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476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3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3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3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知识与运用(12分)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是谁在“唤醒中国” 历经百年苍桑,依然风华正茂。走过“万水千山”,还需“跋山涉水”。行进在新长征路上的中国(史无前例/前所未有)地置身于复杂环境中,世界变局和复兴全局相互激荡,有形斗争和无形较量轮番博奕,可预见风险和不可预见挑战(络绎不绝/接踵而来)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目标越是远大,航程越是风高浪急,就越需要有领导核心的掌舵定向、科学理论的指引领航,带领中国朝着灿烂光明的伟大目标勇毅前行。 站在时代山巅倾听天簌之声,历史如潮,大道如砥。亿万群众的自觉,会让涓

2、涓细流汇成浪奔之涌 点点滴水聚成澎湃之势,迸发出改造大地、更新山河的所向披靡的洪荒之力。(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磅(png)礴苍桑风华正茂B.掌舵(du)博奕洪荒之力C.披靡(m)勇毅大道如砥D.迸(bng)发天簌涓涓细流(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史无前例接踵而来B.史无前例络绎不绝C.前所未有络绎不绝D.前所未有接踵而来(3)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第处:句号第处:省略号第处:逗号B.第处:问号第处:省略号第处:顿号C.第处:句号第处:句号第处:逗号D.第处:问号第处:句号第处:顿号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问题。 日照农民画与时俱进,将纸上的农民画以刺绣的形式搬到棉麻丝织品上,实现了两种民间工艺的融合。打破刺绣和农民画之间的壁垒,“把画从纸上搬到布上”,说起来远不是这般简单。 ,最后形成了这种实用性和审美性高度融合的新型产品。(1)在上面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再对农民画绣的色彩及形式进行调整布是有弹力的,勾线的过程中拉力不均容易跑偏有些元素可能会与传统民俗有所违背,还要考虑保留日照农民画精髓农民画本身是满的,搬到布上要考虑如何用最少的针法让画绣最有饱和度但凡有一点错位,人物的面相可能就变形了A.B.C.D.(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确的一项是 A.打破农民画和刺绣

4、之间的壁垒,“把画从纸上搬到布上”,远不是说起来这般简单。B.打破农民画和刺绣之间的壁垒,“把画从纸上搬到布上”,说起来远不是这般简单。C.打破刺绣和农民画之间的壁垒,“把画从纸上搬到布上”,远不是说起来这般简单。D.打破刺绣和农民画之间的壁垒,“把画从纸上搬到布上”,说起来远不是这般简单。3(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文人喜欢以“居士”取别号。如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观潮、插茱萸、吃月饼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诗人中秋之夜抒发思亲之情的名句。C古代有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

5、次纪年法等。“庆历四年春”属帝王年号纪年法,“十年春”属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D中国文化崇尚“和”,“和”体现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与“和”有关,商人经商讲究“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等。二、综合性学习(10分)4(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日照市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以阅读为主题的活动,以此丰富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营造校园浓厚的读书氛围,使读书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和良好习惯。(1)在“对话名家”环节,张明在现场采访了日照作协主席、作家夏立君先生,下列用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老,久仰大名,

6、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B.李老,您的高见让我受益匪浅。C.李老,采访过程如有冒昧,请多包涵。D.李老,采访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聆听。(2)在“佳作推荐”环节,张明推荐了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一部优秀的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对比、 等手法来讽刺世态,揭示了封建社会统治下,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例如 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令人感动,却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变成了薄情寡义的虚伪小人。(3)请你阅读张明推荐的选段,结合整部作品来揣摩,下面哪一项最有可能是吴敬梓的写作用意? 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

7、红。湖边山上,青一块,紫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其实不错!可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选自儒林外史第一回)A.细致描绘了雨后的湖光山色,突出了自然明亮可爱之美,实则是含蓄地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暗示士人的春天已经到来。B.王冕觉得画荷有趣,认为自己一定可以学会,后来果然全县闻名。作者意在告诉读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荷即莲,出淤泥而不染,作者细写荷的情状和王冕对荷的喜爱,

