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393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6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少年时代,我们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品尝生活的甘美,也经历着成长的苦涩和无奈。闰土的少年伙伴“我”,回到故乡,举目所见,皆是一派(xio)索、失败、疮痍累累的景象;远去美洲的于勒曾是若瑟夫一家人幻想中的救世主,但当这家人在船上再次遇上于勒时,于勒已经变成一个 的水手,成为家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对象;十来岁的少年杜小康,家庭变故的突如其来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1. 文中加点字“涩”的读音正确的是( )A. shiB. shiC. s

2、D. sh2.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汉字,正确是( )A. 萧B. 潇C. 箫D. 消3.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A. 江河日下B. 一蹶不振C. 命运多舛D. 穷困潦倒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 十来岁的少年杜小康,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B. 十来岁的少年杜小康,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C. 十来岁的杜小康少年,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D. 杜小康十来岁的少年,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5. 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青年

3、处于人生积累阶段, 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广大青年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需要像海绵汲水样汲取知识A. B. C. D. 6. 为贯彻大语文观,学校开展“生活处处有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要求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出发运用语文。下面是四位同学的活动记录,其中偏离主题的一项是( )A. 甲:有趣的菜谱是饭店的法宝,好的菜名,能勾起人点单的欲望。我的主题是“撩人味蕾的创意菜谱”。B. 乙:商店的招牌是街市的“眼睛”,可我们也经常看见一些这样的“招牌”:鸿运家俱店、烟酒饮料、鸡汤混沌等,令人大跌眼镜。

4、我的主题是“招牌广告中的错别字”。C. 丙:优美的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读来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我的主题是“诗歌中的平仄对仗”。D. 丁:经典的台词是影视作品的灵魂,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人生感悟。我的主题是“发人深省的台词语录”。二、古诗文阅读和积累(2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红梅(其一)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冰容:冰一样晶莹的面容。诗老:老诗人,指宋初诗人石曼卿。梅格:梅花的品格。7.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

5、姿”两句的意思是“所以故意妆扮出浅粉般的桃杏颜色,但梅枝还是细瘦的样子,呈现出经受霜雪考验后仍然劲挺的姿态”。B. 首联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红梅迟开的原因;颔联两句将迟起美人与梅融为一体,可见诗人咏物本领之高妙;颈联对红梅的内心世界作了进一步的深入探究;尾联是诗人对前人写梅花的误区发表议论。C. 颈联中“未肯”二字表现了梅的孤傲品格:不愿意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D. 这首诗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来写诗人傲骨铮铮。8. 这首诗抒发了苏轼怎样的胸襟和志向?(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冕苦学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

6、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选自宋濂宋学士全集)【注释】蹊(x):践踏。长明灯:佛像前灯,昼夜不灭。恬:心神安适。韩性:绍兴人,大学者。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9.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窃( ) (2)旦( ) (3)卒( )10. 把文

7、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2)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11. 读了本文,请你探求儒林外史将王冕作为全书开篇的原因。(三)古诗文积累。(6分)12. 按要求填空。(1)国家“双减”政策全面实施以来,我县中小学校体育与艺术活动精彩纷呈,有如“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把江水浩渺平阔、轻风柔和、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3)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_,_。”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写字的老人邓建华广场地面的砖很周正,拼在一起

8、,像一幅巨大的字帖。华灯初上时,有个驼背老人,手提装有清水的旧油漆桶,肩扛一米长的毛笔来了。驼背老人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要天睛,他准时来。摆好水桶,硕大的笔头蘸上清水,就提笔开始写字,工工整整将字写在方格的地面砖上。欧体,飘逸、洒脱。书满江红,或登鹤雀楼。大热天,他常常穿一条西装裤,一件背心,一口气写上百字,也不见他歇,甚至不喝一口水。清水写的字,让有些呆滞的广场充满韵味。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字细看一番,“啧啧啧”赞叹不已。有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止不住加速度的轮滑,碾压过老人的“作品”,也不见他抬头喝止。他还是那样从从容容地写,腰不痛手不酸的样子

