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7136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一、基础运用(共14分)初三年级组织“与你相约,续梦前行”毕业季系列展示活动。语文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了戏剧表演和诗歌朗诵两个专题活动,邀请你参与到活动筹备与总结的工作中,帮助完成以下任。【活动筹备】“成长有戏”戏剧表演1.同学们为自己表演的剧目范进中举设计了海报,请你协助完成下面的任务。(1)在海报的方框里用正楷字书写“与你相约,续梦前行”八个字,补上毕业季系列展示活动主题。(1分)(2)将海报上关于作家的相关信息补充完整。(1分)(3)同学们要在海报上加入原著中范进的一句话,与画面相配。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2分)【甲】是了。我也记得是中的第七

2、名。【乙】噫!好!我中了!2.下面是同学们根据孙权劝学改编的课本剧剧本,请帮助作出选择。孙权劝学时间建安十五年的某天傍晚地点孙权府邸人物孙权、吕蒙(孙权不停地踱步,时而摸摸胡子,时而背手低头沉思,神色严肃)吕蒙(轻步上前,向孙权行礼,神态恭谨)主公,有何吩咐?)孙权(面对吕蒙,言辞恳切)尊君如今已是吴国掌事之人,不可以不学习呀!吕蒙()可是,臣实在是军务繁忙,学习这,再等等吧。孙权()孤难道是想让你精研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只是希望你粗通文略,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比孤还多?孤常常读书,自感获益良多啊!吕蒙(躬身行礼致谢)诺!(1)剧本中有两处舞台说明尚待完成,选出设计最贴合角色特点的一

3、项(2分)A.吕蒙面露难色孙权轻哼一声,语含失望B.吕蒙面露难色孙权轻叹一声,语重心长C.吕蒙面带疑惑孙权轻哼一声,语含失望D.吕蒙面带疑惑孙权轻叹一声,语重心长(2)孙权与吕蒙的对话中使用了多种称谓,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1分)A.主公B.尊君C.臣D.孤“青春如诗”诗歌朗诵会3.下面是某同学为诗歌朗诵会创作的一首散文诗,请你帮助完成以下工作。梦想是一片云彩,在天空中飞翔,这飞翔化作了曼妙的情思。,。梦想是一泓清泉,在山野流淌不息,这流淌带你奔向广阔的天地。在这如诗的青春年华里,我们生逢其时,朝气满怀。同学们,阳光正当时,让我们尽情逐梦,在逐梦中拥有属于自己的阳光!(1)诗歌还需要补写一个诗节

4、,来表达对梦想的理解。仿照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充完整。(2分)(2)诗歌处加点“阳光”都使用了比喻义,选择理解最恰当的一项(1分)A.美好的未来太阳的光辉 B.美好的未来大好的时代C.大好的时代 美好的未来D.太阳的光辉 美好的未来【活动总结】4.在语文专题活动结束之际,宣传小组撰写了一则广播稿,请协助完成相关文字工作。近日,我校初三年级举办了“与你相约,续梦前行”毕业季系列展示活动。其中,语文老师策划的戏剧展演和诗歌朗诵活动脸炙人口。戏如人生,展现世间百态;青春如诗,激扬少年梦想。戏剧展演活动中,同学们将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化身剧中人物,通过生动的表演,再现经典场景,演

5、绎别样人生。同学们还将青春的热情、梦想的豪情挥洒在文字里,写下一串串青春的诗行。朗诵会上,他们意气风发,那清脆响亮的声音应和着优美动人的弦音,吟诵出一首首激情飞扬的青春赞歌!本次语文活动展示了同学们初中三年学习的部分成果,也给我们的初中岁月留下了弥足珍责的青春记忆。与你相约,“语”你相约,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采撷缤纷的花朵,汲取成长的养分,为美好的青春梦想锦上添花。(1)请对文段中加点字词的字形、读音作出判断,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2分)A.因表达的是“典型而影响较大”之意,所以“经典”中有一个错字。B.因表达的是“吸取、吸收”的意思,所以“汲取”中有一个错字。

