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492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6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0分)1(5分)寒假期间,你观看老师推荐的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摘录了第8集“册”解说语并检查完善。甲骨文“册”的样子一望而知,是把竹片或木用绳子系在一起。人们用毛笔在竹片上写字,保存时再把它们卷成一卷一卷的,后人所说的“万卷书”“书卷气”也由此而来。从商朝到汉末,中国人一直使用竹简记录文明。相传孔子晚年好读周易,韦编三绝,这不仅体现了孔子好读书,更说明竹简极易损耗和“体重”超标,“册”终究逃不过被叠代的命运。(1)你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加注了拼音,修改了其中一个错别字。一卷 万卷书 改为 (2)联系过零丁洋,你知道“竹简”还

2、有 、简牍等代称。2(6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海日生残夜, 。”在时序交替中,中国空间站迎来建成后的首个春节,神舟十五号三名航天员亲笔书写春联、“福”字,祝祖国国泰民安。(2)用图画代替抒情,是中国古典诗词独特的审美表达。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一句“ ,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用想象中回家团聚的情景,把对亲人的思念表达得简朴又深切。(3)离家不远的公园里,秋日可见“ , 。冬天亦有冬雪降临时“ , ”的惊喜,其实“诗和远方”就在身边。(分别填入秋瑾满江红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日京中的诗句)3(4分)学校组织诗歌朗诵会,你班朗诵“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集体致

3、献词”,你和小唐领诵。请你解答小唐的问题。(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一带一路”互通互联(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女)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合)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举世称赞小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句是在“推动”后面停顿还是在“构建”后面停顿呢?请你给我讲讲。你: 4(5分)学校公众号推出“过大年,看非遗”专题,你班负责其中一期。同学们受新春挂灯笼启发,经查阅资料,选择了“藁城宫灯”项目。请你从下列材料中提炼四个“藁城宫灯”的主要特点,补写材料的结尾段,用以总结全文。藁城宫灯作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早年作为贡品进入皇宫,所以被叫做“宫灯”。传统的藁城宫灯一共有56道工序,包

4、括挖竹篾、钻座眼儿等,样样都靠手工作业。藁城宫灯种类丰富,造型优美,有白帽方灯、纱圆灯、罗汉灯、走马灯等200多个品种。藁城灯笼现在年销量超过一亿对,占国内市场90%远销海外。“天上北斗星,人间藁城灯。”喜庆红火的灯笼一挂,浓浓的年味儿就来啦。“藁城宫灯”以其 ,而成为人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重要文化载体。第二部分阅读。(50分)5(4分)阅读下面诗和词,回答问题。(共4分)水调歌头(节选)苏轼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军行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水

5、调歌头节选部分,苏轼先通过视觉来写 ,由此引发从恼月到望月共享的情绪起伏;从军行其二中,王昌龄则是通过听觉,写因琵琶声撩动起的别情愁绪。(2)月亮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经典意象,极富民族特色。结合这两首诗词,我们更加体会到人们常常借月亮表达的 情感。6(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欧公每为文,既成,必自审易,至有不留本初一字者。其为文章,则书而傅之屋壁,出入观省之。至于尺牍单简亦必立稿,其精审如此。每一篇出,士大夫皆传写讽诵,惟睹其浑然天成,莫究斧凿之痕也。(修词鉴衡引吕氏家熟记)乙古人虽云文章多做则疵病不待人指摘而自能知之,然当其甫做就时,疵病亦不能自见,惟过数月始能知之。若使当时即

6、知,则亦不下笔矣。故当时确见当改则改之;不然,且置之,俟迟数月,取出一观,妍丑了然于心,改之自易,亦惟斯时改之始确耳。(选自读书作文谱卷五)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节选自刘开问说)【注释】欧公:指欧阳修。傅:张贴。尺牍单简:书信或便条。疵:缺点,毛病。指摘:指出错误,给以批评。甫做就时:刚写好的时候。妍:美。达于事:(使道理)用于实行。达,通晓,通达。奚:怎么。(1)同学们阅读文言文,梳理词语翻译方法。请你完成分工。查阅词典,推断词义。根据下图中“易”的常用