8、且把它放在第一回,是想通过王冕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D.作者写王冕赏荷的际遇,是想把王冕塑造成画家的形象,从而引出下文时知县、翟买办索画等情节,在对比中表现时知县等人的心机。(4)经讨论,学校确定了活动项目,首先举行“致敬楷模,青春榜样”活动。请从下面三位当代杰出人物中选择一位作为你的青春榜样,并说明选择理由。要求:结合所选人物的突出事迹和品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有感染力,不超过50字,不得使用所给材料中的语句。青春榜样突出事迹选择理由任正非创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中国人树立了科技领先的信心 张桂梅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 钱七虎他解

9、决了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工程防护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资助了584位困难学生 三、古代诗文阅读(27分)5(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文本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节选自湖心亭看雪)文本二: 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

10、船。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凄恻。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煲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畦去。歌终忽寤,含糊贽之,寻复鼾躺。小傒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一枕黑甜,高舂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节选自张岱庞公池)【注】凉簟(din):凉席。小傒:小奴。嗒(d)然:悄悄地。黑甜:酣睡。高舂:傍晚时分。(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B.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傒

11、船头/唱曲醉梦相杂C.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D.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庞公池岁不得船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况看月而船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D.问其姓氏/盘旋其中(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与下文的“痴”相照应,为下文写亭上见闻作铺垫。B.文本一中,作者用浓墨重彩勾画出一幅写意山水画卷,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C.文本一和文本二都用简省的笔墨交代了游踪,写景、叙事,然后抓住景的特点,把景

12、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D.文本一中,“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此语从金陵客人口中呼出,实则也是作者的心语。(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歌终忽寤,含糊赞之,寻复鼾躺。(5)以上两个文段,一个看雪,一个赏月,这两个语段的赏景之情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看法。6(6分)阅读回答问题。【甲】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乙】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

13、自远,且尽手中杯。注此诗写于745 年,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李白和杜甫在鲁郡再次相逢。分别之时,李白写下此诗。杜二甫即杜甫。泗水:水名。徂徕:山名。(1)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李白的送别诗,都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情深意切,溢于字里行间。B.【甲】诗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C.【乙】诗颔联中的“何时”“重”两词表达了李白不能再与好友相逢畅饮的遗憾之情。D.这两首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2)“青山横北郭”的“横”字和“海色明徂徕”的“明”字用得妙,请从用词的角度分别加以赏析。7(8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孟子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运大道之行也也有类似论述:“ , ”。很多名人的名字来源于古诗文名句,请从下面人名中任选一个,写出和他们名字相关的原诗文的连续两句。马致远 王若飞 谢冰心 陈省身 程千帆 屠呦呦 , 。四、现代文阅读(21分)8(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问美术形式,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15、,是用来祈福消灾的。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普及和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年画逐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品,进而成为一种民间绘画艺术。年画的内容从最初的门神扩展到人物、历史典故、风土民俗、福娃、鲤鱼等多种题材,制作技艺也衍生出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多种形式。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过年的习俗。在各地年画中,以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最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其中,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桃花坞木版年画有一版一色的特点,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

16、族特色。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等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其中一大题材便是我们常见的胖娃娃。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洋溢着浓厚而淳朴的乡土气息。它是真正的农民画,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狂、奔放、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与高尚道德情操,反映了他们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健康的审美情趣。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

17、果。年画不仅是春节时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更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其中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则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画家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相结合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在收藏成为时尚的今天,年画也以其浓郁的装饰性和观赏性,成为收藏者们趋之若鹜的热门藏品。在我国传统年画中,以下五类最值得收藏:一为神像,以门神最为常见,还有财神、灶王、关王、八仙等;二为吉

18、祥图案,如状元及第、吉庆有余、连生贵子、群仙祝寿等;三为历史人物及故事,如桃园结义、文姬归汉、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四为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群英会,西厢记中的红娘传书、花园相会等;五为市井风俗,如春游图、赛龙舟、摇钱树、聚宝盆、老鼠娶亲、鲤鱼跃龙门等。这些年画题材丰富,画面或质朴可爱或精致生动,或粗犷豪放或雍容典雅,彰显着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选自学生天地,有删改)(1)下列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桃花坞年画特点:一版一色,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岁土风格B.年画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大众看图识字的读物,其中百姓最喜欢用年画来了解时