9、,着实叫人惊叹。等到广场舞大妈们开始张罗着,将音响设备推过来,驼背老人才开始收拾自己的笔“墨”。他将六七斤重的笔在桶里反反复复淘洗,将笔锋上每一根不服帖的白毛扯拉得顺顺溜溜,再将有些脏的剩水,提到不远处的金桂树下,小心浇灌。我一直觉得这棵树与别的树不同。如果说那排树是一个班的学生,这棵树就带点它们中的“学霸”那种骄傲样子,是喝多了那些“墨”水吗?有段时间天气不错,驼背老人天天来,我也就天天去到广场溜一圈。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听说了有这么个老人,书法家协会的人也寻了过来。来的人看着老人写了十几分钟字,面带羞愧,小心翼翼地说:“如果请

10、您加入我们书法协会,您老愿意不?”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驼背老人这点儿怪脾气,彻底调动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要读懂他。他是谁?天天这么练,他要干什么?许多人围着他转,他还是一声不响,提笔写字,不关心所有的疑问和好奇。这天,天有点闷热,他每每写到第三行字,第一行就已干了,所以总只能见到两行字,伴着他缓缓前行。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我忍不住说:“要能写在纸上,多帅!”老人说:“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我不理解“那步田地”是哪步,就说:“毕竟啊,写在地上的清水字,一瞬就不见了!”老人将笔蘸满清水,写完“

11、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几个字,才接过我的话说:“是吗?那刻在石头上的字,也只一瞬就不见了。”我看着那几个字,转眼就风干了,不知怎么回答他。老人见我没再说什么,就笑道:“我没有在写字啊,你没有看见我只是在扫地吗?”他照例在他该收场时,洗笔、拨锋、泼水、扛笔、提桶而去。我很纳闷。扫地?后来在一个小区的传达室,我碰见他,只是,他没提笔,而是提一杆不太利索的竹扫帚,在认真地打扫外来车辆粘带进来的纸屑,那一丝不苟的神态,很熟悉。我迎上去,说:“您好啊,您在这里扫地?”老人头都没有抬,有一句话却有力地蹦出来:“扫地?你没见我在写字吗?”13.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2、. 小说围绕“写字”展开叙写,写了老人写字、有人问“字”、老人“释字”等情节。B. 第段中“韵味”一词,表现了老人飘逸洒脱的字给呆滞的广场所增添的文化味道。C. 第段写散步的人的啧啧赞叹,从正面刻画了写字老人在广场上练字的认真、从容。D. 这篇小说从生活小事入手,语言朴实,耐人寻味,能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的思考。14. 第段写到老人的“这点儿怪脾气”。老人的“怪脾气”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15. 请按要求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从人物描写角度)(2)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

13、日的轨迹上。(从修辞角度)16. 毕淑敏认为,在精神上,人应该有三间小屋,其中一间用来“安放我们自身”,即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小明读完小说后认为,写字的老人就有这样一间精神小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宇航员的衣服脏了怎么办?科童衣服嘛,多穿几天又不会破据宇航员回忆,他们在太空中平均一周才换一次衣服。听起来虽然是个懒人的办法,但在太空旅行中,这还真是无奈的选择。首先,空间站里根本没有那么多富余的地方用来放衣服。其次,将0.45千克货物从地球送到空间站,要花掉5000美元至1万美元,因此,每次只能优先运送食物和重要的科学仪器等物资。其实,不换衣服也没有想象中的那

14、么不卫生。因为在太空站里,衣服不像在地球上那么容易弄脏。在太空中,宇航员生活在温度恒定的环境中,而且在无重力的情况下,活动起来也不会耗费太多的体力,所以,宇航员很少出汗。但是,为了防止肌肉在这种没有重力的环境下萎缩,宇航员还是需要做些体能训练的。因此,他们贴身穿的衣物仍然得定期更换。只是,这些衣服“坚持”的时间比在地球上长多了。既然不能洗,换下来的脏衣服也就只好堆在空间站里,等待变成太空垃圾啦。然而,当宇航员们结束任务、准备返回地球时,这些越堆越多的脏衣服就又要冒出来找麻烦了宇航员是乘坐航天飞机“回家”的,在这些“专机”上,除了宇航员和他们的私人物品,还得带上很多实验仪器、记录资料空间有限啊,

