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10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达尔文设想,人类和猿猴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遗传下来的,这一观点曾使他的许多同代人怒不可遏,尤其让那些一直有着虔诚宗教信仰的人们出离愤怒。当达尔文于 1833 年首次草草写下他的遗传思想时,还没有发现任何与智人不同的骨骼。达尔文预言,如果发现此类化石,它们一定会介于猿猴和人类之间。第一个“遗失的环节”发现于达尔文的理论正式发表前两年,即 1857 年。新发现的智人亚种尼安德特人看上去确实有点像猿猴。当其头骨和部分骨骼首次在波昂的一次
2、德国科学会议上展出时,有人怀疑它不属于真正的人类,也有人认为不过是一种反常现象。然而,地质学家莱伊尔发现,“新观察到的猿人骨骼与正常标准人类结构的差别,并不是一种偶然的或随机的畸形。如果变异法则正合乎进化论者(如达尔文)的要求,那么这种差别是意料中事。”从发现尼安德特人至今,在欧、美、亚各洲都有过许多对人类和前人类化石“露西”的发现,这些无一例外地都是一种实验。总之,达尔文的预言已经充分被证实了。因为从解剖学的角度而言,每发现一个较老的化石,都愈来愈接近于猿猴。但最近几十年来,已可利用更精密的技术来检验共同祖先的遗传原理。进化透过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实现,而脱氧核糖核酸又显示了不同种之间在生物
3、化学和形态学方面的区别。达尔文对基因或 DNA 还一无所知,所以他的想法十分不同凡响。直到克里克和沃森在50 年代破解了 DNA 分子的共同语言,重新发现了 19 世纪后期孟德尔关于基因的研究之后, 达尔文在百余年前提出的生命皆有共同祖先的预言,才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证实。这样看来,灭绝现象没有达尔文想得那么简单。以恐龙为例,如果达尔文关于生物为生存环境而竞争的设想是正确的,那么物种形成的速率将如他所料,与物种的灭绝达到完全的平衡。但是恐龙却在短时间内突然消失了;迄今为止,从未在比马斯特里奇白垩新的地层中发现过恐龙化石。是哺乳动物杀死了恐龙?几乎没有人真的这样想过。当时的哺乳动物都很小,它们的生活
4、环境与霸王龙或角龙之类并不相扰,当然也无力挫败那些庞然大物。所以我们该探究的是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化石纪录和动物的选择性繁殖, 达尔文深知生物的演化是非常缓慢的。生物个体在生命期限内不能发生大的变化。比如说,一种生物无法因为气候日趋干旱而变成骆驼,只有在经历了许多代的干旱之后,生物才能忍受缺水的环境生存下来,或者形成某种防止失水的功能,并且无法办到的物种拥有某种繁殖 的优势。在这一过程中,无疑会有某些生物个体灭绝。但是,依事实看来,地质纪录也反映出两种相当不同的演化速率。有一段时间是平静时期;在这一段时间内,大多数物种保持不变,演化形成的新物种与灭绝的物种数量大致达到平衡。但是也有
5、一些时期,物种形成速度极快,或者生物的灭绝更快。首先,历史上存在着诸如恐龙灭绝那样的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然后是一个间歇期。这时期生物按照马尔萨斯的说法,像兔子一样成倍地增长。然后分化形成新的物种。有时演化速度之快,谓之“爆炸”实非夸大其词。如果我们注意到环境可能与上述生物演化形式有关的变化,那就会发现一种显而易见的 有趣联系。快速的环境变化,必将加速生物灭绝的速率,使后者超过物种的形成速度。因为任何生物通过演化而适应环境变化的速度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旧种属的灭绝与新种属形成所引起的竞争风马牛不相及,达尔文却反过来强调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鉴于此,环境变化速率理应处于生物灭绝公式的核心地位。环境