7、义项,推断出甲文“必自审易”中“易”的意思是 ,乙文“改之自易”中“易”的意思是 。(两空均只填序号)联系课内,迁移运用。根据送东阳马生序中“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中“俟”的意思,可迁移理解乙文“俟迟数月”中“俟”的意思是 。借助成语,推断词义。根据成语“舍生取义”中“舍”的意思,可推断丙文“舍问”中“舍”的意思是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惟睹其浑然天成,莫究斧凿之痕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3)甲乙两文就作文提出的主张是什么?(4)丙文强调“问”的重要。请写出一个你阅读乙文时思考的问题。7(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_战鹏飞翻找书架上的藏书,不经意间发现,三十几年的时

8、光里,自己熟读了百余本经典图书,有的甚至读了十几遍。我觉得,读书要达到精通的程度,就必须反复读,把一本书读透,直至读出醇厚的味道来,才能有真收获。有的人读书囫囵吞枣,有的人读书细嚼慢咽。我一直认为,唯有细嚼慢咽,才能把书读透,咀嚼消化,全面吸收。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中学读到大学,再从基层读到机关,我至少读了十几遍,而且每次都能读出新意、读出新的收获,光笔记就记了好几本。一本平凡的世界,从少年、青年一直到中年,我不知读了多少遍,连自己也数不清了,书的主旨、内涵及人物形象早已牢牢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了。“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把书读透,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境界。读书是立身做人的必要条

9、件之一,每一个高贵的灵魂都需要用学识来滋养。如果书读不透,怎么能穿越时空,在书中领略李白的潇洒、感受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体会冰心的意切情长?如果书读不透,何以使灵魂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寻找到心灵的平和与精神的慰藉?宋代大儒朱熹有“熟读精思”的读书理念。只有熟读,书上的语句才能像是出于自己的嘴,书中所讲的道理才能像是源于自己的心;再读一读相关的解读书籍,更加开阔视野,加深理解。这样的读书才有味道,才会有大的收获。我常常有这样的体会,熟读某一本书后,哪怕是放下良久,外出旅游观光,或是回家放松休息,胸中仍然时不时会有一股浓浓的书香弥漫。其实,有些好书虽然短,但要悟得其中的深刻内涵却需

10、要很多时日,甚至要一辈子。西汉辕固终身学习诗经,很有心得;西汉路温舒用一生的时光精读春秋;宋朝宰相赵普一部论语不离手,反复读,经常读,并将其透彻的理解应用于为官辅政。古代文人、学者之所以能在事业、学问上取得成就,都是把书读透,才达到知识渊博、学问深厚的境界的。读书,关键是读透。前人的读书方法值得后人借鉴。读书就是要集中精力,尽心熟读。时间久了,心中的经兴就能透出智慧的光芒。只有熟读精思,吃透其中的精神,发掘其中的宝藏,悟造其中的奥妙,精通其中的要旨,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成。(选自解放年报,有删改)(1)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思路清晰,呈

11、现出“提出观点论述观点总结深化观点”的结构。B.第段中的两个假设兼反问句,从反面论述了“把书读透”的重要作用。C.选文第段告诉我们,好书要用一辈子去读才能悟得其中的深刻内涵。D.作者从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谈起,语言平易,这利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3)下列事例可以作为选文第段的事实论据吗?请说明理由。近年,我一直坚持读资治通鉴。我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是,读完一段资治通鉴,然后读王夫之先生的读通鉴论。先生在这本书中对资治通签中的人和事进行点评,观点犀利,论证充分,总让人豁然开朗、拍案叫绝,哪怕隔着时空,都想给先生点赞。8(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猫冬管苏清天空瓦蓝瓦蓝,一群群大雁排列成“人”字

