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3339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新旧交替之际,“旧”文字与“新”文字往往出现混用的情况,还未习惯“新”文学的文人写出的作品往往是文白交杂的。徐志摩的诗歌虽有时也文白交杂,所以诗最重音节。”关于分析新月派或者徐志摩诗作音乐性的作品已经数不胜数,单看声音这一点,他非常清楚古文的创作规范,以至于后来在短短数年的留学期间,但自幼培养出来的扎实功底以及其自身的言语天赋才是帮助徐志摩登顶诗坛的主要推动力。诗歌与音律自是一家,节奏与音乐性促成了诗歌的歌咏特质。在胡适提出“我手写

2、我口”的时期,诗歌散文化已经发展成全民性质的文化运动,他们仍坚守诗歌的部分传统,那便是格律。格律即诗歌的音乐性问题,李丹认为,“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是使其区别于日常语言的一个关键问题”。闻一多曾经将诗歌的节奏命名为格律:“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节奏便是格律。”虽然这个主张是闻一多提出的,但是“三美”主张诠释得最好的却是徐志摩。不知从何时起,徐志摩的诗歌被贴上“音乐美”的标签。卞之琳对其有此评价,“最大的艺术特色(节奏感以至旋律感)”。商务印书馆刊出的徐志摩全集诗歌卷收录了徐志摩不同时期的诗歌192首。其中,就诗行形式来说,“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像建筑一样,虽然只有简单的文字长短,但是它构建出来的结

3、构美感往往存在情感张力,那便要看这“文学大厦”的建设章法。徐志摩诗歌的形式多样,其中不顶格的写作方式便是产生视觉冲击和音乐美感的秘诀之一,它也影响着音乐的强弱程度。另外,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中的留白传统在非顶格诗歌中也有全新形式的体现。相对于工整的古典格律诗,也赋予了现代诗更灵活的形式,增添了灵动飘逸之美。庭院是一片静,听市谣围抱;织成一地松影看当头月好!不知今夜山中是何等光景;想也有月,有松,有更深的静。山中在汉语的文白转化过程中,很明显的一个改变就是语言的长度,用几个字便能代替冗长的文言文。现代诗歌适应了这种改变,如同明洁晓畅的口语一般。奇数行均为6个字,偶数行均为5个字,打破了固有的节奏范式

4、。在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即为节奏,节奏是有变化的。在这首诗中,夹杂着深沉又漫长的情绪,如莱茵河畔的涟漪般轻柔。精简的字符传达欢快活泼的快板节奏,如刚断奶的小马驹般活泼。此外,徐志摩善于在顺畅的旋律中添加不和谐的停顿,如此诗奇偶数行之间的字数错落以及行前空格。山中是一首情绪悠扬、沉着缓慢的抒情诗。空格的存在不仅代表诗人情绪的转折,还无限扩大了诗歌的审美想象空间。从宏观上看,徐志摩还是一个善于把握情绪节奏的诗人。山中中的四个诗节,第一节,此刻这份宁静带给徐志摩的感受是愉悦欢快的。第二节则进入诗人的联想世界:明月松间照的山林是否存在“更深的静”。诗人的思绪总是纷飞缘乱的。此刻徐

5、志摩的思绪早已带有思索时特有的惆怅与沉默。第三节,诗人似乎从片刻的思索中找到了结果,笔下展现出动态的描写,似清风攀附月光在山间流荡。这一节较之上一节,到了第四节又急速回落最后一节,诗人想到自己爱人窗前的落叶,此刻全诗的情绪回归平缓。诗中情感的跌宕起伏与节奏的高低转换呈“起一落一起一落”之势,时而昂扬欢快,扣人心弦,起承转结间给予读者深刻的审美体验。徐志摩用自己的文字诠释着诗行形式结构以及情绪节奏对诗歌音乐化的重要性。“诗歌中的这种音乐化诉求,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诗经这种乐经中”古代诗人或多或少都知晓音律,在作诗之余也偶尔谱写乐谱,或为自己而作。徐志摩扎根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的土壤,