6、C.“应和”中“和”是多音字,此处指“和谐地跟着唱”,应读“h”。D.“弦音”一词中的“弦”字,与琴弦、弓弦有关,“弦”应读“xin”。(2)选出上面文段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2分)A.脍炙人口B.耳熟能详C.意气风发D.锦上添花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默写。(共4分)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6.诗人善于运用典故寄寓自己的情感。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将历史事件进行假设,含蓄表达了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秋瑾的满江红中“?!”化用白居易的诗句,抒写了知音难觅、抱负难成的苦闷心境。(3分)(二)阅读望岳,完成78题。(共6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

7、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以问答形式领起全篇,“青未了”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绵延无尽。B.“钟神秀”以拟人笔法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钟爱,它将神奇秀丽聚集于泰山。C.“荡胸生层云”一句写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变幻不已,心胸为之荡漾。D.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生发感慨,表现了他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8.苏轼有“诗赋以一字见工拙”之语,本诗中“阴阳割昏晓”和孟郊游终南山中“南山塞天地”皆因加点字而成为写山的奇句。请分别赏析两句中的一字之妙。(4分)(三)阅读爱莲说,完成第9

8、11题。(共7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甲】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意思或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水陆草木之花”中“之”的意思与“往之女家”中“之”的意思不同。B.文章第一段中两处加点的“而”都表转折关系,凸显了荷花的可贵品质。C.“不蔓不枝”中“蔓”“枝”活用,意思分别为“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9、。D.“香远益清”与“老当益壮”“开卷有益”中的“益”字,意思完全相同。10.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语气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翻译: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分析:这句话用陈述的语气,含蓄表达了作者希望成为像陶渊明那样的隐士的愿望。【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分析:这句话用反诘语气,将作者因少有志同道合之人而遗憾的情感表达得很强烈。【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分析:这句话用陈述句却表达出感叹之意,体现出作者对世人追逐功名富贵的不屑。11.根据爱莲说及下面两则材料,

10、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材料一】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范云咏寒松诗)【材料二】值春凝寒,反能留花,过孟月始盛。名人才士,题咏层委,亦可谓不负此花矣。但花艳并秀,非天时清美不宜,又标韵孤特,若三闾、首阳二子,宁槁山泽,终不肯頫首屏气,受世俗湔拂。间有身亲貌悦,而此心落落不相领会,甚至于污亵附近,略不自揆者。(取材于张镃梅品)【注】层委:接连不断。首阳二子: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权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最终饿死。槁:枯萎。这里是死的意思。頫(f)首:低头。同“俯”。湔(jin)拂:这里是任意摆布的意思。自揆(ku):自我反省,自我克制。中国

11、文人常常将自然美与人格美相联系,赋予了花草树木以人的品格,使二者具有了共通性。周敦颐以莲花“”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性。范云笔下的寒松傲雪参天,寄寓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赞美。张镃以三闾大夫屈原和首阳二子的美好人格来喻梅花“”的品格,进而批评那些不得赏梅要领而污亵了梅花的庸俗之辈。三、名著阅读(5分)12.莲花、青松、寒梅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称颂。请从你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用“莲、松、梅”中的一个来比喻他(她),并结合人物事迹阐述这样比喻的理由。(100字左右)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315题。(共7分)【材料一】在今年央视元宵晚会西安分会场上,闪耀璀璨的巨

