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五年级上册期中质量评价语文试卷(原卷+答案与解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部编版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50790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五年级上册期中质量评价语文试卷(原卷+答案与解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五年级上册期中质量评价语文试卷(原卷+答案与解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五年级上册期中质量评价语文试卷(原卷+答案与解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五年级上册期中质量评价语文试卷(原卷+答案与解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五年级上册期中质量评价语文试卷(原卷+答案与解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度上期期中质量评价五年级 语文积累运用1. 读拼音,写词语。png hng j ju yn b hung hu hu hung( ) ( ) ( ) ( ) (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落花生一文中作者围绕“花生”写了_、_、_、_几个方面的内容。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2)将相和中“将”指的是_,“相”指的是_,“和”的意思是_。(3)己亥杂诗中描写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的诗句是_ (4)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近代思想家_,他在文中发出这样的赞叹“美哉,我少年中国,_!壮哉,我中国少年,_!”3.

2、按要求写句子。(1)桂花盛开时候,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改为双重否定句)_ _(2)小白蛇对海力布说:“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改为转述句)_ _(3)天上没有什么好。你不用回去。(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_ _(4)奶奶经常给我讲过去的往事。(修改病句)_ _(5)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和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缩句)_ _选择题4.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生硬(yn) 寻常(xn)B. 懒惰(nn) 间隔(jin)C 平稳(wn) 允诺(nu)D. 结婚(ji) 崩塌(bng)5.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隐蔽 恩慧 胆怯 B. 协条

3、 得罪 稀罕 C. 漫游 陷坑 悠然 D. 建筑 消毁 酬谢6. 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 强迫 强逼 勉强 B. 夺冠 鸡冠花 皇冠 C. 喷水 喷泉 喷香 D. 剥削 削弱 削苹果7.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负荆请罪:背 B. 不计其数:计算 C. 举世闻名:全、都 D. 直言不讳:害怕8.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中,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我们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看到希望。(4)秋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向我们走来。A. 拟人 对偶 排比 比喻B. 比喻 对偶 排比 拟人

4、C. 比喻 拟人 排比 拟人D. 比喻 夸张 排比 拟人9. 对下列语段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也听不见的。因为声音根本追不上他。A. 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速度很快。 B. 声音传播的速度很快。C. 游隼飞行的速度非常快。 D. 对着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什么也听不见。10.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童年时的“摇花乐”“桂花雨”在我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B. 乡亲们走搭石的时

5、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C. 张老师学识渊博,思维敏捷,讲起课来总是夸夸其谈。D. 这件用玉石雕刻而成的艺术品精巧别致,玲珑剔透。11. 下列文学作品与作者、朝代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B. 蝉 宋 虞世南C. 鹊桥仙 宋 秦观 D. 乞巧 唐 林杰12. 下列句子中“便宜”意思与其他几个不同的一项是( )A. 我买的这个书包比姐姐的书包便宜。B. 今天超市搞促销,蔬菜和水果都很便宜。C. 我们不能占别人的便宜。D. 花生的价钱便宜。1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读了落花生这篇课文,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B. 为了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C

6、. 今天班会课上,同学们通过并讨论第一组的同学提出的班级公约。D. 我的眼前经常浮现出她温和的笑容和动听的歌声。14.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将相和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艾青的诗句。( )(3)“万马齐喑究可哀”中的“万马齐喑”比喻周围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声音。( )(4)田螺姑娘梁山伯与祝英台八仙过海都是民间故事。( )(5)在“干将发硎,有作其芒”中“硎”指磨刀石。( )15.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臣”是一个部首字,第二画是“”。( )(2)为了提高阅

7、读速度,在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连词成句地读,不要回读。( )(3)足智多谋、呕心沥血、英勇无畏都是褒义词。( )(4)班级公约是由老师制定,同学们认可的规则。( )(5)“暖风熏得游人醉”中,“暖风”只是指自然界的春风。( )阅读文言文阅读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履:鞋子。度:衡量。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操:拿。反:通“返”,返回。 :遂:于是,就。宁:宁可,宁愿。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郑人有欲买履者( ) 而置之其坐( )17.

