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4108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们的社会结构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同心圆波纹的性质,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这个关系网络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儒家最考究的“人伦”,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

2、服于礼,而后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而天下。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群己界线从来也是不清不楚的,国也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可以着手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推出来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改)材料二:重新审视费孝通水波纹比喻之后的解释,我们不难发现费孝通心目中的“差序格局”是一种立体多维的结构,既包括横向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远近亲疏的“差”,也

3、包含纵向的等级化的“序”。依我看,这个讲究尊卑上下的差序格局靠四个基本机制来维系。第一,通过权利与义务的失衡来维系尊卑大小的差别,而这种不平衡不对称又经由一系列伦理规范而加以合法化。在这个机制下,位在上者比位在下者享有更多的权利,也因此而可以对位在下者施行权力;而位在下者则对位在上者负有更多的义务,特别是服从或听话的义务,同时在权利和权力两方面则处于劣势。例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四伦都体现着这种权利与义务不对称不平衡的特点。而当朋友关系发展到结义兄弟时,上尊下卑的不对称机制便会通过“兄弟”一伦的规范而发挥作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后的关系模式以及梁山泊众好汉之间的等级差别便是这方面的例子。第

4、二,通过对资源的控制来维系尊卑大小的差别。以家庭生活为例,家长通过“家产共有”的方式而使其他成员依附于自己。根据同一逻辑,在帝国时期,皇帝可以随意剥夺其臣民的私有财产,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三,通过非正式的礼俗和正式的法律来惩罚敢于向尊卑上下差序提出挑战的社会成员,并因此而进一步巩固建立在差等之上的秩序。前者如位于下者不可以对位在上者直呼其名;后者如大清律规定,杀夫罪要重于杀妻罪,伤害兄长之罪重于伤害幼弟之罪,而辱骂父母的逆子甚至可以判处绞刑。这里,罪行和惩罚之轻重取决于罪犯与受害者之间的等级关系。以下犯上,自然要罪加一等,因为在私人生活中的犯上往往会埋下在公共生活中作乱的种子。这便是

5、孔子说的:“其为人也孝师,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第四,通过某种制度化的社会流动渠道使许多人得以逐渐或突然提升自己的社会位留,从而获得更多的权力和尊严。这种流动机制在改变个人位置的同时强化了尊卑上下的等级结构本身,因为每一个历尽艰辛爬到上层的人都自然会尽力维护尊卑之差等,以便自己可以充分享受苦尽甜来的满足。这在私人生活中便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之后的变本加厉:在科举制度中是“十年寒窗苦,终为人上人”式的踌躇满志;在官场上则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迫不及待。(摘编自阎云翔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材料三:当社会急剧转型、农村迅猛发展的时候,我们还可以从乡土中国的

6、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观点:“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明白了“传统”的这一层面的意义,我们便可

7、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如在乡上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用不同标准来对待和自己关系不同的人的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但是局限于乡土社会的层面,在此书中的“差序格局”仅主要适用于亲属关系及其投影的地缘关系。这一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黄光国在其书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中继承发展了“差序格局”理论,将人际关系分成工具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和情感性关系,三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则分别适用着不同的交际法则公平法则、人情法则以及需求法则,以此来分析中国人情关系中的游戏规则及其思考过程。这种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是从现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人情

8、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并延续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的一种很好的例证。(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结构的格局是“差序格局”,是从自己这个中心向外推出去的,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而天下。B阎云翔认为,费孝通的“差序格局”不仅有横向上的亲疏远近的关系,而且有着纵向上的讲究尊卑上下的等级化特征。C阎云翔认为,差序格局中不同等级的权利与义务是失衡的,这种失衡性会经由一定的伦理规范调整加以均衡化。D梁治平与费孝通观点相似,他认为传统不只是曾经的过去,也是当下的存在,传统可以在历史中追寻,也可以从当下发现。2根据