12、型花灯,龙腾万象的舞龙舞狮,生动有趣的皮影戏,组组成了一幅热间丰富的元宵佳节图,重现了古时“盛唐上元灯会”的喜庆场景,让人不由得想起了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干树。更吹落、星如雨”的著名词句。早在汉武帝时期,民间就有在正月十五元宵夜燃灯的习俗,以后逐渐演变发展成为元宵灯节、灯会。南史中有“汇数万火盏,若星河灿天衢,人潮聚涌,广庭无隙也”的句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等会记载。到了唐代, 朝廷规定元夕灯会为三天。正月十五日夜,士族庶民,家家挂灯,灯火辉煌。宋代元夕灯会增为五天, 其规模也更大,灯彩也更丰富。明代成祖迁迁都北京后,沿袭了明太祖朱元璋关于元宵节方灯十日的定制,正月十五前后,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灯节活

13、动。古代的元宵节充满一个“闹”字。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每逢元宵佳节,人们赏花灯,放焰火,猜灯谜,观杂技,扭秧歌“春在京华闹处多,放灯时节踏秧歌”描绘的就是灯会上百姓歌舞娱乐的盛况。元宵灯会上这些娱乐性很强的活动,吸引了广大民众踊跃参与。【材料二】元宵节中的不少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在客家方言中“灯”与“丁”同音,凡添新丁要在第一个元宵节悬挂灯笼庆祝,以求福佑新丁。有的地方正月十五要到老师家拜师,家长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称为“开灯”,寓意学生前途一片光明。元宵灯会上观灯猜谜是最具文化特色的活动之一。这一习俗在两宋时期开始流行,明清两朝延续,至今不衰。据宋末武林

14、旧事灯品记载,元宵节“以绢灯翦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其中“藏头隐语”,即指谜语,也就是猜灯谜。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元春在元宵节特意制作灯谜派人送至贾府,与家人猜谜同乐。元春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个灯谜的谜底为“爆竹”。因为古人认为爆竹能驱妖魔,辟凶邪,它的外形如卷束的丝织品,“气如雷”“震得人方恐”描绘了爆竹的声音特征,“已化灰”则是对爆竹燃放后的形象描述,故谜底是“爆竹”。灯谜的谜底范围广,谜面形式多样,设制手法也是各有奇巧。有些灯谜巧借字音、字形,有些灯谜巧借典故。“愚公之居(打一成语)”就巧借

15、了典故,猜这条谜时,我们可以联想到列子中记载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可以考虑愚公居住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等。联系这些,我们可以猜出它的谜底是“”。因为猜灯谜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如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各地元宵灯会上的灯谜游戏,它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传承了中国文化。【材料三】灯会的中心自然是“灯”。中国的花灯综合了绘画艺术以及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利用各地出产的的竹、木、藤、麦秆、金属、绫绢等材料制作而成,各具特色。尽管花灯,但设计者首先追求的是 。这样,人们处在热闹、喜悦的氛围中,看到这些花灯,自然引起美的共鸣。表1部分花灯简介花灯材质与工艺效果墨鱼骨灯用洁净、有象牙质感的

16、墨鱼骨材料,精雕细刻,制作成中空而立体的墨鱼骨灯。整个灯体雕刻卷草纹、宝相花纹,在灯体的四角上还各雕刻了一只凤凰。通体皆白,如象牙雕刻,质感极佳,呈现出玲珑剔透、典雅高贵的艺术气质。五彩鱼鳞灯以纸和鱼鳞为主要材质,运用不同颜色的佛山剪纸做底层陪衬,在剪纸的镂空位置上粘贴大片鱼鳞,把鱼鳞嵌作各种形状,在灯体中间使用中国画技法画出紫色花卉以及黄色花卉。鱼鳞的透光性,使淡黄灯光从鱼鳞片透出,营造出传统灯彩的韵味;色剪纸,增添了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现代艺术效果。无骨花灯通身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质灯片折拼粘接而成。每盖灯由1058个灯面组成,灯面图案由刀凿针刺成孔而成。一盖灯要经过粘贴、