19、事题材。C.民国时期,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结合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D.年画的内容题材多样,每逢春节,张贴年面已成为我国所有地区过年的习俗。(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标题点明说明对象,修饰语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B.第段至第段为“总分”结构,先总说,再分说“中国年画四大家”的特点。C.第段中加点词语“最早”,限定了时间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第段介绍热门藏品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3)请你根据上文的相关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一)近些年,“故宫年轻了”的印象深入人心,无论是火爆一

20、时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还是深受年轻观众喜欢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抑或是“故宫淘宝”上那些“萌萌哒”的“段”进入网络时代,故宫仿佛开始了“逆生长”,不断以新的方式,走进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摘自人民日报) (链接材料二)在节日里,许多传统的年俗和文化元素换个形式、换个空间,成了人们热捧的对象,在湖南省少儿图书馆里,小读者们可以参与写“福”字、画门神、换脸谱、做画灯、剪纸等体验活动,在长沙太平街和城北湘春路的一些老茶馆,不少人饶有兴致地欣赏着“花鼓戏”“长沙弹词”等传统节日,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更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活动中放射出新的光芒。怎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1、,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成为当今的时尚?请根据选文内容,结合上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的想法。9(14分)阅读回答问题。怒放的白菊花许昭兰她不顾劝阻,只身前往碗底村。早上七点出发,坐两小时动车,转三小时汽车,再走个把小时山路,才到碗底村。碗底村原名是什么已无人记得。村民们只知道,村子很小,指甲盖大的地方,四周缠着山,犹如扒光米饭照见的粗陋碗底,她后来直接寻到村学校。校长正在给孩子们上课,讲“刻舟求剑”的故事。她站在窗外认真听,眉毛一挑,心想如果是她把剑弄丢了,她会直接跳下河,找剑去。校长上完课,正准备打口水喝,一眼瞥见教室外头杵着个人,满头银发被风撩拨着,仿佛风中怒放的白菊花。校长问:“您找谁?”她笑

22、着说:“我找你。”校长愣住。她又说:“我想来这里当老师。从前我就是老师,教语文,虽然退休了,但教孩子没问题的。”说着,她从包里掏出教师证和六七张优秀教师奖状。校长看看奖状,省优秀教师,日期却是十几年前。校长很为难:“阿姨,您今年多大?”她回说:“六十三。”校长又说:“阿姨,您这岁数该是享福的时候,咋巴巴来受这份苦?”她眨巴着眼说:“人总得有追求不是?”校长将她安置在学校宿舍,想着回头再好好地劝她。她把包搁床上,四周打量。这宿舍简单,一桌一床一木架,木架上搁着搪瓷脸盆。她掏出手机:“喂,儿子,我到了不累不累,你老妈身子骨硬朗着呢挺好的,校长人不错,还给我找了间宿舍歇腿你忙你的,挂了哈。”孩子放学

23、,日头也放了学、校长张罗着弄了三样菜,白的绿的红的颜色很丰富,一盘野菜,一碗白萝卜丝汤,一盘红萝卜炒肉,那肉丝仿佛女孩子的心事,在萝 卜堆里遮遮掩掩。她吃得很香,吧唧吧唧、校长却羞愧得脸通红。饭后,校长又苦心地劝起她来:“这里冬天冷得钻心,夏天蚊虫乌泱泱的,少吃短穿,苦着嘞。”可她纹丝不动,倔得像根拧不动的钢筋。校长没辙了,心里却松动了,这学校就他一人。兼着语文、数学、美术、音乐,兼着老师、校长。他几次想走,又几次把自己骂醒,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折弯了他的翅膀。校长宿舍隔壁,就是她的宿舍,中间隔着一堵木板墙。睡前她在隔壁讲电话,声音飘入校长耳里:“儿子,校长同意我留下了哈哈哈。我也觉得太好了那是