12、形的雁阵,冲破遥远北方的寒流,飞到老家黄海边的盐城滩涂时,冬天就自然来到了。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小洲,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在滩涂上空做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滑翔而下母亲顾不上看风景,一到初冬,分外忙碌,要买一板车、上百斤翠绿的雪菜;平时舍不得买肉,这时拎回一整个后猪腿;还要买几十斤鲥鱼,每条约两斤,鳞光闪闪的,诱人。清洗,晾晒,腌制,这些都是为猫冬准备的,日后就成了下饭菜。上初中后,我会主动帮母亲干点体力活,拉上板车,一起去买红薯。去时空车由我拉,回来装满红薯的车重,母亲把车绳抢挂在脖子

13、上,怎么都不肯让我拉,我就在车边上拿出吃奶的劲头推。母子俩一路满头大汗,走走歇歇,我总觉得路特别长,老是到不了家。有时路过烧饼店,母亲会给我钱和粮票,买两只烧饼充饥。狼吞虎咽,不一会儿我就吃完了。母亲往往说她吃不了,把手中的一半塞给我。我知道母亲心疼我,便装着很使劲,小小地咬一口,又会逼着母亲吃完再赶路。路上推车累了,我就抬头看看天空。有时一群大雁轻盈地划破长空,向海边迁徙,我就想它们很快就会到达歇息地,从空中灵动降落,并向下面呼叫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叙述重逢的喜悦。等到天空看不到雁群,它们飞向更远的南方,就是真正的寒冬腊月了。家人围坐火炉,闲拉家常,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

14、炭火里,等“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夹起来,烫得在手里来回倒,嘘嘘吹气,我会剥壳,把栗子先送入母亲口中,她笑着说:“儿子长大了。”此刻她忙着纳鞋底,为家人春节能穿上新鞋子。栗子的香甜熨帖了寒凉,母亲的劳作温暖了人生。冬日读书,干扰最少,心最沉静。躲在被窝里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兴味无穷,惬意无限。如果是雪天,更是妙不可言,书香滋润了年幼的心田。有时晚上雪花漫天飞舞,姐姐会拉上我踏雪寻梅。傲然绽放的梅花,总是伴着横斜的疏影、盈袖的暗香,在人们心灵柔软处悄然飘落。姐姐告诉我,人不怕清贫,要有傲骨,将来工作了不能做坏事。年幼无知,似懂非懂,如今才知其义。进入三九,天冻得凶,滴水成冰。男孩皮实

15、,不怕冷,玩闹多。小河冰层厚,男孩上学,跳上冰面,一路滑行,你追我赶,打打闹闹,不一会就没了人影。教室没有取暖设施,下课铃声一响,大家就会冲出门,女孩跳绳、踢毽子、砸沙袋,男孩成群结队玩“挤油渣”“斗公鸡”游戏,全身发热,再进课堂不冷了。如果天下大雪,堆雪人,打雪仗,放学更是玩耍忘了回家,到饭点大人呼叫孩子乳名的声音,在巷子里此起彼伏。每天放学回家,肚子饿得“咕咕”叫。我总是先到厨房,母亲会在土灶烧饭的余烬中焐红薯,从土灶膛中掏出的红薯,香气袭人,趁热剥皮吃,就是冬天最好的美食之一。家中也有晒干的红薯片,吃几次就不吃了,但经爆米机加工过,又香又脆,大家也会抢了吃。过新年是冬天生活的高潮。家家贴

16、春联、放鞭炮、炸肉圆,包饺子、接财神。这是孩子们狂欢的日子,穿新衣、磕响头、拿压岁钱、买兔子灯在寒冬里,做自己喜欢的事,何惧冬寒?四季流转,岁月更迭。一转身便是大半辈子,“两鬓的雪,若是沧桑,我用微笑扫除;若是迷茫,我用乐观扫除;若是挹郁,我用阳光扫除”,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心若沉静,再冷的冬天,也是温暖。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喜欢倾听大雁的鸣叫,当来年它们从南方结队飞回,天空中响起“嘎嘎”的叫唤,犹如听到一首春天野性的诗歌。(选自新民晚报)(1)选文写猫冬时的一系列活动。请将其中明确写到的母亲做的事概括全面。为猫冬准备下饭菜; 在土灶烧饭的余烬中

