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汉语文学写作界,网络文学正在飞速发展,其中网络诗歌作为网络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构成当下现代汉语诗歌写作中最具活力的一翼。考察网络诗歌的写作状况,思考网络诗歌如何创造互联网时代的诗性品格,成了现代诗歌整体性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网络诗歌最早的存在形态主要体现为一种诗歌传播方式的“网络化”,即诗歌作者把在线下创作完成的诗歌作品上传到诗歌论坛或诗歌网站,以期获得某种展示和交流的效果。智能手机的兴起,移动互联网特有的高度沉浸式和个性化设计,
2、传统媒体编辑作为审核者的角色定位的新转变,都有力地推动着诗歌自媒体的飞速发展,让现代诗歌的艺术想象和写作实践获得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话语空间。近年来,微信平台中诗歌群和诗歌公众号出现井喷式增长与扩张。不难发现,这些创办者发起的诗歌群和诗歌公众号,为诗歌写作者和读者构建一个展示作品、表达观点、传播讯息的网络话语平台,同时仍保留着与其他微信群相同的基本社交功能。这种交互性和混杂性特征,使诗歌微信群和诗歌公众号既迥异于传统纸质刊物的单向度、平面化的阅读方式,也不同于第一代互联网比较纯粹的诗歌论坛以文字阅读为主的网络交流模式。上文基本是从文学传播和文学消费的角度,来考察网络诗歌和互联网的关系。笔者更想关注
3、网络诗歌作为一种时新的写作艺术。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生产出更多经典作品,涌现出更多代表性诗人,以此来支撑网络诗歌的美学合法性。移动互联网普及带来的一个越发突出的后果,就是阅读的浅显化和碎片化。与之相呼应,网络诗歌写作也出现了“段子化”“口水化”等诸多问题。对于一个自觉自为的网络诗歌写作者而言,不仅要全心投入网络诗歌的文类建设中,也要具备一种担当精神,以自身的创作回应当下这个伟大的时代。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现代汉诗的语言、形式等诗艺命题寻求新增长点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譬如,近年出现的“截句”写作现象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一颇具意味的诗歌新形式,吸引了不少诗人的积极参与。关于“截句”写作,也有一些持不
4、同意见者在社交网络平台发出尖锐的否定声音。“截句”写作可以视为现代汉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有益尝试,而关于其成或败的评判,显然不宜过早地得出某种武断之论,应更包容此种诗歌写作实践,给予更多的观察时间。网络诗歌写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包括现代汉诗艺术传统在内的汉语诗歌艺术的深厚传统,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抽象存在。而是仍然流淌在我们语言和文学中的精神血脉,也应该流进当下的网络诗歌作品之中。以当下诗坛为例,不少曾经以叛逆姿态刻意疏离古典诗歌传统的诗人,近年都不约而同地回望、重释古典诗歌经典。并以之作为推进自身诗歌写作的新动力。他们这种通过向古典诗歌传统致敬而获得内在写作动力的做法,显然值得网络诗歌写
5、作者借鉴。当然,这里所说的对接汉语诗歌艺术的深厚传统,不是简单的“复古”或“拟古”,而是一种汲古为新,即经由当代人的想象与再造,让最具活力的传统因子真正内化为网络诗歌作品的新血肉。与此同时,网络诗歌写作者对接汉语诗歌艺术的深厚传统应有一种当代视角,即以数字人文视野和互联网思维对之进行一种重新关照,才可能收获更多对既有传统的新认识和新发现。(摘编自2021年11月2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材料二:现如今,诗歌再次热起来。从荧屏节目到线上公号,再到线下的各类读诗分享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味经典好诗,从诗词中汲取精神营养。实在中国千年不衰,其道何在?结合我自身的诗歌创作实践,我认为好的诗歌,关键就是处
6、理好气道、味道与门道这“三道”。先说“气道”。诗是有气的,气通了,诗则顺:语顺,意顺,情顺,境顺,读起来也顺,容易产生共鸣。大千世界的风霜雨雪,现实社会的冷暖寒凉,都会在诗人心中掀起波澜,从而萌发诗情,生成为诗,进而释放诗气,形成诗的气场,甚至使人一下子就能看得见诗的形状,触摸到诗的骨骼。这气里有大漠孤烟、大江东去的豪气;有关注社会、扎根人民的地气;有不随波逐流,努力登攀诗歌高度的勇气;有风抚塔铃,珠落玉盘,心弦随之颤动的灵气这些气韵,为诗歌提了神,铸了魂,读来感同身受,方能令人难忘。再说“味道”。只有品,方知其真味,只有耐品的诗才是好诗。这里所说的味道并非生活中酸甜苦辣的实指,主要指诗的含蓄