24、,你妈没有办不成的事。放心,我会照顾好自个儿,你也是,晚安。”她似快乐的金箍棒,把孩子们的欢乐搅动起来,校长常常听见孩子们一浪一浪的笑声。校长想象着她上课眉飞色舞、声情并茂的样子,也哧哧地笑了。她可真快乐呀,花甲的外表下,铁定是一颗18岁的心。她还有个百宝箱,里面码着五颜六色的线、长长短短的针。她把校长衣服上的口子、孩子裤子上的破洞,改造成鲜红的爱心刺绣或五彩线编织的蜘蛛网。村民们瞅见了,纷纷踏上门来,于是她有了更多工程,衣服、被单、鞋子白天她在教室里授课,晚上她在灯下拿着针线变魔术,用绚丽填补一个个破洞。每晚校长都能听见她跟儿子讲电话,家长里短,芝麻绿豆,絮絮叨叨。校长挺有感触的,给母亲的电

25、话也勤了些。她一待就是两年,每学期期末最后离校,开学最早到校。她像勤恳的老牛,耕耘这块贫瘠的土壤,结出智慧的果实。她精气神一直很好,但再好,也是老人,终于有一天,她像一片被风扯落的树叶,倒在讲台上。校长急匆匆地将她送进镇医院。她挂着点滴,人还在昏迷,脸上的神采被霜打成灰暗色。校长慌了神,想起她的儿子,忙从她身上掏出手机,轻易找到她儿子的号码,把电话拨过去。嘟“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校长每隔五分钟打一次,连续打了三次,依旧无人接听,校长心里七上八下的。第四次,校长正准备再打时,眼睛却像蚊子一样,咬住手机屏保图中那年轻人的脸。那年轻人很精神,根根竖起的头发也透着韧劲儿。校长觉得这人

26、好眼熟,眯着眼想,突然一个名字在脑海里炸开来,他想起那名字的主人六年前来到碗底村任支书,修路搞农业,带着村民们从泥泞里一步一步走出来。这所学校,就是他一手筹划起来的。校长再看看病床上的她,满头银发无神地耷拉在耳旁,校长的鼻子里如同灌了浆,眼泪直淌。他清楚地记得,三年前,那个年轻人在去县城为村民们购置种子的路上,出了车祸,一位老太太趴在了无生气的躯体上,哭得撕心裂肺,那老太太有着满头的乌发。(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介绍碗底村的地理环境,“犹如扒光米饭照见的粗陋碗底”既交代了碗底村名字由来,也暗示了此地的生活状况。B.可她纹丝不动,倔得像根拧不动的钢筋”,运用比喻手法,

27、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她”倔强的性格和一定要留下来的决心。C.作者在塑造儿子这一形象时主要采用间接描写,刻画了一个充满韧劲儿、着力改善民生、一心为百姓办实事的年轻村干部形象。D.文中老太太每晚给儿子打电话汇报自己的生活工作情况,是为了让校长留下她。(2)第段划线句中加点的两处“苦”的具体内涵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3)文章多次写到母亲和儿子通电话的情节有何用意?(4)请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怒放的白菊花”的丰富意蕴。五、写作(50分)10(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以笔为舟,文人墨客书写了山水诗路;以书为舟,莘莘学子遨游着知识海洋;以梦为舟,航天英雄创造出太空神话。“舟”是远行的依靠

28、,是成长的阶梯,是圆梦的翅膀。请用“以_为舟”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可以记叙故事,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得套写、抄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2023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知识与运用(12分)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是谁在“唤醒中国” 历经百年苍桑,依然风华正茂。走过“万水千山”,还需“跋山涉水”。行进在新长征路上的中国(史无前例/前所未有)地置身于复杂环境中,世界变局和复兴全局相互激荡,有形斗争和无形较量轮番博奕,可预见风险和

29、不可预见挑战(络绎不绝/接踵而来)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目标越是远大,航程越是风高浪急,就越需要有领导核心的掌舵定向、科学理论的指引领航,带领中国朝着灿烂光明的伟大目标勇毅前行。 站在时代山巅倾听天簌之声,历史如潮,大道如砥。亿万群众的自觉,会让涓涓细流汇成浪奔之涌 点点滴水聚成澎湃之势,迸发出改造大地、更新山河的所向披靡的洪荒之力。(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A.磅(png)礴苍桑风华正茂B.掌舵(du)博奕洪荒之力C.披靡(m)勇毅大道如砥D.迸(bng)发天簌涓涓细流(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A.史无前例接踵而来B.史无前例络绎不绝C.前所未

