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上传人:蒙蒙d****课堂 文档编号:250925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用手来测量【教材简析】本课是通过在上一课青蛙跳远比赛基础,发现测量用数据来表征可以使结果更准确和易于记录。测得数据的方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就算是身体中的各个部位(手、脚),都是可以进行测量,且行之有效的简易高效方法。学生经过实践操作发现:在用手测量活动中,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将导致结果的多样性。同时,在反复标记用手测量“拃”的活动中,如果测量时不注意首尾相连,产生的结果对测量的准确性是很有影响的。随着被测物体的变化,测量工具的缺陷性变大时,学生因为学习的需求,转而会想到借助纸带类的工具进行测量。技术的改进也会让学生看到,通过纸带拃数的比较来寻找,并分析测量结果不同的多种原因,让学生想到用

2、大单位去测量误差会更小点,进而拓展到我们身体除了手可以测量以外,还可以用手臂、跨步等。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一种进阶,也是对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和技术发展的引导。【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物体的大小、运动距离远近进行对比得出结果,但还未涉及用测量数据比较。在这一课中将通过使用非标准单位“拃”,测量课桌的长度和高度,从而让学生完成从比较到测量的推进,在认识上有了新的进步。测量中关注到公平、准确、方便等因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当每个学生都用“拃”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后,会发现同样的长度,“拃数”却不同,这是个体差异造成的。这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道不同,至于如何解

3、决,他们会自由组合一起来提出各种想法和猜测,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作铺垫。【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测量是可以用来量化比较结果的,把人体的一些器官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便捷快速;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知道用“拃”可以量化测量、比较结果。科学思维:通过用手测量的活动,将科学观念与事实建立联系,意识到用拃测量时首尾相连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探究实践:能对高度差进行预测,体验用“拃”来量化比较结果,并能标记测量过程。态度责任:测量时愿意合作,交流时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体会测量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教学重难点】重点:

4、能精确地用“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难点:能够从多个维度对于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与思考。【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纸带、剪刀。学生: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胶水。【教学过程】一、引入测量概念,使比较更准确。(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塑料青蛙1.引入:这是上节课的青蛙,今天老师再次让它们比赛一下?“哪一只小青蛙跳得距离更长?”“长多少呢?”“能用具体数字来表示吗?”“可以用什么来测量?”预设1:可以用尺子量一量。预设2:可以用手比一比,右边小青蛙比左边小青蛙刚好长一个手掌。2.揭题:今天有一个新词:测量。它可以让我们的比较更准确。谁知道有哪些测量工具?除了尺子,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是测量工具

5、,比如我们每个人的手。如何用手来测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手来测量。 【设计意图】承接前一课,从比青蛙跳远的距离比较引入,了解测量可以通过数据来量化结果,测量需要工具,人体的手就可以充当测量工具。继而自然引出进一步探究的内容:“如何用手测量”,揭题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二、热身活动:用手测量桌子的长度。(预设10分钟)1. 初步感受“拃”(1)怎么用手来测量呢?讨论一下:A.单手手指合并,用手掌的宽来测量。B.用“拃”。张开手掌,大拇指和中指的距离称为“拃”。如果实在弯曲不了食指,那么食指伸直也可以。(2)模仿老师做出“拃”的动作。(3)判断动作是否正确。课件出示:判断一下以下三幅图哪个

6、“拃”是正确的?对了,第二幅图是正确的,我们在做“拃”时,手指要尽量张开!2.测量课桌的长度(1)试用“拃”测一测课桌面的长度。先猜想长度大概有多少“拃”?同学:3拃;3拃多;C:4拃。解释:像这样的“猜一猜”,在科学上叫“预测”。完成作业中活动记录表中的预测。然后,我们用自己的小手来测一测桌子的长度吧!小朋友们,测量好了吗?请几个小朋友上来展示。(预设:是呀,第一个小朋友没有从桌子的边缘开始测,起点不对;第二个小朋友的第二拃和第一拃之间空了很多,没有首尾相连;第三个小朋友歪来歪去,没有尽量在一条直线上。)(2)“拃”的计数规则。测量后要把数据进行记录,对比自己的猜想。我们测出桌面的长度有几拃

7、呢?哦,有的小朋友说有3拃,那我们就记作3,如果有小朋友说3拃多、 4拃多,我们又该怎么记呢?让我们统一用几“+”的方式记录吧!比如3拃多就记作:3+,4拃多就记作:4+你们学会了吗?【设计意图】“拃”对于小朋友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主要是由于他们平时不会去用,老师的示范会让学生好奇“拃”为什么能计数,但实际操作后就会发现:相对于一个人来说,每次的“拃”是不变,所以才成了测量单位。三、提升活动:用手测量桌子的高度。(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胶水1.设疑引出问题。(1)直接测量桌子的高度方便吗? 同学:老师,直接这样用手一拃一拃地测桌子高度,悬空着好像不太方便。是

8、呀,直接用手测量很不方便,所以,我们可以请第二节课比较青蛙跳远的纸带帮忙!实在没纸带用绳子也可以!(2)请学生示范用纸带量取桌子的高度。2.学生操作。要求:先预测,再测量!3.讨论:测量结果不一致。即使是同一张桌子,我们的测量结果也会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4、交流汇报。A同学:也许一拃一拃没有首尾相连。 B同学:也许测量时歪来歪去。 C同学:每个人的手掌大小不一,我们的一拃不一样。5、总结:对呀,用手测量时,除了做“一拃”的方法会影响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的“一拃”是有大小的,这些都会导致我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设计意图】这里是为了解决“拃”不够用的问题,在不够用中想到用纸条进行组合“拃”

9、,以此解决测量的困难。同时“拃”相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手的大小就决定了测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让孩子意识到只有规范的统一的测量标准,在生活当中才会是通行的。四、比较桌面长度和桌子高度相差多少?1.那桌面长度和桌子高度相差多少“拃”?2.如果桌面长度和桌子高度一样长的话,我们会看到一个什么形状?想想为什么桌面长度和桌子高度不一样长?3.学生讨论并交流。4.小结:规则物体的边有长度相差就会形成不同的形状。比如:正方形、长方形。至于需要用什么形状,这和自己的设计相关。同样,有了相应长度标准控制,我们也能做出自己需要的形状。【设计意图】从工程设计来看,一个物体的长、宽、高是有比例的,如果都设计成一样了,那

10、么对人的生活是有影响的。所以让孩子在测量中去发现,也是对工程思维的训练。五、拓展活动:用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测量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自己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长度、高度。其实,除了手,我们身体还有一些其他测量工具呢!比如手臂、跨步等。所以,你可以用“拃”的方法试着比一比你和家人的身高差几拃,也可以用“拃”、跨步的方法测一测家里的电视机、客厅等的长度或宽度呢!【设计意图】不仅手指可以用来测量,身体的其他部位也是可以用来测量的,只要这个物体的长度在一定范围内是固定的,那都是可以用来测量的,即标准在一定范围内的统一。五、板书设计用手来测量多:多多少 纸带数据展示比较:“拃”【疑难解答】学生用“拃”测量后得到的结果不一致,在汇报研讨环节该如何处理?研讨时要让学生分析测量结果不一的多种原因,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反思测量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学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用纸带匹配桌椅高度差时是否出现误差;是否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是否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每一拃的长度是否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是否相同等。无论学生提到何种原因,我们都应该给以充分肯定与表扬。最后让学生细看纸带,观察比较不同的“拃”有长有短,并提出“到底高多少?”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继续解决问题的探究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一年级上册(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