6、变化速率愈快,生物 灭绝的速率也愈快。沿着这条线索思考,近一个世纪来,古生物学家四处挖掘所发现的奇珍异兽大规模灭绝,很可能是由环境的剧烈变化引起的。如果有一种灾变能够证明对这种或那种生物灭绝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那么达尔文的“规律”就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如果我们不能透过鉴定古生物遗骸和现代物种的研究,预言何种生物将幸存,何种生物将灭绝,那么适者生存又有什么意义呢?预测结果是对适者生存说的最后检验。我们或许可以说,适应能力是判断幸存者的标准, 适应能力决定生物个体适应环境的程度。从这个看法,我们甚至可以预言哪一种农作物具备从一场为时短暂的旱灾中幸存下来的能力。但是如果环境发生灾难性变化,我们能不能
7、预言哪一种具备最快的适应能力?即使我们能够猜度未来灾变的情况,又能否预言即将产生的环境情况呢?现在没有食草蛇类的小动物,因为根本不存在食草的蛇类。如果假设有一场灾变使啮齿动物和昆虫急剧减少,我们根据蛇的适应能力,仍难以预言它们能否靠藻类幸存下去,也无法预言经过几代的演化,它们能否有机会创造出一种环境而不致灭绝。(摘编自许靖华达尔文的错误)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达尔文于1833 年写下的遗传思想认为人猿有共同祖先,该理论虽饱受质疑,终由一系列的实验证实。B.莱伊尔认为,猿人骨骼与人类结构的差别,是合乎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可用作共同祖先理论的支撑。C.地质记
8、录显示,平静期内物种数量相对平衡,另一时期中物种的形成和灭绝会先后快速成倍地增长。D.环境变化速率处于生物灭绝公式的核心地位,且二者成正比关系,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达尔文的进化论。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达尔文的共同祖先理论使他的同代人怒不可遏,是因为他的共同祖先理论触犯了人作为高等动物的尊严。B.“草草”一词,看似批评达尔文在提出共同祖先理论时草率而没有依据,实则体现了大胆预言的科学精神。C.“在这一过程中,无疑会有某些生物个体灭绝”,是因为环境的变化,已超出了该生物个体的适应能力。D.从最后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在不可知的环境中,我们难以预言生物是否具有能适应环境
9、生存下来的能力。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全球因大陆板块的运动快速变冷,进入了“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时期”,海平面因此大幅度下降,突然的环境变化造成了大量物种集群性灭绝。B.泥盆纪晚期,地核熔岩泄露,西伯利亚地区熔岩喷涌而出,瞬间杀死大量海洋生物,熔岩中大量有毒物质融入海洋,海洋动物大量死亡。C.在环境几乎没有变化的短时间内,外来物种比当地物种更能适应环境,取而代之成为优势物种,那些原来的生物反而数量锐减甚至灭绝。D.二叠纪时期,因多个陨石撞击地球导致火山喷发,海洋中大量甲烷水合物汽化,造成全球温室效应,导致了海洋生物和陆地生物重新洗牌。4.在作者看来,
10、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哪些错误?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 分)5.文章在指出达尔文的疑点、错误的同时,为什么竭力证明达尔文进化论中“共同祖先”理论的正确性?(6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树会记住许多事刘亮程如果我们忘了在这地方生活了多少年,只要锯开一棵树,院墙角上或房后面那几棵都行, 数数上面的圈就大致清楚了。树会记住许多事。其他东西也记事,却不可靠。譬如路,会丢掉人的脚印,会分岔,把人引向歧途。人本 身又会遗忘许多人和事。当人真的遗忘了那些人和事,人能去问谁呢。问风。风从不记得那年秋天顺风走远的那个人。也不会在意它刮到天上飘远的一块红头巾,
11、最 后落到哪里。风在哪停住哪就会落下一堆东西。我们丢掉找不见的东西,大都让风挪移了位 置。有些多年后被另一场相反的风刮回来,面目全非躺在墙根,像做了一场梦。有些在昏天 暗地的大风中飘过村子,越走越远,再也回不到村里。树从不胡乱走动。几十年、上百年前的那棵榆树,还在老地方站着。我们走了又回来, 担心墙会倒塌,房顶被风掀翻卷走,人和牲畜四散迷失,我们把家安在大树底下,房前屋后栽许多树让它快快长大。树是一场朝天刮的风。刮得慢极了。能看见那些枝叶挨挨挤挤向天上涌,都踏出了路, 走出了各种声音。在人的一辈子里,能看见一场风刮到头,停住。像一辆奔跑的马车,甩掉轮子,车体散架,货物坠落一地,最后马扑倒在尘土