17、烫纸、剪样、凿花、竖灯等十余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灯体古朴雅致,玲珑剔透。各式花纹图案透过针孔,影布地上,千姿百态的图案瞬间放大成繁花美景,令人神迷花灯多用圆形,有团团圆圆之意;用鸡和羊、竹和瓶、磬和鱼等图案,传递吉祥(鸡羊)如意、祝(竹)报平(瓶)安、吉庆(馨) 有余(鱼)等美好富意人们用这些吉祥灯品装点环境,渲染气氛。节日的欢愉和喜庆投射到眼中,给予人们极大的满足和慰藉。13.材料二中“愚公之居”的谜底是什么?选出最恰当的一项(2分)A.跋山涉水B.移山填海C.开门见山D.千山万壑14.依据材料三的相关内容和表1的信息,将空白处补写完整。(2分)15.阅读三则材料,概括元宵灯会经久不衰的原因

18、。(3分)(二)阅读宋师吾师,完成第1618题。(共10分)宋师吾师宋师是我的研究生导师遂良先生,是享誉全国的文学评论家,曾坐山东文学批评的头把交椅。离休后翩然转身,弃文学而评足球,使其在齐鲁大地几乎家喻户晓。有一年,我回济南看他,在机场一上的士,听见收音机里评球的人声音很熟悉,便问司机。司机很惊诧,一脸鄙视:宋遂良啊!济南人看球,如果没听他的球评,等于这场球没看!此话似曾相识,当年山东有位作家告诉我:一部小说出来,如果宋遂良没写评论,等于没出版!头回见宋师,是1986年夏天。那年我报考山东师大的研究生,跑去济南复试。电话里,宋师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下了火车坐几路公交,到哪一站下,往前走多少米是

19、校门,他会站在校门什么位置等我,如果人多,如何在人群中辨识他。两天两晚的绿皮火车,一路走走停停,到站晚了一个多小时。我不确定宋师是否还等在约定的地方。从公交车下来,校门口果然熙熙攘攘。进进出出的人流中,我一眼便看见了宋师在电话里描述的那一头白发,果然是一头如雪山一样洁白的头发,在金色的夕阳里闪耀着静穆的光辉。宋师身高体瘦,站姿坚定挺拔,在流动不断地人流中,像挺立在海面上的一根石笋。宋师见了我,拉着我的手便往家里走,让我这几天好好准备复试,吃住就在家里。他刻意不说“我家”免得我有生疏感。宋师的教学是与众不同的。宋师授课大多是在他那间客厅兼书房的屋子里。说是客厅,三四个人坐进去,便已显得拥挤;说是

20、书房,也无气派堂皇的书柜。一张老旧的书架,被横七竖八插满书,给人一种不堪重负摇摇欲坠的感觉。书桌亦不大,桌面同样堆满了书。宋师讲课聚焦的是作家作品,他不愿将作品嵌入文学史的框架中削足适履,也极少引经据典。他喜欢细究文本作纯粹审美的赏析,将学生带入一个自由自主的审美境界。讲到动情处,宋师便声调升高语速加快,眼里泪光闪闪。他那一泻千里妙语连珠的讲述,加上跌宕起伏的情绪,听上去像一场话剧的激情独白。与别的先生不一样,宋师上课不要求做笔记,课后布置作业,便是从书桌上挑出几本书,每人一本递到手上,各自写一篇评论。他曾经教导我:只有写作,才能让你知道该读什么书,该怎么读书,此外别无法门。我和同学的好些文章

21、,是经宋师推荐出去的。宋师将文章推荐给合适的报刊,总会郑重地写上一封推荐信。他真正的目的,不是把文章发出来,而是将我们推向文学现场,让我们始终有在场感。宋师的理念,在那里算是异类,后来他评职称,亦有人拿此当说辞。我们一伙研究生为之不平,宋师却淡然一笑: 天下之大,各行其道而已。回首研究生三年,宋师从未在我的哪篇文章上署过名,尽管这篇文章可能从选题到推荐发表都是他在做。有一回,我评山东一位作家的长篇小说,作家希望宋师署个名,我便把宋师的名字写了上去,结果被他划去了。最后他又禁不住作家的软磨硬泡,干脆自己另写了一篇文章,发在了另一份刊物上。宋师身上有三样标志性的东西让人一睹难忘:一头如雪白发,一手