15、哪儿还有给脏衣服留的地方?可是,把这么大包的脏衣服都丢在太空中,简直就是给地球人脸上抹黑嘛!最后,科学家们终于想出了好办法。原来,俄罗斯的航天局研制出了一种无人驾驶的货运太空飞船。这种飞船是一次性的,当它把宇航员需要的货物运到空间站之后,宇航员们就把空间站里堆积的垃圾装进去。而这种飞船会根据设定好的程序,自动返回地球,当它飞进大气层之后,会自动烧毁。这样,脏衣服就可以和其他太空垃圾一起,化为“天边的一道流星”啦!一位俄罗斯宇航员想出了一个另类的主意。他到达空间站后,想在那里种些蔬菜,但太空里没有土壤。于是,他想到把自己换下来的旧衣服缝制成球形,将一些碎纸巾、纱布头之类的废物填充在里面嗯,你在大

16、街上可能见过那种只浇水头上就会长出绿草的小人吧?那个就是用填充了锯末的纱布缝成的。这位宇航员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做好这些废料球之后,他再把种子放在里面,浇水种植,很快种子就发芽了。看来,这位宇航员的环保意识真是够强的,把“废物利用”的精神都发扬到太空里了。为了减少太空垃圾,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细菌分解是一个很不错的构想。根据一些学者的设计,细菌不但可以分解掉包括脏衣服在内的垃圾,而且还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热量和一些化学物质。宇航员可以把它们利用起来,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在太空中使用。但这种设想以现在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实现。不过在不久的将来,当人类考虑移居到太空中生活时,这个设想可就要

17、起大作用了。(选自巅峰阅读)17. 对第段和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空间站根本没有那么多富余的地方用来放衣服。B. 第段中画横线句子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空间站每次只能优先运送食物和重要的科学仪器等物资的原因。C. 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宇航员的旧衣服非常适合在太空中种蔬菜。D. 第段中画横线句子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宇航员用旧衣服种蔬菜的原理。18.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在太空中,宇航员生活在温度恒定且无重力的环境中,活动起来耗费体力不会太多,因此他们很少出汗。B. 宇航员

18、在空间站里换下来的脏衣服,他们结束任务、返回地球时,由于乘坐的航天飞机空间有限,没有把它们带回地球。C. 俄罗斯航天局研制出了一种一次性的无人驾驶的货运太空飞船,这种飞船会根据设定好的程序在返回地球途中进入大气层后自动烧毁。D. 科学家已经利用细菌把包括宇航员脏衣服在内的太空垃圾分解,将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化学物质作为新的能源在太空中使用。(三)【材料一】前不久,记者在多所中学展开调查,发现近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近一年家长表示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视频的现象,超半数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对短视频的内容顾虑,家长们主要聚焦在负面网红、恶意炒作等方面,有家长表示

19、,对短视频的沉迷就像“温水煮青蛙”,“网络上啥都有,就怕久而久之,从情绪到学习再到价值观形成,孩子各方面成长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摘录于中国青年报)【材料二】“现在的青少年从小生活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生活的内容和方式都离不开网络。”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主任杨群表示,“短视频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想要完全回避并不现实,而且短视频上也有许多健康、正能量的内容。但不管内容健康与否,刷屏成瘾现象都会给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带来严重的负影响,尤其是有些青少年还热衷于模仿短视频中的人物形象、动作,更加影响其健康成长。”如何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杨群认为,首先应重在预防,温暖的家庭氛围、良好的社