17、焐红薯。(2)从选文第段中可以看出姐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文中多次写到大雁,有什么作用?(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10分)阅读下面从名著中摘录的文字,回答问题。摘录一: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床上,看着_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_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

18、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摘录二:那些曾救了我的命的人,直到刚才,我都只能空自爱着而无以为报,现在我可以有所报答了。他们身背重轭,我可以解脱他们;他们各奔东西,我能使他们重聚;我的自主,我的富裕,也同样可以为他们所有。我们不是四个人吗?两万英镑平分就是每人五千,绰绰有余的了。这样公道就可以实现,大家都可以得到幸福。这样财富就不再使我感到压力,它也不再只是钱财的遗赠,而是得到了一种生活、希望和欢乐的遗产。(1)摘录一横线上应填的名字是 ,摘录二节选自名著 。(2)摘录一中,同样是“摸出”银子,鲁提辖和李忠有什么不同?(3)说说从两文主人公对

19、待金钱的做法中,你获得了哪些感悟。第三部分作文。(50分)10(50分)作文。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或参与的各种活动,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校服,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等等。这些物或事的故事里,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请以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内容健康积极;表达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写,抄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不少于600字。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参考答案)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0分)1(5分)寒假期间,你观看老师推荐的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摘录了第8集“册”解说语并检查完善。甲骨文“册”的样子一望而知,是把竹片

20、或木用绳子系在一起。人们用毛笔在竹片上写字,保存时再把它们卷成一卷一卷的,后人所说的“万卷书”“书卷气”也由此而来。从商朝到汉末,中国人一直使用竹简记录文明。相传孔子晚年好读周易,韦编三绝,这不仅体现了孔子好读书,更说明竹简极易损耗和“体重”超标,“册”终究逃不过被叠代的命运。(1)你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加注了拼音,修改了其中一个错别字。一卷jun万卷书 jun叠改为 迭(2)联系过零丁洋,你知道“竹简”还有 汗青、简牍等代称。【解答】答案:(1)jun jun 叠 迭(2)汗青2(6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时序交替中,中国空间站迎来建成后的首个

21、春节,神舟十五号三名航天员亲笔书写春联、“福”字,祝祖国国泰民安。(2)用图画代替抒情,是中国古典诗词独特的审美表达。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用想象中回家团聚的情景,把对亲人的思念表达得简朴又深切。(3)离家不远的公园里,秋日可见“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冬天亦有冬雪降临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其实“诗和远方”就在身边。(分别填入秋瑾满江红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日京中的诗句)【解答】答案:(1)江春入旧年(2)何当共剪西窗烛(注意“烛”的书写)(3)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注意“梨”的书写)3(4分)学校

22、组织诗歌朗诵会,你班朗诵“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集体致献词”,你和小唐领诵。请你解答小唐的问题。(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一带一路”互通互联(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女)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合)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举世称赞小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句是在“推动”后面停顿还是在“构建”后面停顿呢?请你给我讲讲。你:应在“推动”后面停顿,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这个动宾短语又是“推动”的宾语,所以应在“推动”后面停顿。【解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动宾结构短语,是一个整体所以停顿应在“推动”后面。答案:应在“推动”后面停顿,

23、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这个动宾短语又是“推动”的宾语,所以应在“推动”后面停顿。4(5分)学校公众号推出“过大年,看非遗”专题,你班负责其中一期。同学们受新春挂灯笼启发,经查阅资料,选择了“藁城宫灯”项目。请你从下列材料中提炼四个“藁城宫灯”的主要特点,补写材料的结尾段,用以总结全文。藁城宫灯作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早年作为贡品进入皇宫,所以被叫做“宫灯”。传统的藁城宫灯一共有56道工序,包括挖竹篾、钻座眼儿等,样样都靠手工作业。藁城宫灯种类丰富,造型优美,有白帽方灯、纱圆灯、罗汉灯、走马灯等200多个品种。藁城灯笼现在年销量超过一亿对,占国内市场90%远销海

