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796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宋太祖在位期间,其亲信干将王彦升因骚扰宰相王溥而被逐出京师;宠将史珪诬陷国子监丞、知德州梁梦升迫害武将郭贵,宋太祖不仅没有治梁氏的罪,反而加以提拔,并继续令其留任。上述材料反映出宋太祖的治国之策是()A.休养生息B.重农抑商C.崇文抑武D.守内虚外2.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创建了一系列新的任务导向型政府机构,并由那些不受公务条框限制的新晋官员负责,如王安石创建的“制置三司条例司”,里面那些支持变法的低级官员,都由王安石精心挑选。王安石这一举措()A.减少了政府决策失误B.保证了变法措施

2、的顺利推行C.改变了中枢决策方式D.客观上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3.辽朝真正的宰辅机关是北、南枢密院。有了北枢密院,皇帝才得以通过这一机构把政令贯彻到北、南二府以至各部族;南枢密院其下还有平章事、参知政事及各职能部门。虽然枢密院有两个,但军政大权最终还是集于皇帝一身。这表明辽朝()A.皇权受到了很大限制B.北枢密院的权力高于南枢密院C.照搬宋朝的政治体制D.枢密院的设置体现了皇帝意志4.在宋辽交往中,周礼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体现出榷场的设置()A.主要服务于辽国文化需求B.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C.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认同D.结束了宋辽

3、的敌对状态5.下表是1262年元朝中书省的官吏任职情况。这说明元朝()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不花(蒙古)忽鲁不花(蒙古)史天泽(汉)耶律铸(契丹) 塔察儿(蒙古)王文统(汉)赛典赤(回回)廉希宪(畏兀儿)粘合南合(女真) 阔阔(蒙古) 张文谦(汉) 张启元(汉)杨果 (汉)商挺 (汉)A.汉族地主是重要统治基础B.民族关系平等友好C.中枢权力由汉族官僚把控D.中央地方分权制衡6.中国古代,农民重视用粪肥田,在汉唐时期,北方的肥料技术已趋于完备;唐宋之后,南方的肥料技术却有后来居上之势;明清时期,南方的肥料技术达到了传统时代的顶峰,并开始辐射到北方地区。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A.南

4、北方经济差距比较大B.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C.南方农业先天条件好于北方D.北方长期战乱的影响7.宋代之前,弥勒佛造像严格遵循经论中的造像仪轨,如“眉如初生月”“面净如满月”“腹不现”等;两宋时期弥勒佛造像却出现了笑容可掬、大腹便便的形象。弥勒佛造像的变化()A.反映了社会审美的畸变B.深受理学发展的影响C.体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D.适应了世俗文化需求8.宋仁宗在位期间,允许市民商户临街开设邸店,废除了街鼓制度。熙宁年间,废除坊正一职。材料说明()A.北宋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被废止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9.以下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学习笔记,学习的主题应是

5、()措施目的废中书省和宰相,权分六部皇帝独揽大权设内阁协助皇帝决策设特务机构严密控制臣民、法外行事A.唐朝政治制度的变化B.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C.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D.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0.壮吉发先生认为,“清世宗(雍正帝)设立军需房的原因是为了用兵西北而密办军需”,并非为了贯彻中央集权,削减议政王大臣的职权。这反映出军机处()A.降低了行政效率B.具有决策封闭性C.改变了议政方式D.强化了君主权威11.雍正时期,西南地区大规模改土归流后,少数民族被要求改剃满人发型,官员还上奏建议在归流区域“分设里长、甲首”“令百姓轮流充当”,实行与汉地一致的基层治理模式。这反映了改土归流()A.阻碍了当

6、地的社会进步B.强化了君主专制C.解决了边疆的安全问题D.增强了国家认同12.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元明清卷中指出:“以土地为主的自然资源无法承载日益过剩的人口,以致康乾盛世还没有落下帷幕,酝酿已久的社会危机便爆发开来。”这里的“社会危机”主要是指()A.对外贸易出现巨大逆差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C.西方殖民者威胁清朝统治D.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13.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然而,明朝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却将都城迁到了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有利于()A.推动长途贩运贸易发展B.抵御蒙古族袭扰C.稳定明成祖的统治地位D.强化对北方管理14.明朝初期,人们的服装朴实、俭约,