20、会支持、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的情绪应对策略和有节制的手机使用都是防止成瘾的保护性因素。在现实中增加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丰富课外活动,在课余时间增加知识,这些都能使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概率大大降低。(摘录于中国青年报)【材料三】短视频容易让人上瘾,但也并非洪水猛兽。家长、学校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让他们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看优质的短视频,这是更需要我们去关注的。小硕是安徽合肥的一名小学生,平时喜欢在网络平台上现看搞笑类和游戏类短视频,而且一看就是个把小时。他的父亲张先生并没有立即没收他的手机,而是默默观察他喜欢观看的内容,并以此为话题与其交流。一说起感兴趣的事,小硕就像打开

21、了话匣子,两人越聊越欢。于是,张先生开始向儿子推荐生活小技巧等有意思、有意义的短视频,并提议一起按照视频里介绍的方法做家务、做手工。“没想到效果特别好,孩子不但不抵触家务劳动,反而在验证了视频里的方法行之有效后,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张先生很是自豪。前不久,河南郑州丽水外国语学校教师南瑞,与班里孩子一起完成了一项课外实践活动手工制作端午节香包。南瑞用短视频记录了孩子们制作香包的过程,并发到家长群里,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青春期正是张扬个性的时镜,把孩子们从被动的观看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让他们成为视颊的主角,他们的表达欲和表现欲就得到了释放。”南瑞说。(摘录于人民日报)19. 下列对

22、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的调查反映了近一半的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B. 材料二中专家提出温暖的家庭氛围、健康的兴趣爱好等都是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的保护性因素。C. 材料三事例说明家校引导合理利用短视频能有效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D. 三则材料分别从青少年刷屏成瘾现象、专家建议及家校做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20. 下面是某心理咨询室收到的一位初一学生的求助短信部分内容。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代表心理咨询老师给他提出4条建议。“我本来打算看半小时短视频,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我明白时间很宝贵,但只有在看视频的时候,我才能暂时忘记学习的压力。我总是安慰自己,一个视频不

23、过几十秒,可谁能想到,看着看着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请问我该怎么办?”四、名著阅读(10分)21. 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诺第留斯号”潜艇的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B. 简爱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C. 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为“黑旋风”,与他有关的主要情节有沂岭杀四虎、江州劫法场、大闹野猪林等。D. 五猖会记述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反映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4、,具有批判性。22. 八(3)班某同学想阅读卞毓麟的科普作品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请你以昆虫记为例,从阅读科普作品的基本要求出发,给予阅读方法上的指导。23. 面对苦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与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阐述。(100字左右。)五、写作(50分)24. 按要求作文。在成长路途上,虽风雨兼程,却也总有阳光照进心房。它或许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它或许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亲情呢喃;它或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自我雅趣我们的心总能被这一缕缕阳光唤醒,温暖和煦,积极向上。请以“唤醒心灵的一缕阳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

25、求:(1)选择你最能驾驭的问题,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不得抄袭;(4)不少于600字。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6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少年时代,我们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品尝生活的甘美,也经历着成长的苦涩和无奈。闰土的少年伙伴“我”,回到故乡,举目所见,皆是一派(xio)索、失败、疮痍累累的景象;远去美洲的于勒曾是若瑟夫一家人幻想中的救世主,但当这家人在船上再次遇上于勒时,于勒已经变成一个 的水手,成为家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对象;十来岁的少年杜小康,家庭变故的突如其来使他不得不辍学

26、,跟随父亲去放鸭。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1. 文中加点字“涩”的读音正确的是( )A. shiB. shiC. sD. sh2.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A. 萧B. 潇C. 箫D. 消3.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A. 江河日下B. 一蹶不振C. 命运多舛D. 穷困潦倒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 十来岁少年杜小康,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B. 十来岁的少年杜小康,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C. 十来岁的杜小康少年,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