24、外。“天上北斗星,人间藁城灯。”喜庆红火的灯笼一挂,浓浓的年味儿就来啦。“藁城宫灯”以其 纯手工制作、工艺复杂、种类丰富、经济价值高、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人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重要文化载体。【解答】题干要求从材料中提炼四个“藁城宫灯”的主要特点,然后补写出材料的结尾段,由此可见,本题实则为信息的提取题。根据“传统的藁城宫灯一共有56道工序,包括挖竹篾、钻座眼儿等,样样都靠手工作业”一句,可概括出“藁城宫灯”的两个特点:纯手工制作、工艺复杂;“藁城宫灯种类丰富,造型优美,有白帽方灯、纱圆灯、罗汉灯、走马灯等200多个品种”一句,可概括出“藁城宫灯”种类丰富,或是品种繁多;再根据“藁城灯笼现在年

25、销量超过一亿对,占国内市场90%远销海外”一句,可概括出“藁城宫灯”的经济价值高;语段末句“喜庆红火的灯笼一挂,浓浓的年味儿就来啦”,又可见“藁城宫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将这些特点按行文的顺序,依次简洁地表述出来,即可补写出语段的结尾句。答案:纯手工制作、工艺复杂、种类丰富、经济价值高、文化内涵丰富第二部分阅读。(50分)5(4分)阅读下面诗和词,回答问题。(共4分)水调歌头(节选)苏轼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军行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水调歌头

26、节选部分,苏轼先通过视觉来写 月亮,由此引发从恼月到望月共享的情绪起伏;从军行其二中,王昌龄则是通过听觉,写因琵琶声撩动起的别情愁绪。(2)月亮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经典意象,极富民族特色。结合这两首诗词,我们更加体会到人们常常借月亮表达的 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有阴晴圆缺”,可知水调歌头节选部分,苏轼先通过视觉来写“月亮”。(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由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可知,作者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月亮的阴晴圆缺联系起来,展现了旷达超脱的胸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围绕中秋明月展

27、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既有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又有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高高秋月照长城”最后再写景,用对月亮的描写进一步突出思乡之情,使全诗显得意境悲壮开阔。答案:(1)月亮(2)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译文: 水调歌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从军行其二 军中起舞,伴

28、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6(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欧公每为文,既成,必自审易,至有不留本初一字者。其为文章,则书而傅之屋壁,出入观省之。至于尺牍单简亦必立稿,其精审如此。每一篇出,士大夫皆传写讽诵,惟睹其浑然天成,莫究斧凿之痕也。(修词鉴衡引吕氏家熟记)乙古人虽云文章多做则疵病不待人指摘而自能知之,然当其甫做就时,疵病亦不能自见,惟过数月始能知之。若使当时即知,则亦不下笔矣。故当时确见当改则改之;不然,且置之,俟迟数月,取出一观,

29、妍丑了然于心,改之自易,亦惟斯时改之始确耳。(选自读书作文谱卷五)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节选自刘开问说)【注释】欧公:指欧阳修。傅:张贴。尺牍单简:书信或便条。疵:缺点,毛病。指摘:指出错误,给以批评。甫做就时:刚写好的时候。妍:美。达于事:(使道理)用于实行。达,通晓,通达。奚:怎么。(1)同学们阅读文言文,梳理词语翻译方法。请你完成分工。查阅词典,推断词义。根据下图中“易”的常用义项,推断出甲文“必自审易”中“易”的意思是 ,乙文“改之自易”中“易”的

30、意思是 。(两空均只填序号)联系课内,迁移运用。根据送东阳马生序中“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中“俟”的意思,可迁移理解乙文“俟迟数月”中“俟”的意思是 等待。借助成语,推断词义。根据成语“舍生取义”中“舍”的意思,可推断丙文“舍问”中“舍”的意思是 舍弃。(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惟睹其浑然天成,莫究斧凿之痕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3)甲乙两文就作文提出的主张是什么?(4)丙文强调“问”的重要。请写出一个你阅读乙文时思考的问题。【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必自审易”的意思:一定亲自修改。易,改变。故选:。“改之自易”的意思是:修改它自然容易。易,容易。故选:句意:等过了几个