9、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当前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依然颇具启示意义。B材料一用形象化的比喻,阐述“差序格局”同心圆波纹的性质,接着论述了这一社会结构格局“推己及人”的联系方式,强调了“克己”成为重要德性的原因。C材料二从伦理规范、资源控制、奖惩机制以及社会流动诸方面,阐明讲究尊卑上下等级差异的传统社会结构“差序格局”得以维系的原因。D材料三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索了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虽然作者完全否认“差序格局”理论在当代的适用性,但是也有人延续发展了这一理论。3下列论语中的语句,和“差序格局”中“推己及人”的特征表述不一样的

10、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其身正,不令而行。”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材料二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作简要说明。5如何有效避免“差序格局”在现代生活中产生消极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 2D 3A 4举例论证。如用刘关张桃园结义后的关系模式,具体形象地阐释“上下尊卑不对称机制会经由伦理规范发挥作用”这一理论;引用论证。如引用孔子的话,有力地论证了私人生活中的伦理关系和公共生活秩序的因果关系。 5完善权利和义务的均衡化;完善对社会资源的公平合理化分配;推进社会法治体系建设,确保司法公正,杜绝人情、礼俗对司法的干扰;完善公正

11、、开放的社会治理体系,避免因血缘、地缘等关系造成社会不公。【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这种失衡性会经由一定的伦理规范调整加以均衡化”错误。由原文“这种不平衡不对称又经由一系列伦理规范而加以合法化”可知,选项中说“这种失衡性会经由一定的伦理规范调整加以均衡化”不对,不会“均衡化”,反而是认可、加强这种“不平衡”。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虽然作者否认差序格局理论在当代的适用性”错误。由原文“这一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可知,作者并未完全否定。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

12、义的能力。推己及人,就是先承认一个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而后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再向外推影响别人。B、C、D三个选项都在强调“推己及人”中以“己”为中心,先克己修身,而后影响别人这一特征;D.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不符合“推己及人”的特征。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而当朋友关系发展到结义兄弟时,上尊下卑的不对称机制便会通过兄弟一伦的规范而发挥作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后的关系模式以及梁山泊众好汉之间的等级差别便是这方面的例子”,这是举例论证,用刘关张桃园结义后的关系模式,具体形象地阐释“上下尊卑不对称机制会经由伦理规范发挥作用”这一理论;“这

13、便是孔子说的: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这是引用论证,意思是“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引用孔子的话,有力地论证了私人生活中的伦理关系和公共生活秩序的因果关系。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通过权利与义务的失衡来维系尊卑大小的差别,而这种不平衡不对称又经由一系列伦理规范而加以合法化”可知,应完善权利和义务的均衡化;由“通过对资源的控制来维系尊卑大小的差别。以家庭生活为例,家长通过家产共有的方式而使其他成员依附于自己。根据同一逻辑,在帝国时期,

14、皇帝可以随意剥夺其臣民的私有财产,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知,应完善对社会资源的公平合理化分配;由“通过非正式的礼俗和正式的法律来惩罚敢于向尊卑上下差序提出挑战的社会成员,并因此而进一步巩固建立在差等之上的秩序”可知,应推进社会法治体系建设,确保司法公正,杜绝人情、礼俗对司法的干扰;由“通过某种制度化的社会流动渠道使许多人得以逐渐或突然提升自己的社会位置,从而获得更多的权力和尊严。这种流动机制在改变个人位置的同时强化了尊卑上下的等级结构本身,因为每一个历尽艰辛爬到上层的人都自然会尽力维护尊卑之差等,以便自己可以充分享受苦尽甜来的满足”可知,应完善公正、开放的社会治理体系,避免因血缘、地缘等关

15、系造成社会不公。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追我魂魄(节选)云杉电话是资料室的管理员打来的。“那张照片的作者找到了,他叫穆易。”“是不是去柬埔寨的那个穆易?嗨,要他的照片可真难。”管理员在电话那头笑了起来。“他就在这儿,你来一趟吧!”资料室在地下室。宽阔深邃的大厅里排满了20世纪60年代那种深黄色的木柜。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站在书柜的中间,和管理员说话。我站在那儿等了一会儿,从塑料夹子里取出那张照片,我猜想这个人就是穆易。他转脸看见了我。他脸上有一种沧桑的、聪颖的神情,这种特别的气质使他与众不同。如果一个人经历了几十年里发生的几乎所有战争,他一定会有什么变化。“这是194