8、 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何不试之以足?_1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 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时间意识,不能耽误时间。B. 告诉我们遇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C. 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信,否则一事无成。 D. 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不能丢三落四。阅读现代文,完成后面的练习母爱是一根穿针线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功 成就 成绩)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

9、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去。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她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再试线仍未穿进针眼里。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的修改,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 )与母亲朝夕相处,( )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的“

10、孔”,可她还是不甘(丢弃 放松 放弃)。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靥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是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19. 选出短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打上“”。20.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1. “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是因为( )A. 他从显示屏中看到了母亲。B. 他发现母亲把线穿过了针眼。C. 他发现母亲没穿上线

11、却没惊动他D. 母亲打扰到了他22. “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的孔了”,这里的“孔”指的是( )A. 针眼B. 感受母亲对他的爱C. 儿子对母亲的爱D. 儿子的心思23. 文中能说明“如此简单”的意思的一句话是_24. 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你认为儿子今后会怎么做?_25. 习作。我们每个人都有特别钟爱的东西,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呢?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它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请以“我心爱的_”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表达清楚,语句通顺,不少于450字。40020232024学年度上期期中质量评价五年级 语文(答案与解释)积累运用1. 读拼音,写词

12、语。png hng j ju yn b hung hu hu hung( ) ( ) ( ) ( ) ( )【答案】 . 平衡 . 拒绝 . 隐蔽 . 谎话 . 辉煌【解析】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然后写出对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写正确,书写时要注意规范和美观。注意“衡、拒、隐、蔽、谎、辉、煌”这几个字的字形和书写笔顺。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落花生一文中作者围绕“花生”写了_、_、_、_几个方面的内容。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2)将相和中“将”指的是_,“相”指的是_,“和”的意思是_。(3)己亥杂诗中描写在腐朽

13、、残酷的反动统治下,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的诗句是_ _(4)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近代思想家_,他在文中发出这样的赞叹“美哉,我少年中国,_!壮哉,我中国少年,_!”【答案】 . 种花生 . 收花生 . 吃花生 . 议花生 . 廉颇 . 蔺相如 . 和好 . 九州生气恃风雷, . 万马齐喑究可哀。 . 梁启超 . 与天不老 . 与国无疆【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和古诗的理解及默写。(1)课文落花生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议花生”是详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是略写。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向读者揭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告诉我们要做有

14、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而不是为了谈怎样种花生、收花生以及花生的味道如何,因此详写“议花生”部分。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将相和一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及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通过阅读可知,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和好。(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只有依靠风雷

15、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此句指出,要改变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4)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书写时要注意“疆”的正确写法。3. 按要求写句子。(1)桂花盛开的时候,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改为双重否定句)_(2)

16、小白蛇对海力布说:“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改为转述句)_(3)天上没有什么好。你不用回去。(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_(4)奶奶经常给我讲过去的往事。(修改病句)_(5)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和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缩句)_【答案】(1)桂花盛开的时候,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 (2)小白蛇对海力布说,海力布是她的救命恩人,她要报答海力布。 (3)既然天上没有什么好,你就不用回去了。 (4)奶奶经常给我讲过去的事。 (5)圆明园中有殿堂和亭台楼阁。【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肯定句改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即在句子中含有两个否定副词,并且句子表达的都是肯定的意思。

17、原句中“都”表示全部的意思,可以把它改成双重否定词(没有不),因此,这个句子可以改成:桂花盛开的时候,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直述句改转述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首先去掉双引号和冒号;其次把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她”;然后把第二人称“您”改为具体人称(海力布)。改完之后变成:小白蛇对海力布说,海力布是她的救命恩人,她要报答海力布。【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的使用。“天上没有什么好”是“你不用回去”的原因,但是“你不用回去”可能成为现实,也可能不能成为现实,因此这两个句子可以用表示推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既然就”连起来。【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病句

18、修改。重复啰嗦:“过去”和“往事”表达的意思相近,因此可以删除其中一个。如:奶奶经常给我讲往事。【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缩句。缩句,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在原句中,“金碧辉煌的”和“玲珑剔透的”是两个修饰性词语,可以去掉。原句可以缩成:圆明园中有殿堂和亭台楼阁。句意不变。选择题4.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生硬(yn) 寻常(xn)B. 懒惰(nn) 间隔(jin)C. 平稳(wn) 允诺(nu)D. 结婚(ji) 崩塌(bng)【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字读音。A生硬(yn)yng; B懒惰