31、月。俟,等待。句意:(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舍,舍弃。(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重点词:惟,只;莫,不;斧凿之痕,雕琢的痕迹。句意:只看到文章的浑然天成,而没看到雕琢的痕迹。重点词:致,得到;无以,没有用来的;广,增加。句意: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3)本题考查主旨的理解。甲文结合“欧公每为文,既成,必自审易,至有不留本初一字者”句和乙文“故当时确见当改则改之;不然,且置之,俟迟数月,取出一观,妍丑了然于心”句可知,两文就作文提出的主张是反复修改。(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结合“若使当时即知,则亦不下笔矣。故当时确见当改则改之;不然,且置之,俟迟数月,取出一观,妍丑了然

32、于心”句可提出:写完文章之后,为什么当时就得修改呢?答案:(1)等待。舍弃。(2)只看到文章的浑然天成,而没看到雕琢的痕迹。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3)反复修改。(4)写完文章之后,为什么当时就得修改呢?7(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_战鹏飞翻找书架上的藏书,不经意间发现,三十几年的时光里,自己熟读了百余本经典图书,有的甚至读了十几遍。我觉得,读书要达到精通的程度,就必须反复读,把一本书读透,直至读出醇厚的味道来,才能有真收获。有的人读书囫囵吞枣,有的人读书细嚼慢咽。我一直认为,唯有细嚼慢咽,才能把书读透,咀嚼消化,全面吸收。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中学读到大学

33、,再从基层读到机关,我至少读了十几遍,而且每次都能读出新意、读出新的收获,光笔记就记了好几本。一本平凡的世界,从少年、青年一直到中年,我不知读了多少遍,连自己也数不清了,书的主旨、内涵及人物形象早已牢牢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了。“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把书读透,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境界。读书是立身做人的必要条件之一,每一个高贵的灵魂都需要用学识来滋养。如果书读不透,怎么能穿越时空,在书中领略李白的潇洒、感受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体会冰心的意切情长?如果书读不透,何以使灵魂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寻找到心灵的平和与精神的慰藉?宋代大儒朱熹有“熟读精思”的读书理念。只有熟读,书上

34、的语句才能像是出于自己的嘴,书中所讲的道理才能像是源于自己的心;再读一读相关的解读书籍,更加开阔视野,加深理解。这样的读书才有味道,才会有大的收获。我常常有这样的体会,熟读某一本书后,哪怕是放下良久,外出旅游观光,或是回家放松休息,胸中仍然时不时会有一股浓浓的书香弥漫。其实,有些好书虽然短,但要悟得其中的深刻内涵却需要很多时日,甚至要一辈子。西汉辕固终身学习诗经,很有心得;西汉路温舒用一生的时光精读春秋;宋朝宰相赵普一部论语不离手,反复读,经常读,并将其透彻的理解应用于为官辅政。古代文人、学者之所以能在事业、学问上取得成就,都是把书读透,才达到知识渊博、学问深厚的境界的。读书,关键是读透。前人

35、的读书方法值得后人借鉴。读书就是要集中精力,尽心熟读。时间久了,心中的经兴就能透出智慧的光芒。只有熟读精思,吃透其中的精神,发掘其中的宝藏,悟造其中的奥妙,精通其中的要旨,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成。(选自解放年报,有删改)(1)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A.选文思路清晰,呈现出“提出观点论述观点总结深化观点”的结构。B.第段中的两个假设兼反问句,从反面论述了“把书读透”的重要作用。C.选文第段告诉我们,好书要用一辈子去读才能悟得其中的深刻内涵。D.作者从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谈起,语言平易,这利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3)下列事例可以作为选文第段的事实论

36、据吗?请说明理由。近年,我一直坚持读资治通鉴。我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是,读完一段资治通鉴,然后读王夫之先生的读通鉴论。先生在这本书中对资治通签中的人和事进行点评,观点犀利,论证充分,总让人豁然开朗、拍案叫绝,哪怕隔着时空,都想给先生点赞。【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题目。文章题目可以作为中心论点。根据第段“读书要达到精通的程度,就必须反复读,把一本书读透,甚至读出醇厚的味道来,才能有真收获”的内容可知,此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故可以概括出题目“把书读出味道”。(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选文第段告诉我们,读书,关键是读透。故选:C。(3)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解答此题首先