7、甚至刻板;晚明时期,小康人家衣饰上无大红色不穿,就连婢女也非大红衣饰不可,一些教坊司乐工的穿戴竟与朝臣无异。这说明()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宋明理学影响日常生活C.中央集权不断弱化D.经济变动带来风尚变迁15.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所著的泰西水法的部分内容为农政全书所采用;瑞士传教士邓玉函与中国人王征合著奇器图说,该书系统地介绍了欧洲物理学的知识;汤若望著远镜说,介绍了光学知识;西方火器制造技术在明朝颇受重视。这些史实可用于研究明朝()A.西学东渐的影响B.政府的科技政策C.农业生产的进步D.军火贸易的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1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宋朝在

8、中国古代历史上不是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王朝,在面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时基本上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屡次在战争中失败,两宋都是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所灭,历史上素有“积贫积弱”的说法。但是很多学者认为两宋是伟大的朝代,例如美国哈佛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编著的中国新史第四章标题为“中国最伟大的时代:北宋与南宋”,其中这样评价宋朝:“宋代是伟大的创造时代,使中国人在工技发明、物质生产、政治哲学、政府、士人文化等方面领先全世界。”提炼材料中的观点,运用唯物史观,结合具体的史实选择一种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言之成理)1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以下为王家范、

9、张耕华、陈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第九章君主极权的帝国体制:明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第二节明朝中后期的政局二、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三、寄望中兴的张居正改革四、鼎革之际的危机与困局第三节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二、海禁与“倭患”四、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辽宋夏金时期是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与汉民族加速交融的时期。辽朝耶律德光曾下令,“敢有伤禾稼者以军法论”,并要求辽政府各级官员“劝农桑、教纺绩”,以此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文化上,辽朝

10、统治者任用汉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契丹文字,并用契丹字翻译了贞观政要五代史等著作和大量儒家经典。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材料二清朝前期开疆拓地六万余里。在东南,于台湾设立一府三县;在东北,雅克萨之战后,遏制了沙俄入侵,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在北方,平定漠西蒙古噶尔丹叛乱,与喀尔喀蒙古会盟多伦,设乌里雅苏台将军;与蒙古上层联姻,解决了中原长期受游牧势力威胁的问题。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1)根据材料一,概括辽朝统治政策的积极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其特点。(10分)19.(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1、。材料一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都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摘编自张正明晋商与经营文化材料二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明代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年间,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到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三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摘自清世宗实录(1) 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

12、有何反映?(9分)(2)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分析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8分)参考答案1.C2.D3.D4.C5.A6.B7.D8.C9.C10.B11.D12.D13.A14.D15.A1.C材料中骚扰文臣的亲信干将被逐出京师,而被诬陷迫害武将的文臣则被提拔,这种反差体现出宋太祖对文臣的重视和对武将的压制,C项正确。2.D“王安石创建了一系列新的任务导向型政府机构”,并由新晋官员负责,而北宋中期存在官僚队伍膨胀等问题,故王安石这一举措客观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项正确;“创建了一系列新的任务导向型政府机构”的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而非减少决策失误

13、,排除A项;依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波及面太广,导致变法阻力重重,排除B项;北宋推行“二府三司制”,王安石变法并未改变北宋中枢决策方式,排除C项。3.D根据材料“虽然枢密院有两个,但军政大权最终还是集于皇帝一身”可知,北、南枢密院各司其职,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身,故枢密院的设置体现了皇帝意志,D项正确;材料说明了皇权的加强,没有体现皇权受到限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南、北枢密院的权力进行比较,排除B项;宋朝枢密院没有南北之分,排除C项。4.C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榷场的设置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增强了民族间的文化认同,C项正确;榷场的设置主要是出于经济交往,A项错误;材料主旨与民族平等的原则无关,B项

14、错误;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D项错误。5.A作为元朝统治中枢的中书省中,“汉族”官员占了近一半,说明元朝时期汉族地主是重要统治基础,A项正确;元朝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B项错误;元朝中枢权力由蒙古贵族把控,C项错误;“1262年元朝中书省的官吏任职情况”不能说明中央与“地方”分权制衡,D项错误。6.B唐宋之后,南方的肥料技术有后来居上之势,而且在明清时期开始影响北方,而肥料技术和农业相关,因此材料中的变化客观上反映了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故B项正确;A项没有准确概括出南方经济地位的提升,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肥料技术,不属于农业先天条件,C项错误;明清时期,北方战乱并不多,D项错