22、锦绣文章,一口舌灿莲花的演说。那时邀请宋师演讲的学校和单位很多。宋师出去演讲,喜欢带上我。通常他只做前面的主旨演说,互动答问交给我。宋师用这种方式给我开小灶补课。我曾算过一笔账,陪宋师演讲的次数,几乎和听他的课一样多,且内容并不重复。另外,宋师觉得人生在世,说比写重要。他似乎想让我体会到,古人说“当今之时争于气力”,但我们所处的时代,则多争于言辞。日后我不分场合无稿演说,实在得之于宋师当年的启悟与培养。对于毕业是否回湘西,宋师很矛盾,最后一咬牙,让我还是回湘西。理由很简单:考研时答应过毕业后回校。这是宋师在校给我上的最后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人生百年,真正安身立命的大事,是一言既出,千金不易

23、。1995年离休后,除了返聘教学、撰写足球评论,宋师还参加各种各样的策划会,评审会,俨然一位“炙手可热”的文学专家。但凡这种场合,宋师要不去,去了就必须讲自己的意见,常常弄得主办方收不了场。济南高校区建了一道文化墙,上面刻了辛弃疾、李清照等济南名人的诗词。宋师站在壁刻前,逐一指出文字标点的错误。“辛弃疾的词五首,李清照的词六首,可所有的标点符号都用错了,把横排用的标点符号用在直排上。还有就是明显的漏刻、错刻。例如把惊起一滩鸥鹭中的鸥刻作欧;辛弃疾的词中,八百里分魔下炙后面应是五十弦翻塞外声,但墙上接的是沙场秋点兵错得太厉害,都让人没法读了。”宋师这个专家,确乎永远不合时宜,他理直气壮地认定,人

24、家请他去,就是想听些不中听的话的,否则他觉得有辱使命。所谓赤子,宋师当之无愧。七八年前,宋师说想趁身体还硬朗,回老家转转,我自然喜出望外。在电话里,我们细致地规划行程,并敲定下午我去高铁站接站。那天早上,我突然接到通知到省里开会,一进门便被收了手机。原以为半天的会议,结果开了整整一天,无论给工作人员怎么说,始终不准与外界联系。待我开完会再与宋师联系,他们已自己找了一家旅馆住下。虽然宋师一句责问和埋怨都没有,但我可以想象,当我没如约出现在接站口时,两位老人的失望和无措、疑惑和担忧。那漫长的几个小时,应该是他们生命中很难熬的一段时光。我怀着无以言表的愧疚赶到城南那家小旅馆,想给他们换家宾馆,再到原

25、订的酒楼为其接风,结果都被拒绝了。宋师提议到街边的一家面馆,每人吃了一碗肉丝面。我陪他们在房间坐了许久,两位老人谁也没提今天的事,这反倒让我愧疚更深。年过花甲,平生所遇幸事不少,但能得宋师为吾师,实乃天宠之幸。(取材于龚曙光的同名文章)16.文章第段记述了宋师与众不同的授课风格和育人方式,主要表现在:他不囿于文学史框架,极少引经据典,而是细究文本作纯粹审美赏析;写信郑重地把学生文章推荐给报刊,将学生推向文学现场,自己也不在学生文章上署名;。(4分)17.文章第段画线句对宋师“那间客厅兼书房的屋子”作了细致描写,请分析其作用。(2分)18.2023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举办了清气宋遂良文学文献展。