7、,是诗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是通过对诗的品味、琢磨,能使人领略诗之意境、情境。而且一旦领略了,会有洞门大开、眼前一亮之感。读现代诗人卞之琳的断章就是这样的感觉:“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四行短诗,让人回味无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幽深的意境,直击心性,余味无穷。似这类有味道的诗词太有魅力,堪称百读不厌。最后是“门道”。这里所说的“门道”,显然有写作方法之蕴。诗该怎么写,没有统一的模式。功夫在诗外,是诗歌的一条重要门道。所以,诗人们要多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命运,身体力行,多走走,多看看,多读多想多写,坚持下去,妙法自在其中。诗歌
8、的创作与创新,主要在实践而不是理论,更不要迷信所谓技巧。如果说真有技巧,正如前面所述,那也是熟能生巧。(摘编自2020年1月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创办者发起的诗歌群和诗歌公众号因其交互性和混杂性,无论是阅读方式还是网络交流模式上都和以往比较纯粹的文字阅读有所区别。B.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突出的后果,即阅读的浅显化和碎片化,这也是网络诗歌写作中出现“段子化”“口水化”等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C. 网络诗歌写作者对接汉语诗歌艺术深厚传统时应有一种当代视角,这要求创作者以数字人文视野和互联网思维对之进行一种重新关照。D. 诗是有气的
9、,有豪气、地气、灵气这些气韵为诗歌提了神,铸了魂,读来感同身受,甚至使人能看得见诗的形状,触摸到诗的骨骼。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诗歌最早的存在形态主要体现为诗歌传播方式的“网络化”,线下完成的诗歌作品上传到诗歌论坛,只可以获得某种展示和交流的效果。B. 网络诗歌创作应向古典诗歌传统致敬,获得内在写作动力,同时要汲古为新,经由当代人的想象与再造,让传统因子真正内化为网络诗歌作品的新血肉。C. 含蓄的诗词,经过读者反复品味、琢磨,能让人领略诗之意境、情境,一旦领略,会有洞门大开之感,如不能让人领略,它就不是好诗歌。D. 诗歌的创作与创新,主要在实践而不是理论,更不
10、要迷信所谓的技巧,由此可见实践比理论更重要,所以创作诗歌是不需要技巧的。3. 结合材料二,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网络诗歌具有担当精神和反映时代气象的一项是( )A. 我的祖国/忍受着龟裂土地的艰辛/每一根青筋都代表他们的苦/他们的手掌非常耐看/每一道沟壑是无声的叫喊B. 放得远一些就是1931年9月18日/放得近一点就在今年今月/今日以及此时/就在我们伸手可触的身边C. 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片海/才能安歇在沙滩上/炮弹要飞多少次/才能将其永远禁止/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D. 又是端午了/咱就不说屈原了吧/反正说多了也是无用/反正,也没谁愿意听/还是说说粽子吧/比天问可香多了4. 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11、网络诗歌如何产出经典作品。5. 登高是杜甫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浓郁,沉郁顿挫,请以材料二“好诗的标准”为依据,结合具体诗句鉴赏分析。(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他和收废品的女人李建华耿嫂第一次来技校,朝他办公室窗户探一探头,很快又缩了回去。他在做学期规划,没注意到她。她又探了探头,轻轻地喊了声:“老师!”他吓了一跳,抬头看去,看到了一张干瘦而谦卑的脸。他惊得差点儿从椅子上站起来他很快就镇定了下来,绷着脸朝窗外问:“你找谁?”她还在窗外站着,摩挲着双手,挺局促的样子。“有没有旧书旧报纸卖啊,老师?”“哦。”他犹豫了片刻,脸终于放松下来,“有啊,你进来吧
12、。”他叫她从走廊那边进门来。她进来了。她的动作比脸上的表情要勤快许多,很快就把那些旧书旧报归到了一起,包扎好了。“送你,都拿去吧。”他说。“这么多,好几块钱呢!”她有点儿吃惊,又有点儿喜出望外。“没事。你拿去吧。”他轻声道。“哦那我去拿袋子装。”她进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个拖把。“我弄脏了地,把地拖一下吧,老师你人真好”她的脸上又有了那份谦卑。他心里突然烦躁起来。“不用了,你去吧。我要做事情了!”他板着脸说。“好的好的。您这老师人真好”她麻利地把这些旧书旧报纸塞进蛇皮袋,出去了。办公室一下子空了下来。他却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了。她的声音、她的样子、她的动作、她瘦小的背影、她脸上谦卑的表情,这个突然
13、出现的收废品的女人,太像他已经去世多年的母亲母亲如果在世,年龄比她大多了,但是母亲去世的时候,就是她现在这个年纪。她现在的这个样子,就是母亲最后留给他的记忆中的样子她第一次出现之后,他留了心把所有的旧报纸都留给这个不知名的收废品的女人。他心里有了份奇怪的牵挂,屋角的旧报纸堆得有点儿高了,偶然间看到,他会在心里突然想起她。她算是个灵活的女人,保安称她耿嫂。学校的门卫其实是很难对付的,不知为什么,她总是有办法混进来。有一回,他到另一幢教学楼开会,看到走廊的尽头堆满了旧书、废纸、废练习本,忍不住停下脚步观望了一下。果然是她的收获,她正在帮人家拖地呢。耿嫂突然看到他,抬手捋了捋头发,有点害羞地笑了。他