12、里,伸长脖子喘几口粗气,然后死去。 谁也看不见马车夫在哪里。风刮到头是一场风的空。树在天地间丢了东西。哥,你到地下去找,我向天上找。树的根和干朝相反方向走了,它们分手的地方坐着我们一家人。父亲背靠树干,母亲坐在小板凳上,儿女们蹲在地上或木头上。刚吃过饭,还要喝一碗水。水喝完还要再坐一阵。 院门半开着,看见路上过来过去几个人、几头牛。也不知树根在地下找到什么。我们天天往树上看,似乎看见那些忙碌的枝枝叶叶没找见什么。找到了它就会喊,把走远的树根喊回来。父亲,你到土里去找,我们在地上找。我们家要是一棵树,先父下葬时我就可以说这句话了。我们也会像一棵树一样,伸出所有的枝枝叶叶去找,伸到空中一把一把抓那
13、些多得没人要的阳光和雨,捉那些闲得打盹的云, 还有鸟叫和虫鸣,抓回来再一把一把扔掉。不是我要找的,不是的。我们找到天空就喊你,父亲。找到一滴水一束阳光就叫你,父亲。我们要找什么。多少年之后我才知道,我们真正要找的,再也找不回来的,是此时此刻的全部生活。它 消失了,又正在被遗忘。那根躺在墙根的干木头是否已将它昔年的繁枝茂叶全部遗忘。我走了,我会记起一生中更加细微的生活情景,我会找到早年落到地上没看见的一根针,记起早年贪玩没留意的半句话、一个眼神。当我回过头去,我对生存便有了更加细微的热爱与耐心。如果我忘了些什么,匆忙中疏忽了曾经落在头顶的一滴雨、掠过耳畔的一缕风,院子里那棵老榆树就会提醒我。有一
14、棵大榆树靠在背上(就像父亲那时靠着它一样),天地间还有哪些事情想不清楚呢。我八岁那年,母亲随手挂在树枝上的一个筐,已经随树长得够不着。我十一岁那年秋天,父亲从地里捡回一捆麦子,放在地上怕鸡叼吃,就顺手夹在树杈上,这个树杈也已将那捆麦子举过房顶,举到了半空中。这期间我们似乎远离了生活,再没顾上拿下那个筐,取下那捆麦子。它一年一年缓缓升向天空的时候,我们似乎从没看见。现在那捆原本金黄的麦子已经发灰,麦穗早被鸟啄空。那个筐里或许盛着半筐干红辣皮、几个苞谷棒子,筐沿满是斑白鸟粪,估计里面早已空空的了。我们竟然有过这样富裕漫长的年月,让一棵树举着沉甸甸的一捆麦子和半筐干红辣皮, 一直举过房顶,举到半空喂
15、鸟吃。“ 我们早就富裕得把好东西往天上扔了。”许多年后的一个早春。午后,树还没长出叶子。我们一家人坐在树下喝芭谷糊糊。白面在一个月前就吃完了。芭谷面也余下不多,下午饭只能喝点糊糊。喝完了碗还端着,要愣愣地坐好一会儿,似乎饭没吃完,还应该再吃点什么,却什么都没有了。一家人像在想着什么,又像啥都不想,脑子空空地呆坐着。大哥仰着头,说了一句话。我们全仰起头,这才看见夹在树杈上的一捆麦子和挂在树枝上的那个筐。 如果树也忘了那些事,它便早早地变成了一根干木头。“ 回来吧,别找了,啥都没有。”树根在地下喊那些枝和叶子。它们听见了,就往回走。先是叶子,一年一年地往回赶, 叶子全走光了,枝杈便枯站在那里,像一
16、截没人走的路。枝杈也站不了多久。人不会让一棵死树长时间站在那里。它早站累了,把它放倒,可它已经躺不平,身躯弯扭得只适合立在空气中。我们怕它滚动,一头垫半截土块,中间也用土块堰住。等过段时间,消闲了再把树根挖出来,和躯干放在一起,如果它们有话要说,日子长着呢。一根木头随便往哪一扔就是几十年光景。这期间我们会看见木头张开许多口子,离近了能听见木头开口的声音。木头开一次口,说一句话。等到全身开满口子,木头就没话可说了。我们过去踢一脚,敲两下,声音空空的。根也好,干也罢,里面都没啥东西了。即便无话可说,也得面对面呆着。一个榆木疙瘩,一截歪扭树干,除非修整院子时会动一动,也许还会绕过去。谁会管它呢。在它
17、身下是厚厚的这个秋天、很多个秋天的叶子。在它旁边是我们一家人、牲畜。或许已经是另一户人。(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路,会丢掉人的脚印,会分岔,把人引向歧途”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忘却很多事情,这与树“会记住”形成鲜明对比。B.文中多次描写挂在树上的筐,写出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怀念,流露出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伤感,温情中夹杂着淡淡的苦涩。C.“树是一场朝天刮的风。刮得慢极了。能看见那些枝叶挨挨挤挤向天上涌,都踏出了路”形象地写出了一棵树从生长到生命逐渐丰盈的过程。D. “风刮到头是一场风的空”“树在天地间丢了东西”“找到了它就会喊,把