37、要理解第段的观点,结合“只有熟读,书上的语句才能像是出于自己的嘴,书中所讲的道理才能像是源于自己的心;再读一读相关的解读书籍,更加开阔视野,加深理解。这样的读书才有味道,才会有大的收获”可知本段论述了读书要“熟读精思”的观点。链接材料“我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是,读完一段资治通鉴,然后读王夫之先生的读通鉴论”“总让人豁然开朗、拍案叫绝”中的“我”的读书方式正好和第段中的读书方式一致。所以可以作为第段的论据。答案:(1)把书读出味道(2)C(3)可以。第段论述了读书要“熟读精思”的观点。链接材料中的“我”读完资治通鉴,然后读王夫之先生的读通鉴论,这种读书方式和第段中“熟读精思”的方式方法一致。所以可以

38、作为第段的论据。8(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猫冬管苏清天空瓦蓝瓦蓝,一群群大雁排列成“人”字形的雁阵,冲破遥远北方的寒流,飞到老家黄海边的盐城滩涂时,冬天就自然来到了。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小洲,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在滩涂上空做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滑翔而下母亲顾不上看风景,一到初冬,分外忙碌,要买一板车、上百斤翠绿的雪菜;平时舍不得买肉,这时拎回一整个后猪腿;还要买几十斤鲥鱼,每条约两斤,鳞光闪闪的,诱人。清洗,晾晒,腌制,这些都是为猫冬准备的,日后就成了下饭菜。上初中后,我会

39、主动帮母亲干点体力活,拉上板车,一起去买红薯。去时空车由我拉,回来装满红薯的车重,母亲把车绳抢挂在脖子上,怎么都不肯让我拉,我就在车边上拿出吃奶的劲头推。母子俩一路满头大汗,走走歇歇,我总觉得路特别长,老是到不了家。有时路过烧饼店,母亲会给我钱和粮票,买两只烧饼充饥。狼吞虎咽,不一会儿我就吃完了。母亲往往说她吃不了,把手中的一半塞给我。我知道母亲心疼我,便装着很使劲,小小地咬一口,又会逼着母亲吃完再赶路。路上推车累了,我就抬头看看天空。有时一群大雁轻盈地划破长空,向海边迁徙,我就想它们很快就会到达歇息地,从空中灵动降落,并向下面呼叫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叙述重逢的喜悦。等

40、到天空看不到雁群,它们飞向更远的南方,就是真正的寒冬腊月了。家人围坐火炉,闲拉家常,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等“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夹起来,烫得在手里来回倒,嘘嘘吹气,我会剥壳,把栗子先送入母亲口中,她笑着说:“儿子长大了。”此刻她忙着纳鞋底,为家人春节能穿上新鞋子。栗子的香甜熨帖了寒凉,母亲的劳作温暖了人生。冬日读书,干扰最少,心最沉静。躲在被窝里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兴味无穷,惬意无限。如果是雪天,更是妙不可言,书香滋润了年幼的心田。有时晚上雪花漫天飞舞,姐姐会拉上我踏雪寻梅。傲然绽放的梅花,总是伴着横斜的疏影、盈袖的暗香,在人们心灵柔软处悄然飘落。姐姐告诉我,人不怕清贫,要

41、有傲骨,将来工作了不能做坏事。年幼无知,似懂非懂,如今才知其义。进入三九,天冻得凶,滴水成冰。男孩皮实,不怕冷,玩闹多。小河冰层厚,男孩上学,跳上冰面,一路滑行,你追我赶,打打闹闹,不一会就没了人影。教室没有取暖设施,下课铃声一响,大家就会冲出门,女孩跳绳、踢毽子、砸沙袋,男孩成群结队玩“挤油渣”“斗公鸡”游戏,全身发热,再进课堂不冷了。如果天下大雪,堆雪人,打雪仗,放学更是玩耍忘了回家,到饭点大人呼叫孩子乳名的声音,在巷子里此起彼伏。每天放学回家,肚子饿得“咕咕”叫。我总是先到厨房,母亲会在土灶烧饭的余烬中焐红薯,从土灶膛中掏出的红薯,香气袭人,趁热剥皮吃,就是冬天最好的美食之一。家中也有晒