14、也笑着点了点头。耿嫂渐渐在学校跟保安和大部分老师混熟了。他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情景:耿嫂的手里扛着拖把,倚靠在门侧,跟保安在聊天。她的谦卑和勤奋渐渐获得了老师们的同情和帮助,她几乎包揽了学校废品收购的业务。他远远地旁观着这微妙的变化,有时思绪就突然飘远了。耿嫂对他还是那么尊重,少了初次见面的谦卑,但还是一副唯唯诺诺的表情。“老师,你人真好!”她总是这样说。他笑笑,没有接她的话。但看着她,不免又想起了母亲,她讲话的声音太像母亲了。耿嫂第一次被他拒绝搞卫生后,她再没提出为他拖地做卫生什么的,但是能看得出来,对他每一次的馈赠,她总是面带微笑。有一天,耿嫂又来到他的窗前,问:“老师,前几天我在外面收购废
15、品的时候,人家卖给了我几样东西,老式的收音机,还有铁的轴轮什么的,我想你们技校可能教学生有用,我已经拿来了,你们要吗?”出乎意外,他重新打量了她,忙说:“有用,你卖给我们吧!”耿嫂说:“你们有用,那正好,就送给你们学校。”耿嫂的废品收购生意越做越顺,他看到她已经购置了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快放暑假的时候,学生已经考完了试,各个班级大扫除,清理出的旧书旧练习本旧报纸等废品特别多。她忙了一天半,第二天上午,她带了个帮手来,那是一个小学生模样的男孩。看到那个男孩,他眼睛一亮,默不作声慢慢地走了过去。耿嫂骑在三轮车上,那个小男孩跟在车后面。“小明,你扶住,别让东西掉下来!”她嚷嚷着。车上的东西遮住了她的视
16、线,她并不知道,他就站在车后面。他要走开时,三轮车突然急刹住了。她和她载满废品杂物的三轮车被门卫拦住了。这是一个新来的保安,态度非常强硬。她忙不迭地解释着,情绪有些激动。“师傅,我一直在这学校收东西的我不骗你”“你别叫好听的。”这个新来的保安不耐烦地呵斥她,“你这东西怎么来的?”这时候,耿嫂看到了他。“老师”她朝他虚弱地喊了一声。他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他胸前的工作牌子让那个保安的声音小了下去。耿嫂和她满满的一车废品出去了,那个小男孩跟在后面。她骑得很慢,小男孩走得更慢。他目睹着这一切,心里涌起了一种酸楚。过了一个暑假,又要开学了。上班以后,那个新来的保安唯唯诺诺来找他。“主任,不好意思,那天那
17、天我刚来,不知道那个女的是你家亲戚”“你说什么?谁的亲戚?你没看到她拉的都是学生清理出来的废品吗?”他的脸上瞬间布满了怒气,“我不认识她,但我知道,这些废品是她出钱买的。”可是后来,耿嫂再也没有出现在这所技校。(原载微型小说选刊)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他“惊得差点儿从椅子上站起来”,是因为眼前这张“干瘦而谦卑的脸”太像他的母亲,勾起了他的回忆。B. 耿嫂之所以能够包揽学校废品收购的业务,这主要得益于她的谦卑和勤劳,这其中与他对耿嫂的帮助也不无关联。C. 小说写新来的保安对待耿嫂的态度前倨后恭,是因为保安看到了他胸前的工作牌子,表明保安是一个见风使舵的
18、小人。D. 小说结尾写当他听到保安道歉说耿嫂是他的亲戚时“脸上瞬间布满了怒气”,这与先前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的伪善。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视角来叙述故事,在“他”和“耿嫂”之间自由切换,不受时空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B. 小说善用标点符号表情达意,一句“老师,你人真好”,同样话语,省略号和感叹号的使用,契合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态。C. 小说对耿嫂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手法,渐次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收废品的女性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D. 小说语言质朴,但也不乏清新之句,如第五段中有意通过“表情”和“勤
19、快”一词的错配移用,产生了新人耳目的表达效果。8. 小说中小男孩的形象,看似闲笔,但闲笔不闲,请说说作者设置这一人物的作用。9. 有人认为小说结尾多余,删去反而更好。你是否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1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20、,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节选(乙)劝学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
21、”“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10. 下列句中没有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 庶几以此补之11. 秦观劝学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B.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C.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D.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