30、有络绎不绝D.前所未有接踵而来(3)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DA.第处:句号第处:省略号第处:逗号B.第处:问号第处:省略号第处:顿号C.第处:句号第处:句号第处:逗号D.第处:问号第处:句号第处:顿号【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根据积累作答作答。A.有误,“苍桑”的“苍”应作“沧”。B.有误,“博奕”的“奕”应作“弈”。C.正确。D.有误,“天簌”应写作“天籁”。故选:C。(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史无前例:意思是指的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即前所未有。前所未有:意思是从来没有过的。由语境知,第一个括号处用“前所未有”;接踵而来:意思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

31、。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由语境知,第二个括号处用“接踵而来”。故选:D。(3)本题考查标点。“是谁在唤醒中国”明显是问句,所以处用问号;“可预见风险和不可预见挑战络绎不绝”一句话表述完毕,后面用句号;“涓涓细流汇成浪奔之涌”“点点滴水聚成澎湃之势”属于短语并列,处应用顿号。故选:D。【解答】答案:(1)C(2)D(3)D【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日照农民画与时俱进,将纸上的农民画以

32、刺绣的形式搬到棉麻丝织品上,实现了两种民间工艺的融合。打破刺绣和农民画之间的壁垒,“把画从纸上搬到布上”,说起来远不是这般简单。 ,最后形成了这种实用性和审美性高度融合的新型产品。(1)在上面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D再对农民画绣的色彩及形式进行调整布是有弹力的,勾线的过程中拉力不均容易跑偏有些元素可能会与传统民俗有所违背,还要考虑保留日照农民画精髓农民画本身是满的,搬到布上要考虑如何用最少的针法让画绣最有饱和度但凡有一点错位,人物的面相可能就变形了A.B.C.D.(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确的一项是 AA.打破农民画和刺绣之间的壁垒,“把画从纸上搬到布上”,远不

33、是说起来这般简单。B.打破农民画和刺绣之间的壁垒,“把画从纸上搬到布上”,说起来远不是这般简单。C.打破刺绣和农民画之间的壁垒,“把画从纸上搬到布上”,远不是说起来这般简单。D.打破刺绣和农民画之间的壁垒,“把画从纸上搬到布上”,说起来远不是这般简单。【分析】(1)本题考查句子衔接。先说根据农民画的特点搬到布上遇到的问题,再说布的特点、勾线的难度,再说画的元素的调整。即:。故选:D。(2)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根据“日照农民画与时俱进,将纸上的农民画以刺绣的形式搬到棉麻丝织品上”可知,材料说明的对象是“农民画”,“把画从纸上搬到布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由此可见,画线句语序不当,应改为:打破

34、农民画和刺绣之间的壁垒,“把画从纸上搬到布上”,远不是说起来这般简单。故选:A。【解答】答案:(1)D(2)A【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3(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文人喜欢以“居士”取别号。如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观潮、插茱萸、吃月饼等。“但愿人长久,千

35、里共婵娟”是诗人中秋之夜抒发思亲之情的名句。C古代有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庆历四年春”属帝王年号纪年法,“十年春”属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D中国文化崇尚“和”,“和”体现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与“和”有关,商人经商讲究“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等。【分析】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解答】ACD.正确;B.有误,“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习俗,不是中秋节的习俗。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二、综合性学习(10分)4

36、(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日照市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以阅读为主题的活动,以此丰富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营造校园浓厚的读书氛围,使读书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和良好习惯。(1)在“对话名家”环节,张明在现场采访了日照作协主席、作家夏立君先生,下列用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A.李老,久仰大名,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B.李老,您的高见让我受益匪浅。C.李老,采访过程如有冒昧,请多包涵。D.李老,采访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聆听。(2)在“佳作推荐”环节,张明推荐了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一部优秀的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对比、夸张 等手法来讽刺世态,揭示了封建社会统