6、奋力吸取西方现代诗歌的养分。(摘编自周天逸“旧”与“新”的完美融合论徐志摩新诗文本结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旧交替之际,徐志摩的诗歌有时会文白交杂,但这并不影响其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音乐性。B.在胡适提出“我手写我口”时期,新月派憧憬、尝试新文学的同时仍坚守诗歌的部分传统格律。C.“参差建行”的诗歌占据了徐志摩诗歌的大部分,体现了其诗歌形式多样的特点,具有美感。D.诗歌中的音乐化诉求部分来源于中国古典诗歌,中国古代的诗人或多或少都知晓音律,有的也会谱写乐谱。(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志摩具有语言天

7、赋,他能够在留学期间获得巨大的诗歌创作成就,离不开他对古文创作规范的了解。B.闻一多认为诗的格律可以激发情感,格律即诗歌的音乐性问题,诗歌语言的音乐性能够使诗歌区别于日常语言。C.诗歌中的空格具有一定的好处,能让现代诗歌产生顿挫感,可以赋予现代诗更灵活的形式D.徐志摩用自己的文字诠释了诗行形式结构和情绪节奏对诗歌音乐化的重要性,创造了现代新诗范式。(3)下列选项中,对诗歌山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中中奇数行均为6个字,偶数行均为5个字,使这首诗参差错落B.山中是一首情绪悠扬、沉着缓慢的抒情诗,诗中长串的字符传达慢板节奏,夹杂着深沉又漫长的情绪。C.山中的行前空格,是徐志摩别具匠心地在

8、顺畅的旋律中添加的停顿,给听者在心理上造成情绪的积塞。D.山中蕴含着跌宕起伏的情感并呈现出“起一落一起一落”之势的节奏,时而昂扬欢快,时而低沉凄婉。(4)作者采用哪些方法来证明观点?请根据文本说明。(5)请根据文中倒数第二段中作者对山中情绪节奏的分析,试分析偶然的情绪节奏。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给我一支枪茹志鹃记得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支枪,是在那年的秋末冬初。我们

9、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村里没有树,听不见狗叫,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一进去,那个地区,就尽是这样的“村庄”、部队在这样的地区作战,要打仗,要行军,天还没透亮,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村庄宿营。营部住在一个从前我们的村干部家里。这一家好像没有男丁,只有一个两岁光景的孩子。房东是个大嫂,呆板着脸,是欢迎我们的,可是总不开口,我便和通信员商量:我们放倒头睡了,不吃东西不要紧,他还要工作呢!无论如何,得设法给他弄点吃的来,商量去,除了找群众想办法外,这任务当然是我的。但是我找不到她,房里房外,都没有她的影子,炕上那个孩子倒醒了,不用说,这又是我的任务了!于是我过去抱着她,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大嫂来了。她

10、见我在哄孩子,但不等我开口提出吃食的事,她先向我借个手电筒。我把电筒交给她,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不表示有,只招手要我跟她走。“大嫂,咱们上哪里?”我看她领我走出了大门。她也不回答,用嘴向村外呶了呶。反正这一带都是我们的部队“大嫂,你家大哥呢!”山东人一般称女人的丈夫叫大爷、大哥,我想和她攀谈攀谈。她没有回答,还是用嘴向村外呶了呶。这时,东方已经露白,什么人也没有,只有村边边上,问道:“他?”“牺牲了。”大嫂撮起三个指头,在我面前摇了摇说:“一起七个。”“什么时候?”我这时才看见她腰上束了一条麻绳。她没有回答,只是走,走过一盘石碾旁边的时候,轻轻地用脚点了点碾旁的土地说:“在这里,上铡刀铡的。”

