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1561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中国文化基因是中国人在特殊地理环境中所产生的,通过一套礼仪制度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社会秩序、道德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它是由历史长期锤炼和完善而形成的一种民族文化特质。乡土性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中国东西临海,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西北面则为茫茫沙漠和大草原。这片大陆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形成了一个地理单元。这个地区在古代居民的概念里是人类得以生息的、唯一的一块土地,因而被称为“天下”,但其所指的“天下”,并非今天人们所认识

2、的整个世界,而是一片相对封闭的大陆。居住在这片大陆上的人们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和游牧业、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不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封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因为农业属于定居性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生活于其中的人们重视查看天象、掌握节气,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生产生活所高度依赖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下所形成的文化观念也大都是在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先秦时,人们曾大量开发土地,后来发现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们意识到面对大自然必须要有节制,要在有限的资源里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在此后的发展中

3、,渐渐形成了“知足者常乐”,限制技术无限发展的文化理念。当认真研究乡土性这一文化基因的特点时,就可以发现,钱穆、梁淑滨等一些民国时期的学者把中国文化看成是早熟的文化是有道理的,这种早熟的文化特征让中华文明具有发育上不全的一面,因而造成了后来某些技术方面的脆弱;但另一方面,早熟又让中华文明具有直觉体验的先见性和超前性,而这正是当下研究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珍贵资源,也是未来中国可以在世界领域里有所贡献的文化因素之一。“和”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这种价值观的逐步形成和完善是在先秦时期。当时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和学派众多。其中,孔子主要关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在论语学而中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这里所说的

4、“礼”是一种社会秩序,其落脚点主要是在人与人关系的相处上。老子主要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管子关注的是人与天地的关系,他说:“天地生人,以和而生;人于天地,以和为本;天地人和,各得其正”,他综合了孔子与老子等人的思想,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以一个“和”字来揽括纵观先秦时期的中国思想,其强调的任何关系都离不开一个“和”字,这个“和”也就是“和谐”的“和”。环顾整个世界便会发现,当今人类社会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因为“天、地、人”不“和”,人和自然发生了矛盾,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发生了矛盾,等等。因此,要做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高科技的基础

5、上做到“天地人和”,这是未来人类要追求的理想境界。中国文化基因讲究“和”,而中国古人是怎么做到“和”的呢?这必须从以“礼乐”为核心的儒学文化体系来理解。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这是中国古人制礼作乐的本意。中国古人把“乐”的根源追溯到人的生命深处,即心灵中。音乐源于心,乐的基本要素是直接从心发出的,是从人的生命根源处流出的。因此,中国古人认为,心是世界的本源,亦是艺术的本源,而所谓“心”,就是儒家的仁与德的流露与显现。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礼乐”就是通过仪式的规范来让人达到情感的、心灵的相通,从而达成一种“天地人和”的社会秩序。此外,“修身”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中国文化重

6、视人心境界的陶养和塑造,读书人不论为官或无官,都信仰一种通过文艺手段流露自我性灵的方式,尤其是借诗、书、画来表达。中国人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就是自我的心灵陶养和塑造。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总是把人生的修养放在对于经济的追求之前,而且认为“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因此,其对经济人生总采取消极态度,对文化人生则采取积极态度。从中国的文化基因来讲,由于其对精神的追求超过其对财富的追求,因而中国文化是一种重视人文超过重视科学、重视人生超过重视宗教的文明类型。这样的文化基因不能产生西方的宗教,也不能产生西方的科学。这曾经是其短处,但在更高一层的

7、追求高人文的时代,也许这一基因的优长能够得到发展。(摘编自方李莉中国文化基因与“生态中国”之路)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特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出来,具有鲜明的特点。B与当今“天下”的概念相比,中国古人所认为的“天下”范围要小得多,它只是当时中国古人所居住的一片相对封闭的大陆。C虽然都强调“和”,但孔子和老子主要关注的角度并不相同:孔子强调人与人的关系要和谐,老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和谐。D强调对精神的追求使中国文化成为一种重视人文超过重视科学的文明类型,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

8、因。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明是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这个特点使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和”的重要性。B从中国文化具有乡土性的文化基因来看,中国文化是早熟的,而这种早熟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既有利也有弊。C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和”基因。D中国古人对“和”的追求,不但有孔子、老子等名家的理论阐释,而且还有如何做到“和”的具体方式。3文章认为“修身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这个观点的一项是()(3分)A墨子倡导:“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