27、去放鸭。D. 杜小康十来岁的少年,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答案】1. C 2. A 3. D 4.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苦涩,读音为k s,指又苦又涩的味道。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xio)索,写作“萧索”,意思是荒凉,冷落,萧条、凄凉;缺乏生机、不热闹。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A.江河日下:意思是指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现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B.一蹶不振:意思是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C.命运多舛:比喻命运充满不顺。 D.穷困潦倒:指生活贫困,颓丧失意。根据句意于勒“成为家人避

28、之唯恐不及的对象”可知,变成一个“穷困潦倒”的水手更符合语境。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原句“十来岁的少年杜小康,家庭变故的突如其来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中,“十来岁的少年杜小康”做状语,主语应是“家庭变故”,“突如其来”作为“家庭变故”的修饰词,故“家庭变故的突如其来”应改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故选B。5. 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 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广大青年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需要像海绵汲水样汲取知识A.

29、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首先,划线句前边“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中“积累”,指的是集聚,增长,和句“汲取知识”相对应,故在最前;其次,根据关联词“既要”“又要”可知,在前,又因为的“孜孜不倦”和的“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相对应,的“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和的“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相对应,故排序。因此,整体排序:;故选B。6. 为贯彻大语文观,学校开展“生活处处有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要求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出发运用语文。下面是四位同学的活动记录,其中偏离主题的一项是( )A. 甲:有趣的菜谱是饭店的法宝,好的菜名,能勾起人点单的欲望。我的主题是“撩人味蕾的创意菜谱

30、”。B. 乙:商店的招牌是街市的“眼睛”,可我们也经常看见一些这样的“招牌”:鸿运家俱店、烟酒饮料、鸡汤混沌等,令人大跌眼镜。我的主题是“招牌广告中的错别字”。C. 丙:优美的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读来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我的主题是“诗歌中的平仄对仗”。D. 丁:经典的台词是影视作品的灵魂,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人生感悟。我的主题是“发人深省的台词语录”。【答案】C【解析】【详解】C.有误,“诗歌中的平仄对仗”指的是诗歌的格律要求,并不是一种生活现象,不能体现“生活处处有语文”的主题;故选C。二、古诗文阅读和积累(2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红梅(其一)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

31、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冰容:冰一样晶莹的面容。诗老:老诗人,指宋初诗人石曼卿。梅格:梅花的品格。7. 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两句的意思是“所以故意妆扮出浅粉般的桃杏颜色,但梅枝还是细瘦的样子,呈现出经受霜雪考验后仍然劲挺的姿态”。B. 首联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红梅迟开的原因;颔联两句将迟起美人与梅融为一体,可见诗人咏物本领之高妙;颈联对红梅的内心世界作了进一步的深入探究;尾联是诗人对前人写梅花的误区发表议论。C. 颈联中“未肯”二字表现了梅的孤傲品格:不愿

32、意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D. 这首诗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来写诗人傲骨铮铮。8. 这首诗抒发了苏轼怎样的胸襟和志向?【答案】7. B 8. 这首诗托物言志,诗人借用红梅傲然挺立的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志向。【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B.根据首联“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可知,其意思是:因为怕开了后招来愁怨,加上贪睡,所以独自开得迟了些;又恐冰雪般洁白的姿容不合时俗。首联用拟人的手法,描写红梅迟开的原因。诗人抓住红梅不畏严寒,在百花过后的冬季才开放这一特点,把红梅比拟为一位内心世界感情十分丰富细腻的美人,它

33、迟迟开放的原因,是因为“怕愁贪睡”,它为什么而怕愁贪睡呢?是因为担心自己象冰一样晶莹美丽的容貌,会不合世俗的时尚,因而以致于而怕愁贪睡;因此它想用贪睡来摆脱忧愁,所以才不与其它百花一样同时开放,而是“独开迟”。因为害怕忧愁而贪恋睡觉,所以才迟迟地独自开放,这都是因为担心自己玉洁冰清的美丽容貌会不合时宜的缘故啊。由此可知,联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而非“比喻”的手法;分析有误;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主旨的把握。结合整首诗色彩和情感基调,再结合作者背景身世,进行相应的分析。首联,用拟人的手法,描写红梅迟开的原因。诗人抓住红梅不畏严寒,在百花过后的冬季才开放这一特点,把红梅比拟为一位内