16、2年拍的,没错。”他把照片翻过来,上面有一行变成黄色的钢笔字:培蕊,1942年5月,太行山,年17岁。“这些字是,我写的。”我们走到书柜后面,那里有一张书桌和两张单人沙发。“她是鲁艺的文工团员,唱歌的。”他非常肯定地说。“如果照片已经无法送给本人,我就会记下来姓名、地址等等。”培蕊,1942年5月,太行山,年17岁。这些字迹确实散发着伤感的气息。“我是那年5月遇见她的,当时我是晋察冀军区的报道员,去太行山采访,回来的时候在山下遇见了鲁艺文工团的一大群女孩子。其中一个对我说:嗨,记者同志,给我留个影吧!她就是培蕊。很年轻,她回头招呼别的人,那些人笑着不过来,她也在笑,她的笑容很灿烂。我的底片已经

17、用完了,但是还有我们称为尾巴的一小块空白,我决定试一试。我问她:要是照片洗出来了,怎么给你?她笑着招招手说:到前线见!我也说:前线见!那时我们非常年轻,非常快乐,觉得生命很长,而且会充满许多快乐的相见。”“她死了,是吗?”“你听说过八路军总部被袭事件吗?”穆易看见我一脸茫然,就说,“1942年5月,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了三万精锐部队包围了八路军总部,被包围的人都是机关、后勤、学校、文艺团体的人员,培蕊的剧团也在其中。”“我至今都不知死了多少人,”穆易说,“很多人都跳下了悬崖,那条很深的峡谷里到处是人和骡马的尸体,后勤人员在跳崖的时候把骡马辎重都拉了下去,什么都不愿落到日本人手里。”“我再

18、也没有听到过她的消息。但是这些被包围的人,特别是那些女性,都从悬崖上跳下去了。”为了报道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在6个月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在历史材料中打滚,但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件事。“你可以查一下资料,”穆易注意到我的神情,“新华社华北分社在这次战役中死伤惨重,肯定会有记载。”穆易站在窗口吸烟,他说话的时候目光炯炯,一点儿也不像年过古稀的老人。我和穆易顺着地下室黑暗的甬道往外走,他突然问我:“你为什么会对这张照片感兴趣?”“我不知道,”我老实地告诉他。“关于抗日战争的纪念报道已经结束,可是我忘不了这件事,这可能是职业的兴趣。”穆易点点头,表示理解。他随手掏出一张纸,用笔写了几个名字交给我。他说

19、这几个人都经历过八路军总部的突围战役,可能对我有点什么帮助。穆易的话的确没错。关于八路军总部的突围战役,史料记载很少,即使有,也是一笔带过。在山西辽县志中,这样写道:1942年9月18日,辽县,辽西县合并,正式更名,为左权县,纪念在本年5月“反扫荡”战役中英勇牺牲在辽县麻田的左权将军。显而易见,这不是一场胜仗,八路军总部在这次战斗中吃了大亏。没有一份材料能够表明,被包围的八千人中,到底有多少人牺牲,我唯一能肯定的是,那绝不是一个小数。新华社有关资料是这样记载的:1942年5、6月间,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纠集3万多精锐部队,突袭我八路军总部,进行“铁壁合围”。新华社华北总分社,40多位同志在突

20、围中英勇牺牲。新华社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共有110多位新闻工作者殉职,但在八路军总部突围中就死了40多人,将近二分之一。我已经可以想象这次战争的惨烈。其中,对一位女记者黄君珏的记述引起了我的注意:黄君珏,女,湖南湘潭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42年在八路军总部突围战中跳崖牺牲,英勇殉国。对黄君珏简单的介绍中,附有她的爱人王默磐的一封给其岳父的信,这封不同寻常的家信记述了妻子殉难的过程。王默磐也是新华社的工作人员,当时他身负重伤,奄奄一息,就倒在离黄君珏不足50米处。侥幸的是,他活了下来,成为八路军总部突围中唯一见证这惨烈史实全过程的人。他在给他的岳父黄友郢老先生的信中这样写道:夜九时,敌暂退,

