的郡县计算,大概一千七百不止,其他额外开支不计算在其中。总共一年用于这方面的经费超过四千万,刚好供三献官修饰衣裳、侍养妻子罢了,对于办学的事,没有任何补益。现在我恭谨地分条上奏:我请求将此事交付礼部长官以

43、及太学博士,根据典章制度详细审议,废除全国各县用于祭祀的牲牢衣币。如果有学生,春秋两季依照开元时的诏令,用酒醴等来祭祀,而州府依旧的礼仪不变。然后没收这些资金,一半交给所属的州,让其增修学校,其中一半交与国庠,这个数目也不少于万计。用这些资金修筑学室,准备器用,丰富篹食,增加给掌固的人以备这方面的差遣使用。凡是儒官要增加俸禄,纸笔铅黄等文具,看他所出的州县,一概命令折合在收入之内。有了学生之后,明经们每天每人抄写书本若干页,进士们每天也校对书本若干页,这样一来,贞观年间的风气,就会明显表现出来而且没什么差别了。14C 15A 16水调歌头:以月写愁,山河破碎,南北分裂,月光照临一片清愁。以月为

44、友,举杯邀明月,欲结伴归隐。念奴娇过洞庭:以月为伴,引清光相照,孤傲高洁。以月喻人,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表里如一,心灵澄澈。【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写作者由月色照耀关河南北联想到离散的友人,表达出思念之情”错误。“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意思是山河破碎,南北分裂,月光依然照临一片清愁。南北山河分裂,这“清愁”,既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也可以看作是当夜南北许多像作者这样满怀忧国之情的人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A.“用写实笔法”错误。“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是作者想象着月中嫦娥冷眼相看,当笑我白发东归,是“虚写

45、”。作者借嫦娥嘲笑,抒发了自己华发已生、而功业无就的感慨,也流露出作者倦于风尘游官的心境。故选A。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水调歌头:“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山河破碎,南北分裂,月光照临一片清愁。以月写愁,抒发诗人的爱国情怀。“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州?”,我今举杯邀明月,肯否与我结伴共去沧洲?以月为友,举杯邀明月,欲结伴归隐。念奴娇过洞庭:“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孤光自照,是词人说自己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词人自己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傲高洁的情怀。“表里惧澄澈”,既写秋月秋水之美,又写诗人自己如秋月秋水,以月喻人,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表里如一,心灵澄澈。17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飞湍瀑流争喧豗 士不可以不弘毅 自胜者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僮”“喧豗”“弘毅”“摧”“事”等。18C 19B 20C 21环境描写(第五段):羊角撞开栅门,雪狼偷偷窥视,鸿鹄长唳,冰湖化解,白云飘,树冠摇,掠过一阵风,吹乱苏武的雪鬓霜鬟,这都是北海牧羊的日常。妙处:云飘树摇,冰化风寒,照应第二段写北海的冬天寒之极,寒之久,交代了苏武牧羊寒冷残酷的环境。羊跑狼窥,鸿鹄长唳,这都是北海牧羊的日常,说明内外交困,面对艰难的生活环境,苏武选择接受现实,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三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