22、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B. 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叫“晦”。C. 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元史”“明史”“清史”都在其中。D. 传:古代解释经书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13.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
23、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B. 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C. 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D. 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15.
24、 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短歌行东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大风歌西汉刘邦大风起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16. 下列对上面两首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5、. 短歌行第一节“对酒当歌”四句诗,妙用比喻,体现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情绪,蕴含着及时行乐的意思。B. 短歌行用单纯的四言节奏,语气变化不大,但无单调之感,读起来铿锵有力,透露着诗人的坚定意志和雄心壮志C. 大风歌每句都有“兮”,带有楚风特点,大气磅礴,既表现了诗人对家国兴亡的担忧,又体现了他的王者风范。D.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表现出刘邦的那种威风凛凛、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冲天豪迈气概。17.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都抒发了什么感情?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26、缺部分。(1)毛泽东和李白都在诗词中表达过对居高位之人的蔑视之情,它们分别是沁园春长沙里的“_”和梦游天姥吟留别里的“_”。(2)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写了琵琶女演奏时的多种动作与有名乐曲。(3)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_”写诗人因病戒酒;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节日是一个民族最生动的文化表情。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样,端午节源远流长。它是屈原心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大情怀,也是苏轼眼里“彩线轻缠
27、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幸福观;是大人手中的粽子叶,也是孩童腕间的五彩丝。中国文化向来讲究 ,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银色浪潮中,重阳节被赋予更多敬老爱老内涵。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完美体现着 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情感共鸣。文化传承是否久远,取决于来自人们的认同感与共鸣。节日并非板着面孔才能被记住,老祖宗的智慧告诉我们,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节日更容易为人们所铭记。正是循着这些 、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从少儿捧读离骚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