26、策展人表示宋遂良馈赠给了观众一部“人生大书”。除“教学”外,宋师在“做人”方面馈赠给我们一部怎样的人生大书?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921题。(共7分)生活中因沟通不畅而苦恼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人本想表达赞美,却拙于言辞,导致对方误以为是语含讥讽;有的人本是出于真心的关怀,因为辞不达意,却让别人觉得虚情假意看来,与人沟通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人说,沟通不就是说话吗?说话还不简单?确实,说话是人的一种本能。然而,沟通不等于说话,它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的传递和反馈过程,有效的沟通可以拉近距离,达成共识,解决问题。那么,怎样沟通才会更有效呢?这里面可是有大学问的。首

27、先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倾”在这里是用尽全力的意思,沟通时我们要全力地去听,去了解对方陈述的事实,感知对方的情绪,把握对方的观点。对方也会因你倾听所传达出的尊重与接纳而更为坦诚,从而使接下来的沟通更顺畅,更深入。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非常善于倾听,一位认识他的人曾这样描述他倾听时的样子:“他的眼光是那么谦逊和温和,他对我的那份专注,他表现出的喜欢我说话的态度即使我说得不好,还是一样,这些真的是非比寻常。”弗洛伊德能带给人如此强烈的感受,是因为他倾听时表现出的专注和对对方的尊重,其沟通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沟通不仅要竖起耳朵听,还要张开嘴巴说。那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不少人在与人交流时,忽略沟通对象的

28、情况,这样的沟通多半难以达成预期效果。明代赵南星的笑赞中有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个秀才去买柴,他问樵夫:“其价几何?”樵夫听不太懂这句话,但听到了“价”,于是告诉了秀才价钱。秀才又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推夫听不懂这样文绉结的话,干脆挑着柴走了。你看看,秀才沟通时不看对象,连柴都买不到。可见,要想沟通成功,我们需要“看人说话”,要考虑到对方的身份、背景、性格、爱好等。“一鸣惊人”这个成语出自使记。起初齐威王贪图享乐,但因他喜怒无常,“左右莫敢谏”。淳于髡知道他喜欢隐语,便投其所好,用隐语向他进谏。齐威王明白了淳于髡的意图,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他励

29、精图治,带领齐国走向了强大。淳于髡没有直接指出君王的过错,而是利用他的喜好进行讽谏,激起了齐威王的雄心壮志,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杀死知更鸟里有一句话:“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想问题。”这句话多生动啊! 沟通需要穿上他人的鞋子走一走。只有如此,才能感他人之感,通他人之情,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实施起来却并非易事。每人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做出的选择就会有不同。即使我们试图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也往往会受到自身经历和观念的局限,不能完全领会他人的说话意图。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多观察,多体验,多尝试,不断减少自身的认知

30、偏差,尽量去换位思考,实现有效沟通。沟通是连接心灵的纽带,它能消除障碍,解除误解;沟通是治愈的良方,它能化解冲突,减少创伤。学会沟通,让我们拥有更多的幸福和快乐。19.阅读文章,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第段列举生活中沟通不畅而被人误解的例子,表明了沟通的不易和必要。B.第段阐释了沟通的内涵及作用,并提出“怎样沟通才会更有效”的问题。C.第段中秀才买柴和淳于髡劝谏威王的事例,正反对比,论证了本段观点。D.第段引用杀死知更鸟里的话,意在证明我们要多去体验、尝试的观点。20.文章第段首先;接着阐释了“倾”的含义,并阐明了要倾听的内容及倾听的好处;然后,并分析了沟通效果好的原因。(2分)21

31、.下面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小故事。依据文章论述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许允与魏明帝沟通能成功的原因。(3分)许允担任吏部侍郎时,荐用的人大都是他的同乡。魏明帝认为他任人唯亲,就派人去抓捕他。许允的妻子劝诫他说:“对英明的君主,只可以用道理去说服他,很难用感情去打动他。”明帝审问他时,许允说:“孔子有举尔所知之言,臣的同乡是臣了解的人,陛下可以去核实他们是否称职,如不称职,臣愿领罪。”明帝查实每个职位上的人都很称职,于是释放了许允。五、写作(40分)22.寻常的日子有了你,平淡变得有趣;困境中有了你,艰难变得顺利;成长中有了你,狭隘变得豁达,迷茫变得坚定你,是一本书,一门学科,一个团队,抑或是一株植物