11、我看见,这块土地的颜色是黑褐色的,那是血。血,你给我一支枪吧!“没有枪!”大嫂的脸仍是呆板的,好像总结似的说了一句,接着又喃喃地说:“咱们没有枪!没有她带我到一片被抢过、被践踏过的黄豆地里,我们打着手电筒,寻拣着掉落在地上的黄豆。拾了有两大把,放在锅里炒,大嫂一边炒,喷香,大嫂把它盛进我们的茶缸,满怀希望地看着娘,大嫂顿了顿,放在孩子手里,然后拿到堂屋里,他望着茶缸,久久地沉默着。最后,放在自己腿上,然后把黄豆一颗一颗地排在桌上,把豆子当作敌人,他喊着口令:“出列!”“齐步走!”于是“一二一,她的牙还不能同时咬两颗豆子呢!她吐出一颗带着口水的“敌人”捏在手里,然后集中力量对付嘴里那一颗。我从来

12、也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小嘴,竟是这样的柔嫩,软软的,就连那几颗小小的乳牙,都需要她全神贯注,用出了吃奶的力气。营长拿起“横队”前面的一颗大黄豆,突然,响起了空袭警报的号声。天拂晓了,能进屋的都进屋,不能进屋的马匹、物资黄豆是黄豆,不是敌人。敌人,武装到牙齿的敌人,离我们只有三十里路,不!就在我们头顶上,有坦克、大炮,还有铡刀。营长听到号声,立即将孩子交给了我,把一颗已经“一二一”走出队来的豆子也交到我手上,将卜壳枪转到胸前,出去了。通讯员立即挎上枪,圆圆的小嘴,还在挪啊挪的扭动。她把豆子搬到左面牙上咬咬,最后又把它搬回到左面,于是全神贯注,才咔嚓一声咬开了。我闻见些些黄豆夹着奶花的香味敌机在上空

13、盘旋,寻找着目标。营长啊,亲爱的同志们,给我一支枪吧!哪怕是一支短枪也好,为了碾旁那黑褐色的土地,更为了这花似的小嘴,给我一支枪吧!(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呆板”“不露笑脸”等神态表现了大嫂丧夫后的情绪,表面的麻木呆滞下凸显的是其内心的哀痛。B.孩子等待炒黄豆的场景与营长喂孩子吃黄豆的场景,凸显出战争时期条件的艰苦和军民间的鱼水情。C.文章围绕找黄豆、炒黄豆、吃黄豆展开情节,“黄豆”这一线索的设置让小说的情节更加集中紧凑。D.小说语言带有浓郁的抒情性,作者对“我”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刻画细致,呈现出现实主义的风格。(2)关于文中营长喂孩子吃黄豆的

14、场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场景与下文空袭警报响起时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在比较中强烈感受到和平安宁的珍贵。B.孩子努力而有策略地啃黄豆仿佛是另一场“战争”,作者以孩子天真的形象反衬现实战争的残酷。C.营长把黄豆“摆成二列横队”“把豆子当作敌人”“喊着口令”等细节,契合人物身份和战争背景。D.作者对营长进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细腻真实,极富感染力。(3)文中三次呼告“给我一支枪吧”,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我”的内心活动。(4)茅盾先生曾评价茹志鹃战争题材小说具有独特风格,请就本文的“独特性”谈谈你的理解。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

15、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进弼枢密直学士,辞曰:“国家有急,义不惮劳聘。既至,六符来馆客。弼见契丹主问故,契丹主曰:“南朝违约,增塘水,治城隍,将以何为?群臣请举兵而南,吾以谓不若遣使求地,举兵未晚也。”弼曰:“北朝忘章圣皇帝之大德乎?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故劝用兵者,末帝昏乱,土宇狭小,故契丹全师独克,然壮士健马物故太半。今中国提封万里,法令修明,上下一心,能保其必胜乎?就使其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欤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契丹主大悟,以备元昊也。塘水始于何承矩,事在通好前。城隍皆修旧,非违约