19、(nn)ln; D结婚(ji)ji。故选C。5.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隐蔽 恩慧 胆怯B. 协条 得罪 稀罕C. 漫游 陷坑 悠然D. 建筑 消毁 酬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字形易错字。A恩慧恩惠; B协条协调; D消毁销毁。 故选C。6. 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 强迫 强逼 勉强B. 夺冠 鸡冠花 皇冠C. 喷水 喷泉 喷香D. 剥削 削弱 削苹果【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多音字读音。A.强迫qing,强逼qing,勉强qing; B.夺冠gun,鸡冠花gun,皇冠gun;C.喷水pn,喷泉pn,喷香pn; D.剥削xu,削弱xu,削苹果xio。

20、故选A。7.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负荆请罪:背B. 不计其数:计算C. 举世闻名:全、都D. 直言不讳:害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字义的辨析。D直言不讳:指无保留地、坦率地谈出事实、意见或感情;形容一个人说话直爽,毫无隐瞒。讳:避忌,隐讳。 故选D。8.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中,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我们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看到希望。(4)秋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向我们走来。A. 拟人 对偶 排比 比喻B. 比喻 对偶 排比 拟人C. 比喻 拟人 排比 拟人D. 比喻 夸张

21、排比 拟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运用。(1)句子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句子中“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3)句子中“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看到希望”结构相同,意思相关,语气一致,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4)句子中赋予了“秋姑娘”人的动作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上四句话依次使用了比喻、对偶、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B。9. 对下列语段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而一

22、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也听不见的。因为声音根本追不上他。A. 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速度很快。B. 声音传播的速度很快。C. 游隼飞行的速度非常快。D. 对着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什么也听不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文段关键句子“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可知语段表达的意思是飞机的飞行速度快,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速度很快。故选A。10.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童年时的“摇花乐”

23、“桂花雨”在我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B. 乡亲们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C. 张老师学识渊博,思维敏捷,讲起课来总是夸夸其谈。D. 这件用玉石雕刻而成的艺术品精巧别致,玲珑剔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成语运用。A难以磨灭:(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消失。在句子中指“摇花乐”“桂花雨”的记忆深刻,符合语境;B协调有序:配合得当,次序分明。在句子中指走搭石的动作协调,符合语境;C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作调查研究,滔滔不绝,漫无边际地乱说一些不切实际的话。句子中“张老师学识渊博,思维敏捷”,不能用“夸夸其谈”来形容,不符合语境;D玲珑剔透

24、: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精巧。在句子中指用玉石雕刻而成的艺术品精巧、细致,符合语境。故选C。11. 下列文学作品与作者、朝代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题临安邸 宋 林升B. 蝉 宋 虞世南C. 鹊桥仙 宋 秦观D. 乞巧 唐 林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作家作品的积累。B.蝉唐代诗人,虞世南故选B。12. 下列句子中“便宜”的意思与其他几个不同的一项是( )A. 我买的这个书包比姐姐的书包便宜。B. 今天超市搞促销,蔬菜和水果都很便宜。C. 我们不能占别人的便宜。D. 花生的价钱便宜。【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多义词的理解。A结合句子可知,是说明我的这个书包比姐

25、姐的伸张更少。便宜:形容商品的价格低廉,比较实惠。B结合句子可知,是说明促销时蔬菜和水果的价钱低。便宜:形容商品的价格低廉,比较实惠。C结合句子可知,是说明我们不能从别人得到小利。便宜:不应得到的利益。D结合句子可知,是说明花生的价钱偏低。便宜:形容商品的价格低廉,比较实惠。故选C。1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读了落花生这篇课文,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B. 为了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C. 今天的班会课上,同学们通过并讨论第一组的同学提出的班级公约。D. 我的眼前经常浮现出她温和的笑容和动听的歌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C语序不当,应该是先讨