18、走远 树根喊回来”等跳跃性的句子看似含蓄优美,实则关联性弱。7.下列对文本中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语言通俗质朴,不少地方使用了口语,乡土气息浓郁。如“苞谷棒子”“苞谷糊糊”等生活化的语言使人很有亲切感。B. 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生动形象。“捉那些闲得打盹的云”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往日时光的悠闲美好。C. 文中多次写到“找”,描写一家人坐在树下吃饭的情景,平凡中蕴含着温馨,回应“我”要“找”的是温暖永恒的精神追求。D.本文赋予各种事物以生命,树的“记住”归根结底是人的“记住”,文章通过树传达出对生活、自然、生命的深刻理解,形散神聚。8.刘亮程的
19、散文中多次写到“路”和“树”,比如,他在一条土路中写道:“每个村庄都用一条土路与外面世界保持着坑坑洼洼的单线联系,其余的路只通向自己。”“人的影子一晃就不见了,生命像根没咋用便短得抓不住的铅笔。这些总能走到头的路,让人的一辈子变得多么狭促而具体。”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路”和“树”的理解。(4 分)9.冯至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选择性必修下册)的结尾说:“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
20、关联。”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祖文逸,南唐玉山令。亿将生,文逸梦一道士,自称怀玉山人来谒。未几,亿生,有毛被体,长尺余,经月乃落。能言,母以小经口授,随即成诵。七岁,能属文,对客谈论,有老成风。雍熙初,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就试词艺,送阙下。连三日得对,试诗赋五篇,下笔立成。太宗深加赏异,命内侍都知王仁睿送至中书,又赋诗一章,宰相惊其俊异,削章 为贺。翌日,即授秘书省正字,特赐袍笏。俄丁外艰,服除,会从祖徽之知许州,亿往
21、依焉。务学,昼夜不息,徽之间与语,叹曰:“ 兴 吾门者在汝矣。”淳化中诣阙献文改太常寺奉礼郎仍令读书秘阁。属后苑赏花曲宴,太宗召命赋诗于坐侧:又上金明池颂,太宗诵其警句于宰相。明年三月,苑中曲宴,亿复以诗献。时公卿表疏,多假文于亿,名称益著。真宗在京府,徽之为首僚,邸中书疏,悉亿草定。即位初,超拜左正言。诏钱若水修太宗实录,奏亿参预,凡八十卷,而亿独草五十六卷。书成,知处州。三年,召为翰林学士。五年,以疾在告,遣中使致太医视之,亿拜章谢,上作诗批纸尾,有“副予前席待名贤”之句。亿刚介寡合,在书局,唯与李维、路振辈厚善。当时文士,咸赖其题品,或被贬议者,退多怨诽。王钦若骤贵,亿素薄其人,钦若衔之
22、,屡抉其失;陈彭年方以文史售进,忌亿名出其右,相与毁訾。上素重亿,皆不惑其说。亿有别墅在阳翟,亿母往视之,因得疾,请归省,不待报而行。上亲缄药剂,加金帛以赐。亿天性颖悟,自幼及终,不离输墨。文格雄健,才思敏捷,对客谈笑,挥翰不辍。善细字起草,一幅数千言,不加,点窜,当时学者、翕然宗之。而博览强记,尤长典章制度。喜诲诱后进,以成名者甚众。重交游,性耿介,尚名节,多周给亲友,故廪禄亦随而尽。注:削章:上奏章。(节选自宋史)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淳化A中B诣C阙献文D改E太常寺F奉G礼郎H仍令I读J书秘阁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