42、干的红薯片,吃几次就不吃了,但经爆米机加工过,又香又脆,大家也会抢了吃。过新年是冬天生活的高潮。家家贴春联、放鞭炮、炸肉圆,包饺子、接财神。这是孩子们狂欢的日子,穿新衣、磕响头、拿压岁钱、买兔子灯在寒冬里,做自己喜欢的事,何惧冬寒?四季流转,岁月更迭。一转身便是大半辈子,“两鬓的雪,若是沧桑,我用微笑扫除;若是迷茫,我用乐观扫除;若是挹郁,我用阳光扫除”,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心若沉静,再冷的冬天,也是温暖。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喜欢倾听大雁的鸣叫,当来年它们从南方结队飞回,天空中响起“嘎嘎”的叫唤,犹如听到一首春天野性的诗歌。(选自新民晚报)(1)

43、选文写猫冬时的一系列活动。请将其中明确写到的母亲做的事概括全面。为猫冬准备下饭菜;母亲和“我”一起拉车去买红薯;母亲为家人纳鞋底;在土灶烧饭的余烬中焐红薯。(2)从选文第段中可以看出姐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文中多次写到大雁,有什么作用?(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和概括。根据第段中的“上初中后,我会主动帮母亲干点体力活,拉上板车,一起去买红薯”可得:母亲和“我”一起拉车去买红薯。根据第段中的“此刻她忙着纳鞋底,为家人春节能穿上新鞋子。栗子的香甜熨帖了寒凉,母亲的劳作温暖了人生”可得:母亲为家人纳鞋底。(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结合第段中“有时晚上雪花漫

44、天飞舞,姐姐会拉上我踏雪寻梅”可知姐姐是一个热爱大自然、有浪漫情怀的人;结合“姐姐告诉我,人不怕清贫,要有傲骨,将来工作了不能做坏事”可知姐姐是一个会教育弟弟的人。(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文中提到大雁的语句有:首段中的“一群群大雁排列成人字形的雁阵,冲破遥远北方的寒流,飞到老家黄海边的盐城滩涂时冬天就自然来到了”,第段中的“有时一群大雁轻盈地划破长空,向海边迁徙,我就想它们很快就会到达歇息地,从空中灵动降落,并向下面呼叫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叙述重逢的喜悦”,第段中的“等到天空看不到雁群,它们飞向更远的南方,就是真正的寒冬腊月了”,末段中的“当来年它们从南方结队飞

45、回,天空中响起嘎嘎嘎的叫唤,犹如听到一首春天野性的诗歌”,这些语句通过描写大雁的活动,突出了时间的推移,雁阵到盐城滩涂时,冬天到了。等到看不到雁阵时,就到了寒冬腊月。来年他们飞回,就又到春天了。大雁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末段中的“当来年它们从南方结队飞回,天空中响起嘎嘎的叫唤,犹如听到一首春天野性的诗歌”表现了作者对大雁叫声的喜爱,对春回大地的期盼。文中穿插对大雁的生动描写,渲染了诗意的氛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首段写大雁飞去,冬天将来。末段写大雁从南方飞回,春天将来,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当大雁飞去的时候,母亲就会准备猫冬的食物,我与母亲一起拉车买红薯,抬头看见大雁。天空看不到雁群,真正的腊月来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栗子。通过大雁,把一些猫冬活动联系在一起。(4)本题考查文章的主题。文章叙述了冬季这个特殊的季节,“我”和家人的相处日常:一到冬天,母亲就会为猫冬准备下饭菜。上初中后,“我”和母亲拉板车去买红薯。我们一家人围着火炉烤栗子吃。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