34、心世界感情十分丰富细腻的美人,它迟迟开放的原因是担心自己玉洁冰清的美丽容貌会不合时宜的缘故;颔联,则是说在诗人心中,梅一般是玉洁冰清的白色,偶然出现浅浅的象桃杏般的红色,这是红梅因“怕”、“恐”,而故意妆扮出的一种从众的姿态。所以,一个“故”字,表明红梅之所以如此,是有一种被迫的意味在内,是为了和谐入俗的缘故。然而红梅不畏霜雪的本质是不会因此改变的。梅花毕竟是梅花,依然保存其特有的品格;颔联两句将迟起美人与梅融为一体,可见诗人咏物本领之高妙。虽然故意妆扮出了一点浅浅粉红般的桃杏颜色,但是红梅的枝条还是保持了经受霜雪考验后孤独而细瘦劲挺的姿态。颈联,对红梅的内心世界作了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意思是梅

35、花外表上虽然呈现出了粉红的桃杏色,但那不过是它刚喝过酒,是“酒晕”浮上了“玉肌”的缘故。因为梅花的内心是喜寒的,它的本质是高洁的。“未肯”,二字表示出了梅的孤傲品格,已经适应了寒冷的心,不愿意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显露出来的一点点浅红的桃杏色,那只不过是酒后泛起的红晕无来由表露在美人玉脂般的面容上罢了。尾联,是诗人对前人写梅花的误区发议论。认为认识梅花须从梅花独有的“梅格”,即喜寒凌霜的内在品格或内在精神来品评。老诗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能够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来分辫梅花和桃杏呢?这首组诗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本诗是第一首。

36、这首词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水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冕苦学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选自宋濂宋学士

37、全集)【注释】蹊(x):践踏。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恬:心神安适。韩性:绍兴人,大学者。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9.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窃( ) (2)旦( ) (3)卒(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2)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11. 读了本文,请你探求儒林外史将王冕作为全书开篇原因。【答案】9. . 偷偷地 . 天亮或早晨 . 死亡 10. (1)孩子这样痴迷读书,为何(为什么)不听凭他去做?(2)时间久了,母亲想回到故乡,王冕就买牛车用车载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和衣服跟随在车后。

38、11. 儒林外史为讽刺小说之集大成者,小说痛斥了八股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将王冕作为开篇,是作者对王冕的卓越才华、不慕名利的品格的肯定。以王冕为楔子引出后面的文章,是提纲领地表达作者的心志,王冕是作为作者心目中的文人理想而存在的。而后面出现的儒林群丑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1)句意为:(他)却偷偷跑到学堂去听学生念书。窃,偷偷地;(2)句意为:书声琅琅直到天亮。旦,天亮,早晨;(3)句意为:当时王冕的父亲已死。卒,死亡。【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

39、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1)重点词:痴,痴迷;曷,为何(为什么);听,听凭;为,做。(2)重点词:久,时间久了;还故里,回到故乡;驾母车,用车载着母亲,被,同“披”,穿戴;古冠服,古式的帽子和衣服;随,跟随。【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的主旨、情感的把握。根据本文“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可知,王冕是一个勤奋好学,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达到痴迷程度的人;根据“久之,母

40、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可知,王冕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通过王冕的故事概括了全书的主题思想。借王冕形象体现出来的的思想倾向:(1)开篇一首词就道出了否定功名富贵的思想,这是全书的总的思想倾向;王冕有学问却不愿意做官,不仅不追求做官,而且逃官,是个逃官的典型。这与当时整个社会上在科举制度下热衷功名富贵、追求做官的风气完全背道而驰,篇中借人物之口,明确地批判了科举考试制度和读书做官的思想。另外,这一回里也已经触及到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如时知县的巴结上司,追名逐利;以同情的笔调写到了人民的痛苦生活等。所有这些思想内容,在以后的几十回书里都是突出地描写和反复描写的。 (2