37、治下,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例如 匡超人 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令人感动,却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变成了薄情寡义的虚伪小人。(3)请你阅读张明推荐的选段,结合整部作品来揣摩,下面哪一项最有可能是吴敬梓的写作用意?C 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山上,青一块,紫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其实不错!可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

38、那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选自儒林外史第一回)A.细致描绘了雨后的湖光山色,突出了自然明亮可爱之美,实则是含蓄地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暗示士人的春天已经到来。B.王冕觉得画荷有趣,认为自己一定可以学会,后来果然全县闻名。作者意在告诉读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荷即莲,出淤泥而不染,作者细写荷的情状和王冕对荷的喜爱,且把它放在第一回,是想通过王冕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D.作者写王冕赏荷的际遇,是想把王冕塑造成画家的形象,从而引出下文时知县、翟买办索画等情节,在对比中表现时知县等人的心机。(4)经讨论,学校确定了活动项目,首先举行“致敬楷模,青春榜样”活动

39、。请从下面三位当代杰出人物中选择一位作为你的青春榜样,并说明选择理由。要求:结合所选人物的突出事迹和品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有感染力,不超过50字,不得使用所给材料中的语句。青春榜样突出事迹选择理由任正非创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中国人树立了科技领先的信心以科技兴国为己任,兢兢业业、不断创新,“华为”体现“中华有为”。张桂梅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经历太多不幸,铸就顽强品格;百位孤儿、无数个深山女大学生,都是你的儿女;许身教育事业,无悔奉献一生。钱七虎他解决了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工程防护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资助了584位困难学生为国家,你隐姓埋名

40、、默默耕耘数十载,只为铸就国之重器;资助584位困难学生,你是大爱的天使。【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ABC.正确;D.有误,“感谢您的聆听”一句“聆听”用词不当,这个词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故选:D。(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与评析。儒林外史是一部优秀的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来讽刺世态,揭示了封建社会统治下,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例如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令人感动,却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变成了薄情寡义的虚伪小人。(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作者在小说的开头写王冕画荷的情节,目的在于荷即莲,出淤泥而不染,作者细写荷的情状和王冕对荷的喜

41、爱,且把它放在第一回,是想通过王冕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故选:C。(4)本题考查推荐介绍。学生需根据主题“致敬楷模,青春榜样”从下面三位当代杰出人物中选择一位作为你的青春榜样,并说明选择理由。还要注意要求:结合所选人物的突出事迹和品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有感染力,不超过50字,不得使用所给材料中的语句。如选任正非,理由:以科技兴国为己任,兢兢业业、不断创新,“华为”体现“中华有为”。【解答】答案:(1)D(2)夸张 匡超人(3)C(4)示例一:以科技兴国为己任,兢兢业业、不断创新,“华为”体现“中华有为”。示例二:经历太多不幸,铸就顽强品格;百位孤儿、无数个深山女大学生,都是你的

42、儿女;许身教育事业,无悔奉献一生。示例三:为国家,你隐姓埋名、默默耕耘数十载,只为铸就国之重器;资助584位困难学生,你是大爱的天使。【点评】推荐介绍,要突出重点,还要注意表达的顺序恰当,语言得体。三、古代诗文阅读(27分)5(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文本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

43、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节选自湖心亭看雪)文本二: 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凄恻。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煲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畦去。歌终忽寤,含糊贽之,寻复鼾躺。小傒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一枕黑甜,高舂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节选自张岱庞公池)【注】凉簟(din):凉席。小傒:小奴。嗒(d)然:悄悄地。黑甜:酣睡。高舂:傍晚时分。

4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A.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B.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C.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D.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庞公池岁不得船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况看月而船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D.问其姓氏/盘旋其中(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A.文本一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与下文的“痴”相照应,为下文写亭上见闻作铺垫。B.文本一中,作者用浓墨重彩勾画出一幅写意山水画卷,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C.文本一和文本二都用简省的笔墨交代了游踪,写景、叙事,然后抓住景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D.文本一中,“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此语从金陵客人口中呼出,实则也是作者的心语。(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雾凇沆砀,天与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