26、论然后再通过,“通过并讨论”应改为“讨论并通过”,如:今天的班会课上,同学们讨论并通过第一组的同学提出的班级公约。 故选C。14.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将相和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艾青的诗句。( )(3)“万马齐喑究可哀”中的“万马齐喑”比喻周围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声音。( )(4)田螺姑娘梁山伯与祝英台八仙过海都是民间故事。( )(5)在“干将发硎,有作其芒”中“硎”指磨刀石。( )【答案】(1) (2) (3) (4) (5)【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作家作品。将相

27、和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故错误。【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作家作品。“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出自我国现代作家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体现了对祖国、土地、劳动者的真挚而深沉的爱。故正确。【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万马齐喑究可哀”出自清朝诗人龚自珍已亥杂诗,意思是: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其中“万马齐喑”的意思是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故正确。【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民间故事。田螺姑娘是福建省福州市地方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出自搜神后记卷五。故事讲天帝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

28、俭,安分守己,所以派神女田螺姑娘下凡帮助他。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其他三个是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八仙过海是一个中国民间故事,讲了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和曹国舅八位神仙各显神通渡海的故事。故正确。【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出自少年中国说,意思是:宝剑刚磨出来,锋刃大放光芒。其中“硎”的意思是磨刀石。故正确。15.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臣”一个部首字,第二画是“”。( )(2)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在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连词成句地读,不要回读。( )(3)足智多谋、呕心沥血、英勇无畏

29、都是褒义词。( )(4)班级公约是由老师制定,同学们认可的规则。( )(5)“暖风熏得游人醉”中,“暖风”只是指自然界的春风。( )【答案】(1) (2) (3) (4) (5)【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笔顺。“臣”是一个部首字,“臣”的笔画顺序:,其中第二笔是“丨”。故题干说法错误。【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方法。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单个字地慢慢看,是不利于理解的,因为我们在理解一句话的时候,是把这句话的多个字词的意思组合在一起,最终才完成了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会、不理解的信息时,就会习惯性地回头读,这会严重打

30、乱阅读节奏,降低阅读效率。故题干说法正确。【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排列归类。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呕心沥血:形容苦思冥想,费尽心血。英勇无畏:非常勇敢,不畏艰险。足智多谋、呕心沥血、英勇无畏都是褒义词。故题干说法正确。【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班级公约是同学们和教师们共同讨论形成的全班都需要遵守的共同约定,并不是只由老师制定的。故题干说法错误。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暖风熏得游人醉”出自宋代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句意: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如痴如醉。“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故题干说法错误。阅读文言文阅读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

31、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履:鞋子。度:衡量。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操:拿。反:通“返”,返回。 :遂:于是,就。宁:宁可,宁愿。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郑人有欲买履者( ) 而置之其坐( )17. 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何不试之以足?_1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 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时间意识,不能耽误时间。B. 告诉我们遇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C. 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信,否则一事无成。D. 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不能丢三落

32、四。【答案】16. . 打算 . 安放 17. 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18. B【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文言文字词解释,可以利用联系语境、单音节变双音节、字形推敲、成语印证的方法来理解。“郑人有欲买履者”的意思是“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因此,联系语境,“欲”的意思是“想要,打算”;“而置之其坐”中“置”可以联系现代汉语中的“放置”理解,“放置”的意思是搁置,安防,因此,“置”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搁置,安放”。【17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先理解句子中难理解字词的含义,再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之”指代的应该是“鞋”,“以”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以”可

33、以翻译为“用”。因此,这句话可以翻译成: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1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寓意。联系文章“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可知,郑人是一个固执己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的人物形象。因此,这篇文章正是要告诫我们不要死守教条,要懂得变通。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用尺子度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携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

34、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阅读现代文,完成后面的练习母爱是一根穿针线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功 成就 成绩)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

35、是穿不进去。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她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再试线仍未穿进针眼里。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的修改,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 )与母亲朝夕相处,( )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的“孔”,可她还是不甘(丢弃 放松 放弃)。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靥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是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19. 选出短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打上“”。20.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1. “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是因为( )A. 他从显示屏中看到了母亲。B. 他发现母亲把线穿过了针眼。C. 他发现母亲没穿上线却没惊动他。D. 母亲打扰到了他22. “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五年级上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