28、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时光流转, ,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变换。也正是循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国发展不断积蓄新的力量,将龙舟划出“中国速度”,用时代发展解“天问”之问。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兼容并蓄 一脉相承 喜闻乐见 物换星移B. 博采众长 一脉相通 喜闻乐见 物是人非C. 兼容并蓄 一脉相通 雅俗共赏 物换星移D. 博采众长 一脉相承 雅俗共赏 物是人非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化传承久远,取决于来自人们的认同感与共鸣B. 文化传承久远,取决于人们的认同感与共鸣有多大C
29、. 文化传承是否久远,取决于人们的认同感与共鸣有多大D. 文化传承是否久远,取决于人们强烈的认同感与共鸣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3分)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灭活疫苗是指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将其灭活。这种生物制品可由整个病毒或细菌组成,也可由它们的裂解片段组成为裂解疫苗。裂解疫苗的生产,是将微生物进一步纯化,直至疫苗仅仅包含所需的抗原成分。它既可以是蛋白质疫苗,_。蛋白质疫苗包括类毒素和亚单位疫苗。大多数多糖疫苗由来自细菌纯化的细胞壁多聚糖组成。灭活疫苗的免疫机理使受种者
30、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它产生的抗体有中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作用,对细胞外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灭活疫苗常需多次接种,_,仅仅是“初始化”免疫系统。必须接种第2剂或第3剂后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接种灭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随着时间而下降,因此,_。灭活疫苗通常不受循环抗体影响,即使血液中有抗体存在也可以接种。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微写作:(5分)23. 在现代社会中,“陌生化社会”取代了圈子化的“熟人社会”。不过,在互联网时代,情况却发生了变化,有人说互联网是新型社会关系的重构力量,特别是微信的出现
31、,正在改变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化状态”,将人们重新拉回到一个圈子化的“熟人社会”。请结合乡土中国中的“熟人社会”“差序格局”等概念解说“微信群”这一社会现象,150字左右。四、写作(60分)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请以转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汉
32、语文学写作界,网络文学正在飞速发展,其中网络诗歌作为网络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构成当下现代汉语诗歌写作中最具活力的一翼。考察网络诗歌的写作状况,思考网络诗歌如何创造互联网时代的诗性品格,成了现代诗歌整体性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网络诗歌最早的存在形态主要体现为一种诗歌传播方式的“网络化”,即诗歌作者把在线下创作完成的诗歌作品上传到诗歌论坛或诗歌网站,以期获得某种展示和交流的效果。智能手机的兴起,移动互联网特有的高度沉浸式和个性化设计,传统媒体编辑作为审核者的角色定位的新转变,都有力地推动着诗歌自媒体的飞速发展,让现代诗歌的艺术想象和写作实践获得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话语空间。近年来,微信平台中诗歌群和
33、诗歌公众号出现井喷式增长与扩张。不难发现,这些创办者发起的诗歌群和诗歌公众号,为诗歌写作者和读者构建一个展示作品、表达观点、传播讯息的网络话语平台,同时仍保留着与其他微信群相同的基本社交功能。这种交互性和混杂性特征,使诗歌微信群和诗歌公众号既迥异于传统纸质刊物的单向度、平面化的阅读方式,也不同于第一代互联网比较纯粹的诗歌论坛以文字阅读为主的网络交流模式。上文基本是从文学传播和文学消费的角度,来考察网络诗歌和互联网的关系。笔者更想关注网络诗歌作为一种时新的写作艺术。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生产出更多经典作品,涌现出更多代表性诗人,以此来支撑网络诗歌的美学合法性。移动互联网普及带来的一个越发突出的后果,
34、就是阅读的浅显化和碎片化。与之相呼应,网络诗歌写作也出现了“段子化”“口水化”等诸多问题。对于一个自觉自为的网络诗歌写作者而言,不仅要全心投入网络诗歌的文类建设中,也要具备一种担当精神,以自身的创作回应当下这个伟大的时代。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现代汉诗的语言、形式等诗艺命题寻求新增长点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譬如,近年出现的“截句”写作现象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一颇具意味的诗歌新形式,吸引了不少诗人的积极参与。关于“截句”写作,也有一些持不同意见者在社交网络平台发出尖锐的否定声音。“截句”写作可以视为现代汉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有益尝试,而关于其成或败的评判,显然不宜过早地得出某种武断之论,应更包容