23、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太宗,在这里是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被追尊的名号,始于殷代,此处 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太宗”用法相同。B.超拜,破格提拔、任命。其中“拜”,是指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 于升任高官,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C.归省,回家探望父母,与归有光项脊轩志“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中的“归 宁”,意思相同。D.文中“廪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县官日有廪稍之供”一句中“廪稍”都包含 发放禄米的意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杨亿的出生充满了神奇色彩。他一出生有长约尺余的毛发覆盖他的身体,几个月后才脱落
24、,体现了他的不凡,为下文描写他的天赋与才能作了铺垫。B.杨亿才华出众。他不仅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就是连当时的一些大臣也很赏识他,真宗曾下诏让钱若水主持太宗实录的编修,钱若水就奏请朝廷请求杨亿参预。C.杨亿刚正耿介。当时的文士,都依靠他评价,有些遭到他贬议的人,回去后多对他有所怨恨,同时也受到了一部分人的嫉恨。D.杨亿的成才有天赋的成分,但也离不开他个人的努力。他从小到老,都在写文章,哪怕是与客人谈笑间,也照样挥笔不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俄丁外艰,服除,会从祖徽之知许州,亿往依焉。(2)陈彭年方以文史售进,忌亿名出其右,相与毁訾。14.杨亿虽才华横溢、仕途畅达
25、但也不免遭人怨恨诋毁,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15-16 题。物理六首(选二)林希逸其一以鸟养鸟尽性,惟虫能虫知天。 万物与我为一,反身乐莫大焉。其六非鱼知鱼谁乐?梦鹿得鹿谁诬 ? 若与予也皆物,执而我之则愚。注:梦鹿得鹿:典出列子周穆王,郑人采樵,毙鹿之后,十分高兴,为不让人知,他把死鹿藏匿在土坑,盖上蕉叶,后来他找不到所藏之鹿,就怀疑是个梦。诬;假象。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其一中“以鸟养鸟”的道理与种树郭囊驼传中的道理一样。B根据诗歌句式对仗的特点可以推知“尽性”“知天”语
26、义相近。C其六第一句中的“谁乐”,包含了“鱼的欢乐”和“观者的欢乐”。D其六借用“梦鹿得鹿”的典故所表达的哲理和庄周梦蝶不一样。16. 这两首诗提出了“物”“我”的概念,强调要知物、知我。请结合诗句谈谈“知物”“ 知我”的内涵。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向南夺取了百越的土地,百越的君王最终只能 “ , ”。(2) 谏太宗十思疏中用“ , ”阐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进一步强调国君要慎待百姓。( 3 ) 2023 年9 月,第19 届亚运会将在杭州举行。你可以用柳永望海潮中“ ”一
27、句来夸赞杭州富庶的历史,还可以用其中的“ ”一句来概括西湖的湖山之美。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 本题共 2 小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当前,全国多地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 受灾人群面对家园、庄稼等被毁,特别是有人员伤亡时,心灵上会受到极大创伤,进而在心理上出现一种失衡的状态,甚至会有心理危机。“心情低落,内心焦躁不安,或者害怕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注意力无法集中、记不住事情、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头、不想跟人打交道等。”以上这些表现都是个体在自然灾难的危机中常见的反应。虽然随着危机事件的结束,这些不良反应也会慢慢减轻和消