16、也。”契丹主曰:“微卿言,吾不知其详。然所欲得者,祖宗故地耳。”弼曰:“晋以卢龙赂契丹,皆异代事。若各求地,岂北朝之利哉?”既退,六符曰:“吾主耻受金帛,坚欲十县,何如?”弼曰:“本朝皇帝言,岂敢妄以土地与人。北朝所欲,不过租赋尔。朕不忍多杀两期赤子,是志在败盟,假此为词耳。澶渊之盟,过不在我。天地鬼神,其可欺乎!”明日,引弼马自近,又言得地则欢好可久。弼反覆陈必不可状,南朝必以失地为辱。兄弟之国,岂可使一荣一辱哉?”猎罢,意甚感悟。今惟有结昏可议耳。”弼曰:“婚姻易生嫌隙。本朝长公主出降,赍送不过十万缗,曰:“俟卿再至,当择一受之,卿其遂以誓书来。”弼归复命启视果不同即驰还都以晡时入见易书而

17、行(节选自宋史富弼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启A视B果C不同D即驰还E都F以晡G时H入见I易书J而行(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为使报聘”中“聘”的意思为访问、聘问,古代指代表国家访问友邦。B.“微卿言”中“微”的意思是隐蔽、不显露的意思。C.“吾主耻受金帛”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两句中的“耻”含义相同。D.“俟卿再至”与“俟我于城隅”(静女)两句中的“俟”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富弼忠诚耿直。当他被任用为枢密直学士

18、时果断辞谢。他认为国家有难,理应不怕劳苦,不需要用官爵贿赂B.富弼逻辑严密。他分析晋高祖失败的原因与当时的局势,解释“塞雁门,增塘水,有理有据、思路清晰。C.富弼不卑不亢。他认为契丹主索取土地,就是破坏盟约。如果北朝先发兵挑起事端,过错不在南朝。D.富弼见识深远。对于契丹方提出的结为婚姻关系予以否认,认为婚姻容易产生埋怨隔阂。同时,他条陈利弊(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就使其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欤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5)范仲淹赞富弼有“王佐之才”,对此请结合文本概括富弼担任使者的所作所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别

19、韦少府李白西出苍龙门,南登白鹿原。欲寻商山皓【注】,犹恋汉皇恩。水国远行迈,仙经深讨论。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注】商山皓:即商山四皓,指秦末四位隐居于商山的信奉黄老之学的贤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苍龙”“白鹿”实指两个地名,但其中也暗含了诗人辞别朝堂、寄身江湖之意。B“向溪月”勾起诗人的思念之情,“敬亭猿”则叫声凄婉,这些都让诗人止步难前。C“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化自陶渊明的诗句D“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其中有别离时的不舍(2)“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与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以月喻人,进行了“,”的追问,表达了对于贤才的渴求。(2)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并序),最恰当的一句应是“”。古代诗人常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如琵琶行(并序)中“”一句,就表现出了白居易因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苦闷。(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不同方面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刻画,“”以婚事衬托其少年得意:“”写其装束,表现了他的儒雅风度。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

2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_;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_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

22、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_。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1)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浮光掠影悲喜交加忧心忡忡震耳欲聋B浮光掠影大起大落忧心如焚震耳欲聋C浅尝辄止悲喜交加忧心忡忡振聋发聩D浅尝辄止大起大落忧心如焚振聋发聩(2)文中“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一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但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B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本身魅力的艺术。

23、C我们不但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D我们不但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3)文中“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一句可改写成“他有一身用不完、压不住、早炼成的劲”,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刚从北门走进大明湖,就被美景惊艳:远处的千佛山一片雾蒙蒙,湖畔的草地上是一层薄薄的白,对岸的树木与高楼变得虚虚实实、亦真亦幻。虽然没有春的蓬勃,没有夏的热烈,()。如镜的水,枯柳残荷,自成格调。漫步湖畔,眼前的风景宛若一幅淡淡的远处起伏的山构成了柔软的线条,湖面