35、此种诗歌写作实践,给予更多的观察时间。网络诗歌写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包括现代汉诗艺术传统在内的汉语诗歌艺术的深厚传统,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抽象存在。而是仍然流淌在我们语言和文学中的精神血脉,也应该流进当下的网络诗歌作品之中。以当下诗坛为例,不少曾经以叛逆姿态刻意疏离古典诗歌传统的诗人,近年都不约而同地回望、重释古典诗歌经典。并以之作为推进自身诗歌写作的新动力。他们这种通过向古典诗歌传统致敬而获得内在写作动力的做法,显然值得网络诗歌写作者借鉴。当然,这里所说的对接汉语诗歌艺术的深厚传统,不是简单的“复古”或“拟古”,而是一种汲古为新,即经由当代人的想象与再造,让最具活力的传统因子真正内化为网络诗
36、歌作品的新血肉。与此同时,网络诗歌写作者对接汉语诗歌艺术的深厚传统应有一种当代视角,即以数字人文视野和互联网思维对之进行一种重新关照,才可能收获更多对既有传统的新认识和新发现。(摘编自2021年11月2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材料二:现如今,诗歌再次热起来。从荧屏节目到线上公号,再到线下的各类读诗分享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味经典好诗,从诗词中汲取精神营养。实在中国千年不衰,其道何在?结合我自身的诗歌创作实践,我认为好的诗歌,关键就是处理好气道、味道与门道这“三道”。先说“气道”。诗是有气的,气通了,诗则顺:语顺,意顺,情顺,境顺,读起来也顺,容易产生共鸣。大千世界的风霜雨雪,现实社会的冷暖寒凉,
37、都会在诗人心中掀起波澜,从而萌发诗情,生成为诗,进而释放诗气,形成诗的气场,甚至使人一下子就能看得见诗的形状,触摸到诗的骨骼。这气里有大漠孤烟、大江东去的豪气;有关注社会、扎根人民的地气;有不随波逐流,努力登攀诗歌高度的勇气;有风抚塔铃,珠落玉盘,心弦随之颤动的灵气这些气韵,为诗歌提了神,铸了魂,读来感同身受,方能令人难忘。再说“味道”。只有品,方知其真味,只有耐品的诗才是好诗。这里所说的味道并非生活中酸甜苦辣的实指,主要指诗的含蓄,是诗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是通过对诗的品味、琢磨,能使人领略诗之意境、情境。而且一旦领略了,会有洞门大开、眼前一亮之感。读现代诗人卞之琳的断章就是这样的感觉:“你站
38、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四行短诗,让人回味无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幽深的意境,直击心性,余味无穷。似这类有味道的诗词太有魅力,堪称百读不厌。最后是“门道”。这里所说的“门道”,显然有写作方法之蕴。诗该怎么写,没有统一的模式。功夫在诗外,是诗歌的一条重要门道。所以,诗人们要多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命运,身体力行,多走走,多看看,多读多想多写,坚持下去,妙法自在其中。诗歌的创作与创新,主要在实践而不是理论,更不要迷信所谓技巧。如果说真有技巧,正如前面所述,那也是熟能生巧。(摘编自2020年1月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对材料相
39、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创办者发起的诗歌群和诗歌公众号因其交互性和混杂性,无论是阅读方式还是网络交流模式上都和以往比较纯粹的文字阅读有所区别。B.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突出的后果,即阅读的浅显化和碎片化,这也是网络诗歌写作中出现“段子化”“口水化”等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C. 网络诗歌写作者对接汉语诗歌艺术的深厚传统时应有一种当代视角,这要求创作者以数字人文视野和互联网思维对之进行一种重新关照。D. 诗是有气的,有豪气、地气、灵气这些气韵为诗歌提了神,铸了魂,读来感同身受,甚至使人能看得见诗的形状,触摸到诗的骨骼。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
40、诗歌最早的存在形态主要体现为诗歌传播方式的“网络化”,线下完成的诗歌作品上传到诗歌论坛,只可以获得某种展示和交流的效果。B. 网络诗歌创作应向古典诗歌传统致敬,获得内在写作动力,同时要汲古为新,经由当代人的想象与再造,让传统因子真正内化为网络诗歌作品的新血肉。C. 含蓄的诗词,经过读者反复品味、琢磨,能让人领略诗之意境、情境,一旦领略,会有洞门大开之感,如不能让人领略,它就不是好诗歌。D. 诗歌的创作与创新,主要在实践而不是理论,更不要迷信所谓的技巧,由此可见实践比理论更重要,所以创作诗歌是不需要技巧的。3. 结合材料二,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网络诗歌具有担当精神和反映时代气象的一项是( )A.