9、若视其身。”B老子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孔子认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D庖丁解牛时追求“道”,“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使文惠君由此“得养生焉”。4中国文化为什么会形成乡土性的文化基因?请根据文本内容概括说明。(4分)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中国文化能为“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供哪些“精神的力量”。(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我们决不投降”宗璞战争在中国的大地上呼啸。傍晚,嵋回到家中。在晚饭桌上闲说着一天的见闻。合子特地给嵋夹了一箸菜,说:“小姐姐是大学生了。”嵋说:“我还看见了日本俘虏。”接着讲了当时情况。孟弗之沉思道:“他们也是人,但是在法西斯政策驱使下已经成为工具,被异化了。我们进行这场保卫国家民族的战争,不仅要消灭反人类的法西斯,也要将人还原为人。”“将人还原为人”。嵋一生都记得这句话。秋季始业不久,为了躲避战争,为了有一个更适合教与学的环境,明仑大学奉命,将久已酝酿的迁校计划再一次提出。教育部提出把西康作为考虑的地点。秦巽衡和孟弗之、萧子蔚三人这一天有同样的活动。上午,到青云

11、大学参加昆明市各校领导的联合会议,商谈当前局势,下午要在本校教务会上讨论迁校计划。上午会后大家都觉得很沉重。正走在街上,忽然下起雨来,就在一个饭馆房檐下站了片刻,雨势愈猛。巽衡说,进去吃点东西吧。饭馆很热闹,杯盘相碰,饭菜飘香,加上跑堂的大声吆喝,和门外冷风疾雨恰成对比。弗之微笑道:“这真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这时从里面走出一个人,穿着蓝布长衫,甚是整洁,走过时突然站住,叫了一声:“这不是老爷么!”原来是孟家的厨师柴发利,他抢步上前就要跪倒行礼,弗之忙站起扶住,说:“你怎么来了, 什么时候来的?”柴发利又见过秦、萧两先生,说:“我离开北平已经几年了, 先在桂林开了个小饭馆,桂林吃紧时,我就跑

12、出来了,就在这家饭馆做点事,想安顿得好一些再去看老爷太太,免得为我操心。”弗之要柴发利坐了说话,柴发利不敢坐,站着说了些路上情况。他来时还算好的,现在更艰难了。可谁也不愿意当亡国奴,有点力气的都要逃出来。路上的艰难几天也说不完。一时饭毕,雨已停了,三人走出,迎面只觉寒风扑面,是秋已深。一路见一群群人面目黑瘦,拖儿带女,背着大包小包,正是新到的难民。翠湖旁,桥边柳下也有难民或坐或卧,两个小儿大概有病,不停地啼哭。一个母亲低声抚慰,一个母亲照屁股给了几下。被打的小儿大哭。又有别的小儿跟上,几只鸟儿扑喇喇惊飞了。正走着,雨又下了。三人到大学办事处时,长衫都湿了大半。有好几位先生到了,正在收伞整衣。这

13、里没有了圆甑的落地长窗和讲究的家具,桌椅都很朴素,和露宿街头相比已是天上了。会上讨论了两件大事,秦巽衡简单介绍了当前的形势,说教育部已经派人去西康勘察,那里交通十分不便,谅敌人是打不到的。另因军情紧张,滇西、滇南的战场都需要翻译,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学生到军队服役。对这一问题大家意见比较一致,国难当头人人都有责任。一位先生提出学生中思想很复杂,也可能有人拒绝服役。大家都认为到了生死关头,怎能不赴国难。秦巽衡校长说:“如有这种情况,不予毕业。”语气很坚决,大家俱无异议。有人低声说:“早有人参军了,而且牺牲了,等着征调还不去么!”征调决定了,大家心头都很沉重,战争一天天逼近,他们要送自己的学生奔赴

14、战场,没有退路。在搬迁的问题上意见不统一。有人说,学生从军是把精华投进去了,还躲什么。也有人说,还是搬一搬好。弗之说:“我们现在是用两个拳头的对策。一个拳头伸出去,那就是我们的青年人要直接参加这场战争;一个拳头是缩回来,就是搬迁躲藏,目的当然是为了培养继续打出去的力量,只是搬迁的得失要仔细衡量。新址安排,旅途劳顿,时间、精力和费用都要付出很多,我担心学校又要大伤元气。而且学校的搬迁对云南人心会不会有影响。这也是可以考虑的。”庄卣辰说:“现在世界战局已经明朗,盟军反攻加速,再坚持一阵,也许能渡过危机。”钱明经谨慎地说:“孟先生、庄先生的话很有道理,只是万一有变就不好了,搬到平安的地方教学可以较为