32、,一处风景因为有了你,我与以往不同了。请以“有了你,我真不一样”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坐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2024. 05一、基础运用(共14分)1.(1)答案:略(1分)(2)答案:吴敬梓(1分)(3)答案示例:选【乙】。【乙】句连用三个带感叹号的短句,凸显了范进中举后极度兴奋的状态,与海报上他的疯癫之态相配。(2分。选项1分;理由1分,意思对即可)2.(1)答案:B(2分)(2)答案:B(1分)3.(1)答案示例:梦想是一盏明灯,在黑夜中闪耀,这闪耀为

33、你指引前进的方向。(2分。内容1分,句式1分)(2)答案:C(1分)4.(1)答案:D(2分)(2)答案:A(2分)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共4分)5答案:岸芷汀兰(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6. 答案:铜雀春深锁二乔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共3分。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二)(共6分)7.答案:D(2分)8.答案示例:“割”是分割、分开之意,写出了泰山横亘而形成山南山北明暗不同的情形;“塞”字是塞满、充塞之意,写出了终南山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景象。两个字都表现出山的雄伟高俊,表达了诗人的赞叹之情。(4分。两字的分析各1分,特点1分,情感1分)(三)(共8分)9答案:D(2分)10答案

34、:甲(2分)11答案:出淤泥而不染坚贞不屈 标韵孤特(3分。每空1分)三、名著阅读(5分)12答案示例一:我用莲花比喻儒林外史中的王冕。王冕少时家贫,辍学放牛,自学画莲。他终日闭户读书,不愿结交乡绅,拒绝危素召见,为躲避朝廷征召而回乡奉养母亲,最后隐居山林。他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犹如莲花般高洁。答案示例二:我用青松来比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保尔参加骑兵连身负重伤,伤愈后参加修建铁路的工作,修路过程中又身患重病但仍忘我工作;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仍完成了小说创作。保尔坚韧顽强的意志堪比青松坚强不屈的品性。(5分。比喻1分,人物经历2分,人物和植物相似点分析2分)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35、)(一)(共7分)13.答案:C(2分)14.答案:材质与工艺不尽相同它的观赏效果(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15.答案要点:是中华民族沿袭已久的习俗;娱乐性强,吸引广大民众踊跃参与;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传承了中国文化;引起美的共鸣,给予人们极大的满足和慰藉。(3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二)(共10分)16答案:课上不要求学生做笔记,课后给每人一本书布置其写书评出去演讲时多次带上“我”,把互动答问环节交给“我”,培养“我”的演说能力(4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17答案:画线句写出了屋子狭小、陈设简单老旧,书架和书桌堆满书的特点,侧面表现出宋师不追求生活奢华、专注于学问研究的品性

36、。(2分。书房特点1分,人物特点1分。意思对即可)18答案示例:宋师赠送给我们一部信守承诺、温厚平易的“人生大书”。当年“我”考研究生去济南面试,尽管列车晚点一个多小时,宋师一直等着“我”,并嘱咐“我”好好准备,吃住在他家。宋师还赠送给我们一部忠直耿介的人生大书。退休后的宋师参加各种策划会、评审会,遇到问题总是直言不讳提出意见,指出错误。(4分。内容2分;人物特点2分,分析合理即可)(三)(共7分)19D(2分)20答案:提出“我们应该学会倾听”的观点 举弗洛伊德认真倾听给人带来强烈感受的例子加以证明 (2分。每空1分)21答案:文章阐明了要想沟通成功,我们就要考虑到对方的身份、背景、性格、爱好等,故事中许允在和魏明帝沟通时关注了沟通对象的情况,他听从妻子劝诫,用孔子的话讲道理说服了君主,取得了预期效果。(3分。文章内容1分,结合故事分析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