21、婿勉力带伤行,潜入敌围,寻到遗体,无血无伤,服装整齐,眉头微锁,侧卧若熟睡,然已胸口不温矣。其时婿不知悲伤,不觉创痛,跌坐呆凝,与君珏双手相握,不知所往,但觉君珏亦正握我手,渐握渐紧,终不可脱!山后枪声再起,始被惊觉,时正午夜,皓月明天,以手掘土,暂行掩埋。吾岳有不朽之女儿,婿获贞烈之妻,慨属民族之无上光荣!当天晚上,我定了去山西的火车票。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官方资料以寥寥数语交代黄君珏的生平,家书以真切的笔触再现黄君珏牺牲的场景,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B照片背面的字迹“散发着伤感的气息”,源于照片已经无法送给本人,这些历史的痕迹与年轻的培蕊留影形成张力。C穆易给培

22、蕊拍照片,“我”对照片感兴趣,都带有偶然性,但这些偶然事件却推动了“我”一步步地寻访历史的真相。D文章以“追寻”为行文主线,通过一张照片引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笔调简洁克制,情感真挚深沉。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中“这些字是”后面断开,与“我写的”形成话语停顿,使回答更肯定郑重。B句子中的“培蕊,1942年5月”等字样在文中反复出现,起到强调作用,深化了伤感气息。C句子中穆易故意将话题岔开到八路军总部被袭事件,说明他不相信培蕊已经死了。D句子中“我”受史料的激发,去山西进一步探寻,也激发了读者一探究竟的欲望。8穆易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9文本现实与史料

23、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6A 7C 8开篇通过穆易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交代穆易特殊的职业习惯,展现他特别的气质,为文章营造了神秘的氛围。借和穆易的对话引出八路军总部突围战役的史实。“我”和穆易对话由培蕊的照片转向八路军总部被袭事件,引出了后文的主要内容。 9现实中“我”对八路军总部突围战役的疑惑和相关史料形成有机的补充,使行文结构更加完整。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八路军总部突围战役的历史,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使文章具有历史纪实性。史料激发了“我”进行实地探寻的欲望,促使“我”去山西追寻英雄们的事迹,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

24、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错,作者所引用的这两段史料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说明他不相信培蕊已经死了”错,根据前文“如果照片已经无法送给本人,我就会记下来姓名、地址等等”,和后文“我再也没有听到过她的消息。但是这些被包围的人,特别是那些女性,都从悬崖上跳下去了”可知,穆易相信培蕊死在了这场被袭事件中,只是没有对“我”做正面回答。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文章开头写资料室的管理员打来电话说找到了穆易。“我”则感慨“要他的照片可真难”,资料员告诉“我”“他就在这儿,你来一趟吧!”,穆易是谁?为什

25、么这样难找?“我”找他做什么?这样写通过穆易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写穆易的外貌气质,“他脸上有一种沧桑的、聪颖的神情,这种特别的气质使他与众不同”,还有他特殊的职业习惯“如果照片已经无法送给本人,我就会记下来姓名、地址等等”,通过交代穆易特殊的职业习惯,展现他特别的气质,为文章营造了神秘的氛围。“我”和穆易的交谈由一张照片开始,接着由培蕊的照片谈到八路军总部突围战,“她死了,是吗?你听说过八路军总部被袭事件吗?”,借和穆易的对话引出八路军总部突围战役的史实。“我”和穆易对话由培蕊的照片转向八路军总部被袭事件,引出了后文的主要内容。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写作特点及作用的能力。现实中“我”

26、对八路军总部突围战役有疑惑,“你听说过八路军总部被袭事件吗?穆易看见我一脸茫然”“为了报道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在6个月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在历史材料中打滚,但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件事”。正因如此,文章引出了相关史料的介绍,如“关于八路军总部的突围战役,史料记载很少,即使有,也是一笔带过。在山西辽县志中,这样写道:1942年9月18日,辽县,辽西县合并,正式更名,为左权县,纪念在本年5月反扫荡战役中英勇牺牲在辽县麻田的左权将军”“1942年5、6月间,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纠集3万多精锐部队,突袭我八路军总部,进行铁壁合围。新华社华北总分社,40多位同志在突围中英勇牺牲”“其中,对一位女记者黄君