41、我的祖国/忍受着龟裂土地的艰辛/每一根青筋都代表他们的苦/他们的手掌非常耐看/每一道沟壑是无声的叫喊B. 放得远一些就是1931年9月18日/放得近一点就在今年今月/今日以及此时/就在我们伸手可触的身边C. 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片海/才能安歇在沙滩上/炮弹要飞多少次/才能将其永远禁止/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D. 又是端午了/咱就不说屈原了吧/反正说多了也是无用/反正,也没谁愿意听/还是说说粽子吧/比天问可香多了4. 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网络诗歌如何产出经典作品。5. 登高是杜甫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浓郁,沉郁顿挫,请以材料二“好诗的标准”为依据,结合具体诗句鉴赏分析。【答案】1. B 2. B
42、 3. D 4. 写作者要有担当精神,以创作回应时代需求;对于互联网中出现新的创作手法要持包容态度;要从古典诗歌写作艺术中汲取创作因子并内化为网络诗歌作品的新鲜血肉;要有当代视角,融合互联网思维。 5. 颔联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颈联联表现感情,从纵、横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这就是诗歌的“气道”。(列举一例分析即可)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
43、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这就是诗歌的含蓄,也就是诗歌的“味道”。(列举一例分析即可)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就是好诗的“门道”。(列举一例分析即可)【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根本原因”错
44、,原文“移动互联网普及带来的一个越发突出的后果,就是阅读的浅显化和碎片化”,然后,“与之相呼应,网络诗歌写作也出现了段子化口水化等诸多问题”,两者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只可以获得某种展示和交流的效果”错,原文“以期获得某种展示和交流的效果”,选项曲解文意。C.“如不能让人领略,它就不是好诗歌”说法绝对。不能领略可能是读者的问题,不能推出诗歌不是好诗歌。D.“所以创作诗歌是不需要技巧的”说法绝对,原文是“不要迷信所谓技巧,如果说真有技巧,正如前面所述,那也是熟能生巧”。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45、。D.这是口水诗,不能体现网络诗歌具有担当精神和反映时代气象的特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由“对于一个自觉自为的网络诗歌写作者而言,不仅要全心投入网络诗歌的文类建设中,也要具备一种担当精神,以自身的创作回应当下这个伟大的时代”可知,写作者要有担当精神,以创作回应时代需求;由“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现代汉诗的语言、形式等诗艺命题寻求新增长点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截句写作可以视为现代汉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有益尝试,而关于其成或败的评判,显然不宜过早地得出某种武断之论,应更包容此种诗歌写作实践,给予更多的观察时间”可知,对于互联网中出现新的创作手法要持
46、包容态度;由“网络诗歌写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包括现代汉诗艺术传统在内的汉语诗歌艺术的深厚传统,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抽象存在。而是仍然流淌在我们语言和文学中的精神血脉,也应该流进当下的网络诗歌作品之中”“经由当代人的想象与再造,让最具活力的传统因子真正内化为网络诗歌作品的新血肉”可知,要从古典诗歌写作艺术中汲取创作因子并内化为网络诗歌作品的新鲜血肉;由“与此同时,网络诗歌写作者对接汉语诗歌艺术的深厚传统应有一种当代视角,即以数字人文视野和互联网思维对之进行一种重新关照,才可能收获更多对既有传统的新认识和新发现”可知,要有当代视角,融合互联网思维。【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47、材料二“先说气道。诗是有气的,气通了,诗则顺:语顺,意顺,情顺,境顺,读起来也顺,容易产生共鸣”“这些气韵,为诗歌提了神,铸了魂,读来感同身受,方能令人难忘”。登高中就有这样的“气道”,如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不由得感到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从纵、横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