28、失, A ,反而会持续加重,出现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障碍。如果因无时无刻在想灾难的事情而出现了不良情绪,我们该怎么做呢?一是通过社交平台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当面对紧张害怕的情绪时,应及时向亲朋好友表达,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B ,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切忌禁止昼夜颠倒,要按时起床、吃饭,要保证充分且规律的睡眠,做一些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三是学会自我调整,学会放松。当出现焦虑情绪时,可通过肌肉放松、呼吸训练和正念冥想等方式来应对自己的不良情绪。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19. 文中第
29、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 ( 本题共 3 小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一般情况下,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菌,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菌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
30、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 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做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有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突出了鸡油菌的“中看”,读来生动形象,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4 分)21.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符号的叠用,有
31、时很有表现力。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均有标点符号的叠用,请分析其效果的异同。(4 分)22. 下面句子都有“一般”一词,说说二者意思上的不同。(2 分)(1)一般情况下。(2)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四、写作(60 分)1.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井底之蛙”历来被用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却盲目自大的人。然而,生活在井底的青蛙虽然见识浅薄,却因为自己能够“统辖”全井,所以生发出快乐与自豪来;可当它爬出洞口,发现天地的广阔、自我的渺小,它的内心也愈加惶惑,且不得不开始惧怕天敌的摧残了。阅读了这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 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32、,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参考答案1D(“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达尔文的进化论”错,原文“达尔文的规律就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中的“规律”指的是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而不是整个进化论,选项扩大了范围。)2A(“是因为他的共同祖先理论触犯了人作为高等动物的尊严”错,原文“人类和猿猴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遗传下来的,这一观点曾使他的许多同代人怒不可遏,尤其让那些一直有着虔诚宗教信仰的人们出离愤怒”,选项说法于文无据。)3C(“在环境几乎没有变化的短时间内”强调环境没有变化,不是本文探究的范围。)4达尔文对灭绝现象的解释是错误的。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无法