24、的薄雾则是恰到好处的留白。缺少文化底蕴的景观即使能给人心灵的震撼,也是短暂的,真正能触动人心的,()这里自古以来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晏公庙纪念着“齐天贤相”晏子,南丰祠诉说着曾巩任齐州知州时为济南百姓做的好事,秋柳园见证了王渔洋在大明湖畔写下轰动大江南北的秋柳四章而此时,这些留下无数历史记忆的建筑,在惟余莽莽的天地间默默不语。是雪增添了大明湖的厚重感,让穿行在屋宇之间的人们倍觉自己的渺小。我们不仅要对自然心生敬畏,()。(1)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D.主人下

25、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青春无非是两个动作,一个是类似体能动作“引体向上”,可以热烈,可以张扬,可以破障奔跑。有时青春又可以是蛰伏的,可以是蓄势待发的,贴近大地,丈量大地。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叙述性或议论性文章,体现你的发现、感悟与思考。要求:立意自定,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

26、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山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明确诗歌的观点是什么,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

27、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5)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章内容分析文本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C.“参差建行的诗歌占据了徐志摩诗歌的大部分”错误,根据原文“商务印书馆刊出的徐志摩全集诗歌卷收录了徐志摩不同时期的诗歌192首,就诗行形式来说,可知“参差建行”的诗歌并未占据大部分。故选C。(2)B.“闻一多认为格律即诗歌的音乐性问题”张冠李戴,“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是使其区别于日常语言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李丹的

28、观点。故选B。(3)A.“体现出古典诗歌的节奏范式”错误,原文表述是“打破了固有的节奏范式”。故选A。(4)引用学者、名家观点进行论证,是富于音乐性(节奏感以至旋律感)”可知;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加以阐述,长串的字符传达绵绵细雨般的慢板节奏,如莱茵河畔的涟漪般轻柔”可知,阐述徐志摩诗歌给人的感受,结合“山中中的四个诗节,闹市中凸显宁静的庭院给人带来的片刻宁静。第二节则进入诗人的联想世界:明月松间照的山林是否存在“更深的静”。此刻徐志摩的思绪早已带有思索时特有的惆怅与沉默,诗人似乎从片刻的思索中找到了结果,笔下展现出动态的描写。这一节较之上一节。然而情绪刚有起色,诗人想到自己爱人窗前的落叶,此刻全

29、诗的情绪回归平缓”可知,具体阐述徐志摩诗歌的节奏特点。(5)结合“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可知,写了云和水的偶像相遇;结合“你不必讶异,“你不必讶异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言语间透露出离别时的惆怅,你有你的,方向”可知,方向”,各有各的人生,情绪上又多了一些无奈,最好你忘掉!”可知,写诗人对于偶然的态度、祝福。答案:(1)C(2)B(3)A(4)引用学者、名家观点进行论证;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加以阐述,阐述徐志摩诗歌给人的感受,如以山中为例。(5)偶然中“我是天空里的你的波心”,写了云和水的偶像相遇;“你不必讶异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言语间透露出离别时的惆怅,方向”,各有各的人生,

30、情绪上又多了一些无奈,写诗人对于偶然的态度、祝福。【点评】解答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6分)2【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场景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场景,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找到人物不

31、同情形下的不同反应,结合语境分析内心活动。(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独特风格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中相关提示,准确理解风格的含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D“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风格”错,而是现实主义风格。故选D。(2)D“作者通过营长动作、神态,作者对营长这一人物没有运用心理描写,放在自己腿上,摆成了二列横队”是他的动作描写!齐步走”是他的语言描写,久久地沉默着”是他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故选D。(3)根据“只有村边边上,拱起几堆新土,问道:他。大嫂撮起三个指头。她没有回答,走过一盘石碾旁边的时候,轻轻地用脚点了点碾旁的土地说:在这里。我看见,那是血。血。营长同志,第一次呼