15、安心,也可以保存元气。”也有好几位先生主张搬迁,只是西康文化落后,不很合适。又有人说,现在哪里还能找到合适的地方。若有合适的地方,敌人一时打不到,也不会放过轰炸。冷风夹着雨滴吹打着玻璃窗。众人都觉一阵寒意。咣当一声,风把门吹开了,把桌上的纸张吹得满地。梁明时忽然站起来,用健康的右手扶往桌子大声说:“我们最好找一个地图上都没有的地方,让敌人找不着。”他噙着眼泪。这话又似实意,又似讽刺,像一柄剑刺在每个人身上,满室无言,静了好一阵,热泪在人们眼中转。江昉站起来说:“我是不走的了,我与昆明共存亡!”逃到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我们简直没有生存的地方了!”有人几乎是喊出来。子蔚温和地说:“搬还是留,搬

16、到哪里,需要有全盘考虑,需要和教育部再商量。”秦巽衡站起身:“大家的意思我清楚了。我们也许搬走,也许留下,也许会和敌人周旋,前途还不能确定,更加艰苦是必然的。可是我知道,”他用手环指大家,声音呜咽,一字一字地说,“不论发生什么事, 我们”他再次用手环指大家,“我们决不投降!”我们决不投降!刚劲的秋风把这句话吹上树梢,吹过屋顶,在天空中滚动着,撞在每个人心上。(节选自东藏记,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将人还原为人”,反映了孟弗之深刻的战争观一一不仅要消灭罪大恶极的战争罪犯,也要给予良知未泯、被迫卷入战争的敌人改造自新的机会。B文章第四段三位教授初进餐馆,偶

17、遇孟家厨师柴发利,和桥边难民等几处情景描写,让读者看到抗战中西南后方复杂纷乱的社会情势。C关于明仑大学搬迁至西康的问题,教育部的提议在明仑大学教务会议上讨论时教师们意见不一。争论主要集中在搬迁西康是否有利于稳定云南人心。D庄卣辰热心国事,沉着冷静,对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较为清楚,依据战争形势向有利盟军的方向发展,谨慎地表达了暂缓迁校的意见。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环境极富深意。如文中“冷风夹着雨滴吹打着玻璃窗”这一描写不仅使人倍感寒气逼人,更烘托出紧张的战事气氛,即使是后方也时刻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B小说善用修辞,生动巧妙。如文章第一段“战争在中国的

18、大地上呼啸”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地表现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C小说素材选择匠心独运。如饭馆内热闹喧腾与屋外难民无处栖身这两处,对比鲜明,暗讽国民政府对外抗战、对内保民皆不力,使得底层百姓生活愈加艰难。D小说多感官描写,绘声绘色。在学校教务会上,作者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塑造了明仑大学的教授群像,各具特色:孟弗之客观冷静,钱明经态度谨慎,梁明时胆怯懦弱,秦巽衡临危不惧。8赏析最后一段的艺术效果。(4分)9小说东藏记取材于抗战中的西南联大生活,人物虽僻处昆明,生活相对平静,但体现了“于平易中见内在力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

19、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鄢,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节选自左传宣公三年)文本二: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

20、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21、?”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B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C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D齐王大悦/发师五

22、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子伐陆浑之戎”的“伐”是讨伐,征伐的意思,与屈原列传中“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的“伐”字含义相同。B“德之休明”的“休”是美好,美善的意思,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永保无疆之休”的“休”字含义不同。C九鼎,相传夏禹用九州的青铜铸成九个鼎,夏商周三代奉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周代列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D危国,意思是面临危险的国家,在此指东周王朝。其中“危”与蜀道难中“危乎高哉”的“危”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楚王的询问,王孙满由鼎引申