15、误。7.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世俗文化得以发展。材料中的弥勒佛造像在两宋时期不同于以往的庄重严肃,出现笑容可掬、大腹便便的形象,这适应了世俗文化需求,故D正确。“畸变”表述不当,材料对此没有体现,排除A;材料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与理学的发展无关,排除B;材料主要涉及弥勒佛造像的变化,与三教合流无关,排除C。8.C题干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商业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说明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故C项正确。A、B两项表述错误,故排除;材料未涉及商人地位的变化,故排除D项。9.C根据材料中“废中书省和宰相,权分六部”“设内阁”“设特务机构”可知,

16、这是明朝采取的举措,C项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巩固统一的举措是设立行省,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主要表现是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A、B、D三项错误。10.B材料强调设立军机处是为了“密办军需”,体现了决策的封闭性,B项正确。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A项错误;军机大臣没有议政权,只能跪受笔录,C项错误;强化君主专制与强化君主权威不是一个概念,D项错误。11.D雍正时期,西南地区大规模改土归流后,当地少数民族被要求改剃满人发型,并实行与汉地一致的基层治理模式,此举有利于西南少数民族增强国家认同,故选D项;改土归流有利于西南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排除A项;改土归流有利于国家加强对西

17、南地区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排除B项;“解决”一词表述绝对化,排除C项。12.D人口暴增,土地资源稀缺,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这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D项正确。13.A依据题干材料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政治中心迁移到北方,但经济重心却在南方,这促使国家的物资从南往北运,客观上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A项正确。其他三项都是主观上的考虑,均排除。14.D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人们的服装从朴实、俭约变为崇尚鲜艳、奢华,甚至出现平民服装与朝臣无异的现象,这说明经济变动带来风尚变迁,D项正确;服装突破等级束缚不能说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

18、明朝服饰对宋明理学的突破,而非理学影响日常生活,B项错误;明朝并未出现中央集权不断弱化的趋势,C项错误。15.A材料体现的是明朝时期的科技著作的编写明显受到西方科技的影响,A项正确。16.答案选择观点1:认为宋朝是积贫积弱的朝代。(2分)评述角度合理性:从政治、军事及成败结果角度看史实:积弱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军事上屡败,议和与“岁币”等;北宋与南宋的灭亡。(2分)积贫“冗官”“冗兵”“冗费”,财政开支巨大(2分)片面性:从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角度看史实:经济农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纸币出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打破坊市制、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文化理学、文学、市民文化;科技突破;

19、社会生活平民化(4分)唯物史观全面、辩证看历史(2分)选择观点2:认为宋朝是伟大的具有创造力的朝代。(2分)评述角度合理性:从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角度看史实:经济农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打破坊市制、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文化理学、文学、市民文化;科技突破;社会生活平民化(4分)片面性:从政治、军事及成败结果角度看史实:积弱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军事上屡败,议和与“岁币”等;北宋与南宋的灭亡。(2分)积贫“冗官”“冗兵”“冗费”,财政开支巨大(2分)唯物史观全面、辩证看历史(2分)17.答案增加内容一:明初君主专制的强化。(2分)理由: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皇权受到相权

20、制约,为加强皇权,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朱棣建立内阁制度。这些举措都折射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4分)增加内容二: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2分)理由:明朝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在此条件下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商品货币关系。(4分)增加内容三:明朝活跃的思想和科技成就。(2分)理由: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早期民主思想产生,代表人物为李贽;明朝中后期,陆王心学得到发展和传播。明朝总结性科技成就突出,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代表。(4分)(任选两点即可得12分)18.

21、答案(1)促进了辽朝农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推进了辽政权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分)(2)措施:设立行政机构;采用军事手段平定叛乱;运用外交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实行联姻;册封;等。(6分)特点:管理方式多样化;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因地制宜。(4分)19.答案(1)状况:商帮出现;工商业市镇兴起。(4分)反映:出现了批判传统儒学的思想;“工商皆本”思想;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5分)(2)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4分)消极影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可知是商帮出现,据材料二“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可知是工商业市镇兴起。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是出现了批判传统儒学的思想和“工商皆本”的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反映是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2)第一小问,据材料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可知是重农抑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有“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内的消极影响是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的消极影响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