33、预测结果,因而没有意义。(每点2分,共4分)5体现了对科学理论严谨性的坚守。文章在指出达尔文的错误的同时,也肯定了“共同理论”的正确性。为下文论证达尔文的错误做铺垫。通过捕捉适者生存论断的漏洞,引申分析出达尔文结论的错误。从达尔文的正确理论出发,运用反证法论证达尔文的错误,以矛攻盾,使自己的观点更科学鲜明,使读者更容易接受。(每点2分,共6分)6D(“实则关联性弱”错误,“风刮到头是一场风的空”“树在天地间丢了东西” “找到了它就会喊,把走远的树根喊回来”等句子不仅展现出作者对生活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也展现出作者对生活在这个村庄中一切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敬重。这些看起来跳跃的句子是作者心路历程
34、的体现,其关联度紧密。)7C(“回应温暖永恒的精神追求”错误,描写一家人坐在树下吃饭的情景,回应 “我”要 “找”的是浓厚的无法割舍的亲情。)8刘亮程散文中的“路”是生命轨迹中的一种意念,一种选择,“用一条土路与外面世界保持着坑坑洼洼的单线联系”,理性驱使着人们走出去,去探索,去实现。“坑坑洼洼的单线联系”指现实的路会因现实的功利性而变得狭隘与崎岖。“树”是人性的坚守与回归。“树从不胡乱走动。几十年、上百年的那棵榆树,还在老地方站着。”“树”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人性中细腻、平和、宁静等美好品质的发掘与渴求,也是对动荡、喧嚣、浮躁、功利等世俗观念的对抗与抵制。(每点2分,共4分)9冯至的这段文字与刘
35、亮程的文章对村庄的感情是一致的,都体现了对村庄的敬意与感激。 村庄及村庄的风物给了我们生命许多滋养,我们也要以坦白和恩惠对待那些消逝了的村庄。只要有相联系的事物,例如村庄或村庄的风物,不管时空的间隔有多远,人们彼此的生命都有声息相通的地方。(每点2分,共6分)10BDH11C(与“归宁”意思不相同。“归宁”是回娘家探望父时,是针对出嫁的女子而言。)12A(“几个月后”错。文中“经月”是“一个月”的意思。)13(1)不久他的父亲去世,服丧期满(守孝期满),恰巧他的堂祖父杨徽之治理许州(担任许州知州),杨亿前去依附他。(4分,“丁外艰”“服除”“知”各1分,句子通顺1分)(2)陈彭年正凭文史被朝廷
36、任用,嫉妒杨亿名声超过自己,与他人一起诋毁他。(4分,“售进”“出其右”“毁訾”各1分,句子通顺1分)14七岁时,就能写文章;十一岁时,太宗听说他的名声。才思敏捷,写诗赋下笔立成,得到皇帝、宰相的赞叹。在赏花曲宴上,呈上金明池颂,太宗向宰相诵读其中警句。当时朝中公卿大臣上奏的表疏,大多借用他的文体风格。太宗实录共八十卷,杨亿独自起草其中的五十六卷。擅长小字起草,一篇文章几千字,不用修改。博览强记,尤其擅长典章制度。(每点1分,写出任意三点即得满分)15D(“所表达的哲理和庄周梦蝶不一样”错,这两个典故所指的内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物我合一、真假难辨的唯心主义思想。)16知物:认识事物的本性,
37、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如“以鸟养鸟”是说要按鸟的生活规律去养鸟。知我:认识到我即是物,万物与我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万物与我为一”“若与予也皆物”都是强调了人不是高于自然的,而是与自然和谐统一。(每点3分,共6分)17(1)俯首系颈 委命下吏(2)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3)钱塘自古繁华 重湖叠巘清嘉18A但有些人的症状(不良反应)不会消失(2分)B二是保持规律作息(2分)19处,将“无时无刻”改为“无时无刻不”;处,删除“切忌”或者删除“禁止”;处,将“充分”改为“充足”。(6分,序号准确各给1分,修改正确各给1分)20(修辞上)运用比喻修辞,把菌子外形比作银元,突出圆整的特点;又把浅黄色的