23、阐述朝代兴衰的道理,表现了他的睿智忠诚。B颜率在秦国发兵索取九鼎时,向齐国求救,用献鼎为诱,巧妙地借兵,退秦救国。C颜率回顾了当初武王获九鼎,运输耗费的人力和物资都非常大,为此替齐王担忧。D齐王打算借道梁国或楚国运输九鼎,颜率认为不可行,因为两国都早有问鼎之心。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2)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14文本一中王孙满的回答,是为了让楚国放弃索鼎,王孙满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寓驿舍陆游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24、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注驿舍:诗人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奋发有为和超然物外的情感。C颈联中“数竹”“量松”说服

25、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16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诗人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1.过秦论中极言陈涉的出身贫寒和地位低贱的句子是“_,_,_”。2.陆游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3.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电视剧人世间通过周家三代人,()。电视剧收官时,央视综合

26、频道黄金档创下近5年电视剧最高收视率,目前已累计超4亿多受众观看。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资本和市场裹挟,一些文艺作品追逐快餐式消费,迷醉于挣“快钱”“热钱”,无视创作规律,无视作品质量,制造了一些“文艺垃圾”“文化泡沫”“娱乐噪音”,然后靠流量明星、病态营销“续命”“保值”,但终究经不住市场考验,之后,只能在人们的吐槽声中黯然退场。有关部门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大力革除文娱领域违法失德之风和创作乱象,目的就是为文艺创作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环境,让好作品,让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练就高超艺术水平非朝夕之功,需要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如果只想走捷径、求速成、逐

27、虚名,幻想一夜成名,追逐一夜暴富,最终只能是。优秀文艺作品扎堆出现,反映的是创作观的转变。只有站得住身的作品,才能在市场的大潮中稳得住神,才能在艺术的发展中立得住脚,才能在观众的心目中扎得下根。一切靠作品说话,演技才是金字招牌。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收获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令观众不断从中收获感动、震撼,展现着普通生活中的情义和正直,呈现了充满着人间烟火、喜怒哀乐的生活B令观众不断从中收获感动、震撼,收获对美好生活的憧

28、憬与信心,呈现了充满着人间烟火、喜怒哀乐的生活,展现着普通生活中的情义和正直C展现着普通生活中的情义和正直,呈现了充满着人间烟火、喜怒哀乐的生活,令观众不断从中收获感动、震撼,收获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D呈现了充满着人间烟火、喜怒哀乐的生活,展现着普通生活中的情义和正直,令观众不断从中收获感动、震撼,收获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

29、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

30、究科学。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篇)材料二:2022年11月29日,年过半

31、百的费俊龙时隔17年再次担任指令长,挂帅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出发前往中国空间站。出征前,费俊龙说:“我们乘组虽然平均年龄最大,但飞行本领依然保持青春。”有人认为,今天的社会是一个“拼颜值”“吃青春饭”的社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以“定力活力魅力”为主题,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辩驳这种观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D.“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错误。从原文尾段“这样的文化基因也不能产生西方的科学”来看,“强调对精神的追求”是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但是否为“主

32、要原因”,从原文看不出来。故选D。2AA.“这个特点使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和的重要性”错误,强加因果关系。根据原文第二段,“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是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要节约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原因。故选A。3CC.孔子强调了如何对待德义和富贵。生活清贫,但能精神富足,乐在其中;对于通过不义的手段而得来的富贵,则视若浮云。这和文章尾段所阐述的“中国人总是把人生的修养放在对于经济的追求之前”等观点一致,因而能够作为论据。其他三项都和“修身”无关。故选C。4中国这片大陆四周有自然屏障,使得中国古人的生存环境是相对封闭的。中国古人以农业生产为主,过的是定居性的生产生活。5节制自己的欲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3、,限制技术无限发展。追求“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把“天地人和”作为追求的理想境界。强调“修身”,重视心灵的陶养和塑造。6CC.“争论主要集中在搬迁西康是否有利于稳定云南人心”错,由原文“目的当然是为了培养继续打出去的力量,只是搬迁的得失要仔细衡量。新址安排,旅途劳顿,时间、精力和费用都要付出很多,我担心学校又要大伤元气。而且学校的搬迁对云南人心会不会有影响”可知,“是否有利于稳定云南人心”只是担心的一个方面,并非“主要集中”在此。7DD.“梁明时胆怯懦弱”错,由原文“我们最好找一个地图上都没有的地方,让敌人找不着”可见,这是梁明时的愤激之语,而不是“胆怯懦弱”。故选D。8卒章显志,(与标