32、告是在“我”听房东大嫂陈述丈夫被敌人杀害时,表达一名战士对战斗的渴望和对敌人的仇恨;根据“营长啊,亲爱的同志们!哪怕是一枝短枪也好,为了碾旁那黑褐色的土地,为了幸福和理想,文章最后一段中的第二,是在屋外敌机轰鸣时,表达对和平生活的期盼。(4)分析茹志鹃战争题材小说的独特风格,从以下方面进行:选择材料方面:根据“她带我到一片被抢过、被践踏过的黄豆地里,寻拣着掉落在地上的黄豆,捧回家,大嫂一边炒然后拿到堂屋里。营长大概也知道这家房东的事,久久地沉默着,他把那孩子抱过来,然后把黄豆一颗一颗地排在桌上。他和孩子说着笑着,他喊着口令:出列!于是一二一,本文主要写了大嫂给战士炒黄豆,避开宏大事件;人物选择

33、方面:根据“营部住在一个从前我们的村干部家里。这一家好像没有男丁,只有一个两岁光景的孩子,呆板着脸、腾地方,得设法给他弄点吃的来,商量去,没有第二个办法可想。不用说,故事的主要人物“我”是小战士,小说中的人物均为小人物。语言风格方面:根据“孩子信赖地靠在我怀里,圆圆的小嘴。她把豆子搬到左面牙上咬咬,最后又把它搬回到左面,眼睛挤成一条缝。我闻见些些黄豆夹着奶花的香味”分析,细腻感人;主题呈现方式方面:根据“走过一盘石碾旁边的时候,她停下了,上铡刀铡的,这块土地的颜色是黑褐色的。血,唯有血才能偿还,你给我一枝枪吧”“她带我到一片被抢过,我们打着手电筒。拾了有两大把,放在锅里炒,一边呆呆地睨着自己的

34、孩子,喷香,孩子微微张着嘴,大嫂顿了顿,放在孩子手里,放在营长面前,他望着茶缸。最后,放在自己腿上,摆成了二列横队,把豆子当作敌人!齐步走,一二一黄豆便一颗颗地走进了孩子的小嘴”“营长啊,给我一枝枪吧,为了沂蒙山臂上的枪眼,更为了这花似的小嘴,给我一枝枪吧”分析,呈现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切口独特。答案:(1)D(2)D(3)第一次呼告是我听房东大嫂陈述丈夫被敌人杀害时,我急需一枝枪来手刃仇敌;第二,我急需一枝枪来保护怀中的孩子。(4)事件选材独特:本文主要写了大嫂给战士炒黄豆、战士喂孩子吃黄豆的小事,另辟蹊径、大嫂,均为小人物。语言风格独特:本文细致描写了孩子吃黄豆的样子,语言平实真挚、军民鱼水

35、情的宏大主题。【点评】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36、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与一词多义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

37、即”有承接之意,其前断开,是说“(富弼)立即急驰返回京城”;“易书而行”是说“(富弼)改换文书后出行”,其前断开。译文:打开国书看果然与口传之词不同,在申时入朝勤觐见。(2)B.“是隐蔽、不显露的意思”,所以“微”解释为“(如果)没有”。故选:B。(3)D.“使得契丹主立即订立盟约”有误,原文表述为“契丹主谕弼使归,当择一受之。契丹主没有立即订立盟约而是说等到富弼再来时会选择一项接受下来。故选:D。(4)“就使”,即使,所损失的,承担,还是,损失的军队马匹,还是君主承担呢?“因”,于是,创作,作歌,总共,字。译文:于是撰写了(创作了)这首七言古诗(按照歌曲填的词)赠送给她,命名为琵琶行。(5)