38、菌子比作鸡油,突出颜色上鲜嫩可爱。(语言上)使用口语“滴溜儿圆”,语言亲切活泼,强化了“银元”的比喻效果。(2分,共4分)21同:两处叠用都包含了疑问和惊叹两种语气,情感强烈。(2分)异:第处更侧重于疑问,“也能吃”即“怎么能吃”,突出了干巴菌外形上的不中看;第处更侧重于惊叹,突出了干巴菌经处理后令人惊叹的美味。(2分)22中的“一般”意思是“通常、普通”。(1分)中的“一般”意思是“一样、同样”。(1分)23文题解读:这是一道“故事新编”类试题,有时对传统故事的现代改编能带给我们新的思考,而本题对“井底之蛙”的故事作了新的解读,从向外的视野扩大化转入向内的新的精神困境。所谓“青蛙脱井后怎样”
39、其实也借指“娜拉出走后怎样”或“人类被祛魅之后怎样”等话题,强调在这样一个被理性、科学、知识等力量解构的当下,人们所面对的一种精神困境和现实冲突,即在“祛魅”之后人们所面对的心灵危机。物质的丰富、眼界的扩大有时却恰恰不能够安抚并满足我们日益复杂的情感需求,反而置其于更为渺茫、空虚、绝望的境地。“青蛙”如此,“娜拉”如此,整个人类集合亦是如此。从个体角度来看,在这种既荒诞又真实的世界之中,嬉皮士们、“孔乙己”们、“躺平一族”们应运而生,如何摆脱困局、如何面对更广阔的世界更具有某种深刻的社会意义。从宏大视角观之,这种变化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中国社会变迁从“无知”地追逐理想到理想幻灭进而理想迁跃的精神图
40、谱的一种投射。考生需要思考到“我们有千万重井需要逃脱,看似脱井,不过陷入另一重井”,并转入持续性“脱井”的进取和淡泊并存的心性。如果考生作文中有蜷缩于井中、消极度日等思想作低分处理。参考译文:杨亿字大年,是建州浦城人。他的祖父杨文逸,是南唐玉山县令。杨亿将出生时,杨文逸梦见一道士自称怀玉山人来拜访他。不久,杨亿出生,有长约尺余的毛发覆盖他的身体,一个多月后才脱落。刚能说话,他的母亲便把“小经”口授于他,他随即就能诵读。七岁时,能写文章,与客人谈话,显得十分老练。雍熙初年,他年满十一岁,太宗听说他的名字,下诏让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去考查他的诗词才能,并把他送到朝廷。连续三日与皇帝交谈对答,考查他,让
41、他写诗赋五篇,很快就能写成。太宗大加赞赏,感到十分惊奇。命令内侍都知王仁睿把他送到中书,他又赋诗一首,宰相也惊叹他的才华出众,上奏章给皇帝表示祝贺。第二天,皇帝就授于他秘书省正字的职位,并且特别赏赐他袍笏。不久他的父亲去世,服丧期满,恰巧他的堂祖父杨徽之治理许州(担任许州知州),杨亿前去依附他。杨亿致力于学习,昼夜不停息,杨徽之找机会与他交谈,赞叹说:“振兴我们杨家就靠你了。”淳化年间,杨亿到朝廷晋献文章,朝廷改授他为太常寺奉礼郎,仍旧让他在秘阁读书。此时,恰逢在后范举行赏花曲宴,太宗召见并命他在座旁赋诗,他又呈上金明池颂,太宗向宰相诵读其中语意新颖、警策动人的句子。第二年三月,在苑中曲宴上,
42、杨亿又把诗呈献皇帝。当时朝中公卿大臣上奏的表疏,大多借用杨亿的文体风格,他的名声更加显赫。真宗在京府时,杨徽之担任首僚。官邸中的书疏,全都由杨亿起草。真宗即位初,破格授予杨亿左正言一职。下诏让钱若水纺修太宗实求,钱若水奏请朝廷允许杨亿参与此事,此书共八十卷,杨亿独自起草其中的五十六卷。书写成后,担任处州知州。三年,召他回朝担任翰林学士。五年,杨亿因为疾病休假,真宗让中使招太医去为他谈病,杨亿呈奏章表示拜谢,皇帝作诗写于奏章纸尾,有“副予前席待名贤”这样的句子。杨亿刚正耿介,同别人难以投合,在书局中,唯独与李维、路振等人交情甚好。当时的文士,都依靠他评价,有些遭到他屡次指摘他的过失;陈彭年正凭文史被朝廷任用,嫉妒杨亿名声超过自己,也与他人一起诋毁他。皇上一向器重杨亿,都没被他们的说法所迷惑。杨亿在阳翟有别墅,他的母亲去那里看看,在那里生病,杨亿请求回家探视,没有等到朝廷的许可就走了。皇帝亲自写药方,并用金帛来赏赐他。杨亿天性颖悟,从小到老,都在写文章。他的文章风格雄健,才思敏捷,与客人谈笑间,照样挥笔不停。他善于用小字起草,一篇文章几千字,不加改动,当时的学者,一致尊崇他。他博览群书记忆力强,尤其擅长典章制度。杨亿喜欢教诲劝导后学,后学靠他而成名的很多。他重视与人结交,性情耿直,崇尚名节。杨亿经常周济亲戚朋友,所以他的俸禄也随之用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