41、)除总的思想倾向外,还有儒家德治、仁政的政治理想;主张“以仁义服人”而不是要“以兵力服人” (3)儒家的孝悌信条;全书盛赞孝道,王冕的形象,在第一回里就有了提挈的作用。(4)对学问的理解仍是经史、天问、地理等儒家传统提倡的范围。总之,这“隐括全书”“敷陈大义”的第一回,不但揭示了全书的主题,而且全书的一些主要内容,包括积极的因素和消极的因素,也都同时体现出来。所以,总的来说,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之集大成者,小说痛斥了八股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将王冕作为开篇,是作者对王冕的卓越才华、勤奋好学、不慕名利的品格的肯定。以王冕为楔子引出后面的文章,是提纲挈领地表达作者的心志。王冕是作为作者心目中的文

42、人理想而存在的。而后面出现的儒林群丑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点睛】参考译文王冕是诸暨人。(他)七八岁的时候,父亲让他到地里放牛,(他)却偷偷跑到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就默默地背诵。(他)黄昏回去的时候,却丢失了牛。有人牵着牛过来责备牛践踏田地,(王冕的父亲)非常生气,打了他,事后(王冕)还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儿子像这样痴迷(读书),为什么不听任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于是王冕离开,去寺院居住。晚上(他)偷偷出来,坐在佛像膝上,拿着书映着长明灯读书,书声琅琅直到天亮。佛像大多是土偶,狰狞恐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却)心神安适得好像没看见(佛像)。安阳的韩性听说后对他感到惊异,(就)收

43、他为弟子。王冕努力学习,于是成为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大儒。 韩性死后,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就接来母亲到越城养老。久了,母亲就考虑还乡,王冕就买牛车用车载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和衣服跟随在车后。乡里的小孩竞相围在道路旁笑他,王冕也跟着笑。(三)古诗文积累。(6分)12. 按要求填空。(1)国家“双减”政策全面实施以来,我县中小学校体育与艺术活动精彩纷呈,有如“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把江水浩渺平阔、轻风柔和、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3)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_,_。”

44、【答案】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一曲新词酒一杯 . 去年天气旧亭台【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梨、潮、悬、词、亭”等字要正确书写。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写字的老人邓建华广场地面的砖很周正,拼在一起,像一幅巨大的字帖。华灯初上时,有个驼背老人,手提装有清水的旧油漆桶,肩扛一米长的毛笔来了。驼背老人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要天睛,他准时来。摆好水桶,硕大的笔头蘸上清水,就提笔开始写字

45、,工工整整将字写在方格的地面砖上。欧体,飘逸、洒脱。书满江红,或登鹤雀楼。大热天,他常常穿一条西装裤,一件背心,一口气写上百字,也不见他歇,甚至不喝一口水。清水写的字,让有些呆滞的广场充满韵味。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字细看一番,“啧啧啧”赞叹不已。有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止不住加速度的轮滑,碾压过老人的“作品”,也不见他抬头喝止。他还是那样从从容容地写,腰不痛手不酸的样子,着实叫人惊叹。等到广场舞大妈们开始张罗着,将音响设备推过来,驼背老人才开始收拾自己的笔“墨”。他将六七斤重的笔在桶里反反复复淘洗,将笔锋上每一根不服帖的白毛扯拉得顺顺溜溜,再将有些脏的剩水,提到不远处的金桂树下,小心浇灌。我一直觉得这棵树与别的树不同。如果说那排树是一个班的学生,这棵树就带点它们中的“学霸”那种骄傲样子,是喝多了那些“墨”水吗?有段时间天气不错,驼背老人天天来,我也就天天去到广场溜一圈。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听说了有这么个老人,书法家协会的人也寻了过来。来的人看着老人写了十几分钟字,面带羞愧,小心翼翼地说:“如果请您加入我们书法协会,您老愿意不?”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驼背老人这点儿怪脾气,彻底调动了我的好奇心。我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一次模拟