27、珏的记述引起了我的注意:黄君珏,女,湖南湘潭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42年在八路军总部突围战中跳崖牺牲,英勇殉国”“他在给他的岳父黄友郢老先生的信中这样写道:夜九时,敌暂退,婿勉力带伤行,潜入敌围,寻到遗体吾岳有不朽之女儿,婿获贞烈之妻,慨属民族之无上光荣!”。现实中“我”的疑惑与相关史料形成有机的补充,使行文结构更加完整。史料“关于八路军总部的突围战役,史料记载很少,即使有,也是一笔带过。在山西辽县志中,这样写道:1942年9月18日,辽县,辽西县合并,正式更名,为左权县,纪念在本年5月反扫荡战役中英勇牺牲在辽县麻田的左权将军”记录了左权将军的牺牲;“1942年5、6月间,侵华日军总司

28、令冈村宁次纠集3万多精锐部队,突袭我八路军总部,进行铁壁合围。新华社华北总分社,40多位同志在突围中英勇牺牲”,记录了牺牲同志的数字;“其中,对一位女记者黄君珏的记述引起了我的注意:黄君珏,女,湖南湘潭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42年在八路军总部突围战中跳崖牺牲,英勇殉国”等记录了黄君珏牺牲的有关情况。这些史料,有群像,也有个体形象,总之,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八路军总部突围战役的历史,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使文章具有历史纪实性。而根据小说结尾“当天晚上,我定了去山西的火车票”可知,正是这些史料激发了“我”进行实地探寻的欲望,促使“我”去山西追寻英雄们的事迹,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文言文

29、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各题。【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0、,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乙】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

31、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B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C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D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读,指文章休止

32、和停顿处,“句”指句末停顿,“读”指句中语气停顿。B辱,谦辞,表示承蒙,文中指感到自愧,类似的谦辞还有愚、鄙、君、子等。C抗颜,意为神色庄重,态度严正不屈。文中以之表明韩愈为人师时的态度。D屈子,即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认为“士大夫之族”在拜别人为师方面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用“其可怪也欤”极言这种现象反常,发人深思。B韩愈奋然不顾流俗,顶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并写下了师说,柳宗元认为这种做法是难能可贵的。C柳宗元认为自己不能够做韦中立的老师,是因为“道不笃”“业甚浅近”,无法赶上韩

33、愈,且不想成为众人眼中的“越之雪”。D两篇选文作者都先表明自己的看法或态度,韩愈慨叹古时的从师之道久已不传,柳宗元对韦中立“欲相师”婉言谢绝。13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今安在哉?A不拘于时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而耻学于师D木直中绳,以为轮14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1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虽有槁暴(晒)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全面)而致千里(获得)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去,到)凌万顷之茫然(越过)是故无贵无贱(没有)郯子之徒(同类的人)圣人无常师(固定的

34、)举酒属客(劝请)而闻显彰(显著、清楚)ABCD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答案】10C 11B 12C 13B 14D 15D 16(1)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冒昧地做您的老师呢?(2)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的能力。句意:(元和)二年的冬天,我有幸遇到大雪,(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地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停止。(经过)这件事以后我才相信以前所听说的话(

35、是正确的)。“逾岭”“被南越中数州”都是描述“大雪”的,“逾岭”作谓语,在其后断开,排除BD。“然后”是“这样以后”的意思,联系紧密,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B.“类似的谦辞还有愚、鄙、君、子等”说法错误。“君”“子”不是谦辞,而是对对方的敬称。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无法赶上韩愈”无中生有,文中只说自己“道不笃”“业甚浅近”,并未与韩愈比较。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例句是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而今在安哉?”句意:可是如今又在哪里呢?A.被动句,“于”表被动,被。句意:不受时俗限制。B.宾语后置句

36、,正确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知句子停顿,有疑惑不能解决。C.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而耻于师学”。句意: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D.省略句,应为“(之)以为轮”。句意: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词类活用的能力。A.“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句意: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B.“南”,名词作状语,向南。句意: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C.“群”,名词作状语,成群。句意:(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D.“东”,名词作动词,向东流。句意:当他夺取荆州, 攻下江陵, 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