34、题“我们决不投降”首尾呼应,直抒胸臆皆可)“我们决不投降”不仅是秦巽衡个人的爱国宣言,也是全文主旨的凝聚点,表达了明仑大学师生上下一心,绝不屈服日寇的爱国情怀。比拟,“滚动”,“撞”等动词的使用,使话语更显力量,凸显了“我们决不投降”的坚定决心和中华儿女临难不移、不屈不挠的崇高精神。语意双关,“刚劲”看似形容秋风的猛烈,实则暗示中华民族誓与日寇抵抗到底的决心。9战争观之深刻:孟弗之“将人还原为人”的论断,深远地看到了战后对人思想改造、弥补战争伤痕的重任。战争带来的苦难之深重:翠湖边难民的悲惨境遇,虽没有直接写战事,却折射出百姓在日寇蹂躏下的艰难不幸。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之高贵:拒服军役者不予毕业的

35、处罚,众教授俱无异议,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大义上立场坚定,临难不惧的崇高精神。对现实揭露之深刻:孟弗之微笑评价“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动声色间犀利地批评抗战后方不顾前线、贪图享乐的不良风气。10B句意:齐王听了非常高兴,立刻派遣五万人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军因此退兵。“五万人”是“师”的后置定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C;“陈臣思”是人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11B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都是“讨伐,征伐”。句意: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B.错误。均为“吉庆、美好、美善”。句

36、意:德行美好光明。/永远保持无尽的美善。C.正确。D.正确。危险;高。句意:面临危险的国家。/多么高峻伟岸!12C.“为此替齐王担忧”错误,结合原文“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以及“不敢欺大国以待命。齐王乃止”可知,颜率并非真正替齐王担忧,而是为了保卫本国的利益。通过陈述运鼎难题让齐王知难而退,巧妙地让齐王主动放弃“求九鼎”。13(1)保存濒危的国家,是美名;得到九鼎,是很实在的利益。希望大王考虑一下。(2)我不敢欺骗贵国,大王请尽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国将把鼎迁出,随时待命运走。【解析】(1)“疾”,快,尽快;“所从出”,迁出的道路;“弊邑”,我国。(2)“危国

37、”,面临危险的国家;“厚实”,实在的利益;“图”,考虑;判断句式14国家的强盛在德不在鼎,认为君王贵在修德;鼎应为周天子所有,君臣之序不可动摇。参考译文:文本一: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于是到达洛水边,在周王的疆界检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王室)鼎的大小与轻重。王孙满说:“(国家的强盛)决定于君主的道德而不在于鼎的本身。往昔夏朝正当有德的时候,远方的人将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像(献给夏朝),将金作为贡品交给九州的长官,(夏朝)将远方所画的奇异之物铸在鼎上,百物因此都具备了,使人民(通过铸在鼎上的图像)知道神异妖怪。因此人民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碰上不祥的东西。魑魅魍魉,

38、这类鬼怪都不会遇到。因而能与天地和协,以接受上天的保佑。桀德行昏聩惑乱,于是鼎迁到商朝,持续了六百年。商纣王残暴肆虐,鼎迁移到周。(如果君王)德行美好光明,鼎虽小,分量很重;如果德行奸邪昏乱,鼎虽大,分量很轻。上天赐福给明德的君王,不会变动。成王把鼎安顿在郏鄢,占卜的预言说可传三十代,享年七百年,这是天意决定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微,天命并没有改变。鼎的轻重,是不可以询问的。”文本二:秦国发兵逼近周境索取周的九鼎,周君为此忧惧不安,将此事告诉了颜率。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我愿东到齐国借兵援救。”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王不讲道义,想发兵夺取周的九鼎。我东周君臣内部谋划对策,认为与其将九鼎交

39、给暴秦,不如送给贵国。保存濒危的国家,是美名;得到九鼎,是很实在的利益。希望大王考虑一下。”齐王听了非常高兴,立刻派遣五万人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军因此退兵。当齐王准备向周君索取九鼎时,周君又一次忧虑不安。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我愿到东方解决此事。”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周国上下得以保全,因此甘愿将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从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颜率说:“不行。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脚下,沙海边上反复策划,日子已经很久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出来。”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

40、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不行。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在叶庭中密谋,时间也很长了。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哪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周王室也正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九鼎,并不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瞬息就可到达齐国。当初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九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而辅助的兵卒和器具,数量与此略等。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但)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所以我私下在为大王担忧。”齐王说:“你屡次前来,无非不愿