38、富弼出使契丹,劝说契丹放弃攻打南朝,但他主动请缨担任使者,最终不辱使命;针对契丹主和其臣六符提到的“南朝违约,增塘水,籍民兵”“然所欲得者,坚欲十县”“又言得地则欢好可久”“吾主闻公荣辱之言。今惟有结昏可议耳”等问题,做到了不卑不亢,从容镇定,毫不退缩,态度强硬,毫不屈服。答案:(1)DFI(2)B(3)D(4)即使获胜,损失的军队马匹,还是君主承担呢?于是撰写了(创作了)这首七言古诗(按照歌曲填的词)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5)不避生死,不辱使命,从容镇定,毫不退缩,态度强硬,毫不屈服。【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

39、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

40、题共1小题,9分)4【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B.“向溪月勾起诗人的思念之情,敬亭猿则叫声凄婉。“洗心向溪月,静心倾听敬亭山的猿啸”。故选B。(2)“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心里依然眷恋汉皇的恩德”,指秦末四位隐居于商山的信奉黄老之学的贤士”可知;

41、而“犹恋汉皇恩”又表达了诗人眷恋“汉皇”垂顾、报答皇恩的渴望,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此时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将使我不再有舒心畅意的笑颜!”,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表达了诗人不愿放弃尊严侍奉权贵。答案:(1)B(2)“欲”句表达了诗人既想像“商山皓”一样学道归隐,又眷恋“汉皇”垂顾来成就功业。“安”句抒发了官场受挫的怨愤,坚决远离朝堂的激越愤慨之情。译文:西自长安苍龙门而出,向南而登白鹿原。想要追寻商山四皓的足迹,心里依然眷恋汉皇的恩德。远行至南方水乡泽国,细心探究道经的奥妙。洗尽心中尘念欣赏句溪之月,静心倾听敬亭山的猿啸。在尘世间筑室而居,关闭

42、门窗就没有世间喧闹的声音。多次屈你高驾前来造访,赠送我精微奥义之言。重意气则交合,尚风雅则道存。离别之后怀有相思之情,我只有醉心歌酒以解离愁。赏析:李白的“相思”诗隐约存在着某种界限,其抒情内核呈叠加状态,由诗到诗,人生味儿渐淡。古人解之:“此太白被放之后。”如果以这种眼光去赏诗,一副高高在上的君王面孔令人生畏,美人是大众的美人。这类相思诗,又何必追问为谁而写呢?李白的赠、别、寄,是可以找到表达对象的。这些酬唱赠答类诗歌,人生是诗歌的内核,而是真实的存在,透过别韦少府。【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43、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

44、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书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重点字:掇)(2)此时无声胜有声往往取酒还独倾(重点字:倾)(3)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重点字:纶)【点评】高考默写答题时要关注四点:1.理解题干的情境特征。2.把握词语语句的指向。3.体会涉及词句的暗示。4.细致分析各种手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

45、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修改,正确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相关语句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语句,根据题干的提示,与题干中所给句子进行比较分析。【解答】(1)第一空,“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没有深的印象,无真知实学,指不深入钻研,要持之以恒。句中指对政治不深入钻研。第二空,“悲喜交加”: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一边开心。“大起大落”:大幅度的起与落。与语境“大忙大闲”“大进大退”结构对应。第三空,“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担心,形容非常

46、忧虑焦急,应选用“忧心如焚”。第四空,“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振聋发聩”:声音很大;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句中指通过诗歌使麻木的世人清醒。故选D。(2)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因为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二是语序不当,整个句意是递进关系。只有D项修改正确。故选D。(3)首先,原句“他有一身早炼就、使不完的劲”和改后句“他有一身用不完、早炼成的劲”语序上不同,从“早炼就”到“憋不住”“使不完”;其次,两句的用词不同、使”口语化、更为直观,表述比改后句的“压,与整段文风“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比天大,时而被烧红锤打。答案:(1)D(2)D(3)原句语序更符合逻辑,从“早炼就”到“使不完”。原句形象生动,文风活泼。【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7【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使用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判断修辞手法的运用。(2)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解答】(1)例句中“远处起伏的山构成了柔软的线条,湖面的薄雾则是恰到好处的留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描画了的风景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