37、。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致”,到达。句意: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适”,享有。句意:但我和你能够共同享有。“无”,无论。句意: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众人”,一般人;“且”,尚且;“况”,何况。(2)“博学”,广博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过”,过错。参考译文:【甲】唉!古代尊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让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比圣人差得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笨。圣人之所以成

38、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身,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拜别人为师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说谁是谁的老师、谁是谁的学生之类的话,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原因),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者为老师,就觉得近于谄媚。”

39、唉!尊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与之同列,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乙】承蒙您来信说,想要拜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冒昧地做您的老师呢?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被人们嘲笑和侮辱(的风险),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聚在一起咒骂(他),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并且大肆渲染地编

40、造谣言(来攻击他)。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以前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认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我有幸遇到大雪,(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地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停止。(经过)这件事以后我才相信以前所听说的话(是正确的)。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这样)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过错吗?(有错的)只不过是(感到惊怪而)狂

41、叫的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来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辛弃疾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注】写作这首词时,辛弃疾已五十多岁,于闲居多年后被起用,任职福建。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妖魔。元龙:陈登,字元龙,东汉末期人,

42、为人机敏高爽,有扶世济民之志。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闲居自适的生活。1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北浮云”既可能是如“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中真实的浮云,也可能是指宋朝沦陷的北国江山。B“斗牛光焰”中的“斗”“牛”都是星宿名,指斗宿和牛宿,此句写出了剑气上冲斗牛的词境。C“我觉山高,潭空水冷”与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的“空”均是“空荡”的意思。D词最后三句与开篇战云密布的意境不同,夕阳中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抛锚,渲染了一派和平景象。1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反问,本词中也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

43、叹。两者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答案】17C 18相同。都表达了虽有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理由:“凭谁问”三句,词人借廉颇自况,说廉颇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却报国无门,内心悲愤。“元龙老矣”三句,词人以陈元龙代指自己,说自己如今已经老了,还不如归隐,过“冰壶凉簟”的日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抑郁愤懑之情。【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均是空荡的意思”理解错误。“潭空水冷”指空荡;“泪空流”意思是“泪白白地流”,其中“空”指“徒劳的、白白的”。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本词中,“元龙老矣”中“元龙”

44、指三国时的陈登,作者此处是借用陈元龙的典故来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陈登作为三国时的著名人物,凭借自己的才智,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对安定当时的社会贡献颇多。作者以陈元龙自比,是感叹自己虽然身负奇才,却无处施展,只能在闲居中慢慢老去。所以此处作者借陈元龙的典故说自己老了,还不如归隐,事实并非真的想要归隐,而是用反语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抑郁愤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也是使用典故,借用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的典故,廉颇虽然年老,但仍可以一战,却因受到小人的陷害而无法为国效力,作者当时的处境与廉颇相似,却连过问之人都没有,所以此处借廉颇老了还有人要起用他,而自己却无人过问

45、,慨叹报国无门。所以两词所表达的情感相同,都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叹。作答的时候要先明确态度,即“相同”,然后结合二者分别进行分析即可。五、情景默写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2)在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是对天姥山上天气和环境的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写仙人们的出场作了铺垫。(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4)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通过写琵琶女的不幸,结合自己在宦途中所受的打击,唱出了“,”的心声。(5)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

46、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答案】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生、澹、尊、酹、衿、悠。六、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中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四个阶段组成。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轻症中暑阶段会发生体温升高、发热等症状,如此时不加干预,体温将持续升高,可达40至42左右的高热,并伴有四肢抽搐、意识障碍,此时则进入了中症中暑、重症中暑阶段。最严重的中暑是重症中暑,即热射病。轻度的中暑一般发烧38以上,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会出现抽风、意识不清、各脏器的衰竭。一旦发生中暑情况,应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立即远离高温环境,但(1),适宜的温度为2225。要迅速用凉毛巾擦拭患者四肢皮肤,用冷水擦身时,(2),过冷的水可使皮肤神经末梢因突然受到冷刺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