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爱莲说》精选题附答案

上传人:绅士 文档编号:24427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语文《爱莲说》精选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下语文《爱莲说》精选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下语文《爱莲说》精选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下语文《爱莲说》精选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下语文《爱莲说》精选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爱莲说精选题附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陶后鲜有闻 鲜:_ (2)濯清涟而不妖 濯:_(3)宜乎众矣 宜:_ (4)香远益清 益: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_

2、3、陶渊明“独爱菊”的原因是“_;“世人甚爱牡丹”的原因是“_”。(用原文语句填空)(4分)4、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4分)_一、(16分)1、(4分)(1)少(2)清水(3)应当(4)更加2、(4分)(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3、(4分)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4、(4分)“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的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周敦颐的这句话是对一种人生观、价值观的诠释,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依然能

3、保持己身;无论风风雨雨,依然纯洁如初。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

4、,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李盛仙夏日赏荷)【注释】偕:陪同。少时:一会儿。绝:极,非常。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濯清涟而不妖 妖:_ (2)香远益清 益:_(3)观荷于湖边亭中 于:_ (4)荷花为雨所洗 为: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_(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_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甲文把“荷花”比作“_”;乙文把“荷花”比作“_”。(2分)4、请简析甲乙两文表达的主旨有什么不同。(4分)_二、(16分)1、(4分)(1)过分艳丽(2)更加(3)在(4)被2、(6

5、分)(1)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2)每当到了夏天,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风接3、(2分)君子 仙子4、(4分)甲文中借物喻人,表达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乙文触景生情,表达对雨后荷花清新美丽的喜爱之情。乙文参考译文:我回忆年轻的时候,居住在西湖边。每当到了夏天,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起,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

6、,清秀美丽,优雅别致,真是花中的仙子啊。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

7、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本:根。善建不拔: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中立不倚: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虚受:虚心接受。砥砺:磨炼。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可爱者甚蕃 蕃:_(2)濯清涟而不妖 妖:_(3)亭亭净植 亭亭:_(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树: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2)竹似贤,何哉?_3、甲文分别描写莲的_、体态、芳香、风度等,既活现了莲的外形,又刻画了她的神态:而乙文则从本固、_、_、_等方面来赞美竹子的操守和品行。(4 分)

8、4、甲乙两文表面上写莲花写竹子,实际上都是在写君子,两文所赞美的君子有着怎样共同的特点呢? (2分)_三、(16分)1、(4分)(1)多(2)艳丽(3)耸立的样子(4)种植,栽培,栽植2、(6分)(1)(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2)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3、(4分)生长环境 性直 心空 节贞4、(2分)豁达正直,决不趋炎附势,志洁行廉,端庄严肃。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

9、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来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

10、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注释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菡萏:未开的荷花。 异馥:异香。 芙渠:荷花。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不蔓不枝 蔓:_(2)陶后鲜有闻 鲜:_(3)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已:_(4)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目: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2)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_3、甲文写“牡丹”“菊”有什么作用?(4分)_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4分)_四、(16分)1、(4分)(1)名词用作动词,生藤

11、蔓(2)少(3)停止(4)看、观赏2、(4分)(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没有一时一刻不适合观赏。3、(4分)用“牡丹”和“菊”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4、(4分)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 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乙文参考译文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它就能为一池碧水做点缀;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一天比一天高,每天往上长,每天越来越艳丽。有风时就呈现出飘动摇摆的情态,无风时也有轻盈柔美的风姿;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便相继开放了;等到花朵凋谢,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莲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时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说的是它适于观赏的方面。适宜鼻子(的地方),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消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似乎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合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教 > 幼儿教师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