41、把鼎给与齐国罢了。”颜率赶紧解释说:“我不敢欺骗贵国,大王请尽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国将把鼎迁出,随时待命运走。”齐王只好作罢。15BB.“奋发有为和超然物外的情感”错,应是“物是人非”。颔联运用两个典故,“鲲自化”用庄子逍遥游鲲化为鹏故事,喻指不少得志者飞黄腾达,官运亨通,但他们扶摇直上,与我本不相干;“鹤仍归”用搜神后记中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故事,一方面表明自己此日旧地重来,一方面有物是人非之叹。这一联用的两个典故,格言升沉异势,深寓感慨,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故选B。16借景抒情。首联写地处僻静的“闲坊”,陈旧、荒凉的“古驿”经常掩着门,空荡荡的,表现了驿舍荒凉幽

42、寂的特点,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动作描写。诗人在细细数竹、量松时发现竹增松长,从而感慨时光飞逝、壮志难酬。对比手法。尾联用今昔对比,曾经写于壁上壮志豪情的诗句,而今蛛网尘封,字迹模糊,诗人抚今追昔,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之情。17、(1)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18大浪淘沙脱颖而出过眼云烟19电视剧收官时,创下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近5年电视剧最高收视率,目前已累计超4亿受众观看。【解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语序不当,“创下”的语序不当,应放在“央视”前面;二是语义重复,“超多”语义重复,去掉“多”。20D

4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表述的逻辑顺序,应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容介绍到观众感受。所以“令观众不断从中收获感动、震撼,收获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应放在后面;而其余部分中“呈现了充满着人间烟火、喜怒哀乐的生活”应在“展现着普通生活中的情义和正直”前。据此判断,只有D项正确。故选D。21C例句:这句话是段落作者对每一位读者说的话,“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哪一个人。A.这个句子是一句对别人说的话,“你”是称呼说话的对方。B.句中的你是指,“我”看了看另外两个人,但并没有特指看的到底是谁,因此,“你”的意思是:不明确指明的集团中的某一个体;任何一个;一般的一个。C.句意

44、是他的用功让所有人都佩服。“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哪一个人。与例句用法一致。D.这个句子是一句对别人说的话,“你”是称呼说话的对方。22可以通过体质指数判断;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就会恢复以前的体重。23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材料一是论语中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评价。意思是:孔子说:“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用一个竹筐盛饭,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材料二,展现中国航天人的风采,虽然年过半百,但仍然能力超群,飞行本领保持青春。孔夫子之所以对颜回有如此高的评价,源于颜回能安贫乐道,淡泊自守,不汲汲于名

45、利,有定力。对于“拼颜值”“吃青春饭”的社会来说,“定力”是难得的能力。而费俊龙的话说明能力、活力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进,就能一直保持青春的活力和魅力。写作任务是以“定力活力魅力”为主题,辩驳“当今社会是一个拼颜值吃青春饭的社会”这一观点。“定力活力魅力”这三个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比如有定力和活力,才能彰显魅力。定力与活力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二元对立且统一的辩证关系,比如:定力侧重于处变和把握自己的意志力的静态沉淀,活力侧重于充满青春、旺盛的生命力的积极行动,定力和活力并存也指向了实力,写作时当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展开论述,旗帜鲜明地表达观点,当今社会不是一个“拼颜值”

46、“吃青春饭”的社会,而是一个凭定力、靠实力、才能有魅力的时代。行文构思: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筑定力,扬活力,青春才能有魅力。接下来结合时代中“拼颜值”“吃青春饭”的现象进行批驳,指出“拼颜值”“吃青春饭”扭曲了对个人魅力与个人价值的定义。牢筑定力,发扬活力,不论天资与岁月,才能成就人生的魅力。接下来再分别论述定力和活力之于青春魅力的重要意义。如:坚韧恒久之定力升华了人格,为提高个人魅力提供条件;活力是追求人生魅力路途上的动力源泉,为发展个人魅力提供保障。最后总结,兼顾定力与活力,吾辈青年方能在实现社会价值之际彰显魅力!表现本题之于当代青年学子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立意:1.以定力活力,点燃青春之魅力。2.筑定力,显活力,尽展“青春”魅力。3.坚守定力,彰显活力,发扬中华之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二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